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

魏英杰 | 每次灾难都要呼吁公开让人伤不起

每次灾难都要呼吁公开让人伤不起 文/魏英杰 9月9日,教师节前一天。湖南邵阳县塘田市镇发生一起客船侧翻沉船事件。这艘船上,载满了准备回家过中秋节的学生。可他们中的许多人,却再也看不到中秋的圆月。 事故发生后,救援善后工作似乎得到了迅速展开,沉船原因也获得初步证实。但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在相关报道中,无论是沉船原因、遇难人数还是善后办法,都存在可质疑之处。这使得这起事故和以往许多公共事件一样,让人感到扑朔迷离。 首先,这起事故的实载人数至今仍存在疑点。按照官方最新说法,这艘船实载50人,其中41人为学生,遇难人数为11人,失踪一人(已证实遇难)。但据目击者、幸存学生和村民说法,实载人数不止于此。一名幸存学生接受采访时称,上船后数过人数,当时船上有90多人。实载人数不同,遇难人数就可能发生变化。而据报道,当地官方就乘客人数前后换过三种说法,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困惑。 客观而言,实载人数之所以难以确定,与这艘船严重超载有关。据悉,这艘船核载人数仅14人,实际却远远不止此数。在这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当做的是,尽一切努力展开救援工作,并及时公开伤亡人数和名单。但人们看到的是,当地并没有逐步公开遇难者名单。第一份11人名单还是经由民间核对,由遇难者家属公布,然后才获得官方证实。官方公布的乘客人数前后有变,这尚可理解(毕竟救援行动当时正在进行),但是未能第一时间公布遇难者名单,无疑让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 其次,在救援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情况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例如,这边救援工作尚在进行,而且当地根本没有下雨,可原本浅浅的河水却一夜之间上涨了。邵阳县官员称,这应该是上游水坝放水所致。这个解释无论如何都难以让人信服。救援还在进行,水位上涨不仅不利于救援,也会对还原事故现场、追查事故原因造成困难。那么,这究竟是上游无意为之,还是有人故意这么做?这就不能不让人有所质疑。 还有,事发次日当地就公布赔偿标准,也不符合事故处理正常程序。尽快拟定赔偿标准,可能有助于缓解家属情绪,但如果操之过急,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引起反感。在事故发生后,人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救援工作迅速展开,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然后是希望事故调查能够公正、公开进行,在这前提下,相关赔偿工作也才可能更加顺利地进行。何况,在没有与遇难者家属充分协商沟通基础上,政府单方面公布赔偿标准,也很容易引起非议。 遗憾的是,上述问题在以往许多公共事故中均可找到相似一面,至今却仍在不断重复。 在许多公共灾难中,遇难者人数和名单一再成为谜团,这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公众情感,也不断地损害着政府公信。在事故处置中,相关部门有意遮遮掩掩,最终只能让人对事故能否得到公正处理深感怀疑。譬如,这次沉船事故发生后,当地深夜“放水”的做法,就很难不让人把这和铁道部掩埋火车头的做法联系在一起。 所有这些,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开透明的问题。只有公开,才能确保公正。没有公开,任何所谓真相都将变得面目可疑。一桩事故发生后,倘若相关部门能够公开透明地进行处理和追责,人们才可能相信事故将得到一个公正结果。这样做的话,也才不会由事故本身引发别的“次生事故”。如今的情形却是,一旦发生什么灾难,人们都不得不充满忧虑地呼吁公开公正。一再重复常识让人伤不起,何况这种不断重复的呼声,简直已经变成了一桩悲剧。 针对沉船事故,湖南省有关领导于10日强调指出:“一个孩子的逝去,是对一个家庭沉重的打击。学生死伤的数字一定要核准,任何人都不能隐瞒。”但愿,在接下来的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中,当地有关部门能够谨记这些话,不要再做出违背常识、有违公开透明原则的行为。 2011年9月11日 《上海商报》社论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听,渤海哭泣的声音

听,渤海哭泣的声音 文/魏英杰 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和渤海环境保护汇报。由这次溢油事故暴露出的渤海环境污染问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次日晚间,央视《新闻1+1》以“渤海,不能承受之重”为题,详细介绍了这个中国唯一内海濒临死亡的惊人现状。 “五分之一以上海水被污染,海洋生物濒于灭绝,犹如陆地垃圾桶,日渐成为海上荒漠。”相关报道这么描绘渤海今天的环境状况。可当看到画面上乌黑的海水,环海密密麻麻的污染点,奔流的工业废水,你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文字在这一切面前是多么苍白。