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陽光時務 | 工人︰養得起李嘉誠 養不起妻女 學生︰公民意識崛起

經歷過一天佔領行動後,罷工工人仍死守碼頭閘口   文 / 黃麗萍   攝影 / 鍾卓明 Manson Wong 香港藍領工人發起六年來最大規模的工運,「佔領貨櫃碼頭」,反資方剝削。運動中,逾千名學生積極參與聲援行動,顯示公民意識在香港新一代正式崛起。 「到碼頭來聲援我們的學生已有一千多人!」「幸好有學生跟我們一起打這場仗,沒有學生的支持,這場仗我們可能很早就輸了。」 香港六年來最大規模的工運,3月 28日在葵涌國際貨櫃碼頭正式引爆。200多名碼頭業工人,不滿資方、李嘉誠旗下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及外判商,由 1997年至今一直剝削工人。工人薪金 16年來不加反減, 外判工每更工作 24小時,1997年薪金是 1300 至 1500 元,至 2003 年沙士時下調,現則只有 1150 至 1300 元。而工人的工作環境惡劣,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被剝削。這一幕幕外人不得而知的黑幕,似乎只會發生在第三世界,而今卻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上演了十多年。 就在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單是去年在本港港口錄得高達57.2 億元(較前年增23.9%)收益時,公司底層的工人卻長時間處於「不是人」的工作環境中。在碼頭工作的權 哥說︰「打風下雨,我們也照樣工作,我們是邊做邊吃,吃兩口飯又要工作,做完又吃兩口,有時下雨,炒飯變湯飯都要繼續吃,根本當我們不是人。工人為了養家,很多時敢怒不敢言,大家實在壓抑得太久。」 工運至 4月 3日,已進行了七日。面對法庭頒出的禁制令,和資方的威逼利誘,罷工人數不跌反增至近 500人。聲援的市民愈來愈多,涉及各階層,包括家屬、學生、教師、政界以及民間組織;並籌得 117萬元作為罷工基金,用來幫助罷工工人度過難關。香港對上一次出現較大規模的工運是2007年的紮鐵工人罷工,當時較少學生與社會的聲援。 而在今次工運中,學生成為最主要的聲援者之一,由對外發放碼頭工人苦況,到提供物資,以及擺街站向公眾籌款等,全是走在最前線。理工大學專上學院的葉子是其中之一:「工人其實很需要我們的支持,我們是代表着下一代的聲音,希望工人知道下一代在支持他們,香港社會也在支持他們,令他們感覺並不孤單。」 葉子向工人了解他們工作的情況,工人以煙盒代飯盒,示範如何一邊吃飯,手肘還要控制機器,葉子說:「很難想像有這樣一班工人被剝削了這樣久,都一直被大眾所忽視,香港一個這樣繁榮的地方,底下還有多少個工人為了香港的繁榮而被剝削?」葉子把碼頭工人的故事記下,「這些工人的辛酸史應該要寫出來,放到網上,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辛酸。」舉目四望,來支援工人的年青人並不是自成一國,他們走進工人之中,了解他們的辛酸,很多都自發地把工人的故事、現場的消息放到網上。 而工人亦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告訴不同的學生他們工作的情況,碼頭工人成哥說:「我以前以為香港社會人人都很冷漠,人人都只顧自己,又以為成日去抗議的「後生仔」得閒無事做,出來搞破壞,這次之後就明白他們其實為了什麼。」學生問:「那下次其他人要支持,你會否出來?」「一定會!別人幫過我,一定會幫回別人。」這次工運,受新界東北計劃影響的「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有加入聲援,受市區重建的順寧道居民也有走出來,理工大學的劉老師說:「雖然他們看似與工運沒有直接關係,但他們都有共同的經歷,都受過一班「不求什麼」的年青人或社會人士支援,他們形成了一個「基本盤」,當社會上有其他弱勢需要支援的時候,就會站出來。」 「學生在這次工運之中,把各公民組織連結起來」,劉老師指,她的不少學生都有參與這次工運。她說,從2008 年反高鐵運動到現在,學生累積了許多社運經驗,無論在動員、組織等方面都成熟了很多。顯示學生參與社運的公民意識正式崛起:「以前看到一些不公義的事,可能只會在電視的螢光幕後表現得很憤怒,卻不知該如何參與。但現在卻不同,只要看到不公義的事,一定會有年青人走出來組織、聲援。」她指,社交媒體在其中扮演了訊息流通的重要渠道︰「他們如果想參與只要上網看看Facebook,就知道最新的情況,以及需要什麼樣的支持。」 其實,早在工人罷工的一個星期前,已有學生組織在密切配合工會的行動。3 月20 日,碼頭業職工會和工友已在葵涌貨櫃碼頭請願,要求加薪,但公司沒有任何回應。3 月23 日,專上學生聯會和「左翼廿一」的成員到葵涌貨櫃碼頭招募工友加入要求資方加薪的行動,此舉團結壯大了工人的力量。3 月28 日,無限期罷工正式展開,有超過200 名工人參與,而學生的支援工作卻從未止息。 