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

魏英杰 | 匿名通报何以提高监管力度

匿名通报何以提高监管力度 文/魏英杰 每年3·15到来前,各地工商、消协等部门公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这可谓惯例。却不知,曝光违规企业又不直接点名,这是否也算中国特色? 近日,湖北省工商、质监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去年发生的37个典型案例,其中11家被点名企业被有关部门以“某”、“A”等字母代替。对于此举,省消委有关人士解释称:未直接点名的企业,已积极配合工商、消协处理投诉。如果点名,怕这些企业“不舒服”。 这番话似乎有点道理。企业知错能改,就该给人家改过自新机会。点名通报虽不是法律惩戒,无疑会对企业形象造成影响。严重些的话,还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倘若如此,企业所受惩罚未必与其所犯过错相称。何况,眼下网络舆论活跃,对问题企业容忍度较低,这可能导致部分网友不加甄别、不分轻重地对待企业所犯过错。对有些企业来讲,这难免有所不公。 问题在于,一部分企业被直接点名,另一部分企业却得以享受匿名通报待遇,其中区别在哪里?按省消委人士所说,未直接点名是因问题企业已积极配合处理投诉。这难道是说,其他遭直接点名企业并未积极应对投诉?那么,谁来判断哪些企业态度积极,又有哪些企业态度不积极?这样来决定是否直接点名,是否过于主观了? 细心点还可发现,不同职能部门对待是否点名这个问题,做法也有所不同。例如,省农业厅和省物价局公布的6起案例全部实名披露;省旅游局公布的3起案例中,旅行社全被字母“A”、“Y”、“D”代替。按照上述说法,这是否意味着被省农业厅和省物价局直接点名的企业,其配合处理态度均不积极,而被省旅游局匿名批评的企业,态度都很积极?这样的话,岂不是说明省农业厅、省物价局监管水平较差,省旅游局行业管理能力较高?恐怕相关部门未必会认可这个说法。 对企业进行直接点名或匿名通报的判定标准过于含糊,也很难获得公众认可。这反倒容易给公众留下想象空间,认为匿名通报企业是被有关部门刻意加以保护。说得明白一些,有些人肯定会认为这是因为企业给了有关部门什么好处。不管其中有无猫腻,这种做法不仅保护不了企业,还会牵连职能部门,致使政府部门形象受损。就此而论,匿名通报典型案例的方式,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 作为典型案例,想必相关投诉均已处理完毕。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曝光,更多是为了给消费者一个说法,也给企业提供经验教训。因此,把企业名字罗列出来,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彰显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和决心的有效举措。如果企业确实积极配合处理,或违规情节并不严重,有关部门不妨在通报中加以说明,不必遮遮掩掩,给人一种“欲盖弥彰”的印象。不点名的话,企业当然“舒服”,消费者却难免感到“不舒服”。职能部门公布典型案例,面对的是广大公众,不重视公众看法却照顾企业感受,这岂不是轻重不分、主次颠倒? 相关部门不直接点名部分企业,或许是出于善意。但是,这种标准模糊、过程不透明的行政行为,非但无助于提高监管力度,反倒可能成为包庇问题企业的温床。记得前两年,湖南金浩茶油被发现产品质量出问题。随后公众得知,质监部门前几个月就已发现问题,却只是要求企业召回问题产品,而未对社会进行通报。这一事件当时引起了消费者不满,相关部门也因此陷入问责危机。 由此可见,类似刻意保护企业的行为,不仅侵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也对企业发展不利,更影响政府公信力,实属下策。 2012年2月29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偶像剧:青少年成长的一道坎

偶像剧:青少年成长的一道坎 文/魏英杰 尼采说:上帝死了。可是偶像还在。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0.5%的受访者担心偶像剧泛滥误导青少年,仅4.6%的人表示“不担心”。有趣的是,尽管受访者中六成以上是家长,却有9成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看偶像剧。 偶像无处不在,尤以偶像剧为甚。所谓偶像剧,主打的是偶像明星,主推的是偶像经济学,当然需要借助造星来吸引人,这样才能赚粉丝的钱。偶像剧的另一个特征是媚俗,越媚俗越好。因为要赚粉丝的钱,所以不能不去迎合这一人群的精神需求,自然也不能不投其所好。正因如此,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娱乐奇观:越烂俗越矫情的偶像剧往往越多人爱看。 偶像剧为何那么受欢迎?其实,并不是青少年才喜欢看偶像剧,我身边不乏成年女性也热捧这些偶像剧。