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IBTimes | 中国会买下全世界吗?

中国令西方感到害怕。然而,很少有西方人研究过世界在中国眼里是怎样的。没错,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在中国看来,世界经济仍然由发达经济体支配。 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中国发展教授彼得•诺兰(Peter Nolan)是少数能以中国人视角观察世界的西方人之一。在去年出版的一本发人深省的书中,他剖析了人们最担心中国的一个问题–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他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已融入中国,而中国却未融入我们。 要理解诺兰教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理解他对如下问题的看法:过去30年由技术推动的全球经济整合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他声称,由于少数支配性企业的崛起,世界经济已被转变。这些支配性企业通过并购和外国直接投资产生,它们几乎全都扎根在发达国家。 新的全球经济的核心是被诺兰教授称为“系统集成商”的公司–那些拥有主流品牌及卓越技术的企业,这些企业高居价值链顶端,为全球中产阶层服务。这些全球企业进而对其供应链产生巨大压力,推动供应链中的企业也走上整合道路。 根据2006年到2009年的数据,诺兰教授得出结论,在大型商用客机和碳酸饮料领域,全球支配性企业各有两家;在移动 电信 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领域各有三家;在啤酒、电梯、重型卡车和个人电脑领域各有四家;在数码相机领域有六家;而在机动车和制药领域则各有十家。在以上产业,支配性企业占世界市场供应的一半到全部。其他许多产业在整合后也出现了类似程度的集中化。 在零部件供应商中也可看到大致相同的集中度。以客机为例。全世界有三家支配性的发动机供应商、两家制动器供应商、三家轮胎供应商、两家座位供应商、一家厕所系统供应商以及一家布线供应商。而在汽车行业,全世界也只有几家支配性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这与信息技术产业、饮料业以及其他许多产业类似。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生产和分销都是在位于顶端的集成商公司的组织下开展的。这类企业“通常具备一系列重要特征,包括有能力为大型新项目融资,为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而调动必要资源以维持高水平的研发支出,开发全球品牌,投资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吸引最优秀的人力资源。” 另外,“100家巨型企业的研发开支占了全世界1400家最大企业总研发开支的五分之三以上。这100家企业全部来自高收入国家。在这个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他们是世界技术进步的基础。” 这些企业将巨资投向本国以外,特别是中国。在此过程中,它们失去了一些国别特征和忠诚。这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不安,因为政府发现针对“本国”企业的征税和监管难度加大了。然而,这些企业仍保留着相当的国别特征,仍植根于本国文化。 中国在这个新世界处于什么地位?中国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成功。但中国的成功建立在为全球生产商贡献本国劳动力和市场的意愿和能力之上。因此,2007年至2009年,外资企业创造了中国工业增加值的28%;占中国高科技行业产出的66%;占中国出口的55%;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因此,中国是由外国人管理的体系的一个关键贡献者。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和政府用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些全球企业的话,那么中国的眼光必定会更加质疑。 中国没有买下全世界。1990年至201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2.1万亿美元飙升至23.6万亿美元。2012年,高收入国家仍占其中的79%。2012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5.2万亿美元,英国为1.8万亿美元,中国为5090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之差)为很高的负值:-3240亿美元。据测算,2009年,中国内地68%的对外直接投资位于香港。 正如诺兰教授所指出的:“中国企业一直令人瞩目地缺席大型国际并购。”鉴于中国缺乏自然资源,中国正投资于海外的自然资源行业。然而,即便在这个领域,其对外投资规模也比不上那些占支配地位的外国企业。 这一分析意味着什么?最重要的结论是,中国几乎没有培育出任何在全球具有重要意义的企业。这还不算,发达国家现有支配性企业的领先程度如此之大,以至于中国很难涌现出这样的企业。因此,从中国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仍然是对其他国家专门知识的依赖。这就解释了中国不顾一切获取这些技术的行为。另一个结论是,中国确实远远没有在“买下全世界”。对于中国海外投资影响的偏执看法是没有根据的。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一个全球企业越来越多的世界里,对企业不属于“本国”的担心有没有道理?我猜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有理由担心。企业仍有国别纽带,这影响着它们的行为,尤其是它们在提高某个国家竞争力方面的角色。但是,对一个像中国这样疆域广袤的国家而言,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可能低于其他多数国家。