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

BBC | 香港观察:我的香港六四经验

每年六月四日都有数十万在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参加烛光晚会 究竟香港人应该是怎样呢?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每年六月四日都有数十万在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参加烛光晚会,当然,有更多的人,即数百万香港人是没有去六四晚会的,我不可以代表说他们去还是不去的理由,我只可以说一下在过去10多年我就六四在香港的观察。 每年六月四日晚上,在铜锣湾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不少西装骨骨的提著公事包、或是穿著高跟鞋,刚下班便赶来维园,因为晚会是8时开始,以港人的下班时间是不够时间回家换衣服了。 晚会开始前,总会看到维多利亚公园旁两间卖牛腩面的店子门口挤满了人,面不是特别好吃,而且有挺多味精,但是有感情,有人叫这个做“六四面”,因为如果不是六四晚会,不会来这个地区,不会来吃这碗面,人多没关系,可以等待。 心照不宣 因为在大家等待吃面的时间,总会遇上一些朋友,可能是一个很久没有见的大学同学,或是旧同事。然后大家心照不宣,问候彼此,回想起上一次见面,就是去年的六四晚会,没有约定,衣服的颜色一般不是黑色便是白色,否则也是素色的。 我会见到不少人扶老携幼的、好不容易进入会场,天黑了便点爉烛,造成烛光闪闪,虽然是“火光熊熊”,但不会见到有人烧伤,没有出意外,走的时候,你会见到有人在清理不小心掉下来的溶爉,垃圾不会乱丢。 然后,我会看到坐在球场地上或草地上的人,在没找到位子前,还要等待一会才可以挤进人群,你没有听到怨言,这点和平常事事要快、慢一点便会投诉的节奏很不一样。 大家都会唱起歌来,唱《自由花》是一种礼节、一种抒发: “忘不了的年月也不会蚕蚀,心中深处始终也记忆那年那夕”,一年只唱一次,不介意坐在你身边的人你认识不认识,也不管自己的歌喉,就是这样放大喉咙的唱,有老有嫩。 看在外国传来王丹的片段,当年他可是瘦瘦书生,现在传来他的片段,有点像“叔叔”,大家还是留心听他说的话,其实内容也没啥了,心中就是那份熟悉感,还有对港府不让他入境的疑问。 年复一年 近年,偶而会有一些当年的学生领袖或是经历民运的人士成功到香港,在场的人对这些人的名字都搞不清楚,但只要是曾经经历过当年民运,像今年成功入境香港的方政,当年在六四时被坦克辗断双腿,晚会上他经过那里,都有给他的掌声。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时间不早,然后明天还要上班,就在刚要离开的时候,见到朋友的女儿,每年总会见到她一次,就是在六四晚会,那时候还是手抱婴儿,现在是个小学生了。再花一个小时,离开平时只用十分钟便可以离开的维园。 想起那些天安门母亲,失去自己的子女二十三年了,日子会过成怎样? 每年大概有数万人,今年可能有近十万人,或者更多的人在和我分享著相似的记忆。 没六四便没有一国两制 就这份对六四的态度或记忆,令“六四”成为了政坛的“照妖镜”,而今年这面镜子来得特别厉害,因为当选了行政长官的梁振英,在1989年曾经登报批评中央:强烈批评“中共当权者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的声明,这份声明在网上广传,而大家都相信这个梁振英就是新特首。 于是香港记者们这几天的工作,就是每天追著梁振英谈对六四的看法,而他每天就是不回答,只是一个笑脸,又或是说了一句“没有补充”。这些追问梁振英的记者,有不少在1989年六四事件时在襁褓的小孩,现在要反过来追问当时悲痛的梁振英。 每个特首对六四的态度,我们都在看,当年司徒华说曾荫权在89年曾经出席支持民运的集会,但曾荫权表示那只是路过。 董建华则在97年叫支联会“不要搞六四纪念活动”。司徒华拒绝,因为 “如香港没有支联会或纪念六四活动,便等于没有一国两制。” 今年的六四集会,支联会说有18万人,香港主权移交十五年来,这是最高的人数 ,司徒华巳作古,董建华早不当特首,一国两制还在?每年的烛光就是诘问。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BBC | 候任港特首梁振英六四态度受批评

