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

华尔街日报 | [刘军宁专栏] 投资必备的知识

刘军宁 心 即物。──佛陀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 投资哲学是关于哲学的,哲学是智慧的,智慧不在装钱的保险柜里,而是在人的心灵里。投资哲学是关于投资的精神哲学(spiritual philosophy of investment)。保守主义者强调心,唯物主义强调物。唯物主义的口号是:物质决定精神。长期以来,大陆上的每个中国人都是这么被教导的。保守主义的投资哲学持正好相反的看法:精神决定物质。如果你是唯物主义者,相信外在的财富决定内在财富,那就关掉你的私人买卖、清仓离场吧,回家去等着共产主义的实现。届时各取所需,你就不用投资赚钱了。 非凡的投资者一定有一个庞大的武器库,里面的装备有三大类。以证券投资为例,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何开户、如何交易、如何看盘和如何查阅信息等等;第二类是专业知识,如能看财务报表、熟悉各种比率、会做证券分析、能给企业估值和了解投资组合理论等等;第三类是关于投资的精神哲学。 第一类知识,不用教,是股民都会,但绝大部分散户投资者只有这一类知识装备。第二类知识在各大商学院的金融系课程里面都能学到,科班出身的投资从业人员程度不同地掌握这类知识。第三类关于投资的精神哲学的知识是最有魅力的知识,也是最高级的武器。它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特别修炼出来的素养,这方面的内容在商学院里基本没有相关的课程。唯有超级投资者的武器库中这三类武器一应俱全,准确地说,只有掌握了投资的精神哲学的人才可能在投资上取得非凡的成就,才能成为实至名归的投资大师。 成为投资大师的逻辑与成为大诗人的逻辑很像。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少字并懂得诗词格律,仅此他还不足以成为大诗人。每个大诗人,如陆游所言,都有诗外的功夫。正是这一功夫把他与一般的诗人区分开来。每个投资大师,如坦普顿所言,都要有投资之外的修炼。正是这方面的修炼,把他与一般的投资者区分开来。做投资的朋友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的武器库,看看这三类装备是否一应俱全。如果发现缺什么,就抓紧添置什么。 有读者们期望在我的文字里读到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知识,但这两类知识的供应者非常多,令我更感兴趣的是第三类知识。我的这个系列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从保守主义思想的角度去谈论关于价值投资的精神哲学。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定位,会不会大大缩小目标读者群。我说,不会。投资者的群体固然像一个金子塔,但是,哪位大师当初不是出身小散? 所谓关于价值投资的精神哲学,指向的是投资者的内在财富及其法则。世界是受因果法则支配的,在投资这件事上也不例外。内在财富是原因,外界财富是结果。我曾指出,对投资者来说, 一个人的内在财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财富 ,内在财富的法则决定外在财富的法则。无视内在财富的人必然舍内力的财富去追逐外在的财富,甚至会丧失已有的外在财富。财富是智慧的产物,智慧是内在的,其中隐含的财富也是内在的。有了内在的财富,金钱才会成为你的奴隶,否则,你即便碰巧获得了外在的金钱,你不过是金钱的奴隶,你将被它榨干、累死。 克拉森(George Clason)的《巴比伦最富有的人》(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久远以前, 有位名叫哈菲德的波斯人,住在印度河畔,拥有一个带有大片田地和花园的庄园。他很富有且满足。一天,一位老僧前来拜访他。老僧坐在火炉边,跟老哈讲起钻石由来的故事。他告诉老哈,钻石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后的和最高级的一种矿物,而女人则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后的和最高级的动物。所以,所有女人都酷爱钻石。这位老僧还说,如果老哈能拥有一座钻石矿,他就可以利用这庞大财富的影响力,把儿子送上王位。 本来富有的哈菲德听了钻石的故事之后,发现自己原来是个穷人,因为他没有钻石(矿)。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并暗暗发誓:我这辈子不能受穷, 我要有一座大钻石矿。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去找那位老僧,央求到:你能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钻石吗?老僧答道:只要你能在高山之中找到一条河流,而这条河流是流在白沙之上的,那么你就能在白沙中找到钻石。 老哈如获至宝。于是,他变卖了庄园,踏上了寻找钻石矿的路途。他一路向西,穿过巴基斯坦,来到了欧洲,到处寻找,所有的钱全部花光了,结果,不仅一无所获,而且衣衫褴褛挨饿受冻,最后在西班牙的海岸来到天之尽头。他绝望了,于是跳海自杀了。过了很多年,人们却在老哈庄园的地下,发现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这就是印度格尔康达钻石矿。原来老哈抛家舍业搭上性命去寻找的钻石矿,就在他自己家的后花园。 这个故事像个令人深思的寓言。有许多的投资者无视自我所有的内在金矿,而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外在的宝藏,为外在的芝麻丢掉内在的西瓜。有人会问,你说内在财富?它到底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摸不到? 物质财富并不是财富的全部。财富有很多特征,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来源。最重要的财富是每个人身上的内在财富。根据坦普顿爵士的看法,内在的财富在人的心灵里,财富始于心灵的一种状态。要想真的富有,就必须要从富有的心灵开始。有形的财富和无形的财富都是从心灵中流出来的。大部分人对自己内在的金矿开采率极低,而且像上面的那位老哈一样,常常舍弃内在的财富去追求外在的财富。其实,积累财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一个人若是能够发现并充实自己的内在宝藏,用思想和行动激活这个宝藏,打开其开关,他的财富就会取之不竭。 只要是正常人都有一个内在精神财富的富矿。内在的金矿是专属自己的,不能转让易手的,而外在的金矿可以自由倒手转让。开采每个人心灵中的精神财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是义务。人的心灵也是宇宙中最富饶的金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个人开发一点点,就会造福无穷。内在的金矿既是先天带来的,又是后天培育的。它不仅不会越开采越少,反而会越多。但是,培育和开发一个人的内在财富宝藏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比撷取物质财富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足够的努力和耐心。 心灵是行动的源头。通过心灵,我们才能看到壮美河山,欣赏音乐美术,看到听到一切。没有心灵,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 人的一切感知、想法、言辞、行动均始自于人的心灵。心灵与行动的联动就是心灵行动的法则。思想把心灵与行动勾连起来,心灵通过思想指挥你的行动,人生的蓝图也是通过思想在心灵中形成的,思想是开发心灵宝藏的工具。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心灵宝藏,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有效运用思想这个开采工具。你掌控了你的心灵,并用思想去开发,你就得到了外在的财富。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是掌控自己心灵的大师。 培育你的内在财富,从掌控你的心灵开始。坦普顿爵士的忠告是──掌控你的心灵,才能掌控你的世界!(When you rule your mind, you rule your world!) (作者刘军宁,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保守主义》、《共和·民主·宪政》、《权力现象》等。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您可以通过 新浪微博 与作者联系。)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华尔街日报 | [观点] 观点:中国银行业需要一场救助