最终,几乎所有全球企业都可能发现自己处于中国的包围圈中:中国对于它们的业务活动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们无法回避中国的要求。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将是一个自然融合过程的结果。就世界经济乃至世界的未来而言,如此深层次的全球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是可取的。我们应保持冷静,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吗?》(Is China Buying the World?) Polity出版社2012年出版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

第一财经日报 | 新白领失业潮

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雅芳、惠普、IBM等行业巨头都以成百上千的规模裁员,国内行业巨头,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也被传出以多种方式“变相裁员”。多位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外企和央企最近一两年内的岗位需求都在持续下降,“白领失业”正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今年7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更是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只能减少招聘,以至于有专家认为,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加剧这种情况。 被敲碎的金饭碗 林晟的前东家是一家荷兰的造船公司,这个行业在过去也经历了从波峰到波谷的巨变。 “那时候船厂签的订单,多得三年都做不完。”回忆起过去,林晟说,2008年是公司最为辉煌的时候,他所在的公司租了3000平方米的厂房建了分公司,新老生产基地同时开工生产。短短2年时间,分公司员工便由初创期的7人增加至150人。 但到了去年,原本客户已经下给公司的挖泥船订单都退了,150人也只剩下不到40人,林晟主动加入了失业大军。 行业的不景气显然已经影响到了更多的企业。造船巨头熔盛重工7月初陷入劳资纠纷,其一位高层曾公开表示,熔盛重工南通工厂现有的1.15万员工按计划可能会缩减至8000余人。 外企裁员的消息陆续传来,其中不乏行业巨头。今年3月,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被曝闪电裁员。化妆品巨头雅芳公司也在去年底表示,为了配合全球裁员计划,雅芳中国将关闭国内十几个分公司,裁减100~200名员工。 而作为削减10亿美元支出计划的一部分,IBM在全球将裁员6000至8000人,整个中国公司将要裁掉500至600人,比例在裁员总人数的10%以内。 “如果说之前的‘4050’特指二三十年前国企改制中正值中年的下岗人群,那么眼下受到裁员风暴袭击的高薪高龄外企白领正在成为‘新4050’。” 敦煌网首席执行官王树彤在其博客中感慨道,她还透露,去年底敦煌网人事部收到由猎头推荐的外企高管及资深员工的简历在明显增多。 多位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外企和央企最近一两年内的岗位需求都在持续下降,而“白领失业”正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告诉本报记者,跨国公司在华裁员主要有三种情况,有的是因为全球策略发生变化,比如摩托罗拉与谷歌的合并;有的是在中国的业务不如预期的乐观,比如一些银行;还有的是原本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现在由于成本上升而转移,比如耐克部分工厂撤离中国。 除了光明正大的裁员计划外,不少企业还通过各种方式变相裁员。 某知名合资玻璃公司的员工告诉本报记者,前几年忙的时候,他们周六都要加班,而从去年开始,上班时间变得不太固定,有时候上2天休2天,有时候则上4天休3天。有两个月,他总共只上了12天班。 “休假式失业”在经济危机中被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金融公司在香港、纽约等地广泛采用,公司要求员工进行短则数周长则数月的无薪休假或低薪休假,以减轻公司财政负担。而这种特殊的方式现在也开始被应用于中国内地。 去年底,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0名员工被强制休假,每月只领1080元生活费。 郭盛称,这种“被休假”一般来说出现在投资银行、咨询公司这些对经济特别敏感的行业,但目前仅是个案,还不是普遍现象。 结构性失业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白领失业的问题其实并非最近才出现,只不过这一两年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于是表现得更加明显。而白领失业这一现象长期来看,是中国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结构性偏差导致。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主任陈建辉认为,白领失业之所以形成规模,除了国际经济形势不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的调整反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岗位需求结构的调整。一览英才网副总裁冷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两年传统产业岗位需求持续减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比较快,规模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对技术类的人才需求比较大。 “现在发展迅速的IT行业里,程序员永远都不够,到处都在招人。”冷明说,特别是2011年底,移动互联网特别火,APP开发行业甚至三四个岗位在抢一个人才。 相较之下,市场对辅助类人才的需求在降低,比如各行业通用的行政人员、客服人员,“央企招一个行政人员,可能上千人投简历。”冷明表示,外企裁员也是从辅助类的岗位裁起,而外企技术类人才即使失业也能迅速再就业,民营企业也比较欢迎此类人才。 陈建辉表示,目前在北上广,市场营销岗位需求和供给都比较大,在一二线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类人才需求也较大,动画设计、外语、计算机、生物技术等人才尽管需求大,但供给过多,因此还是很难就业。 郭盛表示,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应岗位增长率也较快。比如金融、互联网、高端制造业岗位增速非常快,大概每年增长20~30%,而简单的加工制造业就会增长得更慢,大概每年增长10%~15%。 此外,郭盛还表示,目前国内区域性失衡和企业失衡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大部分人才扎堆北上广深,而不愿意去经济增速更快的三四线城市。需要人才最多的是中小企业,而人才流向更倾向于国企和外企,这就造成了人才分配的不均衡。 智联招聘曾经调研过巴西的就业状况。郭盛透露,巴西的人才更愿意去中小企业工作,因为那些企业发展机会更大,福利待遇更好,巴西的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善,五险一金执行严格,并且中小企业对员工的自由度更有宽容性。比之中国,大企业更加稳定,福利待遇更好,而一些不规范的中小企业甚至“五险一金”都得不到保障。 郭盛也说,人才扎堆北上广深的现象近年来有所改变,由于环境、教育等原因,更多的人开始愿意向三四线城市回归。“但这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陈建辉指出,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都是一种常态。外企员工再就业遇困难很正常,其实,把身价往下压还是能找到工作。很多白领在原公司学到的工作知识和技能,可能只适应原有的工作岗位。 而林晟,目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同学们的QQ群上踊跃发言了,最近他开始看一本管理学方面的书,并开始看着视频重学英语,在上一次面试中,他感到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已经“捉襟见肘”。 “滞后式”裁员 除了经济下行及供需结构性失衡,专家还指出目前白领失业的现象与宏观政策环境分不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冯同庆对本报记者表示,《劳动合同法》修改以后,对企业用工提出更高要求,而原先有大量劳务派遣工的央企或外企,为了减少用工成本只能减少招聘,尽量避免建立劳动关系。7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 “其实企业也不是不愿意涨工资或签长期合同,问题是现在经营环境困难,企业确实存在成本难以负担的情况。”冯同庆说,新《劳动合同法》看起来是在保护劳动者,但是在政策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最终承担负面影响的仍然是劳动者。 冯同庆认为,中小型企业实际上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目前他们经营状况不好,又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渡期,政府应该通过税收让利和转移支付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另有专家指出,目前有些公司还在观望阶段,他们在期待接下来可能的经济反弹,而一旦接下来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滞后式”裁员出现。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对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太看好。他表示,今年政府计划新增900万个岗位,但仅仅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便接近700万人。目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当中,未来几年新增岗位应该不会太多。 吴江认为,失业的白领及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可能会降低职业要求,或将对低端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冯同庆说:“过去是农村人跟城里人争,今后将有可能是有文化的跟没文化的争。” 而陈建辉则认为白领及大学生对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会比较有限。“白领长时间工作条件和收入都维持一定的水准,你让她第二天去做服务员基本上不可能。” 郭盛则对就业形势乐观许多。他所在的智联招聘网站近期也并没有突然收到大量的求职简历,郭盛说,这就意味着企业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郭盛透露,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企业提供的职位数量仍在增长,但增长量在减少,这说明企业在招人方面较前两年更为谨慎。 冯同庆表示,当经营环境不好时,企业可以与员工协商暂时休假或减薪,而不应是采取极端的裁员办法。

阅读更多

胡赛萌:故乡、城市与梦乡 一个80后的乡村记忆与城市印象