候任香港特首梁振英拒绝回应有关六四的问题。 候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对六四事件态度的转变引起强烈批评。 香港媒体报道,梁振英在六四23周年当天曾经四度拒绝回应有关六四的问题。 据报道,梁振英此前被问及他对“平反六四”的立场时表示“没有补充”。 梁振英在1989年六四事件翌日曾经于报章刊登署名广告,表示“强烈谴责中共当权者血腥屠杀中国人民”。 支联会主席李卓人批评梁振英是“六四变色龙” 以及“出卖良心的特首”,不能代表香港人。 立法会议员冯检基表示,梁振英最大的问题是对六四的看法与以往不同。 他认为梁振英最低限度应该代表香港人向中央政府反映对六四的看法。 有十几万香港人周一参加了纪念六四23周年的烛光晚会 候任特首办主管罗范椒芬表示,在“一国两制”之下,梁振英作为候任特首,即使他有个人看法也未必方便公开评论六四。 罗范椒芬被问及是否支持平反六四时回应说,要视乎对六四如何定性,而现在还没有定性。 她随后表示不会再就六四事件作出回应。 梁振英于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前曾经与其它同业以“香港一群测量师及见习测量师”名义刊登声明,“呼吁人民解放军明辨是非,拒绝武力镇压爱国行动”。 李卓人批评,梁振英在谴责六四的20多年后表示当年“下令屠城”的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比刘晓波更值得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是侮辱香港人对六四的感情以及记忆。 报道引述出席六四烛光晚会的市民说,梁振英当年是“买大小”,现在时移势易,他便很快地退缩。 立法会议员何锺泰则认为,如果梁振英因为有困难而不表态是可以接受的。何锺泰并指六四事件不简单,要一段时间才能弄清。 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对是否支持平反六四及会否辞职等提问一概没有回应。

