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V】歪脑|“想象5000人在北京街头寻找自由,这听起來有点浪漫”
5000甚至更多人在北京的街头寻找“自由”,同时在脑海中思考,到底什么是自由?
阅读更多发布者不忘初心 | 9 月 18, 2021
5000甚至更多人在北京的街头寻找“自由”,同时在脑海中思考,到底什么是自由?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5 月 11, 2013
一周语文‖2013〈19〉‖2013-5-6~2013-5-12 右 为本周单字“洋”。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欧阳德周四报道 说 ,本周,“中国人在各种动机(包括正义感、无助感,或只是想幽默一下)的驱使下,蜂拥访问白宫“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网站”……据此,新词组“洋上访”出炉,近似新词还有“越洋上访”“跨国上访”“白宫请愿”“十万白票”“跨国抗议”“白宫信访办”等很多。媒体观察者徐达内 说 :周二“郑州晚报已经刊出《10万人白宫网站签名,要求驱逐朱令案嫌疑人》的消息,宣布‘至5月6日16时04分,朱令案白宫官网请愿量突破10万人’”。 转疯玩嗨的空隙里,民间语文推波助澜:有对子(上联:欠薪讨债个人伸冤请到广州海珠桥;下联:司法环保民生大事就找白宫信访办。横批:奥主任,忙!”,有 口号 (依法打击洋上访,跨国上访是违法犯罪行为),还有 消息 (本博刚刚收到最新消息:5月7日,M国总统奥巴马召开记者会。记者:总统先生,你如何看中国网民封你为中国信访办主任这个职务的?奥巴马:请叫我同志!) 评价戏剧性的“洋上访”,作家连岳 说 ,“中国的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经说,你想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应当怎么待人。就是在阴沟一样的世界,坚守这两句话总是对的,你不想被冤枉,就别冤枉人,所以你不当法官,也不要搞有罪推定。不然,我们就会在互不信任中崩溃,成为活在简陋世界的简陋生物——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粪坑里的蛆。” 汉字“洋”为会意兼形声字,《说文-水部》里说,洋,水,从水,羊声,本义为水盛多、广大,引申义有盛大,广大无边,美盛的样子,广阔的水面,外国等。 ————————————————————————————————————————— ● 「 可穿戴 」 移动计算技术热词,近义词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计算”“可穿戴技术”等,应用产品如健康追踪腕带(如新品Fitbit Flex)、谷歌拓展现实眼镜(Google Glass)、苹果智能腕表(如iWatch)等。 ● 「 高三(10)班在六楼 」 来自学者王彬彬刊于《南方周末》新一期好书推荐,上为该 书名 。这本2012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的书“由曹勇军主编,收录的是南京市第13中学去年毕业的高三(10)班59名同学的演讲词。”王彬彬说,在书中所收59篇演讲词中,他“特别看重的是那些质疑公权力的文章。对公权力总是睁大监督之眼,这是现代公民精神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在中国,这种精神尤其值得提倡。我们今天所说的公民精神、公民意识,是传统中国所没有的。传统中国人,畏官、怕官,倘若能终身不与官府发生关系,那就是一种平安、一种前世修来的福气。所以,在传统中国,只有臣民意识、草民意识、蚁民意识、贱民意识,而不可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明白这一点,就不能不为这群中学生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中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新人’”。 ● 「 触生 」 来自媒介创意人颜桥本周 推荐 ,语出作家肖锋微博:“有人说了,‘笔者’这称呼不符合时代潮流:网上发言用键盘了。‘那以后自称什么?’‘键人’。 相应地,使用触摸屏者应该自称为‘触生’”……“键人”一词已收入一周语文1319,本周补收“触生”……谢谢各位朋友推荐。 ● 「 你自己的水得靠你自己在自己的深处挖 」 语出诗人巫昂新诗《微信里的大胡子叔叔》。诗中写到:“他把他灵魂里那片沾满西红柿酱的面包/暂时地寄存在我的身上/嗨,大叔,答案在风中飘/答案就在风中飘/ 你自己的水得靠你自己在自己的深处挖 /不要连累沙漠/不要”……“自己挖”?这个合理的幻想式推论真做起来很难吧? ● 「 再过几年去化疗 」 语出网友文三娃微博:“不信谣,不传谣, 再过几年去化疗 ”……一周间,有多处因涉及PX项目而引发的环保焦虑。在周遭一层层叠加而出的浓酽焦虑映衬下,这句类民谣式咏叹绝望,凄凉,真切。 ● 「 打酱油选手 」 亦称“酱油选手”,来自《新京报》 报道 。