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

中国选举与治理 | 高华:蒋介石为何在大陆失败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以下是上海东方早报对已故中共党史、毛泽东研究专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生前做的题为“蒋介石为何在大陆失败”的专访:   东方早报: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他说的完全对。   东方早报: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因为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太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军数量有四百五十万(内有正规军两百万),共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内有野战军六十一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军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军有可起飞的飞机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两百四十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大大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故而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他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说,共军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得手后,蒋更不把共军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6月17日,蒋还说,“共产党的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北虽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运用。”“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连毛泽东也没想到中共会快速战胜国民党,毛虽在1944年12月20日说过,“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可在当时,那只是在党内高层表达的一种心理愿望,还看不出有实现的可能性。几年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敢于胜利,敢于打败蒋介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到那个时候,许多中共党员也没想到果真能打败国民党。   东方早报:国民党恐怕是过于轻敌了。   高华:现在看,国民党在1945-1946年的骄傲是没有道理的,是虚火上升。经八年抗战,共产党生聚教训,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国民党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抗战以后双方毕竟没有大规模交手,而国民党在1934年江西剿共成功的经验又严重误导了国军的中高级将领,使之严重轻敌。其实,国民党历史上的几次成功是有特殊背景的:1934年逼迫红军向西突围,那是因为国军占了绝对优势,国民党又处于上升时期。抗战期间国军打日军取得许多胜利,那是因为民族主义激发了国军的抗日斗志。1946年春,国民党在东北挟抗战胜利之势,加之由善战之白崇禧督兵,致使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但是1947年后国民党打中共就不行了,蒋所面临的内外矛盾进一步加剧,这一年确如金冲及所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国民党从强者变成弱者,只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   东方早报:国军是怎么由强变弱的?   高华:那是因为八路军有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而且很快适应了大兵团作战的方式。的确,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战,不少高级将领连运动战都不会打。为适应和国民党的战争,解放军在战法上实现了迅速转变。万毅回忆说,当他在1946年初开始和中央军作战时,他还弄不清楚这运动战应当怎么打。在东北打了几仗后,提高很快,迅速掌握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法。特别重要的是,在军事战略上,解放军以消灭国军有生力量为最高原则,无所谓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根本不在乎国内和国际舆论会有什么看法。而经过土改,解放军兵源充足,又接收一些投诚的伪军,扩充了兵力。黄克诚说,几个月时间,开往东北的十万部队就扩大为三十余万,其中许多为前伪军。共产党在用人之际,没有教条主义,只要有用,都吸收,以后再改造。