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罗斯福总统的真正死因

作者: 孙骁骥  |  评论(0)  | 标签: 读书看电影 关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死因,最为普遍的看法是他在63岁时由于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不过,一本新书却向世人证明,这位美国第32任总统之死,其实另有原因。罗马佐和菲特曼(Steven Lomazow & Eric Fettmann )在《罗斯福死亡之谜》中,认为他死于扩散至脑部的癌症。 话说当年为了使罗斯福顺利地完成连任,其私人医生在1944年隐瞒了总统癌细胞扩散的消息。自从1921年罹患脊髓灰质炎以来,隐瞒自己的疾病似乎成为了这位“战争总统”在忧国忧民之外最主要的任务,罗斯福的所有照片,几乎没有一张全身照,所有的照片都标准地定格在腰部以上。 1944年初,罗斯福的健康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血压偏高,并因此引起了充血性心力衰竭。这在罗斯福后来的私人医生,哥伦比亚大学的心血管疾病专家布鲁恩(Howard G. Bruenn)的记录中可以很容易被人发现。在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首次出现脑溢血的症状时,他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自己的第四届总统任期。当然,其前提是向外界隐瞒了自己不断恶化的健康情况。 不过,布鲁恩直到70年代才对外公开了当年总统的健康状况。在当时的一份美国的内科学期刊中,他曾经详细地记录了自己是如何在对外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负责治疗罗斯福的血压和心脏问题。不过,书的两位作者却认为,这位总统私人医生的话,其实还不完全靠得住。 几十年来,关于“罗斯福最后的日子”这类话题的谣言已经让人们感到屡见不鲜,关于他真正的死亡原因,有老年中风、脑溢血等等多种版本。但在美国的一份医学期刊中,一位名叫哥德史密斯(Harry Goldsmith)的外科医生撰文描述了罗斯福遗容的一个细节:在40年代后的所有照片中,他的左眼部以及眼皮似乎有损伤,哥德史密斯根据照片的情状推测罗斯福或许已经患了一种名叫黑素瘤(melanoma)的皮肤癌,在当时,这可以说是不治之症。从皮肤癌为患者所带来的痛苦,可想见罗斯福在最后的任期里每天都要承受何种身体的煎熬。 哥德史密斯的文章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后来他还据此写了一本关于罗斯福死因的专著。罗马佐和菲特曼以哥德史密斯的猜想为基础,进一步扩展了对于罗斯福这段不为人知的往事的考证。二人进一步提出假设说,是癌症直接杀死了这位美国总统,并非高血压或者中风。并且,罗斯福死时,癌症的病变已经侵蚀了他的脑部。 比如,罗斯福晚年照片中的左眼的各种问题,其实是右脑部被病毒破坏之后所带来的视觉神经瘫痪。在1945年3月1日,罗斯福在国会发表关于雅尔塔会议以及战后世界秩序的演讲。在那场演讲中,罗斯福的措辞显得异常笨拙,讲话也错误频出,此时总统先生受损的,已经不限于视觉,而是脑部的语言和思维功能了。 罗马佐和菲特曼还比对了当时罗斯福演讲的录像和讲稿,发现几乎出现错误的地方大多是在讲稿的左部,这可以被怀疑为罗斯福左边视力出现问题的证据。并且,后来公布的一些文件显示,罗斯福确实在生命的最后纪念拜访过美国的多为癌症治疗专家…… 当然,这只是一部历史的解疑著作,并非当事人的回忆录,因此读者对于罗马佐和菲特曼所做的种种推测,均可持十倍怀疑的态度。不过,将原本已经得病的领导人硬包装成身体矫健,罗斯福远非历史首例。远的不说,伍德罗.威尔逊的私人医生就曾经替他隐瞒过自己中风的事实;而J.F.肯尼迪的医生也替病人隐瞒了肾上腺功能不全的毛病;里根晚年刚患上老年痴呆症时,他的医疗小组也是对外绝口不提。坊间又有传言说,2008年的总统竞选人麦凯恩,也向公众隐瞒了自己的黑素瘤病症…… 设若罗马佐和菲特曼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如果罗斯福当年将自己的病情公之于众,他很可能会落选总统。胡适的老师杜威或许就会在1944年当选。这意味着,在战后国际的历史舞台上,杜鲁门几乎不会扮演太重要的角色。“欧洲复兴计划”乃至冷战的格局,是否会因为当时罗斯福私人医生的一念之差而改变呢? FDR's Deadly Secret (Hardcover) ,作者:Eric Fettmann & Steven Lomazow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孙骁骥的最新更新: 该在什么时候退休? / 2010-08-25 12:05 / 评论数( 4 ) 饭局与民主 / 2010-08-17 22:01 / 评论数( 0 ) 为什么要关心相声演员的道德水准 / 2010-08-11 22:31 / 评论数( 0 ) 陶杰:注了水的猪肉,毕竟还是猪肉 / 2010-08-06 11:53 / 评论数( 2 ) 那些替一个时代背黑锅的人 / 2010-08-03 12:34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该在什么时候退休?

