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习近平vs.安倍晋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陷入持续对峙状态。分析人士认为,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与两人身上的相似之处形成鲜明对比。 (德国之声中文网) 习近平...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1 月 5, 2014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陷入持续对峙状态。分析人士认为,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与两人身上的相似之处形成鲜明对比。 (德国之声中文网) 习近平...
阅读更多发布者一国两智 | 1 月 4, 2014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之后,中国不出意料地进行了新一轮的口诛笔伐,照例又是上纲上线,不批到臭不罢休的节奏。这次连驻英国大使也不甘寂寞,祭出了安倍就是伏地魔的接地气的段子。可是有理不在声高,上纲上线宣传方式在经过文革洗礼的中国可能是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可是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刚刚受过朝鲜的“千古逆贼”,“天降名将”的洗礼,还哪会对这些言语感冒?到头来,中国一轮吆喝,还只是一个韩国在一旁助阵。美国说对日本的行为失望,是指日本的行为影响了日中和日韩关系,可美国并不认为参拜靖国神社就是搞军国主义。最搞笑的还是中国居然对德国大谈维持战后秩序的重要性,要真维持战后秩序,德国还不得重新分为两半? 国际上看是不是军国主义很简单,不看你说的,而是看你做的,不看你的历史,而看你的现在,谁不肯按照国际法解决领土争议,谁扩军扩得最迅猛,谁在搞胁迫,谁搞出了违反国际法的防空识别区,谁就更接近军国主义。中国指责日本军国主义惯了,没想到在北京一个研讨会上,日本副领事说,中国保密法的范围比日本大得多,如果日本是军国主义,那么中国岂非更是军国主义?在场中国众多专家和少将脸色尴尬,没有一个能够正面回应。何解?理亏而已。 日本现在无疑是越来越右了。这固然有安倍政府的原因,但是中国好战分子是不是也是日本右倾的推手呢?我的一个日本朋友告诉我,他曾参加过村井忠禧的一个钓鱼岛历史问题的研讨会。大家知道,村井是井上清之后在钓鱼岛问题上最倾向中国的学者。他的演讲很精彩,但是当别人提问到,中国既然这么有理,怎么不肯用国际法解决问题呢?村井顿时语塞。从这个意义上,我很同情这些日本的左派,他们用尽一切能力为中日不再战的理想而奋斗,但是短短一年之间,这些国际友人的努力被他们心目中伟大而和平的国家一杠清袋。 中国在妖魔化安倍上用功最多,为了证明安倍政府在各种问题上“企图”为日本军国主义翻案。中国媒体寻找了很多证据链,从安倍的祖辈开始数起;加上安倍登上“731”号飞机;安倍认为“侵略是一个学术问题”;安倍穿上军装,登上坦克,高呼“天皇万岁”;内阁成员声称修宪要像“纳粹德国一样悄悄地”等;安倍“自认军国主义者”;最后的确凿证据自然是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这些言行固然都可以像中国一样借题发挥,但有的亦不过是智子疑邻,有的更是无中生有(比如“自认军国主义者)。当然,在岁末,安倍在中国领导人拜毛泽东的同时,参拜了靖国神社,这肯定是刻意的安排。但这是否就是安倍要再走军国主义的道路呢?我认为不能如此断言。 中国对安倍有很多歪曲。除了我以前分析过的,最常见的就是“安倍的外祖父是甲级战犯岸信介”。事实上,岸信介并不是什么甲级战犯,他只是在战后被盟军以“甲级战犯”的嫌疑进行调查,但是由于盟军认为证据不足,在未起诉阶段已经撤销了他的疑犯身份。所以岸信介不但不是中国媒体口中的甲级战犯,也不是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干脆就是一个无罪之身。岸信介在战时曾经在内阁当过工商大臣,这是一个和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职务,在战时他还对东条英机的军事战略提出反对,这些就是盟军没有追究他的主要原因。 其实,岸信介尽管算得上中国大陆语境下的“右翼分子”,但这只是出于他的反共立场,而不是由于他有反华立场和军国主义立场。事实上在50年代,岸信介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好,也大力支援过台湾的建设。在蒋介石逝世后,他还在日本修建“蒋介石总统遗德表彰会”中心以纪念蒋介石。国家领导人之间私人关系这么好的很少见。说起来,岸信介还为维护“一个中国”出过力:在战后初期,“台独”势力强大,岸信介多次协助蒋介石遣返在日本的“台独”人士。他明确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这也是他和蒋介石保持长期友谊的原因之一。从这个方面来说,他对中国还有功。以后如果岸信介突然变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不要感到奇怪。 提到安倍晋三,中国很少提及他的父亲安倍晋太郎。