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斗

华炳啸:新改革时代呼唤宪政社会主义

  这次研讨会可谓是群贤毕至,而我无论从学识还是资历上都很浅。非常感谢给我这样一个重要的大会发言机会。我的观点是,未来三十年是以社会政治领域改革为重点的新改革时代,而宪政社会主义正是这一新改革时代的必然选择。围绕这一观点,我讲四点:   第一,宪政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合法性基础,公民社会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脱离宪政,党的事业就有脱轨的危险。拒斥公民社会,只会使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发成长的公民社会日益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疏离,并根本悖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人的自由解放的学说,其基本逻辑就是从现实的个人到现实的公民,马克思指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本身,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的时候,人的自由解放才能完成。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终将消亡,而充满活力的社会则是永恒的。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从权利政治到公益政治,从阶级专政到普遍平等、普遍民主、普遍正义、普遍幸福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权力不断回归社会成为社会权力的过程,就是一个构建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过程。现实的人所内蕴的“公人”与“私人”的二重性对立以及社会之中所包含的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使得在“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了恒久的课题。在现实的“私人社会”的基础上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公民德性与共同善,发展公共理性、公共精神,有赖于国家的宪政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对“国家的自由”进行限制。马克思指出:“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而且就在今天,各种国家形式比较自由或比较不自由,,也取决于这些国家形式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在这里,所谓的“把‘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指实现宪政的程度。在国家还没有被放逐到陈列馆之前,社会主义政权只能是实行人民民主的宪政社会主义政权。我们实行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我们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就是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民主立宪、宪法实施以及宪法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社会的力量驾驭和控制国家系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社会权力的总代表,而党要始终立足社会,回归社会,依靠社会,引领社会,走在社会的最前列,切实加强公民社会建设,自觉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代表社会的最大公意,而不是使自己国家机器官僚化,日益脱离公民大众。党领导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来自于社会的赋权。   在这次会前,江平先生重申“宪政是压倒一切的利益考虑”以及“宪政社会主义是大势之所趋”的基本观点,高放先生强调没有宪政就没有社会主义。许崇德先生闻之会议消息,特地把旧作《宪政是法治国家应有之义》作了重要修改寄给我,提出“我们的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宪政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西北大学“经济学家摇篮”之父——何炼成先生,昨日下午还专门给我打电话,他由于无法上下楼而不能参会,但让我转告与会学人,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我们要认真总结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蒋介石落实三民主义不力,才丢掉了大陆。国民党最终践行了三民主义的承诺,把台湾引上了宪政自由主义道路,才实现了政党现代化,甚至最终战胜了民进党,掌握了执政权。我们共产党也必须践行建国前关于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宪政民主承诺,勇于排除阻力,果敢抉择宪政社会主义改革新路。江老、高老、许老、何老的恳切言辞,代表着我们宪政社会主义研究者的共同心声。只有走宪政社会主义新改革道路,我党才能从根本合法性上巩固执政地位,确立宪治秩序,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无论是宪政建设,还是公民社会建设,我们都必须确立正确的规制策略。佩迪特 曾提出两种规制策略。“以出轨者为中心的规制策略”,把所有人都假定为社会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处处设防,草木皆兵,甚至一些人为了片面维稳不择手段,丧失了共产党人的伦理底线,致使官民日趋对立,互不信任,社会溃败,彼此都苦不堪言。“以服从者为中心”,就会假定绝大多数公民都是宪政制度的服从者,其规制策略首先建立在这类人的积极倾向上,相信他们具有政治理性,能够理性负责地运用社会权力和个人权利,尊重和依赖现有的宪政秩序实现社会的平稳转型。实际上,只有采取“以服从者为中心”的规制策略,才能有效实现争取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和认同的政治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削弱极左或极右极端势力的社会动员基础,增进社会信任和社会团结。   