它成批量地生产繁华与梦想,也制造同等规模的欲望与颓丧;它冷眼旁观失败者的挣扎,也不吝于分享实现梦想者的喜悦。那些灯红酒绿下游戏人生的男女,那些车站上相拥热吻的恋人,那些网吧里那些弹指如飞的青年,还有那些CBD里正襟危坐的精英,他们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拼图,共同构成中国城市独有的全景图。 这幅全景图是名利场,也是销金窟;也是成功者的天堂,也是失败者的祭场。在这里,有人夜夜笙歌,也有人孤枕难眠;有人一夜成名,也有人一夜成欢。只是,在这个充满雄性荷尔蒙的角力场上,我们再难见到故乡的夜空弯月与村口的潺潺溪水。 如果说城市是男人唯一的猎场,那么权力、金钱和女人则是这个猎场最大的猎物,每个猎人都渴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在左拥右抱中挥金如土。城市,就如同一个个妖娆的女人,吸干了我们的青春和热情,耗费了我们的韶华与身体,为了融入她,我们不停地逼自己奋斗。 如自媒体人罗振宇所言,因为我们是从小地方来的,你几乎没有机会说,我气定神闲地按照某一种人生的规划来做,你必须去用最快的速度去获得这个城市的认可,完成你自己整个的人格、社会地位、价值观、人脉关系的城市化过程。然而,奋斗到最后,我们却悲凉地发现自己几乎一无所有,甚至连之前廉价的热情与斗志都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是对这个城市的又爱又恨,想离开却又无法离开。而此时的故乡,或许已经沦为别人的城市,成为我们这些游子永远魂牵梦绕却再也无法返回的梦乡。 ———————— 习处心积虑大推“中国梦”的政治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说刘铁男是发改委内部权斗的祭品?执政党为什么“不能被批评”?中国政治权力的“长尾效应”又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一个自由的中国公民,小萌竭力从大陆舆论缝隙里为广大萌友解读当下最热时政话题,也希望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童鞋交流,一起为学长们未竟的事业而努力! 微信号:胡赛萌(ID:saimenghu) 微博号:@胡赛萌同学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0个评论 胡赛萌的最新更新: 神秘的中国动态调查委员会 / 2013-06-22 11:25 / 评论数(3) 《中国合伙人》,中国梦下的主旋律电影 / 2013-05-21 11:07 / 评论数(5) 刘铁男只是中纪委的一只靴子 / 2013-05-18 23:51 / 评论数(3) 《致青春》只是高富帅的青春 / 2013-04-30 22:09 / 评论数(12) 寻找历史深处的那只蝴蝶 / 2013-04-27 12:11 / 评论数(1)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FT中文网2012年度荐书

2012年即将过去,FT中文网邀请各界名人及本网编辑,与读者分享这一年的阅读体验。 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的推荐 书名:《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市场的道德界限》(What Money Can’t Buy: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作者:Michael J.Sandel 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推荐原因:金钱到底可以进入我们生活中多大的领域?或者这样表述:到底有哪些领域,不能够由金钱说了算?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的推荐 书名:《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推荐原因:旧书重读,那个时代的生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一个“普通人”在同样的大时代,其追求和挫折的感受是相通的,一样的励志,一样的心路历程。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的推荐 书名:《冬牧场》 作者:李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推荐原因:李娟之前就写过《羊道》三部曲,加上这部《冬牧场》,算是一套四本,写的都是她跟随哈萨克牧民一家迁徙、放牧的生活。从外在来看,只不过是在一个狭小的冬窝子里,三四个人过着一无所有的生活,但事实上它完全满足了我对文学的预期,就在很小的空间里写一个很大的世界。 新闻通常是报道不寻常的东西,如果对象同样是哈萨克牧民,新闻会力求找出新奇的东西,写他们和汉族人生活、文化上的不同。而文学恰恰是要过滤新奇,写一些寻常的东西,这些日常的人性往往是最动人的。我并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是李娟的文字能够引起我内心的共鸣。做电视有时会内心焦虑,但只要沉浸入李娟书中的那个世界,一切就变得清澈起来,她所触及的是这个世界中的美好,映射出的是人性中很大的善意。 BNC薄荷糯米葱中国设计师店投资人、《ILOOK》杂志出版人洪晃的推荐 书名:《民国了》 作者:杨早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推荐原因:特别好的历史读物,既不像以前传统的历史读物那样枯燥、学术,也不像当下时兴的历史读物那样口语化和通俗化。这本书用大量的研究和史料营造出一种时代的画面感,比如清华大学食堂里的菜价等,读来很有层次,既有可读性,同时十分严谨。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的推荐 书名:《论美国的民主》 作者:托克维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推荐原因:我读书杂乱,很难说是大众喜欢读的,但我多次推荐《论美国的民主》 。这是托克维尔除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外的又一重要著作,中国大众应该读读这本书,有助于理解民主的真谛,这本书至今仍被美国人奉为经典。 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推荐 书名:《国家为何失败》(Why Nations Fail) 作者:Daron Acemoglu,James Robinson 出版社:Random House 推荐原因:该书给出了一个非常简明扼要的分析框架,用来分析各国走向繁荣和导致失败的制度原因,切中我们当下问题的关键。 