作者: 孙骁骥  |  评论(0)  | 标签: 所见所闻 美国白宫预算吃紧,有位议员向国家预算局献策说:诸君如想节省开支,愚以为有一法,那便是将享有医疗、社会保的公民年龄从现行的65岁提高至69岁,到2020年,再提高到70岁。如此,便可节省下一大笔公帑。按照这位名叫保罗•瑞恩(Paul Ryan)的议员设想,十年之后,美利坚人民必须一直辛勤工作到70岁才能从单位告老还乡,含饴弄孙。 且慢,含饴弄孙此等词汇用在此处似有不恰当之嫌。何处不恰当?西方人退休后的乐趣往往不在于帮儿女带孙子,而是订好机票和旅店、带上老伴一同云游世界。这些甚至都不会和自己的后代居于一处的“退休职工”的生活顶多称得上颐养天年,哪来的孙子好弄?所谓含饴弄孙者,只是在中国成了普遍现象。房贷、车贷和教育经费透支了三代人的储蓄,父辈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没了经济收入,但时间非常充裕,且不问“含饴”与否,情理上也该经常替忙碌在外的儿女弄一弄孙。这不仅是传统中国人的晚年理想,也是如今现实的一种需要。 但在中外“含饴弄孙”的分野之外,有个细节颇值得注意,那就是退休的年龄问题。美国现行的法律规定,65岁为普遍的退休年龄,这比中国男性法定的退休年龄高出了5岁,比女性则多出了10岁。 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对待劳动者更为人道,体现了制度上的优越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为什么美国会以65岁作为退休的年龄。话说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大量美国人失业,社会保障系统千疮百孔。当时有个名叫弗朗西斯•汤森(Francis Townsend)的医生向政府提出了一个每月200美元的退休金计划,以便使得人们在退休后“还能过上一种中产阶级的体面生活”。汤森原本设定所有年满60周岁的美国公民都可享受这项养老金计划,得到这200美元并把它花掉,这个计划原先也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支持,只是在时间上,美国政府计划将养老金的生效年龄提高至65岁。然而,那段时间正是美国政府最缺钱的时候,限于此项计划财政开支过大等等问题,最后并未通过。 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汤森养老金方案”,虽然没有过国会这一关,但它却影响了1935年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法案。这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蓝本性质的法案,承接了汤森的种种设想,其中一条,就是规定普通人退休的年龄是65岁。 其实,除了美国之外,20世纪初期的欧洲诸国也具有类似的社会保障方案,对于年龄也有详细规定。比如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在1899年建立了欧洲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系统,为65以上岁的德国人提供一定数量的金钱,以保证他们在为国家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之后,还能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保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Slate》杂志曾经根据当时人均寿命作了推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当时的欧洲人还是美国人,至少能享有他们国家优渥的退休金福利十年。 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的美国乃至西方较之半个多世纪以前又有大不同。越来越多的老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既不选择环游世界,也不含饴弄孙,而是一如既往,继续打工挣钱。这样的“壮心”,往往不咸出于自愿,而是由被逼无奈的现实所激发出来的。近几年宏观经济不景气,于是各国政府纷纷提高退休年龄,实际上则是变相地缩短退休福利金发放的时间。