相比之下,陈诚就显得十分迂阔,他在东北就拒绝吸纳前伪军,他说如此会打击“民族正气”。   同时,在思想上,中共和国民党夺天下的意识十分明确,而组织上,八路军(解放军)指挥统一,都服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调遣,党、政、军完全军事化,轻装上阵,军队不需发工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国军则与此相反,蒋介石没有绝对权威,令行禁不止,政府更要为打仗支付巨额军饷,国民党短期内又不能打赢,从而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蒋介石却不在意,以为只是暂时现象。   共产党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其重要,蒋介石在1949年6月8日写的日记有一段为“以敌人之长处为借鉴”,列数中共优点七项,将“干部不准有私产”列为中共优点第一条。   东方早报:国民党的军事动员能力怎么样?   高华:在大陆时代,蒋介石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率的军政机构,用余英时的话说,蒋介石是“无效独裁”。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无从建立举国一致的军事动员体制,“总体战”只是一句口号,甚至连口号都称不上。国民党没有办法让人民接受它对“戡乱”的解释。虽然国民党政府宣布全国进入“戡乱”时期,上海、南京、北平、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仍一如往常,国人完全没有进入非常时期的感觉。1949年8月24日,蒋介石飞重庆指挥,其时重庆已非常危急,随行的蒋的机要秘书周宏涛发现当地百姓“表面上看来作息正常”,和陪都时代“没有多大改变”。   东方早报:国军和老百姓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高华:这要看在什么时间段,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成都郊县为美军的“空中堡垒”修九座机场,四十五万老百姓自带干粮,男女老幼,肩挑手提,用最原始的人工,几个月就修成了机场,这种场面,谁见之不感动落泪?那个时候,政府对底层普罗没有关怀、照顾,大家也以“抗战第一”多予谅解,但是内战爆发后,就不一样了,老百姓是不愿打仗的。国民党忙于和中共争夺地盘,而共产党赶到前面去了,以土改争取农民支持,国民党为反制中共的土改,也制定了不少条令,诸如:《修订土地法草案》等等,但是全为具文。土改对国军冲击巨大,连国民党的文件都称,许多农民接受了“国军是替地主打仗”的说法。1946年12月21日,地政署署长郑震宇呈文行政院,更是直接点明:“共产党策动减租与分田之运动,深合于农民之要求……故能广泛号召农民受其驱使,为其效命。”台湾名作家王鼎钧回忆,在山东战场,国军将领因老百姓为共军通风报信而气急败坏,有人提到老百姓就咬牙切齿,就是那时情况的一种真实写照。1949年10月1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今后整军要着重解决为谁而战的问题,他说,“要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实现民生主义而战”;“实行军民合一,真正做到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武力为人民的武力”。蒋有此省悟,只能说对稳定台湾有益,但就大陆而言,历史已不复给他实践之机会。   东方早东方早报:蒋介石个人军事才能与毛泽东的差距也是失败的一大原因吧。   高华:说起来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虽然有时蒋的战略眼光是正确的,只是明明自己意见是对的,当遇到反对,蒋却不能坚持。1948年2月,蒋多次要卫立煌撤主力至锦州,卫不听,蒋也就听之任之。蒋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离开察、绥老地盘,说出的理由是: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也同意了。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方针有重大缺陷,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是他的以“保城守地”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1947年后,他进一步明确以争城夺地及确保城镇和土地为作战目标,这些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国民政府既为执政当局,就要承担所谓“守土保民”的责任。可是,国军要守护的摊子太大,面对解放军的进攻,顾此失彼,兵力不敷使用,遂被解放军各个消灭;蒋介石为此深为忧虑,他感叹“防不胜防,此剿彼窜,颇难为计”。国民党于是就“抓壮丁”,又造成民怨沸腾。   蒋对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也有严重的问题,他一向喜越级直接指挥,在蒋身边负责作战事务的国防部三厅厅长郭汝瑰几十年后写道: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虽是根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而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军事干预的结果。