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

没有政治互信就没军事互信

作者: 纪硕鸣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北京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一中原则下撤飞弹"引发两岸不小的政治风波。背后显示的是,尽管马英九率领国民党重掌执政地位,两岸开始有更多的交流交往,也触摸到了两岸后ECFA带来的经济繁荣,但这场风波暴露的是,两岸仍然没有累积足够的互信,两岸关系依然脆弱。台湾立法委员、国民党外交国防委员会的委员长张显耀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指出:“两岸如果没有累积足够的政治互信,很难建立军事互信,因为政治决定军事,而两岸问题的最大关键在政治定位。” 知道有关信息后,张显耀第一时间作了查核,分析认为,北京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丢出“一中"下撤飞弹的言论,应该不是北京计划摆上抬面的内容,而是被媒体追问下带有被动的表达。张显耀的第一反应认为台湾方面也应谨慎回应,一方面是两岸军事互信尚未成熟,台湾方面过早表态,不仅打乱两岸逐步推动的既定布局,容易引起台湾内部在野党疑虑,反而不利执政党在台湾的选情。另方面来说,也不要全面的否定,以免破坏两岸六十多年来得之不易的和平互动气氛。他电话建议台湾有关方面,包括国安和国防部门关注,但需谨慎回应。张显耀表示,过早的触及政治、军事谈判反而容易伤害两岸脆弱的政治互信,对于讨论两岸军事互信,目前还没到时机,但北京要撤飞弹,虽然在军事上意义不大,但我们应该表示欢迎,共同维护两岸得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目前已是两岸六十年来关系最密切、最和缓的时候。但这个关系的和缓,在不触及到敏感议题的情况下都很顺畅,张显耀认为,马英九总统对两岸政策以“不独、不统、不武”为基本立场,成功建构了双方维持现状的架构。最重要的是通过双方的交流沟通,从民间到官方,从经济到政治,从社会到文化,来不断累积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交流足够之后才会成为双方的社会基础,才能建构两岸最困难也最敏感的政治互信。张显耀认为, “二零一二年台湾总统大选前,两岸政治谈判的时机还未成熟,条件不够。要到二零一二年大选之后,才是两岸开始触及政治议题的时机,若过早推动两岸政治谈判,反而破坏两岸现有的稳定和平架构。” 在两岸还需累积足够的政治互信的情况下,北京国防部发言人突然丢出撤飞弹的议题,张显耀的看法是:“第一时间听到时,直觉上与两岸目前推动的「先经后政、先易后难」政策不太一致。但若单纯从大陆军方首度回应撤飞弹也可以谈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是有善意的,但关键是又提及在‘一中原则’下谈军事互信,加总起来,就挑动到两岸之间最敏感的神经,引起了台湾朝野,两岸之间,甚至美日和新加坡等国的高度重视。"以下是访问的主要内容。 军事互信的前提是什么? 军事互信是要以政治互信为基础,两岸之间如果还没有建立足够的政治互信,就没有条件去谈军事互信。没有政治互信,就没有军事互信,因为政治决定军事。目前来看,两岸仍处在累积足够政治互信的阶段,不是适合谈军事互信机制的时间点。 依你的观察,现在谈政治互信有哪些障碍? 目前两岸双方都愿意建构一个和平的环境,我确认,台北和北京双方的高层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善意和诚意。但是两岸之间的问题太复杂,单方面或是双方面确认的善意还不足够,政治互信最关键的一点是两岸的政治定位。两岸的政治定位就是北京所谓的“一中原则"和台北的“九二共识",中间还有一些落差需要双方用智能去处理。台湾内部的障碍更严重些,台湾有蓝绿的问题要处理。两岸分割六十多年,要在极短的一二年内解决政治定位问题是很困难的,但这又是两岸迟早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 “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有多大的差异? 诚如胡锦涛总书记和马英九主席最近公开讲话都提到“求同存异",他们所提到「求同存异」涉及两岸政治定位,就是政治共识的问题。更深一层讲,他们两个在政治定位下的求“同",指“一中"的部分,存“异"指的是“各表"的部分。