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绳

秦晖:“城中村”还及不上“贫民窟”

中国城市贫民居住地似乎有各种称呼,与国外口径很难归类。他们说,比如“棚户区”与“城中村”,听起来都是很差的地方,是不是就是我们说的“贫民窟”呢?   我说,好像很难讲。“棚户区”在中国城市中其实是有身份含义的。它的居民通常是有本市市民身份的人,虽然棚户区的条件很差劲,但他们有居住权。除非是给他们相当的补偿,或者进行了标准更高的安置

阅读更多

中国: 国家博物馆改扩后开馆 10年文革尽在1张图片3行文字中

国家博物馆改扩后开馆 10年文革尽在1张图片3行文字中 国家博物馆 DR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投资25亿元人民币、历时3年多的改扩建工程之后,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国家博物馆已在本(四)月初以崭新姿态开馆迎客,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亦在新落成的国博国际厅隆重开幕。这个历史博物馆的面积几近20万平方米,里面包含49个面积介于800至2000平方米之间的展厅,但有关10年文革的历史却只有一张图片以及3行简单的文字予以介绍。 博物馆内的陈列几乎是包括万有,游人可以看到当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获赠的一顶牛仔帽,又可以看到胡锦涛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灾区用来奋发人心所用的手提扩音喇叭。 但如果游人希望在博物馆寻找一点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恐怕会失望而归。因为这个历史博物馆的面积虽然几近20万平方米,里面包含了49个面积介于800至2000平方米之间的展厅,但有关10年文革的历史,却只有一张图片以及3行简单的文字予以介绍。 中国耗巨资重新翻修扩建国家博物馆,目的是建造一个全球最大单一的博物馆,用作见证这个崛起中的大国的历史,其意义之深远,甚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 但根据部分西方媒体的观察,中国拒绝面对本身的历史,却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传统。据《华尔街日报》的观察,与其说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是一个经过精心考据、发掘或具有创意的结晶品,倒不如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拥有绝对阐释权的一个象征。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何在现代经济发达的中国,要建立一个文化建制是如此的困难。 该报采访过多个有份参与改扩建的个人,他们都指出,在翻修过程中,由于政治的介入,重建计画经过多次的修订,其中有些领导更以个人名义对工程作出指点。 这些例子包括:建立一个常设展览馆,展出中共初期领导下出现的灾难,特别是大跃进运动,当中至少有2000万人饿死;客观评估文革10年历史。但这些计画统统都被中共否决。中共当局要的,就是要博物馆聚焦党的光辉历史,一如改扩建之前的博物馆。 报道引述大陆学者杨继绳指出,中共要对历史真相拥有阐释权,它担心一旦出现真相的另一个版本,它的合法性就会遭到削弱。杨继绳写过一本名叫《墓碑》的作品,描写大跃进时期人民饱受饥荒的真相,但作品在大陆被禁。 对国家历史博物馆曾经撰写多篇文章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洪长泰说,中国的博物馆很少提及历史,「博物馆只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以及党希望人民所看到的一面」。   关键词 中国

阅读更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跟着党的路线走

3月27日,历时四年耗资25亿元改造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新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大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藏品达到一百多万,比肩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但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能会发现,过去发生的事情你未必能在这里体会到。 在博物馆,你可以看到邓小平访美戴的牛仔帽;胡锦涛在四川大地震时使用的扩音器,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赠送给胡的镶嵌钻石的宝剑…但如果你想了解影响深远的文化大革命,你只能在这座巨大建筑物的角落里找到一张照片和三行文字。《纽约时报》称,中国不愿面对自己的历史,共产党对历史叙述的控制使中国难以创造能媲美经济成就的文化机构。官方拒绝永久性展示一个表现早期共产主义统治灾难的历史展览——如大跃进导致的饥荒造成至少2千万人死亡。有些组织者希望能对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有一个坦诚的评价,但皆遭拒绝。官方希望博物馆能集中展示党的伟大成就,以及理想化的古代历史所缔造的“辉煌成就”。《墓碑》一书的作者、前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称,党想要决定历史的真相。