何应钦则批评部队用人,团长以上皆由蒋亲自决定,完全不经国防部评判会议审定,故而造成军事失利。   对于白等的上述意见,蒋完全拒绝。1948年8月7日,蒋在日记中加以辩驳:“近日何、白之言行态度,谓一切军事失利由于余直接指挥部队所致,而归咎于余一人,试问余曾否以正式命令指挥某一部队作战,惟因前方将领径电请示,余身为统帅不得不批露督导责任。”蒋并大骂何应钦:“此人推过争功之技术,机巧已极,而其宣传方法完全学习共匪所为,可谓投机取巧尽其能事者矣,惜乎心劳日拙,毫无所得耳,培养二十余年,仍不能成材自立,始终为人利用而毫不自觉,无骨气,无人格,诚枉费我一生之心血。”   东方早报:蒋介石好歹也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正牌毕业生。   高华:蒋介石的军事教条主义非常严重。内战初,他把胜利的“宝”压在“速战速决”,还细定了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部署。”这样的指令固然称得上是细腻、严整,犹如旧时普鲁士、日本士官学校的战役学教程,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蒋还有一些很具体的战术指导,诸如:“口袋战术”,“反口袋战术”,“坚壁清野”“主动出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等等,皆为永无错误的教科书式的语言,机械搬用之,怎么能追上身手敏捷,不拘固定战法的解放军?相比之下,林彪则是从战场上总结出战术原则,国军将领叶锟败退去台后,五十年代初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总结说,“林彪之一点两面战术,所有共匪各级指挥官以至所有士兵都能了解,都能奉行,形成一个整套体系。”   东方早报:在用人上,蒋介石也未见高明之处吧。   高华:在东北,蒋介石临阵换将,先杜聿明,继陈诚,再卫立煌等,都无堪重用。在淮海,这是关键到党国生死存亡之战,蒋仍然没有章法,他重用的几个人都不行。毛也在东北换将,但都是为了减少矛盾,以求高度统一,林彪等与东北局其他领导存在矛盾,1946年6月16日,毛任命林彪为东北最高军政首长。在东北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都归林彪节制。   蒋介石很少有像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粟裕这样的统帅型的将领,1948年3月25日,蒋在日记中写道:“甚叹今日求一李鸿章、胡林翼、骆秉章之流而不可得也。”   蒋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崇禧为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因不是蒋的人马,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蒋重用胡宗南几十年,而此人只是一个师长、旅长的才能和气局,却被蒋当作统帅用。1943年,陈立夫去西安劝胡宗南突袭延安,“建不世之功”,胡未敢。当然,胡宗南即便敢偷袭延安,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身边的熊向辉肯定会提前把消息密报给延安。 报:可与共产党相比,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履历要辉煌多了。   高华:毛泽东在建国后多次说过类似的话,“老粗出人物。我们军区司令百分之九十都是老粗,行伍出身。”“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将军中间,只有林彪、刘伯承等有数的几个人是军事学校中出来的……不是黄埔军校的洋包子打败了土包子,是土包子打败了洋包子。”毛自问道:“许世友念过几天书!……韩先楚、陈锡联也没有念过书……刘亚楼也是念过高小。”他说:“结论是老粗打败黄埔生。”应该说,毛说的这番话是事实:在国民党军内,特别是中央军的高级指挥官,都通文墨,有的还通外文,善诗词。相比之下,中共将领普遍文化低,多为贫苦农民出身。至于国军的中低级军官,也大多有文化,许多人还是“十万青年十万兵”时,投笔从戎,怎么会被没文化的“老粗”打败?共产党确实是创造了一项奇迹。   东方早报:这个奇迹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也有关,蒋介石就听之任之么?

Read More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21]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公有制就是奴役制。中国古代的夏朝,夏启就建立的公有制。 公家所以制。 而原始公社所有制,严格说应该是共有制。而夏启建立的长期以来在我国教科书上称私有制,其实不对。 夏启没有建立严格的私有制,在公室外部的人民必须要做到,天下为公,所以他们没有私有产权,而在公室内部的人,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私有产权。 所以夏启建立的应该是标准的公有制经济。教科书说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努力社会倒是准确的。 公有制,一条通向奴役之路。 用户: 自动自发 发表于:2012-1-2 0:00:09 支持 (1) 反对 (0) [20]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美国总统一旦有绯闻,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因为这样破坏了私有制的游戏规则。