报道说,为改变美誉度极差的口碑状况,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节目在第二期播出时已将原本在节目中仅露脸7秒的“D”级学院全部删除,“从第二期开始,这种‘打酱油’学员都将消失,转而播出优秀学员”……其实呢,环视周遭,各行各业,此类酱油选手多如过江之鲫吧? ● 「 优雅是随波逐流却不溶于水 」 语出剧作家史航周一微博:“有媒体问我,谁能代表优雅。我说嵇康啊,临刑顾日影而弹琴,悲欢由心。又问优雅能与时下的粗鄙浪潮抗衡么。我说 优雅是随波逐流却不溶于水 。跟粗鄙抗衡?干嘛赏他们这个脸。 又问对一个国家,优雅有多重要?我说优雅不重要,重要了就不是优雅,是优秀。优秀是矮子里拔大个,优雅是从矮子脸上走过去喽。” ● 「 神农丹姜 」 “硫磺姜”、“六六粉姜”之类毒姜的新品之一,来自近期媒体 报道 。所谓“神农丹姜”是指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这种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人以死。“潍坊菜农按照国内外不同的监管水准,而启动‘有毒生产模式’或‘无毒生产模式’。当地菜农显然知道,出口日韩等国的蔬菜没法蒙混过关,所以,种植外销大姜、大蒜、大葱等等都不敢逾越雷池。” ● 「 呆头呆脑总比贼头贼脑好 」 语出网友闲人雷梓周一微博:“她和我讨论字的选择:应该用‘呆’还是‘待’。我个人喜欢用‘呆’。呆,有主动自由之意;待,始终让我有被动、等待的隐约在里面。喜欢就自己呆着。静静发呆。多好。我说,她用简笔画我的样子,就很像一个呆字。我还说, 呆头呆脑总比贼头贼脑好 。” ● 「 互害型社会 」 汉语熟词,本周由《新周刊》 重提 ,引发更多共鸣,近义词有“暴戾社会”“互害型文化”等,它既是一种死循环,也是一种恶循环。 ● 「 殊不知它很可能是猥琐的中年评论家大口喷吐在叶面上的口水 」 来自出版人彭伦本周 推荐 ,语出大学老师洛之秋周二微博:“其实文学批评就是这样,有时候读者仅仅从一个特写镜头观察细节,以为夏日雨荷上的露水是文学缪斯冰清玉洁的眼泪,殊不知它很可能是猥琐的中年评论家大口喷吐在叶面上的口水”……这个残酷谜底正如彭老师所说,“这让文艺读者情何以堪?” ● 「 黄色橡皮鸭 」 又称“黄鸭仔”,是由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的一只巨型充气橡皮鸭,上周五开始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巡游 展示 ,引起万众围观,颇受欢迎。这只自2007年起已在澳洲、巴西、法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水域展出巡游的“橡皮鸭”被阐释为“取材自小孩沐浴时喜欢玩耍的黄色小鸭,这会勾起许多人的童年回忆,而且它并不分年龄、种族、疆界,象征快乐和美好,可爱的身影总会让人会心微笑。” ● 「 你以为我在眨眼,其实我在拍照片 」 来自作者果子写给36氪网文,上为 文题 。文章介绍说,“据TNW消息,一位名叫 Mike DiGiovanni 的开发者为 Google Glass 开发了一款名为 Winky 的应用。有了这款应用,用户只需刻意地慢速眨动右眼便能拍照。”Google Glass是由谷歌公司在今年4月发布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 「 新闻目田日 」 来自网友变态辣椒微博,是幅字 手写字图 。来自百度百科的提示说,“2013年5月3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设立20周年。联合国5月2日举行特别活动纪念”……如你所见,“目田日”是“自由日”的缺省版,到底缺了啥省了啥呢?一言难尽。
阅读更多发布者凤凰涅磐88 | 3 月 18, 2012
来源: http://igfw.net/archives/8374 GoAgent小结�技术篇 2011/12/8 Update 具体实现细节,请访问goagent-dev之 goagent做了哪些改进? GoAgent 一直号称简单快速,不是没有道理的。proxy.py不到800行的代码实现了:跨平台运行、多appid负载均衡、RangeFetch、支持NTLM、支持内网代理、支持ipv6、支持php fetch等诸多feature,其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依赖尽可能小,这体现在了: 0.代码即程序,Windows下绿色运行,连GAE的sdk都不用装,这得益于先进的打包技术。 1.实现基本上都是标准库,openssl库也很常见,移植容易。 2.fetch.php对服务器端的要求较低。需要preg/zlib/curl模块支持,前两个属于标准模块,curl也是常见模块。 3.合理的默认值,只需要配置appid就可以用了。 4.不支持gfwlist GoAgent 另一个原则就是追求速度,不断在优化,看看 ChangeLog 就知道了: 0.压缩传输,不支持强加密,因为连GMail都被天朝黑客入侵过,保证local到AppEngine的绝对完全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1.