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译者 | 《洛杉矶时报》中国纠结于食品安全问题

核心提示:从瘦肉精、染色肉到地沟油,诸多与问题食品有关的疾病与丑闻让政府紧绷神经。 但官方一贯的保密做法使得更严格的措施也收效甚微。 原文:China wrestles with food safety problems 作者:Barbara Demick 发表:2011年6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图:一名工作人员查封未经许可的粽子加工店 法新社/Getty Images】 从北京报道——这场婚礼让所有的客人都无法忘怀,村中略有来头的人都被邀请来到宴席庆祝当地一位富家子的婚礼,五十桌宴席上摆满了饺子、烧鸡、排骨、肉丸、炒菜,样样美味,客人们在席后仍在回味。 但是在入席后一小时左右,问题出现了。一位孕妇晕倒了,老人紧捂前胸,孩子们开始呕吐。 4月23日在五丰参加宴席的约500人中,有286人被送往医院。 来自湖南长沙周边的的湘雅第三医院的医生说,被瘦肉精(一种让猪多出瘦肉的生长激素)污染过的猪肉是根本原因。人类过量食用,会导致心悸,恶心,痉挛,晕厥和呕吐。 “当时他就像中毒了一样”,一位戴姓村民这样说道。她的丈夫住了五天医院。 在中国,吃、喝、玩、乐都有风险:越来越多的婚礼在赶往急救室的路上告终。在五一假期的那个周末,在湖南的另外两场婚礼中,有192人症状严重,必须入院。 自2008年起,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儿配方奶粉导致6名儿童死亡,300,000儿童中毒,从那时起,中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严格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其中包括上月最高法院发布的一项通知,指出重大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应从重、从快判决(红色译文参考中国日报官方文字)。 但收效甚微。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中国的食品丑闻变化更加频繁,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五月,一位上海妇女将生猪肉放在了厨房的桌子上,当她午夜醒来,发现猪肉发出了蓝光,仿佛科幻电影一般。专家指出该现象起因于(猪肉内的)磷光菌,这种细菌是去年发光肉事件的罪魁祸首。 江苏东部的农民在接受官方媒体的采访中说,因为误用了过量的生长激素(膨大素),他们种植的西瓜像地雷一样爆炸了,他们的本意是让西瓜长的更大些。 这些事件很快触动了中国一党制体系的脆弱神经。中国当局痛苦的发现,人民会对政府失去信心,因为政府连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中国当局还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导致共产主义当权者最害怕的结果——社会动荡。 最高法院在上月发布“从快、从重处罚”的通知时同时指出,“食品安全事关民生,社会稳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 政府所做的努力略显慌乱。 近几周在北京的餐馆中张贴的宣传海报中,一个紧握的拳头看似要将隐藏在厨师高帽中的(恶)人打扁,所配文字是“消灭非法食品添加剂”。 4月23日发生在五峰村的大规模食品中毒事件促使(湖南)省政府宣布,对于100人以上的宴会,食品原料必须事先进行抽样检测。 然而,这一规定是否会有人理睬很值得怀疑,中国向来善于发布一些从不会得到实施的法律。中国没有类似美国的FDA(食品药品监察局),众多部门服务于不同的部委,包括农业部和卫生部,这些部门很喜欢把责任推向别人。违法者只有在发生严重后果时才会得到处理,例如在毒奶粉事件中,有两人被执行死刑。 随着近三年来通货膨胀达到了顶峰,作假的动机日益强烈。五月份的食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7%,而本月的水灾将导致食品价格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老百姓更注重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只要你看到市场上大群人聚集,一定是因为有东西在降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主任罗云波说。 游戏规则就是更大、更快、更便宜。 为了让某些鱼类加速生长,养鱼户使用避孕药粉末,这样做几乎没有太多成本,因为中国政府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因此避孕药可以任意购买—译者注)。在4月,合肥市政府摧毁了一系列将猪肉伪装成高价牛肉的黑作坊,这对一个拥有2000万穆斯林的国家而言,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不久以前,网络上流传着一种将凝胶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海藻酸钠)注入碳酸钙“蛋壳”制造假鸡蛋的操作方法。推广这种制作方法的公司承诺,这种方式制作的假鸡蛋成本只有真鸡蛋价格的四分之一。 喜欢吃馒头的上海人今年非常气愤的了解到,一家知名面粉品牌厂家使用染色剂将廉价的馒头变成了高价的黑米馒头。在东莞,17家面条加工企业被发现使用墨水和石蜡以使其产品的外观和质地酷似高价的面条。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所以这种事情很让老百姓恐惧”,湖南饲料管理局的饲料专家肖安东(音)如是说。肖是婚礼食品中毒事件调查小组的成员,但是他说检测无法得出结论,因为在专家到场前,食品都已经被吃掉了。 克仑特罗,食品中毒事件的“嫌疑犯”,能让猪长得体大肉瘦,卖出更好的价钱。尽管1990年代就已经在猪肉饲料中禁止使用克伦特罗,但是它仍然以“瘦肉精”之名大行其道,因为瘦肉的价格要比肥肉高出60%。 “把瘦肉精加到猪饲料中,利润甚至比贩毒还要高。”周庆(音)如是说。他是一位作家和持不同政见者,风格酷似厄普顿•辛克莱,后者在1906年出版的小说《丛林》曝光了美国的肉产品加工行业的恐怖行径。 2006年,周出版了一本书讲述中国的食品行业,该书会让人食欲尽失。他描写了被农药、工业用盐、漂白粉和染料污染过的各种食品,尤其是令人作呕的假酱油,这种假酱油的“原料”是理发店地板上的碎头发,这些碎发被以每磅5美分的价格卖给工厂,进而从中提取出氨基酸(用于制造酱油)。周还写道,养鱼户承认自己从不食用自己养殖的鱼,因为他们在鱼池中放入各种抗生素和激素。 尽管周的书在10个国家得以出版(在日本一个国家已售出5万册),但是在中国却未能上市。由于著作无法(在中国)出版、被警察威胁、被殴打,周在2008年离开中国,目前在德国生活。 “在中国,政府条件反射般的想要隐藏和掩盖真相,这种做法取代了对事件的曝光,也取代了对公共健康的保护。” Phelim Kine如是说,他是人权观察的一位研究人员。 揭发真相者的悲惨遭遇使得消费者不敢轻举妄动。本月卫生部甚至宣布将建立黑名单,记录所有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不负责任的”报道的记者。 去年,湖北省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教授何东平出版了一份关于地沟油的研究报告。他发现,他所在的地区有10%的餐馆购买过地沟油,尽管这些餐馆了解地沟油中含有致癌的真菌。 后来,这位教授被大学警告并且被告知不许再发表关于食用油的任何言论。记者本月联系到他,当得知是外国记者打来的电话,他随即挂断。 即便是受害者,如果怨声过大,也会受到惩罚。赵连海是一位广告业者,他的儿子由于食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患上肾结石,因此他展开了一系列宣传,呼吁婴儿配方奶粉的安全。他在11月被判处2年半徒刑,罪名是“扰乱社会治安”。 结果,人民往往害怕发表言论。五峰婚礼事件的当事人中,有十余人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请求不要使用他们的全名。他们说,医药费已经由当地政府和婚礼新人的父母(当地地方党支部官员)支付。他们说,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该事件的结论。 “我们问过多次,但没有回复。医生们也不肯开口,因此我们就不再继续提问了”。一位妇女在挂断电话前紧张的补充了这样一句,“不要对别人说是我跟你讲的。” 作者电子邮件: barbara.demick@latimes.com 《时代》北京分部的Nicole Liu 和 Tommy Yang 对本报道有贡献。 相关阅读: 《时代》联合国官员对中国食品安全活动人士表示担忧 如果您的iPad可以翻墙,请点击 这里 即可看到最新译文;如果您的iPhone可以翻墙,请点击 这里 并加入书签;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 这里 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阅读更多

内蒙奶协秘书长: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

在中国,近年来不时有毒奶粉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事件发生。但中国内蒙古奶业协会官员日前表示,中国乳业标准不能学外国,而应该符合中国国情,因为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提高检测标准更加重要。引发热议。 中国的《京华时报》星期一报道,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和常务理事金海表示,牛奶的检测标准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西方国家奶业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们现在的标准高,但如果中国乳业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就得倒掉,奶农就要破产,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的散养户会杀掉奶牛。 这一说法公开后,有人质疑,这是中国乳业以国情为借口掩盖行业利益。 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认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原因在于中国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标准定得太高,农户为达标而千方百计提高蛋白质含量,导致添加三聚氰胺等物品。为防止国产奶中被添入各种物质,那就得降低标准。 有人质疑金海和内蒙奶协秘书长是在为中国乳业巨头“代言“。 对此,金海表示,他不太理解大家为什么对奶业这么关注。中国的大米质量、小麦质量也达不到美国的标准,为什么非要谈牛奶标准呢? 但也有中国媒体报道,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认为,中国的牛奶检测标准是“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的企业绑架。 国际反腐机构“透明国际”的亚洲事务负责人廖然指出,其实,中国这些年来食品安全之所以不断出现问题,与中国官员的腐败和不作为有很大关系. “腐败跟有毒食品的生产销售和流通其实有很大的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些食品它之所以添加有毒的物质被生产出来还能被销售到市场,其实是跟很多部门的腐败有很大的关系的。比如说在中国各个地方它都有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但是这些部门是不作为的。