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中国的中产阶层普遍缺乏安全感

Shared by Lee 安全感在中國就是浮雲,誰敢說他有? 普通话主页 > 亚太报道 中国的中产阶层普遍缺乏安全感 2011-03-26 中国媒体日前刊登文章说,由于纳税负担和住房贷款负担沉重,中国的中产阶层普遍缺乏安全感。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产阶层占总人口的近1/4, 并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人民网的报道说,划分中产阶层的具体标准多种多样,不过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产阶层成员是拥有较高文化水平、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从事白领职业的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中产阶层主要集中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之中。在中产阶层当中, 31%是党政领导干部、经理人员和中高层专业技术人员, 47%是普通的白领职员和低层专业技术人员。现在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程晓农对此评论说: “中产阶级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借来的。但是在中国的使用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首先就是所谓的‘被中产’,也就是政府强行地把一些人群划到中产阶级里面去。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只是一个相对的自我意识的一个概念。但在中国就不同。中产阶级成了政府标榜自己政绩的一个标志或者一个旗号,然后像社科院这样的为政府服务的研究机构就开始跟着政府起舞,用各种统计指标强行把一部分老百姓归到所谓的中产阶级里头去。实际上如果去看民意调查,中国大部分人都不认为自己 算中产阶级。” 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中国的中产阶层面临着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和养老的压力,普遍缺乏安全感。一些中产阶层成员担心意外事件或偶然因素会导致他们失去现有的身份地位,社会生活的安全状况也令他们担忧。上海的《21世纪经济报道》星期四刊登的文章举例说,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40多岁的财务总监陈明辉抱怨说,他和妻子两人税前年收入66万,有两套房子,却因为纳税负担和房屋贷款负担沉重,仍没有安全感。 对于中国中产阶层普遍缺乏安全感的现象,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中国信息中心”的杨莉藜先生分析说。 “在中国这个权力社会里面,中产阶级的上面往往是有权的富豪,而这部分人可以说垄断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经济资源,而且有大量的权力支撑。所以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很难像西方的中产阶级那样有一种政治上的安全感。那么即使经济上的安全感也是不足的,因为就近几年来看,通胀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他总有退休的那么一天,而中国的社会保障系统、福利系统都没有完备地建立起来。所以说他即使现在有高的年薪,他也不会有安全感。” 程晓农认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缺乏安全感的不仅是中产阶层。 “究竟什么样的人在中国有安全感?我想在今天的中国也许可以准确地说谁都没有安全感。现在人人都想当公务员。听起来似乎公务员应该是最有安全感的,但事实上中国的公务员也没安全感。因为如果不贪污腐败,他在公务员里混不下去。如果贪污腐败,当然他就不会有安全感。另外,公务员也有很多担忧,因为他们也担心共产党这个制度靠不住。那么靠上了这个制度的公务员一旦这个制度靠不住了,他们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担忧和不安全感。” 中国社科院的调查还显示,中国的中产阶层较缺乏社会责任感。许多中产阶层成员只专注于追求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对于公益事业缺乏热心,对下层民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合理、不公平现象,他们虽然会持批评态度,但并不愿意付出努力去改进社会现实。中国政府也缺少对中产阶层的关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Copyright © 1998-2011 Radio Free Asia. All rights reserved. 打印本文

阅读更多

中国异见人士刘贤斌案即将开庭引关注

刘贤斌坚持认为自己无罪 中国四川民主人士刘贤斌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案定于本周五(3月25日)在遂宁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刘贤斌的妻子陈明先在接受路透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刘贤斌无罪,他只是在2009年撰文呼吁中国实行民主改革而因言获罪。 她说,刘贤斌的律师也将提出无罪申诉。 刘贤斌案受到多个人权组织和中国维权人士的批评,他们呼吁公众关注此次庭审。 现年43岁的刘贤斌原籍四川,是人权活动人士、作家和《零八宪章》的首批签署人之一。 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学习的刘贤斌参加了天安门学生民主运动,1991年因继续民主活动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判刑两年半。 刑满出狱后,他继续其民主政治活动,参与组建“中国民主党”,1999年在四川遂宁再次被捕, 被判刑13年,但2008年底获得释放出狱。 出狱后他继续维权活动,批评四川大地震暴露的“豆腐渣工程”和中国的一党制,2010年6月被遂宁公安局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事拘留。

