匹夫之声:“还原毛泽东”说明了什么
很明显,现在有人敢于公开否定毛,这本身就已经证明毛已不是“神”了。想当年极左年代,竟有人因笔误或口误对毛稍有不敬,轻则遭批斗、游街,重则身陷囹圄,更有公开或被密告检举“恶毒攻击”毛的人
阅读更多发布者图样图森破 | 5 月 5, 2011
很明显,现在有人敢于公开否定毛,这本身就已经证明毛已不是“神”了。想当年极左年代,竟有人因笔误或口误对毛稍有不敬,轻则遭批斗、游街,重则身陷囹圄,更有公开或被密告检举“恶毒攻击”毛的人
阅读更多发布者chinaweekly | 5 月 2, 2011
4月28日,乌有之乡发表了 张宏良 的文章《风云突变——中國突然再次刮起了妖魔化文革和毛澤東的政治旋风》。 张宏良 是敏感的。但是, 张宏良 本身,就是文革遗风。 我先领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张宏良 的文章。 张宏良 的文章,用超过一半的篇幅,谈了李庄漏罪案的撤诉事件。然,他不改文革遗风,云里雾里指责李庄的律师团,甚至扯到了“曾经参与审判‘四人帮’的两位法学泰斗”。如是,他也没点名。 张宏良 的用意是很明显的,他要往“捞人”上扯。 李庄的律师团,究竟是不是“捞人”呢? 我以为:中國政治,就是黑箱政治、黑箱操作;因此,中國的司法诉讼,也不会干净到哪里去。问题是,作为民大教授的 张宏良 ,应该懂得:这个问题,首先该谈的是――办李庄漏罪案合不合理、合不合法?而不是李庄漏罪案律师团,过去干过什么、政治目的如何? 其实李庄漏罪案的撤诉,就是――上面也看不下去了,如我在《释放艾未未的舆论准备出来了》中所说:“上面的政治,要求下面的司法公正”。 张宏良 的文章,又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谈了 茅于轼 最近的一篇文章《把毛澤東还原成人》。 张宏良 说:“……如果把 茅于轼 辱毛文章当中的毛澤東换成天皇的名字,属于刑事犯罪;如果换成英国女王的名字,放在英国也属于刑事犯罪……”。然而, 张宏良 忘了――如果英国女王发动反右,把多少万人打成右派、送去劳改;再发动文革,让多少万无辜挨斗、死于非命……那么,该受到审判的,首先不是写文章的 茅于轼 ,而是那个被假定的“英国女王”。 对于 茅于轼 ,我不是没有看法。我总觉得:这个老茅,政治上没有什么大错;错,也是文字把握问题。他的错,在于“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是誖论。在这誖论下,他在经济上给政府出得点子,总是极右的。 张宏良 文章的第三部分,谈到了被接见的香港吴康民。然,没有实际内容,我就不说了。 由上可见, 张宏良 依旧是文革遗风不改,空洞无物、逻辑混乱,喜欢政治、喜欢帽子、喜欢给人定罪、喜欢压制别人言论。 其实, 张宏良 自己就是“中國特色”的“言论自由”的牺牲品。不信?可以找找看――除了乌有之乡、毛澤東思想旗帜网等少数左派网站, 张宏良 还有多少发声之地?即使有几个,也不会比我顾晓军的命运好到哪里去。 压制言论,是中國一贯的特色。当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一天天在改变、一天天好起来……但是,自邓玉娇事件后,又开始在收紧。到今年2月,已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今年2月以来,不仅言论自由被收紧;人身自由,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成了奢侈品。如 冉云飞 、腾彪、李天天……等。上月初,艾未未又失踪了,并引发了国内网友与国际社会的轩然大波。 以艾未未为例,失踪不就是去“接受组织审查”了吗?不就是“进学习班”了吗?不就是“把问题搞搞清楚”吗? 而这些,不就是文革遗风吗?不就是文革遗风猖獗吗? 中國的问题,不是应该讨论谁反对毛澤東?谁反对鄧小平?而是应该讨论毛澤東做得对不对?鄧小平做得对不对?对在哪里?错又在哪里?引以为戒! 唱红歌成风,肯定是不对的。历史的东西,有人愿意缅怀,不是不可以,而应该属于个人行为,不能进行倡导。如果能倡导,那么,我们能不能大兴满风或元风呢?让满族人或蒙古族人,抬高一个社会地位? 国人的言论自由、人身自由,一定要有保证。不能停留在宪法上,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这是任何一个政府与执政黨,最起码的,应该、也必须做到的。做不到,对不起人民,应该审视自己。这样的道理,也是应该人人都懂的。 我不知道 张宏良 是否经历过文革?是否喜欢“接受组织审查”?是否喜欢“进学习班”?反正,我是经历过文革,我不喜欢“接受组织审查”、不喜欢“进学习班”。谁喜欢,可以自己先试试。 (欢迎发表、转载、引用本文与观点) 顾晓军 2011-5-2~3 于南京 作者:顾晓军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03.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政治风云突变?文革遗风猖獗!