他如果来检查,你给点儿钱就可以把他们给打发走了,这明显就是一种腐败现象。” 在中国,近来,新修订的国家牛奶检验标准降低的问题成为媒体和网民关注的一个热点,有人批评内蒙奶协“是以国情为借口掩盖行业利益”。他们对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的“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的说法更为惊愕。 中国法制网一个博客表示:喝牛奶的目的必定是为着营养和健康的需要,但按照金海的观点,喝上牛奶比牛奶的检验标准更重要,这让人不能不后怕。 即使新标准的支持者再三强调,牛奶标准的降低与健康无关,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恐怕疑虑难消,没人会认同,为喝上牛奶,就可以不顾牛奶标准的高低了,毕竟这个标准与自己的健康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作为消费者,关注自己的健康肯定比喝牛奶更迫切。消费者对“如果中国牛奶标准定的太高,可能有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这一说法,可能不会买账。 在美国纽约的律师叶宁表示,中国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非常欠缺. “三鹿毒奶粉事件及中国消费市场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有毒食品,说明中国目前食品安全的漏洞很大,消费者想用安全食品的安全感受到很大的挫折。三鹿毒奶粉事件、工业酒精兑水用来做二锅头卖。这种情况已经成了灾难性的泛滥。” 中国这些年来有害食品屡禁不止,三聚氰胺、苏丹红、毒大米、皮革奶、头发酱油、垃圾酸菜、地沟油、工业盐、孔雀石绿等事件不断。 中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起实施,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改善。有网民指出,如今,中国老百姓从婴儿期就开始吃有害有毒食品:没牙的时候喝毒奶粉,长了牙就吃瘦肉精。 有人讽刺说,这是计划生育最好的策略,吃了可以使人失去生育能力。还有人指出,如今在中国,食品安全的悲剧就像幽灵一般时隐时现,一再刺激着国人麻木的神经。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内蒙古奶协:乳业标准降低无损民众健康

关于牛奶标准高低的争论,最近再度引起社会关注。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奶业论坛上,关于当前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两位业内人士针锋相对。 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认为:当前我国乳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制定乳品标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研讨会上,双方观点仅是零散表达。6月21日,本报记者采访双方当事人,将其观点进一步充分展示给读者。 正 方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 执行更高标准 七成奶农将杀牛 乳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健康,首先要理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诉求。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要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义,这毋庸置疑。 要承认,目前我们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确不高。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从这两项指标看,标准的确是降低了。 不过这会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卫生部等部门在制定标准时,肯定已经充分考虑了。大家都希望对乳品的质量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如果制定一个标准,大部分生产者都达不到,就有些脱离实际情况了。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是: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超过70%;100头以上规模,不到30%。 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蛋白质含量不稳定。 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和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和90%;某乳品企业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 小规模散养,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是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生鲜乳菌落总数更容易升高。 还有一个现实,就是奶源还远不能满足乳业的加工需要,缺口高达40%—50%。这就造成收奶企业在奶源把关时,底气不足。 所以,无论蛋白质含量,还是生鲜乳菌落总数指标的设置,在保护消费者的安全的前提下,也要考虑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 眼下当务之急,是扩大养殖的规模,特别是优质规模化养殖的比例,改变当前奶源的供求关系。 