但和青少年不一样,成年女性看偶像剧,除了无聊之外,原因无非如下:一来偶像剧看起来轻松,不用费脑筋;二者,偶像剧明星男的帅女的靓,能满足其审美需求;三者,借助偶像剧,能让她们回到天真浪漫的少女时代,做一场青春的梦。那些长年累月追捧韩剧的女性们,就是这样把偶像剧当作精神的按摩器。 青少年却不太一样。青少年的人生是一张白纸,对未来有着无数憧憬。偶像剧就是在这上面满足了他/她们的欲求。处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暗地里难免想象自己的男女友长什么样,会怎么向自己表白,情人节、纪念日、热恋、初吻的时候,又会做出什么浪漫举动。观看偶像剧时,少男少女们何尝不是把自己当成男女主角,进行一场又一场爱的预演。那些死忠于某明星的少男少女,其实早已把自己的人生憧憬寄托于这尊会说话的偶像。 一旦进入这种情景,偶像的示范效应将成倍放大,偶像剧所宣示的价值观也将深刻影响受众。上述调查显示,早恋、拜金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偶像剧对青少年三大负面影响。这个结论大体上可信。入戏太深的粉丝连偶像的发型、衣着、举止都会刻意模仿,难免也会渴望像男女主角那样轰轰烈烈地去爱一场。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简直不胜枚举。 但这并不是说,偶像剧就一无是处。 从根本上说,偶像崇拜是不可避免的。旧的偶像倒下,就会有新偶像在废墟上立起来。尼采说“上帝死了”,呼吁人类回归自我理性。结果呢,尼采死了,上帝还在。所谓偶像,换个说法就是榜样。人们喜欢的体育明星姚明、刘翔、林书豪,其实也是偶像,本质上与刘德华、周杰伦并无分别。就此而论,偶像剧之所以为人所诟病,问题并不全出在偶像崇拜本身,而是它所体现的价值观不够“先进”。例如,上述偶像剧的三大负面影响,早恋不符合“青少年应远离黄色污染”的价值观,拜金违背了“追求高尚”这一主流价值,如此等等。 与其说偶像剧误导青少年,不如说任何类似负面价值观的存在,都可能带坏青少年。比如,偶像剧过度渲染富家子弟声色犬马的生活(如《宫》),可能让青少年产生拜金观念。可下这个论断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承认,青少年产生拜金观念,根本用不着偶像剧的“启蒙”。现实生活中,类似“坏的教育”还少吗?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偶像,这些偶像总是在起着正面或者负面的作用。一个偶像冉冉升起,一个偶像黯然消失,这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偶像,有时候就是用来打倒的。打倒一个偶像,很可能意味着个人对某种价值理念的超越。特别是,偶像剧里的那些明星,无一不是商业的产物,他们头上的光环因此越发显得虚妄。我们既要看到偶像剧的“坏影响”,却也不必刻意夸大其负面作用。就像我们70后这代人,年少时看了不知多少琼瑶言情小说,那时候总也有人说,这些作品是在“毒害青少年”。回头想,这代人不也一样好好的,至少并非所有人都被“毒害”了。 眼下泛滥成灾的偶像剧,就是青少年成长的一道坎。在青少年成长之路上,还埋设着许许多多这样的坎。迈过这些坎,一个人才可能真正成熟起来。 2012年2月26日 《深圳商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摩托罗拉的哀歌

摩托罗拉的哀歌 文/魏英杰 在中国,摩托罗拉不仅是个品牌,曾经还是一种文化。它在中国的地位,有一段时间可与眼下如日中天的苹果产品相媲美。 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人,对摩托罗拉“大哥大”想必记忆犹新。那时候,手握一部“大哥大”,就是一种身份象征。这东西取代了别在裤腰的寻呼机,成为通讯时代的新宠儿。一时间,人们可以在大街上看到,许多人腰间别着寻呼机,手里拿着“大哥大”,边走边打电话。那气势,基本和今天开奔驰、宝马的人类似。关键是,这东西除了打电话,还可以当防身工具。当时,有些痞子的开场白是:昨晚哥们喝酒和人打架,俺拿起“大哥大”往他头上砸…… 如果你不知道,摩托罗拉于1956年就推出第一款寻呼机,1973年发明了第一款手机“大哥大”,这都没关系。(其实我也刚知道)但如果你听了这则消息,恐怕会和我一样产生怀旧情绪:近日,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已先后批准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百年老店”摩托罗拉品牌或面临消失可能性。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风光不在,这不是什么秘密。但听到这一曲哀歌,还是让人感慨万千。 有必要指出,这次摩托罗拉出售的是其手机业务部门,而保留了另一个以公共安全无线电业务为主的公司。去年1月,摩托罗拉一分为二,拆分成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但拆分后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仍无起色,这直接导致了去年8月该公司与谷歌移动签署收购协议。