再如之前整合了gevent或者线程池,为了速度后来又拿掉了; 2.为了加快启动速度,将读取proxy.ini 放入了全局变量中,代码因此丑陋了; 3.修正了socket关闭速度慢的问题; 4.多次重新打包python解释器(proxy.exe); 5.简单到极致的GUI,在启动时完成大部分初始化设置并减少if的使用; 6.为了优化php fetch的规则匹配,干脆将其和GAE的监听端口分开; GoAgent的优势在于在客户端做了大量工作,由本身维护session的状态, 因为GoAgent 既是Client又是Server,本地相当于一个http server(采用了BaseHTTPServer),同时又是Client端,与部署在AppEngine的fetch.py进行通信。所以当我得知有些代理软件使用mysql来维护代理服务器的session状态时,觉得有点惊讶,明显不合理了嘛。另外基于GAE的代理最快的就是直连北京google了,因为Google的很多服务都是云服务,所以一个IP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其中就包括AppEngine,因此访问google自家的服务速度很快,而GoAgent 从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 关于Porting的问题,比如支持iOS,我认为移植平台本身更为容易,所以才有很多人打Android应用的主意,比如最开始的Alien Dalvik,号称让MeeGo支持Andorid 25W应用的 ACL for MeeGo ,裁剪VirtualBox的 BlueStack ,一直不温不火的 Mobile Virtualization ,尽管这些目前看来还不太实用,比如BlueStack,我就挺好奇它如何解决ABI不同的问题,但是都是移植平台的例子~ 咳,有点扯远了,所以支持iOS最关键的无非就是:1.交叉编译python2.6 for iOS 2.编译pyOpenSSL for iOS。其他的都是如何让设置变得简单,操作简便而已。顺带提一句,pyOpenSSL和SBSetting GoAgent toggle都是在我的ipod上编译的,越狱开发其实门槛也不高,只要搞定了toolchain就ok。 最后再八卦几句,GoAgent 最开始是托管在github上(其实现在也是),后来为了不”牵连”github,迁移到了Google Code上,在首页上用了一个空的 bit.ly 链接指向了真实的地址,原因也是如此;GoAgent 的名字是因为不想再用已经泛滥的proxy。。 原文 : http://kernelpanic.im/blog/2011/10/08/goagent-summaries-technical/ ======== GoAgent小结�统计篇 GoAgent 发布快半年了,打算写两篇小结一下, 另一篇 会讲技术相关的内容~ 如果没有最开始的随意 发布 ,GoAgent 或许还只是个内部使用的小玩意,这是当时的新闻: 而现在,GoAgent 在Google Code上star数超过了850,issue数超过了1000, 这实在是有点意外,不信可以看看上千的都是什么project,CyanogenMod也不过860而已: 在Google Trends搜索流行度已经超过了老前辈gappproxy。 和最流行的目田门相比,差距也有变小的趋势。 根据Google Analytics 最近三个月的统计,GoAgent 首页PV有23W,独立访问才3.8W,可以推测除了作者之外,有人也每天刷GoAgent的首页。。中间的peak貌似是宣布支持iOS的时候,九月底的另一个peak貌似是支持php的延后效应。 GoAgent 的下载数和用户数很难估计,因为github并没有下载的统计,很多人更新GoAgent也是git remote update这种方式,而且下载了并不代表就会使用。几万用户估计应该有,分布在”全球”。。 很显然,Windows和Chrome用户是主流。 GoAgent iOS好一点,提供了Google Code和cydia源的下载,结合Google code和这个简单的 脚本 进行统计,GoAgent iOS大概下载了1500次,而python2.6下载2200次左右,用户数应该不到1千。。 GoAgent 的搜索流行度得到了Google Analytics数据的支持,一半以上流量都是通过搜索而来,说明在首页放置下载链接和Google +1是相当正确的。 顺带提下,还有个ezproxy的事情,具体可以看v2ex的 帖子 和这个 链接 ,我根据淘宝显示的最近成交记录估算了一下,那个哥们利用GoAgent赚了大概1000块,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GoAgent的速度和可用性,都可以拿来卖钱了~ 原文 : http://kernelpanic.im/blog/2011/10/06/goagent-summary-statistics/ 翻越防火长城,你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Across the Great Firewall, you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翻墙利器赛风3下载地址: http://dld.bz/caonima326 , http://dld.bz/caonima745
