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

中国报道周刊 | 邓小平改革的未竟事业是什么?

  “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   1980年8月18日,74岁的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黨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痛陈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   邓直言: “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黨和社會主義,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当年,鄧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他坦承:“这个任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能全部完成。”   但作为有历史责任感的一代政治家,他坚信:“至少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完成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无可置疑,鄧小平和同时代的有识之士一起,主动承担起了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邓 小平的改革如果后继无人,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很难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一种奢望。1986年6月28日 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 通。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鄧小平留下的最大未竟事业就是政治体制改革。   鄧小平多次强调:“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把一个国家、一个黨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   然 而,当前中國几乎所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基本完成,内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早已丧失殆尽。对于强大的利益集团特别是能够影响中國改革的人物来说,主动发起 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性几乎已不存在,至少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了。我们再也看不到力图有一番作为的改革人物出现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因为自清末光绪以来,中 国力主政治体制改革的人物都只是昙花一现,二十多年前的改革者由于得罪了利益集团,特别是侵害了官僚利益集团的特权,他们所遭遇的命运,让今天沉浮在权力 中心的人仍然如履薄冰,谁也不愿意冒着失去权力失去财富的危险,再去发动甚至完成一场影响全民涉及全民惠及全民的政治体制改革!   因而中國政治体制改革的大门其实己经紧紧关闭,十七届六中全会抛出的文化改革是对鄧小平改革初衷的扭曲和颠覆,是为了拖延社会上强烈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呼求的一种诡辩。   邓 小平倡导的改革曾经唤醒过一代昏睡愚昧的人,三十多年来,无论是作为一种官方的意识形态,还是作为一场范围广大、无所不在的实验,“改革”都是这三十多年 来无可争议的核心价值。而就其实际的动员范围和对中國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程度来看,恐怕只有毛澤東发动的纹化大革命可与之媲美。虽然这场经济改革远没有当年 的文化革命那么狂热那么富有戏剧性,但对一代中國人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鄧小平倡导的改革,对于经历过文革劫难的中國人来说,简直 就是光明与黑暗两个不同的世界。那个时候,改革不仅仅是中國人的精神诉求,更是现实社会中普遍的人心所向,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世界也因改革而得以诞 生。人们从物资极度匮乏、思想极其禁锢愚昧的历史深渊中出发,几乎所有中國人都在这场改革所带来的思想解放、物质繁荣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和认同感。也正 是因为这种全民共赢的性质,八十年代的改革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國人的支持,也成为凝聚社会共识不可替代的民族愿景。那个时期的改革是属于全民的改革,积聚了 全民的力量也汲取了全民的精华。   八十年代末期之后,鄧小平倡导的改革嗄然停止!抑或脱离了原来的运行轨道,利益集团迅速掌控了中國的政 治社会经济文化命脉。表面上看,中國经济在高速发展,但这个国家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益集团所垄断、被绑架,连改革依赖的路径也被利益集团所把持或控制。改 革彻底背弃了初始的全民契约,变成了一种不受监督、不受制约、不需要全民共识的官僚利益集团和垄断利益集团双赢的格局。利益集团相互勾结起来,利用各种手 段来影响政府的决策,甚至影响立法的进程。   中國的社会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益集团所掠夺和瓜分,所谓的“利益博弈”早已成为过眼云 烟,如果仅仅是“利益博弈”还要讲规则讲程序,还要讲社公平讲公开。然而中國社会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番弱肉强食的光景,即没有任何规则,没有任何道德,没有 任何良知,绝大多数人被排除在财富掠夺的游戏之外。   当人民被当作包袱而不是财富抛弃的时候,社会稳定的基础自然会越来越脆弱。于是,一 种关于改革、增长、稳定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是不稳定,就越要推动GDP高速增长;越要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就越要推动符合利益集团的改革举措;而越是推动 这种改革,就越是造成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对立。   