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OPINION|苏州毒地案罗生门:相互矛盾的环评是怎么做出的?
在以“民事侵权”为诉由的“苏州毒地案”背后,牵连了深刻复杂的环评制度失灵、政府监管缺位问题。法律层面,环评机构和政府部门本应当发挥科学独立评估、严格监督管理的职能,但似乎被裹挟在商业化浪潮中,有“走过场”和“做表面功夫”之嫌……
阅读更多图片来自路透社
环境保护长期以来是中国舆论场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北京空气pm2.5事件,湖南“毒大米”事件等环境问题频频登上媒体版面,也让中国民众质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也将环境污染的问题带到其他国家,比如缅甸“毒矿山”问题。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发布者elijah | 11 月 13, 2023
在以“民事侵权”为诉由的“苏州毒地案”背后,牵连了深刻复杂的环评制度失灵、政府监管缺位问题。法律层面,环评机构和政府部门本应当发挥科学独立评估、严格监督管理的职能,但似乎被裹挟在商业化浪潮中,有“走过场”和“做表面功夫”之嫌……
阅读更多发布者elijah | 8 月 20, 2023
底层家庭的年轻人出发去缅北,大多轻信一夜暴富的神话,最终却成为被诈骗者。而他们的父辈辛劳一生,下一代仍囿于命运的泥淖,这是匮乏滋生的恶果。
阅读更多发布者不忘初心 | 8 月 13, 2023
“即将消失的萤火虫公园”是由一群萤火虫爱好者和广州的生态保护志愿者、普通市民,带着惋惜的心情,一起发起了有声有色的倡导。这个即将消逝的原野,命名为“即将消失的萤火虫公园”,希望更多的市民知道它们曾经在这里安家过、飞舞过。
阅读更多发布者南方街头运动员 | 8 月 12, 2022
本期CDT报告汇看点:中国公司如何制造失败的假新闻战术?中国输出“毒矿山”模式至缅甸!好书推荐:梅尔彻博士新书《中国的欧洲总部:冷战时期的瑞士和中国》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