第三,要正确认识治乱之本,早日打通“中国模式”的任督两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焕发出勃勃生机。   长治久安是福,而宪政民主与共同富裕是治之本。有了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公民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尊严与幸福。而要实现长治久安,只能走宪政民主与共同富裕之路,也即走宪政社会主义改革新路。   社会动荡是祸,而威权垄断与贫富悬殊是乱之本。如果不能找到解决威权垄断与贫富悬殊问题的根本之策,高成本维稳只能把一时一地的怨气转移和蓄积到更脆弱的时空点上,社会动荡的噩梦迟早都会降临。而要避免社会动荡,只能走科学发展与全面改革之路,也即走宪政社会主义改革新路。   第四,做人要有一种精神,治学要有一种信念。“为宪政中国之崛起而研究,为社会主义之中兴而探索,为公民社会之强健而而献策”,是我们宪政社会主义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们无往不在局限性之中,但我们会以谦卑审慎的科学态度,义无反顾,风雨兼行。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师友的理解和指正,为我们的《宪政社会主义论丛》赐稿。   谢谢大家!   附录: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是国内第一本以学派命名的学术辑刊,每半年一辑。第一辑已于2011年6月经由西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法治国家建设”学术研讨会上免费赠送。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   (江平题写书名)   第一辑  大国复兴的宪治之道   编委会主任:江  平  高  放   副主任:李  磊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   王占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江  平(中国政法大学)   华炳啸(西北大学)   李  磊(北京)   何炼成(西北大学)   周树智(西北大学)   周瑞金(中国社科院)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   郭道晖(中国法学会)   高  放(中国人民大学)   梁仲明(西北大学)   童之伟(华东政法大学)   储建国(武汉大学)   虞崇胜(武汉大学)   蔡  霞(中共中央党校)   主编:华炳啸   执行编辑:   梁学成(西北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后)   褚宸舸(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宪法学博士)   李  洋(西北大学讲师,新闻学博士)   赵守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政治学博士生,讲师)   蔡文成(兰州大学讲师,政治学博士)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编辑原则   宪政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与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与理论探索的逻辑发展。《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的宗旨是“为宪政中国之崛起而研究,为社会主义之中兴而探索,为公民社会之强健而献策”,着重编选在坚持人民民主、依宪治国与党的领导前提下推进宪政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力作,并以学术性、思想性、探索性、前瞻性、建设性、对策性并重,努力为未来三十年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奠定学理基础,推动理论创新。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目录   (第一辑)大国复兴的宪治之道   卷首语:以科学的态度推进宪政社会主义研究                      华炳啸   【宪政社会主义专论】   论宪政社会主义                                                 江  平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宪政的历程和经验                           高  放   中国极左极右都危险                                             吴敬琏   宪政中国论                                              周叶中 邓联繁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在与危机赛跑                                 王长江   基于顶层设计方法的一项前瞻性研究                               李  磊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虞崇胜   只有宪政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胡星斗   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                                       王占阳   一党立宪:通往宪政民主的中国道路                               储建国   论建设宪政民主 维护宪政秩序                                    周树智   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进路与顶层设计                               华炳啸   宪政社会主义论——对和谐社会的解读                             赵守飞   从人民民主专政到人民民主宪政——宪政社会主义国体论的学说史研究   褚宸舸   基于宪政经济学视域的宪政社会主义发展之逻辑                     梁学成   论公共舆论与宪政社会主义改革                                   李  洋   政党立宪:语境、命题与内容                                     叶海波   社会主义即以公民社会为主义——论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理论构建     华炳啸   【宪政人物】   ——追思缅怀蔡定剑教授   旋转不息的陀螺——我眼中的蔡定剑老师                           刘小楠   追思父亲蔡定剑                                                 蔡克蒙   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童之伟   为了“睁眼行宪政”的纪念——蔡定剑先生百日祭                    华炳啸   《超越自由主义》纵横谈   对自由主义要全面认识和正确应对                                 高  放   宪政社会主义是大势之所趋                                       江  平   只有宪政能发展社会主义                                         周瑞金   公意理念的发掘与重构                                           储建国   宪政社会主义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周树智   一部执着求索、见解独特的厚重之作                             梁仲明   《超越自由主义》学者点评                                      包心鉴等   华清池论道   “冷酷实证”能取消“规范冲动”吗?                            华炳啸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稿约   一、宗旨   本论丛的宗旨是“为宪政中国之崛起而研究,为社会主义之中兴而探索、为公民社会之强健而献策”,着重编选在坚持党的领导、依宪治国与人民民主前提下有关宪政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力作,并以学术性、思想性、探索性、前瞻性、建设性、对策性并重,面向未来三十年社会政治领域改革,努力奠定宪政社会主义学理基础,推动理论创新与学术繁荣。欢迎国内外学界同仁及各界有识之士赐稿。   二、投稿说明   本刊拒绝一稿多投,除约稿之外,一般只接收有关宪政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原创稿件,内容可涉及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领域。来稿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具体要求可参考附录的稿件体例。字数最好控制在0.5—2.5万字之间(含注释)。作者投稿时需同时提交250-350字的内容摘要、关键词和200字左右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及学术兼职、教育背景、主要研究成果及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及电子邮件等。本编辑部保留对来稿文字按照编辑体例作一定程度删改的权利,不同意修改者请于投稿时注明。   三、评审规则   本论丛实行匿名评审制。所有来稿先经编辑部初审,通过的稿件方可进入正式评审程序。编辑部实行主编负责制,并设执行编辑若干名。评审工作按双向匿名方式进行,在执行回避原则的前提下,每篇论文至少由本论丛编委会两位学术编委评审。特殊情况下亦可由编辑部聘请编委会以外的学术专家或知名学者评审。来稿必复,评审报告将在两个月内,严格根据论文学术质量回复给作者,审定结果及评审意见分为三类:(1)安排采用;(2)须经修改,方可采用;(3)不宜采用。   稿件最终采用与否,由编辑部根据宗旨、评审报告及学术论题设计情况作最后决定。   四、投稿方式   所有来稿须提交电子版本及纸质版本各一份。电子版本请转存为WORD格式,发送至huabingxiao2021@163.com;纸质版本寄送至以下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一号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炳啸收,邮编710127   五、其他声明   1、《宪政社会主义论丛》半年一辑,每年春季、秋季出版。   2、作者文责自负,所有在《宪政社会主义论丛》上发表的文章,不代表编辑部观点。   《宪政社会主义论丛》稿例   一、基本要求   1、按照一般学术规范提供内容摘要(250-350字)和关键词。   2、来稿如果属于基金项目资助范围内的研究成果,可在文章标题上标“星号”,页脚可注明“基金项目:……(项目号)”;若有作者致谢或者简要说明,可以注明。   3、作者名后上标“星号”, 页脚注明作者简介:例如:   韩秀义(1972-),男,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二、正文体例   1、文章标题字号:小二宋体加粗,双倍行距;   作者姓名:四号宋体,双倍行距   文章之前的摘要、引语或导语,用缩2格且小四楷体,1.5倍行距。   文章之前的题记右侧对齐,小四楷体,1.5倍行距。   2、全文字号:小四宋体,1.5倍行距   小标题字号:四号宋体加粗,小标题最多四级统一为 一、二(一)(二)1、2、(1)(2)   3、正文中直接引文超过200字,用缩2格且小四楷体。   三、注释体例   1、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五号宋体,单倍行距。注释序号用①,②,③……上标,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后注与前注相同的注释,后注不用省略格式,即不采用“见前注”、“前引”、“前揭”等字样。   2、非直接引用全文,注释前注明“参见”或“详见”: 如参见夏勇.人权概念起源   3、中文部分规范注释示例。标注顺序:作者.专著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1)著作类:夏勇.人权概念起源.第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10.(若多作者,两位作者之间用“,”,作者超过两人用“等”字)   (若多作者,两位作者之间用“、”,作者超过两人用“等”字)   (2)主编类: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2-6.   (3)译著类:〔美〕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米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12.   (4)脚注中的文字阐述部分中含有引用的,将引用文献加小括号。如:……(夏勇.人权概念起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10)。   (5) 网上文章:余汝信.1970年宪法修改草案解读.http://chuchenge.fyfz.cn/art/901776.htm.2010年2月18日最后访问.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瑞信证券:中国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166%

