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被和谐语录大全
1 、在北京买1套60平米150万元住房,各阶层的代价是:农民种三亩地1000年,工人上班100年,公务员工作35年,抢劫犯作案1500次,妓 女接客7500次 2 、只要他们想干什么,先弄个“新闻”扔出去,看看网民的反映。2,只要网民不吭声(或少数人反对),他们就放手去干。3,只要网民多半反对,他们就否认。4,网民全部反对,他们就喊出“报道不实”。 3...
阅读更多发布者岂能因为声音微小而不呐喊 | 6 月 6, 2010
1 、在北京买1套60平米150万元住房,各阶层的代价是:农民种三亩地1000年,工人上班100年,公务员工作35年,抢劫犯作案1500次,妓 女接客7500次 2 、只要他们想干什么,先弄个“新闻”扔出去,看看网民的反映。2,只要网民不吭声(或少数人反对),他们就放手去干。3,只要网民多半反对,他们就否认。4,网民全部反对,他们就喊出“报道不实”。 3...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5 月 14, 2010
密支那的远征军墓地
三
和我们一同前往缅甸密支那参加目瑙纵歌节的还有腾冲古林木业的老板张国邦,张的祖父曾拥有一支百十号人的家丁,在日本人占领腾冲之后,这支队伍毫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5 月 5, 2010
2009年05月04日 01:08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打印】 已有评论46条 五四运动至今七十年了,台湾岛外的朋友,希望我谈谈五四。做为以思想家、历史家自居的我,也自信能够把这题目彻底的谈一谈,藉以纠正几十年来大家对五四的错误认识。 我父亲李鼎彝是五四运动后一年进北京大学的,他正赶上五四带来的排山倒海,在巨浪之中,他和当时的许多 人一样,已经无法冷静观察这一运动,再予以评价。奇妙的是,晚他三十六年的我,却在大江东去,浪淘尽五四人物的边缘,得以冷静的观察了它。胡适、罗家伦, 都是我认识的,五四时代,他们固一世之雄也,但在世乱飘荡之际,他们都局促海隅,无复当年了。这些雕谢了的身影,更是我观察五四的具体人证,使我在下笔时 候,别有领悟。 胡适生前,我写过一篇播种者胡适,其中指出一九一九年有件事情对胡适来说可能是不幸的,那就是五 四运动。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 是一条岔路。新文化运动本来该是针对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而做的非政治的革命,当时那些健将们都相信唯有思想革命成功,政治革命才有了真正的保障,才不会一 垮再垮。半路杀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当然有广为流传的贡献,但它也未尝不是新文化运动的罪人,因为它使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纷纷忍不住了,纷 纷忘了他们真正的深远的使命了,他们不怕任重,但却有点嫌道远了。最后,他们终于暴露了狂热的本质,选择了感情的求近功的反应方式,大家都不肯再 静下心来研究问题了,大家都跑到十字街头,投身到党派的阵营里,高倡他们的主义去了。 我这篇文章发表后,胡适写信给我,可是还没写完,他就死了。死后他的文件都被监管,不过据看过这封残信 的台大校长钱思亮见告内容,并没否认我上面的论断。事实上,胡适是肯定我的看法的。早在他死前四年和我的一次谈话中,他就批评五四以后各路人马抢青年去搞 政治的举动,他怪国民党、怪共产党、甚至还提到梁任公(启超)他们也抢青年,言下不胜惋惜。另一方面,我在播种者胡适中提到只有胡适仍然守住不 谈政治的诺言,引起陈独秀在台湾故旧的不满,写文章质问我根据什么证据,『确知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的相约?难道是胡适亲口告诉你吗?』事 实上,胡适所写他回国时打定不谈政治的决心,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以外,有一封失传了的信,便是证据。在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 料甲编中,就收有这封信。信是写给陈独秀的,中有若要『新青年』改变内容,非恢复我们『不谈政治』的戒约,不能做到。他建议由北京同人发表一新宣 言,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可见大家讲好专心为中国做文化和思想的奠基工作,的确是经过相约。不幸的是,这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最后终 于在五四的排山倒海下,被政治席卷以去。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只有在广义的说法里,它才包括一九一七和一九一八年的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 运动,才是五四运动的基础。新文化运动是孙中山所命名的词儿,他在南方,深思远虑的把眼光投射到北京,他肯定了一二觉悟者所引起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 动。他写信给海外同志,告诉他们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他极力赞美从北方起来的那个变化。可惜的是,所有的革命者都在思想变化过 程中,就先政治挂帅了一切。于是,五四变成了一条岔路,吾党应五四而兴,五四却完了。 为什么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条岔路呢?因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虽然是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 学),但是达成这些主流的基础,不是别的,乃是个人的解放。而个人的解放的前提,乃是思想的解放。