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北斗 | <开阳>论雷锋塔的倒掉:人造雷锋50年(一)

比如不久前还是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接着就成为了“叛徒、内奸、工贼”,过了些年又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比如昨天还在说“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祝周总理身体比较健康!”,没几年林帅就成为了“叛徒”,“叛党叛国”,接着就被批判“效法孔子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还有,就算是全国人民都曾喊得震天响的“毛主席万岁”,今天就只能在乌有乡中听到了。     论雷锋塔的倒掉:人造雷锋50年(一)   文/吴恒(复旦大学)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于1963年由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提出,一直流传至今,延续了近50年,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毕竟,在1963年之后,中国,哦,“我们这儿”经历过1966-1976年的文革,经历过1971年林彪叛逃,经历过1979年改革开放,等等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的价值观发生过一次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不久前还是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接着就成为了“叛徒、内奸、工贼”,过了些年又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比如昨天还在说“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祝周总理身体比较健康!”,没几年林帅就成为了“叛徒”,“叛党叛国”,接着就被批判“效法孔子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还有,就算是全国人民都曾喊得震天响的“毛主席万岁”,今天就只能在乌有乡中听到了。 在这50年的历程中,整个中国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一种精神能够持久的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就算是“伟大领袖”,也被“三七开”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雷锋”和“雷锋精神”确实是这片神奇土地上一朵长青的奇葩。因为历史学专业的缘故,我不愿意接受任何被告知结论但不告知推理过程的观点。这朵花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 被曲解的“雷锋精神”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好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这句话的传播范围是如此之广,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多数人将其视为一条不证自明的公理,甚至不愿意去多想一下,多问一句:向雷锋学习什么?什么是“雷锋精神”? 这造成的后果是,虽然从上到下都在说“雷锋精神”,但大家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却千差万别。究其原因,这大概是一种文科式的思维习惯(不好意思放地图炮了),因为文科思维习惯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习惯于“不解释”,“你懂的”。而理科思维则不然,如果我们要讨论一件事情,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定义我们要讨论的事情,比如要先定义函数,定义变量。这两种思维并无优劣之分,但如果一种思维束手无策时,换另一种则说不定会有奇效。 对“雷锋精神”的定义虽见仁见智,但在总体上可以简单的分成两类。这两类定义其间的差距很大,几乎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了,但他们都认为自己理解的才是真正的“雷锋精神”。这两类定义,有三种表述方式。普通表述是:朝廷定义与民间定义;文艺表述是:庙堂定义与江湖定义;还有一种表述是:他们的定义与你的定义。 简言之,你所理解的“雷锋精神”其实并不是他们所宣传的“雷锋精神”;不止如此,他们今天所宣传的“雷锋精神”其实也不是他们当初宣传的“雷锋精神”。 如果不意外,你所理解的“雷锋精神”应该是且仅是:“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如果你年纪稍微大点,也许还要加上“甘做革命的螺丝钉”或“钉子精神”。这一句中“是且仅是”的意思是说,你认为“雷锋精神”包括了这些,且仅包括了这些。而其他美德,比如说,“牺牲小我,实现大我”,虽然也值得“学习”,但你肯定不觉得这是“雷锋精神”,那应该是“董存瑞精神”、“黄继光精神”什么的。 但其实并非如此,“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虽然确实是“雷锋精神”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来不是,从1963年至今都不是。朝廷对“雷锋精神”的最新版定义如下,有4个分句,按重要程度排序。