和岸信介不同,作为七八十年代时的重要政治家,他是一个著名的亲共者,在70年代中日建交和签订和约中出了大力,算得上是标准的中共口中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正是他坚持不把钓鱼岛问题和中日和约挂钩,中日之间才能够实现“搁置争议”而顺利建交和签署和约。 可见,如果我们跳出中国因为内战而导致的意识形态分歧,安倍晋三的祖父辈都是对中国和中日关系有贡献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中国从背景上就认定安倍晋三不能继续延续中日友好的路线呢?事实上,在安倍晋三第一次就任首相的时候就是中日关系破冰的主持人,中国当时对他的追捧要多热情有多热情。短短几年之间,就完全戏剧性地逆转了,他以往维护中日大局的行为变为了中国媒体笔下的掩饰内心真实意图的虚伪之作。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的一片口诛笔伐。从中国大陆自1985年的传统来说,这是正常的。军国主义在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每一个人,特别是日本人,都应该深刻反省,以此为戒,以永远拒绝战争。但把参拜靖国神社和军国主义画等号,这种单向的思维是不是正确呢? 靖国神社中供奉了250万个牌位,是日本最大的宗教场所。一般人到靖国神社参拜是一种缅怀先人的宗教和情感需要。和很多中国人所误解的不同,靖国神社是一个私有化机构,而不是一个国有单位,而是一个宗教法人。根据日本宪法第20条,日本实行政教分离,政府不得干预宗教事务。于是日本政府并不能命令靖国神社的管理机构做任何事,比如撤出14个甲级战犯的牌位。日本政府对靖国神社供奉战犯只能用商议的形式进行(事实上政府也有很多次提出分祭的建议),而不能命令他们这么做,否则就是违宪。这是一些没有宪法意识和国家包办宗教事务的国家所难以理解的。 参拜靖国神社在明治以来就是日本的宗教传统,无论民间和政界都这么做。在战后,日本领导人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在14个甲级战犯移入靖国神社的1978年后,日本首相也有多次参拜,中国亦并未就此事向日本发难。因此,参拜靖国神社一直是日本的内部事务。直到1985年中曾根康弘参拜之后,中国才突然提出靖国神社问题。从此,参拜问题成了外交上的麻烦。 其实,参拜靖国神社不等同于赞同这14名战犯的所作所为。这点本来是很好理解的。比如在中国,如果某人的父亲是被处死的杀人犯,那么这个人是否有权利去拜祭他父亲呢?如果他父亲葬于某个公墓,那么其他人去公墓拜祭是否等于赞同他父亲的杀人行为呢?中国领导人参拜毛泽东,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同意毛泽东的文革行为呢? 一个本来一直是内部事务的事,突然变成了外部事务,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爽,也是一件和国家尊严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以后柬埔寨抗议中国领导人参拜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支持波尔布特政权,中国是不是也会感到很荒谬和气怒?会不会说外国势力对中国内部问题说三道四? 1978年到1985年之间中国无视日本参拜靖国神社这个事实证明了参拜靖国神社从来都不主要是一个历史认识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本来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在政客的炒作之下添加上了很多原先并不依附的概念,从而演变成一个问题。自从参拜变成一个外交麻烦之后,这就成为了中日(韩日)之间的政治交易的棋子。中国需要把这个问题和历史认识问题道歉问题赔款问题等夹杂在一起,作为政治游戏的筹码,压制日本的崛起,而日本也正可以利用参拜作为和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这几十年基本就是这样的。 可见,参拜靖国神社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地把它视为复兴军国主义,除了试图抢占道德高点之外没有更多的意义。而且,现在也证明,这个高点并不真的这么有效。 现在安倍拜祭也拜祭了,中国骂他一个狗血淋头,中国官方媒体在自Hi,在国际上影响力很小,安倍也不在乎。中国说从此不把安倍作为谈判对象,但是过去安倍一年之内多次要求和中国领导人会谈都被俨然拒绝,中国早就堵死了和安倍会谈的道路。我看不出中国这个表态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安倍强行拜祭,就等于宣告,日本不再和中国(及韩国)继续这一套游戏了。中日两国需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 中日的问题在去年只是一个钓鱼岛的问题。但是经过2013年,这个问题显然被大大超越了。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坦诚了,中国在钓鱼岛的举动,不仅仅是领土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 这里的意思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所谓的地缘政治,中国需要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但正如我以前分析的,钓鱼岛并不面向太平洋,它们之间还横亘着琉球群岛。