中国并购公会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的推荐 书名:《罗马人的故事》 作者:盐野七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原因:我最仰慕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多年前读到她的《我的朋友马基亚弗利》,有史有情有理,惊为天作,始百般收求作品。老友专门从海外带回台湾版的《罗马人的故事》全集14本,如饥似渴,从此喜爱古罗马,正如我在《罗马人的故事》内地版的推荐序里所言:“这是一本历史,也是一本游记,还是一本政论,更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我读盐野的罗马人故事,看到了主导当时文明的精神特质,也是传承至今的进化基因,更是鞭策中华文明的动力。”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的推荐 书名:《艰难一日》 作者:马克·欧文,凯文·莫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原因:从《艰难—日》中可以详细看到美军特种作战的法宝就是后台系统的强大有效和前端执行的专业精准,而这也正是未来企业组织的变革方向,值得特别关注。 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推荐 书名:《论中国》 作者:基辛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原因:这本书是一个有国际视野的外国人写的他如何看待中国的历史和现在。 著名演员陈道明的推荐 书名:《老而不死是为贼》、《别拿畜生不当人》等 作者:小宝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原因:我看的大多数书都很无趣,大家肯定不爱看。小宝的书是少数我喜欢而且有趣的书。他的书得整在一起看,看一本太片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贾尔斯•钱斯的推荐 书名:《中国准备好了吗?——危机之后的世界新秩序》 作者:贾尔斯·钱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原因:本书核心观点是,中国崛起对世界构成了一场巨大的“供应冲击”(supply shock),压低了消费品价格、通胀率和利率。在这个长期的极低利率时代中发生的“寻找收益”(search for yield)和追求冒险的行为,导致了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危机并不是中国造成的,而是因为各国央行未能注意并理解中国崛起带来的变化,以及各国监管机构失职。但中国带来的“供应冲击”是必要的前提因素。本书还分析了中国在后危机时代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包括中美关系。 书名:《权力的转移:林登•约翰逊的岁月》(The Passage of Power: 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 作者:Robert Caro 出版社:Alfred A Knopf 推荐原因:这是我在2012年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是Caro写的约翰逊传记的第四卷,描述的时期是从约翰逊成为副总统到1960年肯尼迪竞选获胜,以及1963年肯尼迪遇刺之后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是一位重要的美国总统,因为他通过了“民权法案”,改造了美国社会,还发动了越战。作者对资料的研究极其透彻,思考也极为缜密,他的这本传记达到了专业研究的水准,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吸引力,也是对那个正处于历史转折点的美国的深刻分析。本书为传记作品树立了标杆。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美国历史和当今社会的人,我都强烈推荐本书。 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茅于轼的推荐 书名:《生活中的经济学》 作者:茅于轼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推荐原因:该书自1993年第一版以来,已印行多次,19年畅销不衰,售出超过20万册,曾获得广东省社科类书最佳销量奖。许多人读完该书都认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这一点可从国内网上书店读者的评论中感知。《生活中的经济学》通过选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揭示其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解释了这些问题与个人、市场与国家的关系,指出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等对于一个国家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并延伸到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和道德观念等层面,强调了市场规则的作用和意义及其运行的基础。 书名:《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作者:茅于轼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推荐原因:该书1997年第一版,现在出了第三版。至今仍盛销不衰。本书是用经济学解释人际关系和道德的基本出发点。为什么利己是好的?市场建立在各人利己又不损人的原则上。什么时候需要牺牲自己帮助别人。分析道德如何形成,它如何随时代改变。针对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对道德的侧重点做了调整。本书的特点是用逻辑和推理讨论问题。