改革于是变成一种赎买精英阶层的私相授受的权宜之计、一种刺激短期经济 增长的纯粹的机会主义游戏;不仅从内部被完全腐蚀,也从外部彻底失去了社会基础以及历史推动力。高速的经济增长固然可以为蜕变了的改革涂脂抹粉,但却很难 说服那些在改革中被剥夺了基本利益或遭到无情抛弃的弱势群体。于是,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一天天在腐烂在溃败,整体性的、制度性的贪腐侵蚀着社会的每一根毛细 血管,让每一个具备正常思维和良知尚存的人都无能为力。绝大多数中國人,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感到无奈无助和茫然,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挫伤了整个民族,使 人民艰于呼吸!   对于现在的执政者来说,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已经远远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强大的利益集团不会容许中國出现新的改革力量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正如强大的利益集团认为只要建立同样强大的维稳力量,执政者就足以应对因腐败滥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冤假错案而带来的种种危机和挑战!   早 在2003年春天,当“胡溫新政”面世之初,中國人曾对两位草根出身的政治人物抱有幻想寄予希望。然而这些年过去,中國只是加速崛起了新的官僚利益集团和 垄断利益集团,日趋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司法不公,加剧了社会动荡和道德滑坡的速度,社会制度的畸形不公平造成了富人与穷人,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 地,大城市与小城市,官员与平民之间的巨大差异!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社会精英,看不到正义得以伸张、腐败得以惩处、民间疾苦得不到关怀,加重了人们对政权 的失望情绪和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于是,掺杂使假、掺假使黑、坑蒙拐骗、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腐败、勾心斗角、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唯利是图、尔虞我 诈……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充斥着更多的谎言、欺骗和盲目的歌功颂德,上上下下都以说假话为乐,鄧小平倡导的政治体制改革因而离中國渐行渐远……   一 个没有良好政治体制的社会,不但会阻止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会扼杀生产力和社会的公平。经济越是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就越迫切。1980年鄧小平开启了 中國改革的大门,30年之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政治家的历史重任。中國经济发展到今天,最能体现“人民的利 益和意志”的,就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鄧小平的未竟事业。   来源: http://cskun1989.blog.163.com/blog/static/127678224201110882724226/   作者: 蔡慎坤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11-2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邓小平改革的未竟事业是什么?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WTO与国有金融体制改革 (2) 邓式改革三十周年和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 (0) 进一步改革歧视农民的税费政策 (0) 走出总设计师的历史局限 (2)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央集权制 (0) 行动起来搬掉新“三座大山” (8) 联合国改革给中国出了两道难题 (0) 维新变法百年后的思考 (0) 破除体制性障碍,打开就业大门 (0) 现在是否是政治改革的好时机? (1) 渐进改革之后——从改革到改制 (0) 民生主义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0) 民主迷信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3) 毁于领袖专权的波兰改革-哥穆尔卡的悲剧 (0) 晚清新政困局——政改是找死,不政改是等死? (1) 无法回避的中国银行业改革 (0)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三大任务 (0) 改革:健全社会的机制 (0) 改革要有新思维 (0)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0) 改革开放30年 (1) 改革只能深化而不应停止 (0) 改革出了什么问题? (0) 改革之难,有时真是难于上青天 (0) 改革之痛 (0) 改良和革命殊途而同归 (3) 我国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0) 建议“两会”审议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否出现了全面的倒退 (0) 建议“两会”审议和制止“国进民退” (0) 对中国改革的政策建议 (0)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变革 (2) 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用数字向“改革”喊话 (0) 国企改革,患了精神分裂症 (1) 唾弃没有良知的学者 (24) 呼吸税——改革精英最后的掠夺 (12) 后改革时期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0) 县制改革刻不容缓——有感于西丰“一把手”的无法无天 (2) 制度:不是一个人腐败变成几个人腐败的工具 (0) 别让公车改革由“非法”使用变合法占有 (0) 关于集体林权改革的疑问 (1)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相蓝欣:“邓小平中兴”还是“民族伟大复兴”?