而这一场对渤海的大规模屠杀,并非从今日始,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溢油事故也将不会是个结束。 渤海在哭泣,可人们要么不想听,要么装作听不到。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环海经济带以及流入渤海的河流沿岸区域都必须为渤海受污染负责,而实际上却无人真正负责。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在这种赌徒心理的支撑下,虽然渤海污染的后果已严重显现,可该负责的部门、单位却拼命推卸责任,或继续进行残害行为。任其发展,等待渤海的最终命运只有死亡。 渤海还有没有救了?当然有救。但是,这必须要付出很多。例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相关工作目标和措施,其中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严控新上石化项目、加大治污力度、修复生态,等等。说到底,这就是要遏制地方以恶性发展换取GDP的冲动,减少人类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而这恰恰是许多地方所不愿意放弃的——尽管在官员眼里,不放弃的后果将更为严重。“在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官员只要一时政绩,却不顾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渤海治理所遭遇的悖论。在这情况下,让渤海转危为安、起死回生,谈何容易?! 追求政绩和经济发展,也只是表面原因。在这背后,其实是责任缺失所致。只有政绩观,却无责任意识,这不仅是造成渤海污染的根源,也是许多地方环境遭破坏的主因。曾几何时,我们感慨乡村“沦陷”,曾几何时,我们看到山河“变色”,而如今,我们又听到了大海的呜咽。这一切,不就是在诉说着一种不负责任的发展观所犯下的罪恶吗?手握开发大权,却又不必为污染负责,也就难怪你和他谈科学发展,他却强调“先发展再治污”,你和他谈可持续,他却暗地里死死抓住政绩。 责任缺失,却又是监管不到位所致。要让官员和企业家们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凭借内在约束是靠不住的,这更需要的是通过监督,促其不得不担负起责任。为什么康菲公司敢于轻慢对待舆论质疑,这就是因为惩罚力度太小。为什么中海油乐于躲在幕后?就在于这家公司是国企,板子轻易打不到它头上。为什么相关部门雷声大雨点小?这又是因为,处理溢油事故涉及“国家利益”,怎么处置还得等上面发话。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责任意识的匮乏,也看到相关监督体制出现了层层断裂。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可是此次此刻,她更像无主的孤儿,经受着来自各方的蹂躏。多少年来,她一直在哭泣。这让我想起,那天带三岁的儿子去看纪录片《海洋》。过后几天,他都记得鲨鱼垂死挣扎、河流变黑的场景。有好几次,他一边用橡皮泥捏出海洋生物的造型,一边说:那些坏蛋把海水变黑了,鲨鱼死了,海马也死了……实际上,我们现在不光是在毁坏自己的家园,还是在残害后代子孙赖以生产的地球。难道还有什么比这种自取灭亡的行径,更让人感到羞愧的吗? 但愿这次,渤海的哭泣不仅所有人都听到了,而且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尽快展开全方位的拯救行动。 2011年9月9日 《华商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坑爹”也是互害社会的特征

“坑爹”也是互害社会的特征 文/魏英杰 9月6日晚发生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的豪车车主打人一案,目前已有更多进展。经核实,无照宝马的司机15岁,无驾照,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案情曝光后,网上一片哗然。这不仅因为打人车主太嚣张(打人时还叫嚣“谁敢打110”),还在于整个事件有不少吸引眼球的地方。事发时,那对业主夫妻仅因减速就遭殴打,这已让人感到意外。打人者的座驾均系豪车,也足以挑逗许多人的敏感神经。何况,这两辆车一为无照一为套牌,更让人感觉车主背景不简单。最后,让人想不到的是,其中一名车主竟然才15岁,出自“名门”。这么多的噱头,足以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围观局面。 但这里并不想过多着墨于此。特别是,在70码、李刚案、药家鑫案等事件中,过度渲染双方当事人身份、财富的悬殊,已经让不少讨论偏离了主题。实际上,法律只应对事实作出判断,而不必关注双方当事人开什么车,或者他爹是谁。不妨想想,如果肇事者开的是一辆普桑,而挨打的车主开的却是宝马,难道围观者就该高呼一声“打得好”吗?同样的案情,如果因肇事者身份不同,就开出不一样的处罚,这样的“审判”当然也是不公正的。 除此之外,要说这起案件有什么值得人们关注的地方,我认为其中暴露出的子女教育问题更需要引起反思。不说打人者是李双江的宝贝儿子,换作任何家长,小孩未满18岁就让他开车,这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这不仅是宠孩子,还是在鼓励违法犯罪。作为未成年人,李天一也许可以躲过这一劫;身为监护人,李双江夫妇却应为此担负全部责任。从现有报道看(比如从小教儿子学开车),李天一之所以那么蛮横无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李双江夫妇娇惯出来的。 