换句话说,国民党方面强调的是“一中各表",北京希望建构的是在“一中"部分的共同点上,就台湾方面来说,差异在我们是中华民国,对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中间有段落差,如何弥补、沟通中间的落差,是未来如何化解两岸争议和冲突的最核心的问题。 这次的擦枪走火将原来的脆弱部分曝露出来了,如何去求解呢? 说回问题的本源,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在台湾海峡分割两边,各自成立和存在的两个政府。一个是中华民国,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有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双方如何定位彼此,要解决。今天大陆方面对“一中原则"从上到下,众口一致,成为北京对台政策的基础。台湾方面,虽然目前民进党否认“九二共识",但不能否认的是,九二共识是李登辉任台湾总统时在国统会确立的原则,是台联党的主席黄光辉担任陆委会主委时提出的。根据中华民国的宪法增修条文,目前我们台湾方面对两岸定位是在一个中华民国下的两个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因为这个宪法的原则才制定了两岸关系条例。所以,台湾和大陆之间不是两国关系而是两岸关系。彼此间的统治权是互相不隶属,在台湾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和两岸关系条例,都是一个中华民国架构下两个地区的规范。台湾方面的九二共识,隐含着「一中」(一个中华)的成份。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年来,北京也不否定九二共识,也是两岸关系可以顺畅的重要原因。 北京原本以为撤飞弹是台湾要的,却想不到挑动了台湾最敏感的神经,北京释放善意,为什么效果反而不佳? 依我所知,北京撤飞弹是继续释出善意,但涉及主权方面的问题,令台湾方面有些人有了另外的解读,善意就变为恶意了,这非常遗憾,同时也突显了,没有累积足够的政治互信就没有军事互信。如何不断累结政治共识和政治互信需要时间,这中间马总统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基本立场,“先经后政、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循序推动"十六字的箴言是目前两岸交流的最适合的方向。 ECFA签订后,气氛非常和缓,却冒出这样一件擦枪走火事件,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我担忧两岸关系在逐步进入双方全面性接触时,有很多枝微末节的问题,容易擦枪走火,引发争议,特别是一旦触及到主权争议的问题,也就是涉及政治定位的时候,都会小事不慎引发出大事。在开启两岸全面交流的时候,双方主管两岸事务的负责人,要以非常严谨的态度,来处理两岸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情况,谨慎处理,让可能涉及两岸目前政治定位和主权时,不致酿成两岸不必要的灾难。 这次事件如何化解比较好? 撤飞弹的问题,虽然在军事上的意义不大,但北京如能在没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单方面的作一些调整,对台湾人民来说其感受会不同。这方面也可以说是先释放出善意,对未来建立政治互信是正面的。我认为,两岸都分享文化、历史、血缘的中国。只要双方都尊重这样的态势,并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我们也不否认北京的基本原则,双方搁置争议是为了寻求最大的共识。这个共识累结到某一程度时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交结点。那时,就是启动两岸政治对话的时机,不仅政治互信机制可以顺利推进,军事互信机制更是顺水推舟。甚至撤飞弹,军事布置等事都能迎刃而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天安舰所引发南北韩的对立,黄海的军演,日本企图将武力延伸至与那国岛等西南群岛,越南一口气向俄罗斯购买八艘潜舰,以及南海主权争议等问题,不仅显示亚太地区军事的紧张情势,更凸显出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对两岸乃至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纪硕鸣的最新更新: 中国面对霸权的本能性自主 / 2010-08-29 22:42 / 评论数( 0 ) 美國因素改變亞洲,美國更重返亞洲 / 2010-08-29 22:41 / 评论数( 0 ) 两岸关系要共同呵护 / 2010-08-22 11:06 / 评论数( 2 ) 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之争 / 2010-08-22 11:05 / 评论数( 1 ) 要真相更要正义 / 2010-08-17 10:50 / 评论数( 7 )

