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

【喷嚏图卦20121128】编故事的时候沉醉,讲真相的时候崩溃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凡未经许可在原文基础上故意增删少量内容后,冒名改编者,谢绝转载。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人民网被洋葱新闻骗了 美国著名讽刺网站“洋葱网”本月初载文嘲讽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称他正式当选为“洋葱网杯2012年在世的最性感男人”。不料中国官网《人民网》信以为真,以《金正恩被美网站评为最性感男人 集可爱霸气于一身》为题,报道 “洋葱网”的文章,称金正恩“是世上罕有的,能够集可爱与霸气于一身的男人。”,还引述洋葱网时装与娱乐编辑Marissa Blake-Zweibel 说:“正是这种气质使得他成为女人最爱男人偶像一样的男人。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知道该如何剪短发却仍旧秀发飞扬,散发出强烈的人格魅力。” @假装在纽约 :人民网的编辑竟然不知道洋葱新闻是一个专业恶搞的网站,如获至宝地把金正恩被评选为世界上最性感男子的新闻做成了一个有55张金正恩照片的大专题。然后,然后,就被全世界的媒体嘲笑了。看看它们的标题《党的报纸被洋葱骗了》《中国人真以为金正恩是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bbc, cnn, ap, reuters, 全世界媒体都在报道人民网被骗的新闻。   本事件推特火爆,洋葱新闻发文赞中国报道“非比寻常的优秀”。 【2】埃及人聚集解放广场抗议总统集权政令 周二一整天都有一批批示威者进入广场,他们呼喊口号,指责总统穆尔西和穆斯林兄弟会背叛了去年的埃及革命。一名示威者对路透社记者说“我们不要新的独裁者。穆巴拉克政府是独裁政权。我们的革命是为了带来正义和自由。” 在周二的示威集会前,抗议人群同警方发生了冲突。一名50多岁的示威者在吸入催泪瓦斯后心脏病突发而死亡。总统穆尔西支持者取消了原计划今天举行的游行以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为了缓解危机,穆尔西周一时说,政令给予他的新权力是有限度的。不过抗议者要求总统彻底取消这一政令。 上周四,穆尔西发布一个政令说,法庭不得推翻总统的命令。该政令禁止挑战总统颁布的总统令、宪法声明和法令。反对派指责他独揽大权,并且把自己凌驾于司法之上。这项政令在全国引发暴力抗议,法官也举行罢工。 【奥巴马呼吁埃及各方保持冷静】埃及金字塔报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26日表示,美国已经注意到了埃及总统穆尔西颁布的扩权宪法声明,总统奥巴马呼吁埃及各方保持冷静,和平解决权力斗争。卡尼还说,美国认为,埃及人民想要一个能够反映其意志的政府。在美埃及人也在美国一些城市举行了抗议集会活动。 【3】思想家 美国新闻杂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6日发布全球年度100个思想家评比结果,包括6名中国人等。该杂志每年一度的全球年度100个思想家日前出炉,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和总统吴登盛共列榜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共列第3。美国总统奥巴马则排在第7位。 排名最高的中国人是今年较早前赴美就医和学习的墨镜,排名第9,原因是“设想一个法治的中国”。著名艺术家艾胖排第26名,原因是“把他的禁锢变成艺术和抗议”。 @张郎郎的独白 :英国著名歌星艾尔顿.约翰星期天在他的北京演唱会上说,他将整场演出献给中国艺术家艾胖。有人说,这是因为两人都姓“艾”,是一家子。根据中央社报道,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在演唱会唱完第二首歌后作了这项宣布。演唱会开始前,艾尔顿.约翰和艾胖见了面。 @胡锡进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公布全球“百大思想家”名单,中国6人入选,排最靠前的竟是陈,第二靠前的是艾。即使中国对他们二位怀有同情并支持他们的人,大概也会觉着这个榜单实在太荒诞了。我不认为陈艾带给中国社会的触动是毫无意义的,但我觉着他们更应称为“斗士”,这和“思想家”有区别呵。 【4】征过头税支援钓鱼岛 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令五申不允许收“过头税”,在河北的沧州、衡水等市的多个县,仍出现了“补交税”和“提前收税”等征收“过头税”现象。诸多当地中小企业被国税局约谈,收税数额甚至可议价。有税务所负责人开会,说凭借他的经验,中日就钓鱼岛会有一战,要求企业再交税支援国家。“我没欠过税,交的什么钱?”“我们局长说了,先交了再说。要不你就把账本抱来?” 10月29日,献县国税局稽查局办公室内,一名企业主交了两万元现金在桌上。 【5】走进1时代 @叶文添 :【谷底】今天(27日)股市跌破2000点,仍未到谷底,记得2008年中国股市一路跌到1600点时,一位“股神”开始大规模入市,我问其原因,他神秘的对我说,总理在电视上说了,“中国经济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这意味着到底了,不可能比这还差了,这就是股市到谷底的信号。”我顿时大悟,于是我现在还在等总理讲话。。。   如果上天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 【森马服饰竟被14手卖单砸跌停】一只流通市值达13亿的股票,竟被一笔14手卖单砸到跌停价附近了,而该笔成交额也仅为25214元,你相信么?网友戏称圆了小散主力梦,有网友在微博发出感慨:我们要记住熊市中这一幕幕的丑态,一个流通值13亿的股票,被两万多的单子砸跌停了。丢人!说明一点,卖出的小散已经彻底绝望或者恐慌的失去理智,连委买盘都不看直接闭眼往跌停价下单。 @晓雨闻铃 :熊市中的利好或者救市其实就是换一批哨兵站岗。 @胡紫微 :今天沪市击穿2000点。甭跟姐说如今A股已超跌,大盘股遍地是黄金神马的。钱、股市利好、货币政策、甚至于小打小闹的经济改革都挽救不了资本市场,中国股市需要的是另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只要在体制上重归政改之路,在导向上彻底否定文革,姐就打算砸锅卖铁满仓杀入指标股,否则其他一切救市皆是浮云。   有脑残粉发问股市行情跟政改和文革有神马关系。听着了:否定文革,老百姓的日子才有未来;重启政改,中国才有未来。中国股市数年来偏离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持续走软熊冠全球,摆明了是市场对国家的未来没有信心。所以设若真救股市,只有一条路可走:许中国一个未来。 【6】朝阳区政协:收到张兰退出政协申请 昨日,朝阳区政协已核实并确认,张兰已于2012年9月17日注销了中国户籍。朝阳区政协与张兰本人取得联系,并于11月26日收到张兰因国籍变更愿意退出朝阳区政协的文字申请。目前,区政协正在依照相关程序做好工作。 【北京朝阳区政协:张兰仍为委员】俏江南董事长张兰被曝已改国籍,朝阳区政协工作人员表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并没有关于禁止外籍人士担任政协委员的明文规定,张兰没有主动申报国籍更改信息,目前仍是朝阳区政协委员,正在核实国籍信息,以后是否保留职务尚未确定。 【7】千金难买一笑 刘奇葆谈文艺的独特作用 在27日召开的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奇葆结合他作为四川抗震救灾一线指挥员最切身最真实的感受,认为在危难时刻文艺可发挥“千金难买一笑”的独特作用。“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群众如果能够开怀一笑,他们内心压抑的情绪就能得到很好的释放。” @石扉客 :了解,以后要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十八大精神一起来指导媒体工作,这叫什么来着,双轮驱动。 【8】港屋宇署确认梁振英大宅更多违建 香港屋宇署宣布特首梁振英位于维多利亚山山顶的大宅内一个建于庭院内的洗手间属于违建,并要求他拆除一面据信围封了违建空间的砖墙。舆论压力下,梁振英星期二对媒体说,是否到立法会接受质询,他“正在考虑中”。梁振英上周发表声明承认,他位于山顶贝璐道的大宅内,两间房子合共有十处违章建筑。 【9】丁光训大主教遗体告别仪式上,大主教身上覆盖了五星红旗 四叶草仙翁 :丁光训主教静卧花丛,党旗裹身。在中式哀乐与西方赞美诗的“交响乐”中,这位神学院院长,基督教主教怀着一颗复杂的心走了。在天堂等待他的是耶稣还是马克思? 信基督,也爱观音 创造性地领导了基督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10】诺亚方舟中国造 “我怕2012年世界末日来临,洪水淹没我家,所以把家中所有积蓄拿出来制造了这艘船,到时候大家可以在船上避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塔里木河南岸的农业连队的陆政海说。 【不太符合圣经描述的比例】陆政海介绍,这艘相当于内陆河道中型舰船的大船,下水后将成为塔里木河流域最大的船,设计总长21.2米,宽15.5米,高5.6米,三台柴油发动机总动力与540匹马力相当,排水量140吨,目前已使用钢材60余吨,木材近10吨,建成后自重将达到80吨,全部由自己独立设计和制造。 我想问一下玛雅人靠谱吗?要是靠谱我就不期末复习了。