五四运动以后十六年,胡适写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回忆 说: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蔡元培先生在民国元年就提出『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 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的原则了。他后来办北京大学,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百家平等。在北京大学里,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和陈 独秀、钱玄同等同时教书讲学。别人颇以为奇怪,蔡先生只说: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这样的百家平等,最可以引起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但是,思想解放的达成,却又有赖于显示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的健全的个人主义。 胡适回忆: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 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 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因为信仰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们深信: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 成的,绝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而这种健全的个人主义,在十多年后,已由胡适印证为不是别的,其实就是『自由主义』(Liberalism)。不幸的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吾党,却丢开了健全的个人主义,而走上集体主义的路子。国民党也好、 共产党也罢,他们都以俄为师,输入了苏联式的党组织与党纪律,而这种老毛子的玩艺儿,却含有窒息思想解放的可怕祸害。胡适回忆:苏俄输入的铁纪律含 有绝大的『不容忍』(Intoleration)的态度、不容许异己的思想,这种态度是和我们在五四前后提倡的自由主义很相反的。由此可见,不论是右派 的国民党、还是左派的共产党,他们左右逢源的、吾党所宗的,其实非布尔什维克即法西斯,他们都走上集体主义的路子。而这种路子,对个人解放与思想解放 的新文化运动说来,却是令人痛苦的歧途。 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启蒙,是思想的、文化的、洗自己心革自己面的;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是政 治的、进而拥党自肥的、洗别人心革别人面的。在救亡图存的紧迫感觉下,举国若狂,认为时不我与,而要中风疾走、结党营公,是我们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如果 没有这些各路英雄来救国,中国是不是会更糟呢?会一定等不及了呢?戊戌政变时,与康有为同为救亡人物的王照,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 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 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照王照的意见,中国拖了三十多年还没亡,可是当年若不救亡而去救小孩子,第一代不去救国而去救第二代、 第三代,则三十年后,民智大开,思想解放,个人解放,这些非奴才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国人,才是建设新中国的本钱。当然,王照这种迂腐之论,谁也不要听他 的,大家都吵着说中国快亡了、缓不济急了。这种忧虑,最后使从事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也都投入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政治挂帅里。结果,经过三十年 的折腾,收回了台湾,可是丢掉了大台湾四十四倍的外蒙古,对俄引狼入室、对日以德报怨,满目疮痍之中,右派法西斯的国民党逃到台湾、左派布尔什维克的共产 党得到大陆。中国人付了几十年救亡的代价,最后,中国站起来了,可是中国人却垮了。 中国站起来了,可是中国人却垮了。为什么?因为在几十年的浩劫下,中国人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已经 面目全非、奇惨无比。从外在的压力看,中国人陷入集体主义的制度下,殊少个人的自由和显示个性主义的条件;从内在的突破看,中国人中的匹夫匹妇固然氓之蚩 蚩多是混蛋;至于其它出类拔萃之士,在冲决网罗(谭嗣同语)方面,表现得也一塌糊涂。五四于今,七十年了,但是比起七十年前新文化运动的真正精神,又 在那里?海峡东岸的出类拔萃之士,还在国民党老神在在下,曲学阿世又阿当道,不敢攻击三民主义,有的还妄想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海峡西岸的出类拔萃之 士,虽然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有勇敢的觉悟,但是因为几十年的教条污染,这种觉悟,还处处留下污染的痕迹而不自觉。一般说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跳来 跳去,以为自己跳出来了,其实还在如来佛的掌心里。他们著书立说,处处不脱马克斯的心传与唯物的独断,虽然他们口口声声在争自由民主。海峡两岸的出类拔萃 之士按说不该像匹夫匹妇那样混蛋,但是,他们又高明多少呢? 为什么中国人变成这样?根本的原因,是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基础太差。七十年前的新文化运动,还没生根发叶,就根株浮沧海了。