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

法广 | 中国高铁: 温州事故阴影下广深高铁如期开始试行

温州事故阴影下广深高铁如期开始试行 中国高铁事故造成39人死亡 REUTERS/China Daily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温州高铁车祸肇因尚未查明,连接广州、深圳及香港的广深港高铁广州至深圳路段26日开始以时速350公里的速度,低调试行营运。该段高铁原计划于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运动会8月举行前开通至深圳北站,但在温州动车追撞事故后,各界质疑内地高铁为了面子仓促开通,广深段何时正式营运,目前尚未定案。在温州事故的阴影下,有乘客担心,即使开通亦不敢乘搭。 广州铁路集团表示,广深港高铁广深段26日开始以无载客列车试运,及后将用正式营运时的列车,以正常车速和班次进行检测。对广深港高铁会否针对近日温州的高铁事故加强安全检查,铁道部门未有交代,仅指现有设计可确保列车在雷暴下正常运行。 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早已从上月25日开始进行讯号设备及网路连结测试,为期一个月,7月26日正式展开试行,目的是让电联车和线路进一步磨合。试行一段时间后,将使用载客列车,按既定速度和时刻表进行检测。 不过根据《东方日报》引述来自湖北的李小姐表示,她本来期望坐高铁回乡会更方便,但自发生高铁事故后已打消念头,「以前还想过开通后可以坐高铁回老家,但现在我都不敢坐」。而湖南的宋先生更称,还寄望明年春运可以选坐高铁回家过年,但为安全还是选择坐长途巴士回家。 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全长104.5公里,2005年兴建,以时速350公里设计,历经5年完工。香港路段去年底开始兴建,全长26公里,以时速200公里设计,预计2015年建成。 广深港高铁是内地「四横四纵」客运专线中,京港高铁的南方部份。路线连接广州、东莞、深圳以及香港。高铁建成后,未来由香港前往广州,不到一小时就抵达。 关键词 中国 – 事故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京沪高铁再现供电故障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周一遭到新问题的打击。在新建的京沪高铁线路上,供电故障造成20余趟列车晚点逾3小时。而就在几天前,电力问题酿成一起致命的追尾碰撞事故。 自一个月前京沪高铁投入运行以来,这已是至少第五次发生此类故障。在中国忙于建设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之际,这也深刻地提醒人们关注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中国政府下令在全国铁路系统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周六,在华东城市温州附近,一列动车追尾撞上另一列因遭遇雷击而失去电力的动车,导致至少39人丧生。 中国铁道部长盛光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安全检查的重点将是高铁列车,并将尽快努力解决设备问题。 据《人民日报》周二报道,盛光祖对追尾碰撞事故的受伤人员和伤亡人员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对广大旅客表示“深深的歉意”。 中国的动车在2007年投入运行。在支出激增的推动下,政府已铺设了总长近1万公里的高铁轨道,达到日本新干线(Shinkansen)的大约四倍。日本新干线运行47年来从未发生过一例乘客因碰撞或出轨而丧生的事件。 花旗(Citi)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他希望这起事故将不仅促使中国铁路建设速度放缓,也促使中国经济整体放缓。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6%,即便其它国家复苏乏力。 “高速铁路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中国的快速增长,”沈明高表示。“当你如此看重速度的时候,你有时会减少对增长质量的关注。” 按照中国在敏感问题上的常见做法,政府命令国内记者不要在动车碰撞事故问题上提出尖锐的问题。 网上流传的一份中宣部通知称,报道的主题应当是“大灾面前有大爱”。 动车碰撞事故发生后不到24小时,北京方面就解除了三名铁路系统高官的职务,他们对温州附近发生碰撞的那段线路负有监督责任。 面对新闻网站和新浪微博(中国版的Twitter)上的大量批评,官方的新华社称,政府已向其中一名遇难者的家属赔偿了50万元人民币(合7.76万美元),达到铁路事故死亡法定最高赔偿额的三倍多。 这起追尾碰撞涉及的两列动车都是由中国南车(CSR)制造的。该公司否认列车本身有任何缺陷,而是将事故原因归于信号问题。据官方媒体报道,事故调查组已前往北京向最高领导层报告他们的调查结果,并将在周三举行新闻发布会。 日本关西大学(Kansai University)教授、铁路安全管理专家安部诚治(Seiji Abe)表示,日本的子弹头列车有一个失效安全制动系统,应当能够防止两列列车相距太近。 无论事故调查结果如何,中国铁路企业的海外雄心似乎都已受到打击。就在几周前,日本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等公司还面临着中国竞争对手的可怕威胁,这些中国企业从外国同行那里吸收了技术,然后宣称开发出更便宜的产品。 各方担忧,中国列车制造商现在将难以在海外获得立足点,甚至在国内市场也可能面临更加疲弱的需求。这种担忧连续第二天对铁路概念股形成压力。 在上海股市,中国南车的股价继周一下跌8.9%之后,周二进一步下跌3.8%。 中本美智代(Michiyo Nakamoto)东京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有明:从高铁事故看“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陷阱