阅读更多

两岸合作破获史上最大诈骗集团

台湾海峡两岸治安部门日前联手破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诈欺集团,逮捕了4百多名嫌疑人。 台湾刑事警察局和大陆公安部门日前联手启动两岸治安史上最大同步扫荡诈欺集团的行动,合计动员了3千2百多名警力,逮捕450名嫌疑人,创下两岸合作打击犯罪单次动员警力及查获嫌疑人最多的记录。 至于落网的嫌疑人当中,台湾籍的有186人,大陆籍264人,香港籍1人,目前警方正在全力调查这起案件以及追缴赃款。 *打击犯罪新的一页* 中国公安部刑侦局局长白少康表示,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先后破获了电信诈骗犯罪集团150多个,相关案件4千多起,他强调,对于这类犯罪活动,将坚决打到底,绝不手软。 根据了解,两岸在联合行动之前,大陆方面召开了专案会议,台湾也派了4名侦查队长与会,写下了双方共同打击犯罪新的一页。 台湾刑事局长林德华表示,两岸去年签署共同打击犯罪以及司法互助协议之后,双方的合作已经大有进展,这次的联合行动,历经了好几个月的磋商以及情资的交换。 *修法防止诈欺犯罪* 林德华还指出,目前诈欺犯的罪刑责偏低,他建议应该从法治和修法着手来防止、遏阻诈欺犯罪。 对此,民进党立委黄伟哲表示,的确有不少民众反应,常常接到诈骗电话的骚扰,甚至还有老人家的终生积蓄被骗走了,他相当支持增加诈欺犯的罪刑。 他说:“一般来讲,诈骗集团都是集体犯罪,累计起来刑期还是相当可观,但是,如果要加重诈欺犯的刑度,我持开放态度,这是可以讨论的议题。” *共同打击经济犯罪* 国民党立委张显耀表示,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之后,打击经济犯罪将是双方未来合作的重点。 他说:“包括金融犯罪,未来如何建立一个协合的机制,共同预防利用两岸密切的金融关系来进行诈骗和经济犯罪的手法,我想我们很快会建立一个联系的机制。” 台湾刑事局还表示,目前台湾的犯罪嫌疑人或是通缉犯,已经不再局限以小三通的渠道遣返,在大陆公安的认可下,台湾警方可以利用点对点的方式直飞遣返。 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表示,过去台湾警方要侦破跨境犯罪的难度相当高,但是两岸治安机关展开合作之后,打击这类犯罪的成功率已经大为提高。 赖幸媛除了表扬台湾刑事局干员之外,也感谢肯定大陆公安部门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上的合作与努力。

阅读更多

铲除专制,光靠写写文章肯定不行

作者: 楊偉中  |  评论(4)  | 标签: 时事观点 , 中国 , 民主 , 言论自由 , 政治 , 台湾 , 公民记者 南都周刊专访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杨伟中 杨伟中,1971年生人,曾任台湾自主劳工联盟执行长,关注全球化资讯中心召集人,台湾新新闻周刊采访主任,现任旺报主笔,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 这是台湾社会的一个“神人”。他出身国民党正统家庭,又深受左翼思潮影响,参加过著名的野百合运动,甚至为反对教育商业化参与街头抗争被当场拘捕,;他至今仍然是高中文凭,却两度考入台湾最牛的台大又两度肄业;他没做过一天记者,却空降台湾两家媒体担任主笔,更在4个月前接任台湾记协会长。 今天,且听他以一个资深媒体人身份,和我们细数台湾媒体的抗争历史,海峡两岸的转型比照。 一、如果只是停留在写写文章,启启蒙的话,那么台湾现在肯定还是专制。 南都周刊:台湾解除报禁到今天正好是22年,这个转型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大陆读者特别是媒体界人士还比较陌生。想请你这个记协会长介绍一下情况。 