中文主页 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6月 25日 星期六 01:34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6月 25日 瑞信证券:中国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166% 记者: 斯洋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人民银行 瑞信证券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虽然2010年中国银行新增贷款的势头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考虑到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表外业务及企业债的增加,2011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例其实已经高达166%。文章同时指出,这样的高负债率对银行以及中国实体经济的运营构成威胁,并将影响中国整体的经济政策。 中国《财经》杂志最近发表瑞信证券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的研究文章说,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已上升到147%,而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则更高达166%。 他在文章中说,中国银行业贷款2010年降到了8.3万亿元,似乎2009年贷款猛增的势头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最近中国央行出炉的‘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看法。” 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除新增贷款,还包括资本市场融资和银行其他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所提供的社会融资总量。 陈昌华说,将本外币贷款、银行表外贷款和企业债三个融资渠道筹措的资金量加在一起,中国全社会2009年和2010年透过以债务融资方式筹集的资金为13.4万亿元,也即中国的社会债务余额为13.4万亿元。其中银行的表外业务贷款从2009年的1.6万亿元急升到3.8万亿元,增长1倍多;同期企业债的发行量,在2009年和2010年时分别为1.3万亿元和1.2万亿元。 AP 长期以来,中国央行一直较多地使用人民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指标,但是随着中国的债券市场和银行表外业务规模的增长等社会融资结构的进一步变化,中国央行今年4月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来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指标。根据中国央行官员的透露,2011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将高达14万亿元人民币。 瑞信证券的陈昌华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下的巴塞尔委员会使用的一个统计程式分析,中国的总债务(包括银行贷款,表外贷款和债务余额)与GDP关系,到2011年3月底时,总债务与GDP之比同长期趋势的偏离达到了19个百分点,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势头。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表外贷款业务的激升。巴塞尔委员会认为,一个国家的债务余额与GDP的比例在一段时期大幅高于它的长期趋势时(以10个百分点为基准),那么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便存在相当高的风险。 陈昌华提出两点警告,第一,中国整体经济的高负债率(其中不少是地方政府贷款),将对整体金融政策产生一定影响。纵使通胀回落,中国央行和银监会在放松银根前也会因为高负债率产生过滤。另外,如果不规范银行业的表外行为,无论如何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也不能全面消除金融业的风险因素。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虽然经济学界早就意识到中国的隐性债务问题,但是陈昌华得出的数据仍然令人吃惊,因为通常所认为的是中国债务与GDP的比例是60%。路透社最近的报道说,2010年中国债务与GDP的比例是40%。胡星斗也认为,地方政府的融资构成了最大的风险。 他说:“地方政府的融资贷款规模已经超过他们的财政总收入,但是由于他们不是法人单位,不存在破产,只能有中央政府来承担,而中央政府只能通过更多的发行钞票来稀释。” 中国人大一名官员一月份表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约达10万亿元人民币,因为地方政府通过构建数千家融资平台形成了这些债务,所以具有隐蔽性。6月初,有消息说,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到3万亿人民币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 然而,印制钞票,增加货币供应量又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胡星斗指出,中国目前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2008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显著增加造成的。 相关文章 中国的财富外逃和外流 中国在经历持续人才外流的同时,已经进入财富外逃或外流的新阶段。观察人士说,中国政治制度滋生的腐败,以及富人对中国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心,是目前财富外逃和外流的主要原因。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打开了人材外流的大门。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 中国外管局:过多持有美元资产有风险 中国是否将改变国际经济体系?