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变成了半吊子,本欲度人,结果尚不足以自救。天下不危,岂可得乎? 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从事新文化运动,在标榜的项目上,虽不周全,大致不差。但是由于他们本身也在摸索 中前进,所以矛盾时出。以急先锋陈独秀为例,他气壮总胜于理直。他大刀阔斧论古典主义之当废,但却同时盛誉古典主义而不自知;他明白宣布相信尊重自然科 学实验哲学,但却误以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他说实验哲学和辩证法的唯物史观是近代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并希望两者能成为联合战线,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辩证法是达尔文演化论成立以前的玄学,实在不是什么科学,但是陈独秀却不知道,他的徒子徒孙也不知道。陈独秀后来带头替中国选择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 想是美丽的、伟大的、无懈可击的,并且是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一贯好梦。礼记中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岂不正是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吗? 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岂不正是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吗?但是,把这么伟大的圣人才能做到的境界,施之于匹夫匹妇,又如何可行?此难怪中国人 读了两千年礼记,结果却只能读不能行。陈独秀不知国货的共产主义不可行,反引进洋货共产主义,他的徒子徒孙且以可用阶级斗争的方法,一蹴而几于先,再 阶级专政于后,期得长治久安,殊不知此非深知马克斯者也。马克斯早在一八六五年就完成资本论初稿的最后两卷,但他不让恩格斯看,事实上,他在第三卷 中,已经动摇了他在第一卷中劳动价值论的论据。他在一八七二年海牙大会的讲演中,也有我们不否认有些国家如英国、美国,甚至荷兰的劳工们,可用和平方法 达到目的的石破天惊之言,可见马克斯本人,对马克斯主义,也不无疑义。恩格斯1890年写信给舒密特,提到马克斯曾自讽的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不是一 个马克斯主义者!由此可见,此马来头大,固有自知之明者也。如今一个世纪下来,马克斯所预言的资本主义,依然逍遥健在,而共产主义亦不得不明暗之间,走 资以求繁荣,可见教匹夫匹妇去做圣人,志士仁人实有力不从心之苦。七十年前陈独秀的带头误以唯物辩证法是科学,证明了他错认赛先生。新文化运动人物以 冲决网罗的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为天下倡,但他们自己,却身陷新罗网而不自知,五四之为岔路,此为最大明证。新文化运动时代的优秀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变成了半吊子,又岂止陈独秀?他们之中,不论上 层或下层,在为中国导向上面,都不难挑出毛病和笑话。例如鲁迅,在当时,他的思想竟是反对自由平等之念,社会民主之思的,他不但反自由民主,并且连代 议制度都反,这是什么头脑?又如毛泽东,他在中共建党筹组湖南小组的前夜,还在长沙大公报上鼓吹湖南独立、主张中国应实行各省人民自决主义,二 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个国。而湖南本身,要建立湖南共和国,以免湖南受中国之累!这又是什么头脑? 这种由当时优秀知识分子给中国乱投医、乱带路的现象,在在都显示了他们的目的热,往往造成了方法 盲,原因无他,他们自己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火候不无可议,热情有余,沉潜不足。当时最理智的莫过于胡适。胡适看出主义不是万灵丹,因而劝人多谈问 题少谈主义,其眼光锐利,确在他人之上。但胡适也有他的盲点,例如他在一九二六年宣称:十八世纪的新宗教信条是自由、平等、博爱。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新 宗教信条是社会主义。当时讲了许多话申述这个主张。可是二十七年后,他公开忏悔了,公开忏悔他在那时与许多知识分子所同犯的错误;在当时,一班知识分 子总以为社会主义这个潮流当然是将来的一个趋势。他说三十多年来,极左的与极右的社会主义,拿国家极大的权力来为社会主义作实验;而两种实验的结果都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4 月 29, 2010
作者:许骥 | 评论(0) | 标签:马家辉, 站错边, 时评, 文学
记得以前在张大春的文章里读到,他抵香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马家辉,因为除了马家辉,他想不出还有更好的人选会是那样热情周到而又健谈八卦的。后来认识了马家辉,才知道张大春的话是多么的“精准”。一踩上香港的土地,换上SIM卡,情不自禁地就会马上打电话给马家辉。而马博士呢?立刻相约第二天一起吃饭。
甫一见面,马家辉就递上一本书说:“我的新书,你如果不嫌重,就带一本回去吧。”我接过书来,道了声谢,然后把书名念了一遍:“站错边。”马家辉说:“‘站错边’在内地是不是应该叫‘站错队’?我有一个内地朋友说我写错了。”我说:“无所谓啦,反正看得懂。”
回家之后,我花两天时间把《站错边》读完。说实话,和在内地出版的马家辉的书比起来,《站错边》实在好看得多,它让我自然而然想起我和马家辉共同的偶像李敖。
或许有很多读者对马家辉的这段往事不甚清楚。18岁那年,马家辉因为崇拜李敖,只身从香港跑到台湾读书,目的是为了见到李敖并在21岁时出版一部关于李敖的专著。后来梦想成真,那本关于李敖的专著就是有名的《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所以,当我陆续阅读马家辉在内地出版的一本又一本著作的时候,心里不断产生疑惑:这是那个把李敖视为偶像的马家辉吗?一点都没有李敖的影子啊!