事情发生后,有人在微博上编了个段子:“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国产四大名爹:李刚、王军、卢俊卿、李双江,总有一款你伤不起,拼不起。”与其说这是拼爹,不如说这是坑爹。这“四大名爹”实非大恶不赦之人,他们有钱有势有名也不是什么“原罪”。如果不是涉及违法,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足以因人自傲的成就。从相关事件看,这些人大多受子女(不包括“干女儿”)所累,替子女受过。这不是坑爹是什么? “拼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的资本,“坑爹”却可能存在于每个家庭。父母不好好教育子女,这就是在坑子女;而子女骄横跋扈,这又是在坑父母(和社会)。就此而言,类似事件从家庭角度暴露了当下这个“互害社会”的特征。最近,央视主持白岩松在一个采访中谈到:“我们都是原告也是被告,我们每个人都在害别人,而每个人又都是受害者。”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卖瘦肉精的人买了染色馒头”,也适用于当下社会的部分家庭状况。 “子不教,父之过。”老祖宗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贴上贫富的标签。出现这样的悲剧,也不光李双江夫妇才需要反省。只要是为人父母的,都有必要从这些事件中汲取教训。“有钱有势”可能是作父母的荣耀,但也可能成为子女的累赘。所有人都活在人群之中,不敬畏社会基本伦理,最终就可能跌得浑身是伤。李天一今年才15岁,这次的教训也许能够让这个家庭有所醒悟。可不妨再想想,药家鑫才20出头,却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整个人生。 在一个“互害社会”中,没有人会成为赢家。所以,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坑爹”案,我们在围观、嘲笑的同时,不妨也把这看作一面镜子,照照自己。 2011年9月8日 首发经济观察网,转载请注明: http://www.eeo.com.cn/2011/0909/210914.shtml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对民工幼儿园应先扶持再规范

对民工幼儿园应先扶持再规范 文/魏英杰 刚“收拾”完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又把矛头指向民工幼儿园。近日,仅北京大兴区西门镇就有31家打工子弟幼儿园被要求于9月1日关停,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 当地镇政府称,这些没有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关停后,数千名受影响的辍学儿童会有相应安置措施(但暂时不便告知)。关停打工子弟小学时,北京教育主管部门也有类似承诺。但说起来,妥善安置幼儿园孩子比安排小学生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据悉,北京中小学生源呈逐年下降趋势,有些小学不得不合并关闭。在这情况下,只要学校愿意接收,就近安排民工子女上学,多少还有些可能性。当地幼儿园近年来却一直处于“爆棚”状态。每逢幼儿园开学,便有许多家长挤破头、千方百计想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记得有一次,有位九旬老太为给重孙女报名,足足在幼儿园大门口守候了一个多星期。学前教育资源如此短缺,却一口气关停这么多幼儿园,很难让人相信当地已经作了充分准备。 关停无证幼儿园,恰是北京采取措施缓解“入园难”的政策产物。几个月前,北京市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拟于三年内新增7.5万个幼儿园学位。涉及城乡结合部无证幼儿园,行动计划提出:针对无证幼儿园,经整改达标可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标的将予以取缔。可见,这次关停幼儿园行动,与当地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着莫大关系。 问题是,计划明确称,整改、取缔的同时“也要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市人大常委会审读报告时也提出:整改期间,要保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依法取缔无证园前应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明确幼儿安置办法。如今,大兴区相关政府部门一口气“依法取缔”31家无证园,可在如何妥善安排问题上,却以“不便告知”一推了之。这样做,恐怕与市人大常委会审读意见提出的“探索非本市户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保障制度”背道而驰。 实际上,无论是整改还是取缔这些打工子弟幼儿园,都不是上策。无证办园固然不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但在学前教育资源匮缺情况下,这些幼儿园却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缓解入园难问题,并非满足了本市户籍儿童的入园需求就算完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也要花大力气解决。