在5月份,开始有中国官方媒体鼓噪“琉球地位未定论”。琉球属于日本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在50-70年代一直坚持的,其属于日本的合法性比台湾属于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党报提出这个问题,直接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第六条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条款。性质等同于日本提出“台湾地位问题”。这不得不令人联想,中国的进一步要求是什么,会不会在取得钓鱼岛之后还不满足,会不会继续在琉球问题上创造争议直到把琉球抢过来为止?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战略标志。意思就是,不管钓鱼岛理应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中国就要靠夺得钓鱼岛作为中国实现大国梦想的战略目的。日本不答应,就是和中国作对,阻止中国在东亚称霸。中国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压服日本,一战定江山。这个论调更为可怕。根据这种理论,钓鱼岛不过是一个无关重要的由头,中国事实上是要找这么一件事来显示中国在东亚有颠覆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的能力,从而改变二战之后的东亚秩序。这就是所谓的大国战略。没有钓鱼岛,同样可能有其他什么岛,中国只需要一个借口。 如果中国领导人真的被这些“战略家”的鼓噪所影响,这是不可取的。中国的崛起是世界所欢迎的,但世界欢迎的是一个和平而遵守规则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好战而破坏规则的中国。日本不是一个像菲律宾一样可以肆意欺负的小国,她同样有国家正常化的正当要求,这和中国要求崛起的理由一样正当,也为世界各国所欢迎(大概中韩除外)。中日之间需要的是双方和平地共同崛起,而不是摧毁和平建立宿敌的战争。 因此,在中日问题上,现在该是停止无聊的妖魔化的时候了。中日两个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作为在几千年交往中长期友好的国家,双方领导人应该好好谈一下,到底要不要继续中日之间的和平,如何在诺大一个东亚同时容纳中日两个大国。 本文免翻墙链接: 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2014/01/04 — 加藤嘉一: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留下的难题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1/03 — 杨恒均: 中、日、台、朝领导人元旦都说了啥?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1/03 — 纽约时报: 中国厨师热气球登钓鱼岛坠海获救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1/02 — 东亚会有战争吗 —— 东亚与一战前的欧洲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01/02 — 中国关上同安倍晋三对话的大门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3/12/30 — 中日关系六道轮回: “今后不以自民政府为对手”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3/12/29 — 一百步笑五十步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3/12/28 — 冰冷雨天:日本媒体的战争责任(现在《环球时报》就在干着30年代日本报纸干的好事)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3/12/28 — 黎蜗藤:参拜靖国神社是意料中的政治把戏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3/12/28 — 中国官媒呼吁将安倍列入不受欢迎名单 ( 本文免翻墙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1 月 2, 2014