各學生組織會嚴密分工,前學聯副秘書長楊政賢指,學生組織會一起協調分工,擔任不同的工作。學聯負責動員各大專院校的同學到碼頭支持罷工,並安排人手到街站收集捐贈的物資;中大報社負責物資的管理;而左翼廿一則負責「文宣」的工作,即撰寫和收集文章去向公眾解釋來龍去脈,以及分析背後的社會問題,製作傳單,支援工人需知等以方便市民到場支援,並發放最新的工運消息。有份參與聲援的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鍾耀華指:「在罷工的第一天,學聯已經聯絡我們及其他專上院校的學生組織開會,讓我們動員更多同學到場支持,並商討如何進一步支援工人。」 除了前線的支援,還有後勤的崗位,楊政賢與另外一個學聯的成員,頭四天罷工都沒有去罷工現場,因有更重要的任務:「我四天都留守在中大學生會,所有有關罷工的消息、學生寫了有關罷工的文章都會傳給我,然後我整理好之後就會在學聯與左翼廿一的 Facebook及網頁發放開去。」他笑說,幾乎每天醒來都是因為有情況要更新。 有系統地發放資訊,令這次罷工的消息發布得很快,上星期五參與遊行到碼頭聲援的學生只有幾十人。到了星期一,即 4月 1日,學聯已召集到超過一千名學生和社會人士遊行到碼頭聲援,而來自社會各界的罷工基金幾天內亦由數萬元,增加至現在已超過 117萬元。 4月 1日,工運進入關鍵時刻。外判商仍然不肯與工會代表談判,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更向法庭申請禁制令限制工人與聲援人士進入碼頭。保安人員上午開始向在場人士派發傳單,限所有人於中午十二時前離開,大家都擔心隨時會有清場行動。這個消息迅速於網上流傳,不少學生、社會人士,在中午趕來聲援工友。 在一千多個學生、社會人士下午加入聲援之後,就陷入一個漫長的等待,法庭於三時開庭,決定是否頒布禁制令。如果碼頭公司成功申請,意味着工人和學生繼續留守的話,就是違法行為,而清場的行動亦都會隨之而來。而工人連日來面對的壓力亦愈來愈大,外判商利用不同的手段向工人施壓,外判商要求工人翌日復工,否則永不錄用。手停口停的工人,可以撐多久?各大專院校的學生齊集開會,討論下一步如果支援工人。 晚上九時,法庭最終宣布頒佈臨時禁制令,限制工人與支援人士進入碼頭範圍,工人難免顯得有點擔心。有學生問碼頭工人:「你們會放棄罷工嗎?」「學生都未放棄,我們怎能夠放棄?我們會堅持到底!」中大學生會會長鍾耀華指,學生會繼續全力支援工人罷工,學聯已安排同學輪流擺設街站,收集物資。各大專院校的學生組織亦會於各院校內發起物資收集,並呼籲同學到場支援工友及捐款到罷工基金的戶口,與工人一起堅持到底。 對於有報道揭發和黃是「假外判」,指幾間外判公司其實亦是和黃擁有 ,國際貨櫃碼頭公司董事總經理嚴磊輝是外判商的董事之一,鍾耀華感到憤怒,原來外判商是和黃「自己人」,認為嚴磊輝欺騙工人,要求嚴盡快出來給予工人一個交代。 罷工工人與到場聲援人士,一起舉起抗議李嘉誠,反「禁制令」的標語 多間大專院校的學生到場聲援罷工工人 經歷過六日佔領行動,有樂隊到場表演以示支持 經過持續數天的通宵佔領後, 工人顯得疲累 面對資方不肯讓步的強悍態度,工人顯得很無奈 市民送來鮮花表達對工人的支持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日本採掘可燃冰技術取得突破 東北亞能源政治起革命

文 /林廷輝 (台灣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日本成功從海底可燃冰提取出天然氣,着手研究大規模商業生產;這無疑是福島核災後能源困窘的一絲曙光,且在當今「能源就是籌碼」的國際局勢中,新技術也將改變日、中、俄等國的權力格局。 2013年 3月 12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宣布從蘊藏於愛知縣和三重縣海域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以下稱可燃冰)中成功取得天然氣。這是全球首次在海底分解含有大量天然氣成分的可燃冰。初步估計,愛知縣和三重縣附近海域蘊藏的可燃冰相當於日本 10年以上的天然氣消費量。 儘管技術仍然在試驗開採的階段,但茂木敏充引用美國開採頁岩氣的經驗表示:「即使是美國開採頁岩氣的技術,在起初階段也遭遇各種困難,但如今已經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 受到美國開採頁岩氣經驗的鼓舞,加上福島核災後始終籠罩日本能源政策的陰影,日本希望 2018年開發出可燃冰的成熟技術,2019年實現大規模商業生產。倘可燃冰如期投產,日本的能源戰略勢必有所改變,也會影響日本與周邊國家的政治關係。 可燃冰有望解決日本資源匱乏 對於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主要靠從外國入口的日本來說,從可燃冰提取天然氣的技術取得突破無疑是重大的能源利好消息。