杨伟中:戒严时期各行业也都有相应的国民党党部,媒体界自然也不例外。另外,国民党文化工作会会对媒体报导和节目进行干涉,我们叫文工会。 但那时有个缺口是地方议会的选举还是开放的。国民党再怎么样还得有个选举的样子,允许候选人介绍情况,发传单,办演讲等等。这样党外反对派参选时就纷纷到学校、公园和寺庙等地借场地办演讲。于是定期选举就变成了民主假期。 最重要的是,办演讲的时候趁着人多,就开始卖党外杂志宣传理念,透过这个过程,就出现了群众集会。群众集会成为了反对派冲撞维权的重要形式。因为新闻封锁,大家都觉得我只有在演讲和集会时才能听到真相,这样党外媒体就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大发展。也有可能党外媒体会造谣,但大家还是愿意听,因为可以听到你在正常渠道看不到的事情,这是一种大宣泄。 南都周刊:但这个街头媒体的搞法似乎还只是个公共传播的初级形态,似乎很难固定住传播效果。 杨伟中:对的,这样出版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有个特殊情况,在台湾办刊物比出书困难,办杂志需要先登记。当时党外想了很多办法来冲击体制。比如郑南榕一开始办杂志《自由时代》,一开始就被查禁。但他登记几十个名字,用这个方式来跟你斗。查禁一本再办一本,《自由时代》禁了,就叫《开放时代》,再禁了就叫《独立时代》什么的。也有的杂志出不了,就改用丛书名义继续出版。 1979年美丽岛杂志出现,这是以杂志社做政党的形式。美丽岛有个总社,各地成立分社,中央有社务委员,编辑有编辑委员,分社有分社委员,其实就是网罗各地的党外人士。美丽岛杂志只办了四期,但非常畅销,影响很大。 这些党外杂志,现在从新闻专业角度看的话,的确是不够资格。但特点是非常通俗,风格辛辣,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比如首先总是挖国民党的黑幕,这里当然不排除造谣或渲染;其次是党外动态;第三是揭露国民党历史上的一些颠覆性问题,比如西安事变的真相啦,把蒋介石的道德形象和国民党的正当性打下去。老百姓很爱看。 南都周刊:这就是通过媒体来重修党史,挖人祖坟。 杨伟中:对的,这个东西很有用。所以我们看这边也很重视这个问题,刚开了党史工作会议,习近平还发表了讲话。后来的美丽岛军法大审也和媒体的作用直接相关。蒋经国决定军法大审时开放媒体报道。他和国民党这样做事为了证明你是暴徒,你是台独,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自信。对党外来说也是一个宣传的机会。比如施明德在法庭上那个吊儿郎当的不怕死样子,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那不得了,对民众是直接感染,据说有法警听了党外的法庭辩论还流泪。 80年代开始,党外杂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运动也慢慢开展。1984年,党外知识份子成立了台湾劳工法律支援会,同一年原住民青年成立了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到后来,党外杂志甚至可以在杂志上公开讨论组党问题。 到了1986年9月28日,党外在推举候选人的后援会上突然宣布组党。那个时候国民党没抓人,并且宣布进行政治改革,开放党禁,开放报禁。 南都周刊:在这段时期里,国民党不能通过管制媒体切断党外信息传播吗? 杨伟中:正式媒体当然很难报道,不过也有自由派记者想尽方法做点报导,或是写评论要求国民党自我革新。同时党外或社运出现了新的媒体策略。这时成立了绿色小组,跟艾未未等地下纪录片工作室一样,拍摄制作各种录像带,到处卖。正好赶上那时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候,几乎家家都有录影机。这时有个突发事件使得党外媒体起到了关键作用。1986年,流亡海外的许信良组织了一个新政党,他带领干部想迁党回台。但国民党不让他在桃园机场下飞机,于是党外力量就发动组织了上万名群众到机场迎接,结果双方就发生冲突。主流媒体不报道这件事情,绿色小组拍下了这个影像,然后到处大卖,从此名声大振,绿色小组从此一炮而红。 南都周刊:桃园机场这个场景我们很熟悉,这个绿色小组也很像大陆语境里的公民记者。 杨伟中:对的。一炮而红后的绿色小组从此开始定期推出报道,并涉足报道工运和农运和学运。各地也有党外或生意人开始经营非法的有线电视。这样国民党封杀他们就越来越难了。这时又继续推进出版问题。当时台湾有个出版法,刚才说了,出书不需要书号,但书出了可以查禁你,大部分情况下是在印刷过程中就被查禁了。政治转型过程中,出版法的废除就上了议事日程,1999年正式废止。