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中国观察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非典击中中国的政治文化 (0) 连宋热对大陆政治的微妙影响 (0) 这无所不在的政治啊! (1) 走向“政治民族” (0) 谁折腾和折腾谁 (0) 读“中国人为什么怕谈政治”的回应 (0) 蓝天谍影下的超级大国政治 (0) 稳定意味着把反对纳入政治框架 (0) 看十七届五中全会——解读“包容性增长” (0) 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政治家的任务 (0) 没有胸膛的政治 (0) 欧美国家政治与性的审查制度是如何破产的 (0) 最有力的武器 (0) 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对于中国的政治意义 (0) 文人的“政治幼稚病” (0) 政治癌症:买官卖官 (0) 政治文明与公民责任 (0) 政治文化对文革的支撑与推延作用及其有限性 (0) 政治、政府、交易、和谐 (18) 我们的政治如何能文明! (0) 怀念柏杨——从突出政治说起 (4) 当前中国政治板块的奇丽景象 (2) 工程师治国--中国政治风景线 (0) 大国民间无“政治” (0) 大国何以造就寡民政治 (4) 国有资产的流失政治后果 (0) 另类解读胡总《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讲话》 (2)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冷漠 (0) 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 (0) 从政治审查和档案制度看私生活的权利与范围 (0) 从“学生政审”看政治运动的无情 (1) 人民力量、政治权力和资本能量 (0) 中美军机事件的政治冲击 (0) 中国:走向政治文明 (0) 中国改革:“政治正确”之变幻 (1)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强大? (0) 中国人为什么怕谈政治? (0) 中国亟需政治传播学 (0) 世纪之交中国各阶层政治态势与前景展望 (0) 万润南的政治智慧 (0)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4 月 8, 2011
据报导,领导粉碎“四人帮”的前中共领导人华国锋去世后,他的山西故乡的人们给他在交城县修建了一座耗资巨大的陵墓。近日,耗资亿元的华国锋陵墓将在山西落成的帖子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毛泽东1976年去世后,中共由华国锋接替毛担任最高领导人,华国锋和叶剑英采取行动,把毛的遗孀江青等四人抓起来,史称‘粉碎四人帮”事件。 1981年6月,在邓小平等人的压力下,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去世。三年来,他的骨灰一直暂存北京,而把骨灰安葬在故乡是华国锋的遗愿。 *华国锋豪华墓地帖子引发热论* 近日,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华国锋陵园在山西交城建成》的帖子。帖子刊登的四张照片显示,墓地建得宏伟壮观。帖子内文说:华国锋墓地占地10公顷,耗资过亿。 陵墓设计参仿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居高临下,俯视交城。花岗岩石级共365级,两侧白玉栏杆相护。最顶墓碑为花岗大石鼎,正看如英文字母“H”,取“华”字汉语拼音开头大写字母,既喻华国锋,也有中华之意;陵墓鼎高5.5米,寓意华国锋55岁成为中共中央主席。 据悉,建造华国锋陵墓的一亿元人民币部分来自中央,其余由山西省自行筹集。陵墓预定在今年8月20日华国锋忌日时举行落成典礼和骨灰安葬仪式。 帖子一经发表就引来了网民们热烈的反响。短短两天,这个帖子的点击率超过12万次,还有800多个回复。网民柏杨信徒回复说,“帝皇级待遇说明现在还是封建社会!” 也有网友说,这样大兴陵墓,不合民意,也不符合华国峰生前低调作风,应该也并非他的本意。 中国作家秦全耀评论说,这样修建陵墓,是不对的。他说:是要人,丢这坟,还是要这坟,丢人。 *墓地价格高 百姓死不起* 近年来,中国墓地价格直逼商品房价格,有些地方甚至还超过了楼市价格。有网民说,老百姓死后想找个巴掌大点儿的地埋了都难,让人实在“死不起”。如今,一位曾经的国家领导人却获此厚葬,难免引发舆论热议。 与此同时,《今日美国》报今天报导说,中国墓地稀缺,每年可能有900万人得不到葬身之地,不得不转将骨灰投向大海。一位殡仪馆官员说,如不这样做,北京很可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坟墓。报导说,墓地造价过高让很多中国人无力招架。如今,除了房奴这个群体外,还出现了为买墓地而奋斗的“坟奴”。