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的推荐 书名:《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 作者:天则经济研究所 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即将出中文版) 推荐原因:在众多的中国国企研究中,本书的特点是用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分析国有企业的性质,用公开的宏观和微观数据修正和还原名义绩效,从效率和分配两个角度重点刻画了国有企业的当下表现,并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国进民退” 现象及对市场竞争规则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国有企业要退出营利性领域的改革终极目标和取消国企垄断权和其它特权的过渡性方案。 路透社北亚首席记者林洸耀的推荐 书名:《大民小国》 作者:余世存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推荐原因:这本书是作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人物解读,在大陆近年的“民国热”中,余世存的声音值得听取,如他自承,他没有加入怀念民国的大合唱,他的关怀仍立足于个人本位,他是独唱或清唱。 FT中文网视频编辑盛立宇的推荐 书名:《珍藏布列松》 作者:布列松基金会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推荐原因:新闻摄影奠基人享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全集,印刷排版皆属上乘。布列松在几十分之一秒中捕捉时间和空间的张力,以绘画般严谨的构图呈现世界。所呈现的“决定性瞬间”,在技术进步之下依然鲜有人能超越。 书名:《金融之王》 作者:艾哈迈德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原因:一部关于中央银行和中央银行家的史诗巨作。自其诞生之日起,人类就在学习如何驾驭“货币”这一发明。本书呈现一小群精英们的努力,以及他们的失败带来的灾难。该书曾获普利策,FT-高盛最佳商业书籍,纽约时报年度图书等多个奖项。 FT中文网财经编辑徐瑾的推荐 书名:《新伦巴底街》 作者:佩里·梅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推荐原因:白芝浩被认为《经济学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甚至是最伟大的财经记者,他的《伦巴第街》被视为金融领域经典之作。佩里·梅林在《新伦巴第街》中不仅对白芝浩致敬,也重新梳理了白芝浩之后的金融系统格局变化。当我们审视美联储如何成为了最后交易商时,或许也该反思经济学家和银行家两大传统的分野合流。 书名:《第三种猩猩》 作者:杰拉德・戴蒙德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推荐原因: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是耶非耶?人与黑猩猩的关系多近?二者基因的差异不到2%。现代经济学,每每以研究人的竞争和合作等行为为要务,但是往往有隔了一层的感觉,这时候生物学家的意义就得以凸显。这是一本旧书,尤其比起戴蒙德后面一些爆得大名的著作(如《崩溃》),知者不多,不过却是他的当行本色,能力所逮,读来过瘾,译者亦颇为得力。 FT中文网公共政策编辑刘波的推荐 书名:《趣味横生的时光:我的20世纪人生》 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原因:本书作者霍布斯鲍姆今年10月1日以95岁的高龄去世,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不悔改的共产主义者”。在80多岁时写的这本自传里,他讲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从奥地利到英国,从纳粹德国的崛起到苏联的倾覆。给一个人贴上标签后再加以颂扬或批判是很容易的,但每个个体都是特殊的,理解其独特的个人历程与历史背景,需要下更大的工夫。霍布斯鲍姆为何在后“冷战”时代仍坚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老派左翼分子,本书提供了回答。“世界不会自发自动变得更好,”他说。有时我们要警惕良好的愿望铺成人间地狱,有时我们也要警惕精神和智识上的自满导致犬儒、过度的消费主义,以及金融与生态危机。 书名:《通往革命之路:俄国激进主义百年史》(Road to Revolution: A Century of Russian Radicalism) 作者:Avrahm Yarmolinsky 出版社:Cassell 推荐原因:今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受热捧,原因无非是借古思今。但对中国更有参照意义的无疑是俄罗斯:法国自巴黎公社之后就已基本走出暴力革命循环,而俄罗斯至今无法摆脱强权政治阴影。本书从作者到内容都无法与《旧制度与大革命》相提并论,但它分析的是一段“冷门”但意义同样重要的历史:在“十月革命”之前的一百年里,俄罗斯的激进革命主义是如何萌动和不断壮大,罗曼诺夫王朝又是如何在不断的压制、被迫改革、再压制的循环中走上绝路,并最终为列宁等人的上台打开大门的。本书为专制政治与革命主义这一对孪生兄弟的关系提供了另一个历史切片。 FT中文网责任编辑/视频编辑王昉的推荐 书名:《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作者:高华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推荐原因:听说此书虽已多时,但去年底高华先生的辞世,促动我辗转找到了这本在中国仍然被禁的书。高华先生叩问禁区的勇气,和他从公开史料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能力已有公论。读这本书最强烈的感受是,对照2012年中国政坛的一幕幕大戏,竟时有似曾相识之感。这本“祛魅”之书让70年前席卷延安的那场近乎癫狂的中国式思想改造运动剥掉了语焉不详的外衣,露出更接近真实的狰狞面目。