在苹果手机与谷歌安卓系统咄咄逼人的市场声势下,昔日手机市场的大佬们早被打得落花流水,如早先取代摩托罗拉而跃居手机市场老大地位的诺基亚,也不得不微软抱团取暖。在这市场背景下,早已成为没落贵族的摩托罗拉出售相关业务,实乃大势所趋。 这个收购案例所阐释的,不仅是弱肉强食的市场铁律,除此外还有不少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地方。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创新的重要性。是的,摩托罗拉曾经取得如此辉煌的地位,得益于创新发明,它后来的没落也在于创新能力不足。但这么说还是失之简单了。研发创新只是占领市场的第一步,要赢得消费者青睐,却还有许多路要走。许多人都知道,施乐公司的图形界面是苹果公司发家的一大秘密武器。当年,施乐公司研发出了图形界面,却把它当作垃圾弃而不用,结果是苹果公司把它当成了宝贝,这也才有了苹果电脑的闪亮登场。 研发能力对摩托罗拉来讲原本不是弱项。今天摩托罗拉还能以125亿美元出售,关键也在于它手上握有多项移动设备的核心技术。但是,摩托罗拉恰因为过于注重研发,而没有高度重视用户感受及售后服务,这是它陷入困境的重要成因。这样对比也许不妥,但如果拿出苹果手机和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比较,很容易得出后两款手机确实不够人性化的结论。回过头看,我都觉得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这两家公司会把手机设计得如此复杂?时至今日,这些品牌的智能手机依然有这样的毛病,就是功能繁琐、易用性差,徒耗消费者时间。这也能够解释,当只有一个功能按钮的苹果手机出现时,人们为何感到如此惊叹。难怪有分析称,摩托罗拉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这说明,不重视创新的企业难以长久生存,但光有创新研发能力的企业,如果不重视用户体验,也很难走远。这是摩托罗拉留下的失败经验,也是许多知名企业倒下的地方。相较之下,国内许多企业不仅研发能力不足,而且只是一味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更不用说售后服务质量了。一个品牌知名度越高,固然越有利于市场推广,但不练好研发内功和售后服务基本功,品牌附加值也可能一夜之间丧失殆尽。三聚氰胺风波导致诸多牛奶品牌陷入形象危机,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还应补充一点,摩托罗拉失败的地方,也正在成为苹果公司的隐忧。今天苹果公司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研发激情,对提高用户体验的贡献也让其他同类品牌黯然失色(比如微软)。但是,苹果公司的售后服务并不如人意。简单提一个问题:苹果手机在中国内地拥有庞大消费量,可你知道手机坏了拿到哪里去修吗?相对于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苹果官方维修点(非正规维修点不算)显然少得可怜。苹果手机与应用商店捆绑在一起,这更增加了其售后服务的强度和难度。我曾写过文章,描绘在苹果官网上费劲周折查找应用程序售后服务联系方式的经历。应该说,这是苹果售后服务跟不上产品热销形势所带来的问题,但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必将给苹果公司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摩托罗拉正在告别移动市场的舞台,新公司新产品也在不断进入市场。不同企业的死法各有不同,但企业要想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充分尊重如下法则:创新与服务。前者决定了企业能够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后者则决定消费者将作出何种选择。 2012年2月28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教材剽窃,不认真你就输了

教材剽窃,不认真你就输了 文/魏英杰 很多年以后,我儿子温情地回忆起小学时读到的一篇散文。他清楚地记得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默念完这句话,他动情地说:写的真好。朱自清不愧是散文大家。 看到这里,你肯定迫不及待地指出:说错了,这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对,这当然不是朱自清的文章。我儿子也还没开始接触这些文章。可不妨试想,如果小学教材把作者署名为朱自清,许多孩子是不是一直会把这当作正确答案?你也许又会说:扯淡,什么教材会把鲁迅作品挂到朱自清名下?还别说,类似现象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 网友“红泥巴阿甲”发微博揭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同步阅读中有篇署名“江江”的文章《树的故事》,原来是“图画书《爱心树》的复述”,只不过后面加了几句“颇为拙劣的读后感”。