阅读更多发布者xin chen | 10 月 7, 2011
1、iPhone的配件和耳机,无论有多么贵,都舍得买;但是手机一定要越狱,应用软件确一定要下载免费版,花一分钱都觉得可惜。我不理解这是怎样一种畸形的理念,难道知识产权在浮华面前真的就一文不值吗?还是大陆人真的就一文不值。 2、热衷于打探周围人的消息,并以谈论别人为一大爱好,却讨厌别人在私下里谈论自己;一个妓女说着同事的风骚,却还要别人称赞自己的贞洁,何其荒谬。 3、一群没有政治权利的人,聚在一起称赞专制的好处,把民主说得一文不值;我仿佛看见一群太监说性事太伤身体,还是阉了好。 4、赵本山等人气很高的演员,题材无非就是嘲笑残疾人、肥胖者、精神病人、农村人等弱势群体,观众们还喜闻乐见。当权者压迫你们,你们就去压迫别人,这就是大陆人的思维,所以大陆的弱势群体永远不能平等。美国的脱口秀主持人骂总统、骂明星,就是不敢骂弱势群体,因为这是道德原则。 5、大陆政府扼杀除马克思以外的一切信仰,所以大陆人只有信仰马克思;但是马克思太恶心,所以大陆人就没有了信仰。于是,大陆人只能去信仰物质,所谓道德、良心、责任、爱,在一堆纸币面前统统一文不值;所谓知识、学识、风骨,在LV包包面前统统无影无踪。 6、明明处于压迫之中,还在为主子找理由;“中国人太多,不专·制不行”,“中国人素质低,不专制不·行”。可笑,荒谬,一群依靠着当权者的压迫为生的人啊,我不介意对你们种族灭绝。 7、遇到外来的改革风潮,“国情”就是阻挡变革的挡箭牌,殊不知改革改的就是国情。 8、炫耀自己的五千年历史,殊不知你们的父辈、祖父辈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亲手毁掉了多少中华文化,你们自己又在沉浸于西方的文化中忘却了多少?毛笔字你们不如日本人,汉诗你们不如台湾人,新文学你们不如香港人,连节日都被韩国人抢走了——五千年的历史,你有资格拥有吗? 9、连反对的声音都不容存在的政治,培养出来的公民能有多无私?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64158120&owner=240983203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4911/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九句话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10/07, 16:0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老照片,八国联军监斩中国人 剩女们的舞会 P民们,这些数据你知道吗? 世界上言论最“目田”的国家 学生会:藏污纳垢的集中营?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最常见的10款“不小心被发明出来”的产品 (@ipc) 乔布斯生前在斯坦福大学公开演讲视频(中文字幕),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ipc) 乔布斯教给我们的十条经验 (@ipc) 蔷薇下的真相 (@99770) 让人震惊的世界最大最贵的私人超级豪宅!配600多名家佣 (@ipc) 无觅
阅读更多发布者wistreer | 8 月 27, 2011
这几年,常有演艺、体育界人士以隐私、名誉受侵为由,将媒体诉至公堂,但诉讼请求却大多被法院驳回。各地法官阐述判决理由时,非常偏爱使用“公众人物”这一说法。例如,“唐季礼诉《成都商报》案”的判决就称:“公众人物较之普通人具有更高的新闻价值,……新闻媒体为履行其社会舆论监督职责,可以对公众人物的行为进行适度报道。”“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案”的判决则说:“媒体行使舆论监督过程中,公众人物对于可能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忍受。明星私事属于社会公众利益的一部分。新闻媒体行使报道与舆论监督的权利并无不当。” 按照上述判决,演艺、体育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对媒体曝光其隐私、批评其言行的行为,负有适度容忍义务。问题是,如果明星们都得承担这类“义务”,那么,权力更大、公共性更强的政府官员,是不是也应被视为“公众人物”,并容忍相应的批评之声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为何还有那么多“跨省”追捕,而媒体在官员提起的诽谤之诉中,又会屡屡败诉呢?其实,“公众人物”并非本土产物,若想界定这一术语的含义,必须追溯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64年审理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改写美国新闻史的案件 1960年3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名为“关注他们的 呐喊 ”的社论式广告,打算为蒙冤被诉的民权人士小马丁。路德。