首先让我们为这次事故中的牺牲者默哀! 作为一个业余铁路爱好者,一个曾经一度梦想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把新干线修到祖国大地上的留学生,看到报导中的惨烈场景不禁感到悲伤和痛心。 其实中国引进德日技术修建高铁,在短短几年内实现由绿皮车到高速动车组的“跨越式”发展,整个过程我都一直在高度关注。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儿时的梦想却一直影响着我的求学道路,甚至今后的人生目标。 2006年,我进入东京大学理科一类,这个科类的大部分学生2年后会进入工科院系。那个时候的我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开始向铁路工程师这个目标迈进。而在此时,候京沪高铁计划已基本敲定,同时在我的家乡天津和北京之间,中国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城际高速铁路已经开工了。从技术角度来讲,京津高铁项目有着比较试验的性质,具体讲就是比较德国的ICE和日本的东北新干线2套技术。在此前的谈判中吗,这两家已经通过大幅度的让步,挤掉了不肯转让核心技术的其他对手,最后他们都同意中方自行生产车辆和大部分配套设备。这个事件让我大为吃惊,也彻底改变了我个人的学习方向和就业取向。(关于我自己的故事,后面再找机会继续) 但凡了解日本产业界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在防止技术泄露这方面是特别谨慎的,尤其是对中国更是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从玩具、家电到摩托车、机动车,日本的高科技产品被我们“山寨”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那么这次日方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大的让步,不惜血本也要转让这些核心技术呢?这里面有众所周知的原因,比如中国的高铁市场潜在商机巨大,如果在一开始就被淘汰的话这个机会损失他们是在无法承担;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5000年来造化得炉火纯青的政治手腕。中方利用德、日的竞争关系让他们自相威胁,从而不得不在水面下的一系列交涉中屡屡让步。中国人自认为做的很聪明,把谈判对手们都耍了一把,而实际上正式这种做法决定了中国高铁日后必定存在安全隐患! 为什么能这么肯定呢?主要理由有2点。第一,德日的技术都是在固有环境下通过独自的技术研发、长期的实践摸索、以及在不同条件和要求下的实际运营中积累起来得;两者虽然都是当今世界上最稳定最可靠的高铁系统,但许多核心技术都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原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可兼容性。我们现在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对高铁这种大规模系统工程而言本身就是一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既然德日双方都不得不转让大部分技术,而且还要和对方的陌生技术拼凑到一起,他们当然无法也不需要在安全方面承担任何责任。事实上,后来中国对外宣传高铁技术是“自主知识产权”,甚至企图将廉价版化的技术向第三国输出,这些做法严格地说都是有侵权之嫌疑的。而德日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不是他们不想主张自己的权利,而是“实在不敢掺和”。你想一想,本来是自己生的孩子,现在被聪明的中国人和另一个陌生人的孩子整成了“连体婴儿”,而且还要把它卖到第三个人家去。。你还敢对这个怪胎负任何责任吗,你甚至根本都不敢承认它有你一半血统!也就是说中国高铁这个怪胎,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就患有先天疾病,而最了解它的亲生爹娘却永远不再会为它负责。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一个学生拜师学艺,本来应该抱着谦虚严谨的态度,特别是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而我们却找来n个老师,让他们为了抢学费进行恶性竞争,再用政治手腕倒牵着老师的鼻子走。在这样一种不健康的师徒关系中,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结果是,我们把从2位老师那里敲诈来的技术拼凑一通,并且再一次发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竟然攒出了跑得比老师都快的“2不像”,这就是后来我们看到的CRH380。这种巧取豪夺、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好大喜功、自以为是的态度,正式我们整天引以为豪的“中国特色”的真谛。 从开发经济学的角度讲,后进国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发展是合理的,也是一个客观规律。然而这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保障了安全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叫做“中庸”,在评价“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时它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今天的中国在经历了外敌入侵、殖民统治、“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急速的“现代化”之后,早已把传统文化连精髓带糟粕全都丢弃了。