【回复】当初玛雅人就是这么想的,然后整个文明都挂掉了…… 【11】香港大学向姚明颁授名誉博士学位 11月27日,香港大学举行第187届学位颁授典礼,篮球明星姚明获颁授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港大发表声明说:姚明是世界著名篮球运动员、现任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董事长,同时还是“姚基金”创办人、国际特奥委会董事及全球形象大使。香港大学颁授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予姚明,以表彰他对运动及推动国际社会关注艾滋病所做出的贡献。姚明表示,从学术角度来说,自己还只是一名大二的本科学生,距离“博士”头衔相去甚远,非常感谢香港大学对于自己的褒奖。 【12】举报人被抓 天涯网友爆:“深圳20亿元村官”举报人代表周祖杰,原计划于11月27日下午16点就举报的事实接受各媒体采访,但他于当天15点被深圳龙岗区公安局传唤问话,17点左右被龙岗区公安局正式逮捕,罪名是:其名下一家清洁公司注册资金有问题,实际经营没有达到注册资金范围。 【13】东华大学一大三男生千米测试后晕倒,抢救无效离世 昨天,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东华大学一名来自安徽的大三男生小缪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突然晕倒。经急救无效,男生于中午不幸离世。据学校规定,体测是本科生需完成的考核科目。男生计时完成1000米跑,女生则是800米。 【14】今天公交车里没坐 (via:网易回帖) 【15】悉尼海滩粗线大姨妈 澳大利亚悉尼邦迪海滩红藻泛滥,海水呈现血红色。这一景象吓坏海滩上的游客。据报道,当地部分海滩已经向游客关闭。相关部门正在对海水进行检测,以查清此次红藻爆发的原因。虽然红藻并没有毒性,但当地政府还是建议游客不要下水游泳。 @AusHit :【今天上午AusHit!】悉尼Bondi和Clovelly粗线大姨妈。。。不对,是赤潮。。。海滩被迫关闭。。。尼玛太吓人啦!!!2012啊?!?!?!专家说是某种藻类引起的。。。 【16】中国成美国公司试验场!糟糕空气泛着金钱味道 据Slate杂志,中国大城市天空都是灰蒙蒙一片,但在美国企业看来,糟糕空气却泛着金钱味道。越来越多美国公司把中国当清洁能源技术的试验场,“我们的技术在美国没市场。”他们公司的技术在未来可实现火电零排放,但需大规模才“有利可图”。 【17】SpaceX创始人Elon Musk计划开启火星移民计划 据外媒报道,近日,民间航天飞机公司SpaceX创始人Elon Musk(人称现实版“钢铁侠”)正着手打造一个火星移民的计划,预计每个人的费用将会是50万美元。虽然这不是Musk第一次谈到火星移民计划,但现在这个计划的信息变得越来越明朗。根据Musk自己介绍,他们首先要做的则是先派遣一个“先锋队”到火星上,首支队伍人数约为10人。而他们将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运输大量设备到火星上,其中有制造肥料、甲烷以及氧气的设备。Musk预计每张火星飞机票的价格为50万美元。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能力买到这么一张飞机票。不过Musk表示每10万人中就有1个拥有购买的能力,所以全球预计将会有8万人能够移民到火星。 【18】美国再次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法新社报道,美国财政部周二再次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虽然人民币仍被“显著低估”。报告称人民币2010年以来已升值9.3%,若计入通胀则升12.6%,周二晚间为 6.227 。美中贸易协会称赞了该决定,称美国应关注更重要的事情,例如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 【19】捕食者 据英国太阳报,一直大白鲨冲出水面捕食一只海豹,如同飞起来一般。在大白鲨飞在半空的瞬间,摄影师丹纳按下了快门。他说:“整个过程只有一秒,但这个瞬间会永远凝固在我的脑海中。”唯一不高兴的可能是大白鲨了,那只海豹是用橡皮做的,被丹纳用作诱饵。 【20】1799年 张醒生 :乾隆皇帝与华盛顿总统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也死在同一年,即1799年。这两人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但华盛顿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权力关进笼子,从而成为世界伟人。乾隆皇帝花费60年,在中国实行保甲制,禁止百姓自由迁徙,把民众关进了笼子。(摘自道农) 【21】中美两国孩子家务清单对比 【22】下嫁 @制作人文硕 :【珍贵史料】当时民国电影杂志报道江青嫁毛泽东的新闻! 【23】不能忘记 建国初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时曾说:“中国实业界有四个人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1966年文革,张之洞创立的南皮中学的红卫兵把张之洞墓掘开,开棺曝尸,将张之洞的尸骸抛诸荒野达二月有余,以至尸骨无寻;张謇家乡南通的红卫兵也把张謇墓掘开,希望能挖到金银珠宝,结果墓中仅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和一对装着乳牙胎发的小盒,失望之余砸墓毁尸泄愤;已于1945年去世的范旭东则被宣传为“坏极了的反动资本家”,其副手侯德榜被勒令“靠边站”后抑郁而终;而卢作孚则早在1952年的“五反运动”中就被打为“不法资本家”,不堪侮辱,自杀身亡。 【24】编故事的时候沉醉,讲真相的时候崩溃( 何炅 ) @李承鹏 :少年派就是一船上开会的故事。他们都有信仰和求生需要,经短暂试探,身子骨最弱的被最贪婪的干掉,心理最差的也被最贪婪干掉,最贪婪的被最强悍的秒了…只剩最强悍和最聪明。二者知谁也干不掉谁,划定势力范围后彼此提防又联手抗敌。等遍体鳞伤终于上岸即相忘江湖。最重要是:没人知道真实版本是什么。 【25】千万不要相信歌词里说的那些道理,为了凑韵脚,他们什么都写得出来。( @马伯庸 ) 【26】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些什么东西。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下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但生活是很长的。你完全可以消失几周,变得“无用”几周。这样带来的影响反而让你更加成功。根本什么都不会错过——布莱恩·戈德伯格。 http://t.cn/zjqnOgg  ( @喷嚏意图 ) 刚才去财务报销,2900元,我跟出纳说我这正好有100,你给我3000,出纳笑了,我哪说错了?PS:一时想不通,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智商真的是硬伤啊~   【冬装促销】哥伦比亚、耐克、阿迪等品牌冬装棉服、羽绒服、抓绒衣等低至2折特价清仓,夏装换季低至39元起,订单备注『喷嚏』即送10元券,承诺假一赔百。 http://zhulituan.com/index.php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新浪)、  喷嚏意图   (腾讯) 【喷嚏官方App】安卓版: http://www.dapenti.com/blog/app/dapenti.apk 【喷嚏图卦微信号】 penti_tugua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58267249.taobao.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电影频道(beta):   http://www.dapenti.com/v/index.html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70077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译者 | 温氏家族与平安崛起

核心提示: 平安保险公司免于拆分后,温家宝的亲属和他妻子的朋友低价获得了大量平安股票。他们通过复杂的持股结构一度控制了平安3.2%的股权,在平安上市后获得了可观增值。 原文: Lobbying, a Windfall and a Leader’s Family 发表:2012年11月27日 作者:DAVID BARBOZA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版 【 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平安正在深圳修建一座115层的写字楼。该公司目前以500亿美元资产领先于美国国际集团(AIG)、大都会人寿(MetLife)和保诚集团(Prudential)。 】 中国深圳——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一家保险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其负责人劝说中国领导人放松要求拆分该公司的规定。 1999年秋,官员们被告知,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的生存危在旦夕。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和中国央行行长都直接收到了相关请求。这两名位高权重的官员都对平安所在行业有监管权。 《纽约时报》查阅了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写给温家宝的一封信。