“死不起”成了很多国内网民、媒体热议的话题。 *博客主编:坟墓为权力作背书* 搜狐网博客主编赵牧就曾写过题为《煌煌德政,请给草民一条死路吧!》的文章。文章说:“坟墓并不是愚蠢的幻想,无论费劲移山心力,还是草席一卷,都是为权力二字作背书。” 赵牧对美国之音说:“一方面中国的公民死无葬身之地,一方面中国曾经的当权者可以通过任何正当的程序占用土地资源,为自己修建豪华的墓地。” 赵牧说,让他感到不解的是,当年在毛泽东纪念堂修建时,还通过了一个中央决议。可是这一次当局在没有公示的情况下就为华国锋修建了这样一个豪华陵墓。 *维权人士:修建陵墓是中国政治风向标* 谈到建造华国锋豪华陵墓一事,来自华国锋祖籍山西省的太原维权人士邓太清认为,中央批准修建这个陵墓预示着中国未来的政治风向。 邓太清说:“我觉得这是一种政治需要。 因为华国锋是因为坚持‘两个凡是’被赶下台的,这就预示着中国未来的方向要向毛泽东时代的方向恢复吧。” *时事评论员:墓地将成为旅游新景点* 不过,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说, 没有必要过份夸大这次陵墓事件的影响,虽然媒体近年来对华国锋的评价更加客观,也有所改善,但这些并不会对当今的政治格局有很大影响,这个陵墓反而可能会成为推动旅游业的一个新景点。 何亮亮说:“这件事情整个来看,包括这次建了一个很大的陵墓,一方面这都是官方许可的,另一方面更加得益的可能是交城地方。山西是一个煤矿大省,但是交城本身并不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地方,所以有了这个陵园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景点。 ” 何亮亮说,综观华国锋的一生,他基本上还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人,并不是一个强人型的、很有能力的领导人。但是何亮亮认为官方的这个评价、包括这次陵墓事件在社会上并不会引发很大的反响,很多年轻一代也已经不知道华国锋是何许人也了。
阅读更多发布者Sachi Fujimori | 3 月 24, 2011
日本发生了巨大的地震和海啸,在天灾面前,即使严谨认真如日本人,也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损失。在它的隔壁,中國人以极其复杂的心态面对日本的灾难。幸灾乐祸者有之,悲天悯人者有之,矛盾观望者有之,事不关己者有之。在那个遭受了灾难的国家,人们正在并肩抗灾,挽救生命;在我们这里,人们则热情洋溢地展示人间百态。 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十年前的一件事。我那时候在上高中,负责班里的后黑板板报的更新工作。在美国发生了911事件后,我在后面写了一句话,具体是什么忘记了,大概就是希望平民不再遭受此类灾难,并希望美国人民度过难关之类的话。这次板报在班里引起了一些不大的争议,有些人不同意我的话,认为美国人是活该,不过大多数人对这件事情基本无视。对于后者而言,911事件对他们最大的影响是高考时事政治可能会出的题目。对这件事,我很庆幸,在自己还极端不成熟的时候,没有和脑残民族主义站在一起。 今天,十年前那一幕似乎又再次发生。当一个和中國有着复杂关系的国家面临灾难时,中國人总是能表现出千姿百态的模样。仇恨也罢,同情也罢,事不关己也罢,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真正地思考? 我想就这件事说几句话。 第一句想说的话,世界上没有没来由的仇恨。 日本人和中國人,虽然是近邻,但却完全不同。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生活在一个岛国之上,日本人给人的感觉是天生便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做事谨慎认真,为人礼貌谨小慎微,人情世故较为冷漠,但很勤奋很团结。 在大海的另一边,中國则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历史上有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國”,也有人说从唐代开始,纯粹的汉民族就不存在了。不管怎样,中华文化是历史上上古时期几大文明圈唯一一个流传至今的文化。中國人多,中國人重人情世故,中國最重要的问题是杂——千变万化的性格,永远窝里斗的传统,做事做人都并不十分严肃认真。中國人身上有一种很奇怪的矛盾,这个矛盾来自于四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和十三世纪之后,尤其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期的外族入侵,所带来的强烈的自大和自卑。再之后,几十年如一日的历史教育不断为年轻人灌输屈辱和仇恨的观念,不断将武力和斗争定性为历史的主流和前进动力,使得中國人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种族。