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禁片资讯]广电总局的“十类禁止九类应删”(江涛NO1)

作者:江涛NO1

宁浩新作《无人区》再次“黄了”,上映日期无限推迟。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老同志赵葆华说“影片里没有英雄净是坏蛋,违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由于广电总局审片委员会历来作风神秘,能够确切透露“干掉”一部片子的理由,也算难能可贵。对于这样的理由,暂不论能不能站得住脚。先来看“审片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的成员来自何方,它自身又是如何运作的。


审片委员会隶属国家广电总局,执掌着中国大陆上映的所有电影的生杀大权。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只有通过审片委员会的审查,被认为适合播放,才会投放院线。如果被认为不合格、不适宜播放的电影,则被驳回修改、重新剪辑,或者直接被枪毙。

据内部人士透露,审片委员会成员仅36人,背景来自各行各业,如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老牌电影导演、全国妇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大学教授、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处长等。这36人审核电影能否上映的标准主要涉及意识形态与官方政策基调。具体的标准则是广电总局的“十类禁止九类应删”,罗列如下:

十类禁止

(一) 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 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 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 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 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 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电影技术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九类应删剪


  (一)曲解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严重违背历史史实;曲解他国历史,不尊重他国文明和风俗习惯;贬损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形象;篡改中外名著及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

  (二)恶意贬损人民军队、武装警察、公安和司法形象的;

  (三)夹杂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内容,展现淫乱、强奸、卖淫、嫖娼、性行为、性变态、同性恋、自慰等情节及男女性器官等其他隐秘部位;夹杂肮脏低俗的台词、歌曲、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等;

(四)夹杂凶杀、暴力、恐怖、鬼怪、灵异等内容,颠倒真假、善恶、美丑的价值取向,混淆正义与非正义的基本性质;刻意表现违法犯罪嚣张气焰,具体展示犯罪行为细节,暴露特殊侦查手段;有强烈刺激性的凶杀、血腥、暴力、吸毒、赌博等情节;有虐待俘虏、刑讯逼供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等情节;有过度惊吓恐怖的画面、台词、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

  (五)宣扬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刻意渲染、夸大民族愚昧落后或社会阴暗面的;

  (六)鼓吹宗教极端主义,挑起各宗教、教派之间,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伤害群众感情的;

  (七)宣扬破坏生态环境,虐待动物,捕杀、食用国家保护类动物的;

  (八)过分表现酗酒、吸烟及其他陋习的;

  (九)有违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的。

如果看得足够仔细,你会发现,十类禁止标准,只有一条针对影片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其它全部是针对影片的思想和内容的。至于九类应删减的,范围之广几乎涉及电影的方方面面,从拍摄内容、对象,到拍摄手法、影片价值观,甚至音乐、台词均会管到。“十类禁止九类应删”与其说是明确的审片标准,不如说是一个模糊的纲领性文件,具体执行完全看个人发挥。这便是审查制度的荒诞之处,即没有人知道应该按什么标准来审查。因此,如果一部电影需要被禁播,理由总是会找到的,而且很充分。

稍微列举一下90年代未通过审查的片子,包括《十七岁的单车》(2001)《鬼子来了》(2000年),《苏州河》(2000年),《过年回家》(1999年),《东宫、西宫》(1996年), 《活着》(1994年),《蓝风筝》(1993年),《北京杂种》(1993年) 等。

再来看未通过审查的原因,部分如下:

《十七岁的单车》被禁理由是“如果看过影片就会觉得这部作品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表现的就是年轻人对现实的看法和生活经历,基调是灰色的,立意上也有问题。”

《鬼子来了》被禁理由是“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比较有意思的还有贾樟柯讲述小人物命运的三部曲,《站台》、《小武》、《任逍遥》,均未通过审查。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整理出所有被审片会禁止的影片就会发现,整个9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电影,几乎全部未通过审查。这样的审片委员会,其工作的标准和价值衡量方式就很让人质疑。制片人方励曾在接受采访时无奈的说,审片委员会成员都是中国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他们普遍年事已高,在观念和审美上都与当今的观众和年轻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距离……导演是年轻的导演,目标的观众也是年轻的观众,结果一帮老头老太太来审这个电影,让老人家来决定年轻观众应该看什么样的电影。


对于这样的审查团队,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么。但它的确有自己的工作逻辑,那就是严格维护“十类禁止九类应删”,对于能删的尽量删,对于不怎么对味的尽量禁。对于色彩黯淡、不积极向上的尽量改,对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指导改正。36位老人,俨然是中国13亿电影观众、庞大的电影工业与不变的国家利益保护者,他们按照指示条款与阶级斗争时代的审查精神,一板一眼,不慌不忙的完成本职工作。他们也许从来不想观众想看什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观众,并自认能代表中国所有观众的品味。

如果你追问他们,艺术品价值如何检查、又怎样判断?那肯定毫无答案。因为艺术价值的判断不是他们的专长,许多时候也不是他们能理解的,就像《站台》,在他们眼里就是一部基调灰暗,价值观颓废的片子,他们丝毫不感到这是一代人的时代生活印记。

因此,《无人区》被认为“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失误,最主要的失误是丢失了艺术家的一份社会责任”,就毫不让人奇怪。他们丝毫没有看到中国导演的创造力,看到一种新的电影风格的成型与成熟,只是考虑到“教育、教育、责任、责任”,导演需要负担什么责任呢?观众又需要多少教育呢?对于一个普通的观众,他花钱进影院,看了一部好看的电影,这还不够么?