阅读更多

香港独立媒体 | 文明地管理青蛙

作者: 香港獨立媒體  |  评论(0)  | 标签: 香港 , 一国两制 , 投诉 , 管理主义 , lewisdada 文:lewisdada 香港人真的很难相处。明明是他们四处开山劈石、填海伐林,建得四处都是石屎森林,却连几只“青蛙”(该是树蛙或是蟾蜍?)的叫喊都容不下。人家没有嘴巴,不懂说话,才不会反过来也投诉一下人类很吵。香港人其实也不是不爱大自然的。不过他们爱的大自然是要花钱的、要消费的大自然,他们才觉得矜贵。到瑞士滑雪、到东京看富士山、到京都赏樱‥‥‥这些才叫“享受大自然”。 在自己家门前的,多几棵木棉飘絮,有几只蟾蜍求偶,就非常打扰他们的清静。然而,每个地道香港家庭那司空见惯的电视机,每晚开得吵耳欲袭,我们却习以为常,不以为躁。可怜一群春情勃发的蟾蜍就此被棒打鸳鸯。恐怕连巫山的云雨都未尝过就要被人类很不人道地毁灭。 投诉捻和管理捻 投诉的是投诉捻。管理公司是管理捻。管理捻,即是左翼青年念兹在兹的“管理主义”。(※捻,繁体字“撚”,香港网路用语,爱好某类物品、价值观的人士,带贬意。投诉捻亦即是“爱投诉的人士”)管理公司正经八百地出memo(告示),是要“管”好那群“青蛙”。现代人类社会的“管理”,就是将我们看不顺眼的、不喜欢的人和事,用“似乎很文明”的方式消除掉。我们要管理青蛙,实际上就是唯我独尊,不准青蛙顺着本能去生活、去叫、去求偶;学校要“管理”学生,就是唯学校尊,将学生当成货物,要他们安安份份,不让他发挥天赋;政府“管理”人民,则是唯政府尊,抑制人民的自由、禁制他们的权利;纳粹党要“管理”犹太人,所以想了一个“最终解决方案”出来:将他们一批一批地屠杀。 奸狡的管理 在不知所云的现代管理术语之下,每个人的脸都越来越朦胧。而我们也在这些术语之间混水摸鱼,用似是而非的“管好XX”来隐瞒自己的真正的利己图谋。“管理”也包含着一个权力关系:有权的人,才有权管理别人。“管理”仿佛是个正面的事情,成龙也有句动L名言:“中国人是要管的。”因为中国人认为不管,事情就乱。但这不过是用来愚弄蠢蛋的蠢话。 然“管理”却是一个利使权力的过程。因此,有权的人,看你不顺眼,就能用“管理”的名义来消灭你,还能给出一个大义凛然的理由:为了xx好——这就是现代文明的奸狡之处。不是炒你尤鱼,而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不是赶绝小店,而是“进一步推动优质商场管理”。现代社会,从来都无声无色,杀人于无形,连手都不用沾血。所以,梁振英也说要“管好”香港,是不是? 自己管,或是被人管 香港人与共产党相较,那敢情是后者有权。于是香港人就成了“被管理”的一方。十五年来,这只紫砂茶壶的渍也被洗得七七八八。水已经越来越滚。香港已经很干净,妥妥当当,不出乱子。主流的港人心底依然“自视”为中国人。所以“管理公司”如何倒行逆施、率兽食人,都是“血浓于水”,不让它管,谁管?十五年来,香港“被管”,却人仰马翻,这些师奶阿叔,不是感觉不到。但是他们一想到自己“只能”是中国人,就认了命。没有想象力和不读历史的人,最容易认命。所以他们还是对这间管理公司一腔盲目,照单全收。 某某屋苑的几个住客与那堆蟾蜍相比,当然很有权。生杀予夺,操之在我,所以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将蟾蜍“管理”得干干净净。可怜的香港人,甚么权都没有,要对着一堆蟾蜍,才显得有一点权,可以透过这些蠢事来过一下“管理别人”的瘾。所以争取民主,是叶公好龙。真的不敢玩。假的,比较合香港人的脾胃。 插图语:“你们人类恶尽了!整个地球全住了?” 来源:温水剧场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18511381559243&set=a.290598104350571.66728.171253832951666&type=1 —————————————— 附录:2012年6月1日《明报》 投诉蛙叫 听涛雅苑捉蛙捱轰 专家:叫声远不及蝉鸣车声 【明报专讯】市区常有的小动物鸣叫声,为冷冰冰的石屎森林增添一点自然气息,但有马鞍山听涛雅苑居民却忍受不了青蛙叫声投诉,引致物业管理公司要派员捕捉青蛙的荒诞事件。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对事件表示关注,呼吁居民应抱包容心态,不应将小动物赶尽杀绝。 今次事件是继早前青衣有雀鸟噪鹃于清晨鸣叫,而被管业处以射灯驱赶后,保安驱走大自然动物的又一争议事件。 专家吁包容勿赶尽杀绝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行政总监段国梁表示,他上周五得悉听涛雅苑管业处会于翌日周六捕蛙,屋苑后来向他表示未有发现。他昨再到屋苑察看,发现园内设有花圃及水池,水中见不到青蛙或蝌蚪,估计居民听到的叫声,可能来自青蛙或蟾蜍,透过园内种植花草混入屋苑,或遭人放生,于水池栖息。 他估计,青蛙鸣叫声介乎30至40分贝,滋扰程度远不及蝉鸣及屋苑外驶过的汽车及马铁列车,认为青蛙叫声对居民滋扰程度有限。 有关管业处的捕蛙通告昨于网上流传,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的社交网站,一日内已有逾300名市民留言,不少人认为青蛙叫属小事,批评有人滥用投诉机制,容不下大自然,亦有人质疑青蛙叫声是否足以令人感滋扰。 管理公司称未有发现 听涛雅苑物业管理公司昨回复本报称,接获青蛙叫声滋扰的反映后,已立即跟进,但当日并未有发现,如有发现,会将青蛙交渔护署或爱护动物团体处理。 渔护署未有接获屋苑居民投诉青蛙叫,但该署于2010及2011年,分别收到1宗及4宗有关蛙类鸣叫造成滋扰的个案。发言人表示,该署会向市民解释蛙类的习性,它们大多在夏季交配,并会发出低沉的鸣叫声以吸引雌性注意,属自然现象,一般会在约一个月的短暂交配季节完结后消失。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任何人不得利用狩猎器具或陷阱狩猎任何野生动物,包括两栖类动物。

