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 香港人民币机遇
现在,中国一方面要考虑人民币的可兑换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放开资本项目限制 主持人: 胡舒立 对话人: 陈德霖 香港金管局总裁 采访者: 王端 刘卫 财新《中国改革》记者 近一年来,人民币迈出“走出去”的实质步伐,香港人民币市场发展方兴未艾,人民币资金池由2010年1月的600亿元,跃升至2011年4月底的5100亿元,成为境外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作为与内地经济关联度最强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远景规划里,创建人民币离岸中心是既现实又面向未来的一步 棋。 现年57岁的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注定将在这重要一步中充当开拓者角色。他早于1993香港金管局成立时,即担任该局助理总裁,在这家香港的“类央行”机构工作长达12年。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他在政府为稳定金融体系而采取的入市行动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2009年,他从特首办主任位上接棒任志刚出任金管局总裁。此时,香港经济已在回归的10多年间与内地深度关联,在内地经济外向辐射持续强化的背景下,引入人民币业务即成为陈德霖推动的布局重点。 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对以人民币结算协定做出修订并付诸实践,成为人民币离岸业务政策空间放宽的分水岭,香港在一年之间迅速完成了人民币定息产品、基金产品、IPO产品的全面配备,并开始不断触及金融管制政策的壁垒。 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决策上,香港其实并没有很多主动权,但是,在市场基础建设和实验突破上,则仍有空间。当下的香港,正在面临两大瓶颈:如何解决人民币的出路问题,建立良好且有效的人民币循环机制;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人民币更好地推向国际,增强境外流通。 以陈德霖为代表的香港金融监管层,必须小心平衡市场的期许与北京对人民币管制放开的审慎态度。过于贴近前者,有可能与人民币国际化方向相偏离。 已有批评者认为,香港监管层为令市场机构有动力开展人民币业务,积极推动建立人民币回流循环机制,以扩大业务收益,过于与市场“同声同气”;但向央行等决策机构沟通,阐明香港的立场,更准确地理解内地的改革现状和未来步调,为突破而游说,亦是香港尽快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与内地共同发展之必需。 财新《中国改革》采访之时,陈德霖即将启程赶赴俄罗斯,推广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这是他近期的对外推介香港人民币业务的一站,亦是香港推动人民币境外流动的重要举措。 对香港而言,尽管人民币市场意味着这个国际都会新的机遇,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成熟,人民币真正为国际市场所接纳的货币、实现国际化,目前仍只是千里之行的起步。 ——主持人 本文导航 第1页 香港人民币机遇 第2页 摸着石头过河 第3页 香港在行动 第4页 人民币前途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