近 来,中国的银行不招人喜欢:中国政府在缩减总体信贷规模以抗击通胀的同时却强迫银行维持对小企业的贷款。分析师则担心不良贷款日益加剧的风险。上周,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国内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Co.)购入国有银行的股票,以制止今年以来造成银行股股价下跌约30%的抛售行为。 中国目前并没有遭遇银行危机,但外界对此担忧却越来越多。想要避免更为严重的问题,惟一的办法是进行新一轮改革。 中国的银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这主要是2011年初以来紧缩货币政策造成的。这不可避免地会让银行的一些借款人陷入困境。 Reuters 最终,中国银行业的问题需要被修理。 其次,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处于周期性调整的过程中。对于政府打击楼市投机的举措来说,这是一个胜利,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在各种监管控制措施推出18个月后,开发商的销售量已经下滑,他们的资金面也很紧张。未售出住房形成的存货正在累积。住房价格注定将回落。一些小型开发商将倒闭。 最后,在未偿还的银行贷款中,约有20%是贷给了由地方政府设立的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的实体。这些债务,加上高企的通胀,是2009年-2010年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留给我们的遗产之一。这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利用银行信用时杠杆率较高,他们利用借入资金建设新的地铁系统、道路和机场。但并不可能所有这些项目都有能力偿还贷款。 银行业监管机构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后者向融资平台注入资产(有效调整资本结构),并停止向此类融资平台提供新的贷款,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果这些贷款质量大幅下降,救助看来不可避免,政府又会如何制定救助计划?在等待这方面消息的同时,投资者感到担忧。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并不一定就会导致危机。同更加悲观的观点相反的是,中国在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维持在8%以上,通胀或多或少会回落。这将令政府能适当放松信贷控制和住房市场。地方政府的资金问题也是可控的。 (请不要关闭窗口,本文内容稍后会有更新,并给你提醒)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球