相蓝欣:“邓小平中兴”还是“民族伟大复兴”? (2011-10-20)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伊朗“刺杀沙特大使阴谋”杂谈 [中国早点] 中小企业有助经济生态更健康 [金融风暴] 德国警告对欧盟救市方案别期望过高 [中国政情] “换代”十八大明年下半年召开 ● 相蓝欣   数年前,笔者曾对中国国内一度流行“和平崛起论”提出强烈质疑,并在《联合早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处撰文批之。笔者的论据是中国处于“民族复兴”(restoration)的过程中,“崛起论”(rise)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会给中国外交的实际操作带来被动。但是,当“民族伟大复兴”取代“崛起论”后,中国官方媒体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好像发展路径已定型,太平盛世也已到来。近来对“中国模式”的吹捧更是误国。作为”复兴论“的始作俑者,笔者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究竟是“民族伟大复兴”还是“邓小平中兴”?现在看来,还是“中兴”(英文也是restoration)比较准确。   所谓中兴指一个政权中途振兴,转衰为盛,常以当政者名号命之。首先,从“天命”(即合法性)来看,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只能算是中兴,因为改革之初,政权并未更换。古人云:“己失之,己得之,谓之反正;非己失之,自己復之,谓之中兴。”再者,“民族复兴”的标志不是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中国经济在历史上有过出色的表现,而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的重建,即“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的复兴。到目前为止,“邓小平中兴”对“德治”这个中国独特的传统非但没有继承,反而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破坏。改革之初贫富差距小,用“拨乱反正”偷换“中兴”概念尚可行,现在的社会问题早已超出了“中兴”的框架,政治体制成为从“中兴”向“民族伟大复兴”过渡的障碍。   中兴也分两种,一种是政权灭亡前的回光返照,比如清末同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小阳春”;另一种是重建政权合法性,比如东汉初年的光武中兴,将汉家天下再续近200年。“邓小平中兴”属于哪一种,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中兴尚未成功,仍有夭折的可能。然而,改革开放不过30多年,中国的政治危机已集中在社会分配问题上,也就是说,财富集中的速度如此之快,不能不令人担忧。一方面,在一个以社会主义定性的国家,人民收入的差距没有理由如此之大,另一方面,取得财富的手段主要是权力。邓小平曾说过:“如导致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但是,两极分化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而包括邓小平在内的领导层没有人承认过失败,也没有对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中兴”的意识形态建设已经失败   所以,在全社会层面,“中兴”的意识形态建设已经失败。现时的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相结合,并以此为主导的“文化建设”,将制造出最危险的社会炸弹。因为马克思强调从体制结构来看分配不公的原因,而儒学传统注重人的修养来找腐败的根源,把两者结合起来看现实,岂不是为人民造反提供最佳的意识形态根据?   清除体制内的腐败,打破权力对经济主体的垄断,是防止两极分化问题积重难返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做大蛋糕”先行还是“切割蛋糕”先行的论点都是转移大众视线。“同治中兴”的名臣冯桂芬曾指出,当社会精英借体制内的明暗规则(例)谋私利成风时,社会动荡即在眼前:“谈者谓今天下有大弊三:吏也、例也、利也。任吏挟例以牟利,而天下大乱,于乎尽之矣。”如果说同治中兴失在“官督商办”,“邓小平中兴”则失在无节制地“让一部分人先富”,因为一夜暴富的几乎都是体制内之人。从长远来看,邓亲自支持的早期私企“傻子瓜子”,岂是体制内的“私募基金”的对手?   中兴有功之臣借“洋务”和开放敛点钱财,百姓尚可原谅,但若贪无止境,以“洋务”误了“国务”则不可宽恕。社会稳定便是首要国务。在传统中国,帝王是靠“天命”来统治的,规矩之多,头衔之大,不足为奇。他们需要一种神秘的光环来支撑政权的合法性。头衔最长的也许是乾隆皇帝:“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共27个字。不过,皇帝的头衔至少有传统依据,包括四大要素:姓名,年号,谥号,庙号。自唯物史观传入中国,五段式的历史观把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变成了“封建”时代。但这个“封建”既非古代“封邦建国”之意,也非欧洲的封建主义,而是一种毫无学理价值的意识形态概念。在共产党革命时代,封建往往特指革命对象,即军阀和土豪劣绅。到了1949年之后,则变成一切守旧的人和思想。   中共在建国后对“封建残余”本来是不耻为伍的。但在21世纪的今天,中共给自己加的定性头衔(又称行动指南)居然比“封建”时代更长。中共十八大的党章修改后,这个称谓将起码有31个字。中共八大的党章直接定位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亦未进入。到了十五大,行动指南前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17个字。及至十六大,加上“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26字。而到了十八大,至少我们可确定的是5个新字“科学发展观”,或许还有“和谐社会”。   更有甚者,修党章的着眼点只在谥号,即为前任评功摆好。既无逻辑,又无章法,只好凭空堆砌。读来诘屈聱牙,文法完全不通,如用外文诠释,更加勉为其难。其实,“邓小平理论”用“猫论”即可概括;所谓“三个代表”,究竟是说中共“必须代表”还是“已经代表”也语焉不详。“科学发展观”实际等同“为人民谋利益”。其实,只此一条便能够凸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并对执政基础做出清晰的诠释。