何亮亮老师介绍《日本为什么侵华》 香港畅销书(港版书名《从甲午到七七》)、 简 体版 书名 《日本 为 什么侵 华 :从甲午 战 争到七七事 变 》 ( 冯 学荣著 ), 已 经 在 中国 内地上 市 。 拙作采 录 中、日双方 历 史当事人海量的日 记 、供述、档案、回 忆 、 电报 、会 议记录 等翔 实 史料,梳理了中、日 战 前四十年的交 恶历 史, 对书 名一 问 , 给 出了客 观 、中立的答案。 以下为 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何亮亮老师,于2013年2月12日于(凤凰卫视)电视节目《总编辑时间》中,对拙作所做的介绍: 何亮亮: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流传甚广的田中奏折有一句著名的论断,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句话一向被视为是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图谋吞并中国的证据,自从甲午战争,日本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都是又是中国现代化的学习对象,纠缠不清数十年,直至陷入全面战争的旋涡,到底日本军阀是否从一开始就把中国全部的领土作为他征服世界的踏脚石,他们有没有一个灭亡中国的全盘的方略,田中奏折又到底是不是真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书,书名是《从甲午到七七》,副标题是日本为什么要侵华,探讨了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40多年间,中日双方交恶的经过。 澄清了一些坊间长期流传的历史陈见,作者冯学荣是香港的一位历史学家,上世纪70年代的出生在中国的广东,后来移居香港,他写过不少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例如《历史其实很雷人》,被誉为是当代中国最客观描述近代史的民间知识分子。这本从甲午到七七这本书,这个40年,也就是上世纪的头40年,也就是19世纪的末到上世纪初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了解这个实情实际上也是了解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一个出发点。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其实有一些事情我们以为是已经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比方田中奏折,根据作者的考证,其实他并不是日本官方的一个文件,他是有这么一个文件,但是这个文件是日本军人、少壮派和一些右翼政客,他们蓄意的制造的,而且很成功的让世界认为这是日本政府的一个文件,但实际上不是日本政府的文件,实际上我们看日本也并不是说,他也没有吞并整个中国的能力,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日本,先是从在甲午战争当中,他们通过打败了大清,吞并了朝鲜半岛和台湾,然后逐步向中国的东北来展开他们侵略的步伐,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就是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完全是如此,所以从各个角度,进一步的来探讨中日关系,澄清里面的一些疑问,有助于我们全面的把握中日关系,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在这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了,但是第二个十年,中日两个大国如何相处,对于东亚,对于世界都会有很重要关键性的影响。 (完) 《深圳特区报》香港畅销书榜单,《日本为什么侵华》排名第四: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3-03/08/content_2398623.htm 光明网香港畅销书榜单,《日本为什么侵华》排名第四: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3-03/08/content_1160014.htm 凤凰网香港畅销书榜单,《日本为什么侵华》排名第四: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4/19/24403119_0.shtml 亚马逊新品排行榜,《日本为什么侵华》排名第七: http://www.amazon.cn/gp/new-releases/books/661372051 淘宝网 销 售 链 接(有 现货 ):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2.HAOzqU&id=36642649034 (有 现货 ) 亚马逊销 售 链 接: http://www.amazon.cn/ 日本 为 什么侵 华 – 从甲午 战 争到七七事 变 – 冯 学荣 /dp/B00H9WSEJ6/ref=sr_1_1?ie=UTF8&qid=1386914369&sr=8-1&keywords= 日本 为 什么侵 华 : 从甲午 战 争到七七事 变 (现接受预订,将于 2013 年 12 月 30 日之前有现货) 当当网销售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89453.html (现接受预订,将于 2013 年 12 月 30 日之前有现货) 全国各地实体书店,预计在元旦前后,将会全面开售。 谢谢大家的关注。 冯学荣 2013 年 12 月 20 日 于 香港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1 月 2, 2014