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希腊,计划在未来5年把平均退休年龄由61岁提升至63岁;意大利政府宣布,公务员退休年龄从61岁提高至65岁;法国内阁则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逐渐延长至62岁;法国对岸的英国政府建议从2011年4月起取消65岁退休的规定,5年内调高退休年龄至66岁…… 显然,政府这么做是为了解决养老福利支出多于收入的风险。人口寿命越来越长,伴随着的老龄化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政府需要负担的养老金也就越多。这种情况下,解决之道一是减少养老金发放的数额,另外就是提高退休的年龄——重新为社会定义什么是“老年”。 照这样看,60就得退休的中国老年人某种意义上比美国的老年人年轻了十岁。或者说咱们中国人是否有点“未老先衰”了?因为美国和我们相同年纪的人依然活蹦乱跳,或在超市搬东西、或在银行做出纳,精力旺盛得不亚于年轻人,然而,中国刚过60岁的“老人家”,就已经开始遛鸟下棋,期许陶潜诗中“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的生活了。 谁又不想早点退休,过上梦想了一辈子的闲适生活呢?但即使比西方国家的人们早好几年退休,我们恐怕依然离这种生活有好些距离。中国的养老福利,大部分是靠着家庭自给自足,国家的作用实在有限。例如,在工作的儿女为退休的父母提供生活补贴,父母则帮儿女“含饴弄孙”作为回馈。“饴”是自己的,“孙”当然也是自己的,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至于政府层面有半点“汤森养老金方案”模样的东西,至今连影子也没见着。 这样说可能有点为时过早,但作为70后80后的我们真该做好几十年后坚持打工、不退休的准备,这不仅因为“劳动最光荣”,还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后代的关系肯定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上一辈人大不相同。至少,我绝对不会主动选择和自己的后代生活在一起,也没有任何含饴弄孙的愿望。我们的生活方式或许更接近美国人,但我毕竟是个被“中国国情”紧紧包裹着的中国公民。我绝对不敢学美国人,把毕生积蓄存进中国股市,待退休后再取出;也不可能像古代人期待“海晏河清”般期待出现中国版的汤森或者罗斯福;甚至,我说不定还得为自己的后代凑齐房子的按揭首付款。于是,最后我只能求诸于己:别退休,接着打工吧,否则我们的结局就很可能照应了科恩兄弟那部绝世好片的题目——老无所依。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孙骁骥的最新更新: 饭局与民主 / 2010-08-17 22:01 / 评论数( 0 ) 为什么要关心相声演员的道德水准 / 2010-08-11 22:31 / 评论数( 0 ) 陶杰:注了水的猪肉,毕竟还是猪肉 / 2010-08-06 11:53 / 评论数( 2 ) 那些替一个时代背黑锅的人 / 2010-08-03 12:34 / 评论数( 2 ) 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 / 2010-07-31 11:28 / 评论数( 8 )

阅读更多

陶杰:注了水的猪肉,毕竟还是猪肉

作者: 孙骁骥  |  评论(0)  | 标签: 读书看电影 今年的英国大选尘埃甫落未定,香港作家陶杰便在大陆的《南风窗》杂志发表专栏,把英国新上台的保守党首相卡梅伦、自民党副首相克雷格以及谢幕的工党前首相布朗比喻为1949年前后的毛泽东、张澜和蒋介石。在陶杰的文章里,毛泽东与卡梅伦二人都是以新代旧、声名日隆,张澜和克雷格均是审时度势、伺机站队,至于布朗与蒋介石,都曾有过位极人臣的辉煌却终不免将大好的党国江山送人,所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二位恐怕也只能晚年在安乐椅上回味一下“振兴工党”或者“反攻大陆”的春秋大梦了。 这软中带刺的幽默却在文章的临末异峰突起,陶杰写道:“布朗‘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到底是绅士,他不是流氓,权力交替之间并无血腥暴力。难怪英国到今天,国力再萎缩,其政治道德仍垂范于世。”言下之意是说,有些搞政治的人偏偏就不是绅士、有些甚至是流氓、有些政权的交替充满血腥和暴力。话中既损了蒋介石,又顺带攻击了伟大的党一把。