阅读更多

嗨!历史 | 陈独秀孙女口述:我上书邓小平重修陈独秀墓

陈独秀之墓 1980年由安庆市文化局出资200元,简单地进行了修葺,请几位农民挑些土将坟抬高一些。在原碑不存的状况下重立了碑,碑文:“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并以先祖的四个儿子名字而立。碑文为安徽省书画院葛介屏书。 口述:陈长璞,整理:周海滨,选自:《看历史》2011年8月刊 陈独秀 ,被人称为“终身的反对派”: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反对“威权”的后果很严重,环顾他的一生,他创建“中国共产党”却被开除党籍,创刊《新青年》却被诬为“汉奸”,发起新文化却不得最终之“觉悟”,提倡新道德却因私生活被诟病,担当五四“总司令”却在凄苦中客死异乡。 2010年10月18日,安庆, 陈独秀 出生之地。 秋日里的安庆,已显示出萧瑟之气,与安徽南部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这个城市被人称为“10年没有变化”。这个安徽省的前省城、开风气之先的沿江重镇,如今只是作为一个三级城市,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同样淡出视野的还有陈独秀。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里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地位。 长期处于被贬斥地位的陈独秀,其当年生活的陈家老屋被拆毁在预料之中。无论是在北洋军阀时期还是在中华民国期间,哪个时代都没能让这个偏僻的陈家老屋安宁过。 安庆位于长江北侧,而陈家老屋离江边不远,如今老屋遗址已与陈家无关——被自来水厂改修成了篮球场。当地人说,原址上曾树碑将此处介绍为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故居,并没提及陈独秀。 陈家老屋旁残留有当年陈延年、陈乔年的读书室,当年的气度只剩下破落的气象,出门处便是一个公厕。据说,墙上曾经镶过“文物保护单位”的匾牌,住在文物保护单位里的几家住户当然不乐意,就悄悄地把牌子拆了。 陈长璞回忆说,当年老屋是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有五进三个天井,宅前宅后都有花园,大门楼有一丈多宽,气度非凡。 2010年10月18日晚九点,在安庆迎宾馆,陈独秀孙女陈长璞来到酒店。她说对祖父的事情不想谈,谈父亲可以。这位安庆市文物局原副局长,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对祖父的一切显然还是采取谨慎的回避态度。第二天,我应约到她的住处拿到她撰写的《陈独秀生平传略》和《陈独秀墓的变迁始末》等资料。 陈长璞是陈松年的女儿,陈松年是陈独秀的三子,陈独秀晚年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从安徽大学化学系肄业的他,1950年去窑厂做工人。1979年后,陈松年先后被安排为安庆市和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1990年,沉寂一生的陈松年去世。其子陈长琦、也是陈独秀的长孙,现为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女儿陈长璞曾任安庆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安庆侨联副主席等职,是家族中最了解爷爷陈独秀的人。陈长璞还有两个姐姐,分别为陈长玮、陈长玙。 陈长璞自从知道爷爷是陈独秀后,就有意搜集关于陈独秀的资料。“ 文革 ”初期,当陈松年得知女儿搜集陈独秀资料时,便暗中告诫女儿说:“你爷爷的事,是国家大事,自有国家来搞,你别插手!”陈长璞并没有听父亲的。她把收集到的资料藏在单位。 幸运的是,现在,无论是陈独秀的后人还是公众,对陈独秀的认识都不再狭隘了。在陈独秀墓边,总会莫名地多出一些鲜花,献花者不知是谁,但是他们对陈独秀有着发自内心的敬意。