马明哲在信中请求道,“恳请温副总理从更高的层次予以领导和协调。” 后来平安没被拆分。 事实证明,努力游说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 平安后来成了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以500亿美元(约合3113亿元人民币)的身价领先于美国国际集团(AIG)、大都会人寿(MetLife)和保诚集团(Prudential)。而在幕后,温家宝的亲属得到了平安的股份。一旦平安实力回弹,这些股份将会价值几十亿美元。 本报上月报道,在温家宝自2003年出任总理后的任期内, 他的亲属变得非常富有 ,获得了旅游度假村、银行、珠宝公司、电信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股份。 《纽约时报》的调查发现,截至目前为止,他们财富的最大来源是平安的股份。在平安取得豁免不受大型金融企业应进行拆分这项规定的影响约八个月后,他们买进了平安的股份。 监管记录和公司记录显示,远在大多数投资者能购买平安的股票之前,一家名为泰鸿(Taihong)的公司便通过早前在平安持有股份的国有企业获得了平安的大宗股权。不久后,泰鸿便被温家宝的亲属控制了。不管怎么看,该公司在这笔交易中获利颇丰。据采访和公开文件显示,泰鸿2002年12月购买平安股份时的价格是另一家大型投资者英国银行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两个月前的购买价格的四分之一。 截至2004年6月,即便在平安于香港证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上市之前,温家宝亲属所持股份的价值已是四倍于从前。截至2007年,泰鸿最初那6500万美元的投资已价值37亿美元。 公司记录显示,温家宝的亲属通过那笔投资获得的利益极有可能在2007年年底达到22亿美元的峰值。2007年是泰鸿作为股东的记录公开可查的最后一年。因为泰鸿不再出现在平安的公开文件中,目前尚不清楚温家宝的亲属是否继续持有平安的股份。 同样无法获知的是,温家宝和时任央行行长戴相龙是否亲自介入,批复了平安不要拆分该公司的申请,以及温家宝对自己亲属持有的股份是否知晓。 但平安的内部文件、政府文件以及同银行家和平安前高管的采访表明,在参加了相关会议的监管部门中,副总理办公室和央行都名列其中,且都有权批准不拆分平安。 文件显示,只有两家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得到了类似的批准,免于被拆分,而三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都被迫进行了拆分。中国的许多大型银行都按照拆分要求,出售了在其他机构的资产。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拆分的规定是金融危机后出于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而实行的。 平安向《纽约时报》发了一份声明,称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过并不知晓股东背后的所有机构的背景。平安还表示:“股东之间的任何股权转让是股东的正当权利。” 中国外交部没有回复请其为本文置评的电话。早些时候,外交部的一名发言人严厉批评了本报对温家宝家属的财务状况所做的调查,称“有关媒体的报道抹黑中国,别有用心”。 本报上月报道了总理家族的财富后,代表温家宝家族的律师称本报文章中有未指明的错误且温氏家族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此外,中国政府 屏蔽了中国大陆对《纽约时报》中英文网站的访问 ,称采取该行动“符合法律和法规”。目前,对本报中英文网站的屏蔽仍在继续。 本报无法和温家宝或戴相龙取得联系以求置评。预计温家宝将于明年3月退休。而戴相龙现在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参与了平安2004年香港上市,及其后来2007年上海上市的中外银行家和律师称,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温家宝的亲属获得了该公司的大量股份。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hs)曾持有大量的平安股份,并在平安于香港首次公开募股时,作为主承销商。两家公司的高管也表示,从未被告知温家人的持股情况。在平安的敦促下,这两家投资银行也在2000年向温家宝及其他监管者提出请求,不要按照规定拆分平安。2005年,两家投行的私募股权融资部门把他们持有的平安股份以一起卖给汇丰银行。出售价约为10亿美元,比他们最初投资上涨了14倍。 《纽约时报》查阅的几千页公开公司文件显示,温家宝的亲属并未直接以他们自己的名义持有平安股份,而是用一层又一层隐蔽的合伙人关系掩盖了他们的持股状况。 在上个月的一次访谈中,温家的一位富商朋友段伟红称,其实是她持有那部分平安股份,而温家宝亲属出现在持股记录上,只是一个意外。这个过程包括借用他们的身份证件,并取得他们的签名。 对于披露与上市公司运营直接相关的基本公司信息,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都有详细的法规。这些信息包括大股东的身份,以及持有大量股份的公司是否为关联方等等。但是法律专家称,这些法规的执行力度一般都很弱,这点在大陆地区尤甚。他们说,也有一种名义股东的习惯做法,亦即由某人代表另外一个人持股。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最有经验的律师和会计师都无法一窥究竟。 《纽约时报》并未发现有迹象显示,这方面的法规或任何其他法律被违反,也未找到任何证据证明温家宝以本人名义持有平安股份。 在研究过《纽约时报》提出的问题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of Hong Kong)及香港证券交易所拒绝发表评论。北京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则并未回应质询。 平安现在最大的股东、持有15.5%平安股份的汇丰银行,也拒绝发表评论。汇丰银行上周宣布,作为其广泛筹资活动的一部分,正在考虑出售自己持有的平安股份。 如今,平安是一个成功的大集团,去年的营收为400亿美元,在中国有约50万名保险销售员。它是中国唯一的完全一体化的金融机构,拥有中国第二大的保险公司、一家信托公司和一家证券公司。 2010年末,平安进一步增强力量,宣布了一个40亿美元的交易,并从此控制了中国中型商业银行之一,深圳发展银行。现在,平安正在深圳修建一个新的公司总部, 一栋115层的壮观办公楼 。该大楼由纽约建筑公司KPF建筑设计所(Kohn Pedersen Fox)所设计。 差点被拆分 高中毕业生出身的平安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最初是袁庚的助手。袁庚是中国最早的一些经济改革中的先驱者,也是平安保险的早期领导者。 袁庚欣赏马明哲的聪明才干,因而让他负责一个由国家管理的工业园的人事工作,并最终让他负责新成立的平安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在新兴海滨城市深圳生根发芽。 马明哲的时机很好。那时中国刚刚开始重构其国家主导的经济体系。政府开始打破共产党干部在养老金、社保和住房保障上的铁饭碗。 尽管平安创立之初是国企,却是首批实验西方管理模式的中国保险公司之一,包括聘用保险业务精算师,开展后台运营工作,及引入外国股东。 1988年,平安成立。马明哲负责协助管理这家小公司。几年后,他为公司寻觅美国的知名股东。 1994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私募股权融资部门各自出资约3500万美金,购买了7.5%的平安股份。在当时,这是一家中国金融机构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商投资。 平安最初的成功大多归功于马明哲。马明哲是个充满冲劲的高管,因其管理技巧、政治技巧及冒险精神而受到推崇。 “他具备一个伟大企业家的所有特质,”曾在20世纪90年代参与管理平安上海分公司的严峰称,“他学习能力很强,知道怎么适应新形势,而且做事很有决心。为了实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 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后,中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走软,该公司的增长动力遇到了问题。 臃肿的国有企业开始崩溃,到了1998年,中国一些最大的国有银行几近破产。 平安辛苦得来的财富也开始不断蒸发。和中国大多数大型保险公司一样,平安是利用可以保证大笔收益的长期投资产品来赢取新客户,这些收益是利用银行在通胀时期为存款提供的高额利率来获得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银行利率暴跌,该公司也损失惨重。 1999年,平安的高管开始承认,该公司处于破产边缘。作为一家联合控股的股份公司,平安拥有很多大型机构投资者,其中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但很多这些公司都拒绝通过购买更多股份,为平安提供需要的资本金来进行救助。 平安一名前高管在要求匿名的前提下透露,“当时大家都不确定平安能不能继续下去,以后会怎么样。” 此外,来自政府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因为担心金融体系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北京的监管机关加大执法力度,要求金融机构限制经营活动的范围。 