一方面,他们仍然是柏杨老先生所定性的“天下最大的顺民”,可以因为拥有一碗饭和一盘棋而甘心接受压迫和剥削;另一方面,又没有哪个民族是如此的暴躁和易怒,互联网上因为一两件事而引发的大规模骂战,呼应着每年十几万起的群体性事件,都在印证着这个矛盾。 在日本地震这个事情上,中國人的矛盾再一次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主流媒体都在以悲剧的腔调报道这一事件,尽管理性的知识分子们一遍又一遍的利用文章和微博来呼吁人性,但仍然有无数的中國人在互联网上为日本遭受的灾难而欢呼雀跃。他们利用修改后的签名和状态抒发着内心的愉悦,在别人默哀的帖子下面写下“日本人是邪恶的民族”,还在灾难的视频前写下“老天开眼”之类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没来由的爱,绝无没来由的恨。 事实上,在1931年9月18日以前,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尤其在更早以前的历史上,日本一直视中华文明为其榜样。直到今天,日本列岛作为中华文化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仍然保留着相当多(甚至好于中國)的中华烙印。 中國人对日本的仇恨有着最直接的来源,那就是1931年至1945年这十几年的侵略史。日本军队在中國所犯下的暴行,是中國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创伤。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但是,这种被侵略的耻辱,可能并非导致中國人今日之仇恨的最大来源。中國人对日本的仇恨在几十年里连绵不绝,在时间面前毫不褪色,甚至历久弥新,这其实并不符合中國人健忘的特征。显然,在历史问题之下,隐藏着更多不那么明显,但却更加重要的因素,那些为日本受灾而欢呼的声音,正是这些因素交织在现实之中的投影。 首先,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中國,长期俯视着他身边的小邻居们。天朝上国这样自大的封建观念其实一直停留在我们心里。我们可以接受被西方列强欺负的事实,但周围的小国们,诸如朝鲜、越南,包括日本在内,倘若对我们做出任何不敬之事,便会引起轩然大波。而被日本侵略的历史,和战后日本发达的经济一样,都是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阴影,时刻敲打着我们那颗名叫“大国”的脆弱心脏。 还有,在统治者为其统治寻求合法性的过程中,隔着一条浅海的日本和另一些中國人,无疑成为现成的靶子,被年年宣讲,日日重提。倘若没有他们为中國人带来的灾难,也便无法体现现实的“幸福生活”了。 本来,中國人就没有基督教国家宽容仁爱的传统观念,喜欢一报还一报似的“英雄气概”。柏杨说过,“中國人打一架可以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更何况几十年被侵略的历史乎?再加之被利用转移视线的民族主义情绪,被片面宣传蒙蔽的人们当然会认定,只要反对这个叫做“日本”的东西,那就可以称得上“爱国”了! 多么简单,不需要任何代价——不需要獨立思考,不需要上战场卖命,不需要努力学习发展经济,只要坐在电脑前面大骂日本人,只要上街砸一些日本车,就可以成为“爱国青年”。如此廉价的爱国,难怪有些人会对它趋之若鹜。 今天在网上为日本人受灾而欢呼的那些人,其实是很可怜的,他们以为自己爱着什么,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罢了。这些看似挺有道理的仇恨,并不足以成为幸灾乐祸的论据,但言之凿凿的那些话语,似乎还挺理直气壮。 第二句话,“人性”什么的,最讨厌了。 人性,这个话题原本属于哲学范畴,不过现在拿出来讲,也的确是恰如其分。没有什么比灾难更考验人性了,即便是别人的灾难,也能在自己身上照射出或长或短的影子。 面对日本的地震和海啸,那些单纯的仇恨者表现还好,他们捍卫了自己鲜明的立场,作为旁观者,我大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图个清静。但有些人,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他们都在这个时候显得很纠结。心底里,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恪守“人性”的底线,认为幸灾乐祸是不对的,但长期教育又使他们形成了日本不好的固有观念,因此,他们的观点极近缠绵。 比如,有些人说他对的仇恨来自于日本的侵略和日本人滥杀鲸鱼和海豚,除了那些军国主义者和捕杀动物者,他都为之祈祷。还有人说,日本天皇最好震死,靖国神社最好震塌,但希望老百姓都能平安。还有的人对日本AV女优和漫画作家的关注超出常人,但对其他则一概无视,仿佛日本的苍井空和尾田荣一郎是他的亲人一样。 