阅读更多

中国报道周刊 | 金日成父子与邓小平关系恶化始末

  在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学术界关于朝鲜半岛历史似有两大显学:一是北朝鲜政权研究;一是韩国史论研究。但时移世易,风向亦趋逆转,中朝友谊亿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近20年来,当意识形态的光环逊位于国家利益,中朝唇齿相连的赞誉已成为一种传说,当年汗牛充栋、韦编三绝的金日成亲华爱华的历史文献,还能存留下来不失价值的,恐怕多是那些事儿因人论人因事论事的考证罢。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巴基斯坦,这个与中國社会制度迥然不同的国家,自中巴结盟以来,直到今天,与中國的感情远超于意识形态而全天候亲密友好,患难与共、知恩图报,不离不弃。   这是很多人都很迷惑的地方。不同的社会制度,为何巴基斯坦是我们的巴铁?而同一社會主義阵营的中朝关系,曾经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为何到了今天却同床异梦,隔阂日益加深了呢?   客观的说,提到这个课题,少不了谈及中國的曾经掌舵人鄧小平与他们的情感变迁史。   回顾鄧小平的一生,就笔者考证所及,他无论在朝鲜半岛北方,还是南方,都曾受到人们的无比的尊敬。他一生也确实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鄧小平也曾身体力行,为巩固与发展新中國第一代领导人(尤其是毛澤東与周恩来)精心培育的中朝友谊而不竭余力。   他一生四次访朝,四次赴朝意义各不同。第一次去平壤是1962年,他当时是中共中央總書記(不是中共中央主席),奉命率领中共代表团参加朝鲜劳动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热情的款待。金日成单独会见了他,在与他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中建立了私人感情;第二次去平壤是秘密之行,那是1964年春天,赫鲁晓夫已经下台,苏共召开了三月会议,如何看待苏共的走向,是摆在各国共產黨面前的一个问题。此次访朝与金日成交换意见,尽管分歧严重,但不足影响两国深刻的友谊;第三次访朝则是邓的再度复出,时间是1978年9月9日,是朝鲜国庆30周年,亦是毛澤東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当时,金日成很重视鄧小平的来访,活动中一直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更重要的是,在大型活动结束后,金日成特别提出,希望与鄧小平单独会谈,目的是在中國领导政权交接之际巩固中朝关系。为此,在金日成的苦心安排下,邓在咸兴受到8万群众的夹道欢迎!1982年4月,邓和胡耀邦访问朝鲜,表明中國高度重视与朝鲜的传统友谊,定格为“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那时鄧小平已78岁高龄,亦是他最后一次出国访问。   此后,两国关系日见微妙。标志性事件是中韩关系开始出现解冻与接触,不过,凡有较大的行动,中國给足朝鲜面子,鄧小平都责成外交部主动向朝方解释与通报。   1992年中國与韩国谈判建交前夕,苏联和东欧发生巨变,金日成权衡利弊决定最后一次正式访华,除北京外,还去了山东、南京。当时鄧小平已辞去要职,因年事日高,早已不再会见外国客人,但对金日成访华仍是高度重视,他还是破例会见,以修补两国裂痕。   没料到,会谈表面上取得是建设性发展,实际上关系更趋恶化。因为韩国当时是亚洲惟一和台湾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鄧小平为了改革开放,为了更好的解决台湾问题,决定和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这个消息对金日成是一个毁灭性地羞辱。   金日成要面子更要里子,他不得不向邓强硬交涉:“既然你想和我们的共同的敌人韩国建立外交关系,那么朝鲜可以和中國的敌人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吗?”鄧小平很强硬:“你们要是和台湾建交那么中朝则断交!”   可以想象,两国关系恶化到何种田地。反对归反对,中韩建交摆上日程,势在必行。但如何向朝方通报,却颇费斟酌。中共经过反复权衡,决定以转达總書記口信的方式,派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的钱其琛前往平壤向金日成当面通报。钱见到金后,金态度异常冷淡与震怒。事后,扬言要在台北设立办事处等报复措施。金还指责中國“抗美援朝”是假,“保家卫国”是真。总之,金日成认为自己的国家被中國出卖和玩弄了。   而韩国对邓的行动赞不绝口。自中國打开国门后,韩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黑猫白猫”理论,赞赏邓把中國推向改革开放的道路,甚至有人还专门研究鄧小平的理论著作。中韩建交后,卢泰愚总统访问中國,首先就提出希望拜会与请教鄧小平的治国理念。   至此,朝鲜对华关系一日千丈。金正日接班伊始,中朝关系更是雪上加霜。朝鲜人当时很难接受中國的改革开放路线及中韩建交事宜。金正日乃至扬言,一旦朝鲜爆发战争,周边大国将无一幸免。这到底是在威胁美国还是威胁中國?金氏对华关系,不言而喻!   随后,报复出炉。1993年9月23日,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仅以两票之差丧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许多中國人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因为这次申奥,没有人会认为中國会失败。可是在全国民众翘首盼望的时刻中國却失败了,而出问题的就是那个曾经声援支持中國攻打越南的朝鲜将关键的那一票报复性地投给了悉尼……   尽管如此,金正日每次来中國正式或非正式访问,我们照样为他举行盛大欢迎仪式,要粮给粮,要钱给钱;同样,中國重要领导人访朝,对方亦是高规格万人接待,“中朝友谊万岁”呼声依旧响彻云霄。那架势,两国关系似乎仍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作者:李奉先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9-3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金日成父子与邓小平关系恶化始末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国际关系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龙川火车相撞事件:后金时代的象征? (0) 迟到的回想 (0) 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的第一枪? (0) 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成败 (1) 警惕东亚新冷战——从深层视角看朝鲜核危机 (0) 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前的思考 (2) 美国对朝鲜的第五种方案 (1)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朝鲜战争 (0) 综述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格局和外交战略框架 (0) 浴血朝鲜 (0) 朝鲜,越南,海湾:美国人眼中的三场战争 (0) 朝鲜这手牌,还有必要这样玩下去吗? (0) 朝鲜谎报“星情”,为哪般? (0) 朝鲜的炮火为什么轰不醒梦中国人 (8) 朝鲜核危机背后的生死手筋 (0) 朝鲜战争50周年后的解释 (1) 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 (0) 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 (0) 朝鲜局势的危急时刻 (0) 朝鲜大换血,是因为血已坏死 (0) 朝鲜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0) 朝鲜危机中低调外交难得分 (0) 朝鲜半岛统一前景和朝鲜民族主义的未来 (1) 朝鲜半岛的统一会构成中国的严重威胁 (4) 朝韩局势背后的大棋局 (0) 有这么一个国家 (0) 无事生非的朝鲜战争 (9) 平壤纪行 (0) 官逼民反,为什么民死也不反? (0) 史海钩沉:朝鲜扣押美国间谍船事件 (0) 卡扎菲为什么倒在金正日前面? (1) 北朝鲜的防华战略 (15) 分析朝鲜核危机以及中国的对策 (0) 关于国民教育——中国与朝鲜、伊拉克、古巴之比较 (0) 停战五十年后看朝鲜 (0) 从美国侵伊战争模式看中国该如何处理朝鲜核危机 (0) 从丹东说到北朝鲜 (33) 从中苏反目看今日朝鲜核危机 (0) 今日北朝鲜 (5) 中朝友谊的鲜血早就凝干了 (0)