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針對日本的能源分析報告中指出,日本在能源部分僅有 16%能自給自足,是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第二大煤礦進口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 就日本能源消費市場而言,2011年「311地震」前,石油佔42%、煤礦為 22%、天然氣為 18%、核能為13%,其他再生能源等約為 4%,但地震後核能比例大幅度降低。2011年,日本石油進口來源國主要為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伊朗及俄羅斯等地;天然氣進口來源國主要為馬來西亞、澳洲、卡塔爾、印尼、俄羅斯及阿聯酋等國家。 「311地震」及福島核災發生前,日本政府在 2010年的能源方案當中,原本規劃了於 2020年至少運轉 12座新的核反應爐,2030年讓核能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 50%以上。但核災後,核能發電遭遇民間大力反對,石油、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成為日本政府取代核能最重要的選項。 迄今,中東國家控制主要的石油資源,在國際權力分配中,中東石油輸出國影響着國際局勢,日本從中東進口石油、天然氣,固然在意中東穩定,也更在意東南亞海上航線的安全,但這樣的情況未來可能有所改變。主要原因正是日本在發展可燃冰的採掘技術上取得了突破。 中日爭奪俄羅斯能源交易合約 就在日本宣布可燃冰技術取得突破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巧於 3月 22日前往俄羅斯訪問,除了深化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中石油簽署的一份備忘錄也同樣受矚目。備忘錄規劃從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油氣田向中國提供天然氣,並自 2018年開始,俄羅斯將透過陸上輸油管線,每年向中國提供38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最終達到每年 600億立方公尺。 目前,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中國則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因此,中俄能源合作密切,空間也大。從 2009年中俄雙方簽訂合作協議以來,俄羅斯石油公司每年向中國供應 1500萬噸石油,約佔中國年度原油進口總量的8%。此次習近平出訪,俄羅斯石油公司就獲得來自中國的 20億美元貸款,用於增加對中國石油出口,未來最高可以達到每年供應中國 3100萬噸石油,共計 25年,確保中國的能源需求。對中國來說,目前 80%左右的進口原油需要經過麻六甲海峽,因此從東北方向確保能源進口無虞,以及分散進口來源,是能源戰略的一環;對俄羅斯來說,能穩健地平衡歐洲及亞洲市場,也可提升其對歐洲能源談判的籌碼。中俄在各自能源戰略上,有着共同的利益。 為了不讓中國專美於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在 2013年 4月下旬訪問俄羅斯,能源議題也將會是日俄兩國領導人會談重點。俄羅斯在亞洲必須分散能源市場風險,同時將石油、天然氣等同時賣給中日,從中獲得議價籌碼。就在安倍晉三訪問俄羅斯之前,為確保煤礦原料來源,3月 30日會先訪問蒙古。日、蒙兩國在煤碳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環境合作亦達成共識,並且日本對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的環境污染對策提供技術援助,提供蒙古的火力發電廠約42億日元貸款。 自身礦產不足成中日經濟緊箍咒 無論是中國或日本,由於自身礦產資源不足,必須仰賴從資源豐富的國家進口相關原料以應付經濟成長。工業原料受制於人,對中日的經濟猶如緊箍咒,確保原料來源成了兩國首要國家利益。也由於國家資源受限,反而成為地緣戰略的另一個基本假設:必須集中投射軍事力量、政治籌碼及外交活動,以國家最大利益為優先。在此一假設下,地緣戰略便建構出一個根基於地理相對空間的國際權力結構,大國運用權力、國家利益或自身安全的理由,集中投射政、經、軍力量在某一地區,例如美國投射在中東,中國也必須逐步在資源豐富的東海及南海投入軍力與外交活動。 能源地緣政治成為一種結構性因素影響國家行為,國家主要是為了生存與發展,而確保發展需要的原料與天然資源,並不涉及意識型態或決策過程。設定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方針時,往往要考慮軍事與外交力量投射的限制因素,從而解讀並爭取國家在意的地理空間。如果資源並不受制於他國,國家自主力量也會增強。 