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从最后一种观点看来,我不得不佩服日本文化的软实力。很多人可能不愿意承认,事实上日本的灾难对中國的宅男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据我观察,这种宅男在中國年青一代占据了大半江山,绝不是什么小众群体。 以以上的几种人为代表,可以看出,中國人在了解“人性”的道路上还有漫漫长路要走。这些自认为很有道理的观点,其实无非是一些狭隘人性观的典型代表。这种把历史等同于现实,把片面等同于全面,把个人好恶等同于人类情怀的狭隘观念,不仅为他人,也为他们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矛盾和痛苦。 这些人可悲地活在自己认为真实的世界里,不肯或者没有条件睁开双眼看看世界原本的模样。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为自己心里坚持的那些“人性光辉”,而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在我看来,他们的纠结甚至不如简单的仇恨者来的可爱,不如事不关己者来的单纯。但是他们还有前进的空间,只要学会观察和獨立思考。 有的时候,狭隘的人性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一样,真是十分讨厌的东西。 第三句话,与其掉泪,不如动手。 在面对地震和海啸时,日本人加藤嘉一的母亲,一个普通的老太太说:“发生地震再正常不过,我们没有资格把它说成天灾。自然给人类赋予的恩惠太多,太多……重要的是尽量预防,减少灾后的损害。政府、媒体、国民都要全力配合,保持稳重。国民还是冷静的,不会引发什么动乱。东北地方的亲戚也没事,你不用担心。对了,四川怎么样?我更担心那边。日本政府应该好好把帐篷等物品提供给他们,参加救援……” 我们惊讶于日本人的淡定,日本人的素质,日本社会的井然有序和日本为灾害做出的大量预防工作。如果我们仅仅只能做到惊讶和羡慕,那就错过了进步的机会。在汶川和玉树发生了地震之后,很多中國人都被灾难中的人或事感动得掉泪。很多人也在那么一段特定的时间里,为建筑质量、地震预防预报和救灾困难而感到愤怒。但很快,随着几个“哀悼日”的离去,生活再次步入正轨,周而复始,一年一年。 龙应台 在《野火集》里,用看似温柔的语言劈头盖脸地拷问了中國人一番。她最先说的话,就是“中國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日本人的淡定,是因为他们为灾难做了最充足的准备,他们没什么可抱怨的。而我们在面对灾难时的不淡定,则是因为我们平时太过淡定。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中國同样也是。国土资源部的报告称,中國有23个省会城市和三分之二的百万人口大城市坐落于地震高烈度区域。地震离我们并不遥远,二十世纪的几次最大地震都不是发生在中國,但几次伤亡最多的地震却都写着中國的地名。但我们为应对地震做了些什么? 有那么多“多难兴邦”式的感动,不如多做些工作,让更多的人在灾难面前可以有生还的可能。我们应该拍着自己的胸脯,问一下 龙应台 二十多年前问过的问题——中國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你为什么在面对建筑质量有明显问题的教学楼时,一点也不生气?你为什么在面对“让领导先走”的语言时,一点也不生气?你为什么在面对砖家叫兽的一派胡言时,一点也不生气?…… 与其常年被感动,不如今日动动手,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灾难,会不会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作者:骆驼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3-25.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对日本地震想说的一些话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中日关系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重新认识日本战后崛起的“神话” (0) 观日本男人的外形有感 (0) 蒋介石两次拒接收琉球内幕 (2) 李登辉访日,危险人的游戏 (0) 未来50年中国与日本的战略比较 (0) 日本:未来的核大国? (0) 日本自卫队近距离观感 (0) 日本耻感文化论 (0) 日本经济衰退的深层根源 (0) 日本经济真的不行了吗?透视日本“哭穷”的背后 (0) 日本的沉沦 (0) 日本的极大骗局!——在广岛炸死了二十万?