《冯学荣 — 细节勾勒的历史启示》 香港《文汇报》记者 徐全 2013 年 12 月 23 日报道 作为一名来自内地、居港工作的民间知识分子,冯学荣对中日战争的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香港中华书局以及内地的金城出版社,均出版了他的新作《从甲午到七七》(内地书名《日本为什么侵华》),讲述中日之间不断交恶的历程及细节。在他看来,没有抽象的历史,细节就是历史的全部。■文、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徐全 《从甲午到七七》,以第一手资料覆盖了整个近现代中日战争史。冯学荣说,只有彻底了解中日两国战争的来龙去脉,才能从细节中提炼出两国能够共同分享的经验、教训,为千秋和平、世代友好打下根基。在他看来,回溯硝烟与血腥,是对所有人的警醒和启示。 探究中日战史,需深究细节 冯学荣深知中日交恶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国人心理形成的影响。以九一八事变为例,他认为不少国人只是执着于真实性大大存疑的《田中奏摺》来谴责日本,但缺乏实质意义的考究。冯学荣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是军事强国,却不是富国。明治日本,其国民的税负极重。政府的财政收入,除教育外,不少用于国防;且彼时日本人口剧增,故而开拓国防线之外的利益线,是日本自认为求得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 冯学荣以学者式的态度,研究了自从晚清以来的满蒙悬案问题、商租权问题等中日交涉症结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他认为,至少从九一八事变来看,包括商租权问题在内的经济利益是根本动因。可在当时,经济问题没用经济手段解决。而我国当前的历史认知格局是:人人知道九一八,但大众对商租权、满蒙悬案等经济利益问题却闻所未闻。他说,只有明白冲突根源,才能避免未来的冲突;经济问题宜经济手段解决,而不应政治化。 他指出,不少中国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往往缺乏细节化体验。历史是立体化的产物,也是一环扣一环的有机体。然而,部分国人对中日战史甚至整个近现代两国交流史的过程,一般只停留在几个较大的历史事件上。正是这种对细节的轻慢,导致一些国人看待日本、中日关系,只满足于道德高地的谴责,却没有实施内涵的论述,更缺乏对历史教训的汲取、借鉴与反思。 近代日本有一种独特现象–文武分立。1890年实施的《日本帝国宪法》赋予天皇军队统帅权。负责军事指挥的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参谋本部是独立于内阁的机关。而内阁的陆海军大臣,被明确规定为「现役军人担任」。此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除了在大正天皇时代短暂废除之外,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因此,文官内阁无法有效压制军人。 文武分立,是日本陆军元老山县有朋的构想。他原本想透过政府军队二元化,让军人不参政。结果反而种下军人干政的恶果。早期的日本政府以军事预算等手段限制军人;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谕》也明定军人不得议论国政;且彼时尚有明治维新的元老在,无人造次。但昭和时期,军人野心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日本军人的干政野心,伴随日本的民权衰退、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苦而膨胀。青年军人以「爱国」、「讨奸」、「除国贼」为口号,蛊惑民众,将军人打扮成救国天使。军部高层则动辄以「不推荐陆海军大臣」或辞职为手段挟持文官内阁。此情势下,日本军人屡屡冒险。九一八事变就是「军人不服从文官政府」的典型事例。冯学荣指出,九一八之后,日本对华友好并与孙中山有革命友谊的犬养毅出任首相。犬养毅明确不承认「伪满洲国」,并派出曾参加辛亥武昌起义的菅野长知来华进行秘密交涉,在已经取得突破进展的情形下,和谈被日本军部破坏。犬养毅本人更是死于军事政变。 后来的淞沪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部屡屡脱离政府管制,肆意妄为、扩大战争,给两国带来深重的灾难。而在日本国内,军人以「爱国」为名,以下克上,发动政变;杀戮内阁大臣;在国会压制议员的反战演说;钳制学术自由与新闻自由;建构以军部为核心的举国战时体制。冯学荣说,日本的文武分立导致外交两线化–当时的中国政府不知道究竟文武分立,误国害民是该和日本政府打交道、还是该和日本军人打交道。可见,日本民权政治的消亡,差不多也是中日战端的肇始。 军人必须置于文官政府辖制之下,服从国家利益,不得干政–这是人类社会值得汲取的教训。 以史为镜,守护和平 透过《从甲午到七七》,以及冯学荣在接受访问时提到的细节,能够看出:中日从近代开始交恶,演变为后来的全面战争;从清日战争延伸为对日抗战,一次次的冲突、事变、摩擦甚至杀戮,都源自于经济利益和资源争夺。即以战争手段去开拓和巩固生存发展空间。不仅是中日,欧洲法、德、英等国数度争战,亦是源自经济利益。 在狭隘民族主义之下,争夺生存资源是零和游戏;而零和游戏则往往导致战争。根除战争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零和游戏」转变为「双赢游戏」。 冯学荣认为,时间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战争作为争夺市场、资源、经济利益手段的方式,已经显得过时不堪。