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新闻快讯 更多»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网上问卷 对于中国现存问题,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贪污腐败  社会动乱  物价上涨  失业或就业不足  贫富差距扩大  缺乏民主自由  以上所有问题  不担心以上问题 投票 检视结果 » 最受关注文章 世界媒体看中国:伟业罪孽分两说 反共标语逼疯大学生 校方、家长对簿公堂 中国社会骚乱热点分布图 茅于轼再批毛泽东 诉茅者结束签名 兰德:中国若打台湾将先袭驻日美军 中国黑云朵朵,吓跑美国网民 历史沧桑:中共建党元老鲜有善终者 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争相入党? 最新博文 美国之音中文博客主页 » 何清涟: 新华社的白日梦 » 戴晴: 真如神-白区损失百分之百 » 万延海: 假如让胡嘉到国家信访局工作? » 龚小夏: 竞选经费的故事 »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 chinese@voanews.com。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档案资料 温故知新,检索历史,欢迎您光临VOA文库查看美国之音自2004年以来数以万计的中文稿… » 专题报道导航 欢迎使用专题库存,透过我们导航信息,让您回顾千变万化的世界,也为您留住历史的热点… » 听众热线电话 在中国大陆请直接拨400-120-0551,在台湾请拨00801-148-940。 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VOA中文手机网 简体版地址: cn.voa.mobi 繁体版地址: tw.voa.mobi 上网办法 » 登陆美国之音网站还可以通过下列路径,请您试试看:qiaokeli8.info 美国之音美语教学强档 网站 goEnglish.me »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まるごとRSS

阅读更多

中国维稳面面观

王英(音)五十多岁,已经退休了,她戴着一块鲜艳的红袖章,坐着个小板凳,还有一个装满茶水的果酱瓶。看上去,她可不像中国这个触角广伸的警察国家的一名前哨。 王英住在中国东北城市哈尔滨的郊区,自从政府重新推行毛泽东时代发动群众相互监督的做法以来,作为小区居委会的一名成员,她就越来越忙了。 “2008年以前,我们居委会有点无所事事,但现在就比较像样了,我们的职责是留意一切可能妨害稳定的因素,”每个月领取200元(合31美元)报酬的王英表示。她和另外两名退休大妈一起,每天在胡同的角落里坐上6个小时。 对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社会治安机构来说,王英和她的同伴堪称“基层分包商”。今年,中国社会治安机构展开了一场打压行动,据人权组织形容,这是十多年来中国对言论自由及和平政治活动的最严厉打击。 4月份,中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艾未未在被国安人员带走后失去音讯,引起国际社会对这场打压行动的注意,并招致多数西方政府的谴责。英国、法国、德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均表达了强烈关切。在5月10日于华盛顿闭幕的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方把中国日益恶化的人权状况列为重要议题。 除了艾未未以外,还有数十、乃至数百名律师、维权者和网民也以模糊的“颠覆”罪名被拘押。一些人干脆“失踪”了,原因往往只是因为他们在文章或博客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海内外的许多人士认为,较长时期以来相对宽容的共产党,已经恢复了更加威权的姿态。他们认为,安全机器的权力不断扩大,反映并且推动了这种转变。一些人还认为,这种转变可能反映了党内的高层权力争斗,其结果可能决定未来多年中国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的行事方式。 最新这波打压的导火线,是网上一系列呼吁举行“茉莉花革命”和平聚会、效仿阿拉伯世界民主示威活动的匿名帖子。这些帖子只有少数好奇的人作出了回应,却导致官方大动干戈。“我们起初以为,茉莉花革命的呼声在这里不会产生任何人气,但在政府似乎小题大做之后,我们开始揣测,他们是不是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一位驻北京的西方高级外交官表示。 在过去十年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经济取得空前增长,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个人权利意识增强,构建公平有效的司法体系成为一个重点。 然而,事后看来,2008年西藏发生的反对汉人统治的暴动,似乎引发当局对其眼中一党制所面临的种种威胁作出力度越来越大的反应。西藏事件一年多以后,在资源丰富、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动荡的新疆地区,爆发了一场暴力程度更高的骚乱。 了解国家安全部门的人士表示,占中国大约四分之一国土的两大西部边疆省份发生骚乱以后,政府内部强硬派的势力大为增强,他们主张更严厉地打击一切潜在的不稳定源头,包括和平政治改革的提倡者。 这进而导致政府更加注重扩充社会治安机构。最近三年里此类机构发展迅速。 这一趋势适逢一系列“敏感”事件。在应对这些事件时,官员们把稳定列为头等大事。这些事件包括:2008年奥运会;2009年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20周年;2009年共产党执政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狱中的异见人士刘晓波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近年来,中国在国内安全方面——包括警察、法庭、武警、防暴警察、特勤人员、线人、监视、互联网审查等等——开支激增。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1年中国公共安全支出约为6244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对外公开的军费预算。换句话说,与防范外部威胁相比,中国如今花更多的钱监视、压制和起诉本国公民。 随着庞大且不断壮大的安全机构经费增加,官僚势力得到了大幅扩张。在这个社会,国家暴力的威胁仍然是共产党统治的终极保障,于是“维稳”成了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 “目前中国奉行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表示。