你的理解只是他们所认为“雷锋精神”的1/4弱: “雷锋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始终具有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雷锋精神以艰苦奋斗为人生品格,崇尚勤俭节约,彰显优良传统,始终具有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长久魅力。雷锋精神以敬业奉献为不变信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始终把普通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29/c_111585841.htm ) 上文所谓“最新版定义”是指其实朝廷在不同时期对“雷锋精神”的定义是不同的,而且波动比较大。吴海刚,一位雷锋研究者,曾对此进行过简单的分析:他以1963-1999年间每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中与雷锋有关的内容为统计对象(见下图)进行分析,认为可将官方对雷锋宣传“分为六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雷锋精神”都不尽相同,具体可查阅该论文:《雷锋的媒体宣传与时代变革》(2001年)。     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雷锋已在1962年8月死了,他做过的事情基本都在当时被报道过了,他的《雷锋日记》也出版发行过。也就是说,这个人应该是已经被“盖棺定论”了,但奇怪的是,虽然他做的事情还是那些,但在过去的50年里,他的精神却一直在变。 无需学者皓首穷经似的挖掘史料,我只要举出一个例子,你就能明白这些年来,“雷锋精神”只是名字没变,内涵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了。你还记得当年你年少时在大明湖畔学的那首歌么?对,就是那首,《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就诞生于1963年3月5日当天,可以说,能够准确的反应当年第一版“雷锋精神”。 我相信,这首歌,至少80后及以上都是耳熟能详的,不知道90后在读小学时还用不用学。现在,你再仔细的一句一句读这些歌词,应该就能能够明白,所谓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中雷锋做出的“榜样”是什么了吧。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一版的“雷锋精神”与“助人为乐”没有半毛钱关系。为求其全,将其歌词全录如下: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愿作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 保卫祖国握紧枪 继续(永远)革命当闯将 继续(永远)革命当闯将!”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放到哪里哪里亮 愿作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克己为人是模范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 紧紧握住手中枪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但这首歌描述的确实是最初版的“雷锋精神”,理由有二,一是据词作者回忆,歌词是受周恩来题词的影响,而周的题词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确实与这首歌的意境相似;【见《英雄传奇之雷锋:人民心中永远的“明星”》一文, http://chn.chinamil.com.cn/xwpdxw/2011-07/11/content_4463173.htm 】而更重要的理由在于,当年给“雷锋精神”下的那些定义,现在还都在,与这首歌表达的思想高度一致。诸位可看,这些定义中,可曾有一个提到过“助人为乐”?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林彪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陈云题词:“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 董必武题诗《歌咏雷锋同志》:“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 http://zh.wikipedia.org/zh/%E9%9B%B7%E9%94%8B )     插一句,现在再来看这些题词,如果你把第一个发言的人当成楼主,然后后面留言的当成顶帖的,你会发现这场景确实略有喜感。 说到歌曲,因为这一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因此宣传工作者也一直很重视。还有一首歌,其知名度和流行程度一点不逊于《学习雷锋好榜样》,却也是因雷锋而起。雷锋牺牲后,《前进报》在《雷锋日记》中发现了其摘抄的一首诗,于是刊登了出来,内容如下: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 母亲只会泪淋淋;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揍敌人!” 上海歌舞剧院的朱践耳读到了这首诗,深受感动,决定将其谱曲成歌,以纪念雷锋。1963年2月21日的《文汇报》刊登了他的曲,取名为《雷锋的歌——摘自》。这首歌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红遍全国。