本周六,占领华尔街运动扩大到了欧洲、非洲和亚洲的900多个城市,数以万计的人走向街头抗议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贪得无厌。 全球示威的组织者在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要用同一个声音,告诉政客及其服务的金融精英,未来是由人民决定的。组织者表示,“掌权者只为少数人效劳,无视广大民众的意愿以及民众所需承担的社会与环境代价。这种无法叫人忍受的情况必须结束。”亚洲的抗议运动稍微有点冷清,人数不太多。10月15日午后,上百名示威者在地处香港商业中心的交易广场聚集,发起“占领中环”行动。香港的一位发起人说,“从长期来说,我们希望看到民主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当然,我们知道这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但是,我们需要让民众知道,资本主义是不可持续的,也不是公平的经济模式,而只是通往我们最终目标的第一步。”示威者谴责苹果公司在亚洲剥削劳工,用血汗工厂制造iPhone谋取暴利。

阅读更多

BBC | 图辑:“占领华尔街”运动蔓延全球

在美国加州,参与“占领华尔街”示威运动的数以百计的活动人士在奥克兰市政厅大楼前安营扎寨,抗议商界金钱对政治的影响。这场运动在纽约兴起,影响越来越大,引起工会和宗教界的注意。

阅读更多

被打飞 | “占领华尔街”事件中纽约警方践踏民主自由?