银行被告知要出售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的股份;保险公司则必须在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之间做选择,而不再同时经营两者。 1998年中国新的保险监管机构成立,之后它开始施压,让平安拆分其信托和证券业务,并将人寿和财产保险部门分成独立的公司。 1999年11月,时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的马永伟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该机构已经做好计划,要对平安及其他保险公司进行拆分。 “分业经营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审批,”马永伟对媒体称,他还表示将“深化保险系统的改革”。 监 管机构让步 在公司即将拆分之际,马明哲(英文名Peter Ma)开始给北京的领导人写信,向助手口述备忘录提醒自己要为高层官员“购买高尔夫球杆”,还列出详细的图表,规定平安每一位高管应该担起的游说责任,上述记录的副本显示。这些副本已经经过了前平安高管的核实。 马明哲将自己的精力锁定在中国政府最高的行政机构国务院上,国务院由38名成员组成,高级领导人包括总理朱镕基和副总理温家宝。此外,平安还同时向有监管保险业责任的中国央行行长戴相龙寻求帮助。 温家宝地位独特。他曾在权力巨大的中央金融工委任书记,中央金融工委成立于1998年,负责监督中国的银行业、证券和保险监管机构,以及中国的大型金融机构。 平安的会议记录以及对出席者的采访显示,马明哲和这些监管者见了面,称自己的公司临近破产,希望他们能够批准该公司在香港发行股票,从而改善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目前,平安的寿险亏损,产险和信托微有盈利,”马明哲在1999年9月29日写给温家宝的信中说道。平安两名前任高管证实了这封信的内容。 在不进行彻底拆分的情况下,马明哲提出了一条折衷之道。他在征求了其他投资者的意见之后,提议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实际上分开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但同时又将这两个部门,以及证券和信托部门,置于同一家公司旗下。 他说,这个公司将重组为平安集团,《纽约时报》查看过的平安文件显示。之后,他就开始为自己的提议寻找支持者。 2000年1月,在马明哲的支持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高管们联名给温家宝写信称,拆分将“违反中国鼓励并保护外国投资的政策”,《纽约时报》查阅的该信函的副本显示。这封信的真实性已经由这两家投资银行的前任高管证实。 上述美国投资银行警告说,“作为美国上市公司,我们可能需要披露与投资平安相关的损失。这对于向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形象,并没有帮助。” 《纽约时报》查阅到的公司文件显示,这封信发出之前,平安高管以及两家美国投资银行已经进行了数月的积极游说,劝说北京的其他高层官员,包括中央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让平安保持完整。 早在1999年,平安高管也已经开始与温家宝的家人进行接触。 前平安员工胡坤曾在1997年至2000年之间担任马明哲的助理。胡坤回顾了马明哲与温家宝的妻子张蓓莉1999年的一次会面。 胡坤表示,他没有被告知会面时发生了什么,但他记得马明哲的反应。胡坤说,“因为那次会面,马董事长很激动。”胡坤现在居住在美国,他声称,平安欠自己5.2万股股票,并曾因此与平安产生了纠纷。 《纽约时报》查阅的公司记录显示,1999年6月17日下午,马明哲与温家宝的妻子,以及时任平安驻北京代表处主任的李春彦会面,随后还共进晚餐。 席间谈话的内容不为外界所知,但双方的关系似乎开始蓬勃发展。大约在同一时期,由张蓓莉的亲戚部分控制的钻石公司,开始在平安位于北京的办公大楼占据办公空间,该钻石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的文件显示。几位平安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之后,温家宝之子温云松与人共同建立的创业企业,从平安赢得了利润丰厚的科技合同。 现年56岁的马明哲仍然控制着平安集团,他拒绝对本文发表评论。胡坤的回忆,及《纽约时报》查阅的相关文件中关于平安的游说努力,以及与温家宝亲属会面的情节,通过对四名曾在同一段时间,在该公司深圳总部与马明哲和胡坤共事的高管进行采访得到了印证。 此外,当时负责北京代表处的李春彦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也确认,在那段时间,他曾带张蓓莉与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会面。 但文件和采访并没有揭示,几次会面,是否对政府监管部门放弃拆分平安的决定产生了影响。不过在2002年4月,中国的最高监管部门作出了决定。经过国务院及保险监管部门的批准,平安开始了将自己转变为一家金融集团的过程。 该公司不仅获准保留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牌照,还获准保留经营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的牌照。平安还获准取得了一张银行牌照。 分析人士称,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的市场上,这些牌照价值连城。 瑞银(UBS)长期关注保险行业的驻香港分析师梁智勤(Bob Leung)说,“享受到了挖掘金矿一般的高回报的人少之又少,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底,平安不仅安然渡过了下滑趋势,还呈现了光明的前景。公司的重组促进了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当年10月,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汇丰银行同意支付6亿美元,从平安购买10%的股份。仅仅一年多以后,监管部门就批准该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销售股票。 在平安筹备赴香港上市时,一群与包括温家宝在内的北京高层官员有紧密联系的投资者,正在静悄悄地大量囤积平安股份。 买进 平安 平安披露的信息显示,2002年12月26日,来自总理故乡的温家好友段伟红经营的一家公司,通过一家名为泰鸿的企业购入平安股份。记录显示,之后不久,温家宝的亲戚,及其妻子的同事控制了这个投资工具。 根据平安在香港上市前提供的文件,泰鸿先是从全球运输巨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为“中远”)手中购买了7770万股平安股份,后来又从中远的大连分支机构购入220万股。股份一拆二之后,泰鸿拥有的股份数量翻番。因此,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2004年6月,即平安在香港上市前夕,泰鸿持有1.598亿股平安股份,约占总股份的3.2%。 在一次采访中,段伟红称,为了购买这些股份,她每股花费了约40美分(按照当前的汇率),共计6500万美元。 分析人士称,这一价格似乎享受了非同寻常的大折扣,因为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汇丰购买了平安10%的股份,每股约1.6美元。 中远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对泰鸿而言,这笔买卖大获成功。2007年,平安股价达到峰值,这1.59亿股的估值为37亿美元。不过,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泰鸿已于2007年前大幅降低了持股额。 根据公司和监管文件,尽管泰鸿是名义上的股东,但是平安这比交易的受益人隐藏在温家宝的亲属控制的十几个投资工具之后,包括他的一个弟媳、他妻子张蓓莉的两名兄弟,以及她的数个长期同事和生意伙伴。所有这些人都与段伟红一起,列为泰鸿的持有人。 根据公开文件,到2007年,温家宝总理现年91岁的母亲,通过与泰鸿相关的两家投资公司,持有价值1.2亿美元的平安股票。 段伟红称,她从2000年开始认识温家宝的家人,但这些平安股份都是为她个人的账户购买的。她说,温家宝的亲属之所以出现在泰鸿的持股记录里,仅仅是因为她的公司借用了他人由政府颁发的身份证,以便向公众掩盖她自己持有的平安股份。她称,总理亲属的身份证是错误借用的。 段伟红说,“最后的收益,100%都归我所有。” 余波 2001年,中国颁布了新的法规,限制共产党员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股票交易。 比方说,法规禁止负责国有企业的共产党官员利用亲属来买卖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这些亲属包括父母、子女,甚至还包括子女配偶的亲属。 《纽约时报》没有发现温家宝与家庭成员分享内幕信息的迹象。 但是,《纽约时报》咨询的分析人士称,关于这些亲属持有的股份,有很多有待解答的问题,比如,谁可能知晓这些亲属购买了股票,以及是否有人应当承担披露这些信息的法律义务。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高管称,他们既不知道这些股份买卖活动,也没有参与到交易中。 