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

韩寒 | 让一部分人先选起来

首先,这篇文章的原名叫《彼岸花》,也就是年圌前回应麦田的文章里说的正写了一半的那篇。很遗憾年圌前美好的讨论气氛被一场闹剧摧毁了。那次讨论其实使我获益匪浅。看了很多人的文章以后,我有一些对原来观点的修正,由于这会儿还在保养期,就先不修了。待春暖花开时,我想《再谈革圌命》,《再谈自圌由》,《再谈民圌主》。让我意外的是,我以为这些枯燥的话题不会有多少人关心,因为我问过一些年轻的朋友,他们都表示最爱看我写的⋯⋯影评。我甚至看见过这样一段话:中圌国是个毛圌邓社圌会,华圌解不了,胡圌搞几年,赵圌样不行,江圌就一下,再胡圌搞几年,就习以为常了。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同时也表明了你所有的关心,都是无用的,弄不好自己还要惹一身麻烦。 但是当有一个口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对国圌家前途的关心就是对自己的关心,大家或深或浅或多或少都会愿意谈论,甚至为社圌会的改变而行动。期间发生了台圌湾的选圌举。虽然台圌湾和大圌陆在生态上有诸多的不同,但是无论是蒋圌介圌石,还是毛泽圌东,都不曾想到,国圌民党居然是通圌过了这种方式反攻大圌陆,没有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弹。于是我开始回想自己的履历,终于让我想起了我经历的的一次选圌举—— 在我还是小学圌生的时候,班里选班长。我们班级好像一共是42人,每个同学可以选多人。我因为人见人爱,学习成绩突出(我小学的确是学习委圌员,不用诧异,每个胖子都瘦过),得了满票的42票,而我的竞争对手则比我少了一票。遗憾的是,最终的结果我并不是班长,因为老圌师说,你这个同学,太不谦虚了,居然能全票通圌过。你怎么好意思投自己一票。 于是,我落选了。虽然现在我是反圌对在学校进行班干圌部选圌举的,但那次在黑板上画“正”字,至今深印在记忆里。从那次以后,我至今没有见过选票。改圌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大家都记得邓小圌平在1⑨85年说的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最终成为一个非正式的口号。毫无疑问,这个口号已经实现了,而且似乎已经超额实现,有一部分人太他圌妈富了,虽然中产阶层也在增多,但在这一部分暴富者的映衬之下,老百圌姓好像更穷了。经济改圌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们先不去管经济改圌革的成败得失,但政圌治改圌革依然不见起色,你看,十圌八圌大还没召开,老百圌姓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说实话,我觉得现今中圌国一人一票选主圌席未必实际,社圌会各个阶层人数差别太大了,互相割裂,地区发展也不均衡。能做到一步到位朝发夕至的似乎也只有霸权和独圌裁,而非民圌主与改圌革。其实我能接受现在就知道2012年谁当主圌席,谁当总圌理,就像当年邓小圌平钦点接圌班人也没问题——邓立君,正常。但是我代圌表身边的很多年轻人朋友(这不是泛指,真的是我认识的朋友们,经过对民圌主和改圌革的讨论,他们授权我代圌表),郑重的希望改圌革开放的口号能够再加一句——让一部分先选起来。 至于这是哪一部分人,哪些地区,都无所谓,但是选什么很重要。中圌国很早就开始了村一级的行政选圌举,但是这种实践步子走的太小了。政圌权成圌立快一百年了,我们好歹也该一人一票选市长了。当然,在一开始,我甚至无所谓其中必须有民选代圌表,哪怕都是由官方指派的候选人都没关系。比如上圌海市,完全可以由当圌权者指定三个候选市长,让他们在电视台和报纸上自圌由辩论,提出各自设想,然后再去各个区县公开演讲。村级选圌举的贿选很容易(贿选也比不选强),市级选圌举的贿选就不那么容易了。在某个大城市进行公开市长选圌举的同时,全国人圌民也都可以围观和进行虚拟投票,培养培养情操,准备迎接实战。同时,市长可以每三年选圌举一次,人圌民代圌表可以联手弹圌劾市长,那人圌民代圌表就不再形同虚设。如果我们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开始选圌举市长,那饱受诟病的上圌访制圌度也可以休息了。因为我坚信,只要市长是选出来的,哪怕暂时都是党的人,都会顾忌人圌民,反之就只会讨好上级。只要你不犯法,大不了人圌民把你选下去,你无非是能力不足,也不用为了保命而躲到美国领事馆去。这对于官圌员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和保全,对于国圌民来说,则是最生动的民圌主练习。 社圌会之稳固,不应该靠中圌宣圌部,而应该靠往前迈几步。     讨论点这里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方绍伟:“方韩大战”中的“新春秋战国”