但他继续说:“目前过于注重维护短期稳定,而不太重视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体制改革”。 深恐1966-76年文革期间的那种动乱重演的心理,是影响当今政策制定的一个强大因素。当今中国的最高领导层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发生时多数已是高官。在他们看来,正是当时党的领导人立场动摇,才使得抗议活动失控,最终迫使政府出动坦克。 对稳定的这种全神贯注,得到权力越来越大的安全机构的鼓励,在应对政治现状所面临的种种所谓挑战方面,安全机构如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它比以往更多地使用法外处罚、失踪及其他各种严厉手段。 “我们看到,党正对司法体系实行一种新的政策,”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中国法律专家郭丹青教授(Donald Clarke)表示。“法官们被告知,他们变得太专业了,脱离了群众。安全机构似乎被告知,他们可以采用他们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而不会有人过问。不幸的是,能够为被关押者辩护的律师们自己也被关押了。” 对人权组织和法律学者来说,最新打压行动最令人担心的一个地方是,过去十年期间涌现的一批人权律师受到了严重迫害。直到不久以前,这些人基本上是受到容忍的。 起初,只有那些被盯上的人,才会注意到安全机构的威力越来越强大。2008年许多孩子因食用掺杂工业化学品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而患病后,赵连海成立了“结石宝宝之家”维权联盟,帮助受害儿童的父母维权。当警方试图警告他不要组织公共活动时,他惊讶地看到直升机在他家上空盘旋。“过去,你要是引起了麻烦,就会有两名警察或便衣在楼下候着你,但现在他们有这种重型装备可以动用。” 不过,在过去一年里,这种扩张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警察以及执行安全相关任务的其他企事业单位都扩充了人手,添置了新装备,还改善了工作条件。 最明显的迹象之一是监控摄像头的大量安装。上月,西部直辖市重庆宣布,明年全市摄像头数目将从31万个增加到51万个。该市公安局长王立军表示,这将构成继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安全防控体系的一环。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去年完成了安装4万个摄像头的工作。2009年7月新疆发生骚乱,造成近200人丧生。主要出口制造中心之一、南方城市广州也有27万个摄像头。 臃肿安全机构的扩张,也包括一些不那么惹眼的手段,包括大量招募领国家薪水的线人。新疆发生骚乱后,当局切断该地区互联网和部分移动通信网络将近一年。从那以后,当局一直用较小范围的断网来控制局部不安定,包括近期在四川藏区发生的抗议活动。 北京方面还加强了各级政府的互联网审查力度。用于屏蔽境外网站的过滤系统“长城防火墙”最近几个月开始干扰更多网站。谷歌(Google)是受害者之一,其搜索及电子邮件服务如今频繁受到屏蔽。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支日益壮大的用人力监视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的网络警察队伍,以及先进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采用。“我们3年前开始向警方销售这些解决方案。现在你开始看到一些切实的影响,”中国一家领先互联网安全公司的一名销售经理表示。 政府扩大了传统电话窃听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在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据国有电信公司的消息人士表示,可辨认敏感关键词的软件能够对通话进行搜索。 一些分析师和官员认为,中国最高层担心阿拉伯之春蔓延本国的心理,正被安全机构用作借口,以便在最敏感的日期到来前夕,向可能制造麻烦的人发出警告。自共产党主政以来,中国只经历过一次和平的领导层交接。明年国家主席兼党总书记胡锦涛向既定接班人习近平交班时——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中国将力求创下第二次纪录。 以往当局进行打压之际,往往伴随着党的最高层的激烈争斗。一旦争斗结束,就会进入一段相对宽松的时期。2012年领导人换届前的争权夺位,使世界得以一窥中国领导层中强硬派与自由派的分歧——前者力主打压异见,后者则认为这种做法可能引发其本来要阻止的事态。 4月底,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社评,文中引用伏尔泰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提出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内部的批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该文表示,“而不能主观地(把批评我们的任何人)归之为‘对着干’。” 这样一篇社评一定得到了某位最高领导人的批准,人们纷纷猜测谁会这样公然挑战安全机构的要员们。大多数人认为,此文代表了温家宝总理的意见。温家宝经常谈及“政治改革”的需要,但他在党的最高层显得势单力薄,体制内的许多人认为他算不上什么改革者。 不管是谁发出的,与强硬派及其麾下庞大社会治安机构高亢响亮的声音比起来,这番温和的呼声显得尖锐而悲哀。 对领导层来说,问题在于,既然打造了这样一台无所不在的安全机器,并把僵硬的“稳定”列为最高目标,它就不能不草木皆兵。 译者/何黎 {lang: ‘zh-CN’} 相关日志 2011/06/17 — 中国经济大崩盘前夜的最后晚餐? (0) 2011/06/17 — 何志成:央行被美国设计的欧元圈套所困 (0) 2011/06/17 — 金融时报:支付宝与潜规则 (0) 2011/06/16 —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奇迹的三大矛盾 (0) 2011/06/11 — 南海发生战争的概率!越南将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0)

阅读更多

中国报道周刊 | 别把质疑当“谣言”