这便是现在鼎鼎大名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才是最初的“雷锋精神”。真不好意思,这种“喜当儿”的精神,我真心学不来。 不止如此,还有一点也值得一说。雷锋纪念日是3月5日,但雷锋的生日是12月18日,忌日是8月15日。那3月5日是什么日子呢?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发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第二版刊登的是罗瑞卿写的向雷锋学习的文章。罗在文章中写道: “雷锋同志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很多的。但是,我觉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雷锋之所以成为一个传大战士的最根本、最突出的一条,就是他反反复复地读毛主席的书,老老实实地听毛主席的话,时时刻刻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 http://news.sina.com.cn/c/144495.html ) 简言之,现在之所以在3月5日纪念雷锋,是因为当天主席有题词,而为什么雷锋值得纪念呢?那是因为他“反反复复地读毛主席的书,老老实实地听毛主席的话,时时刻刻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正本溯源,这才是原汁原味的“雷锋精神”。以后各个版本的“雷锋精神”,都是从此处演绎出来的。仔细阅读罗瑞卿的文章,你能找到“助人为乐”么? 而且,雷锋纪念日的设立,也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不止中国历史上没有,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见下表。     综上所述,你所理解的“雷锋精神”并不是真正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内涵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有过多次变动,但其解释权始终在朝廷,因为这个词就是他们首创的。当然,你完全可以自欺欺人的说,我就是认为“雷锋精神”等于且仅等于“助人为乐”,然后我学习“雷锋精神”。但在我看来,这仿佛就像,一个人拿着唯冠的IPAD,然后说,我就是认为唯冠的IPAD才是IPAD,苹果的iPad是山寨的。 (未完待续)     (采编:楼杭丹;责编:应鹏华)     您可能也喜欢: <天枢>“雷锋”的倒掉和公德话语重建 仰望北斗——我心中的新媒体 芙蓉姐姐与罗玉凤——其实我们嘲笑的是我们自己 <摇光>浮生四记(上) 刘瑜这个老女人 无觅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南方周末:【毕业季】“90后”驾临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雷磊 2012年2月25日广州大学城招聘会,几名“90后”大学毕业生在排队等候面试机会。即将步出校园的他们逐渐体味到什么是生存的压力,无助、焦虑与疲惫全写在脸上。 (南方周末记者 麦圈/图) 编者按 : 一代人身上会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吗?或者“××后”真的只是一个伪问题? 2012年夏天,被认为独立、反叛、张扬个性、自信而脆弱的第一批“90后”,将走出校园。南方周末关注“90后”的毕业季,无意给他们贴上新的标签,而是试图记录一个人群告别自己的天真并与之为敌的过程,记录他们在成人世界里的第一次淬火。 我们借此回顾自己的毕业季,并重温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哈罗德·罗森堡的名言:“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毕业戏》 2012年夏天,全国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迈出校门,这是历年来毕业生规模最大的一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于1990年。 毕业离校的倒计时牌只剩三个月了,周奇仍没有投出第一封简历的打算。在同学们都忙着查询考研成绩的时候,他完成了毕业电影预告片的剪辑。 “电影名字叫《毕业戏》,算是拍给我们自己看的。”周奇和身边热爱玩电影的毕业生们凑在一起,准备拍一部校园故事,纪念他们的毕业季。在即将到来的夏天,全国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这是历年来毕业生规模最大的一次。他们中大多数人和周奇一样,生于1990年。  这批在世人眼中贴着“卖萌、非主流”标签的90后,就业压力并不比80后轻松。在周奇高考的2008年,膨胀的考生人数迎来了史上最大值——1050万,在扩招的背景之下,那一年有600万人和周奇一样走入大学校园。连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已然超过社会的容纳量,大学生毕业工资低于民工早已不是新闻,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我估计只能找到一个两千多块钱的工作,现实骨感啊。”周奇曾经去招聘会取过镜头,毕业生挤破头的场面让他觉得压抑,那种“密集恐惧感”令他记忆犹新。 没工作的周奇仍有玩心的原因很简单,一则他并不想把自己“贱卖”出去,二来父母都是家乡小城里“吃穿不愁”的单位人,“不指望着儿子赚钱养家”。 妥协之下,读研拿个文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谋划促使周奇和身边的同学本能地选择了考研。