夸张! (3) 日本的天价米教给了中国什么? (12) 日本的二十一世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 (0) 日本留言 (0) 日本王牌部队“关东军”败亡始末 (0) 日本热衷亚元的原因 (0) 日本沉沦 (2) 日本民众为何对右翼沉默 (0) 日本正在逐渐消失 (0) 日本是否有自制能力? (0) 日本是中国人长久的心痛 (0) 日本政客为何总是出口伤人? (0) 日本挤压泡沫对我们的启示 (0) 日本式的反省 (0) 日本尽是“爱国贼” (1) 日本对我国的威胁有多大? (1) 日本对外扩张中的人民 (0) 日本对华战略背景分析:从假模糊到真清晰 (0) 日本对中国出口高速铁路技术是个大陷阱 (0) 日本为何怕中国拥有航母? (0) 日本为什么认罪这么难? (0) 日本“照搬西方那一套”的下场 (3) 日本“入常”其实已无望 (2) 我在日本受到三次文化震撼 (1) 小泉毅何其幸啊,有幸生在民主的日本 (3) 对日本政府及其国民性的再认识 (0) 安倍访华:亡羊补牢还是先声夺人 (0) 反躬自问:我们是不是在妖魔化日本? (1) 千年易过,日本的罪孽难消 (0)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imes | 3 月 9, 2011
十多年前大邱庄神话正式土崩瓦解的时候,某大报登载了长篇专版报道,详细记载了这个曾经在中国红极一时的村庄和传奇式领军人物禹作敏的兴衰史。对于整版篇幅关于大邱庄如何在禹作敏带领下,从极度贫困走向“中国第一村”的过程,以及后来如何成为禹氏专权统治下的家族王国,已经没有多少记忆。但专题报道之外配发的一篇题为“农民帝国”的短评,言辞犀利、目光敏锐则令人难以忘记。尽管当时各种评论很多,本文的作者却独具慧眼,看到了禹作敏从开始勤勤恳恳的农民企业家,到最后膨胀为一个暴君的结局,绝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禹作敏王朝的十余年风雨兴衰所折射的,正是整个中国社会轮回不息的宿命,透过一个小小的村庄,看到的是大大的中国。 大学毕业那一年,一个应届毕业生一夜之间成为了我所在学校里的知名人物。中央某机关到学校挑选毕业生,一定要政治上过得硬的毕业生才能进中央机关。什么是政治上过得硬的标准,根据考察小组的意见,学校党委的公开解释这么说,必须是学生党员。这是可以想象的。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比较雷人是第二条,属于内部掌握,要求各系优先推荐农村生源的学生。经过严格挑选,当时的一个农村出身的学生会干部最终获得了校党委的推荐。录用到中央机关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使他一夜成为校园名人的,是他在告别母校时的一句话。二十出头、根正苗红的学生党员,踌躇满志地拍了拍已经满头白发的党委宣传部部长的肩膀说,“老X,以后有什么事儿用得着兄弟,尽管来找。有朝一日兄弟站在天安门上,少不了大家的好处”。 毕业后进了单位没多久,就赶上了中央处理一批贪官污吏,市政府派了工作组到每个单位指导反腐倡廉学习。很有意思,学习的主要方法是看录像,挺好,轻轻松松,不受说教之苦。电视解说员时而饱含激情痛斥腐败分子,时而语调低沉痛心疾首一个又一个干部的倒下。某市委书记,受贿金额巨大,死刑;某副省长,受贿金额巨大,死刑,等等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绍每一个人的背景时,几乎都有这么一句,“出身农民”“少时家境贫寒”。那个市委书记在基层时勤勤恳恳,极得人心,民间有“草鞋书记”的美称,还有一个一直在农村受苦的瞎眼老娘。每每听到这样的介绍时,听众都免不了发出一点唏嘘啧啧的声音,似乎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出身良好的人怎么会走上这样的路。但后来几次再接受反腐教育的时候就没有人少见多怪了,因为“出身农民”“出身家境贫寒”的贪官污吏已经太多了。 由于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原本对于农村以及农民没有什么概念,但从这几件事之后我开始对中国的农民现象有了很大的兴趣。现在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家庭出身”这个已经远去的概念,以前上学、工作都要填写这样的栏目,可能为的就是保证政治上过得硬吧。后来虽然不再强调这一点了,但似乎有关部门在操作上仍然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根正苗红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本。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过很多农民出身的国家干部,都是百分之百的农家子弟,通过参军、招工才得以进入了城市、最后成为国家干部。