这两家公司还称,典型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程序中,不太可能发现隐藏在多重投资工具背后、采用陌生姓名的股东的真正身份。 根据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监管法规,公开上市的公司及帮助其承销股票的专业服务伙伴,有法律义务披露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的身份。《纽约时报》发现,即便是在持股最多的时候,温家宝家人的投资工具泰鸿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也从未超过3.2%。 另一个有待解答的问题是,泰鸿如何能够以似乎极其优惠的价格购买平安的股份。到2002年底,随着汇丰的一大笔投资,平安的IPO前景已经极度看好。 法律专家称,一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在平安2004年上市之前,谁作为中间人促成了这些亲属购买该公司的股份,以及这些撮合交易的人是否试图从监管机构得到好处。 纽约大学法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Law School)教授、中国司法系统专家孔杰荣(Jerome A. Cohen)说,“关键问题是,为什么选中了这些人,以及他们获得这些股份的条件是什么?很显然,每个人都想在一桩热门IPO进行之前参与其中。”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刘国民:错开进行与渐进推进:中国的政改之路

  很多人一开口就主张一步到位地推动全面改革,按照西方现代版本的民主教科书来说,他们的主张并不算错,但也不算高明。因为这些通用的民主教材所主张的几项几点,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可以倒背出来,就算有些人能更详细更全面地说出这些教材的内容,也不足以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因为仅仅知道这些经典民主教材介绍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还需要在综合考虑西方民主教材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民主理论进行反思和创新。有些人因为经典的民主教科书所介绍的很多东西在中国没法落实,就只是责怪中国的国情变态和古怪,却丝毫不去怀疑民主理论是否完善,却丝毫不去质疑自己理论功底的不足。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这和“穿不上鞋子责怪脚”的人毫无分别。   对一些具有民主知识基础和民主思维的人来说,摆脱对西方民主教科书的教条式崇拜,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反思更是刻不容缓的事。因为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和民主绝缘的,尽管不同的国家在走向民主的道路上有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既然有各式各样的困难,相应的就有各式各样的克服困难的办法。这些办法虽然很难从西方的民主教科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但未必就没有答案。过早地给中国下一个“变态”、“古怪”的定论是不科学的,说“中国自绝于民主理论”也是过于武断的。   只要不过度迷信西方的经典民主教材,只要去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只要去积极地进行民主理论和民主模式的创新探究,中国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在错开进行而不是一下子全面铺开的改革中向民主迈进,中国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在渐进推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的改革中向民主迈进。   1.除了全面铺开的改革之外还有错开进行的改革   当前的一些政改文本在谈论党禁、报禁和言论、集会、结社禁令时,往往直接引用西方民主教科书的内容和标准,主张什么一次性全部放开。像这样一次性放开之后,这个传统上的管控型国家会不会一下子陷入混乱和动荡实在难料。到时候是历史问题、民族问题、边疆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和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等等一下子都摆脱以往的限制,全部被释放出来。这样一下子释放出来之后,人们的思想混乱和行为混乱以及国家的混乱动荡都是可想而知的事情。由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一向分裂容易统一难,动荡容易稳定难,一旦混乱和动荡持续几年或几十年,到那时一般民众就会认为最重要的是恢复统一和秩序,至于民主反而不是优先选项,可以放到以后再续,于是重新统一,重新在民主上倒退。以往的中国曾经上演过类似的场景,民国时期的动荡混乱相信很多人都还不陌生,只是对此反思得还远远不够。   在这些改革事项上,是不是一定要向西方民主教科书所描述的那样全面铺开呢?还是说有很多种路径和可能性呢?很显然只要我们摆脱对西方民主教科书的教条式崇拜,就更有可能找到更多的变革路径。比如新加坡放开了党禁,但对传媒和社会舆论的限制很严,该国有选举民主但还没有自由的社会舆论,于是这个国家就很稳定。比如中国香港在回归中国之前、廉政公署成立之后,是一种法制健全但总督集权的政治局面。另外西方民主国家的各项民主指标也并非同步同时完成的,虽然现代的西方民主教科书作为事后诸葛亮可以把开放党禁、开放报禁和放开对言论、集会、结社等的限制,作为一揽子政改方案和政改指标列举出来,但这些东西即便在西方也不是同步完成的,甚至可以说一直到现在有些指标都还没完成。   所以中国在政改问题上完全可以抱着一种错开进行的思路。不需要像当年的戈尔巴乔夫那样四面出击,在意识形态多元化、舆论开放、反思历史、多党制、党内民主化和党外民主化等问题上同时发力,既搞经济改革又搞政治改革,结果国家在短时间内承受不了这么重大的冲击,一下子四分五裂、动荡不安。比如对报禁和开放社会组织登记等问题,可在适当的时机错开进行改革,不必同时放开。同时放开社会组织登记和报禁,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还比如在推动某些地区的直选试点时,可以不必同时开放报禁和社会组织登记,让选举试点先在言论不自由、结社不自由的情况进行。这种错开进行的思路并不局限于选举、报禁和结社禁方面,还可以推广到其它敏感事项上面。并非说放开报禁的同时一定要放开结社禁,错开进行或者其中一两项滞后一些年也没什么。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稳定就更有保障一些,国家的稳定有了保障,内忧外患也就可控一些,这样一来国民的心理才有可能更温和,有了更温和包容的国民心态才能为民主社会奠定更坚实的思想基础。   这中间其实有很多民主理论创新的机会,可惜很多研究政改问题的有识之士一上来就是倒背如流的那几句话,什么开放党禁、开放报禁、开放结社禁等等。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有地方直选但同时没有舆论自由,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有结社自由但没有组党的自由,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没有报禁但有党禁,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但不允许全面反思历史,一个国家可以全面反思历史但不可以自由竞选……如此等等,在一个国家实际上可以出现很多种不同的组合和配置,上面列举的只是少数几个例子罢了,实际上还可以有很多种错开进行的路径和思路。这些思路都比一下子全面放开更安全、更可控。要是多一些人从这方面下功夫钻研的话,政改的理论准备就不会这么不充足了,政改的僵局也就不会那么严重了,而且改革中的风险和不可控因素都可以因这种细化和具体的错开研究变得更加可控。   2.除了一步到位的改革还有渐进的改革   现代版本的西方民主,现在一眼看上去已经很耀眼很醒目,但其实其发展完善已经走过了很多个世纪。在西方,当年妇女是没有选举权的,当年黑人在美国只是奴隶,当年没有一定财产的人是没有选举权的。妇女的选举权、黑人的选举权、一般平民的选举权都是逐渐获得的。可以这样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是一步到位的,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所有国家的民主都是渐进获得的,而且远不是尽善尽美的,都还需要继续进步。我们探究中国政改问题,除了和世界各国进行横向比较之外,还要重视对自己国家历史和现实的纵向比较。通过纵向比较就会看到,家天下早已成为历史,世袭制早已成为历史,这次换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任十年后裸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就连很多自由派人士都对此给予正面评价。还有很多很多的进步方面都没有得到具体的分析和概括,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或大或小的进步都只有在温和和安定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得到巩固和继续发展,一旦中国失去了安定,倒退在所难免。