发生在纽约曼哈顿下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于9月17号,如今已经三个星期。这段时间,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加入运动来到纽约的上千名全美各地示威者与纽约警察发生了若干不愉快。比较重大的冲突包括,9月24日,有超过80名示威者被捕,其中有一位探员向示威者使用胡椒喷雾。10月1日,更有超过700名示威者在布鲁克林大桥上被逮捕。另外引起争议的事件包括,有至少五名示威者因为带面具被捕。 基于这样的信息,国内一些网站(如乌有之乡)称,美国警方在镇压“占领华尔街”行动,践踏民主自由。甚至有个别专业人士,如政法大学证据学副教授吴法天在微博上声称,逮捕戴面具者是根据纽约州1845年的“面具法”,暗示这只是镇压示威者的借口。 根据大家一向的印象,美国保护公民权利。其中包括集会,游行,示威,请愿的权利。所以如今确实有很多人感到迷惑,难道美国的法律和制度是虚伪的说词?如果不是,何以发生这样的场面? 这次事件是具体检视美国制度的良好契机。对于具体事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均有大量报道。这些来自权威媒体的信息将构成本文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梳理,很容易看出,或许个别警员有不当或过激行为,但当然没有什么“纽约警察践踏民主自由”的事情出现。 从大原则来看,美国宪法和法律固然保证人民游行示威的权利,但这类行动占用公共设施,如马路,广场等,不可避免的会对其他亦有权使用这些公地的民众构成干扰。因此,游行示威需要管理,存在不同群体权利的平衡问题,这是常识。需要判断的只是这种管理是否合理,例如,有关规则的制定程序是否民主,规则本身和执行是否公平等等。 从这几点看,纽约市作为美国第一大都市和游行示威发生最为频繁的地方,在管理方面做的不错。有关法律均为代议制民主下议会通过,要求示威者提前向警局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游行的时间,地点,路线要在警方备案。警方一般努力满足示威者的要求,并会为了游行顺利进行做大量工作。例如提前向民众发出通知,宣布有关路线车辆禁行的消息,并派出警力现场疏导交通,防止发生冲突等(有时观点针锋相对的两派示威民众要求在同一地点示威)。从笔者亲临观摩过的2011年纽约同性恋大游行来看,确实在警方的协助下进行的即热闹又秩序井然,整个第五大道当天都对机动车封闭,充分保证了游行者的场地。 反观这次“占领华尔街”运动。其中一个头疼之处在于示威者并不愿意与警方沟通。该运动包括大量上街游行的内容,但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他们从未申请任何游行许可。 http://www.nytimes.com/2011/09/27/nyregion/wall-street-demonstrations-test-police-trained-for-bigger-threats.html 10月1日,纽约市长彭博专门提醒示威者,取得许可相当容易(纽约时报)。 http://cityroom.blogs.nytimes.com/2011/10/01/police-arresting-protesters-on-brooklyn-bridge/?src=un&feedurl=http://json8.nytimes.com/pages/nyregion/index.jsonp   而纽约时报采访的纽约公民自由联盟(该组织一直帮助这些示威者维权)的助理法律执行官唐恩也提到,如果获得许可,警方对于上街游行相当配合。可以想象,如果示威者最初愿意向警方提交申请,情况会相当不同。 http://www.nytimes.com/2011/09/27/nyregion/wall-street-demonstrations-test-police-trained-for-bigger-threats.html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纽约警方也主动做过工作。这次示威的组织是完全公开的,警方早就了解了相应情况并做了准备。示威者宣布要“占领”的华尔街是下城重要的商业区,金融区,上班族,旅游者聚集之地,交通也相当拥挤,警方当然不可能允许他们长期在公共街道上安营扎寨,因此提前用路障封闭了有关场所。但是考虑到这些示威者的目的是抗议华尔街金融界,警方专门在美国金融界象征建筑——纽约证券交易所旁边设立了供他们使用的示威区,但被示威者拒绝。 http://cityroom.blogs.nytimes.com/2011/09/17/wall-street-protest-begins-with-demonstrators-blocked/ 在警方封闭华尔街之后,几百名示威者转向附近的祖科迪公园扎营坚持至今。不过,该公园并非公共,而是私人财产,属于布鲁克菲尔德集团。该公园在01年911事件中遭到严重破坏后,该集团耗资8百万美元将其修缮一新。这个面积仅有3000平方米的小公园一下子挤进几百名示威者日夜坚守,让业主大为头疼。法律上讲,他们有权要求警方清场,但可能是考虑到公共关系等问题,只能对此睁一眼闭一眼,唯一采取的行动是贴出告示,禁止使用睡袋,毯子等物品(示威者当然对此置之不理)。 http://cityroom.blogs.nytimes.com/2011/09/27/park-gives-wall-st-protesters-a-place-to-call-home/   从上面的情况看,似乎警方与示威者的关系还算“和谐”,发生的逮捕是怎么回事?原因是示威者在周末试图上街游行,这就和警方发生了直接冲突。平心而论,上街游行但又不提前申请,确实对公共秩序造成麻烦,在交通拥挤的纽约,这会对他人制造不必要的不便,对示威者自己的安全也构成危险。因此警方对此采取措施,本身不能算出格。 9月24日,示威者从祖科迪公园出发,向北沿第五大道游行至约4公里外的联合广场(Union Square)。游行者肯定有话要说,但严格的讲他们没考虑其他市民使用道路的权利。第五大道是从北向南的单行线,游行走法不但堵塞交通,且是较为危险的逆行。如果正在游行的时候其他人开车进入第五大道,可能动弹不得。于情于理,和警方提前配合,进行交通疏导,是更好的办法。警方逮捕的80多人,正是以“阻塞交通”的罪名。 