所以台湾今天没有出版法,也没有新闻法,除了广播电视有类似的管理条例。 南都周刊:我观察你讲述的这整个转型过程中,媒体似乎都没有缺席。台湾媒体特别是党外媒体和台湾民主化过程中的反对运动似乎是全程捆绑在一起的。 杨伟中:是的。即便在体制内媒体,反对派记者碰到压力,报社有时也会出面保护。70年代末期中国时报有个前辈记者因为参选,遇到国民党压力,老板余纪忠就掏钱让这个记者出国,随便你做什么选题。这既是保护记者也是培养记者的一个非常规方法。当然党外媒体和反对运动的高度捆绑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很肯定地说,台湾的反对运动,如果只是停留在写写文章,启启蒙的话,那么台湾现在肯定还是专制。 二、开放报禁时,我们很难想象台湾报业会在百花齐放后迅速萎缩的状况。 南都周刊:在解严前,台湾媒体人的自我审查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杨伟中:政治上的禁忌当然是第一位的,比如大陆共产党的事情,你只能报道坏的,比如哪里出了个问题以及灾荒等等,比如“毛匪”如何迫害人民等等,一定是这样报道,否则就是为匪张目;台独也不能报道,要报道也只能报道坏的消息。我记得海外台独有两位领袖先后回国投诚,当时媒体就大幅报道,主题是政府部门如何宽大为怀,这是我印象很深的现象。第三是留在大陆的党政军人员和文化人等,你也不能报道,因为你留在大陆就是“附匪”。比如老舍,鲁迅,我们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人,像陈寅恪这种也是这样。 南都周刊:这些信息都被遮蔽掉了厚,最后成为了一个公众的认知盲区。 杨伟中:对的,所以我小时候看到台独这两个字,完全不能理解台独是个什么概念,觉得很奇怪。 我后来为什么知道鲁迅,是因为80年代鲁迅孙子周令飞来台结婚,台湾媒体开始大幅报道鲁迅孙子幡然悔悟,来投奔复兴基地。这时才隐约知道原来鲁迅就是一“亲匪”的左派文人。总是这样,我们总是要从负面报道才知道一些相关的信息。 南都周刊:除了台独、毛匪和附匪这三个不能报,其他岛内的新闻呢,禁忌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杨伟中:敏感的政治话题很多,国会改造、本土意识、党外运动都是禁区。50年代的《自由中国》时期,曾经有过对警总的公开批评,那主要是集中在警总不能诱人入罪,不能钓鱼执法。1981年警总约谈海归学人陈文成,陈尸台大图书馆外时,全面的真相就很难报导出来;元首的健康状况,比如蒋经国有糖尿病,坐轮椅,往往也不能报,这些消息全是党外杂志曝出来的。当然报了后就大部分给禁了。 南都周刊:你本来是搞工运和学运出身,怎么突然想起来进入报界? 杨伟中:我是受国民党爱国教育长大的,觉得中国要复兴,也比较关心时事。在解严前后,受到社运冲击,也看了不少禁书,读鲁迅,读马克思,受到五四以来的民主和左翼思潮的影响。当时张国焘的回忆录我看了第一本,他办刊物,搞工运,那种启蒙和救亡运动,很感人,才发现原来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宣传有所不同,是站在劳苦大众这一边的,这种理想主义气质很不错。那个时候台湾正好开始有工人运动和工党,我正好在念高中,台湾政府的劳工委员会就在我们学校旁边,相当于大陆的劳动保障部。当时很多工人在那里抗争,我下了课就过去旁观、参与。那时候见识了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包括媒体的扭曲,法律的不公。越来越发现体制本身的问题,进一步想到要参与。 到了大学,就继续参加大学学运社团。离开大学后就到工会去做专职。我们其中一个使命是要建立独立于国民党控制下的自主工会。花了比较久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从小家里订中国时报,这是当年台湾知识份子最爱看的报纸,父亲是大学教授,在他要求下养成了阅报习惯,但进入报界是个偶然。我曾想过如果不从事社运,最好的工作应该是进报社当个主笔,批判时政,不过也只是闪过的念头。后来常在报纸写点评论,被周天瑞先生邀请进入《新新闻》周刊,才开始媒体生涯,也没想到真的进了中时报系担任主笔。 南都周刊:解严后到90年代中期,台湾报业似乎有过一个比较短暂的黄金时期。 杨伟中:从1988年1月1日报禁开放时算起到90年代,大概四五年时间,出现了许多新报纸,新的本土派报纸,新的晚报等。很快,到2005、2006年左右,多家报纸接连关门,震撼不小。台湾现在只剩下一家晚报,连很多人爱看的娱乐生活性报纸民生报都关门了。1988年开放报禁时,我们很难想象台湾报业会在百花齐放后迅速萎缩的状况。 