阅读更多

中国/人权: 中国维权人士刘贤斌被判十年徒刑

中国维权人士刘贤斌被判十年徒刑 海內外民運人士2010年8月24日舉行全球同步絕食聲援劉賢斌的抗議活動。 博讯 作者 肖曼 中国四川异议人士刘贤斌因为要求进行民主改革,而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罪名判罪十年。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3月25日开庭作出这一判决并剥夺刘贤斌政治权利两年零四个月 。路透社认为 : 这一判决是对那些想效仿阿拉伯民主运动的中国网民的警告。 刘贤斌今年43岁,已经因为从事民主活动三次被判刑。刘贤斌这次被判刑前,被超期羁押九个多月。昨天对刘贤斌庭审前,四川警方对遂宁法院周围两公里范围内全面封路,包括四川维权人士陈云飞、王森、欧阳懿等人被官方警告和控制,不能前往旁听。只有刘贤斌夫人陈明先与刘贤斌的大哥两位被允许进入旁听,另外在旁听的19人据刘贤斌家属说根本不认识。 律师为刘贤斌作无罪辩护,庭审中律师辩护多次被主审法官打断。法庭收走了刘贤斌的陈述材料,也没给他时间做最后陈述,刘贤斌最后说:”我无罪、我抗议” 刘贤斌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时参加了”89学生民主运动”,”64事件”后,因从事民主活动,他曾于1992年12月28日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刑2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1年。1993年10月刑满出狱。1998年3月,刘贤斌发表了《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开信》,要求中国政府改善人权状况和签署人权公约。1998年浙江民主党筹组发起后,刘贤斌筹备四川的 组党活动,后被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刘贤斌再次出狱后不久,又参与《零八宪章》的联署。2010年7月5日,刘贤斌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名义正式逮捕。 刘贤斌第三次逮捕的消息引起中国民运界广泛震惊,至少16个省市及海外的民运人士发起”我是刘贤斌”公民关注团活动,一些维权律师还自发组建法律援助团。从2010年8月1日起,许多民主维权人士发起”公民接力绝食声援营救刘贤斌”活动,以此表达对刘贤斌的关注和支持。 � 关键词 中国 – 人权 – 六四 – 茉莉花革命