阅读更多

对腐败的态度决定了中国腐败的程度

中纪委刚刚开除铁道部长刘志军的党籍,《环球时报》就精心炮制了一篇社评《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这是一篇明显带有倾向性的文章,文章主张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并希望民众理解!文章说:中国显然处于腐败的高发期,彻底根治腐败的条件目前不具备。有人说,只要“民主”了,腐败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然而这种看法是天真的。亚洲有很多“民主国家”,如印尼、菲律宾、印度等,腐败都比中国严重得多。文章希望民间要在大道理上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不举国一起坠入痛苦的迷茫。文章更是认为反腐败不完全是能够“反”出来的,也不完全是能够“改”出来的。 《环球时报》一贯的立场人民群众都很清楚,但为当今官场泛滥的腐败公开辩护并不多见,看来这份报纸不打算穿上什么客观公正的外衣,完全是赤膊上阵了。堂堂的铁道部长掌管中国上万亿的国家投资大权,在位期间究竟敛财多少人民群众现在仍不知道,然而围着他转的一个女人两年身家就暴增了40多亿,他的部下张曙光在美国拥有多处豪宅和巨款!而刘志军的责任不过是滥用职权为他人获取巨额利益;收受巨额贿赂;道德败坏;对铁路腐败负主要领导责任寥寥数语。《环球时报》不针对巨贪去深挖,偏偏要呼吁国人应该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彻底压制腐败,而且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是要把腐败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 今天中国官场的腐败已成为一种常态,成为官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人民群众对反腐早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耐心。面对日趋严峻的腐败现象,《环球时报》仍然公开主张允许中国适度腐败并希望民众理解,试问中国现阶段究竟贪腐多少算适度?如果按照严格的法律,只要贪腐5000元就要立案!然而这条法律从未在官场执行。过去贪腐十万百万算适度,后来贪腐百万千万算适度,现在动辄过亿也算适度了!类似于刚刚曝光的河南永城市委常务副秘书长长期奸淫幼女算不算适度? 今天中国官场的腐败不是极少数,而是大多数,特别是很多党政部门已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官官相互的腐败集团。那些被查处的腐败份子,不过是从上到下的极少数牺牲品,腐败并不会阻得官员的升迁之路,因而腐败份子越来越公开越来越猖獗。 5月31日,由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直指《环球时报》社论有关反腐败的言论是“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是谬论。 中青报更在网络版“中青在线”的首页上用大号字体刊载了这篇文章,题目是《舍制度和民主外,反腐无解》,文章反驳《环球时报》社评称腐败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的观点,说对腐败零容忍是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也是中央领导人反覆强调的主张。中青报的评论还说,对付腐败的关键是以制度将权力驯服,除了制度和民主之外,根治腐败别无他法。 文章还说,在目前腐败如此猖獗的情况下,为腐败提供理论支撑和藉口,腐败更加难以控制。假如接受此论,不去致力于制度反腐,不是以零容忍的姿态去严打严控严治腐败,而是让民众在心理上降低期待,反腐大业必将走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文章最后说,经济发展不能解决腐败问题,腐败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同样,发展也不是终结腐败的推进剂。舍制度之外,舍民主之外,反腐无解。 《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之后,《环球时报》编委王文更是亲自出马披挂上阵,矛头直指对当今当朝的腐败说事的“公知”。 王文回应称:像曹林等一批活跃人士愣是要往那个“宽容腐败”、“适度腐败”的方向去理解此文,除了秀出自己的理解力之外,恐怕是想当中国的“堂吉诃德”,想像一个大风车似的耙子,然后假装大战一番,接着再喊几句“民主”,以示自己在舆论中高调与正义的形象。 