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9 生活中的“奥卡姆剃刀” / 萧瀚
生活中的“奥卡姆剃刀” 萧瀚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家英国的威廉.奥卡姆提出的著名逻辑法则,哲学史上称之为“奥卡姆剃刀”。奥卡姆认为共相是一种抽象物,只存在于观念之中,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存在的。这把剃刀引发了哲学史革命,使得烦琐无谓的神学渐趋简洁,科学等学科也盎然兴起。 这一法则被运用于各个领域,不仅仅是哲学领域,也被运用到几乎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它甚至可以成为重要的人生智慧法则。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幸福都与此法则相关,兹举例说明。 权力:对于人民来说,公权力当以必要为限,基本的安全、基本的福利等确实是人民所需要的,权力的无限扩张必然导致权利的受损。以“奥卡姆剃刀”法则衡量,权力领域也应当是“若无必要,勿增权力”,这与老子所谓“无为而治”相通。三权分立之所以合理,是因为它差不多已经是权力既能发挥正面效应,又能不胡作非为的最简洁模式——没有哪个极权、集权政府不是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中国的可悲是千千万万人在努力增加公权力——而不是减弱公权力,上至庙堂,下至江湖。 财富:作为个人的生活来说,财富似乎很容易误让人觉得是越多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追求财富的欲望若不加节制,其弊病也将是无限的。比尔.盖茨等巨富都深谙此理,故将财富捐献给社会;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临终时腰缠万贯是耻辱的。而印度出现佛教经济学,不是以利益最大化为依归,而以利益最小需求为依归。——“若无必要,勿增财富。” 地位:中国自古即有为名声所累的说法。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有缺陷的,名不符实的名声和地位会导致人处处以表演的状态生存,因此也就失去其本真。錢锺書先生盛名之下深居简出,这就是一种驾驭名声和地位的智慧。——“若无必要,勿增名位。” …… 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需要用“奥卡姆剃刀”剃掉的累赘。 比如交往,我始终觉得,人越随着年龄增长,交往的范围应该越来越小,但交往的质量当越来越高。人生活在人情之中没错,但许多人情其实是虚假的,不必要的,那些酒桌上将人灌醉或者被灌醉的车轱辘话,究其实质,都是生命的浪费。我家领导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应酬,遇到这种场合,她往往铁着脸,一言不发,而我尽可能不参加这种场合,不幸而遇到,也就忍着,我们始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如此热衷于这些纯粹浪费生命的交往。 比如婚姻,年轻时候,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懵懂无知,以为婚姻是人生必经程序——虽然直觉上一直是厌恶的。随着生活的展开,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渐明白,人来到这个世界,除了最后独自面对上帝、面对自己的良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于是,婚姻的必要性逐渐从自己的生活中淡出——至少不会为了婚姻去结婚,如果用“奥卡姆剃刀”法则就知道,只有具体婚姻的有无必要性,不存在抽象的婚姻必要性。现在于我,结婚纯粹是因人设事,只是怕我家领导跑了,我才结婚,不然有什么好结的。 比如生育,中国人的一大陋习,就是意识形态化的传宗接代观念,它导致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但生活质量却只有天知道。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这样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我确实不太知道有什么非生育不可的理由。于我自己,那么多年,我努力的一个最重要方向就是幸福尽可能别那么依赖外界——包括孩子;至于父母朋友所认为的生育必需性的看法,那是他们的想法,与我无关。 …… “奥卡姆剃刀”法则是一个理性的法则,然而,人毕竟是情绪的动物——说是情感的动物其实是拔高了;人有欲望,所以需要理性梳理,人有情绪所以需要理性控制,但仅仅只有理性,会导致冷血。所以,这“剃刀”不能剃掉正当的必要的情感,也不能剃掉正常的人欲——而这也是这把剃刀的本意:以必要为限。 不过放心好了,人们通常不会用这把“奥卡姆剃刀”剃掉生活的累赘,反倒是不断增加无用的废物,不把自己折磨得痛不欲生便不是人类。 放眼看去——有多少人能让自己生活得足够简洁? ——包括我自己。 2010年8月22日於追遠堂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