这是日本版改革开放明治维新和我们的“中国特色”的本质区别之一。日本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唯一一个免于西方列强入侵,反而走向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国家,起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吸收先进技术和制度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回到高铁的话题之前,先继续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就在大二下学期分配专业的时候,我做出了求学道路上的一个最重大的决定:弃理从文。当时我的想法是很明确的,既然实现我多年梦想的关键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密室里的政治谈判,那么再学技术就没有意义了。于是我告别了至今还灰常热爱的自然科学,“穿越”到了叫做国际关系论的陌生学科。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当时是在是太天真了,国际关系论跟高铁技术的输出不能说完全按没关系,但基本上对实现我的梦想没有任何直接帮助。虽然如此,我对中国高铁建设的关心依然如故,同时也通过日本这边的信息了解到不少关于中日之间技术转让的内幕。最重要的发现是,原来日本铁路技术的海外输出,主要是通过“综合商社”来推动的。 这里插播一下什么叫综合商社:它是日本独特的一种业态,比较贴切的中文翻译可以是“巨型综合贸易公司”;他们的主要业务是把海外的资源“运进来”,把日本的工业产品等“卖出去”,从而实现对从上流到下流的整个商路的掌控。国际上名声显赫的大商社有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5家,其中伊藤忠商事是战后最早和中国开展大规模贸易的日本公司。之所以冠以“综合”2字,是因为他们的触手几乎伸向所有商品,小到食品、日用品,大到飞机、石油开发,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有“商机”的地方就能看到5大商社的影子。 那么商社和中国的高铁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呢?刚才提到的和中国关系密切的伊藤忠商事,其实就是日本高铁技术输出中国的“媒人”。日本的原国有铁路早在1988年就被分割成6个旅客铁路公司和1个覆盖全国的货运铁路公司,分别作为民营企业经营。而铁路车辆和相关产品、技术的供应商,绝大部分也都是独立的民营企业,各项核心技术都分散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估分公司手里。也就是说,想把新干线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卖到海外,必须先有人出来坐庄,把零散的技术采购过来组成一个完整的package,再作为窗口将其卖给远在海外的客户。 具体到中国高铁引进的日本技术,这个“媒人”、“庄家”便是伊藤忠商事。不少朋友可能都知道国内高铁车辆的一大生产基地就是南车集团的青岛四方机车厂,它和庞巴迪以及川崎重工都有技术合作关系。最早的60列CRH2A型(也就是日本版车辆),是川崎重工和青岛四方共同接单生产的,而合资成立的“青岛四方川崎车辆技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就是由伊藤忠商事出资。 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我将商社这个以前从未考虑过的行业列入了求职list(在这之前,理科出身的我对商业丝毫不感兴趣,认为他们创造的价值远不如制造业)。2010年秋天,我有幸访问了伊藤忠与青岛四方项目的负责人本町社员,从他嘴里我第一次听到当事者讲述的高铁技术转让背后的故事。其中最触目惊心的细节是,中方技术人员对安全问题的“不屑一顾”,对此日方表示“难以置信”、“不禁替中国高铁的安全感到担忧”。本町说他代表伊藤忠,也就是间接代表整个日方阵营和中方“领导”谈判时,能感受到他们的好大喜功和对安全隐患这种消极因素“避而远之”的态度。前几天我再次享了有关中国高铁可能引发大范围地质灾害的文章,现在通过当事人的叙述我们发现不要说这种长期性的间接风险,就连直接关乎列车安全运行的非常具体的安全隐患,都被我们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临别前本町告诉我他的目标是,在帮助中国人引进高铁技术的同时,更要让他们的安全意识也提升到日本技术人员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将日本的技术优势和中国的成本优势结合起来,将来向世界市场进军、让更多发展中国家享受到高速铁路带来的便利。只可惜这次的死亡事故,恐怕让他的这个梦想在有生之年都无法实现了。 其实作为一个业余铁路爱好者,我早就对中国引进高铁技术的方式感到疑问和担忧。前面我们提到过,中方是通过政治手腕“逼”德日就范,统一转让部分核心技术的。不管是日版车还是德国版,除了最初的几十列是合资生产以外,之后的列车基本上都转入由中国当地的厂商自行生产。这也是我们一直对外生称“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根据。然而正如我反复强调的,高铁项目是大规模系统工程,高铁技术也绝不仅限于车辆、线路、信号等硬件设备,更包括了如何进行日常维护、发生以外时的如何应对、如何发现重大事的征兆故等常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有些是有形的,有些则在每一名资深工作人员心中;有些是在长期不断的技术革新中总结出来的,而有些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前者我们理论上能够学到却不屑去学,而后者我们根本不可能按照“中国特色”的指导细想那样“拿来”。 