一旦失去了安定,谁能保证中国不再重演上演了几千年的治乱循环。   所以我们在看待政改问题时,首先就要看清楚当代中国和历史上的中国相比有诸多进步面,首先要想办法保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进步面,然后再考虑怎样继续扩大进步面,怎样一步步让中国既不失去稳定也渐渐进步。这中间有很多事情都是普通公民可以出力的,并不是说只有大人物和大局的变革才是够分量的变革。实际上,更多温和和建设性的公民,更多热心公益的公民,更多心态包容多元的公民,才是中国进步的真正依靠。没有这些依靠或者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好的情况下,就会越来越寄希望于大陆出现蒋经国式的人物,越来越把希望寄托在极少数精英和极少数大事上面。这种寄托越强烈,只能说明公民社会发育得越不好,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国民心态还不够成熟。说句难听的话,这种寄托就像寄希望于买彩票中大奖一样,中奖的概率小得可怜。这种心理既虚弱又不靠谱,至少从这一点看,中国陷入目前的政改僵局是自有其道理的,不是偶然的。   甚至可以说,塑造越来越多温和、包容、热心公益而又积极进取的公民,才是中国政改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依靠。唯有拥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公民,中国的进步才会是不可逆的、持续的和越来越稳固的。一步到位的政改,也许能从形式上改变中国的外表,但对骨子里的中国的触动和改良到底有多大,实在难料。而且一步到位的政改,中间蕴藏的很多风险和不可控因素都是很难应对的。现在的一些人往往对西方的民主教科书非常熟悉,但对怎样应对一步到位的政改引发的民族问题、边疆问题、国家统一问题、国家稳定问题等等缺乏充足的理论准备。我们看到新加坡可以发明一个“集选区制度”来解决民主选举中极容易引发的民族问题。那么我国的自由派和西方民主教科书控们,在这些问题上有没有自己的发明创造?有没有哪位自由派人士发明出一种可以和新加坡的集选区制度相媲美的解决民主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的制度?当然,一些自由派人士是毫不在乎这个问题的,他们只是在不断地论述他们的自由观和民主观,至于“国家在民主改革中是否会分裂”、“民族矛盾是否会激化”都不在考虑范围。这样的政改研究到底有多高明,到底有多客观,公众自有公论。   大陆多半不会再有什么蒋经国,但没有蒋经国并不意味着就只能对中国的进步和变革持悲观态度了。如果能抛开“政改全面铺开论”和“政改一步到位论”的负面影响,抱着温和、包容和建设性的态度努力创建公民社会,努力和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解(包括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和解),努力推动国家在体制内的渐进改良和渐进的进步,重视纵向对比中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进步,并努力扩大这种进步,则我们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未来未必就会那么悲观。   总之,错开进行的改革和渐进的改革而不是全面的、一步到位的改革,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情,更能够激发国人在政改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潜力。在错开进行和渐进推进的总原则下,做哪怕一点点的技术分析(对细节的实证分析)、法理分析、全局分析和可操作性分析,都比倒背西方当代的民主教科书强千百倍。有些人自以为自己会背那些民主教科书很厉害,其实他们才是当代中国最无知、最浅薄的一群人。这篇文章也无意再斥责那些只要民主自由不要安定的人;也不想再斥责那些只要民主自由不要国家统一的人;也不想再斥责那些只要民主自由,亲美到脑残地步的人。因为是非对错,时代自有公论,历史自有公论。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后十八大看点之政治改革

中国共产党公布了以习近平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他本人也将担负重任,领导中国走向更有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虽然习近平在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进行的第一次讲话中只透露出了一星半点转变方向的暗示,但他确实谴责了“腐败盛行的状况,并表示官员应警惕腐败扩散”。 习近平的领导班子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们能有什么期待?  习近平面临的最紧急的挑战来自政治方面,而不是经济领域。显然,他将会面对经济放缓问题。恢复经济增长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比如促进金融领域自由化、国企私有化、放宽管制以及从投资驱动型增长向消费驱动型转变。但如果不作出政治努力,限制国家权力,抑制腐败,允许人民在公共政策方面发表意见,这些改革不大可能会成功。 经济改革离不开政治改革的原因非常简单:恢复和保持经济增长所需的政策将会损害既得利益集团——国企、地方政府以及官僚机构和统治精英家族的利益,他们通过腐败聚敛了大量财富。这些利益集团是共产党的核心拥护者。换句话说,共产党本身将会成为改革的目标。 当然,习近平和他的团队可以挑选一些容易实现的目标开启改革,比如推进放宽利率、汇率的现有尝试。新领导班子也可以改革歧视外来劳工的户籍制度。糟糕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应该被废除。 但最关键的改革将不可避免地威胁到统治精英阶层的特权,因此会遭遇强大阻力。 要想克服阻挠,习近平有两个选择。第一,他可以在高层领导集团内部组成一个改革联盟。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里有许多保守派人士。江泽民和胡锦涛这两位退休领导人的影响力仍在。习近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在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占据主导。第二,他可以调动群众压倒党内的反对势力,但这对习近平和共产党来说,风险都非常大。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温氏家族与平安崛起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平安正在深圳修建一座115层的写字楼。该公司目前以500亿美元资产领先于美国国际集团(AIG)、大都会人寿(MetLife)和保诚集团(Prudential)。 中国深圳——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一家保险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其负责人劝说中国领导人放松要求拆分该公司的规定。 1999年秋,官员们被告知,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的生存危在旦夕。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和中国央行行长都直接收到了相关请求。这两名位高权重的官员都对平安所在行业有监管权。 Aly Song/Reuters 2007年平安保险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时,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敲锣庆祝。 Sukree Sukplang/Reuters 温家宝总理的亲属悄悄地通过一系列投资工具在平安保险投资。并不清楚这些亲属是否仍然持有平安股份。 《纽约时报》查阅了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写给温家宝的一封信。马明哲在信中请求道,“恳请温副总理从更高的层次予以领导和协调。” 后来平安没被拆分。 事实证明,努力游说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 平安后来成了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以500亿美元(约合3113亿元人民币)的身价领先于美国国际集团(AIG)、大都会人寿(MetLife)和保诚集团(Prudential)。而在幕后,温家宝的亲属得到了平安的股份。一旦平安实力回弹,这些股份将会价值几十亿美元。 本报上月报道,在温家宝自2003年出任总理后的任期内, 他的亲属变得非常富有 ,获得了旅游度假村、银行、珠宝公司、电信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股份。 《纽约时报》的调查发现,截至目前为止,他们财富的最大来源是平安的股份。在平安取得豁免不受大型金融企业应进行拆分这项规定的影响约八个月后,他们买进了平安的股份。 监管记录和公司记录显示,远在大多数投资者能购买平安的股票之前,一家名为泰鸿(Taihong)的公司便通过早前在平安持有股份的国有企业获得了平安的大宗股权。不久后,泰鸿便被温家宝的亲属控制了。不管怎么看,该公司在这笔交易中获利颇丰。