毋庸置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确有一些谣言的传播,扰乱了人心,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进行。对这些谣言及时进行辟谣,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一些谣言的及时辟谣,在很大程度上安定了人心,稳定了社会,保证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如果把所有对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的正常质疑,特别是对那些违法违纪行为的揭露,也都轻率地视作为“谣言”,一概进行“辟谣”,那同样会影响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事实上,“辟谣”已经成了某些人对待公众质疑的常用的“武器”:当某项措施不当而招致公众批评时,一些人就会立刻出来“辟谣”,指责批评者是“造谣”;当一些腐败行为被公众揭露时,也会立即有一些人出来“辟谣”;甚至当某些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的违纪、违法行为招致公众公开质疑时,也还是会有人“辟谣”。 四川省卫生厅干部在灾区殴打志愿者的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公众的质疑,在事件发生5天后,四川省卫生厅的主要领导还在网站上“辟谣”:“网上疯传四川省卫生厅干部在灾区殴打志愿者的传闻,纯属谣言。”好在四川省卫生厅及时发现并承认了错误,于当天深夜又发出通报,称事件已调查清楚,并拿出了处理意见。应当承认,四川省卫生厅的领导“辟谣”,在主观上可能是出于一种可以理解的善意;但为什么在事件还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就急于“辟谣”呢?看来,这还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在作祟。 许多时候,在一些涉及公众切身权益的社会事件发生时,一些人已经习惯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手段来面对公众的正当质疑。对于来自公众的质疑,他们动不动就扣帽子、打棍子,一概以“这是谣言”应对之。比如,当有的公众对某部门收到的赈灾善款的有关情况表示出一点担心和质疑时,有人就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轻率地扣去“谣言又惑众”的大帽子,粗暴地打击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殊不知,乱扣帽子,暴露的其实是一种陈旧的 思维方式和不良的作风;乱打棍子,打掉的则是法治社会中公权力接受社会监督的良好习惯。 对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所从事的公共事务提出质疑,是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公众质疑的目的,无非是要了解真相,要个“说法”;而接受公众质疑,让公众了解真相,又恰恰是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基本义务。对此,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第27条),同时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第41条) 一些人面对公众的批评和质疑,首先想到“辟谣”,但他们没有想到,有可能正是他们对公众批评和质疑的抵制,才促进了谣言的传播。谣言其实如同病菌一样,只有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才能孳生。如果不能甚至不愿将真相公之于众,那就无疑是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黨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杀虫剂。要防止谣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坚持公开透明;要防止谣言的传播,最好的办法是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对社会公众而言,质疑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对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而言,接受批评和质疑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品德。 只有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组织所从事的公共事务接受监督和质疑成为共同的社会习惯,只有当公权力能够充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质疑权,种种谣言才会彻底失去孳生和传播的土壤,人们也才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如果轻率地把质疑当“谣言”予以打击,那是有害于法治建设的。 (殷啸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殷啸虎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6-16.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别把质疑当“谣言”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防民之口重于防灾救灾 (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 说了真话贾平凹会死吗? (20) 论权利岂能拿捏在权力手里 (1) 让公众说错话,天不会塌下来 (0) 让人家说话 天不会塌下来 (0) 言论的力量 (0) 袁腾飞“错误言论”与钱穆“洪杨之乱” (2) 草泥马不能承受之重 (0) 老报纸——重温无数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遗言 (38) 王帅案中谁更应道歉 (0) 渭南封杀《大迁徙》前后 (0)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0) 捍卫常识,拒绝谎言 (1) 报喜还是报忧,这是个问题 (0) 我被“约谈”后的回复 (0) 我并不因别人的反对而沮丧 (10) 我为啥活得像一名罪犯? (3) 如何界定谣言的边界? (0) 失败者的胜利 (0) 地震信息公开天才塌不下来 (15) 在自己的空间才有言论自由 (1) 国家秘密越少社会就会越自由 (5) 善待民间舆论 (0) 善待不同声音 (0) 只因穿了一件文化衫 (12) 北洋军阀时期言论自由的状况 (0) 北京的“示威秀” (36) 刘晓波和中国幻象 (0) 八零后挑战官方话语权 (1) 全民监管,刻不容缓 (0) 你没有说假话的自由,也无权保持沉默! (0) 从贺卫方和胡星斗的遭遇谈我们的自由和救赎罪 (1) 从党对意识形态的操控看“楚门的世界”的构成 (4) 从“信息核实论”看盐碱地上的秦始皇和毛泽东 (74) 从“信息核实论”看中国现状 (12) 人民日报又在放屁了 (3) 人们有造谣的自由吗? (0) 为何失实的总是批评 (0) 为什么“散布谣言”不能轻易入罪? (0)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中国的财富外逃和外流