我对铁路的兴趣是小时候看绿皮车萌发起来的,而真正作为爱好去研究是来日本以后的事。因此我对国内铁路的了解可以说很有限,但是对包括新干线在内的日本铁路(包括它的技术、特色、发展史)还算得上略知一二。作为业余铁路爱好者,我不想对具体的技术问题多做评论,但我敢断定的是没有一个中方人员真正知道,日本新干线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才实现的。他们天真地以为在一夜之间,通过一些“伟大领袖”教给我们的整人、玩儿人地伎俩,就可以把这些宝贵的经验统统“拿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懂日语的朋友可以在日文版的维基百科搜索“鉄道事故”,你会发现一个长长的明治时代以来的各种大小事故的完整记录,其中大多数重大事故不仅记载了事故的概况、死伤人数,还注明此次事故对安全措施产生了那些影响,促成了那些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等。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1960年代最先开通的东海岛新干线到今天为止没有发生过一起导致车内乘客死亡的重大事故。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新干线的许多核心技术都是早在战前就开始着手研究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很多安全技术都是吸取了之前发生在常规铁路上的无数悲惨事故的教训? 我曾经参观过几家日本铁路公司的检修工厂,也就是保障日常运行安全的核心部门。不管是资金力量雄厚的大公司,还是远郊地区的地方路线,这个部门里都一定有从小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傅。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路线,车辆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就如同养育了多年的孩子一样。听他们讲述工作经历,几乎每一个人都能给你讲出一个刻骨铭心的incident:当年如何预防了一场重大事故,差一点就会出现多么严重的后果。我想说的是,这些轻易“拿”不走的东西,才是缔造新干线、ICE这些丰功伟业的坚实地基。我们那些好大喜功的领导们,在自作聪明地实践着“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的时候,殊不知已经将无数中国人民送上了开往死亡的单程列车。 刚才说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本文原则上不深入技术层面。但是在这里,为了未来中国高铁的安全,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谨以一名业余铁路爱好者的身份阐述一下观点: 1.这次发生的是同一方向上的列车追尾事故,问题出在列车运行保安的最基本环节。预防此类事故的技术和措施,早在铁路诞生初期就出现了。一直到今天,不管是高速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防止同一条线路上列车相撞都是信号、保安系统的最基本功能,也是任何一条铁路都必须通过多重安全技术和措施给予保障的。 正因为如此,此次事故中保安系统的失灵很可能是由于多套技术多个系统时间的协调问题引起。这也是本文强调的安全隐患之2大根本原因之一。 2.造成中国高铁安全隐患的 另一个根本原因,是“人”的意识中对安全的轻视。这也是本文要揭露的,中国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对安全的轻视,对人命的不当回事儿,这绝不仅仅是高铁的问题,而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去反思的道德问题。这背后隐藏的是我们整个社会中充斥着的极端功利主义与极端投机主义,关于这个问题之后再予以总结。 在这里作为技术问题需要提出的是,高速铁路是大众交通工具,是关乎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工程。我从很早就担心中国高铁出现重大事故,但却没有预料到它发生得这么快。我最最担心的是,我们吸收了车辆以及线路的初期建设技术,却没有学会中长期的维护和安全保障。日本的新干线每隔数年1次全面检查,每隔10多年1次分解检修,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我们有吗?更重要的是,在比日本大得多的运输压力面前,我们的铁路工作者从意识上能严格遵守这些安全规定吗?? 有关技术方面的讨论到此为止,最后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高铁事故中暴露出的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我从开头一直使用的比喻,带引号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说,就是上面讲的笼罩当今中国社会的全民性的“极端功利主义”与“极端投机主义”。或者讲得再直白一些,就是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太贪、太没耐心、太爱耍小聪明。高铁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把这三点都反映得淋漓尽致:看人家有我们也想要=贪,然后又不想象人家那样一步一步地建设=没耐心,所以决定从人家那里“拿来”又总想占别人便宜=耍小聪明。