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 | 台湾民主不该忘了李登辉
最近,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碰到了麻烦,据报道:台特侦组侦办安全密账案日前侦查终结,依贪污、洗钱等罪起诉李登辉、刘泰英。台特侦组认定,李登辉侵占“巩案”垫款 779 万美元,请法院量处适当之刑;而台检方侦办李的法条,是依贪污侵占公有财物罪,若未来法院以此法论罪,李恐坐 10 年牢。另外,起诉书指出,刘泰英和李登辉共同侵占公款,还私吞 44 万美元,犯后没有悔意并狡赖,另涉嫌逃漏税、伪造文书罪,不过他已把侵占款还给台当局最高安全部门,加之李登辉年事也高,因此检方请法官对于此罪量处适当之刑。至于起诉李登辉的贪污侵占公有财物罪,法定刑度是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可到无期徒刑。传统威权国家转型时期领导人涉嫌贪腐案件,几乎就是一个通例,李登辉逃不逃得脱这个规律,我们不妨看看后续报道。 不过,就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社会转型为现代民主宪政社会这一点而言,李登辉功不可没——他完全可以因为这一和平有序的成功转型而载入史册。 1996 年李登辉修改“中华民国”宪法,首次在台湾举行了总统直选,并与副手连战当选为首届民选总统,他也因此赢得了“民主先生”的称号。他的这一历史性功绩,甚至就是他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比如,时任台北市长国民党要员马英九就说,李登辉的最大贡献是成就台湾的民主化;《自由时报》在社论中说,李登辉在位 12 年,以民主化和本土化为核心价值,进行总统直选、冻结省政府、改革国会等,“让台湾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因此,李登辉 12 年来在台湾推动的民主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成就”,称李登辉为“台湾民主之父”,“显然是实至名归,受之无愧”。我们不妨来细绎一下这个过程。 李登辉所以能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跟蒋经国对他的赏识分不开。蒋经国对李登辉一直极为器重(鉴于逝者已矣,其间的原因已难以考证),按他的设想,李登辉应该攀爬得再更快一点才对。 78 年时蒋经国就想安排李做台湾省主席,但是党内其它大佬认为李的资历太浅,小蒋才不得不把他放到台北市长的位置上锻炼了三年。 蒋经国死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李登辉在党政军三界都没有自己的势力,国民党众大佬虎视眈眈,个个盯着他屁股下的总统宝座,甚至连当时的“国母”宋美龄都有打压之意,加上李登辉“本省人”的身份和推行民主政治的倾向,处境更是不利,坊间干脆称李登辉只不过是个“临时总统”。但是李登辉这个人第一运气绝佳,先靠蒋经国之死当上总统,再靠党内群龙无首的混乱和宋楚瑜的“临门一脚”当上了党主席;第二他本身也确实是个无师自通的政治斗争天才,此后竟施展各种手段,轻松玩弄国民党众大佬于股掌之中。李登辉自己都承认这段经历“跟大陆的权力斗争毫无二致”。就这么用传统的下三滥手法,在 93 年郝伯村下岗之后,李登辉已经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可谓权倾一时无人能挡。如果单把这段经历拿出来看,李登辉似乎只不过是另一个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独裁者,然而,他的可贵之处却在于一方面在国民党内凝聚权力、搞得“官不聊生”,一方面却又还政于民,大踏步的推动着台湾的民主化改革。 蒋经国在 88 年开放党禁报禁之后,随着言论的逐渐自由化,台湾人的民主诉求越发强烈,其中很有借鉴意义的是 90 年 3 月和总统选举同期发生的“野百合学运”。在林蒋二人退出选举之前,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为了确保当选,对国大代表自然是百般讨好,情形令人作呕。而当时的“万年国大”除了部分增补代表以外,仍是 47 年选出的那一批,许多人早已变成风中残烛,不是坐轮椅就是老年痴呆,有的干脆一命呜呼,国大俨然已经变成了养老院,却还不忘隔三差五的给自己延长任期、高薪养廉。到 3 月 16 日 ,几名台湾学生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打出了“我们怎能再容忍七百个皇帝的压榨”的标语,学生、市民以及民进党等各个政治团体纷纷响应,第二天就建立起了一个“广场共和国”,引发了台湾历史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学运,单是学生的人数就一度超过了六千。其活动包括全国串联、罢课、绝食等等,明显缺乏原创性,还在广场上树立了一株巨大的“民主野百合”(象征学运的纯洁、独立等精神),让人觉得非常眼熟。而且这学运的背景绝不单纯,当时学生说缺睡袋,马上就有市民送来睡袋,说缺盒饭,马上就有市民送来盒饭,可见背后应该有神秘的境外反台势力的资助。最可恨的是学生的行为极为激进,不仅公然打出“老贼下台”等激烈标语并高唱国际歌等传统反动歌曲,还编了首歌讽刺李登辉和万年国大:“你等会儿(李登辉),你等会儿……老贼无行,鼠辈横行,你还要我等,你还要我等……”马英九在广场上怀柔学生的时候甚至还被人下黑脚爆了菊,更显示出这帮不知好歹的学生分明就是一群暴徒,这帮人聚集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成何体统,简直就是国将不国吗。