方绍伟:“方韩大战”中的“新春秋战国” —-从“品牌竞争”与“意见市场”的角度看 作者:方绍伟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2-13 本站发布时间:2012-2-13 10:24:06 阅读量:283次     进入2012年之后的这场“方韩大战”的本质是什么?是公众人物一时意气用事么?是自由派反感“韩三篇”的继续么?是关于任何人质疑韩寒的自由权力么?是为了捍卫个人没有弄虚作假的名誉么?是关于批评与反批评的公共理性么?是关于颠覆“偶像崇拜”的时代潮流么?   这些显然都是“方韩论战”的重要方面,但却都不是问题的本质。网络时代的当今中国就像一个“新春秋战国”,是全球化、信息化、商业化和开放化带来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熊培云与彭晓芸讨论是非对错与大众情绪,鲍鹏山与李钟琴争辩“倒韩”的事实和价值,可“方韩大战”的本质却只有五个字:争夺影响力。用商业化的语言说就是:品牌竞争。更通俗地讲则是:比谁狠。   如此多娇的那个江山就是能让人产生影响力的中国环境,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就是这个影响力环境。   这意味着,是非、情绪、事实、价值,一切的一切都是手段、都是浮云。韩寒也许真的没有作假,但关键根本不是韩寒有无作假,而是人们是否相信他有“假的痕迹”。方舟子也许是因为韩寒攻击他对悬赏的挖苦而动怒,但关键也根本不是方舟子一时性起,而是他的“打假”从来都是为了轰动效应,从来都是为了个人影响力。   也就是说,是非真相也许存在,但是非真相从来都不是“独立”地存在,是非真相从来都是存在于“认为它存在”的人们心中。更直白地说:真相不可能离开个人意见和认识能力的污染,这对实利至上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与影响力或个人品牌相比,事实真相与公共价值都是低一个层次的利益,科学精神与理性品质也都是次一个级别的要求。   我当然不是说方韩两人会颠倒黑白、践踏共识,恰恰相反,任何一方都会力争比另一方显得更加“摆事实、讲道理”。个人影响力与公共价值的层次区分仅仅意味着,只有在坚持公共价值更有利于扩大个人影响力时,对抗双方才会选择坚持公共价值。所以,公共价值是碰巧在自认为与扩大个人影响力一致时才被坚持,科学精神与理性品质也是碰巧在自认为与扩大个人影响力一致时才被提倡。当公共价值、科学精神与理性品质被认为不利于保持和扩大个人影响力一致时,它们都有可能被牺牲掉。这也正是我们在迄今为止的“方韩大战”观察到的现象,尽管事前事后的认识会不尽一致。   韩寒在悬赏时的低俗与方舟子在反击时的不厚道,确实都实在令人无法恭维。但他们的行为,都仅仅表明了他们自己是完全被个人影响力所绑架而已。被个人影响力所绑架?对。问题很简单,中国有5亿多网民,手机移动网民也超过3亿。这么多的网民,时刻都需要有大量的话题供“网络消费”,方韩两人的粉丝每天自然也都嗷嗷待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正是这个全球第一的中国“网络消费需求”。对于方韩两人来说,维持和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比什么都重要,维持和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本身就是第一价值,公共价值也只有与这个第一价值一致时才有价值。这正是方韩两人的某些行为有可能偏离公共价值的根本原因,何况公共价值从来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所以,“冲冠一怒”的背后只不过是“为红颜”罢了。再者说,方韩两人的时代价值观本来就没有根本的区别。按照这个逻辑,用“同室操戈”来解读“方韩论战”显然就不得要领。都什么年代了,用“大方向一致”还怎么可能解释问题的本质?重要的根本不是“时代的大方向”,重要的是“品牌与营销差异化”以及对自己品牌的维护。面对着全球第一的中国“网络消费需求”,那些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价值规范来评论的人,显然已经掉入了规范冲动的泥坑。   “时代的大方向”其实正是在品牌竞争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多元化的品牌竞争还哪里来的“时代大方向”? 许纪霖说:“什么时候中国不需要韩寒了,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社会了”,许纪霖肯定错了。事实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有“意见领袖将自己的想法放大”,问题在于不能只有一个意见领袖,可韩寒并没有也不可能垄断“意见市场”,韩寒只是没有能力阻止恶性竞争罢了。   如此,就像腾讯与360之间爆发的最新冲突那样,正当竞争就变成了“方韩大战”的要害。现在,贬低方舟子的个人动机和手段都已经于事无补,韩寒是否作假也可能永远扑朔迷离。所以,更重要的是批评与反批评中所表现出来的风度、措辞和说服力。在“品牌竞争”的真相目前,提“个人动机”确实幼稚无聊。事实永远是:你的动机有多肮脏,别人的动机就有多卑鄙。   当然,风度问题只是对维持和扩大边际的“品牌消费者”而言的,对于那些忠诚的“品牌消费者”或“铁杆粉丝”来说,重要的从来都不必是事实和风度。王菲曾批评方舟子“科学地不讲理”,方舟子则回敬王菲是“信仰地不讲理”。显然,在“方韩大战”中,党同伐异者既可以“科学地不讲理”,也可能“信仰地不讲理”。认同感和自我肯定当然可能导致“选择性失明”,意识形态的外衣也会成为对抗的手段,这就是“网络消费”时代的“派性斗争”。有人之所以把它与“文革”联系起来,那仅仅是因为“网络公地”具有“低成本发泄和高费用管理”的特征,虚拟社会显然要比现实社会更无序。所以,与“铁杆粉丝”讲理性就如同让忠诚的消费者换品牌一样难。   当周立波说“若将网络民意当真,实是一种自宫行为”时,他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周立波的失误是把这个道理推向极端,得出了不得人心的“网络公厕论”。可能更恰当的态度是宽容和泰然处之。就此而言,韩寒的悬赏确实小气了,后来的反应也越来越缺乏“韩三篇”中的气量。这注定了“方韩大战”从一开始韩寒就输定了。道理很简单,腾讯与360打,腾讯再有理也是在替360扩大影响力。韩寒的网络影响力本来就是世界第一,“老大”没有雅量,除了替方舟子扩大影响力,还能有什么别的结果?连方舟子都已经认识到,即便输了官司,他也已经“赢得了整个世界”。因此,如果韩寒真有什么团队的话,这次运作就实在太失败了。再无聊也不能把事态演化成“歼敌五百、自损一千”,“损人利己”玩砸了就莫过于“损己利人”。好在韩寒现在已经认识到:“在这次闹剧中,由于我猪一样的发挥,深感愧对观众”。   这些当然是借“事后诸葛”之利的话,事情轮到自己了就未必能如此。即便是“大获全胜”的方舟子,他在批评中医时的那种幼稚的“科学主义”偏见,也在这次“方韩大战”中暴露无遗。这当然也是那些开始想成为方舟子“品牌消费者”的人所需要清醒的。另外,方舟子似乎还没学会调侃和“杀戮”自己,他手上抓住的那把沙还是拧得太紧了。   麦田在“警惕韩寒”一文里说,韩寒是因为从2008年开始关注公共话题后才成为现在的韩寒的,韩寒的价值=永远的“热点”+一流的“文字”+正确的 “立场”。麦田说得对。可令人吃惊的是,韩寒在“韩三篇”的“立场升华”后竟如此快速地暴露其上海滩的俗气,难怪方舟子一党要攻其“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了。当然,方舟子也是借着“网络打名人的假”而成为现在的方舟子的,大家最好对其“价值取向”不要太动情,好在方舟子“反贪官不反皇帝”本身出不来什么“造神运动”。公共话题弄好了是“价值链延伸”,弄不好就是“强行搭售”。品牌竞争和争夺影响力才是本质,公共价值最多也就是马云之流的“为社会提供就业”而已。   说到底,中国的“时代大方向”是在品牌竞争中体现出来的,“品牌差异化”要求每个网民和每个大腕最好都少一些娇气和稚气,怕挨刀就不要上网发文,也不要因为一个肯定就把人划派,认清价值细化和多元化才不至于老拿旧框框套人。   品牌竞争本身就是拆神运动,最想搞垮你的永远是你的竞争者。谁如果把自己当神,谁就该成为网络消费的热点话题了。有趣的当然是比美之外的比丑,“孔三妈”不怕丑,但那折射的却是中国社会的“权威流失”,低成本的网络只是加剧了这种流失而已。   西方早有过“上帝死了”的年代,现世主义的中国人如今还不更是“谁怕谁”啊?价值迷失是不存在的,中国人的个人价值从来都是清楚的,迷失的只是公共价值。“方韩大战”的本质是品牌竞争,其意义却在于价值多元化,在于从价值多元化中寻找自己与社会的方向。人们应该警惕的是那些在“品牌竞争”中搞“商品倾销”和“串通投标”的促销者。   