而在中国,如果“公仆”,尤其是全心全意的高级“公仆”,如有包养野花、野鸡,则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就是人死了几十年了,都不允许有人在公开场合“污蔑”他的伟大包养,为什么呀?原来“公有制”本来就是清白的,共产公妻呀。因为一切都是公有制的,你家的老婆、女儿还能有什么例外啊?这不是什么笑话哦,这是如今在华夏土地上铁证如山的事实呀! 用户: mogan 发表于:2012-1-1 20:13:13 支持 (5) 反对 (1) [19]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对于某群人来说,半市场经济条件下事实是无主产权、又可肆意瓜分的公有制,多多益善,等着进去瓜分的人多着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变,与坚持半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垄断不变)公有制的市场化(另一种形式的瓜分),一体两面。 用户: shodo 发表于:2012-1-1 17:04:09 支持 (1) 反对 (1) [18]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在中国大陆说这样的话题,很荒谬。 因为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任何法庭判决是偏袒“私有制”鼓吹者而惩罚“公有制”鼓吹者的案例,“公有制”何来的不清白? 但公有制的旗号下,有过名副其实的公有制存在过吗? 外国我不知道,中国我就知道“绝对没有”。 就算最供给制浓厚的高干阶层,难道不也是分开级别的供应和安排? 难道高干病房的福利不是因人而异的享受? 更别说其他的13亿人了。 那些享受掉的物质(还包括美女身体这种特殊物质),有哪一件(只要一件就算证明)是全民公有的? 明明是极端的私有制—把大多数人的私有权剥夺,聚集在极少数人身上私有,却混乱视听的在课本上,文件里,宣传中坚持“公有制”这个名词,不荒谬吗? 用户: 迷途汉 发表于:2012-1-1 14:14:25 支持 (5) 反对 (0) [17]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除了小说中的公有制以外地球上有那个国家实现了张大教授的“公有制”?你给我说出来听听?! 用户: 空空如也 发表于:2012-1-1 13:28:21 支持 (2) 反对 (0) [16]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在中国人恨公有制恨的咬牙切齿的时候有人偏偏要火中取栗、卖弄文采,看来five  mao工资涨了。 用户: 空空如也 发表于:2012-1-1 13:27:01 支持 (2) 反对 (0) [15]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张维迎大教授新年就写出这么烂的文章,佩服。 用户:WuSuoWei  发表于:2012-1-1  10:27:17支持(3)  反对(0) ********* 新年伊始,一些大腕们文章的口气很诡异,感觉他们后背有股寒气…… 用户: jjm59 发表于:2012-1-1 13:17:06 支持 (1) 反对 (1) [14]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小红妹支持张维迎教授这篇文章啊。 公有制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这在逻辑上是无法驳倒的啊。共产主义必然会在全世界实现啊。 只不过今天的生产力,远不足以实行公有制,只有实行私有制,而且只能以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为主体。因此共产主义者小红妹才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啊。 逻辑只能靠逻辑来批判。一些先生的回帖,小红妹真的觉得没有批判力啊。没有学术力量、没有逻辑力量,固然也能大声疾呼、宣传改革,可是毕竟没有说服力啊。 附带说一句,小红妹还没有读张维迎教授的这篇文章,她只是从标题上赞同张教授啊。 用户: 小红妹 发表于:2012-1-1 13:09:39 支持 (2) 反对 (3) [13]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张维迎这篇文章是一个纯学术的,所以大家可能没有完全看懂。我总结他的观点是乌托邦的公有制,是不坏的,坏的是公有私有制。我们从49年到现在的实行的制度是公有私有制,是产生特权的制度,是无法无天的制度,是惨无人道的制度!屁民说,对吗? 用户: 子皿犹竹 发表于:2012-1-1 11:56:50 支持 (7) 反对 (1) [12]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不会吧?不会是北大的那个张维迎吧?这么脑残的文章怎么可能是他写的?请编辑搞搞清楚。 用户:乡村一夫  发表于:2012-1-1  11:03:51支持(1)  反对(0) ======你自己搞清楚再说。 用户: 无情 发表于:2012-1-1 11:50:17 支持 (0) 反对 (0) [11]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公有私有制应该是公有私窃制。 用户: 无情 发表于:2012-1-1 11:31:53 支持 (1) 反对 (0) [10] 回复: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原始公有制已经一去不复返,十月革命开创的公有制实质上是掌权者的集体财产,劳动者成了国家的奴隶。