周奇戴着眼镜,说话间隙会拿出手机不时地刷刷网页。 工科生周奇喜欢贾樟柯的电影,觉得他拍出了“摇摇欲坠的生活”。站在梦想和现实的两端,周奇如今似乎更加理解了这一句话的重量。 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达165.6万,比2011年增加14万余人,录取比例达到1∶3。面对着研考越来越高的门槛,周奇明白以自己“溃不成军”的复习,无异于以卵击石。 2012年1月5日,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随着寒流的侵袭到来。复习了四个月的周奇还是选择在这天“补觉”,睡了过去。 “除了学术帝,很多读研人都有一颗不想长大的心吧。”周奇分析自己和身边读研同学的动机,发现读研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延缓进入社会,“或者多玩两年”。 南方周末记者随机调查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两个毕业班级,读研率均超过50%。前述十余所高校的班级中,准备找工作的人则不足四分之一。 新年刚过,江芝言就收到香港一所高校的offer,对工作的忧虑结束了。她曾在实习时发现,写字楼的白领们工作“充满了重复和透支”,那些穿着正装,蓬头垢面的形象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和江芝言一样的道路。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有近35万人,连续三年增幅超过24%,预计2012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将达到43万。 而对于更多社会资源匮乏的毕业生来说,“不想长大”则是一句难以出口的呐喊。比起诸多毕业生拥有的“退路”,2011年毕业就开始找工作的王佳芬走得可谓“磕磕碰碰”。直到最近工作才终于有了眉目:她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分数线,获得了面试资格。 在这寻寻觅觅一年多的时间里,王佳芬明白走入社会生存,“并不仅是一件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事情”。和她拥有相同体会的李敏,也深知“自立”的不易。在汉江边小城读完三年中专加两年高中的她发现,想要找到一份有“三险一金”的工作也是难上加难。 考研的闹剧之后,周奇和父母“讲和”,他会在明年继续考研。但是,他仍背着父母开始拍摄自己的毕业电影。“这也是最后一次玩这个东西啦。”他有些感伤地说。事实上,他又争取到一年的时间,可以不用面对就业的“腥风血雨”。 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了 曾经的“留守儿童”王佳芬曾希望自己能通过读大学改变命运,却发现大学无非是一个浑浑噩噩的日子接着另一个浑浑噩噩的日子。 在周奇还在为考不考研纠结的大四上学期,江芝言曾与不少内地学生一起去台湾交流研讨。台湾同龄人的潇洒和自信,令她这个内地最好高校的学生也感到诧异。 “他们也快毕业了,但却在徒步旅行,搞乐队。”那种状态,完全不像自己身边的同学“焦急而灰暗”。让她真正羡慕的是一个同龄的女孩子,“她会每天都跟妈妈报自己的花销,并跟母亲贴脸交谈”。这是她和母亲之间从未有过的亲密。 对于江芝言来说,父亲就像一个社会。在她成长的过程里,父亲和母亲的争吵也越来越频繁。青春期里的她开始发现家中的微妙,这些裂痕让她感到恐惧,身边的同学父母不少都离婚了。 在江芝言对父母的争吵恐惧时,王佳芬的童年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看电视,翻来覆去地看《灌篮高手》。在王佳芬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前往广州打工,她与弟弟则跟随爷爷奶奶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像王佳芬父母一样背井离乡的人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作为较早一代的留守儿童,童年的经历形成了她孤僻冷静的性格。 上大学,对于江芝言来说是阶段性远离父母,尝试寻找自我;对王佳芬来说则是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逃离父母居住的乡村。 大学开学没多久,王佳芬的“知识天堂”幻想就被打破了。她发现不少老师第一堂课都会扛来自己写的课本售卖,课堂就变成了“签售会”,之后则是他个人作品的“朗诵会”。扩招给老师的嗓子带来了挑战,大班大教室上课,往往就是老师只顾在讲台上自说自话,声音越来越小,而学生们睡自己的。 “我不会讲这门课,不晓得他们怎么安排的。”在江芝言上课的经历中,竟然两次听到这样的开场白。老师想来就来,她也就三心二意地当了“逃课生”。 大学的多数时间,王佳芬都宅在寝室养花养草,练起了毛笔字,成绩便败落了,还挂了两门课。虽然过了补考,学校教务处还是没有将其成绩及时登入。这使得她完全没有机会去参加毕业典礼,接受拨穗的洗礼。“大家都去了,我却因为成绩没登入不能去,就像被抛弃了一样。” 大学生服务员 找工作屡屡撞壁后,王佳芬在武汉郊外的一家乡村菜馆做服务生,包吃住1400元一个月。 性格的慢热让王佳芬在求职中频频受挫,快餐化的面试使得她还未来得及展现自己,就被HR们pass掉了。她希望能去银行或者航空公司工作,投递的也都是这些企业。 毕业了,同学们纷纷离校,她还只能窝在同学的寝室里,投简历,然后石沉大海。为了去苏州面试一家银行,她问父母要了近千元前去,去了“仅仅是做完一个自我介绍”,便回来了。走到汉口火车站,手机还被偷了,她跟母亲打电话时哭了很久才平复下来。 在比较阴郁的时候,她甚至想到了自杀,那一阵子她所在的学校一连三名学生自杀。她仍要生存下去,而且要减轻父母的负担。为此她找了一份工作,在武汉郊外的一家乡村菜馆做服务生,包吃住1400元一个月。 