可惜台湾的军事力量确实是太薄弱了,连把拖拉机改造成坦克的钱都拿不出来,前几天还把非主流派弄得欲哭无泪的李登辉在这种关键时刻不忘在民主和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不仅没有严词发表社论,反而先是承诺学生不会镇压,在当选总统的当日( 3 月 21 号)更是把五十多名学生召进总统府“对话”,对学生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并肯定学运是爱国运动。 3 月 22 号,造反成功的学生胜利撤退,一场风波在不到一周内便完全平息。 事后他不仅没有对学生秋后算帐,倒是对野百合学生一言九鼎。在他正式宣誓就职之后的第六天( 5 月 26 日 )便释放了台湾一干政治犯;六月份召开国是会议,包括政治犯在内的各界代表首次齐聚一堂商谈民主改革事宜;次年李登辉更是加快脚步,先后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和荒唐的出入境“黑名单”,年底更是彻底终结了“万年国大”。 92 年又修改了刑法第一百条,“因言获罪”在台湾自此变成了历史名词。到 95 年,李登辉代表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四十八周年纪念活动中正式向所有受害者道歉:“今天,罹难者家属和子孙能亲眼看到这座彰显历史公义、提升族群融合的二二八纪念碑矗立在宝岛的土地上,亲耳听到登辉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承担政府所犯的过错,并道深挚的歉意。” 当然,让台湾真正踏入民主社会的最关键的一步,在于 94 年 7 月修宪后确立的总统全民直选。非主流派在总统选举问题上发起了最后的反扑,李焕等人甚至一度连饭都顾不上吃,啃着馒头排着队,轮番抨击李登辉。不过在李主掌大权、背后更有汹涌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历史的车轮已经无法阻挡。由于台湾人在民主化的过程中只付出了相对它国而言极小的代价,因此李登辉又将这一时期称为“宁静革命”。 1996 年,李登辉以 54% 的高票击败另外三组候选人,成功当选台湾第一届民选总统,他在就职演讲中说道:“我们已经清楚的证明中国人有能力施行民主制度,运用民主政治……今天的这个庆典,不是为了庆祝任何一个候选人的胜利,不是为了庆祝任何一个政党的胜利,而是为了庆祝我们两千一百三十万同胞追求民主的共同胜利,是为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自由与尊严,在台澎金马获得肯定而欢呼。” 2000 年,李登辉主动退出连任竞选,国民党在台湾维持了 55 年的统治终于告一段落,华人世界也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民主制度下的政党和平交替。由于国民党选战失利,李登辉被开除党籍。当然,对于这位眼光早已超越了政党利益的政治家来说,这一切已经无所谓了。曹长青曾问过李登辉,既然明明有机会连任,为何要主动放弃权力?李登辉洒脱的回答:“制度把权力给我用一下,用完就还回去。权力和我没有关系,我随时都准备放弃。” 分析台湾的民主,如何由专制的一党独大,走向民主的两党政治,其原因不外这么几方面:首先是必须有远见的领导人。如果没有李登辉,台湾的民主,恐怕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李登辉不但结束国民党的专制形象,也扶持民进党的成立,甚至他还补助民进党,如果没有他的远见,的确很难如此快就见到台湾的民主化。其次,是强有力的反对党。民进党早在老蒋时代,就已经有了雏形,不过重要集结力量,来自于美丽岛事件,让民进党因为这次的反对力量,逐渐有了组织与集合的趋势。民进党虽然治国无方,却是一个很好的在野党,他不断运用街头广播与演讲,叙述国民党的腐败与无能,让民众认同他们观点,促使国民党不断的改革,这都是民进党对于台湾民主的贡献。再次是人民的觉醒。如果人民只是一味认同某一政党,却无法正视对方的贪婪与无能,这都不是正确的民主观念。民主本身就是不停的改正缺点,台湾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是人民的支持,给政府很大的压力,政府不可能如此快改变制度,既得利益者,如果没有压力,想让他们放弃,这是天方夜谭,我想人民的支持,这是民主改革重要的力量。再其次是媒体的传播。一个将正确信息传播给人民的媒体,对于民主力量的茁壮,具备非常大的影响因素,早期台湾的民主,主要是由杂志等传播媒体的散布,像自由中国、大学等杂志,早期的媒体鼓吹者,几乎都是政治犯,也因为有这种媒体鼓吹的力量,让人民明白什么是正确 ? 什么又是民主 ? 像雷震案,这些都是因为媒体传播民主,导致被专制政府迫害的政治案件,其中美丽岛杂志,更是让反对力量集结的重要刊物。除了这些媒体的传播,像一些比较公正的报纸,也对于台湾民主贡献良多。最后是国外的压力,特别是美国。台湾的民主进展,最初由于冷战的缘故,其实进展并不大,国民党一直有所谓的黑名单,对于反对异议份子,一直有让他们不回国的作法,虽说如此,美国还是会用很多手段,迫使台湾进行民主改革,特别是外贸与军事方面,台湾依赖美国极深,也因此美国对于台湾有迫害人权的事实,美国都会采取一些方案,要求台湾进行改革。譬如早期有所谓的江南案,有所谓的陈文成血案,林义雄血案,这些迫害人权的措施,让美国对于国民党的政府多所指责,利用一些外贸与军事采购的手法,对国民政府进行施压,这也是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改革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李登辉作为这一时期的领导人,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功劳是不可忽视也无法忽视的。 今天“黑金政治”缠上了李登辉,到底如何分说,迄今仍欲理还乱,然而,李登辉纵然被起诉,甚至被判有罪,也不能抹杀他在台湾民主进程中的推手作用——虽然,他自身或许要为这进步付出代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