在中国,喊“反腐”一点都不稀奇,喊得再凶再狠都不稀奇,关键是要做。怎么做?怎么做得好?怎样以身作则地做得更好?中国有一批这样的“公知”,天天喊民主,却不允许别人批评他们的民主;天天喊自由,却只允许自己胡作非为的自由,于是,“公知”近年来的公信力面临巨大危机,甚至变成了过街老鼠。我希望,“反腐”的呐喊不要重走“公知”之路,不要演变成只许自己喊不许别人分析,只认为自己的反腐论证是对的、不允许别人不同看法的新一轮公信力危机。 王文再次为《环球时报》辩护:没有一个贫穷国家真正解决了腐败,那些在发展中国家过早推行所谓“民主”的,腐败情况更糟。看看透明国际组织的“2011世界各国腐败指数排行榜”,排名前列的清廉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国排在70多位,与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的排名大体吻合,而像菲律宾、印尼等国家都排在100位开外。 王文把腐败的话题引向了一群无权无势又无力的“公知”,显然是想封了“公知”的口。《环球时报》说腐败问题在任何国家都不能根治,这是一个伪名题。从人性自私的观点出发腐败现象确实不能被彻底消除。但根除腐败的口号是谁发明的?诸如所谓的提高纯洁性、建立大公无私的官员队伍,这类违背人类天性的弥天大谎,早就催眠、蒙蔽了绝大多数国人的脑子,使人民群众都已经相信这种弥天大谎可以成为现实。 更具戏剧性的是,6月1日,头号官媒新华网也加入混战,并且炮轰《环球时报》“误国”!新华网称《环球时报》社评的核心意思就是开导民众要“允许腐败”。尽管《环球时报》加上了“适度”、“攻坚战”、“综合发展”之类的言词,依然掩饰不了“允许腐败”的主旨。 针对《环球时报》向腾讯网发难,新华的评论称,何止腾讯,网易的标题就是“民间应允许适度腐败”。更为吊诡的是,环球网自己的标题,跟那个主编指斥为“恶意改成”的那个,一字不差。真不明白,《环球时报》想干吗?文章还称,《环球时报》向来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也要有自负言责的担当。就算腾讯转载的时候,改了标题,那也无可厚非。这改后的标题,恰好就是《环球时报》那篇社评的主旨,何错之有?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又不想对这个言论负责任。 民主当然也不能彻底根治腐败,但因民主制度下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持续泛滥。诸如用纳税人的钱满世界办孔子学院,诸如惊人的三公消费,诸如所有政府项目中普遍存在的公共腐败,在民主制度下根本不可能发生,更不会出现以公权积聚利益为特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权贵特权阶层。香港如果没有一国两制,一把手的差旅费岂能让全体港人来审察?中国现阶段,许多被揭露的惊天大案要案,最终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谁在掩饰真相谁在靠谎言欺骗人民群众? 中国人早已熟悉《皇帝的新装》,中国现阶段就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现在只有老百姓觉得没穿衣服,而“所有的国王”却不以为然,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没有好的政治制度,反腐败的口号喊得再响亮也没有任何意义。朱元璋杀了那么多贪官,又是扒皮又是点灯的,贪官照样像被割掉的韭菜一样春风吹又生,只要实行的是封建的专制制度,贪污腐败问题只能是越来越多,其结果就是王朝更替,此乃中国几千年来亘古不灭的真理。 中国现阶段的腐败问题,是源于制度,要根治这种制度性腐败,必须要从改变现行制度入手,除此之外,任何反腐措施都是徒劳的,20年来越反越腐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要铲除制度性腐败,只有从铲除腐败的政治制度入手,否则依靠诸如“情妇反腐”“二奶反腐”,“日记反腐”,“小偷反腐”,只能是越反越腐。 中国也需要培养更多有责任、有担当、可以独立思考、有辨识能力、敢讲真话的公民,更需要在政治上赋予公民真正的民主权利,这样的社会才能长治久安,这样的体制才会受人尊重,这样的国家才会大有希望。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特色”,“特色”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蔡慎坤,作者博客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