客观地说,对于他们的感觉应该说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往往有着质朴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从他们的言行中,又常常可以感觉到一种矛盾的内心世界:隐隐的自卑和对权力的极度渴望。 中国的农民文化应该是举世无双的,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所受到的长期压榨是世所仅见的,农民反抗的暴烈以及后果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毛泽东说过,中国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作为一种对世世代代政治上处于被压迫地位的本能反应,中国农民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之一,就是对权力的高度神化和向往。因而一旦农民中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方式,权力在手的时候,其后果往往是对外部非理性的滥用权力以显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从而寻求心理的平衡,对内部则是以封官晋爵来巩固自身的利益集团,建立起金字塔式的人身依附网络来维护权力的私有化。从唐朝末年的黄巢,到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再到清末的太平天国、义和拳,这些以农民为主要参与者的社会剧烈动荡和农民政权,无一不是显示出对社会强烈的报复心态和最终相同的历史轨迹。以前的教科书说,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其实说的更准确一些,主导中国历史的主线一直是对于权利的争夺,所以才会如柏杨所说的,后一代一定要烧掉前一代的房子,结果几千年也没留下多少东西。事实上并非什么也没有留下,一代一代流传积淀下来的,是对权力的渴望和贪婪。 这种极度崇拜权力的文化不可不谓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既有“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赫赫宣示。据周的侄女回忆,林北飞外逃后,毛闻讯昏厥于地,而素来以沉着多智着称的周完全失态,当场嚎啕大哭,紧紧握着毛的手,脱口说出了一句足以为血雨腥风的文革和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做精彩注解的话,“主席,主席,大权还在你手里”!公民记者张世和先生曾经采访过当年陕甘宁边区着名劳模吴满有的孙子吴志民。现为农民的吴志民在回忆爷爷的时候,不经意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个时候,在(野战军后勤部)民运部,他说了算”。一句看似很简单的话,出自一个小小农民之口,却道破了历史的天机:往事越千年,无论哪家的风流人物,每日费尽心机的,竟然都和一个农民引以为豪的一段先辈荣光毫无二致,就是为了一个“说了算”。 在这里,本文的目的并不是针对“农民”这一特定的社会阶层,而是呼吁重视传统的农民文化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也就是说,要了解今天中国的现状,或者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或者试图预知这个国家社会的未来,就不能不对农民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有足够深刻的了解。河南学者刘倩女士一直长期关注河南农村的艾滋病问题。在一次接受采访中,她除了再次表达了对于艾滋病蔓延的担忧,还讲出了她对于农民社会基于长期观察的洞见:一方面,现在农民的处境真的很可怜,但另一方面,农民们内心所期盼的,并不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他们所渴望的,仍然是能够加入强权,用强权今天对待自己诉求的方式,去对待别人,通过“我也要那么做”,来求得内心的平衡和满足。现在很多人认为,今天的中国必须要通过这样那样的变革,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左要灭了右,右要平了左,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不共戴天。但在我看来,从微观上,正如萧瀚老师所言,每一个人需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而从宏观而言,只有当这种视权力为皋镍的农民文化彻底走进了历史,才可能会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 (写于2009年,略作改动)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