及至我读完《我们》、《你们》、《他们》三本时评集和这本《站错边》之后,我对他的看法始有修正。这本《站错边》,是马家辉在《明报》上时评的结集,时间跨度大约是08年下半年到09年底。读罢此书,基本上就可以熟悉这一年半来香港的大小社会新闻了。
所有写时评的人,恐怕都会遇到一个心理障碍:时评大概只是“一时之评论”,这样的文字读者读过即抛诸脑后,今日之评论或为明日之废言,那么写时评还有意义吗?梁文道在《常识》一书的序言中乃说:“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讽刺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不过,作为时评作家的马家辉却有另一番见解。在他看来,时评或可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而存在:“时评有效没效是一回事(如梁文道所说那只是‘现实意义’),但在时评写作的技艺上,或可自成一套文化美学价值系统,自有一组评价坐标,朽或不朽,优或不优,执笔者自己心里有数,文字同业或内行读者同样心里有数。”(附录)
然后马家辉发问:“‘时评作为一种文学’,是可能的吧?”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少散文名篇——无论是贾谊的《过秦论》,还是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抑或是苏洵的《六国论》——其实都是“时事评论”。最好的时评,自不限于针砭时弊,它还必须是承载历史厚重并能穿越时空的文字。比如《过秦论》里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岂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乎?《站错边》里也有这样的话,比如“自由的具体意思就是,我不仅有权利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观点,更有责任容忍你提出和坚持你的看法,我和你谁都没资格号称代表所有人,更没权利垄断任何一种身份一种意见;自由就是既不妄自菲薄亦不妄自狂傲,自由是‘花园主义’崇尚繁花盛放,自由是不会认为自己才是香港人别人就不是香港人”。这样的文字,我看不仅当下适用,几十年内适用,几百、几千年内恐怕都会适用。所以,我觉得梁文道说时评若能传世便是“江山不幸诗家幸”,恐怕亦不尽然。要看你着眼的地方在哪里,如果着眼在就事论事把事情解决,那么时评就会很快成为过眼云烟;但如果只把突发事件作为载体,实际着眼处在谈论人类共同追求之最高理想,时评则未必会过时。
甚至于,我们有时候可把时评视为历史。爱尔兰政论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说:“不晓历史者注定重蹈覆辙。”如果我们能够时常将过去的时评拿出来温习,或许就能避免在许多地方再摔一次。先知李敖在49年前的评论《老年人和棒子》将老年人垄断社会资源导致青年一代没有机会的问题说得淋漓尽致,如若后人能常常复习此文温故而知新,何致今日这个问题仍旧如此严重?太史公在每一段历史后面加注的评论,也可以广义理解为“时评”。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代表司马迁曾经努力找寻过一种永恒不变的评论的尝试。而《史记》一书,难道不是常被人当做文学作品阅读的史书吗?
事实上,时评作者必须拿出写史的态度才能将时评写好,对历史负责对后世负责。至于时评阅读者,则更应该将《站错边》这样的书当做历史来看。君不见,香港社会之今日很大程度上即是内地社会之明日乎?——“同样有待‘改善、完善’的是制度参与者的判断力和专业力,否则,即使再弄出十套八套好制度,依然可以由于人为的胡叛乱断而搞得一塌糊涂。制度制度制度,多少好事与坏事皆假汝之名行之践之。”有朝一日内地制度建设完善之后,我们是否能有与之相配合的人才,这是现在就可以开始考虑的问题了。
所以说,时评当然是一种文学,好的时评值得一读再读。
至于这本书为什么叫“站错边”?正如马家辉引用英国小说家格拉汉姆·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所说:“你总得选一边站的,如果你还想做个人的话。”而马家辉自己的观点是:“人,总要选择一种想法,然后笃信,然后实行,即使最后发现站错了,亦算对得起自己。”最近我看《书香两岸》杂志上一篇马家辉与梁文道对谈的文章,马家辉说他去年决定“梁文道化”,跟梁一样北上发展,结果发现自己不行,就他的性格而言实在无法忍受内地束手束脚的诸多限制,所以今年开始决定全面撤退了。内地有再多的机会,他也不再留恋了。
我所认识的马家辉,就是这样一个人,性格直率而坦荡。其他一些朋友见了马家辉,都跟我说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他的这个书名《站错边》,就跟他的人一样如李敖般傲慢,好像在说:“怎样?我就是做了这个决定,就是要留在米米小的香港继续战斗,你们不要用深明大义来劝我,这是我的抉择与尔等无关,一切后果我自负!”
马家辉送我的《站错边》扉页上提了一句话,是给我和太太的:“希望你们永远选对。”哎,亲爱的马先生,“永远选对”怎么可能呢?这是一句像“万事如意”般的美丽空想。不过,你的书倒是给了我们信念,我们愿意像你一样“选择一种想法,然后笃信,然后实行,即使最后发现站错了边,亦算对得起自己。”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4 月 28, 2010
1.
Tom Waits的一个访谈中,记者问他收集过的最奇怪的cd是哪一张。他说:我买过一张cd,里面有40分钟的空白,最后结尾处响起热烈的掌声,据说这张cd卖得还挺好的。
我最近的生活,颇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