高华先生执拗地从官方叙事这块”历史盖布”的拼缝间剔扫出泥沙,这种问史的姿态,在”拼缝”日益扩大的今天,尤有借鉴意义。 书名:《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作者:安东尼·刘易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原因:在美国学习新闻时,研读过美国国父们在酝酿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过程中,思辨媒体与政府、言论自由与社会进步间关系的多段论述。他们对言论自由近乎偏执的捍卫和气势恢宏的论述,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的这本书,以《纽约时报》vs沙利文案为主线,回顾了两百多年来美国围绕言论自由的司法斗争史,让我再度重温了许多段经典论述。读罢最强烈的感受,一是美国人的宪法情结,二是美国社会对冷静思辨、程序正义的尊重。在“美国衰落”论日益流行的今天,仅是上述两点,就足以让人重新思考我们与它的距离。 FT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冯涛的推荐 书名:《宽客人生》 作者:伊曼纽尔•德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原因:这本自传的精彩之处在于,从来没有哪本著作能够完美的跨越两种文化,在一个特别的时代中,物理学与金融学完美的融合,告诉读者如何使自己的财富增长。 书名:《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 作者:弗兰克•G•戈布尔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原因:亚伯拉罕•马斯洛第一次把“自我实现的人”和“人类潜力”的概念引入了心理学的范畴。马斯洛心理学不仅充满了对人类的精神健康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充满了对人与人之间的爱的信心。 FT中文网生活时尚编辑薛莉的推荐 书名:《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作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推荐原因:这是法国文化人用采访跨国文化产业巨头的方式写的有关文化产业商业运作的书。大量的采访内容让作者的分析与思考显得十分脚踏实地。 书名:《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作者:福克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推荐原因:这是英国人观察与分析英国人的书。作者运用了社会学调研的方法来解读民族性格与行为方式,再用英国人不嘲讽,勿宁死的方式写出来,十分有趣。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许一力:中国到底背了多少债务?

有人说过,中国经济像一幅国画,远看很漂亮,近看,就说不清楚了。2012年过去了,咱们的经济平稳运行,展望2013,更是充满了乐观的情绪。这是远看,如果近看的话,那可就不一定了。比如中国的债务问题。 选择在这个时候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无论人们愿不愿意面对,全球正在进入“还债期”,尤其是中国,巨量的地方债务在2013年到期,占比达到53%。 中国的债务到底有多大呢?每年西方国家都会讨论这个问题,有不少媒体采访我的时候,我的结论如下: 目前这个还没有明确的数字。比较权威的有:地方债务超过10万亿,外界估计当中20至30%极大机会会违约,因其财政担保不合规。2010年底的时候,中央和地方政府最大口径下负债总额23.8万亿元,占当年GDP比值59%,接近国际公认的公共部门负债率的警戒线。除了这两个大头,再加上借道政府信誉的国企债务以及民间高利贷债务等,中国的债务不少。但即使这样,中国的债务水平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的平均债务水平目前为GDP的100%左右,日本更是高达GDP的200%。另外,从债务偿还能力的角度来看,用“净债务”的概念更为合适。比如日本的“毛债务”是GDP的200%,但“净债务”是120%。咱们中国的净债务很低。 但问题在于,现在国家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债务问题,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到了无人敢提及的地步,究竟债务比例高达多少,而究竟又有多少面临违规风险。在中国这个习惯性报喜不报忧的官体之下,恐怕仅以官方上报的数据只能是管中窥豹。从法律上讲,中国的地方政府是不允许向银行借贷的,但开展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需要大笔资金,政府就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的方式,以政府财政为担保向银行借钱,这个模式在2009年政府采取4万亿元刺激措施时,被几乎所有地方政府效仿。 也正是在4万亿大投资期间,为支持经济投资项目的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幅扩张,数量从08年的两千个左右,上升至目前的1万个左右。可以认定,在中央政府实行“4万亿”刺激政策后,引发了地方债务爆炸式增长。历史上,地方债务增速最快的时间就是1998年和2009年,这两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62%。 债务危机有很多种,我把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像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他们的债务危机来源于“高福利”,可称其为“高福利债”。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另一种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他们的债务来自于这些国家的举债投资,叫“高投资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将逐渐面临过去几年间“高投资债务”的还债期的来临。