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 | 每次灾难都要呼吁公开让人伤不起
每次灾难都要呼吁公开让人伤不起 文/魏英杰 9月9日,教师节前一天。湖南邵阳县塘田市镇发生一起客船侧翻沉船事件。这艘船上,载满了准备回家过中秋节的学生。可他们中的许多人,却再也看不到中秋的圆月。 事故发生后,救援善后工作似乎得到了迅速展开,沉船原因也获得初步证实。但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在相关报道中,无论是沉船原因、遇难人数还是善后办法,都存在可质疑之处。这使得这起事故和以往许多公共事件一样,让人感到扑朔迷离。 首先,这起事故的实载人数至今仍存在疑点。按照官方最新说法,这艘船实载50人,其中41人为学生,遇难人数为11人,失踪一人(已证实遇难)。但据目击者、幸存学生和村民说法,实载人数不止于此。一名幸存学生接受采访时称,上船后数过人数,当时船上有90多人。实载人数不同,遇难人数就可能发生变化。而据报道,当地官方就乘客人数前后换过三种说法,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困惑。 客观而言,实载人数之所以难以确定,与这艘船严重超载有关。据悉,这艘船核载人数仅14人,实际却远远不止此数。在这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当做的是,尽一切努力展开救援工作,并及时公开伤亡人数和名单。但人们看到的是,当地并没有逐步公开遇难者名单。第一份11人名单还是经由民间核对,由遇难者家属公布,然后才获得官方证实。官方公布的乘客人数前后有变,这尚可理解(毕竟救援行动当时正在进行),但是未能第一时间公布遇难者名单,无疑让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 其次,在救援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情况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例如,这边救援工作尚在进行,而且当地根本没有下雨,可原本浅浅的河水却一夜之间上涨了。邵阳县官员称,这应该是上游水坝放水所致。这个解释无论如何都难以让人信服。救援还在进行,水位上涨不仅不利于救援,也会对还原事故现场、追查事故原因造成困难。那么,这究竟是上游无意为之,还是有人故意这么做?这就不能不让人有所质疑。 还有,事发次日当地就公布赔偿标准,也不符合事故处理正常程序。尽快拟定赔偿标准,可能有助于缓解家属情绪,但如果操之过急,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引起反感。在事故发生后,人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救援工作迅速展开,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然后是希望事故调查能够公正、公开进行,在这前提下,相关赔偿工作也才可能更加顺利地进行。何况,在没有与遇难者家属充分协商沟通基础上,政府单方面公布赔偿标准,也很容易引起非议。 遗憾的是,上述问题在以往许多公共事故中均可找到相似一面,至今却仍在不断重复。 在许多公共灾难中,遇难者人数和名单一再成为谜团,这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公众情感,也不断地损害着政府公信。在事故处置中,相关部门有意遮遮掩掩,最终只能让人对事故能否得到公正处理深感怀疑。譬如,这次沉船事故发生后,当地深夜“放水”的做法,就很难不让人把这和铁道部掩埋火车头的做法联系在一起。 所有这些,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开透明的问题。只有公开,才能确保公正。没有公开,任何所谓真相都将变得面目可疑。一桩事故发生后,倘若相关部门能够公开透明地进行处理和追责,人们才可能相信事故将得到一个公正结果。这样做的话,也才不会由事故本身引发别的“次生事故”。如今的情形却是,一旦发生什么灾难,人们都不得不充满忧虑地呼吁公开公正。一再重复常识让人伤不起,何况这种不断重复的呼声,简直已经变成了一桩悲剧。 针对沉船事故,湖南省有关领导于10日强调指出:“一个孩子的逝去,是对一个家庭沉重的打击。学生死伤的数字一定要核准,任何人都不能隐瞒。”但愿,在接下来的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中,当地有关部门能够谨记这些话,不要再做出违背常识、有违公开透明原则的行为。 2011年9月11日 《上海商报》社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