总之,争夺影响力不可能避免恶性竞争,但也只有竞争本身能够迫使“意见市场”的参与者不断地“碰巧靠近”公共价值和公共理性。“意见市场”自有其“声誉机制”,套用巴菲特的话说:“意见市场”短期而言是个投票机,长期而言则是个秤重器。   (方绍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专栏作家;   作者文集:http://blog.sina.com.cn/fangshaowei)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许纪霖 | 许纪霖: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许纪霖: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新民周刊, 2012.2.8.     记者 — 贺莉丹   假如事态不再有戏剧性的转折,韩寒和方舟子本人都将是这一事件的得益者,他们的知名度、影响力、粉丝数量和商业市场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但从另一角度而言,他们又都是失败者,因为中国最出名的公众人物都陷入了某个冥冥之手所设计的陷阱,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2012 年 2 月 5 日晚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专访,表达了他对于此番 “ 韩方论战 ” 的一些所思所想。   在此前四天,许纪霖教授在他的微博上转发了北京律师于国富的《韩寒方舟子论战的法律分析》一文,并引用了其中一段话, “ 我们何时才能学会以理服 人?无论是方还是韩,本来都可以更加理性,但双方的表现无法令人满意。之前被神化了的韩寒,终于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无论案件结局如何,去掉神晕的韩寒才 是真实的韩寒,期待他继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证明自己。 ”    “ 韩寒在这一波的表现与大家所欣赏的韩寒反差太大 ”   《新民周刊》:你关注此番的 “ 韩方论战 ” 么?   许纪霖:我一般会注意我称之为 “ 公共正义 ” 的问题,我对这个事件不是特别关注。这是一个需要细节来判定的事件。韩寒在这一波的表现与大家所欣赏 的韩寒反差太大,本来公众喜欢的韩寒是一种 80 后特有的潇洒倜傥、嬉笑怒骂的智慧风格,如今变得有点发急。无论是他悬赏 2000 万元,还是诉诸法院,皆非 韩氏风格。在我看来,无论是麦田,还是方舟子,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推测都不足以致命,只是哗众取宠,说法好玩而已,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凭这些推测不会真的 相信韩寒有什么枪手。假如是过去那个韩寒,大可以足够的自信、傲慢、超脱、嘲笑乃至自嘲,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   由此看来,韩寒还太年轻,他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指控,又很把自己当回事。但从另一方面说,韩寒还是个认真的老实人,他失去了智慧,但也没有学会王 朔式的痞子腔,更不像郭敬明那般抄袭被坐实、依然厚皮蛋定。韩寒的反应是一个正常的老实人的心理防卫,或许我们过去太把他当作超越他年龄和阅历的时代英雄 和超凡智者了。   《新民周刊》:那么,对于方舟子目前的反应,你怎么看待呢?   许纪霖:方舟子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一言难尽的人,他以知识打假闻名,打的是坏人,舆论一片叫好,打到了好人,又遭来一片痛骂。事实上,方舟子 是一个热衷打擂台的人,无论打谁,他用的是同一个逻辑,这种逻辑既可以使真正的欺世盗名者遭殃,也可能滥杀无辜,制造冤假错案。   对于韩寒,至今为止方舟子只提出了一些自称为合理的怀疑,这并不构成证据。特别是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大侦探波洛发表了一 通精彩异常的破案推测,杀手冷笑着问:你的推理很有想象力,但是证据呢?波洛最后抛出了致命的证据,最终让杀手落于法网。我们现在要问的也是:你的推理很 有想象力,但是证据呢?    “ 什么时候中国不需要韩寒了,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社会了 ”   《新民周刊》:韩寒现在说,他 “ 一直不在任何的神坛 ” ,他自评为, “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你认为呢?   许纪霖:韩寒在神坛上吗?我不知道。可能有一部分韩粉将他视为时代的英雄。但韩寒不是郭敬明。郭敬明的粉丝们是缺乏自我的,她们只有青春偶像的 崇拜。但韩粉的主流是有理性的,有独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没有韩寒那样的智慧,每每读到韩寒那些四两拨千斤的妙文,便大声叫好,引 为同调,而且还感叹韩寒怎么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得这么拍案叫绝?   实际上,韩寒并没有超人的睿智,他的观点是普罗的、常识性的,但他的运思之独特、语言之巧妙,在当今神州独步天下。假如真的韩寒被查出有枪手的话,我也愿意向这位枪手致敬。   《新民周刊》:你的意思是,韩寒确实有一些他特有的智慧与幽默之风格,对吗?   许纪霖:在一个舆论空间比较健全、批评不必有顾忌的社会,是不会有韩寒的。正是因为今天中国的舆论环境有某种扭曲和限制,韩寒才被视为时代的英 雄,更确切地说,成为公众的代言人。本来在一个民主社会里面,公众是直接呈现在前台的,但如今他们却需要代言人,需要网络的意见领袖将自己的想法放大。我 想,什么时候中国不需要韩寒了,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社会了。   《新民周刊》:在你看来,这次的 “ 韩方论战 ” ,是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理解的 “ 文人之争 ” 吗?   许纪霖: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这段看起来似乎比较好玩的、实质有点无聊的争论,迅速替代了前一阶段由 “ 韩三篇 ” 引发的关于革命、自由和民主的公众 大讨论。那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严肃论争,那样的论争本来只是在思想界内部,如今通过韩寒的巨大影响,扩大到公共舆论界,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和公众话 题。然而,由麦田引发的所谓枪手事件一出笼,立即吸引了网络、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甚至连主流媒体像新华社都一哄而上,成功地转移了话题的焦点。   这个现象意味着什么?个中什么东西在被纵容、什么话题在被压抑?在一个大张旗鼓的所谓反低俗的时代里面,究竟什么属于低俗?什么才是真正的严肃?在我看来,对于有思想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公众来说,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值得关心的。    “ 沙老太婆和阿庆嫂打起来了,扭作一团,多好看啊 ”   《新民周刊》:我们关心,你怎么评价这次的 “ 韩方论战 ” 的意义?   许纪霖:在韩寒这件事情上,我并没有看出太严肃的意义来。今天有了网络以后,舆论变得非常廉价,所谓人格诽谤与合理怀疑之间的界线,也变得空前 的模糊。网络时代发展至今,特别是有了博客和微博之后,个人意见与公共评论之间,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那样,有一条明确的界限,特别是对于有着上百万粉丝的 明星人物来说,等于拥有了一张影响力不亚于卫星电视和全国性大报的自媒体,任何个人的私下表达都有可能产生 “ 蝴蝶效应 ” ,制造成一个足以震撼全国的公共事 件。   过去儒家认为知识分子责任重大,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其实在公共媒体出现之前,在缺乏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之前,只是自我膨胀式的意淫而已。但是, 在如今这个传播力无远弗届的微博时代里面,一言搅动天下的可能性真的出现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自媒体的行业伦理何在?在公众人物们 热衷于扩军粉丝、放大声音的同时,有多少人已经开始有这一伦理的自觉?