提高标准,倒逼质量提升,这样的想法是不错,可是如果脱离了实际情况,就可能导致乳业重创。如果现在就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可选的优质奶源更少。 当无奶可供时,乳品企业只得关门,消费者只能依赖进口。且不论进口乳品能否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仅价格就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承受的。而到时国外想怎么提价,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虽然不能为了保护民族产业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但是在不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接受循序渐进地提高质量呢? 最近,公众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质疑,是对国产乳品质量不信任的一次小爆发。提高乳品质量,重塑消费者的信心,养殖户、乳品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都责无旁贷。 奶牛养殖业是乳品质量把关的源头。扩大规模化养殖的比例,是提高生乳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比如成立奶业合作社,或者政府建立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奶农把自家的牛放到养殖小区中,按照统一标准管理。有实力的乳品企业,也可以自建牧场与养殖场,建立自己的核心奶源地,让生乳质量更加可控。 总之,我们既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也要理性地尊重客观现实,要在两者当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加速提高乳品质量,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反 方 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 维持现有标准 广大百姓不买账 对于中国去年出台的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业内有一种声音:这是一夜之间倒退了25年的标准,也是全世界最低最差的一个标准。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说,这个标准是尊重国情现实以及保护中小奶农的利益,我觉得这两个说法都站不住脚。 我们现有的条件难道就不能生产出高蛋白的牛奶?显然不是这样的。 只要舍得给牛精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会得到提高。如果提高标准的同时提高收购价格,不达标的都不能卖,那一方面奶农不能不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有足够的成本,高标准养牛自然高标准产奶。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散养为主的格局,产不出高品质的奶。比如很多人认为散养卫生条件差,保障不了菌落总数达到高标准。可事实上,减少菌落总数,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 牛奶在刚离开乳房的一瞬间,其菌落总数其实非常低,每毫升不过3000—5000个,最多也不过1万—2万个,而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在牛奶离开乳房进入加工环节这一时间段造成的。 也就是说,造成细菌超标完全是收奶站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在从牛奶挤出送到收奶站之前,农民可以用冰块包住牛奶的容器,这土办法不难做到,效果也很好。 再看照顾中小奶农的利益的说法。其实新标准实施一年,奶农并没有从中得到很大实惠,反而间接地受害。 按说国内的乳品需求增长很快,但是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奶农倒奶、杀牛的情况。如果销路好,获利丰厚,奶农怎么可能轻易把牛杀掉,主动退出呢? 低标准的乳品,国内消费者是不买账的。现在很多人都想尽一切办法买国外的乳制品。国内不惜高价买、出国大包小包带、冒着不辨真假的风险网上代购,充分显示了我们老百姓对国产乳品消费信心下降。 消费者没有信心,奶农最终也卖不掉奶,或者说卖不上价。上周,还有奶农跟我反映,一斤原奶价格掉到1.2元,甚至还有8毛钱的,连饲料和人工成本都不够。亏都亏死了,还受什么益? 降低标准,谁获利了?乳品企业。饲养成本降低,企业比较容易的收购低价奶源,有条件以更低价格占领市场。企业规模越大,受益就更大。 在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专家在各地调研,提出提高标准的意见,基本没有被采纳,显然是有大企业在操作。 有些消费者可能不太清楚,我们常喝的液态纯牛奶,主要有超高温杀菌的常温奶和低温灭菌的巴氏鲜奶。我国市场以常温奶为主流,而发达国家则以巴氏奶为主。 相比较而言,巴氏奶杀菌温度低,营养流失少,但保质期短,储运要求高,往往销售半径小。常温奶杀菌温度高,营养流失多,但保质期长,储运要求低,更容易远距离运输。 新国标将菌落总数提升到每毫升200万个,如用这样的牛奶来做巴氏奶产品,不但风味、营养受到影响,还会由此引发出一些不确定的食品安全因素,用于超高温加工的常温奶倒是影响不大。 