例如 2010年 9月,中國籍「閩晉漁 5179」號在釣魚台附近海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與那國號」及「水城號」發生碰撞,船長詹其雄等船員遭日本海上保安廳逮捕,其後媒體將中國禁止稀土出口與本案連結。這讓日本有所警惕,遂在其專屬經濟區內積極尋找稀土,近來終於在靠近太平洋南鳥島附近發現了豐富的稀土礦藏,儲存量要比全球目前已發現之所有稀土礦藏量多出百倍,投入量產後,勢將會衝擊中國稀土市場,供過於求也將造成中國稀土價格下跌。 當下,日本掌握可燃冰採掘技術,中國肯定眼紅。南海蘊藏大量可燃冰資源,中國需要積極開採,但當下中日不睦,此一技術日本當然不會轉移給中國。日本可燃冰開始量產,加上美國因頁岩油成為石油輸出國後,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價格勢必下跌,中東戰略價值隨之降低,俄羅斯能源市場會受波及,這可能牽動整個東北亞局勢,尤其受制他國能源的中國,最終唯有對周邊國家採取睦鄰政策。 日本製造的全球最大深海鑽探船「地球號」,正在愛知縣對開太平洋採掘可燃冰, 具體做法是在水深約1000 公尺的海底,再往下挖掘330 公尺, 透過減小壓力從採掘到的可燃冰分解出水和天然氣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史明口述史的年輕作者群10與80的傳承

3月8日,史明(左)與口述史參與者藍士博一起出席新書發布會   文、攝影 /康依倫 80末與 90後出生的學生,也是感受到中國勢力崛起的世代。這群年輕人的「文化台獨」來自何處? 10後與 80後,相差6、70年的世代,如果交會,能激盪出何種火花?而相差6、70年,又是因何交會? 1918年出生,今年高齡 95歲,在台灣有台獨革命家之稱的史明,在最近一個月,從台北到花蓮,從校園到書店,出席了至少四場「史明口述史」的新書發表會。這位書中的主角維持數十年來一貫的打扮:牛仔褲、略顯寬大的藍色牛仔襯衫、略顯雜亂的及肩頭髮,如果仔細看,藍色襯衫裏面搭配的,可能還是有個幾處破洞的 T-Shirt。幾場的新書發表會,他也維持着一貫的風格,談西洋史、台灣史;談馬克思、資本主義、國民黨政權,就是沒有提到賣書這件事。 既是新書發表會,當然有人在賣書。只是,負責賣書的不是出版社,而是群 80後的學生,其中有幾位正是完成這部 20萬字、共三冊的「史明口述史」的作者群。 與歷史劇裏走出的歐吉桑 熟悉台灣獨立運動及研究台灣史的,都知道史明。他本名施朝暉,1962年在日本著作出版「台灣人四百年史」,這是在戒嚴及剛解嚴,台灣研究資訊缺乏時,了解台灣史的最重要的禁書。 他在日本早稻田求學時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憑着一股熱血,1942年畢業時決定不回仍被日本殖民的台灣,跑到中國抗日,要去「堅持反帝國主義」、「實踐馬克思主義」而成為中共的地下情報人員。 二戰後,他選擇留在中國,前進解放區,卻親眼看到中共指揮人民互相批鬥、流血鬥爭 ,「頂獨裁」。失望之餘,1950年,他偷渡回台,計劃武裝革命刺蔣失敗後,喬裝成工人,躲在香蕉船裏,偷渡赴日,靠着在日本經營麵店的資金繼續搞革命,直到1993年 75歲時,才以「台灣最後一位黑名單」返台。 史明的經歷,不只對這些 80後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就連在台獨運動中,因為不同組織間存在左獨、左統的路線之爭,當時被歸類為左統共產黨路線的史明被排擠,因此他也不太觸及。但歷史總有機緣巧合,這一切得從 2005年說起。 當年 3月 14日,中國人大針對兩岸現況制訂了「反分裂國家法」,授權中國國務院在台灣從中國分裂形成事實、將發生可能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的重大事變、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三種情況下,可「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行動。反分裂法的通過,在台灣引起極大的反彈,特別是綠營及獨派的支持者。史明就為此跑到台大校門口靜坐抗議14天。 當時正是台大中文系三年級,後來負責這套口述史的藍士博,幾次走過校門口,都看到這位滿頭白髮的歐吉桑 (日文音譯,意指老先生 ),和幾個人孤單的坐在校門口旁的人行道上,來往的台大學生對他的靜坐視若無睹。「我覺得老人家很寂寞。」他就拉着幾個學弟,決定在靜坐的最後一天,幫忙辦個演講會。 當時被學長拉去幫忙,唸大一的江昺崙說,在那天之前,他根本不知道史明是誰。因此,他就是走過去說了聲「你好」。沒想到,史明立刻糾正:「年輕人要有禮貌。」他說,那個感覺,就覺得怎麼會有個從歷史劇裏走出來的人物。 2005年 3月 26日,執政的民進黨與獨派團體發起反「反分裂法」大遊行,這群與史明從不認識亦從無交集的大學生,就在台大校門口辦了一場演講。短短幾分鐘,史明要學生和台灣大眾結合,形成爭取台灣獨立的動力。 但他也不忘批評:「台灣人話說太多,做得太少!尤其是知識分子,這項缺陷真的是讓人憤怒。只有講話是沒有辦法改變現實的,要行動!」 