每天她都要乘坐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工作的地点。“满城挖”的武汉基本上是一个工地,等公交车趟着坑坑洼洼摇摇晃晃地到工作地点的时候,悬挂一路的她早已经精疲力竭。 让她不能理解的是老板娘的“狂浪”,这些半老徐娘很会和官员们勾勾搭搭,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蹭老板娘的臀部。顾客们颐指气使,老板娘也只能郁闷地赔笑。老板娘受气后,会把气撒到王佳芬这样的服务员身上,骂她们“苕样子,都不晓得招呼客人”。 一个月时间刚到,她就辞掉了这份兼职,带着“眼不见为净”的快意。然而,在接下来的求职面试中,她的手机再次被偷。 这次她不再打电话给母亲求援了。她给自己的朋友打电话说,看我长大了。说完,还是哭了。 “毕业就结婚” 毕业季则在同学的喜宴中慢慢地流逝着。李敏也想找一个有些家底的男孩子嫁了,将自己的负担分割一些出去。 周奇觉得自己的人生,如同孙悟空般完成了“从反叛到归顺”的过程,《西游记》一书他曾读过16遍。信奉“棍棒教育”的父亲,一直希望他成为一个工程师,不允许有差池。初中时,他和朋友到游戏室玩,被父亲逮到后,都会被一脚踢出。 曾经,周奇也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一个工程师,直到高中时他看到《三峡好人》时,他完全地被导演叙述的故事所折服,他想要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然后,在父亲的重压之下,他高考时并没有填报北影的导演系,而是报考了当时热门的电气专业。 进入大学,逃开了父亲的视线,他便开始沉迷于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家人对此,完全抱着鄙弃的态度,他仅仅是自得其乐。如今,面对着就业的压力,父亲要求他“迷途知返”坚持专业。“反现状的人,终究要成为现状的一部分。” 周奇将《毕业戏》定为自己的收山之作,纪念自己的一塌糊涂的青春,从此以后他会忘记自己的导演梦想,回到工程师的道路。“毕竟现实意味着钱,没钱是活不下去的。”他会这样地安慰着自己。 “现在我们还分得清是非,未来就分不清了。”王佳芬始终记得工作的朋友送给自己的这一句话。但她觉得在是非烦扰之前,生存下去毕竟还是最重要的问题。一年多的困顿使得她放下自己一直以来对公务员职业的偏见,下定决心报考,“偏往虎山行”。 为了通过面试,她不惜血本参加了培训机构开设的面试培训班,对于即将到来的面试志在必得。虽然只有短短几堂课,培训费却花去了四千多元。 李敏的毕业季则在同学的喜宴中慢慢地流逝着。和她一样出生于1990年的同学,之前还烫着爆炸头戴着耳钉的小姑娘小伙子们已经成为了“毕业就结婚”的践行者。她并不觉得这都是爱情,不过是找不到工作,无事可做“只能结婚罢了”。 想到身上的千百种负担,李敏也想找一个有些家底的男孩子嫁了,将自己的负担分割一些出去。瘦小的李敏有着精致的五官,这是她几乎最大的资本,学会化妆的她黑色的眼影衬出大眼睛,寒冬腊月也仅仅只穿着丝袜。 张扬自我的90后毕业生们或许已然发现,在他们迎向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时,可供他们挑拣的余地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不能想清楚,便已经被逼仄的现实捕获。不想长大不再被提及,藏在背后的纯然也将渐渐隐没。 临近去往上海面试的日子了,王佳芬开始和好朋友模拟面试题目问答,以期面试表现更从容。 “如果你撞见你的上司正在收受别人的贿赂,你该怎么办?”好友问。 “标准答案应该是‘先退出来,然后向上级或纪委监察机关汇报’吧。” “鬼才管这样的闲事嘞。”看到好友点了点头,她报以单纯的一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 原文: 点击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南方周末:【毕业季】“90后”物语:小清新、卖萌、天然呆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范承刚 记者 雷磊 不受约束的一代人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陈伟的眼里,70后、80后读大学时,他们的父辈尚未完成原始财富积累,谁贫谁富不大明显;而90后进入大学时,有很多已是“衔着金汤匙长大的官富二代”了。 如今,常有学生开着宝马车上学,而他骑的是5年前花1000元买的自行车。 优渥生活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坏事。在北大教师胡续冬看来,生长于互联网、优渥家庭与全球化浪潮中的90后,能更自由地穿梭于东方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更善于利用技术,也更有“怪异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一门文化通选课,胡续冬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介绍巴西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的作业。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名学生竟交了一篇“穿越式的报告”:若干年后,李白转世投胎,流落巴西,以唐人的眼光及古文的文风,对异域的南美风物作了别样的剖析。 与富足生活、高速网络相伴而生的,是90后一代的自我意识的崛起。他们更加自我,也更加开放而开明。 华中师范大学的一家超市里,十余种不同品牌的盒装避孕套,摆在了收银台旁一米,伸手可取。该校一名研究生吴达说,四五年前,避孕套还不会那么显眼,关于性的话题及讨论,“也不会像今天那样被摆上台面”。 