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 《环球时报》英文版 对农村穷孩子来说,知识不再改变命运
核心提示:今天,”鲤鱼“们通过刻苦学习来”跳龙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原文: Knowledge no longer power for rural poor 作者:Huang Shuo 发表:2011年8月24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Nina翻译 在中国“知识改变命运”的名言曾经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他们用学习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学习意味着前途。另一句常用的谚语是学习能让你“鲤鱼跳龙门”,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鲤鱼“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近期一位有着15年教龄的教师在一个网上论坛说到:“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成为中国社会精英的成员”,他的评论引起了新一轮关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争论。 自1990年代以来,农村学生在中国排名前列的高校中所占比例迅速下滑。在北京大学,的该比例从之前的30%下降到近10%。对清华大学2010年新生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仅占清华新生总人数的17%,而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占到62%。 教育专家和大众传媒关注为什么进入顶尖学校的农村学生如此之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城镇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镇孩子可以上公立或私立幼儿园,而农村孩子的学前教育依旧是空白,这就意味着在起步的关键阶段农村孩子就落后了。 农村教育存在着资金短缺,教师缺乏,管理不善及其他大量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城市的教育却有着改进,尤其是富裕家庭的小孩如今可以进入一流学校,接受国际化教育和私人教师家教。特殊班和额外的课程教育带来的优先录取政策和高考加分只是更加拉开了城镇农村的差距。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推动城镇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农村教育改革中最优先的应是义务教育和扩大受教育的学生范围。而对城市教育而言,教师和行政人员应把精力集中于管理、招生和班级集中化上。 这些不同的优先权以及城镇农村的贫富差异已经扭曲了中国的教育。农村教育关注的是给学生提供基础教育,而不是为他们能够进入好的大学,提供全面和入的教育。 日益枯竭和老化的农村缺乏教育所需的人力资源。 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早期,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可能还会返回农村从事自愿或其他形式的教育工作,而今天毕业生大量的流入大城市,鲜有从事公共服务的。 经济学家黄亚生指出,与中国傲人的教育成就相反,农村的文盲人数在2000至2005年之间增加了3千万。 社会公平不仅指财富分配公平,也包括机会平等,每一个人不论出身如何,都应有机会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教育是这一过程的基础。我们不能让一代农村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就因低质量的教育而受损,无法跨跨越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鸿沟。 政府正在努力缩小城镇农村教育的差距,然而方向不清晰依然阻碍着改革取得成效。 大众的关注,以及顶尖高校不再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人口构成,这些都给教育部敲响警钟,并应将推行真正的改革。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译者的音频博客已登录iTunes,到 这里 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下载更新需翻墙。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