http://cityroom.blogs.nytimes.com/2011/09/24/80-arrested-as-financial-district-protest-moves-north/ http://agreatbigcity.com/photos-and-video-of-occupy-wall-streets-march-to-union-square 10月1日布鲁克林大桥上发生的逮捕700多人的事件,起因类似。这一次其实警察甚至并没有阻止游行,仅仅不允许示威者走上大桥行车道(停留在大桥人行道上的示威者没有被捕)。对于这一点,示威者自己也不否认。他们只是认为,警方发出不许走上人行道警告时使用的喇叭音量太小,后面的示威者无法听到。据此,示威者怀疑警方故意引诱他们走下行车道,然后逮捕。 但这样的说法并不令人信服。逮捕大量示威者本身对警方并无任何好处,只会增加很大麻烦。特别在目前世界舆论注目情况下,对公共关系不利。经验丰富的纽约警方不太可能会有官员敢于做出“诱捕示威者”的愚蠢决策。另外,被捕示威者也迅速被释放,按照纽约时报报道,第一批被释放的示威者只被关押了四小时。从对他们的采访看,被关押过程中也只是例行进行记录,(一位示威者在问及职业时回答:革命者)没有人受到虐待(唯一的抱怨是一直带着塑料手铐)。而很多人从警察局出来时受到等候在门外的同伴英雄般的欢迎。显然,这样的逮捕根本无法起到恫吓示威者的功能。 http://cityroom.blogs.nytimes.com/2011/10/01/police-arresting-protesters-on-brooklyn-bridge/?src=un&feedurl=http://json8.nytimes.com/pages/nyregion/index.jsonp    不过,有五人因为佩戴面具被警方逮捕是怎么回事?吴法天宣称,警方根据的是1845年“面具法”。言下之意,这法律早就过时,是专门从垃圾堆里拣出来对付示威者的。法律专业人士的低级错误,具有较强的误导性。下面本文对此做一简略介绍。 禁止3人以上带面具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规定,最初确实来源于1845年,制定该法是因为发生了佃农带面具攻击地主的暴力事件。 http://caselaw.findlaw.com/us-2nd-circuit/1422873.html   但显然,当年有过类似的法律不等于目前使用的法律就是当年制定。今天纽约州的面具法规来自于纽约州刑法(penal law)的240.35(4) 款,而该刑法制定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于1967年9月1日开始执行。 http://heinonline.org/HOL/LandingPage?collection=journals&handle=hein.journals/buflr18&div=21&id=&page=   1967年刑法中仍然包括此条在内,正因为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在广受欢迎的美剧《犯罪现场调查》纽约篇中有这样的故事:犯罪分子化妆成小丑作案,然后融入一大群一模一样的小丑中,令警察束手无策。公共场合带面具使面孔无法辨认,大大增加了警方执法难度。(不过按照法律,在娱乐目的的集会中使用面具合法)。这次有两位示威者更带面具进入银行大楼,警方不允许合情合理。 美国共有十几个州有类似的面具法,他们另有一个特别的理由:打击3K党。3K党最猖獗的二十世纪初,党徒经常穿上白袍戴上仅露出双眼的白色面具恐吓民众,这促使了相关立法。值得指出的是,纽约州在02年就有一次关于面具法的著名官司。情形是1999年纽约市一个3K党组织申请穿戴他们的传统服饰上街游行。警方许可这次游行,但提出条件不许带面具。3K党则提起上诉,认为面具法的规定侵犯了他们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及匿名发表言论的权利。这场官司打到纽约的联邦巡回法庭,结果判决面具法合宪。而当时作出判决的三位法官之一正是现在的最高法院大法官索托马约。法庭意见是:3K党徒不带面具只穿白袍已经可以保证他们充分表达自己信息,而匿名表达权被侵害需要证明不带面具对于言论表达确实构成限制,而3K党方面提供证据不足。 http://caselaw.findlaw.com/us-2nd-circuit/1422873.html   从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出,其实目前使用的面具法非但制定年份不遥远(1967),而且在近年仍然被执行,被充分讨论和挑战并经住了挑战。绝不是被故意用来打击这次示威行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基于上面的讨论,纽约警察的行动和“践踏民主自由”毫无关系,但也不能认为他们在细节方面就没有缺点。 http://www.nytimes.com/2011/09/27/nyregion/wall-street-demonstrations-test-police-trained-for-bigger-threats.html 例如,纽约时报一篇分析指出,纽约市警察平时所受训练,是以恐怖分子为假想敌。其缺点是,面对普通示威者有执法偏向粗暴,不够细致的风险。比如,一位探员对几名女性示威者使用了胡椒喷雾,引起轩然大波。此事虽然正被调查,并需要努力还原当时具体场景再做结论,但不能排除这位探员一时情绪过激作出出格举动的可能。如何尽量减少这类事件发生,是纽约警方需要考虑的内容。 不过反过来看,很多国内网络上对这次示威的判断都是基于单方面叙述,即示威者网站。这种叙述只强调警方践踏法律。和警察有正面冲突的示威者有义愤容易理解,但拿到国内,造成的后果却是犬儒主义的情绪:既然在号称全世界最民主的美国,警察也如此视法律为无物,那天下乌鸦一般黑,中国当前引起广大民愤的城管暴力问题也就不那么严重,甚至可以认为我国已经相当“优秀”了。但从本文介绍的材料看,纽约警察的执法虽然也有缺陷,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仍是主要的。另外,美国强大的媒体使得各种事件,各方面的说法都透明的传递给公众,这不但让明白人得以判断真相,也使处在强大媒体监督下的执法机构小心谨慎。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