媒体行业是否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行规?   不要一切依赖于国家意志和国家理性,什么都要靠法律来裁决、人大立法甚至行政决断。在一个法治社会里面,法律也好,司法判例也好,都只是对社会 自主性的行规和伦理规范的国家性认肯。但在如今的中国,似乎一切都倒过来了:迷信国家意志的神魅,迷信法律的万能,社会和各行各业自身缺乏自主性规则和规 范,一发生类似抄袭、作假等争议性事件,不是首先诉诸同行、行业,而是急于向法律获取支持、讨回公道。久而久之,国家意志越来越强大,具有君临天下、裁断 一切的宰制性力量,而社会变得越来越被动、缺乏自主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韩寒诉诸法律并不以为然,而且这与他一贯追求的理念是相悖的。   《新民周刊》:那么,在你看来,这次的 “ 韩方论战 ” 是否像一场闹剧?   许纪霖:闹剧这个词有点言重。我所期待的,是从无聊的、好玩的争论开始,引向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方向,即激发起自媒体伦理规则的大讨论和社会的自觉建构。但对此我也不抱太多的奢望,因为我发现,在这一事件之中,已经有明显的商业利益介入。   比较起打官司和急于自我澄清,韩寒其实应该去做更值得他做的事情。枪手这类多少有点无厘头的猜测,其实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没有过硬的铁证抛出来之前,其实只是一场好看的游戏,不值得认真对待。   但是在一个严肃话题被压抑的畸形社会之中,被纵容和鼓励的,只剩下低俗和无聊。已经到了 21 世纪了,国民的心理其实都没有多少改变,像鲁迅在差 不多一个世纪前所讽刺的那样,大家喜欢看打架,特别是名人的打架。沙老太婆和阿庆嫂打起来了,扭作一团,多好看啊。各路媒体也一拥而上,这是最精彩、最吸 引眼球、最有卖点的题材。   《新民周刊》:我看到你几天前微博上转了于国富律师的一篇文章《韩寒方舟子论战的法律分析》。   许纪霖:我欣赏于国富律师的那个说法,我觉得他从专业的角度说得很清楚。法律根本不会实质性去判断韩寒是否有枪手,最终还一个韩寒清白,法律本 身只关心韩寒的名誉权是否实际被方舟子伤害,韩寒作为原告,核心的问题不是证明自己被窦娥还冤,而是要拿出另外一些证据来证明方舟子的诬告确实在客观上影 响了韩寒的声誉,社会评价度大大降低,乃至于实际利益受损,比如,原来答应出版的书如今出不了了等等。   韩寒本来应该注意到, 2002 年,上海曾有一个官司,有家媒体报道范志毅涉嫌赌博而打假球,范志毅将该报告上法庭。结果上海的法院的判决是范志 毅败诉,法院认为, “ 作为公众人物,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 ” 。那个案子的判决,具有典范性意义。   韩寒要胜诉,未必具有其自以为是的把握。上海的法院直到今天 ( 注:截至此次采访的当天 ) 还没有决定受理这个案件。但谁知道呢,韩寒背后的商业团队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假如事态不再有戏剧性的转折,韩寒和方舟子本人都将是这一事件的得益者,他们的知名度、影响力、粉丝数量和商业市场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但从另一角度而言,他们又都是失败者,因为中国最出名的公众人物都陷入了某个冥冥之手所设计的陷阱,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阅读更多

转帖方舟子:韩寒宣布不告刘明泽了

日迦.com 于 2012-2-10 13:34:3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全部 原创 转发 图片 视频 上海市普陀区法院才立案一天,韩寒的大律师就宣布不告刘明泽了,而且也从普陀区法院撤诉(兴冲冲为此开微博的普陀区法院被耍了),改集中到金山区法院告去了。但是我还是想知道,这个神秘的刘明泽是谁?韩寒为何要告他?不知普陀区法院能否公布诉状? 17分钟前 通过搜狐微博 普陀区法院专门为韩寒案开了微博,网友们纷纷破解刘泽明之谜,韩寒的律师却突然宣布从普陀区法院撤诉:【陶鑫良:受韩寒委托作如下说明:韩寒一直明确只追究方舟子的侵权责任。不起诉麦田。不会追究第二被告刘先生,也不会有具体网友受困扰。将依最高院名誉权纠纷管辖规定,撤换至金山区法院集中起诉】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