即便是中日两国当前处在岛屿和海洋资源争端中,和平以及维护区域的稳定,都应该是至高的原则与目标。因为,战争是对每一个国家的国民百姓利益的重大侵害。 《从甲午到七七》,冯学荣的民间书写仍然在继续。对细节的执着,为的是中日永恒的友爱与和平。的确,我们看到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已经使得发生二战那种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今日的中日韩三国,已共处于一个大市场中;文化与地理上的接近构成共同贸易的基础;也形成坚守和平主义与友好原则的重大前提。一件产品,很可能是首尔研发、东京制造、上海组装、北京销售;而购买使用者却完全可能从中国的边塞西域、跨域韩国汉拿山、再扩展至北海道。在这样的一体化格局下,若相互敌视、硝烟再起,对千万国民的生活必将生成巨大的冲击。 (完) 冯学荣著《 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 》当当网销售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89453.html 《文汇报》报道图文链接: http://trans.wenweipo.com/gb/paper.wenweipo.com/2013/12/23/BK1312230001.htm 《文汇报》报道 PDF 链接: http://trans.wenweipo.com/gb/pdf.wenweipo.com/2013/12/23/b08-1223.pdf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1 月 2, 2014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据香港保钓人士杨匡的妻子刘沙沙星期三透露,杨匡已在深圳被以偷越边境罪刑事拘留。有评论认为,继中国公民试图乘气球登岛保钓失利后,当局目前正强化对民间保钓活动的控制。 香港保钓人士杨匡的妻子刘沙沙自12月31日起,即通过推特通知外界杨匡已失踪超过39个小时,并呼吁关注。刘沙沙更在元月1日进一步透露,深圳公安局边防支队当天打来电话,告知楊匡因涉嫌多次偷越国边境,已被刑事拘留。 刘沙沙的手机星期四晚间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但据稍早接到她电话的北京友人胡佳介绍,刘沙沙当晚正赶往关押杨匡的深圳福田区看守所。因看守所位置偏僻、天色又晚,刘沙沙委托胡佳找友人接应,并呼吁外界关注。 胡佳表示,中日关系紧张之际,杨匡在大陆公民乘热气球保钓失利的当天也遭刑拘,凸显当前民间保钓人士的处境敏感。而杨匡和刘沙沙两人因长期在大陆参与维权,显然也是导致当局施以惩治和报复的原因之一: “自从去年2013年的春节前后,杨匡和刘沙沙在四川要求释放狱中政治犯;3月7日和8日,杨匡是两度前往刘霞的家。那一次,很多香港记者也一同被在刘霞家驻守的国保殴打,杨匡被遣送出境。这事已经造成北京当局对杨匡是挂了号的,而且当时已经威胁他‘五年之内不得返回大陆’。据刘沙沙推断,杨匡这次被抓保钓的问题是主要原因。” 知名保钓人士杨匡曾在2012年8月15日,作为“启丰二号”保钓船船长,连同中国民间“保钓行动委员会”保钓人士及香港凤凰卫视记者等14人,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杨匡等人在当天成功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读封锁登陆,并在争议岛屿上挂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华民国的国旗。 中日关系随着中国去年11月,设立覆盖钓鱼岛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近期再次出现恶化。元旦下午,一名约35岁的中国河北籍男子乘热气球在钓鱼岛附近坠落,后经日方救助转交给了中国海警。虽然该男子承认自己尝试登陆钓岛失败,但中国外交部当天只将该男子称为是一名“热气球爱好者”,并强调其举动与政府无关。 在北京的社会活动人士胡佳指出,中日关系趋于紧张之时,民间保钓活动更成为中国当局试图掌控反日民族情绪的一环: “当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它(当局)就会强化外部的矛盾。在这个阶段,当局不管怎么看待保钓,但现在它认为不去阻挠民间人士做这种事情的话,在打国际保钓牌的时候就有可能出乱。如果它用不到的时候,就会压制所有的民间诉求。它都视为是对中共统治的挑战、是所谓不稳定因素。” 胡佳认为,中国当局刑拘杨匡,一方面是为阻止他现阶段继续在大陆组织保钓活动;另一方面,也是给具有香港身份的维权人士提出警告。 长期关注保钓人士的“天网人权事务中心”负责人黄琦则认为,中国当局打压保钓人士只会在当前增加民间与官方的对立。他呼吁中国政府能尊重保钓人士的基本人权,允许杨匡正常往返内地: “目前中日关系比较紧张,而当局采取刑事拘留的办法,也是对于杨匡包括刘沙沙一同的警示。我们希望有关当局不要采取这种过度打压的方法,同时也能充分保障杨匡先生的基本人权,允许他自由返回国内。” 香港保钓人士杨匡的妻子刘沙沙新年元旦在推特上写道:楊匡的回乡证因探望刘霞(中国政治犯刘晓波的妻子)而被当局吊销。但杨匡由于父母、兄弟和妻子均在大陆,所以不顾禁令多次回乡。现在杨匡以所谓偷越国边境入罪,属于对亲情人伦之侵害以及政治迫害之举。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