阅读更多

日本与中国“共存”还是“竞存”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中国的崛起是威胁还是机遇?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日本官民热议的话题。 日本关注中国的崛起对日本的影响 上周中美首脑在华盛顿的最新接触显示国力较量,中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字半证实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对日本产生的震撼。 如何与中国交往在今天更成为日本官民迫切的课题。 周六(1月29日),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与庆应大学在东京庆应大学三田校园举办“与崛起中国共存”第四届国际研讨会。 主持该议题的庆应大学教授神保谦说,正在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经济眩目、团队行程繁忙,而首相菅直人亲临的日方团队却门庭冷落。 座无虚席 研讨会的序言也道破了时下日本官民的酸楚心理:“‘中国崛起’一词所带给人们的有时是惊讶与期待,有时又是恐惧与艳羡。蓄势而发的中国经常会扰乱外部世界中人们的心理平衡,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国际社会方方面面中,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应如何与大国中国共存共生?” 会场外申请出席研讨会的人排着长龙,BBC中文网记者在约300个座无虚席的会场上看到了一个个日本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演讲者包括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若斯(Robert S·Ross)、中国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王勇教授和日本庆应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添谷芳秀教授。 若斯说,80年代初起,中国在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下提升国力,各国虽对中国崛起潜在地持有悬念,但还是纷纷向中国靠拢。而美国抑制台湾陈水扁政权的台独运动、鼓励马英九政权深化与中国的政经关系、缩小在朝鲜半岛的存在感等可说是协助了中国崛起。 若斯说,但09年后中国放弃了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抗拒与各国协调,引起周边邻国和发达国家反感。他说,中国民族主义外交令美国产生比中国增强军力所带来的威胁感更大,促发了中美两国的不信感和竞争心。 中方立场 王勇演讲中针锋相对地说,09年美国从伊拉克、阿富汗撤退,回归亚洲的策略令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安全关系恶化,中国感到了威胁、中美关系去年出现了“新冷战”征兆。 兼任中国外交部党校教授的王勇认为中国与国际社会矛盾的其他原因是中国外交不够圆滑、不善公关。 但他也承认,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自信膨胀到无视本国问题,他也解释中国多元化,政府各部权利交错导致实施政策受阻。 王勇最后把话题转向日本,呼吁日本重温东亚共同体构想,指出这有利东亚共存。 日方态度 添谷演讲时形容,现在世界结构的中轴发生中国崛起、美国衰退的本质变化,这可能令世界陷入长期不安定状态。所以在美国为主的民主发达国家与中国为首的新兴国之间冲突平台上需要有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 他说,日本应在日美同盟的战略立脚点上制定对华外交战略,日本怎么都不能忘却中国崛起引起的威胁感。 演讲结束后,参与评论的日本学者们纷纷认为,中日“竞存”比中日“共存”更贴切,中日应在良性竞争中谋求生存。 日方学者们,尤其是曾受民主党主张构筑东亚共同体的前首相鸠山重用的添谷都没回应王勇倡议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笼络日本 王勇事后对BBC中文网记者说,他的倡议既包括他在内的中国学者意见,也包含了现在中国政府的外交思想。 记者指出鸠山去年提倡东亚共同体时,中国反应冷淡;现在菅直人政权已放弃该构想时,中国却开始迎合,这是否反映中国外交战略迟钝。 对此王勇解释说,中国非常警惕日本政权和政策的不稳定性,中国既担心鸠山政策有变,也忧虑国内反日舆论的风险。 他说,中国希望与菅直人政权或民主党政权构筑安定关系。 记者问那该怎样处理现在最敏感的东海纠纷?王勇回答说:“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根据国际法谈判或诉讼谋求解决。” 读者反馈 从一个外界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 我才发现每每地方的人没什么对方的知识, 所以它便采取一个反对的立场。如果我们讨论全球和谐的话,我们第一的动作需要包括普遍文化的认识,然而积极的提倡这个认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名言很有意思,但是在现代社会上比较愚笨,麻木的。总之,察觉对方,明白对方,以后把沟通改善了。 陈明, 家国 身为中国人, 我认为是我们应该反击的时候了,小小的日本对中国照成的伤害太大了,中国人忘不了, 日本人也忘不了,他们害怕我们报仇,不论中国人再对日本人怎么示好,日本人也不相信, 所以中国人就要以硬制硬, 从现在开始就抵制日本的一切,所有关于日本的一切, 看他还怎么嚣涨,没有中国的市场, 日本人的经济就瘫痪一半,没有钱看他还怎么嚣张?全中国人努力抵制日本的一切。 刘X, 中国吉林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你的意见反馈: 你的联络资料: 姓名: 国家、城鎮: 电邮地址: * 电话: 你的信息: 你的信息 * 总字数不超过300字: 0 免责声明 我愿意让网络制作人员与我联络

阅读更多

余世存:千百之十的汉语思想

从政法系到宪政中国,从次法西斯社会到后改革时代,从维权到围观,从NGO到法律救助,从河蟹到草泥马、神马……今天是以行动来表达的,写作也是一种行动表达。任不寐、摩罗、杜导斌、高智晟、郭飞雄、胡佳、刘晓 波……各自彪炳一时,孙志刚、杨佳……则已经成为英烈,范亚峰、余杰、王怡、傅国涌……在上帝的慈怀里有着卑弱而坚韧的力量,莫之许、冉云飞、谭作人、陈 云飞、许知永、滕彪、蒲志强、夏霖……则一直示范着短兵相接的人生社会正义……这种人格和知识论的一个历史成果,即刘晓波、张祖桦等人发起的宪章运动,一 度检验了大陆中国的国民心地或仁人志士素质,在08年中国奥运随喜里发声而让官产学扫兴,这个运动迅速被权力定格,成为大国小民时代的禁区。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