 2011年 6月 15日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千万富翁至少有97万,财富外逃和外流严重 中国在经历持续人材外流的同时,已经进入财富外逃或外流的新阶段。观察人士说,中国政治制度滋生的腐败,以及富人对中国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心,是目前财富外逃和外流的主要原因。 *从人材流失到财富外逃*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打开了人材外流的大门。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到海外的中国留学人员达到162万,但回国人员不到49万,占总数的不到三分之一。 伴随着中国人材持续不断的流失,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造就了千千万万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富翁。 《2010胡润百富榜》报告说,中国至少有97万千万富豪,而“隐姓埋名”的“隐形富豪”人数,要比“公开姓名”的“阳光富豪”多一倍以上。 *1万8千贪官 携8千亿元人民币款外逃* 中国也从人材流失,转向财富转移和外逃。中国央行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1万8千名不法党政干部、事业企业高官,驻外中资机构,公安司法干部等,总计携款8千亿元人民币外逃。不过,中国问题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官员外逃人数以及携款数额,远不止官方公开披露的数据。 《未来10年》(The Next Decade)的作者、美国著名军事政治专家乔治·弗里德曼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对目前中国的评价是“崩溃”,而不是崛起。弗里德曼说,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两极分化导致的10亿以上人口像非洲一样贫困生活,中国贫困阶层不满情绪不断高涨。不安全感,信任危机深植于中国社会中。 *国进民退为国企资金外逃开了方便之门*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杜绝和防止腐败的丛生和蔓延,但效果甚微。他说,在目前国进民退的形势下,中国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政府鼓励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为国有资金外逃开了方便之门,埋下了转移国有资产的祸根。 他说:“尽管我们也已经制定了反洗钱法等等,但是事实上资金外逃恐怕一年比一年更加严重”。 这位经济学家说,中国政府认为国有企业是其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牢牢握住在手中,就能保证政权的稳定。但殊不知,国企越多,腐败越多,民怨越大,对中共政权的威胁也就越大。国有企业成为腐败和两极分化的根源。他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官官相护,反腐败之所以不见大的成效,因为反腐败已沦为排除异己,权力斗争的手段。正如民间流传的,“反腐败会亡党,不反腐败将亡国”。 *分析人士:中国每年“三公”费用超9千亿元* 今年3月,中国当局又清查公款出国,公款用车,公款吃喝的“三公”情况,试图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中国独立中文笔会作家、政论人士昝爱宗说,“三公”中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中国社会中的腐败范围和程度,与清朝末年时的贪官污吏,腐败丛生状况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说,中国每年“三公”的经费超过9千亿元人民币。 *74%的亿万富翁已经或在移民* 据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的报导,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说,大多数个人资产超过1千万元人民币的人认为,“投资移民”比投资房地产更有吸引力。报告说,越是富有的人,越青睐移民。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人当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据中国财经在线说,2008年到2010年,中国个人海外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近100%,中国人过去5年投资移民美国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3%。 *中国财富外流的物质和情感因素* CNN的报导说,中国富人争先恐后地移民海外,关键是在中国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够解决的,其中既有物质因素,也有情感因素。物质方面包括法律法规,教育制度,社会福利,遗产税,空气质量,投资环境,食品安全等。情感方面包括缺乏个人安全感,个人财富安全,以及对不确定未来的恐惧。一些富人明白,他们本身对中国财富分配不均负有一定的责任,为了避免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的仇恨富人情绪的殃及,将财产转移到海外,是一个好的选择。 *财富外逃和外流的共同点:对中国制度,未来充满恐惧* 旅美独立政治评论家曹长青说, 中国财富向海外逃亡或转移,已经越来越形成了一个大潮。他说,中国开放30多年来,各级贪官认为钱留在中国没有安全保障,纷纷把钱转到国外。 他说:“今天无论是勤劳致富的人,还是贪腐的人,都纷纷把钱转到美国去,一个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中国的制度,前景,没有确定性。感到不保险,对未来充满恐惧”。 他说,中国的政治制度,不给人民提供安全性和保证性。此外,他也提到美国的空气好,环境好,教育一流等也是吸引中国财富向美国外逃或转移的原因。 曹长青还以美国为例说,美国经过这样一场大的经济危机,但是美国人民对国家,对前景没有恐慌感。他说,美国的储蓄率即使在经历了这次金融危机后,仍然仅仅才有6%,但是中国却高达45%。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人民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担忧。 * 必须填写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