所以,更好的办法应当是,把这些民工幼儿园“收编”进来,在政策和资金上加以扶持,使之符合规范。这样做,既能挖掘既有教育资源潜力,也可多管齐下,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 在对待这些民工幼儿园问题上,政策思路应当是“先扶持再规范”,而不是“先取缔后扶持”。正如一位无证幼儿园的园长所说,他们也想办许可证,可硬件要求太高,最终只得放弃。这些幼儿园的特点就是收费低廉,民工家庭消费得起,让幼儿园提供“不低于2340平方米”的校舍面积,这对他们来讲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让人怀疑该政策的可执行性。话说,许多高档小区幼儿园都不可能达到这个办园条件。所以,要将这些幼儿园纳入规范管理,就必须在政策资金上“先扶一把”,而不是“倒打一耙”。 许多地方如今都面临“入园难”问题。大量关闭无证幼儿园只会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何况等到学前教育相对完善(且不说轮不轮得上民工子弟),不知已有多少幼儿因此丧失学前教育机会。发展学前教育也应走多元化办学的道路,同时必须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目前,国务院已决定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在这背景下,各地更应为那些条件简陋的无证民工幼儿园注入阳光雨露,而不该采取狂风骤雨般的整顿行动。 2011年8月31日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乙肝歧视从娃娃抓起?

乙肝歧视从娃娃抓起? 文/魏英杰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乙肝宝宝”在入幼儿园时受到的阻碍仍很普遍,全国超过六成幼儿园在儿童入园体检时违反规定查验乙肝,超三成幼儿园拒收乙肝病毒携带儿童。 上述数据可谓触目惊心。这让人看到,乙肝歧视在现实中仍如此广泛存在。去年2月,国务院曾下发相关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其中明确包括,禁止幼儿园违规查乙肝、拒收乙肝儿童。如今看来,这份文件要得到真正落实,还有一段路要走。 人们对乙肝人群避之唯恐不及,主要是受科学知识有限以及政策性歧视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顽固的社会心态。而实际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都已宣布:“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身体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不是病人,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不会因共同学习、工作等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可见,幼儿园查乙肝项目不仅违反相关政策,也不具有任何卫生科学含量,纯粹是受过去残留的歧视意识所影响。 “乙肝宝宝”遭遇违规查验,孩子自己也许不懂,大人却一定很受伤。如果孩子们因此被拒入园,这更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势必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等于是把小孩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加以不平等对待。从小就经受如此不公正对待,难免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阴影。而这样的阴影,很可能对他们的人生造成灾难性后果。却不知,那些违反规定者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一点。 过去,数量庞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乙肝”曾经是这一群体的共同伤口,轻易不能触碰,而这个伤口却是由外来因素加诸他们身上的。接触过一些“美羊羊”和“小山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昵称”),虽说现今政策已经调整,可他们中许多人依旧活得很不开心。有人说,现在一听到单位体检,心里还习惯性犯怵。以前只要碰到体检,有的人要么千方百计躲避,要么干脆辞职走人。由于常年工作不稳定,有人因此陷入生活困顿状态。 这个社会曾经深深伤害过乙肝人群。如今,政策已经扭转过来了,为何还有人要继续伤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单位对相关政策至今仍采取阳奉阴违态度,拿别的理由将乙肝人群拒之门外。必须说,如果任由相关机构这么去伤害孩子们,不仅是在侵犯“乙肝宝宝”的合法权利,还等于是在人为地制造一个“弱势群体”。 不能再让孩子们在人生开头就遭遇如此不平等对待了。既然理性告诉我们这么做是错的,相关机构必须停止这种不合理不合法的伤害行为。相关部门也不能光让政策停留于文件,而应加大监管力度,不要在让类似悲剧发生。 2011年9月2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