阅读更多

长城月报:李普:一个老记者的丫环命

2011-03-01 CCN特约记者  徐秋颖 综合报道 如果你处的时代正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极小的弯曲,如果你处的环境正好被某种“集体认识”所笼罩,你会怎么样? 2010年11月8日,中国第十一个记者节,照例也是一个记者不放假的工作日。这天,记者李普永远地休息了,享年92岁。 李普的一生注定坎坷,沉浮于历史的起承转合之下:生于1918年,炮火之中成长,新中国诞生之际声名鹊起,“文革”中被扣上“特嫌”帽子,退休前担任新华社副社长。 不过,他人眼中的“大官儿”李普,却更愿意别人介绍他为记者。在《炎黄春秋》副社长杨继绳眼中,李普除了住的房子大以外,不像个“大官儿”。 李普的已故好友黎澍曾说“他在下级面前不自以为是上级,在上级面前不自以为是下级”。 照片中的李普鹤发童颜,大多都是微笑的表情,就像他喜欢穿红色衣服一般,带着些许喜庆。不过,“他是满怀忧虑离开人世的”,杨说。 李普退休后,并未沉寂。相反,他晚年笔耕不辍,对于公共事务积极谏言。9月24日杨去看望李普,谈起新闻自由,李普说:“新闻立法的关键是保护言论自由。有这一条就足够了……”这也是李普和杨的最后一次谈话。 “我们的民主传统” 刚满六岁的李普,被父亲带着去上学,因为在家时认识些字,父亲便要求学校让他跳级,在父亲的观念里,把进学校看成科举时代“进学”考“功名”一样,“进学”得越早越好。 李普的数学一塌糊涂,常常弄得汗流浃背,以致对以后学习自然科学课程都感到害怕。年老时回忆起来,李普将父亲归为“三个埋怨的人”之一。他感叹,“或许我能成为另外一个人,不只是个会耍耍笔杆子的吧”。 初中时代的李普爱好新文艺,可谓文艺青年,尚左,鲁迅则是青年导师,“鄙视一切古代典籍,连旧体诗词、乃至正规的学校教育一概在否定之列。”李普在《我要埋怨三个人》中写道。 即便如此,李普的写作才华并未止步不前。1938年10月,长沙大火,李普第一篇报道《长沙大火中的幢幢鬼影》发表于《观察日报》,此时李普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长沙县地下党嵩北区区委书记。 1939年初,李普成为一名正式记者,供职于《观察日报》,然而《观察日报》很快被国民党查封。 1940年,李普辗转来到重庆,成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社的记者。这年,他22岁。 李普后来回忆说:“我在那民族危亡之秋受到了左翼文艺的影响,读了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书,要求民族独立、要求民主自由。逐渐模模糊糊地感到做新闻工作比从事文艺能够更直接地为我的理想服务。” 但是,国统区的新闻审查,让李普不快,他曾在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中说道,“我实在不想当这个记者,记者一点味道都没有。” 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对当时新闻不自由的一种抱怨,李普从1942年开始任编辑、研究员兼专栏作者。 1945年2月,李普负责撰写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读者介绍中共解放区的专栏。随后,这些文章辑为《光荣归于民主》一书,由上海中共地下党以“拂晓社”名义于1945年底出版。1980年这本书再版时改名为《我们的民主传统》。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普重新做记者,曾作为随军记者跟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其报道《揭开大反攻的序幕》后选入小学课本。不止这一篇文章,比如《开国大典》,此文令李普成名。 动荡年代的“读书人” “他关于刘伯承的军事著作,受到军事家的称赞;他关于经济的论文,和著名经济学家的论著同列竹帛。”杨继绳曾如此表述。 建国后不久,李普调任中宣部任副处长(那时中宣部没有局,部长下面就是各处),地位不低。但这并没有帮他躲过一劫。 1955年“肃反运动”中,李普为两个亲属的冤假错案所牵连受审查两年,最后被认为“不适合在党委机关工作”而调离中宣部。 于是,在他的档案里就留下一顶“特嫌”的帽子。事后回想,未必是件坏事,靠边站的两年,打倒“右派”正火热进行中。随后,他到北京大学筹建政治系,并担任第一任系主任。 “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让李普难逃厄运,他的“特嫌”问题再次引起注意,并成为“中南局第一大案”。 那时,李普已被关“单间”隔离审查,妻子沈容被关在办公室里接受审查,区别是沈容还可以定期放回家去洗澡。 很多年后,李普夫妇才得知,当时解他们困境的是两位同在研究室的同事——苏如拭和黄书泰,他们自告奋勇进行调查,才将李普头上的“特嫌”的帽子得以“甄别”。 1973年,李普被调回新华社担任北京分社社长,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第二天李普就回到新华总社,参与清查“四人帮”的余党活动,然后留在新华总社,从国内新闻编辑部主任一直工作到副社长。 这些都足以成为其后炫耀的资本,但李普在晚年回忆这段历史时,更多的是反思。 在旁人看来,李普在官场不顺,杨继绳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一直保持知识分子那种气质、那种独立、那种率真。“知识分子要独立思考,要有独立的人格。在中国官场,这两条是非常犯忌的。中国官场听话是第一位。” 李普在《洋女婿土老帽》一书中曾表述,更愿意做个读书人,“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两个称呼,都太空泛。读书人这个词比较实在,要真正读书的才能算数。我愿再读十年书,让自己加几分清醒,减几分糊涂。” 记者只能当丫环 为此,晚年李普还学会了电脑,“整天盯着电脑看啊看”,和李普相熟的戴煌夫妇说道。 李普生前为《炎黄春秋》杂志的编委,这本颇为大胆的杂志曾几度面临绝境,在以后的岁月,李普都是《炎黄春秋》的积极扶持者。 不仅如此,李普的文章开始见诸国外媒体,对于公共事务更是亲身参与。 戴煌曾撰文道,“李普对于独裁专制、官场腐败等仇恨至极,对批揭腐恶黑暗的种种举动,积极支持。” 李普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如果要对我也采取这种办法或者也把我监禁起来,我告诉你,我毫无办法,我毫无办法反抗,要把我投进监牢,那就投进监牢好了,没有办法。如果谁要把我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我也毫无办法。我跟你说,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共产党,参加革命,那时候叫做:把脑袋别在裤带上工作、革命、不怕死。” 杨曾提出“两头真”的概念,而李普则是原型。“年青时代为追求真理真诚地参加革命,离休以后大彻大悟真诚地面对社会现实”。 “人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一个人所思所想和所为,同他处的环境分不开。如果我再活一次,再一次处于那样的年代,再一次面临那样的环境,我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小年轻,一定会再一次走我当初走过的路。”李普回顾他的思想历程如是说。 杨认为,李普说的是实际情况。但可怕和危险也恰恰在这里。如果你处的时代正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极小的弯曲,如果你处的环境正好被某种“集体认识”所笼罩,你会怎么样呢?你是将生命化作夜空的闪电,还是因势就范,坠入历史的陷阱?纵观历史,前者只是极少数殉道的烈士,多数人只能是后者的命运。 “我这辈子见那么多人,每个人写500字,留到今天就很有价值。可惜了。我经历那么多事,每天写500字,该有多大的价值?我现在不能采访了,参加活动也少了。”李普曾对杨说,“在我们国家,记者只能当丫环,不能当小姐,只能当陪衬。” 2010年11月12日,李普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兰厅举行,8月30日,他曾在众人搀扶下在这里送别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谢韬。 © 梦里狩猎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3/01. | Permalink | 收听敌台 Post tags: 长城月报 OhMyMedia@新浪微博──“ OMM通讯社 ”,欢迎关注! 另: OhMyMedia@Twitter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中国: 六四抗命将军徐勤先消失22年首次露面