比如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爆发的债务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 以前从来没有人担忧过中国的债务问题,那是因为: 其一、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外债占比相对较低。国内的经济投资所需要的债务,更类似于日本的自产自销型的债务格局。也正是因此,不少国内学者认为,中国不会爆发债务危机。 其二、中国地方债务以银行信贷为主,这意味着地方债务违约就会引发银行信贷危机。不过,这种担心有点杞人忧天,因为中国没有政府破产机制,银行也为政府所有。 其三、中国有其特殊性。地方债券由中央财政担保,和国债信用几无区别。而且没有预算约束,发新债还旧债不成问题。既然银行受政府控制,那么借新款还旧款就是顺理成章。 其四、无论有多少债务,中国政府完全自由主导货币发行权,政府永远都不怕缺钱。 但事情是否是这么简单呢? 为了平复高举的债务已经催生了另一个非常疯狂的举动,货币超发。中国为了满足投资需求和抑制债务爆发,选择了最简单却又是最粗暴的方式—-使用政府掌控的铸币权。国内的M2与GDP比值直接从2000年的135%飙升至了07年的173%。而中国特殊的流动性偏好使得膨胀出的M2迅速涌入投资品市场,这也成为了中国常年高房价的主要诱因之一。现在,中国的M2已经越过100万亿,远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币供应大国。 与货币超发对应的,货币价值的缩水也就是通货膨胀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加上刚刚起步尚未完善的社保制度,中国构建在庞大M2数额之上的,是一旦危机爆发便会因为货币购买力崩盘而全民皆伤的潜伏的社会问题。如果把这个当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隐性负债,那么中国的债务比例恐怕将难以估计。 另一方面,缺少强有力的社保支援,意味着债务未爆发之际,中国公民的大量民生工作要靠自身力量完成,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国内的消费需求。这同样意味着,一旦危机爆发,国内消费将受到进一步打压,中国缺少社保支援,缺少消费的有力保障,就是缺少了在债务与经济之间的最后一条缓冲带,铸币权并非债务危机的解决之道,而只是把它“束之高阁”,但放得越高摔得越惨。以铸币对抗债务危机,那只是中国经济的一杯鸩酒。 而且,恐怕地方债务的问题在未来还会越滚越大,比想象要夸张很多。之所以这么说,是与中国投资项目的“巨舰大炮”情节有着很大的关系。次贷危机以来,所有提振经济而上马的大多是所谓的“大投资”“大项目”,2008年国家4万亿投资中,有30%流入铁路,中国铁路负债已高达2.6万亿,负债率高达70%以上,如果不继续融资,相关建设将进入烂尾。类似铁道部的骑虎难下,恐怕已经成为了大多地方政府和国企央企的感受。 其实债务危机的传导,已经在几个不同的地区展开了。继温州民间高利贷链条断裂后,鄂尔多斯、安阳等地也相继出现了跑路的现象。而在民间高利贷的大潮里,除了民间资本外,权钱结合的“官银”也大批量介入,企业从银行低贷再社会高息转贷,担保公司及小额贷款公司的加盟,让这一债务链增加了复杂性和系统蔓延。与此同时,国内热钱外流在2011年呈现极速增长趋势,个人资产超亿元的中国民间企业主,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这对于加剧债务问题的爆发和资本泡沫的破裂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应该看到,中国的债务问题,并非是四平八稳。而归根结底,想要避免债务危机的爆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中国必须转变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尽快转型为服务型政府,而将投资的大旗转交民众和企业完成。只有加速投资的血液流动,才能避免在边际效益递减的漩涡中,投资效率低下的进一步推波助澜。也只有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的还富于民,才能从根本上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除却政府定位的长期改革目标外,当下的政府债务问题之下,中国亟待提高的是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并对政府宏观决策加以约束。 第一,宏观调控应建立审慎评估制度。特别是在经历了次贷危机之后,大起大落的投资、债务管理之后,中国政府应该在长期的发展目标,与项目审批上体现出更加审慎而全面的规划。这也是是避免政府开支扩张的重要前提。   第二,地方融资应有市场化制度安排。在中央动辄几万亿元投资拉动下,地方政府需提供相应配套资金。但巨量的资金需求却并没有有效地疏散渠道,信贷、卖地等单项的融资渠道等于更加集中了风险爆发的危害性。因此,逐步放开信用等级较高的地方债市场,也是解决当下地方债务问题的有效途径。   最后,建立预算硬约束制度。地方债务高企,除了中央的宏观刺激之外,好大喜功的地方冲动投资也成为了推波助澜的主要因素。这与地方投资缺少预算约束的制度缺陷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改革财税转移制度安排,建立财政预算硬约束,是避免地方债务无限增长的制度保障。 从以上三点上来看,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恐怕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中国不仅需要经济转型,更需要改革。中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所追求的增长,是以何为代价得到的,这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六月之声(2024)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