跨越 60年的合作 被歐吉桑如此指責,這群學生,就真的行動了。 回到校園,他們把已經沒有再運作的台大濁水溪社,重新復社。但他們和史明之間,仍然是各走各的路並沒有再見面。直到 2009年 6月,學生們受邀參加由台灣教授協會舉辦的年會,才又和史明碰上了面。史明當天邀請學生和他一起坐在主桌,聊台灣史、世界史,他還寫下「台灣的進步,由台灣青年開始才能有效果」,作為勉勵。 年會之後,史明前往日本,卻在2009年 11月傳出昏迷病危的消息,這群學生聚在一起打算寫卡片問候僅有兩面之緣的歐吉桑,閒談之間卻發現,大家熟悉史明出的書,卻對這個人的生命歷程完全不了解;於是,才有了記錄史明生命史的想法。 只是這群學生,有的人面臨升研究所考試,有的人面臨要去當兵,又沒有口述史的經驗,當時已在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就讀的藍士博,簡單的先擬了個十次的訪談計劃,「找社團 5個學弟妹,每個人分擔兩次,大家壓力都很輕」。從史明 09年 12月回到台灣養病開始,從病榻前談到其位在新莊的住所;本來的 10次計畫,延長到 30次;本來的 5個人,擴充到 10個人;每一次訪談幾乎都至少花上 3、4個小時,整整花了一年半才談完。 口述史,受訪者及採訪者間的信任感很重要。史明過去從事過地下工作,對人存有戒心,與學生只見過幾次面;學生們則是把他當成台灣史的偶像,彼此都有距離感。因此,剛開始的前三次,史明還是繞着自己的思想、知識系統打轉,等於也是試探學生會不會因此打退堂鼓。學生們則是透過重新讀史明的書、讀台灣史、辦讀書會討論口述史的方法,如此才一步步的完成 60萬字的逐字稿訪談,最後刪減成為20萬字,以「穿越紅潮」、「橫過山刀」、「陸上行舟」為主題,共三冊的「史明口述史」。 這一場跨越60多年的生命交會,中研院近代史副研究員陳儀深形容是「美好的傳承」。 對高齡 95的史明來說,他的生命、思想,不但有了文字的記錄,還透過一場場的發表會,和年輕世代有了傳承。對這些 20多歲的學生來說,這一年半的訪談,體會各有不同。 從史明對蔣氏政權的殖民分析,藍士博理解自己的阿公 (外公 )何以在病榻前都嫌棄照顧他的護士竟然只說國語;現在在日本唸研究所的洪慧儒,欣賞歐吉桑先試再說的樂觀行事風格,讓她也開始調整自己。至於從政大台文所畢業、現在務農的江昺崙則用史明所說「年輕人只要關心台灣,做好該做的事;我 10分都送給革命,那你們 3分也可以」,來勉勵自己。 正如同在 05年相會後又各自離開;口述史出版後,史明與年輕人又走上了各自的運動道路。史明的獨立台灣會,仍然在每個周六定期從新北市的新莊住所出發,用車隊繞行到西門町、大稻埕;學生們有人等著當兵、唸書、搞農運,有點刻意在運動上和史明保持距離。 對於台灣 80末與 90後出生的學生,他們或許讀了比較多,有關台灣歷史與地理的教科書,但他們同時也是感受到中國勢力崛起的世代。要說這群年輕人的「文化台獨」來自何處?或許,從這場 10與 80,因為中國因素而起的傳承與結合,給出了另一個答案。 史明小檔案 史明,本名施朝暉,1918年 11月 9日生於台灣士林,曾就讀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1942年赴中國參加抗日,後回台灣,1952年偷渡赴日本,成立獨立台灣會,1993年回台灣。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別了,吳仁寶 一場彰顯黨性的標準死亡

文 /溫克堅 聞名中國的「樣板村」華西村的掌舵人吳仁寶,熟練地迎合政權,為自己和華西村贏得光環。在黨國媒體的渲染下,吳仁寶的死亡彰顯黨性,但與政權同質的浮誇繁榮在華西村能持續多久呢? 2013年3月18日18時58分,吳仁寶因為肺癌醫治無效離開了這個世界,他沒能趕上看那天晚上的新聞聯播,這對於一個以緊跟政治風向而出名的符號性人物來說,大概是一種缺憾,因此官方媒體發布的吳仁寶病逝的特稿中,特意增加了如下內容:3月 15日吳在病重期間,受到病魔侵襲,顯得很痛苦,而吳的孫媳婦周麗就從一旁拿出《人民日報》和《新華日報》讀給他聽,老書記露出滿意的神色,還把頭側過來,聽着兩篇報道,他一下子平靜了下來,聽完以後就睡着了。 對於了解中共文宣體制的讀者來說,這些細節描寫是一種黑色幽默,說明吳仁寶的死亡過程一絲不苟,完全符合中共樹立的典型人物的標準模式。 政治不倒翁的秘訣 毫無疑問,吳仁寶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典型人物。從上世紀 60年代開始,吳仁寶和他統治的華西村就開始在官方宣傳陣勢中嶄露頭角,成為紅色中國的樣本之一。78年之後,毛時代樹立的典型樣板大部分被歷史潮流淘汰,而在吳仁寶的掌舵下,華西村總能傲立潮頭,成為改革開放,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樣本,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盛譽。正如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孫海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候說的,中國樹立過很多農村建設的典型,但是像華西村這樣能屹立 50多年的,屈指可數。 