这里有很多原因,网络是一个原因,苹果日报进入台湾是一个原因,阅报习惯下降是一个原因,市场泛滥后的调整和淘汰也是重要原因。 南都周刊:苹果的冲击力主要体现在哪里? 杨伟中:内容麻辣,新闻取材在过去很难想象,直接把大腿和胸部摆上去。版面配置相当讲究,标题用语老辣。再加上联合和中时偏蓝,自由偏绿,苹果在中间。台湾读者在报摊买报,经常是买一份联合或者中时,再来一份苹果;或者买一份自由,再来一份苹果。这样你就该知道,报纸谁卖得好。 南都周刊:若在大陆,苹果这个搞法早就被反三俗反下去了。你们台宣部和广电总局不准备搞一下吗?你现在是新任记协会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考虑搞一个反三俗运动吗? 杨伟中:哈哈。坦率讲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不过我们当然反对官方对媒体的任意干涉,我们还是主张并推动媒体的自律。我们有很多民间团体,比如说关注家庭暴力的,关注儿童保护的,他们都非常关注苹果的状况,给苹果非常大的压力,产生了一些效果。比如苹果也开始在内部新闻自律,他们邀请许多民间团体参加讨论,准备草拟一份苹果日报的自律公约。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中。比如说他的苹果动新闻要搬到电视上去,现在就会碰到很大困难。 三、韩寒也许是没机会接触上层,问题是陈文茜是没兴趣接触底层。 南都周刊:前段郭德纲和北京台之间的事情,你肯定也听说了。我想问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台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杨伟中:郭德纲的事情好像是两段,一段是郭德纲和记者,一段是公权力介入。如果发生在台湾,前一段,媒体一定会批评,特别是像郭德纲这样的公众人物,坦白说,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应该降到最低的,是要被媒体监督检验的。但媒体不会封杀他,何况封杀这种大牌也会损害媒体自身的经济利益。后一段,解严前的国民党文工会和新闻局也会有类似的举动。现在来讲,台湾当然不会再这么做,台湾政府相信不太敢出来封杀什么。当然我们也有通讯传播传播委员会,但相信不会使用三俗这么宽泛的字眼,你要规范媒体,这个规范一定是要相当精确的,要很谨慎的。我们基本希望把这个问题限制在行业自律的范围,国家管的越少越好。比如我们电视台组成的卫星电视公会有专门的自律委员会,一直在讨论自律公约等问题。 南都周刊:另一个小风波是关于台湾媒体人陈文茜对上海青年韩寒的批评,这个相信你也有自己的看法。 杨伟中:1984年党外杂志《新潮流》创刊,是后来民进党重要派系新潮流系的前身,陈文茜当时也参与其中,是党外运动的活跃分子。后来由于90年代中期以来的国际局势变化,民进党堕落,大陆逐渐抬头,全球化大浪潮起来了。这个时候陈文茜开始出现了一个调整,不再谈以前的民主和社会公平正义,也不谈台独理念。转过来谈市场与机会,谈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的大市场,把目光摆在全球化下的中国崛起,她喜欢介绍上海是多么美好,世博多么精彩,宣传中国的形象工程。 再加上台湾媒体没有厚度,她的节目做得比较精致,所以吸引了一部分中产白领和知识精英。相对台湾一些无聊的琐碎化的政论新闻节目,陈文茜的节目就看上去显得有品位有深度有质感一些。这样也具备了另外一种欺骗性,她用这样一种包装,销售她这样一种美好的中国的观念。同时,因为台湾内部有很强大的诋毁中国的声音,比如中国威胁论,你也可以说她这种中国机会论扮演了一种平衡的角色。 南都周刊:我看到有媒体报道,陈文茜后来做了一个补充解释,说她曾经深入采访了世博四次,而韩寒是没机会接触上层。 杨伟中:这个不一样。韩寒也许是没机会接触上层,问题是陈文茜是没兴趣接触底层。 南都周刊:海峡两岸ECFA协议的签订,刚刚在台湾获得议会批准,按说对台湾媒体也会发生不小的影响。 杨伟中:目前看来,北京对台湾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不可否认的。台湾媒体对言论上特别是对中国问题上的自我审查现象就越来越严重,这是比较大的问题。在现在台湾的报业市场越来越萎缩的时候,报业老板越来越希望政府赶快开放大陆广告市场。相信以后带来的政治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南都周刊:有种看法认为台湾已经失去了对大陆的责任感。其实它是可以分红的,甚至可以做股东。 杨伟中:这句话很准确。但台湾400年来是个商业岛屿,台湾社会是很功利的,要打算盘的。其实,如果是吕不韦,或许也是要投资一下政治的。你看在上海的台湾人号称30万,但是这30万台湾人也不关心上海,更不关心上海底层啊。 (这次访谈全文12000字,上述内容共五千余字,经受访者本人审定,已刊于本月南都周刊。) 2010年8月16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4 个评论 楊偉中的最新更新:

阅读更多

台湾政治想像的贫乏

作者: 張鐵志  |  评论(1)  | 标签: 时事观点 最近台湾的政治风景又再次让人看到台湾政治论述的困顿,以及国民两党的本质。 首先,虽然马英九说经济和环保有爭议时环保优先,但马政府的作为却完全背道而驰。在中科三期与四期的爭议上,行政院长吴敦义和环保署长沈世宏一连串荒腔走板行为和言语,让人怀疑台湾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先是一月最高行政法院撤销环保署一阶段环评,环保署却置之不理,任由厂商继续施工,以至於在八月二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决中科第三期必须停工。但行政院和环保署却不断辩称法院裁定效力与环评法无关,中科三期停工但不停產;然后在八月中,决定加速草率通过环评,试图为厂商解套。行政院长吴敦义更说出名言:「注重环保不能过度与偏执,否则岂不要让人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 另一方面,一週前,民进党推出五都选举的首支电视广告「ECFA对谁有利?」ECFA確实可能会製造输家与贏家。然而,谁都知道民进党更在乎的是与中国大陆签订这个经济协定,而不是台湾社会的贫富不均,因为他们並未花太多力气著墨於后者的社会政策。而五都选举打ECFA议题,也显示「拼本土」果然是民进党的不二法宝。 过去二十年来,台湾两大党的主流政治论述,一个是拼本土,一个是拼经济。国民党从威权时期的正当性就是奠基在唯发展主义;在九零年代的民主化竞爭中,他们標榜「安定与繁荣」,批评民进党和社会运动破坏安定並且將其戴上反商的帽子。在过去十年,中国逐渐成为影响台湾政治的重要因素后,他们继续主打经济牌,並视对中国经济开放做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解药。 民进党则是从党外时期开始诉求民主化、本土化和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但是当形式民主的民主工程逐渐完成后,民主论述开始减弱效用;而当他们开始向执政之路迈进时,与社运的连结也逐渐脱落。於是,他们只剩下本土化论述作为政治动员的主要武器,並且是最便宜可用的工具,甚至是阿扁腐败时的救生圈。 两党的拼本土和拼经济路线已经是捆绑住台湾的主要政治想像,但这种困顿的政治想像早已不能抓住民间的力量与呼声,而更多是困住了政党自己。台湾的主体性、经济的发展当然都很重要,但是我们更需要第三种政治想像:拼社会正义和环境正义。这也是民间不断在发出呼吁的声音,只可惜政治人物完全听不到,或者听不懂,所以国民党继续一意孤行,而一样亲商的民进党只是保持噤声。 经济发展当然可以和环境保护维持平衡,因为台湾要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不是如过去般剥削土地与环境的粗暴发展。 在两岸问题方面,也当然应该好好谈。民进党不能一直採取反对与大陆互动的姿態,而是应该找到一个交往的方式。当然,国民党打算包裹表决ECFA则是违背民主监督,我们期待的是国会中出现更多细致的辩论。民间团体和许多法政学者上个月成立「两岸协议」监督联盟,对ECFA进行公民审议,並在上週举行模擬立法院,值得立法院诸公仔细研究。 从土地的哀號、农民和原住民在凯达大道上(以及在他们家园)的怒吼、到模擬立院的公民审议,台湾的人民正在实践不一样的政治想像,並且扬弃那些旧时代的困兽。 (2010/8/21 南方都市报专栏)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1 个评论 張鐵志的最新更新: 陳文茜與龍應台 / 2010-08-19 16:35 / 评论数( 21 ) 台湾到底有几个政府? / 2010-08-15 23:08 / 评论数( 8 ) 台湾外省人的多重面貌 / 2010-08-14 23:58 / 评论数( 1 ) 一场台湾公民抗爭的喜剧与悲剧 / 2010-08-07 22:00 / 评论数( 14 ) 韩寒的光 / 2010-08-04 11:08 / 评论数( 25 )

阅读更多