在常温奶占据绝对主流的国家中,以常温奶对奶源的需求作为国家标准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这不代表消费者没有消费优质奶的权利,只是现有条件下,难以实现罢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背景回顾: 按照中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0107/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内蒙古奶协:乳业标准降低无损民众健康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06/24, 16:3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萝卜网官方论坛“第八区”公测进行中!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砸砸更健康,“粉碎”俱乐部 内蒙古,人间仙境 影响健康的生活琐事 乳沟的十种类型 女性健康时间:大姨妈,减肥,美腿 无觅

阅读更多

魏英杰:“乳”无远虑,必有近忧

前些日子,牛根生辞任蒙牛董事会主席,准备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事业。有网友打趣:“牛根生不做牛奶,就是最大的慈善了。”这个说法虽不无调侃成分,却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乳业的公众信任程度。 一个行业公众信任度这么差,照理说相关企业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以质量换取市场谅解。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去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要求乳制品企业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截至今年3月底“大限”,全国共有600多家企业通过重新审核,通过率不到全部乳制品企业的55%。在这情况下,部分奶企不是痛定思痛,而是抛出了所谓“杀牛论”。在近日举行的一个奶业论坛上,乳业新标准再度引发争议。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称:如果现在就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 中国有些行业协会人士的思维真让人啧啧称奇。行业协会由企业出钱供养,为企业说话,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为企业说话,从根本上是要维护行业的长远利益。如果一个行业千疮百孔,协会应当挺身而出,把害群之马清除出去,而不是刻意粉饰太平,遮掩真相。否则的话,行业必将陷入混乱,最终协会也会失去“财神爷”。 且不说乳业新标准和国际标准仍有很大差距,也不说提高标准是否会严重影响养殖户积极性——不妨按这位协会人士的说法:如果把乳业标准降低,照顾广大散养户,结果又会是怎样?这时候,当然大部分奶企是过关了,产品也得以顺利上市了。但这样就能够让消费者恢复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吗?可想而知,一旦消费者获悉国产乳制品标准很低,完全不能和进口乳制品相提并论,仍然会用脚投票。那么,国产乳制品不能获得消费者信任,标准定得再低有什么用?产品卖不出去,养殖户还不是一样要倒奶、卖牛、杀牛?这一幕其实已经发生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发展也是如此。乳制品企业不去追求长远利益,而只是斤斤计较于眼前利益,最终只会落得两手空空。所以,有远见的企业,对产品一定是严格把关,不断提高质量标准,以优质产品来赢得市场和利润。因为只有这样才是追求长远发展之道,也是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则。“三聚氰胺事件”的教训也就在于此。经历过质量危机的国内乳制品行业,本应勇敢地面对挑战,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可这些企业如今反倒坐在地上撒娇,非让政策再扶一把。持这种思维的企业,终究恐怕还是会在同样的地方趴下。 当前国内乳业公众信任度那么低,为何大多奶企还能够生存,而且个别大企业盈利状况还不错?在很大程度上,这并不完全是因为消费者买账,而实在是因为政策保护所致。如果真的追究责任,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大部分乳制品企业都该关门整顿。可结果是,三鹿等少数企业当了替罪羊。此外,由于进口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许多人消费不起,这也让消费者不得不在若干国产品牌中作出选择。大概也因如此,许多奶企并未真正认识到自身责任缺失和市场危机。 依靠政策保护获得生存空间的企业是可耻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公众信任度很差的企业。遗憾的是,这些受特殊照顾的奶企不仅不以为耻,反倒不依不饶地在产品标准上讨价还价,试图进一步绑架政策。这提醒了相关监管部门,千万不能再对关系公众食品安全的生产企业低头了。不然的话,这等于是让这些企业喝着狼奶去生产牛奶。 2011年6月22日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高考已是“满地伤” / 2011-06-21 11:01 / 评论数( 4 ) 食品安全其实只有一个标准 / 2011-06-17 11:12 / 评论数( 2 ) 让马云踩着政策红线践行契约原则? / 2011-06-15 12:31 / 评论数( 4 ) 艺术品拍卖:资本导演这场戏 / 2011-06-14 18:19 / 评论数( 1 ) 创造条件让反腐网站批评监督官员 / 2011-06-13 15:59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