金博士募集律师费用。广告描述了美国南方肆虐的种族歧视现象,不点名批评了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警方打压民权人士与示威学生的行为。但是,由于审查者把关不严,广告部分细节并不符合事实。事后,蒙市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在当地法院起诉了《纽约时报》,即“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 一审期间,双方律师围绕几项法律争议,进行了激烈辩论:首先,报纸批评警方的行为,是否直接构成对警察局长本人的诽谤?其次,如果报纸只有极少内容为“不实陈述”,是否仍属故意侵权?由于本案法官有种族主义倾向,陪审团也全部由白人组成,法庭最终认定广告构成诽谤,要求时报赔偿沙利文50万美元。上诉失利后,南方各地官员陆续对时报提起诽谤之诉。临近崩溃边缘的时报不得不上诉至最高法院。由于时报是上诉方,最高法院受理此案后,案名变更为“《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1964年,最高法院大法官以9票对0票,维护了媒体批评官员的自由。威廉。布伦南大法官主笔的判决指出,在美国,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公民履行批评官员的职责,就像官员恪尽管理社会之责”。官员作为“公众人物”,行使的职能与公共事务密切相关,批评官员就是参与公共讨论的形式之一。因此,除非媒体蓄意造假或罔顾真相,官员不得提起诽谤诉讼。因为“政府官员名誉受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压制自由言论为代价进行救济”。这份意见气势恢弘,尤其是那句“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它很可能包含了对政府或官员的激烈、刻薄,甚至尖锐的攻击”,成为日后被频繁引用的经典判词。 最高法院的上述立场,对美国报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之后数十年中,新闻界在“美莱村屠殺案”、“五角大楼文件案”等事件中大显身手,揭开政府一系列决策内幕,并在“水门事件”中迫使总统尼克松下台。在这些事件中,最高法院都援引“沙利文案”,对新闻界给予宪法支持。可以说,“沙利文案”改写了美国的新闻史。 新闻人的反躬自省 最高法院1964年审理“沙利文案”期间,安东尼。刘易斯正好是时报驻华盛顿的“跑线记者”,专门负责与司法事务有关的报道。虽然他当时才刚满37岁,可在新闻圈内,却早已声名远播。 刘易斯毕业于哈佛学院,1948年进入《纽约时报》工作。他布局谋篇、驾驭文字能力极强,擅长设置悬念、以点带面、娓娓道来。1955年,他因报道一起海军雇员受“麦卡锡主义”迫害事件,第一次获得“普利策奖”。这名雇员也因这则报道成功复职。这段故事,后来被改编为电影《海军共谍案》。1963年,刘易斯又因对最高法院事务的出色报道,再度获得“普利策奖”。 刘易斯既精于新闻写作,也是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语言平实、通俗,很少使用深奥法理或晦涩术语。即使遇到专业名词,也会在正文中举例释明,非专业读者不会觉得有任何理解障碍。 “沙利文案”30年后,刘易斯终于推出与此案相关的作品:《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与《吉迪恩的号角》相比,这本书没有就案论案,其视角更为宽广,时间跨度也更大,它以“沙利文案”为叙事主线,串接起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涵盖了獨立战争、制宪会议、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两次世界大战、民权运动、越南战争、“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书中既描述了美国建国之初的残酷黨争,又涉及最高法院的人事变迁与判决内幕,完美刻画了美国法政人物群像。这其中,既有霍姆斯、布兰代斯、沃伦、布伦南、布莱克等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有汉德、格法因等下级法院法官,还包括韦克斯勒、查菲、米克尔约翰、比克尔等著名律师、学者。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当中,不少人是刘易斯的好友,书中许多素材都来自作者与他们的通信、访谈。而与本案判决有关的第一手材料,则由判决意见主笔者布伦南大法官亲自提供。 尽管刘易斯本人就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简单站在媒体立场上,渲染绝对的新闻自由。在介绍完“沙利文案”来龙去脉后,刘易斯结合本案后续发展,对现代媒体的角色、伦理,进行了全面反思,甚至是自我批评。比如,为什么“沙利文案”之后,起诉媒体诽谤的案件仍越来越多,标的额也越来越大?为什么媒体与政客、名人对簿公堂时,陪审团甚至广大民众,却宁愿支持权贵?