据采访和公开文件显示,泰鸿2002年12月购买平安股份时的价格是另一家大型投资者英国银行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两个月前的购买价格的四分之一。 截至2004年6月,即便在平安于香港证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上市之前,温家宝亲属所持股份的价值已是四倍于从前。截至2007年,泰鸿最初那6500万美元的投资已价值37亿美元。 公司记录显示,温家宝的亲属通过那笔投资获得的利益极有可能在2007年年底达到22亿美元的峰值。2007年是泰鸿作为股东的记录公开可查的最后一年。因为泰鸿不再出现在平安的公开文件中,目前尚不清楚温家宝的亲属是否继续持有平安的股份。 同样无法获知的是,温家宝和时任央行行长戴相龙是否亲自介入,批复了平安不要拆分该公司的申请,以及温家宝对自己亲属持有的股份是否知晓。 但平安的内部文件、政府文件以及同银行家和平安前高管的采访表明,在参加了相关会议的监管部门中,副总理办公室和央行都名列其中,且都有权批准不拆分平安。 文件显示,只有两家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得到了类似的批准,免于被拆分,而三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都被迫进行了拆分。中国的许多大型银行都按照拆分要求,出售了在其他机构的资产。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拆分的规定是金融危机后出于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而实行的。 平安向《纽约时报》发了一份声明,称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过并不知晓股东背后的所有机构的背景。平安还表示:“股东之间的任何股权转让是股东的正当权利。” 中国外交部没有回复请其为本文置评的电话。早些时候,外交部的一名发言人严厉批评了本报对温家宝家属的财务状况所做的调查,称“有关媒体的报道抹黑中国,别有用心”。 本报上月报道了总理家族的财富后,代表温家宝家族的律师称本报文章中有未指明的错误且温氏家族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此外,中国政府 屏蔽了中国大陆对《纽约时报》中英文网站的访问 ,称采取该行动“符合法律和法规”。目前,对本报中英文网站的屏蔽仍在继续。 本报无法和温家宝或戴相龙取得联系以求置评。预计温家宝将于明年3月退休。而戴相龙现在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参与了平安2004年香港上市,及其后来2007年上海上市的中外银行家和律师称,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温家宝的亲属获得了该公司的大量股份。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hs)曾持有大量的平安股份,并在平安于香港首次公开募股时,作为主承销商。两家公司的高管也表示,从未被告知温家人的持股情况。在平安的敦促下,这两家投资银行也在2000年向温家宝及其他监管者提出请求,不要按照规定拆分平安。2005年,两家投行的私募股权融资部门把他们持有的平安股份以一起卖给汇丰银行。出售价约为10亿美元,比他们最初投资上涨了14倍。 《纽约时报》查阅的几千页公开公司文件显示,温家宝的亲属并未直接以他们自己的名义持有平安股份,而是用一层又一层隐蔽的合伙人关系掩盖了他们的持股状况。 在上个月的一次访谈中,温家的一位富商朋友段伟红称,其实是她持有那部分平安股份,而温家宝亲属出现在持股记录上,只是一个意外。这个过程包括借用他们的身份证件,并取得他们的签名。 对于披露与上市公司运营直接相关的基本公司信息,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都有详细的法规。这些信息包括大股东的身份,以及持有大量股份的公司是否为关联方等等。但是法律专家称,这些法规的执行力度一般都很弱,这点在大陆地区尤甚。他们说,也有一种名义股东的习惯做法,亦即由某人代表另外一个人持股。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最有经验的律师和会计师都无法一窥究竟。 《纽约时报》并未发现有迹象显示,这方面的法规或任何其他法律被违反,也未找到任何证据证明温家宝以本人名义持有平安股份。 在研究过《纽约时报》提出的问题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of Hong Kong)及香港证券交易所拒绝发表评论。北京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则并未回应质询。 平安现在最大的股东、持有15.5%平安股份的汇丰银行,也拒绝发表评论。汇丰银行上周宣布,作为其广泛筹资活动的一部分,正在考虑出售自己持有的平安股份。 如今,平安是一个成功的大集团,去年的营收为400亿美元,在中国有约50万名保险销售员。它是中国唯一的完全一体化的金融机构,拥有中国第二大的保险公司、一家信托公司和一家证券公司。 2010年末,平安进一步增强力量,宣布了一个40亿美元的交易,并从此控制了中国中型商业银行之一,深圳发展银行。现在,平安正在深圳修建一个新的公司总部, 一栋115层的壮观办公楼 。该大楼由纽约建筑公司KPF建筑设计所(Kohn Pedersen Fox)所设计。 差点被拆分 高中毕业生出身的平安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最初是袁庚的助手。袁庚是中国最早的一些经济改革中的先驱者,也是平安保险的早期领导者。 袁庚欣赏马明哲的聪明才干,因而让他负责一个由国家管理的工业园的人事工作,并最终让他负责新成立的平安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在新兴海滨城市深圳生根发芽。 马明哲的时机很好。那时中国刚刚开始重构其国家主导的经济体系。政府开始打破共产党干部在养老金、社保和住房保障上的铁饭碗。 尽管平安创立之初是国企,却是首批实验西方管理模式的中国保险公司之一,包括聘用保险业务精算师,开展后台运营工作,及引入外国股东。 1988年,平安成立。马明哲负责协助管理这家小公司。几年后,他为公司寻觅美国的知名股东。 1994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私募股权融资部门各自出资约3500万美金,购买了7.5%的平安股份。在当时,这是一家中国金融机构收到的最大一笔外商投资。 平安最初的成功大多归功于马明哲。马明哲是个充满冲劲的高管,因其管理技巧、政治技巧及冒险精神而受到推崇。 “他具备一个伟大企业家的所有特质,”曾在20世纪90年代参与管理平安上海分公司的严峰称,“他学习能力很强,知道怎么适应新形势,而且做事很有决心。为了实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 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后,中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走软,该公司的增长动力遇到了问题。 臃肿的国有企业开始崩溃,到了1998年,中国一些最大的国有银行几近破产。 平安辛苦得来的财富也开始不断蒸发。和中国大多数大型保险公司一样,平安是利用可以保证大笔收益的长期投资产品来赢取新客户,这些收益是利用银行在通胀时期为存款提供的高额利率来获得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银行利率暴跌,该公司也损失惨重。 1999年,平安的高管开始承认,该公司处于破产边缘。作为一家联合控股的股份公司,平安拥有很多大型机构投资者,其中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但很多这些公司都拒绝通过购买更多股份,为平安提供需要的资本金来进行救助。 平安一名前高管在要求匿名的前提下透露,“当时大家都不确定平安能不能继续下去,以后会怎么样。” 此外,来自政府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因为担心金融体系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北京的监管机关加大执法力度,要求金融机构限制经营活动的范围。 银行被告知要出售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的股份;保险公司则必须在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之间做选择,而不再同时经营两者。 1998年中国新的保险监管机构成立,之后它开始施压,让平安拆分其信托和证券业务,并将人寿和财产保险部门分成独立的公司。 1999年11月,时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的马永伟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该机构已经做好计划,要对平安及其他保险公司进行拆分。 “分业经营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审批,”马永伟对媒体称,他还表示将“深化保险系统的改革”。 监 管机构让步 在公司即将拆分之际,马明哲(英文名Peter Ma)开始给北京的领导人写信,向助手口述备忘录提醒自己要为高层官员“购买高尔夫球杆”,还列出详细的图表,规定平安每一位高管应该担起的游说责任,上述记录的副本显示。这些副本已经经过了前平安高管的核实。 马明哲将自己的精力锁定在中国政府最高的行政机构国务院上,国务院由38名成员组成,高级领导人包括总理朱镕基和副总理温家宝。