可是这些掌权者仍然不满意,还是想方设法要把集体财产变为个人财产,因此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苏共领导阶层是唯一在自己的葬礼上富裕起来的阶层。 用户: 天竹 发表于:2012-1-1 11:05:23 支持 (1) 反对 (0) [9]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不会吧?不会是北大的那个张维迎吧?这么脑残的文章怎么可能是他写的?请编辑搞搞清楚。 用户: 乡村一夫 发表于:2012-1-1 11:03:51 支持 (4) 反对 (0) [8]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换个题目吧,会误导人的。 用户: xuzhu 发表于:2012-1-1 10:59:29 支持 (1) 反对 (0) [7] 回复:张维迎: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呵呵呵,以张维迎教授的学识来区分公有制和公有私有制似乎说得头头是道。当然张维迎也知道,这个公有制在今天是个乌托邦,按劳分配也是个乌托邦,因为,以今天这个复杂社会而言,似乎只有上帝才能准确估价出劳动价值,才能做到按劳分配。 用户: xuzhu 发表于:2012-1-1 10:57:44 支持 (1) 反对 (0) [6] 回复: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公有制”将“地主”、“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充公…… 他们自己却成了更大的新型地主、资本家…… 看看从省、市到乡、村各级官员闹腾的强拆、征地,这土地是“公有的”,也是“公仆”所有的…… 用户: ladaoba 发表于:2012-1-1 10:42:29 支持 (6) 反对 (1) [5] 回复: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都没错,人家在说现实,您在说未来式。 在没找到一个很有效的制约公权力的机制之前,先强制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财产,以呵护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而不仅仅是把劳动看做被迫的谋生存。 像朝鲜那样的国家基本是财富公有、权力私有,最后导致子弹多于米粒儿。 我们国家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呢,说不准,公权力基本归组织,组织来组织政府,出了问题责任归个人,损失由社会公摊,私人财富多寡及安全与否常常是权力说了算。 用户: jjm59 发表于:2012-1-1 10:40:03 支持 (1) 反对 (0) [4] 回复: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公有制是马克思的一个想当然和理论的盲点。 用户: SSSSU游客 发表于:2012-1-1 10:38:52 支持 (1) 反对 (0) [3] 回复: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张维迎大教授新年就写出这么烂的文章,佩服。 用户: WuSuoWei 发表于:2012-1-1 10:27:17 支持 (7) 反对 (0) [2] 回复: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有理想大气压吗?有真空吗? 用户: lgy 发表于:2012-1-1 10:12:24 支持 (1) 反对 (0) [1] 回复:还公有制一个清白 “公有制”是专制官僚最美好的经济制度,因为特权阶层赚钱最多,权力致富,没有监督,没有制衡,哪管它贫富悬殊,百姓不堪重负…… 他们可以肆意剥夺他人的财产,说是“共有”…… 他们又可以将国家的、全民的、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称自己代表着“共有”…… 用户: ladaoba 发表于:2012-1-1 10:09:11 支持 (9) 反对 (0) 加载中…

Read More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徐景安、杨继绳对话:中国未来的选择

  2011年12月11日《炎黄春秋》杂志副社长杨继绳、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在深圳就“中国未来的选择”对话,现发表纪要如下:   30年前天津一见   杨继绳:   你与赵紫阳是哪一年去的天津?   徐景安 :   1981年2月,是赵紫阳带我去天津的。   杨继绳:   我当时在天津分社,您在赵紫阳身边,我是小记者,我在台下仰视着你,很羡慕这个小伙子这么有出息。   徐景安:   1980年赵紫阳来北京当总理,当时财政困难,需要调整。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国经济摆脱困境的出路何在》,认为调整,压缩基本建设是对的,关键是后面怎么办?要发展消费品生产。我对赵紫阳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发展消费品生产,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增加财政收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商品匮乏为琳琅满目,这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政治意义。