活在手机与网络里 自90后步入大学,在一所大学里以缝补衣服为业的朱永芳,感觉工作“更有挑战性了”:装饰物越来越多,缝补更加困难;布料从单一的棉布、牛仔布,悄然增加了羊绒、皮衣;就连店里所用的丝线,也从前几年的10余种颜色,飙升到了现在的130余种颜色。 同在校园修鞋的丈夫,也极少再修补那些破损的球鞋及运动鞋。如今他店里的鞋架上,摆满的都是低帮长筒、款式各异的高跟鞋。 90后也将许多人抛在了身后。在武汉,像“小宋CD店”这样专卖打口碟的地方,全城也只有3家了。店主小宋很无奈——生于网络化浪潮中的90后,早已对打口碟这种十年前曾盛极一时的事物陌生而疏远。如今,小店仅靠200个左右的回头客艰难支撑,都是些“慢慢有肚腩也开始老了”的80后、70后。 偶尔有个卖萌打扮的90后小朋友误撞进来,都会惊呼:“哇,CD店,好复古呀!” 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辅导员,郑琳也觉得“懂网络、懂技术”,才能与学生沟通。如今,他用微信或飞信群发班级信息,用咆哮体、火星文写公告,还学会了在人人网、微博上抓翘课、熬夜的学生。 他不得不哀叹自己的落伍:“这帮小朋友,就像只活在手机和网络里。” 爱自拍、爱卖萌 武汉大学旁的电脑城里,店主王博林开店快7年了。在他眼里,伴随着90后踏入校园,店里所卖的东西愈发“幼齿化”,并成为商务系、家用系之外的另一大派别:“卖萌系”——笔记本外壳要七彩的,粉色、红色的特别好卖;U盘做成小浣熊、小海豚、Hello Kitty,要比傻呆呆的长方体更受欢迎;摄像头的像素最高都到1200万了,“这样更方便自拍”。 2011年年底,胡续冬被派去审阅北大自主招生的自荐材料。前些年,他还看不出谁是官家孩子,父母单位顶多写个神秘的门牌号码,职务就填个公务员。 如今,这批“爱炫耀”的90后全然不同了:有个娃的父亲工作单位是××市委,职务是“市委书记”;母亲的工作单位则是××房地产开发公司,职务是“董事长”。他感觉顿时被亮瞎了眼。 胡续冬挖掘出的另一大动向是:许多娃儿商量好一样,纷纷往材料里塞了一堆自拍照,一个赛一个娇媚,不是Cosplay服就是葱绿的包臀小长衫,下身则是带流苏的紧身裤或短裙,小身板后还摆着个硕大无比的“爱”字…… 胡续冬觉察到:这批看着卡通、玩着QQ秀、听着绵羊音的90后,行为模式与思维特征也愈发“动漫化”、“小清新化”。相伴而生的,是“萌文化”、“宅文化”、“腐文化”等各种奇异之风刮进高校。 有时候批改作业,胡续冬发觉学生们会出现“语体混淆”的情况:一大段正经严肃的论述之后,会加入“怪蜀黍”、“草泥马”、“默默飘过”之类的网络词汇,或是画上几个小猫咪举爪、抹泪的表情。 而在学期末的论文里,居然有三十多个孩子在附件里加上坐在第一排、摆着剪刀手的“卖萌自拍照”,向他宣称:“我是整个学期都坐在第一排的好孩子!”“胡老师你一定要给我高分喔!” 武汉大学旁的百草园书店里,店主王国林正在感叹“顾客的变化”。作为热爱阅读的80后,他常会感叹:如今这批90后大学生,阅读的趣味愈发轻质化、清新化。开店一年多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本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因为有近700页,从没人翻过;至今最受欢迎的一本书是《小王子》,一共卖了248本。 书店旁的一家文具店,近200种不同图案的笔记本摆满了一面墙。店员林晓芳说,这四五年来,单色笔记本卖不动,得弄出花样来:小清新系列,三叶草田园碎花啥的;动漫系列,海贼王、银魂之类;非主流系列,比如古怪涂鸦…… 林晓芳还注意到:内页是没格子的笔记本,要比有格子的卖得更好,销量相差2倍左右。她说这是因为90后“爱乱画,爱涂鸦,不喜欢受约束”。 烦恼与忧愁 90后很欢乐?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老师章劲元却是担忧的一个。自2006年起每天都会约8名大学生访谈。近年来,他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在经济浪潮的助推下,90后的孩子们在享受父母所提供的优渥生活之时,也丧失了抗拒父母意志的能力,变得愈发脆弱与柔弱。 章劲元记得不久前的一天,接到一名母亲打来的电话,帮儿子约心理咨询。这个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如果不把衣服放在床沿,就不起床。章尝试着让男孩去反思:“假如有天你父母不在了,怎么办?” 男孩的回答让他无语凝噎:“那我死了算了。” 父辈一代对90后的影响,细微而又明显。在学生们聊天厮混的日子里,胡续冬发觉90后们,对“家庭出身”这一问题特别敏感。比如常会谈起“某某家老爸是煤老板”、“某某家是哪个行业的老大”之类的问题。交友时,也常是“抱团式交往”:穷孩子和穷孩子玩,富二代和富二代玩。 同样的,胡续冬还发觉,这帮90后的“小萝莉”和“小正太”,虽然有着“天然呆”、“小清新”的外表,谈起人生理想时却极为简洁、清晰——往往都是“世界500强”、“美国东海岸某所名校”、“年薪××万”等极为精确的目标。 陈伟认为,这是如今社会完成阶级分层、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后,一代年轻人所培养的生存本能。“他们或许爱卖萌,或许天然呆,但生存压力并不小,有钱的要忙拼爹,没钱的要去拼搏。他们总要长大,也正在长大。” 在武汉豆瓣书店,店长陶志臣同样悄然发觉了顾客们的心事。这家书店曾是武汉文青的“心头爱”,只卖严肃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书籍。而如今,近年来生意难做。他曾问过隔壁以卖教材和各种辅导书为主的书店老板,仅开学那一个多月的利润就有近二十万。 而豆瓣书店则相形见绌,一天营收多则不到千元。“90后的大学生们,精力多数都在考证考级上。” 原文: 点击

阅读更多

北斗 | <天玑>毕业就思奔,安芯的间隔年(一):中国90后留学在印度