按照网友提示,我对照了下原文。果不其然,文章八成以上原封不动抄自著名绘本作家谢尔·西弗斯汀的作品。这事情是他女儿发现的,这让她避免了以后对这篇文章产生“移情作用”。但我仍不免为其他孩子担忧,万一他们长大后还认为这篇优美散文出自一位叫“江江”的作家,那可怎么办? 小孩都能够发现的问题,照理说大人更不容易犯错才对。就此或可认为,编写同步阅读的老师们要么过于漫不经心,要么没把这当回事,甚至还可能是有意如此。无论如何,这都对孩子们造成了伤害。尤其是,关注教材问题的人大多了解,这并非个别现象,入选教材的文章遭遇剽窃、篡改,已成为当前一大黑幕。客观地说,这样做部分原因在于文章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实在不好意思署原作者名。即便如此,这仍是一种不尊重版权、不诚信的行为。 诚信乃学校教育一大重点。对孩子们进行诚信教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教材编写者在涉及著作权等问题上如此漠然,等于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很坏的榜样。此前,诸多教育人士和家长已对相关问题进行披露。如郭初阳、蔡朝阳等人所进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专门调查报告,又如《收获》杂志编辑廖增湖以家长身份对语文教材的关注,都揭露了现行教材中所存在的大量类似问题。时至今日,教材剽窃问题不仅没有得到重视,而且依然在毒害孩子们的心灵。这不能不让人发问:这些教材编写者,究竟想教给孩子们什么? 话说到这里,又不免感到一丝悲哀。人们很容易发现,对于教材剽窃问题,如果你不认真对待,那自然只能任其泛滥;可若是你认真对待,却又可能是在对着一团空气说话。就眼下情形来看,不管认不认真,你都已经输了。事实上,要改正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教材编写者具有一点负责任的精神就够了。比如说,如果是原文转载,自然该署上作者姓名,若文章有所改动,也只需加以注明即可。编写者却不愿意做,这只能表明教材编写者和出版者对这个问题是多么不重视。 面对存在剽窃行为的教材,孩子们既不敢拒绝使用,也不敢公开质疑。大多家长更不会因为这件小事和学校较真。这大概就是问题教材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意味着,倘若家长和社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足够发言权,就很难改变目前这一状况。所以,话还得说回来,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真起来,一起对问题教材说不,才可能逐渐改变现状,进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爱心、讲诚信的教育环境。 当前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教材剽窃这一点。但要改变这些弊端,却需要家长们拿出勇气,一起努力。认真对待这些问题,或许一时难以改变现状,但不认真对待,家长们永远只能成为输家。如果不想子女长大后还要重新学习常识,我们最好现在就开始呼吁,要求有关方面正视这些问题。 2012年2月23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勿让利益妥协阻扰户籍改革新政

勿让利益妥协阻扰户籍改革新政 文/魏英杰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明确,县级城市放开户籍登记,地级市对有合法稳定职业满三年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及其配偶、未婚子女、父母,放开户籍登记。 新户籍改革的亮点是进一步放开了地级市户籍登记。这既是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当前城市化发展弊端的一种纠偏。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政策长期偏重于集中力量发展大城市,以大城市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在这一战略主导下,数十年间不仅造成了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也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数亿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奔波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既难以落户于工作所在城市,又无法完全摆脱农民身份,因此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影响了社会正常发展。