结果如何,我们都已经目睹了。 不要以为就是一个小小的高铁事故,跟你我毫无关系。它暴露出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社会的通病,而病原体就是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投机主义”,反映在每一个“典型”的21世纪中国人身上。且不说别人,看看我们80后这个群体吧。多少男生一点努力都没付出就做梦一夜暴富,多少女生整天想着怎么嫁给houses & cars。为了达到目的,有爹妈能靠的就仗着权势胡作非为,有身体的便寡廉鲜耻地去出卖自己。最可恶的是还有一些人把出国当做实现他们功利目的的捷径,以至于把种种恶习带到国外来给中国人丢脸。。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态度到了国外只会遭到最严重的鄙视! 中国人聪明,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而智慧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去引导,往往会比无知更可怕更有害。以前我们物质上贫穷,总觉得人家都因为这个看不起我们。现在一部分中国人有钱了,一出国就杀到各种家电量贩店啊,名牌专卖店啊把高价商品席卷一空,我们甚至连高铁都买得起了。可是怎么样呢,世界因为你更有钱就更尊重你了么?! 事实是我们在整天掉在钱眼儿里的同时,丧失了传统文化、道德规范、人文修养这些最能赢得别人尊重的东西。这叫什么呢,其实这叫本质上的平穷,穷到拥有不起这些人类社会公认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所以中国人要想真正的富有起来,就必须先跳出“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投机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的怪圈,走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发展道路。如果再继续朝错误的方向前进下去,整个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面临一场经济、文化、道德的全面颠覆。而这个时代的扳道工,就是我们80后这一代人。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拿出勇气和责任感,挡住即将出轨的车轮!

阅读更多

BBC | 日本看中国高铁事故:不解与骇然

两列在浙江温州市境内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发生追尾事故,造成严重伤亡。 包括官方电视台NHK在内的日本各大电视台,到周三(7月27日)为止,已是第四天把中国高铁事故及处理方式放在主要新闻时段的头条,各大报连日大版面报道和社论,这在近年日本传媒报道中国新闻的规模中还很少见。 对于日本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对于新干线开业了47年至今没发生过死亡事故的日本来说,中国政府宣称的高铁事故原因不仅不可思议,而且草率、慌乱地处理事故,以至让事故变成事件的手段更让日本骇然。 中日高铁恩仇 日本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关注中国高铁建设,初期是为了与法国、德国竞标,2006年日本川崎重工制造的新干线CRH2A型车厢首次向中国交货,这是中日签订60架日本新干线车厢的订单、日方提供部分高科技部件的合同,设计最高时速是315公里,设定最高时速是250公里。 08年后中国大幅提速,超越了东日本铁道公司JR技术合作范围,JR和川崎重工向中国抗议,并提交了“后果自负”的备忘录。 09年中国铁道部通过南车青岛四方机车与川崎重工签订了140架最高时速350公里的日本东北新干线“疾风号”CRH380A型车厢为基础,中国改良设计、生产的贸易合同。 去年JR东海董事长葛西敬之提出“中国高铁轻视安全、速度临界,改良的技术也是盗用外国”的主张,开始了两国高铁纠纷。 今年中国向美国申请高铁专利更令日本气愤,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年5月访日时,日本首相菅直人对中国申请专利表示非议。 “欠安全的国威” 事故后日本传媒迅速形容,中国致力开拓的海外高铁市场计划变成梦幻。日本早已关切中国高铁不时因雷雨停车的小故障,每次必定报道。 日本工学院大学助教高木亮说,高铁设计时都有两列车接近在几公里时开始减速、进一步减速、最后自动停车的系统。如果雷雨毁坏,高铁会马上自动停车,两车相撞是不可能的事。 日本虽没直接指中国高铁事故可能是人为造成,但亲中报纸《每日新闻》周二报道:“中国铁道司机每月工作超过300小时也属正常”,右派报纸《产经新闻》周三报道:“如此精密的先进技术,中国高铁司机只学10天驾驶,真是令人惊讶地短暂”。 但中国高铁事故路段次日恢复运行、事故车厢迅速掩埋的处理手段更让日本目瞪口呆。05年JR西日本福知山线普通火车出轨事故,JR西日本用了25天调查、55天才恢复运行。 高木亮说,很难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掩埋事故车厢,事故一定要查明原因才能杜绝,车厢一定会留下说明事故原因的痕迹。 《每日新闻》和《产经新闻》的社论标题竟不约而同是:中国高铁事故是不顾安全发扬国威,说明无论日本左右派都对中国努力发挥的国威下了什么结论。 事件唯一令日本目前对中国还存好感的,是中国传媒报道事故、事件进展和大量网民的追究,说明的人心良知。日本也关切着强大的网民、舆论愤怒与中国当局掘出事故车厢调查、最高人民检查院准备现场调查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也注视着中国当局准备迅速赔偿、平息事件的动向将如何发展。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中国高铁的安全保障路在何方?