六四抗命将军徐勤先消失22年首次露面 蔡铮的《一个解放军的一九八九:戒严部队怎样对待军中反叛者》 作者 北京特约记者 周西 据香港媒体的最新消息,“六四”抗命英雄徐勤先将军依然健在!有海外友人14号碰巧联络到这位当年公开抵制上级命令,拒绝率部进京镇压学生运动的前解放军38军军长。这是他因抗命消失22年之后,首次公开对外发声。 据香港《苹果日报》15号的报道,这是一次非常偶然的采访,由于有事要向毛泽东前秘书、中共党内开明老人李锐先生请教,这位友人14号中午致电李宅,不经意得知徐勤先将军正好也在李家。 据悉,自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备受关注的徐勤先已经在公众面前消失了22年之久,海外此前曾有舆论称,他已被中共枪毙;近年又有消息说,他已经病逝。徐将军对来自海外友人的问候,多次表示感谢,当听到海外有传闻说他已去世时,老人哈哈大笑说:“那倒没有!我的身体还算可以,有点小毛病,但问题不大”。在被问到对22年前拒绝率部进京镇压学生有何想法?以及是否后悔时,他神态淡定地回答说:“已经过去的事儿,就无所谓后悔了。已经做了嘛!要不然(当年)就不要做,做了就没什么后悔的”! 徐勤先表示,他虽然被开除了党籍,但并非戴罪之身,现在还是来去自由,“有时住北京,有时住石家庄”。据与他相熟的新华社退休记者杨继绳在新书中透露,徐刑满出狱后,当局起初安排他在河北的保定居住,但保定是38军多年以来的驻地,他的部下太多,为避免出事改为安置在石家庄。 报道又说,关于徐勤先六四抗命事件的详情,新华社前资深记者杨继绳于香港出版的《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修订版)》中,披露了事件的整个过程,新书还附有徐的近照,让其尊容首次曝光。杨继绳在书中透露,当年徐勤先因患肾结石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治,5月17日接到北京军区开会通知。与会者有几位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李来柱宣布中央军委调兵戒严的命令,要军长们当即表态,但徐表示:“口头命令我无法执行,需要书面命令。” 李于是要他“给你的政委打电话传达命令”,徐致电政委后说:“我传达了,我不参与,这事和我无关”。然后就回到医院。他后来与朋友谈及这个事件时称:“宁肯杀头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中共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得悉事件后说:“这件事可开不得玩笑!不执行军令是要依军法论处的!”并告知军委主席邓小平,邓说:“是军人,谁都不能违抗命令。”徐后被军事法庭判监五年、开除党籍,在秦城监狱服刑。 《苹果日报》的报道又说,近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积满白雪的地面上被人写下了“六四”两个大字,相关的照片迅速在推特上流传,引起广泛关注。几乎与此同时,又传来了埃及人民反政府抗争胜利的消息,对此,中共继续低调处理,任何有关埃及的敏感帖子都会被迅速从网上删除,埃及的装甲车和军车图片也同样在被禁目录中。有分析人士认为,埃及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的示威人潮及军方的坦克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1989年的“六四事件”,这也是北京当局最为敏感的神经。 耐人寻味的是,当年的“六四”抗命英雄徐勤先将军也在消失多年之后于此时首次露面,更令人感受到其“宁愿杀头也不能做历史罪人”的恢宏正气,以及“做了就没什么后悔” 的坚定信念,与其不愧为中国军人的良心。 关键词 六四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