编者按: 安芯,间隔年套餐推广者,北斗七星人物曾有其 访谈 ,足迹涉于美国,墨西哥,四川,马来西亚,西藏,尼泊尔,印度,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她的间隔年鼓舞了很多人,“我还年轻,我正在路上”,本连载为她间隔年路上的一些记录,以飨同好。       我说等我把记录他们生活的片子做好了,就给他们寄一份过去。等他们老了,还可以给自己的孙子辈说,你看,这就是爷爷当年在印度留学时候的青春。 其实,无论是在哪个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荷兰等等,对于大部分留学生来说,无外乎就是四个字:冷暖自知。 但这些关于青春的印记,需要人去记录。 至少我们在异国他乡都来过,狂热过,存在过。     毕业就思奔,安芯的间隔年(一): 中国90后留学在印度   文/安芯(暨南大学)     在大多数人眼里,90后不都是娇生惯养的么? 在大多数人心里,印度,这个脏乱差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孩子去留学,去居住,去生活? 印度中国留学生目前有2000左右,大部分是学计算机类专业,其余的就是商科,金融,管理,语言类。而加尔各答的中国留学生有16个,圈子并不大,但几乎都是90后:90年的温章,89年最后一天的何斌,91年的韩晨,92年的李万祥,90年的高凡,还有90年的马群。     1. 89年最后一天出生的何斌来印度加尔各答留学,已经三年了。 “Just because,仅仅是因为喜欢。”问到他为什么来印度留学,眼前这个清瘦的男孩放下手里的报纸,淡淡地回答。 他当年高考填志愿,第一志愿是古巴,第二志愿是新疆的某211大学,但毕业后需要留在那里援新10年,索性就放弃新疆来了印度。 “从小打到做决定都是自己,去哪个学校做什么事情,父母都会问我为什么,我再把原因细细地告诉他们。” “我的感觉就是在路上,on the road,我们都在不停地寻找着什么,也许在寻找这个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发现了其他。” “那你在寻找什么?” “这个问题我得在三十岁的时候才能回答你,那时候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关于人生的一些观念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 喜欢也好,寻找也罢,其实说到底都是个感性的东西,在它们的背后总会有理性的支撑吧? “调查,各种调查,顺便借用别人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因为不同的人都有他自己的观察思维模式和方法,最后你才将不同的眼光综合起来,有时候也会形成你自己所特有的。” “我也会根据市场走势,从网上获取各种信息,比如大的方面就是中印两国的贸易政策趋势,小的方面如中资公司业务方向,零售市场的开放程度,市场潜力值,劳资关系如何,很多东西值得深入探讨。” “那你调查市场会有偏向性么?” “印度的话,这边的电子市场非常大。我在出来的这两年一直在探索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但是我现在学的这个专业,也许以后未必会从事这个行业。其实用不着想太多,因为一个人在四五十岁之前需要的是睿智和磨练,而最好的途径就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何斌学的是商务管理,很明显从大部分话里都能够感觉到他的专业敏感。 韩晨,91年出生的小伙子,河南沈阳人。他说,他来印度的那一天是2010年9月26日,他会一辈子都记住的。 为什么来印度留学?我抛出了同样的问题,因为这是这群人的起始点。 “高考没考上理想学校,考虑过欧美国家,但费用偏高。再考虑新加坡,又觉得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但又想通过留学锻炼下自己。索性就选择了印度。”他回答得很坦诚。     2. “2009年来的时候,刚下海德拉巴的机场,哇,印度这么现代化啊。” 那晚,我和这群90后中国留学生,坐在加尔各答广场的草坪上,听他们讲故事。 “等我坐上机场大巴到市中心时,就看到贫民窟了,心立即从天上掉了下来,哇凉哇凉的。”何斌坐在草地上,抿了口印度姜茶(Masala Tea),开始回忆当初的模样。 恩,甚至包括我自己,下飞机后,尽管坐在加尔各答特有的黄色出租车里,也是闷出了一身臭汗。再看窗外,公车爆棚得像人肉炸弹,地上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垃圾纸屑,光屁股的小孩满大街地跑,旅馆的房间里裹着一缕咖喱味。 那时我同自己说,以后再也别来印度了。 “后来连续三天,我也没吃饭。不知道吃什么啊,就吃面包,但面包也太难吃了,好不容易找到炒饭可以凑合着吃。这才没把自己饿死。” “那跟家人抱怨过吗?” “有啊,接着我就给爸爸打电话,说想回来了,他让我再坚持一个星期,实在不行就回去吧。” “那怎么忽然想通留下来到现在的呢?” “不经意和一位学长聊天,他说,既然来了,换一种心情看待环境。这个环境差,到底差在哪里,多了解一下,一旦了解,就带入感情了,自然而然也就适应了。” “坚持一件事情肯定会有困难,有些事情是心里想做,有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去印度留学坚持几年,是应该做的,想通这一点,生活条件这些也就没那么在意了。”91年的韩晨抚了抚金丝边眼镜框,在旁边补充着。 印度是穷,但当我们没有来到这里的时候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印度是山,是海,到底是什么样子。中国穷至少还是家徒四壁,但是这里睡觉,今天晚上睡了这块地,明天就不是你的了。 “你在街边看到的那些小摊小贩,每天赚的钱可能只有20卢比,但是要知道,若是他们不做,可能一分钱都没有。这边扫垃圾的人,下水道啊,赤身裸体地就跳下去了,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法去处理。但是他们认为他们很幸福,因为比起非洲人,他们还是有得吃,非洲人他们是连吃的都没有啊。” 