虽然言辞间的巧妙伪装可谓羚羊挂角,但陶杰下笔蕴藏的力道,在某些人眼里,仍堪称“其心可诛”。 或许,这足以解释为何写书无算的陶杰至今在大陆只出版过作品集结薄薄一册。众所周知,陶杰可谓连打个喷嚏也满地掉字的“藻鉴之人”(man of letters),写作往往信笔由僵、笑骂成文,若身在大陆,日久必定“闯祸”。实际上,被人调侃为“一日不抽水(打嘴仗),一日不吃饭”的陶杰多年来一直“闯货”不断,远的不说,2009年陶杰在一篇英语文章中戏称菲律宾为“仆人的国家”,便激起菲律宾人不满,陶杰的名字亦被菲律宾政府列入拒绝入境的黑名单。设若此文发表在大陆官方的China Daily,当真是要闹出国际玩笑了。 但要说陶杰文章的“祸”,其实最多还是“闯”在了香港。香港,这个只求三分钟热度、不求深度的城市,对于陶杰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实在倾注了太多感情,有太多“抽水”的空间。他的文章结集《这个荒谬的快乐年代》,便是这份感情的凝结,其话语间的讥刺,当作恨铁不成钢之解。 “特首这份工难打”,陶杰劈头就是一句。何故“难打”?只因要双向负责:既对北京的中央负责,又对香港中环的小圈子负责,夹在中间,难以做人。97大限之时所谓的港人治港在陶杰眼中早就变成了“中环精英治港”。然而,这些中环精英们,得了殖民政府遗留下来的好处,多少年来习惯了养尊处优,“宴会饭局,不是镛记贵宾餐厅碰头,就是马会厢房遇上,越是身娇肉贵,脸皮越是嫩薄”,眼里生怕盯丢了的,“不是中南海大员的秘书,就是省委书记的侄女”,总希望“背靠祖国”蹭点好处,自身的胆量和气格还未上战场就先泻掉大半。于是,想学西式民主却又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空给人留下一个“很孬”的印象。 “孬”的公务员队伍,必然有一套“孬”的政治文化与之配套。回归十三年来,“普选”呼声不绝于耳,英式宪政被人们奉为无可超越的最佳体制。但是,历年来投票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不及已登记选民的一半,对于香港受英国政治文明影响百年、公民意识强烈的地区来说,这样的政治冷漠“其可怪也欤”! 说怪其实也不怪。港英政府百年殖民统治,一朝“回归”,心态和自我定位难以调试得当,即使过了十多年,最高行政长官说话仍带有殖民地时期港督的味道:“我和香港市民亦深深感受到中央对香港的信任”,言语间战战兢兢、恨不得“感谢国家”,却又似卸任港督正在受英国女王册封。但毕竟是“港人治港”的时代,在陶杰眼中,如今的中环精英们换了身皮,继续领着殖民地时期的高薪,却尽着中国传统“父母官”的责任:“永远把统治的草民当小孩”,永远不“给民众断奶”,同时永远失职,但永不失业。 这便造就了香港这个“快乐”的荒谬社会,因为快乐的代价是愚蠢。神话里,西西弗受诸神惩罚,不断地把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因它自身的重量又会滚落下去,他不得不回到山下,把石头重新推上山顶,如此反复。加缪据此断言:西西弗是快乐的,否则他不会欣然重复着这绝望的工作。陶杰则说,香港人大体而言是快乐的,因为“精英治港”的愚昧也在不断重复着西西弗一样的工作:教会大家不要思考,至少不要用大脑思考,教会大家不要投票,至少不适用自己的双手投票,这个道理得月月讲、天天讲。 以小喻大,香港的问题莫不是中国的问题。若论时事的荒谬,如今大陆较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认识到荒谬的前提是承认存在一个理性的原则和共识,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并遵循,有如此的对立面,这“荒谬”的概念才算成立。不错,随着“鸡的屁”数字上升,现在我们的快乐较之“早请示,晚请示”的年代多少增加了一点,然而人们心中的荒谬感却并没有比那个年代减少多少,又或者,党疼国爱的我们是否又意识得到这种荒谬呢?就算意识到了,是不是也仅限于“不敢言而敢怒”,甚或在“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的前提之下,连“敢怒”的胆量也给驯化了呢? 这大概是陶杰对左派缺乏好感的原因。 但追根溯源,陶杰自身亦是出身左派报业世家,其父曹骥云曾将他送入香港左派学校念书,以期其根正苗红,但谁想这位《大公报》掌门人的公子最后不但不“红”,反而选择了“崇洋”,跑到英国念起了英国文学和国际关系,并且这一“崇”就是十余年,等到再返回香港时,他已经是为老牌资本主义广播台——BBC服务多年的资深记者了。从左派报业世家到右翼媒体人,陶杰的经历仿佛验证了奥威尔的那个著名判断:左派右派本是一家人。 