吳仁寶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居然可以憑藉華西村書記的身分,歷經中共多次政治風潮而不倒,並獲得巨大的政治榮耀?這是筆者多年以來一直試圖搞清楚的政治謎團之一。為此,筆者曾經多次前往華西村探訪,了解華西村經濟發展歷程,梳理華西村下屬企業經營狀況等,幾年下來,雖然不敢說十分了解內幕,但是大抵上知道了華西村的概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華西村就是典型的政治樣板工程,其表面繁榮大部分是假像,華西村村民的生活質量也不高,華西村不存在任何獨特的發展道路,外界對華西村的印象大多數是通過官方宣傳管道而得來的,其中之離奇謬誤在所難免。而這個過程中,吳仁寶以他農民的狡黠和智慧,加上熟練運用機會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能力,在中共的政治叢林裏存活下來。他雖然位處中共權力金字塔的底端,但是卻憑藉華西村這個政治支點,把他自己送到名譽和光環的頂點。 這種地方能人主導的鄉村發展模式,本是中國畸形政治經濟環境的產物,假以時日,自然可以通過經濟社會的演變而自我改善,但是由於厭惡長期以來華西村的宣傳攻勢,我先後寫過十多篇評論文章,指出吳仁寶和華西中種種虛誇之辭,揭露華西村存在的很多陰暗面。我並不確信吳仁寶是否曾經聽到那些批評聲音,但是2011年華西村搞了所謂 50周年建村慶典,在華西村村民老戴等提供的材料支持下,《南都週刊》等市場化媒體對華西村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還原真相的報道,其中引用了我的論述,華西村形象開始受到廣泛質疑,吳仁寶的光環也被其家族控制的實質所沖淡。可以確信的是,後來宣傳部門開始限制這些報道的傳播,而華西村的老戴也告訴我,吳仁寶一度暴跳如雷,在其能影響的江陰日報上發布長篇講話,反駁那些對華西村指責的聲音。當時我想到,吳仁寶畢竟那麼大歲數了,如果因為受到刺激而影響健康,那也實在有違我們的初衷。不過後來聽說吳仁寶精力如常,繼續每天給到訪遊客做報告,我們方始心安。 客觀的說,吳仁寶並非大奸大惡之徒,他不過利用政治掛帥,獲得政策上的便利和經濟社會資源,來建造他的華西村小王國,這是一齣醜劇,卻也是一齣會反復上演的醜劇。 海市蜃樓般的華西村模式 如今,吳仁寶終於離開這個舞台了,那麼華西村還能繼續享受「天下第一村」的盛譽嗎?以筆者的觀察,華西村的經濟繁榮已經不可持續,華西集團旗下諸多產業板塊,原來的成長更多倚靠的是政治資源的轉換,而缺乏市場競爭力,隨着政治資源的耗散和混亂的管理決策,這些企業的表現已經差強人意,華西經濟敗象開始顯露。以吳仁寶十分驕傲的高達 328米的新龍希大酒店為例,由於入住率低下而成本高企,華西村竟然要求村民們輪流長期入住,而其費用則從村民的資產賬戶中扣除,用這種挖肉補瘡的方法來掩蓋問題。類似的怪誕現象在華西航空公司等也如法炮製,很多華西村村幹部每月都要乘坐華西航空公司的飛機鳥瞰華西美景。 以華西村的反對派形象而知名的華西村農民老戴在其宣傳資料裏,直截了當的提到:「華西村是一棵在風雨飄搖中的大樹,這棵樹雖大,但他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根鬚……」有意思的是,在吳仁寶去世期間,老戴成為當地重要維穩對象,地方政府派駐的維穩人員 24小時佈置在他家門口,甚至不讓他隨便出門。這些事1961.10 實說明華西村內部很多1967.7 深刻的矛盾都被強力遮蓋了,如何維繫華西村1969 的光鮮表像將是後吳仁1980 寶時代最重要的挑戰。 捆綁黨國體制求持續繁榮? 作為吳仁寶繼承人的吳協恩的說法是, 今後的挑戰是要吃透政1999 策,看來他要模仿吳仁寶看新聞聯播,把握政2002 治風向的本領。不過正如長期研究蘇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望先生指出 的,吃透政策將不再重要。中國正在邁向法治 國家,經濟政策將逐步被經濟律法所替代,政府對微觀經濟事務的介入將會愈來愈少,作為企業家,吃透市場肯定比吃透政策更重要。 要讓華西村主事者放棄吃政策的思路,恐怕有些困難,不過官方願意為維繫華西村形象而繼續輸血嗎?吳仁寶高規格的葬禮也許可以提供部分啟示。 吳仁寶生前曾吩咐喪事從簡,不過因為吳本人和華西村巨大的政治符號意義,這註定是高調的葬禮,據悉給吳仁寶送花圈的名單中,包括了胡錦濤,溫家寶,李鵬,喬石,俞正聲,劉雲山,李源潮,曾慶紅等等一線和二線的黨政要員,而同樣發端於黨國文宣形象的的政治模範申紀蘭,郭鳳蓮等人也送了花圈。從規格來看,吳仁寶的葬禮幾乎相當於副國級的待遇。也許,這場極盡哀榮的葬禮是吳仁寶最後的高招,通過一場聲勢浩大的葬禮,通過凸顯那些顯赫的送花圈的黨政要員的名單,吳仁寶再次確立了其和黨國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種和體制捆綁的辦法是政治上的最佳保險,吳仁寶的繼承人可以順當的繼續從體制套取大量的政策資源,來維繫華西村表面的繁榮。 