此外,平安还同时向有监管保险业责任的中国央行行长戴相龙寻求帮助。 温家宝地位独特。他曾在权力巨大的中央金融工委任书记,中央金融工委成立于1998年,负责监督中国的银行业、证券和保险监管机构,以及中国的大型金融机构。 平安的会议记录以及对出席者的采访显示,马明哲和这些监管者见了面,称自己的公司临近破产,希望他们能够批准该公司在香港发行股票,从而改善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目前,平安的寿险亏损,产险和信托微有盈利,”马明哲在1999年9月29日写给温家宝的信中说道。平安两名前任高管证实了这封信的内容。 在不进行彻底拆分的情况下,马明哲提出了一条折衷之道。他在征求了其他投资者的意见之后,提议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实际上分开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但同时又将这两个部门,以及证券和信托部门,置于同一家公司旗下。 他说,这个公司将重组为平安集团,《纽约时报》查看过的平安文件显示。之后,他就开始为自己的提议寻找支持者。 2000年1月,在马明哲的支持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高管们联名给温家宝写信称,拆分将“违反中国鼓励并保护外国投资的政策”,《纽约时报》查阅的该信函的副本显示。这封信的真实性已经由这两家投资银行的前任高管证实。 上述美国投资银行警告说,“作为美国上市公司,我们可能需要披露与投资平安相关的损失。这对于向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形象,并没有帮助。” 《纽约时报》查阅到的公司文件显示,这封信发出之前,平安高管以及两家美国投资银行已经进行了数月的积极游说,劝说北京的其他高层官员,包括中央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让平安保持完整。 早在1999年,平安高管也已经开始与温家宝的家人进行接触。 前平安员工胡坤曾在1997年至2000年之间担任马明哲的助理。胡坤回顾了马明哲与温家宝的妻子张蓓莉1999年的一次会面。 胡坤表示,他没有被告知会面时发生了什么,但他记得马明哲的反应。胡坤说,“因为那次会面,马董事长很激动。”胡坤现在居住在美国,他声称,平安欠自己5.2万股股票,并曾因此与平安产生了纠纷。 《纽约时报》查阅的公司记录显示,1999年6月17日下午,马明哲与温家宝的妻子,以及时任平安驻北京代表处主任的李春彦会面,随后还共进晚餐。 席间谈话的内容不为外界所知,但双方的关系似乎开始蓬勃发展。大约在同一时期,由张蓓莉的亲戚部分控制的钻石公司,开始在平安位于北京的办公大楼占据办公空间,该钻石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的文件显示。几位平安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之后,温家宝之子温云松与人共同建立的创业企业,从平安赢得了利润丰厚的科技合同。 现年56岁的马明哲仍然控制着平安集团,他拒绝对本文发表评论。胡坤的回忆,及《纽约时报》查阅的相关文件中关于平安的游说努力,以及与温家宝亲属会面的情节,通过对四名曾在同一段时间,在该公司深圳总部与马明哲和胡坤共事的高管进行采访得到了印证。 此外,当时负责北京代表处的李春彦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也确认,在那段时间,他曾带张蓓莉与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会面。 但文件和采访并没有揭示,几次会面,是否对政府监管部门放弃拆分平安的决定产生了影响。不过在2002年4月,中国的最高监管部门作出了决定。经过国务院及保险监管部门的批准,平安开始了将自己转变为一家金融集团的过程。 该公司不仅获准保留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牌照,还获准保留经营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的牌照。平安还获准取得了一张银行牌照。 分析人士称,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的市场上,这些牌照价值连城。 瑞银(UBS)长期关注保险行业的驻香港分析师梁智勤(Bob Leung)说,“享受到了挖掘金矿一般的高回报的人少之又少,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底,平安不仅安然渡过了下滑趋势,还呈现了光明的前景。公司的重组促进了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当年10月,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汇丰银行同意支付6亿美元,从平安购买10%的股份。仅仅一年多以后,监管部门就批准该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销售股票。 在平安筹备赴香港上市时,一群与包括温家宝在内的北京高层官员有紧密联系的投资者,正在静悄悄地大量囤积平安股份。 买进 平安 平安披露的信息显示,2002年12月26日,来自总理故乡的温家好友段伟红经营的一家公司,通过一家名为泰鸿的企业购入平安股份。记录显示,之后不久,温家宝的亲戚,及其妻子的同事控制了这个投资工具。 根据平安在香港上市前提供的文件,泰鸿先是从全球运输巨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为“中远”)手中购买了7770万股平安股份,后来又从中远的大连分支机构购入220万股。股份一拆二之后,泰鸿拥有的股份数量翻番。因此,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2004年6月,即平安在香港上市前夕,泰鸿持有1.598亿股平安股份,约占总股份的3.2%。 在一次采访中,段伟红称,为了购买这些股份,她每股花费了约40美分(按照当前的汇率),共计6500万美元。 分析人士称,这一价格似乎享受了非同寻常的大折扣,因为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汇丰购买了平安10%的股份,每股约1.6美元。 中远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对泰鸿而言,这笔买卖大获成功。2007年,平安股价达到峰值,这1.59亿股的估值为37亿美元。不过,根据公开披露的文件,泰鸿已于2007年前大幅降低了持股额。 根据公司和监管文件,尽管泰鸿是名义上的股东,但是平安这比交易的受益人隐藏在温家宝的亲属控制的十几个投资工具之后,包括他的一个弟媳、他妻子张蓓莉的两名兄弟,以及她的数个长期同事和生意伙伴。所有这些人都与段伟红一起,列为泰鸿的持有人。 根据公开文件,到2007年,温家宝总理现年91岁的母亲,通过与泰鸿相关的两家投资公司,持有价值1.2亿美元的平安股票。 段伟红称,她从2000年开始认识温家宝的家人,但这些平安股份都是为她个人的账户购买的。她说,温家宝的亲属之所以出现在泰鸿的持股记录里,仅仅是因为她的公司借用了他人由政府颁发的身份证,以便向公众掩盖她自己持有的平安股份。她称,总理亲属的身份证是错误借用的。 段伟红说,“最后的收益,100%都归我所有。” 余波 2001年,中国颁布了新的法规,限制共产党员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股票交易。 比方说,法规禁止负责国有企业的共产党官员利用亲属来买卖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这些亲属包括父母、子女,甚至还包括子女配偶的亲属。 《纽约时报》没有发现温家宝与家庭成员分享内幕信息的迹象。 但是,《纽约时报》咨询的分析人士称,关于这些亲属持有的股份,有很多有待解答的问题,比如,谁可能知晓这些亲属购买了股票,以及是否有人应当承担披露这些信息的法律义务。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高管称,他们既不知道这些股份买卖活动,也没有参与到交易中。 这两家公司还称,典型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程序中,不太可能发现隐藏在多重投资工具背后、采用陌生姓名的股东的真正身份。 根据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监管法规,公开上市的公司及帮助其承销股票的专业服务伙伴,有法律义务披露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的身份。《纽约时报》发现,即便是在持股最多的时候,温家宝家人的投资工具泰鸿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也从未超过3.2%。 另一个有待解答的问题是,泰鸿如何能够以似乎极其优惠的价格购买平安的股份。到2002年底,随着汇丰的一大笔投资,平安的IPO前景已经极度看好。 法律专家称,一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在平安2004年上市之前,谁作为中间人促成了这些亲属购买该公司的股份,以及这些撮合交易的人是否试图从监管机构得到好处。 纽约大学法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Law School)教授、中国司法系统专家孔杰荣(Jerome A. Cohen)说,“关键问题是,为什么选中了这些人,以及他们获得这些股份的条件是什么?很显然,每个人都想在一桩热门IPO进行之前参与其中。”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