台湾初步采认大陆41所高校学历(附名单)

台湾初步采认大陆41所高校学历 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求学的“陆生三法”19日下午在台湾立法机构三读修正通过,但仍设限“一限二不”。有关大陆学历认证部分,初步采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工程”学校及另3所学校,共计41校。 “陆生三法”是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台湾要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求学,就需要对上述三项法案进行修改。台湾立法机构通过“陆生三法”修正案,台湾将正式承认大陆学历,并开放大陆学生来台湾大专院校就学。 修正后的“陆生三法”明确规定“一限二不”:限制承认医事学历、大陆学生不得报考“安全机密”相关系所、非台湾籍的学生不得参加公务员考试。民进党团提出的附带决议,明定陆生“应依两岸关系条例第10条第2项规定,不得从事与许可目的不符的活动”,不得于校内外从事专职或兼职工作,也获通过。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计划在9月公布实施相关办法,包括“大陆地区学生来台就学及停留办法草案”及“大陆地区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修正草案”。而有关大陆学历认证,初步采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工程”学校及另3所学校,共计41校,且以“不溯既往”方向规划。全台湾总招生名额总量限制在2000名左右,离岛则采项目申请模式,不受2000名额总量管制。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41所高校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台湾将每年开放2000大陆生赴台 承认大陆学历 新华社台北8月19日电(记者李凯 吴济海)台湾立法机构19日三读通过三部相关法律修正案,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读及正式承认大陆学历。台教育部门规划,每年开放约2000名大陆学生赴台就读。 这三部法律分别为“大学法”“专科学校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即台湾媒体所称的“陆生三法”。 其中修正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明订在大陆接受教育的学历得予采认,大陆地区民众经许可得来台就学;修正的“大学法”和“专科学校法”,配合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读大学、专科学校,明订大陆学生来台就读大专院校,增列为特种生,入学方式和名额与一般生有所区隔。大陆学生(含港澳生)入学方式和名额以及大陆学历承认的相关办法等,由教育部门拟订,报请台行政机构核定。 修正后的“陆生三法”内含多项限制,包括限制承认大陆高校的医事学历,大陆学生不得报考所谓的台湾高校“机密相关系所”、不得参加公职考试。根据通过的附带决议,大陆学生在台就读期间不能打工,不能在校内外从事专职或兼职工作。 台教育部门负责人吴清基表示,根据规划,台湾每年计划招收大陆学生总量限制在台湾大专院校招生总量的1%,约2000名;台湾承认大陆40余所大学的学历。而大陆则承认台湾全部的164所大学的学历。 据介绍,台湾预定在今年9月公告“大陆学生来台就学及停留办法”,12月前由各学校提报招生计划。预计明年7月前由大学筹组“联合招生委员会”。大陆学生入校收费标准不低于台湾私立大学收费标准。 学士班拟参采大陆高考成绩,硕士、博士班由各校单独进行试务及审查作业,汇报给“联招会”统一公告录取结果。大陆硕士、博士生最快明年3月可来台就读,大学生则要到明年9月方能赴台就学。 台湾教育部门2008年6月就开始对招收大陆学生来台就学和承认大陆学历事宜组建专案小组,并先后组织50多场座谈会、公听会等,进行了多次民意调查,多数台湾民众认为应开放大陆学生来台就读和承认大陆学历。而台湾公立大学校院协会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校长都支持开放大陆学生来台。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