是左是右并不打紧,打紧的是,注了水的猪肉,毕竟还是猪肉,掺了假货的民主,总好过压根拒绝民主。以陶杰之学养,够否资格称“香江第一才子”,尚属见仁见智,但这样一位“极崇洋能事”之人能否堂而皇之地做他的“才子”、在报章上拿“特首”开心而相安无事,则见一个社会的包容度与文明度。 《这个荒谬的快乐年代》,陶杰 著,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10年2月,港币78元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孙骁骥的最新更新: 那些替一个时代背黑锅的人 / 2010-08-03 12:34 / 评论数( 2 ) 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 / 2010-07-31 11:28 / 评论数( 8 ) 谁决定着中国的形象 / 2010-07-28 22:13 / 评论数( 6 ) 人人都恨奥巴马? / 2010-07-20 22:42 / 评论数( 0 ) 英国贵族阶层的兴衰 / 2010-07-19 10:23 / 评论数( 4 )

阅读更多

說李敖、陳文茜、韓寒、陶傑——「有術而無道」或「有道而無術」

原文連結 大陸作家韓寒來港出席書展演講活動,場面十分熱鬧。有大陸粉絲專程來港一睹偶像風采,中港傳媒亦多有關注。打開twitter,滿版都是韓寒的說話轉載,一時之間,韓寒儼然是個獨領風騷的意見領袖。不過譽滿天下,則謗亦隨之。台灣的李敖說韓寒並不值得評論,而名嘴陳文茜遙相和應,說:「作為上海市民,賽車先生的韓寒看起來蠻帥,其實沒有多少文化底蘊。」其實每個人出來跑江湖,都不免評論人家,也被人家評論,事情本是平常。不過陳文茜轉個頭來便帶著李敖的十七歲兒子李戡出來宣傳新書,這就令人十分尷尬。 任何人都可以評論任何事,但若果是踩低人家來抬高自己,手段就十分可笑。好像一個人不停說另一個人的不是,我還可以姑且當成根據客觀事實作主觀判斷的一種。但如果這人最後加一句:「我比他厲害多了。」那整個情況就令人發笑。文人相輕。陳文茜當然不是文人。李敖則欠了點雅量。不是踩低了韓寒,兒子就會上位的嘛。 這個台灣時事名嘴陳文茜被李敖評為「黨內外最聰明的女人」,其實大家是沒有把內容聽出來。陳文茜的聰明不是聰明在聰明才智,而是在拉關係、處人際。跟此人有過關係的,都是台灣響當當的人物。在這些人的光環之旁,陳文茜也把握機會表演自己。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與她有過一段情、搞工人運動的賀端蕃跟她結過婚、她又與施明德等政治人物過從甚密。最近則是猛扯著李敖的衣尾。實際上不需要有甚麼技巧才華,只要懂得鑽營就是了。將自己與這些大名字扯在一起,也就顯得自己彷彿也是個局內人似的。世界上總是有不少這些人。他們能力倒是平庸,卻有攀關係的臉皮。本地不是也有一個類似人物麼。哦就此打住,否則我便也要收律師信了。 李敖甚麼人都罵,但就不罵共產黨,還叫兒子去北京大學讀書。觀其近年言行,倒是有點全面擁抱祖國大陸的調調。這種傾向所引起的一些論者的不滿,讓我不其然想起本地的陶傑在近年的越見聲名浪藉。被「賜名」十九才子的他又名抽水大師。這六七年來,他仍是食著自己「小農理論」、「尖酸抵死」、「崇洋眨今」等等老本。很顯然的,一個作家的才華是與他的錢袋重量成反比的。陶傑早就飽食無憂米,好吃好住,有空還可以去九龍塘吃糖水,只是有時不幸會被記者追蹤,然後扮成木乃衣般逃亡。看陶傑的東西,你會發覺他無所信仰。他的思想、寫的東西,都是在各個題目上打游擊、嬉笑怒罵一番。看的人過癮一番,而沒有更深的得著。他有時批判大陸,但都只是從文化上的歷史上的,你就從沒見過他對實際的東西有過表態。 如果他是一個民主思想的人,你就很難想通為何他時常對本地的新興民運時常冷嘲熱諷,而不是不同意也作心裡同情。最後你發現陶傑根本沒甚麼立場的脈絡,也沒有信仰。一個作家不一定是技藝超群,但總得有自己的信仰。陶傑就是屬於有術而無道者。文字上他有黑寫成白,白寫成黑的能耐,但這能耐是沒有目標、也沒有方向的。哪裡有空間哪裡就去。他可以串曾蔭權,也可以串八十後青年,他串只為串,而不是真的為誰人仗義執言。他才不信這些呢。 回到韓寒身上,你說他寫東西好麼,我不能苛同。但對他持續在大陸以身犯險,多番試探官方底線的勇氣和技巧,倒是令我這些在香港說甚麼也可以的人佩服。韓寒的確是沒甚麼文化底蘊,其人無術,但有道。一個學富五車但為極權貼金的老人好,還是一個墨水稍遜但敢說真話的年輕人好。有術而無道,還是有道而無術。我想還是後者比較好。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