————–分割线————–

本博联系方式:
Google Group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hexiecollege
Twitter
http://twitter.com/hexiecollege

阅读更多

寂中浪人国家意识形态监管(转)

负责管制互联网舆论的国新办则配合要求,各大网站,“重大时政类报道严禁自采,请清理各家打擦边球的“连线”、“专访”。我办将严查采用非中央重点新闻单位稿源的商业网站。“地震…

阅读更多

殷德义:一起沉入地狱_殷德义_新浪博客

思想品德建设在中共的统治下,聊胜于无;失败的公民素质教育,除了爱党爱国,少有公民意识的启蒙;坚硬的意识形态对人性极端睥睨,对个体无视,对公益团体打压,蔑视崇高,诋毁信仰,几十年风雨仓皇,历史巨变,所有的丰功伟绩只属于你一个共产党,是你, …

阅读更多

赫德里克·史密斯的《俄国人》

1971年,38岁的赫德里克·史密斯(Hedrick Smith),来到了莫斯科。他是《纽约时报》的记者,担任莫斯科记者站的站长。 当时,前苏联正处在勃烈日涅夫时代。 此人推翻赫鲁晓夫,通过政变上台。他反对赫鲁晓夫的自由化改革,对内实行严密控制,镇压反对派,对外实行全球扩张,与美国争霸。在他的统治下,苏联社会一片死气沉沉,腐败风气猖獗一时。 就是在这种环境里,赫德里克·史密斯待了四年。 他的一举一动,每天都被苏联情报机构监视。尽管如此,他仍然想方设法,接近普通民众,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苏联社会真实的一面。 1976年,他回到美国后,将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名为《俄国人》。此书迅速成为畅销书。 我国的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这本书,意识到它是进行反苏宣传的有力工具。所以,当年就进行了翻译,于1977年内部出版发行。 中文版的下载地址:上册,下册,Emule下载。 ======================= 但是,我真正想推荐的,其实不是这本书,而是下面的这篇书评。 你读完下面的文章就会知道,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真正启示是什么了。 书评的作者,使用了”犬儒主义”这个哲学名词。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犬儒主义”。简单说,它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具体表现是,不相信任何价值,只相信自我利益,觉得社会生活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所有人都在逢场作戏。在某些场合,它也当作玩世不恭的代名词。 ======================= 前苏联的犬儒主义(转载) 作者:HP 美国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Hedrick Smith),在他那本写于1976年的书中,向读者讲述了勃烈日涅夫时代弥漫于苏联社会的犬儒主义。 史密斯发现,在苏联,实际上已经很少有人相信共产主义。 首先,苏共领导人自己就不相信。史密斯引用一位莫斯科的科学家的话,”我们的领导人,把共产主义看作一种象征,用来判断其它人是否忠诚。”(勃烈日涅夫的侄女柳芭发表回忆录,其中写到,勃烈日涅夫当年曾对自己的弟弟说:”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听的空话。”) 一位高级编辑说,当政的这些苏共领导人是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些对一切都无所谓的人。他们所要的是权力,纯粹是权力”。 这位编辑还说,社会上的几乎所有人,都不再相信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对各种事情也并非没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一到正式场合,他们却照旧举手拍掌,重复着官方的陈词滥调。人们明知这一切是毫无意义的,是逢场作戏,”可是你必须去玩它”。 史密斯认识一个苏共少壮派官员。看上去此人是矛盾的复合体。一方面,在和朋友谈话中,他批评时政,攻击腐败,俨然是个改革家;另一方面,他又对本国的政治感到自豪,为自己能身处权势集团而踌躇满志。他清楚地知道斯大林时代的恐怖,也不愿意再回到那个时代,但与此同时,他又对斯大林靠强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而十分骄傲。一方面,他很乐意向别人显示他的思想解放,根本不相信官方的教条。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善于掩盖个人观点,在党内会议上以善于发言著称而得意。 其实,这正是苏共新一代官员的一种典型—-无信仰的、犬儒式的机会主义者。”可见,”史密斯总结道,”个人只要服从听话,不公开向意识形态挑战,不管信也好不信也好,都不是关键问题。” 由于正式场合都是逢场作戏,社会看上去毫无改变的希望,许多俄国人就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态度,物质主义开始泛滥。人们这样想:”人只活一世,而这一世是短促的。所以多享受一点生活吧!” 物质主义的泛滥进一步冲掉了残存的理想主义。许多人为了一点点物质利益—-为了一次出国机会,为了分得一套房子或搞到一部新汽车—-甘愿放弃自己的独立政见。这样,当局无须再采取大规模的恐怖措施,就足以控制住它治下的广大人民。 少数勇敢的持不同政见者,依然在发出他们的声音。起初,他们赢得了广泛的尊敬,虽然敢于公开表示这种尊敬的人不多。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到后来,当局对异议人士泼污水,很多人竟然也认同政府的行为。 史密斯对此大惑不解。一位名叫瓦连京·图尔钦的异议人士对他解释说: “第一,诚实的人使得那些沉默的人,由于没有大胆说话而有负罪感。因而,他们感到不得不攻击前者,使得前者看上去不那么高尚,这样才能使自己显得不那么堕落。” “第二,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他们觉得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演戏。他们好像妓女一样,因为自己是妓女,便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是妓女。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诚实,根本没有人真正追求真理。那些异议人士,很可能就是一些撒谎的骗子。” “这种犬儒主义给当局帮了大忙。由于人们普遍互不信任,利用这一点,就能把不听话的异议人士排斥于社会之外。虽然人们可以到西方去旅行和收听西方的电台。但只要普遍存在着这种犬儒主义,他们就会认为那不过是另一派的欺骗性宣传,所以也就不必当真了。这种犬儒主义提供了极权国家今天的稳定,以代替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恐怖。” 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言:”提倡玩世不恭是控制社会的基本方法。” (完)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