對華西村普通村民來說,顯然要更加慎重的對待後吳仁寶時代的變數,他們最應該擔心的就是那些名義上屬於他們的財富,是否會消失在華西集團的某個財富黑洞中?無論如何,從法律意義上,他們自己才是華西集團的主人,吳仁寶和他的子女們並不是他們的主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吳仁寶的故事已經結束,而華西村的故事還在繼續。 別了,吳仁寶。 吳仁寶檔案 1928.11.17~2013.3.18 吳仁寶,從60 年代開始執掌華西村。曾任江蘇省政協常委、江陰縣委書記、華西村黨委書記等職,被譽為「中國最有名的農民」,其家族壟斷華西村的政經權力。 華西村大事簿 1961.10 12 個自然村(生產小隊)組合,成立「華西大隊」 1967.7 「大隊核算」開始,自然村失去行政能力,改爲由「華西大隊」統一管理 1969 偷辦「華西五金加工廠」,村工業由此起步。 1980 華西村調整產業結構,全村土地由30 人集體承包,絕大多數勞動力轉移到工業上。 1985.12 華西大隊改爲「華西村」 1994 公司改名為「江蘇華西企業集團公司」,華西村完全成爲都市工業區 1995 分別在寧夏、黑龍江建立兩個省外華西村,農業轉移。 1999 「華西村」股份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爲第一家農村經濟的上市公司。 2002 推行投資10 萬元可「買」一個華西村戶口的活動 2011.9~10 被視作「反對派」的戴進興散發反對村領導的小冊子,被拘留十天。 2011.10 吳仁寶發表長篇文章,逐條批駁戴進興。 2013.3.18 吳仁寶去世,享年85 歲。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陽光時務 | 北京逼虎跳牆 佔領中環勢在必行

記者/ 陳嘯軒 佔領中環,如箭在弦。北京首度明言,2017年普選的特首必須「愛國愛港」和「不與中央對抗」,且為特首普選設立「預選」機制。泛民主派和巿民迫使北京兌現普選承諾的「佔領中環」運動,似乎事在必行。香港未來一年的社會抗爭勢將更加激烈。 2 月20 日,香港立法會辯論由公民黨議員湯家驊提出的促請特區政府「落實雙普選」議案,但這項沒有約束力的動議在建制派反對下遭到否決。民主黨主席劉慧卿發言時要求政府在2017 年實現真正普選,並盡早交出政制改革時間表:「香港人的忍耐力已經差不多到極限,不要逼虎跳牆!」 如傳教士般傳揚「佔領」理念劉慧卿提出的警告不是無的放矢。香港大學憲法學者戴耀廷在1 月16 日於《信報》撰文,拋出了通過「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運動,向中央爭取真正雙普選。近一個月來,他已先後出席多個民間團體主辦的論壇和研討會,討論運動的理念。戴更與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和支聯會常委朱耀明組成「三人小組」,共同撰寫「佔領中環信念書」,同時開始社區宣傳活動。 三人已經同意,把運動正式命名為「以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因為運動將奉非暴力為最高原則。戴耀廷說:「我們的目的不是要推翻現有制度,而是因為社會上不少人都未察覺現有制度存在不公義的地方。我們希望通過公民抗命令民眾覺醒,從而推動改革。以堵路為主的運動雖然存在違法成分,但以非暴力為原則,參加者要事先張揚,甘願承擔罪責。」 戴耀廷強調,運動將以爭取真正雙普選作為單一訴求,但又指由於「佔中」是一場公民運動而非由組織主導,故此又難以絕對避免運動出現其他政治訴求。他並擬定了運動的「沙盤推演」,如果北京一直漠視港人的民主訴求,就會把行動升級,終極手段就是組織萬人在中環堵路「佔領」(見圖表)。 本身是牧師的朱耀明則形容:「我們就好像傳教士,要把運動的信念傳揚出去!」他謂「佔中」網站(網址www.oclp.com,取名自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即將啟動,認同其理念的巿民可以報名參加,並暫定在5 月舉行一次小型商討日。 「我們想全民參與運動,當中會有一些『死士』,他們在佔領中環後如果遇到警方出動武力驅散,會到警署自首,在法庭受審時不作抗辯。同時,也有一批人會選擇上法庭抗辯,也有人會選擇做支援角色,例如在佔領期間見到有人暈倒就去摻扶,所有人都能夠選擇不同的崗位。我們希望全民參與,因此不想有僵化的組織,三人小組將會做推動的角色,各個民間團體就負責把『佔中』的概念傳揚。」在1980 年代中已投入爭取立法局(即現時的立法會)1988 年直選的朱耀明說,由現在到5 月為運動的醞釀期,「我們會聯絡簽署者問他希望參與運動的哪一個環節,不會作硬性規定。」 港人不甘再被愚弄 對於喬曉陽明言下屆特首選舉設有「預選」,朱耀明坦言佔領中環已經勢在必行:「假如形勢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就要做這一步,實在沒有辦法了!