赵紫阳将我这篇文章批示给薛暮桥、马洪、廖季立组织讨论。同时,从大城市启动,1981年就带我到天津、上海。   杨继绳:   当时,赵还夸了你几句。   徐景安:   他说:“我们这次来了个年轻同志,叫徐景安。去年写了一篇《放慢还权还利的步子》,最近又写了一篇《我国经济摆脱困境的出路何在》,我叫经济研究中心围绕他的这篇文章进行讨论。出路何在?薛暮桥同志有个答案,出路在于调整与改革。”   杨继绳:   当时天津市委书记是陈伟达。   徐景安:   赵紫阳讲话时,我插了几句话。天津都传开了,这是什么人,总理讲话敢插话。   杨继绳:   列宁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论市场问题》,用数学推演出第一部类的生产必须优先于第二部类。第一部类是重工业,第二部类是消费品,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你的建议非常好,可以说是颠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徐景安:   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造成宏观经济比例失调,老百姓生活资料短缺。我国搞改革起步的同时,就开始调整结构,发展消费品生产,起先搞“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后来加了冰箱、彩电变成“五大件”。这与后来发挥地方积极性、发展乡镇企业与中小企业作用的改革方向相一致。   杨继绳:   当时你是英俊小生,非常帅气,又有才华,我坐在下面非常羡慕。你思想比较前卫,有知识分子气质,所以官也当不大。   求真理无所惧   徐景安:   我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后来我变成制造新闻了。你是清华大学学工,到新华社做记者,搞新闻。后来又去搞“旧闻”了,写历史“大饥荒”。   杨继绳:   退休以后,不能采访新闻,就搞“旧闻”了。   徐景安:   我看到你说的这几句话:“说真话,求真理,做真人”。“在权力面前说真话,一无所求,二无所惧,就能自立于天地之间。”   杨继绳:   这是我的追求。   徐景安:   这在当今中国是不容易的。   杨继绳:   我是1967年12月份到新华社报到,当时正是搞文革,毛主席说文科的人不行,要一批学工的人做记者。到2001年退休,一直都是新华社记者。我虽不是学新闻的,但我发的稿子比新闻系毕业的同事发得多,有一年我在人民日报连续写了12个一版头条。不过第一个10年写的东西都是跟着政治推波助澜。“四人帮”粉碎以后,我把其中99%的稿子付之一炬。   徐景安:   你说的10年是?   杨继绳:   1968年1月10日到1976年。这段时间稀里糊涂,心里是支持“文化大革命”的,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其中有两篇文章是凭良心写的。一篇是《天津驻军占用民房,严重影响军民关系》,毛泽东、周恩来都批了,中共中央1972年28号文件,全国军队纷纷退出了支左时占用的民房,仅北京军区就退出了39万平米。另一篇稿子是《天津劳动生产率调查》,写文化大革命中劳动生产率如何下降,工厂生产管理怎么混乱,技术人员怎么变成工人的。那时没有“四个现代化”的说法,我只能重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希望从混乱转向经济建设。毛泽东看了后说,总路线还是要讲的,现在有多少人鼓足干劲了?我虽然没看到文件,但是中办的同志后来告诉我毛主席说话了。   徐景安:   那你比我厉害,我写的是赵紫阳批示,你写的是毛泽东批示。   杨继绳:   我的第一个10年就写了这2篇稿子,其他的稿子,包括12个一版头条都是废话,所以我说这10年我学会了4个字“实事求是”。这4个字虽然上小学的时候就认识了,但是真正懂得它的含义,用了我10年的青春代价。   徐景安:   第二个10年呢?   杨继绳:   就是改革开放。我发了大量关于改革开放的稿子,赵紫阳他们批示很多,中央政治局、副总理以上的领导批了三、四十条,胡耀邦一个人就批了15条。   徐景安:   您是属于战略性记者,抓重大问题。你为什么没有提拔当社长?   杨继绳:   我和你一样的毛病,管不住嘴巴,而且也没有当官的追求。我从1985年开始写书,写了《技术商品和技术市场》,1990年我出了《技术贸易学》,1998年出版了《邓小平时代》。   徐景安:   《墓碑》是退休以后写的

Read More

熊伟:致力公民参与

那就是让更多人意识到手中一票的存在价值,虽然影响力囿于小众,但从长远公民意识的培养来说,这样的一小步自有它的意义。

Read More

BBC | 香港选委会选举 投票率微升

香港选委会选举结束 香港普选前的最后一次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周日(12月11日)结束,投票率为27.5%,较上届微升。 据选举事务处公布,此次共有65500人投票,投票率为27.5%,比上届(2006年)的27.43%微微上升。 其中,港九区议会界别分组投票率最高,为94%。其次为新界区议会,92.9%。 之前爆出选民资格问题的高等教育界和资讯科技界,投票率明显低于上届。 除自动当选者,此次选委会界别分组选举共1300候选人,竞逐24个界别分组的766个议席。 此次当选的1200个选委将负责于明年选出新一届行政长官。 按照《基本法》及去年政改方案,此次是选委会举行的最后一次选举。从下届开始,香港将成立提名委员会,提名特首候选人,并在全港进行1人1票的普选。 选举结果陆续于周一(12月12日)凌晨至下午公布。 现任香港特首曾荫权表示:选委将负责选出新特首,责任重大。期望明年3月的特首选举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