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发现新闻 | 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之声: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将文学奖授予莫言。您认为莫言是理应荣获这一最高文学奖项的世界一流作家吗? 顾彬:我一直不停地公开批评莫言。他简直就是我批评得最多的中国作家。因此,首先我要说,我为他感到高兴,为中国感到高兴,为中国文学感到高兴。但我的批评依然是有道理的。 人们在莫言那儿读到了什么?必须说,莫言有本事写出畅销小说。在中国有许多更好的作家,他们不那么著名,是因为他们没有被翻译成英文,也没有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这样一位杰出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采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翻成英文。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翻译,他翻的是一个整体。这是欧洲大约从18世纪以来流行的翻译方法。也就是说,葛浩文对作者的弱点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后翻成英文,语言比原来的中文更好。他多年来一直这样做,因而在翻译市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因为如此,这些中国作家的作品被从英文翻译成德文,而不是从中文翻译成德文。 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在家乡山东高密举行记者会 德国之声:您批评莫言的核心是什么呢? 顾彬:他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用的是18世纪末的写作风格。作为中共党员,他只敢进行体制内的批评,而不是体制外的批评。他讲的是整个故事,而自普鲁斯特(Proust)和乔伊斯(Joyce)以来,写现代小说就不能这么写了。公平起见,我现在必须说,世界上没有受众,德国也没有受众还接受詹姆斯·乔伊斯。受众希望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是人们说的传奇,里面有祖父、之后是父亲,然后是孙子,一讲就是30、40年。现代小说是以比如说几年前荣获毕纳西文学奖的奥地利作家瓦尔特·卡帕赫(Walter Kappacher.)为代表。他讲了一个人的11天,集中讲一个人物。而中国小说家却不这样,因为这里的受众-德国受众现在也一样-希望眼前就像在放一部电影,而不是集中描写单独一个中国人的心理。 德国之声:莫言被批评家-您刚才也谈到,他只是提出体制内的批评。有的批评家还指责他说,和共产党也靠得太近了。 顾彬:看过”红高粱”的人就知道,里面出现了极力对中共加以赞美的人物,这非常令人难堪。不过,先不说这个。莫言的主要问题是,他根本没有思想。他自己就公开说过,一个作家不需要思想。他只需要描写。他描写了他自己痛苦经历过的50年代的生活以及其它,并采用宏伟壮丽的画面。但我本人觉得这无聊之至。 德国之声:您认为为什么诺奖委员会会把文学奖授予莫言? 顾彬:公平而言,必须说,过去一再有根本不应该得这项奖的人得了奖。或者一段时间过去后,我们会说,这些获奖者也许并没有特别到应该得这项特别的奖。我想,也许是某种政治正确起了作用。他们想,这一次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才行,而不是比如说优秀得多,具有更多更多代表性的北岛,他现在拿的是美国护照。 顾彬和北岛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个奖会对中国作家产生影响吗? 顾彬:只是从坏的方面。因为那些小说家-除了为数不多的好的小说家外-讲的都只是荒诞离奇的故事。莫言的主要问题是:他在80年代是一个先锋派作家。在我80年代的杂志和文字中,我也是这么介绍他的。但作为先锋派作家却无法盈利。自从市场在中国完全占主导地位以来,人们想的就是,什么可以在中国卖得好,在西方卖得好。然后人们认识到,如果回到经典的、传统的中国叙事手法,就像过去300、400年流行的那样,就有受众。也就是说,回到那种叙述者无所不知的叙述手法,不是以一个人为中心,而是以数百人为中心,翻来覆去讲男人女人,离奇故事,性与犯罪这些话题,就能够成功。现在,不仅是中国市场,连美国和德国的市场也被这样的小说家左右。他们相应也就代表了中国文学。但其实也有完全不同的、好得多的中国文学。不过,那是另外一回事。 采访记者:冯海音(Matthias von Hein)  翻译:乐然 责编:张筠青

阅读更多

发现新闻 | 英专家赞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卫报》网络版周四(11日)报道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报道说,莫言12岁就开始做农活,成为首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公民。 莫言获奖的消息激怒了中国的异议人士艾未未,他说这是对人性和文学的侮辱。艾未未说该决定是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耻辱,此次评选标准不如从前的诺贝尔文学奖标准。 不过伦敦亚非学院的中文教授贺麦晓(Michel HOCKX)对莫言获奖受到批评不以为然。许多来自中国的批评说莫言“同体制过于紧密,不应该得诺贝尔奖。” 他说,“我不认为中国作家只有挑战政府的时候才是好作家,好作家就是好作家。这并非是评判一切的好标准;难道好的英国作家只能是那些反战的作家吗?” 贺麦晓还说,“(对于诺贝尔奖委员会来说)选择异见者得奖是个没有风险的决定,但是以作品本身选择一个文学声誉好的作家获奖是个勇敢的决定。” ” 我不认为中国作家只有挑战政府的时候才是好作家,好作家就是好作家。这并非是评判一切的好标准;难道好的英国作家只能是那些反战的作家吗? ”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讲师Nicky Harman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家是个神奇的好消息,“他是位了不起的作家,现在他的知名度提高了,”她还说“我肯定中国人现在欢欣鼓舞。他在中国的声望很高。” 贺麦晓同莫言相识,他说莫言可能是作品被翻译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虽然他也同审查抗争…但是他写的并非一般被认为政治敏感的东西,他很知名,也很受尊敬。” 贺麦晓认为莫言知道“如何写一个好的故事”,在其关于边缘群体的故事中加入神奇的气氛、但他也不回避残酷、有时候甚至是暴力的现实。 研究中国文学的著名教授Howard Goldblatt曾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在采访中将莫言的作品同狄更斯相提并论,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很宏大,大胆,风格华丽、神奇、有力,而且传递了道德讯息。

阅读更多

中央社 | 華人獲諾獎 北京反應大不同

(中央社記者吳顯申香港12日電)中國大陸著名作家莫言榮獲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香港媒體指出,莫言是繼高行健後另1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但大陸官方機構對兩人得獎的態度可謂大異其趣。 明報今天報導指出,2000年高行健得獎時,中國大陸作家協會(作協)曾抨擊諾獎「淪為針對中國的政治工具」,而在莫言獲獎後,作協公開祝賀。 報導說,昨晚莫言得獎的消息公布後,新華社在6分鐘後發出快訊,中央電視台10分鐘後也在新聞聯播中插播快訊。而12年前高行健圓了中國人追逐近百年的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夢想時,大陸官方對評審委員會卻猛烈抨擊。 新華社當時引述作協負責人表示﹕「諾貝爾文學獎此舉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政治標準。這表明,諾貝爾文學獎實質上已被用於政治目的,失去了權威性。」 高行健1980年代在大陸從事文學創作時,部分劇作因「前衛」和「反叛」被禁演,他自1988年起定居巴黎,六四事件後公開宣佈退出中共。大陸外交部曾指責諾獎委員會把文學獎頒給他,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圖謀」。1011012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