最高法院为保护“公共讨论”,降低了对“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规格,可是,一位女明星的酒后口角,与“公共讨论”又有什么关系?有必要动用宪法第一修正案,去保护八卦小报的胡编乱造么? 刘易斯指出,现代媒体的权力、影响日益扩大,许多新闻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仿佛自己发布的不是新闻,而是真理,如此一来,媒体的所作所为,反会招致公众反感。他认为,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核心目的,是保障人民自由无羁地讨论公共事务,而非只为媒体一家服务。所以,言论自由并不是由媒体一家独享,而是取决于广大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否则的话,媒体独享某种自由到什么地步,这种自由所受的威胁,就达到什么程度。这些反思性内容看似与案情已无太大关联,却恰恰是最有价值的点睛之笔,对最近正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而蒙羞的新闻界,亦不乏深刻警示。 言论自由不是西方甜点 阅读本书后,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法官之所以降低对“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的保护规格,是因为“公众人物”主要是政府官员,允许人民批评“公众人物”,更有利于推动公众、媒体“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可在前文提到的国内案件中,相关概念更多成为装饰判决书的“西式甜点”。当原告是手握实权的政府官员时,舶来理论就不见踪影了。这到底是对“公众人物”的理解不同,还是我们的法院“欺软怕硬”呢? 也许有人要说,中國是中國,美国是美国,“沙利文案”的裁判依据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相关规则对中國没有意义。但是,这些人可能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同样规定了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第四十一条进一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一个社会对批评之声有多大的容忍限度,往往标志着这个社会有多高的民主程度。对人民如此,对新闻界亦然。一个成熟的民主政府,就应像书中一位法官所言,容忍“一个不断找茬的新闻界,一个顽固倔强的新闻界,一个无所不在的新闻界”。 以本书为引,广大读者有理由结合国情,对更多现实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比如,对“被害人”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侮辱、诽谤类刑事案件,是否应对诉讼程序、证据规格与定罪标准进行严格限制?在民事案件中,是否应明确规定,当国家机构起诉媒体或公民侵犯名誉权时,法院可以驳回其诉讼请求?或立法禁止国家机构提起名誉权之诉或诽谤之诉?是否应将国家工作人员纳入“公众人物”范畴,当他们因职务行为受到批评而提起侵权之诉时,法官是不是应适用更加严格的判断标准?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法律人与普通公民的共同使命。 (作者系该书译者,供职于最高人民法院) 来源: 《南都周刊》 作者:何帆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8-23.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限制言论即言论自由的死亡 (3) 还有多少墙需要拆掉 (1) 自由,从律师开始 (0) 自由者面对的机器 (0) 自由社会与传统文化 (0) 自由的困境与出路 (0) 自由的代价——埃连回家引发的思考 (0) 自由的代价 (0) 自由的中国人民 (0) 自由活在每个人的心底 (0) 自由民主是可以说破的“皇帝新衣” (13) 自由是环境的最好保障 (9) 自由是有力量的 (2) 自由是个好东西 (0) 自由值多少钱? (0) 自由与政府的限度 (0) 自由、平等——现代文化大厦的奠基石 (1) 经济自由——自由之母,宪政之路 (0) 有关自由的逻辑 (0) 我愿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 (21) 我们为什么不自由,为什么不长进 (0) 对自由的恐惧 (1) 如何揭露历史真相 (0) 别拿谣言剥夺言论自由 (1) 伟大的城市是自由的 (2) 从自由到“目田”——每一个汉语都在沦陷 (0) 从日本看美国——平等、自由之批判 (0) 从成龙失言谈自由 (0) 人,自由地迁徙于大地 (0) 人民胜利了! (0) 中国的自由与统一 (0) 中国没有自由的传统吗? (0) 不要告诉我,你也可以梦想成真! (6)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