現在特區政府不提出政改諮詢,中央政府夾硬來,我想香港人不會服氣!香港是法治地區,以香港人的教育程度,不可以這樣被(北京)愚弄和欺騙!」 與此同時,由立法會全體27 名泛民主派議員和12 個政黨和民間團體組成的「真普選聯盟」,3 月21 日也宣告正式成立。過去狠批民主黨曾經就政改方案與中聯辦「密室談判」甚至「投共」的人民力量,暫時放下與主流泛民的分歧,也加入聯盟。而在2010 年帶頭走入中聯辦談判的民主黨議員何俊仁,也考慮響應戴耀廷的呼籲,在適當時候辭職發動全港變相公投,讓選民決定是否接受北京提出的政改方案。 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表示,聯盟不會參與、組織或策劃佔領中環,「但到了運動已經安排妥當之時,聯盟內個別成員或團體就會以個人身分參與支持。」聯盟的首階段工作是邀請各公民團體、學者、意見領袖,在不預設方案下促進社會討論政改問題,讓巿民考慮各方面意見。至於第二階段的工作則是訂定方案,動員巿民支持。「政改決定權在中央,但是拒絕民主的代價,對各方面都非常高昂。香港固然抗爭不斷,社會也難言和諧,形成各方皆輸的局面。」 《基本法》第 45條規定,行政長官最終「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上任特首曾蔭權在 2007年中開展第二任任期後,同年底即就 2012年特首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報告,啟動政改程序的第一個步驟。當年人大常委會否決了 2012年雙普選,但同時也向港人開出「民主期票」,訂明2017年特首可以經由普選產生,在此以後立法會也可以由普選產生所有議席。 北京表態篩走泛民 然而,按理是最後一任經由選舉委員會小圈子產生的特首梁振英,上任至今近九個月還未啟動政改「五部曲」的第一部,甚至仍未列出政改諮詢的時間表。與特區政府「冷處理」的態度成強烈對比,近月來北京官員卻接連就政改高調表態(見表),甚至令人質疑中央在五年前開出的「民主期票」,勢將又成「空頭支票」。 其中,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委喬曉陽近日在深圳與香港 37名建制派議員會面時,不但說出了北京對特首人選的「底線」,更為未來的提名委員會僭建了「預選」機制。他指:「提名委員會實際上是一個機構,而根據《基本法》第 45條,無論按照香港普通法或內地法律去解釋,特首候選人是由提名委員會提名,再怎麼解釋也不是提名委員會委員提名。」 曾在回歸前擔任基本法起草委員的資深大律師李柱銘表示,以往曾聽聞中央考慮下屆特首選舉的提名委員會,將繼續沿用目前 1200人選舉委員會組成的模式,有意參選者先要取得至少 150人提名才能成為初步候選人,還要經過預選。「預選形式可能就是由 1200名委員每人可投兩票,然後最高票數的兩人或三人,就會成為可供巿民普選的正式候選人。現在喬曉陽的話,印證了我以前聽到的傳聞。」 對於自由黨立法會議員田北俊指,即使下屆特首選舉只是「半真半假」的普選,總算較原地踏步優勝,李柱銘並不認同:「前兩屆特首選舉縱使是小圈子選舉,泛民主派的梁家傑和何俊仁至少能夠取得足夠提名入閘參選,雖然他們不可能當選。現在選舉改成普選,但北京卻因為泛民有可能在普選勝出而要事先篩走他們,意圖絕對控制選舉的結果,這簡直是退步。」快將 75歲的他又稱會參加「佔領中環」,也甘於被吊銷大律師牌照,希望自己成為「第一被告」。 打壓愈大反抗愈大 本來只是「書生論政」的佔領中環運動,何以可以發展至今天討論得如火如荼?「保衛香港自由聯盟」發起人、時事評論員黎則奮認為,中共和香港建制派如果繼續加強打壓「佔中」,運動成功的機會就愈高。他並預言在今年的「七一」,已經頗大機會有數十萬人上街遊行反對梁振英,為「佔中」熱身。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認同「打壓愈大,反抗愈大」,又批評喬曉陽指特首候選人是由「提名委員會」而非「委員」提名,只是在玩弄「語言偽術」,令港人感到被欺騙和憤怒。 「北京這次表達出霸王硬上弓的態度,與其以往常強調與香港各黨派溝通的方向背道而馳。現在不是沒有溝通渠道,而是北京認定泛民必須改變其『逢中央政府必反』才能溝通,令人覺得北京其實是一意孤行。北京愈打壓『佔中』運動,運動就愈會得到香港社會更多支持。」劉銳紹指。 北京對特首普選設有篩選的態度愈來愈強硬,另一邊廂泛民也似乎走上佔領中環的不歸路,未來局勢將如何發展?劉銳紹預期:「2010年討論政改時,北京還可以推出 2017年可以普選特首的緩兵之計,但今年卻早已亮出底牌。在雙方各不退讓的情況下,泛民主派發動的抗爭將持續升溫,北京一定將繼續施壓,磨擦碰撞肯定會更厲害。最壞的結果是雙方玉石俱焚,政制方案原地踏步,但這到時將賠上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中央政府的國際形象也會受損。」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13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