截至到北京时间7月25日18时,中国“7•23”铁路重大事故的遇难者人数已增至39人,中国高铁的安全运营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从一个高速铁路线上面,作为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保证它的安全距离和间隔时间。信息可以通过钢轨传送到动车组的车头计算机,防止了追尾事故的发生。” 这是2007年4月,中国广铁集团高级工程师 陈建译介绍国产高铁防追尾自动闭塞系统时作出的承诺。但在“7•23”重大铁路事故中失去两位亲人的温州金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我的弟弟跟我的一个侄儿,两人全部失去了,给他们压死了。在安全问题上,我们是农民,又不是什么技术师,谁能替我们做主?” “7•23”重大铁路事故发生26个小时后,中国铁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但公众所关注的事故原因和处置方案并没有得到满意的澄清。诸如高铁安全系统为何失灵?调度管理是否合格?以生命损失如何追究责任等等问题,都留下了诸多的疑问。 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指出,中国高铁建设,集中代表了近年中国经济发展以追求高投资、高速度和高GDP数据为中心的特殊模式,而“7•23”事故正是反映出了在一味追求速度下对乘客生命的漠视:  “温州和谐号事件实际上中国一些政府部门漠视生命的一个标本。有关方面急于结束对生命的搜寻。在发达国家一般对这种铁路事故对生命的搜寻都在三天以上,为什么要匆匆地结束对生命的搜寻呢?因为要赶快恢复通车。在我们看来没有查明事故的原因,就应当暂停所有高铁的运行。否则实际上是拿所有旅客的生命在做实验。它是这样一种漠视生命的体制,包括将出事故的车体匆匆掩埋。恐怕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推给了老天,也就是打雷下雨。这种事故我认为最深刻的教训就是漠视生命的体制必须改变。”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在时任铁道部长的刘志军推动下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铁道部以集中巨额社会财力为后盾,使得高铁建设里程和运行时速在短短几年内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但在铁道部政企合一的模式下,高铁是否适合中国经济结构发展需求以及运行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却一直是国内各方争论的焦点。 反观高铁技术成熟的日本、德国和法国,运行安全始终被摆在高于时速的特殊位置。日本新干线开通47年来,不但没有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故而且正点率始终精确到以秒钟计算。而运营已30年法国高铁,虽然最新测试速度达到575公里,但实际平均时速却一直保持在260公里左右。铁路部门为了治理列车晚点,特别制定了“时间保证承诺”,即一旦出现晚点,乘客将可根据晚点的时间长短得到差额补偿。德国高铁的安全支柱,更是铁路安全法规,铁路安全主管人员除承担法律责任外还必须经过独立监管部门的正式认可。 上海复旦大学的沈丁力教授认为,法制和行政手段的强化治理是保证中国铁路安全机制的关键:  “我们现在的高铁是为了速度,不惜安全。所以这是人的观念。特别像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它的行政执行力非常之大,如果出现这个事情,第一件事情,铁道部部长必须引咎辞职。在中国出了事情以后,没有一个官员出来引咎辞职,它没有这样一个观念,这是非常落后的一个观念。你错了,你就应该辞职,然后接受调查,接受公诉,被法律处罚。普遍缺少这种责任感。所以西方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西方是有很多法规的,但我们还可以用强大的行政来保证,出了那么多的事故,一定要吸取教训,要立法。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好,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真正重视?把这些事情做好。”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报道,截至到25日18时,宁波至温州的高铁动车追尾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另有住院伤者192人,其中重症12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