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理念开始有所转变。这主要体现在,政策层面从以往过于注重大城市发展,转向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即更加重视城镇化发展,以城镇化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状。目前,国内各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庞大,社会资源紧张和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相关政策理念的调整,既是为了逐渐减轻这些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等各方面压力,也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还可让广大务工人群有更多就业选择,而不一定来回奔波于千里之外。 新户籍改革客观上有利于进一步松绑户籍登记,促进人员流动,使社会资源分配更加趋于合理化。务工人员在外就业生活,头等大事就是户口问题。在现有制度背景下,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完全与户籍制度挂钩,在同一片天空下,由于户口身份不同,人们却难以平等享受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这种因制度弊端产生的社会问题,明显有违社会公平公正,明显有违社会进步原则,已经演变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新等级制度。 但应承认,这是历史和现实造成的一个困境,只能通过积极稳妥的方式加以改革。别的不说,目前国内大城市即便有心放开户籍限制,其公共服务资源也难以承载沉重的人口负荷。一个城市的就业容量、资源分配是有限度的。城市人口增长,当然会给一个城市注入更多活力,但如果公共服务水平不能紧跟着提高,就可能造成城市生活的紊乱。当下许多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医院(等公共设施)人满为患、适龄儿童上学难等典型的城市病,背后所反映的就是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公共资源分配的矛盾。 从这个角度看,新户籍政策既有亮点,也有明显的局限性。《通知》直接将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其他大城市排除在新政之外,既体现了新户籍制度改革并不彻底,也反映了户籍改革的无奈之处。基于这些大城市的发展现状,目前只能是“合理控制”其人口规模,而控制其人口规模,对政策层而言,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也只能是采取限制落户等管理手段。更何况,如上所述,相关改革明显具有为这些大城市纾困解套的政策用意。因此,看待这一《通知》,既要看到其对户籍改革的积极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其妥协一面。所谓“积极稳妥”,其深刻用意即在于此。 更要看到一点,《通知》是一回事,政策落实又是一回事。对于各地来讲,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通知》要求,目前仍然充满悬念。这不仅与各地级市的资源承载能力有关,也与其有无真正深入推进户籍改革、改善提高农民工生活水平的积极性有关。《通知》着重强调,农民工落户城镇,是否放弃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本人的意愿,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相关政策要求基于一种担忧,即新一轮城镇化搞得不好的话,很容易演变成为地方政府大肆征用土地,借以追求政绩、牟取私利的一场大运动。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被上楼”现象,已经暴露了这种征兆。因此,新户籍改革必须杜绝和预防这一现象的深化加剧。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现实中,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或是陷入‘不稳定幻象’,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欲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也须防范上述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要加快改革进程,就必须破解缠绕其上的各种利益纠葛,不能被其拖入泥沼,裹足不前。 2012年2月24日 首发经济观察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