阅读更多

法广 | 中国: 邓小平胡锦涛家人相继赞薄熙来深谙思想传承

胡锦涛和邓小平家人相继称赞薄熙来深谙领导人思想传承的精髓,外界认为这对薄熙来在十八大政治局常委的卡位战,带来优势。 在2005年出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并在2008年创办上海曾爱基金会兼任理事长的胡锦星,上月28日出席重庆举行的第十一届国史学术年会,期间接受当地报章专访。 《重庆日报》日前刊登了对胡锦星的专访,胡在访问中高度评价重庆的基建工程、民生项目、唱红打黑等政策。报道引述胡锦星说:「重庆坚持民生导向、共同富裕发展之路,为丰富党的执政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胡锦星又指,重庆的发展正好符合胡锦涛在2003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胡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重庆牢牢把握这一精髓,并以此为立足点,「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立足点对了,自然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报道同时引述胡锦星称,忽视甚至曲解重庆实践的价值,既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也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他说,「打黑」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唱读讲传」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之前一天,《重庆日报》刊登曾任重庆市副市长的邓小平胞弟邓垦日前给薄熙来题字,内容是「自强不息」和「两手都要硬」。该报周三在头版头条刊登薄熙来给邓垦的回信,信中称题词体现「小平思想的精髓」,并称一定遵其教导,「把重庆建设好!」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代领导人邓、江、胡,已有两个领导人的亲属称赞薄熙来深谙思想传承精髓,现在只差江泽民的门人来夸耀薄熙来了。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