何斌是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言谈举止就能略知一二。 “那你觉得这三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 “换一种眼光去看待世界。当你看到一个扫大街的人很脏不愿意靠近的时候,也许这份工作对于他而言,就是满足的,也许对他而言,这就是美啊。当你觉得瞧不起他的时候,也许你毕业出来的工作还不如他,毕竟这个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交流沟通。” 恩,交流和沟通,才能慢慢地将那些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误解消除。 “三年,现在的你和当初没来印度时的你差别大吗?” “以前高中所在的地方很小,当时就觉得以后毕业了找份工作,拿两三千的工资,可以有自己的房子,讨个漂亮的媳妇,就满足了。” “在哪里发生了转变呢?” “西安,我后来去西安呆了段时间。发现自己眼光很短小,看做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有自己的目标,也许他们的目标很小甚至和我的相似,但是他们的眼光并不是和我一样局限于小范围。因为他们追求的是物质与精神的质量,而我还只是停留在短短的基本要求之中,并没去设想其中的质量到底怎样。” “有的时候世界很小,近在咫尺,但是视野可以很大,自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只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才会慢慢学会怎么去生活,怎样去珍惜生活,怎样去拥有与享受,在印度苦中作乐亦是如此。” 思想观念的转变?恩,我想是这样的,经历,感悟,最后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少了最开始的经历,哪会那么轻易就质变的。 “所以我现在特别珍惜周围的朋友,你看在国内咱两相隔那么近都没有机会相遇聊天,而几年后在国外,我们能够坐在灯光下畅谈,这就是幸福。” “你有宗教信仰吗?” “我想我已经超越宗教信仰了吧。信仰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反倒是我自己,在听完他们对印度看法的转变后,扭头再去看这片土地时,先前的厌嫌也荡然无存了。     3. 次日清晨,90年的温章和高凡带我去他们的学校旁听,加尔各答大学圣泽维尔学院,泰戈尔的母校。 在印度留学,听他们说,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收费都是不同的,但一般生活费加上学费一年3-5万就足够了。贵一点的如南部的韦津格尔理工大学一年是8万。 转悠了一圈学校,我转身问高凡,“在这里念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考试,我们专业的考试,一场考试,大都是宽泛的开放式问题,写不到二十页纸是拿不到高分的。比如解释“管理”的意思,你必须得把不同学者对管理的定义写出来,最好还要分别对它们评论,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商务管理专业的他回答。 “考试很难,过不了就留级,听说这里的计算机专业没有一个外国人过,好多人上了一年就转专业了。”温章补充着,同样也是考试。 不仅是国际学生,这里印度人的学习压力更大。“以前在海德拉巴学语言的那个学校,我呆了六个月,就听说了三四次跳楼自杀的,都是印度人” 印度理工和印度商学院是整个印度最好的两所大学,简称IIT 和IIM。IIT在印度有7所分校,其中以孟买理工为最好,IIM则以加尔各答最强(IIMCA)。光是东,北部这边来说至少每年有40万以上的人报考印度理工大学,而每年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一。印度商学院只招收研究生,每年的学费是4万美金。 印度人多,贫富差距大。于是,小学开始上补习班,中学条件好一点的请家教,再是补习班,最后就是参加邦(即国内的省份)一级的统一考试,再去考想报考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至于印度的教育和国内教育的差异。何斌说这边更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所以平时作业不多,但考试就显得灵活多样了,以论述题为主,都是考当前的一些实际问题。怎么去解决处理。 其次就是教育体制上的,印度大学主要以公立和私立为主,公立的比如加尔各答大学沿用的英国教育模式,私立的主要财团投资或者是和欧美大学合作创办的。 “那其他方面呢?” “学校的限制太多了,吃饭不方便,上网不方便,每天还要求五点钟必须回到宿舍。校规规定不准谈恋爱,不准带手机。校长每天会站在校门口查勤,若是被查到缺勤,今天会查明天的,也会查前天的,若是被发现了就会被罚钱,10卢比。” “我都被罚过的呢。”温章腼腆地笑了笑。 “还有就是气候太差了。这里不像国内有些地方,四季分明。这里只分旱季和雨季,而实际上从三月份开始就达到38度了,四月到七八月份是最热的时候,气温差不多四十多度。” 坐在教室里,印度老师在讲台上课,我偷偷地打开了机子。 “这里的大学老师经常缺课,大多是我们来了才知道今天没课。”温章在旁边悄声对我说着。 “这是为什么啊?” “那主要是一般的公立大学,由于是政府出资,老师工资低,所以大部分大学老师就到外边开补习班之类的。” “这里的假期也挺多的。”说到这里,温章乐乎了起来,从包里翻出一张学校的日程安排表,摊在我面前。 “你看,10月放一个月,因为是印度的新年,11月也是各种假,夹杂着些考试,一个星期考一科。12月放一个月,寒假,5,6月份放暑假,再加上每个月的大小节日和星期天,总共算起来放假的时间就有半年。” 每天都期待着放假,这是从小到大我们共同的心声。     4.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