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

洋奶粉涨价多少信用就值多少价

  洋奶粉涨价,自4月以来部分品牌提价10%.媒体发出惊呼,在发改委纷纷约谈国内企业,洋妢粉顶风作案,底气何在?   洋奶粉的涨价理由颇具本土特色,声称受成本上涨、配方改变等因素推动。但媒体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即便不涨价,洋奶粉的毛利率在60%左右,成本上涨的理由根本说不通。   洋奶粉之所以顶风涨价,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恐慌。   2011年3月,海关总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报告指出,当前洋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我国近2000家乳企中,规模较大的200家企业30%在亏损,其余1800家规模较小的企业绝大部分亏损、甚至停产。   洋奶粉层层进逼的过程,就是国产奶制品安全信用节节败退的过程。   据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國奶粉进口总量达到37.06万吨,进口奶粉已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预计到2011年,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今年1月10日,在中國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模式研讨会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再次披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60%,而到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刘佩智委员作大会发言时透露,三鹿事件后的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由12.06万吨猛增到59.7万吨;高端婴幼儿进口奶粉所占份额接近90%.今年春节,由于内地客蜂拥到香港扫货,香港迎来罕见的“缺奶”春节,一些药房店主表示,由于货源紧张,他们提升了部分热销品牌奶粉的价格,从二三成到一倍以上,仍无法抵挡扫货客流。香港的缺奶春节,是对内地奶制品质量的黑色控诉。   拜三聚氰胺所赐,洋奶粉已经彻底拥有了中國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权。   国内的消费者并非不爱国货,但市场信用已经影响到生存质量。三聚氰胺事件刚消停,两年后蒙牛、伊利的A股股价恢复常态,迎来了双汇瘦肉精事件;瘦肉精事件未了,蒙牛再曝中毒事件,榆林榆阳区食安委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出事的蒙牛奶并未检出致病菌,但没有解释学生不适的原因,暗示臆症集体发作遭到媒体炮轰。此外,墨汁粉条、毒素腊肉等等,让消费者如坐针毡。不要说到香港扫货,只要能力所及,就是到北极扫货,中國的家长们也会义无反顾。   处于食品安全恐慌之中的中國消费者,正在给食品信用最高的溢价。这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则,洋奶粉价格上涨,并非成品上升或者利润下降,而是在收获信用溢价,试探中國消费者愿意为信用支出多少。只有信用食品获得了高额溢价,中國的企业才愿意付出成本打造信用体系,如果信用一文不值,企业就会视信用如弊屣,从这个角度说,洋奶粉涨价刺激国内企业,未必不是好事。   一个市场的质量底线是食品与药品,都与生命息息相关;一个社会的秩序底线是公平的法律,两大底线受到挑战,社会也就失去了安全边际。   面对洋奶粉涨价有两种做法:或者斥责国外乳制品企业趁火打劫、顶风作案,游说政府部门约谈国外乳品企业,让这些企业打消涨价的念头;或者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上让造假者付出终身难忘的代价,从文化上让全民族对普遍的失信进行深刻的反思,对民族的诚信刮骨疗毒,从市场上对于信用给予高价。只有三管齐下,才能治愈造假顽疾。否则从上到下的造假者将食髓知味,从历史到食品,无处不假。   笔者坚定地支持后一种做法,并且,正是出于爱护民族品牌的本心,希望为洋品牌涨价放行。无论国货洋货,都应该享受同样的信用溢价;无论消费者贫贱富贵,都应该有起码的安全保障。   来源:2011-4-30南方都市报   作者: 叶檀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01.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洋奶粉涨价多少信用就值多少价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鸟巢、大剧院、黑砖窑、毒奶粉 (39) 领导有特供,百姓无生理 (23) 近观“特供”,遥忆“三同” (30) 谁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真凶 (43) 谁吃了三鹿奶粉? (14) 让我无语的三鹿奶粉 (8) 要公告,不要上报! (8) 蒙牛OMP风波的“台前幕后” (0) 蒙牛教训 (0) 蒙牛事件凸显中国商业文明缺失 (8) 考问“三鹿事件”公关——中国媒体的“谎言大接力” (18) 老子戏说之三鹿奶粉 (12) 结石婴儿,有一些疾病是穷人的专利 (14) 祸起政府自身免检 (32) 祸国殃民中宣部是始作俑者 (9) 石家庄市政府的道歉太有才了 (34) 相信政府是中国人的胎教吗? (25) 监管部门应对毒奶粉事件承担责任 (9) 监管官员缘何不与田文华同堂受审? (0) 牛根生,你何必要撒谎 (0) 牛奶掺假物检验26招 (8) 泛滥的有毒食品分明是国家纵容出来的 (6) 沐猴而虎与指鹿为奶 (5) 毒奶事件中的官员表演 (33) 毒奶事件与中国环境危机三定律 (8) 敦促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辞职书 (57) 政府有毒怎么办? (50) 拜托,能帮助我戒毒么? (9) 我为什么要公布问题奶粉“三鹿”的名字 (39) 对牛奶,消费者知情多少? (6) 可怕的牛奶 (12) 凭什么相信你们的宣言? (21) 假蛋白、假民主和假道德 (0) 伪良心是怎样炼成的? (1) 从泰国政坛大戏到孩子的奶粉问题 (44) 为了那些被活活疼死的婴儿 (46) 中国灾难公式 (13) 中国急需一场政治革新 (60) 中国人的生命不如美国的猫狗吗? (32) 业内认为“不法奶农添加三聚氰胺”说法存疑 (14)

阅读更多

余以为:发改委约谈企业扭曲CPI指标

国家发改委约谈了10多个协会,被约谈的全国工商联下属4家商会负责人又约谈20家商会。商会们于4月13日以全国工商联的名义发出联合倡议,要求各协会会员企业理性对待成本上升,不跟风搭车涨价;不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囤积居奇,不哄抬物价。“不以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方式串通涨价,不滥用行业优势地位操纵价格,不以限制产量或者供应量等方式人为抬高价格。” 近期引起社会关注的日化企业涨价一事,终于在国家发改委对部分企业的“约谈”之下消停下来。以发改委之尊,屈身与企业商议价格,企业当然不得不给面子。如此大范围“约谈”,颇有“串谋”定价的嫌疑。“约谈”与“串谋”形式相似,要说不同大概是对价格影响的方向不同吧。但“串谋”一样可能是压价,比如粮食收购企业联合商议降低收购价格,应标开发商集体商议投标价格诸如此类。涨价未必等于贪婪,不涨价或者降价未必就慷慨。发改委要对“约谈”和“串谋”之间的界限表述清楚,免得今后被人拿来说事。 “约谈”的目的之一是试图减轻短时间内的涨价预期,从不涨价期限为两个月的约定可以看得出来。那么两个月之后怎么办?涨价因素两个月之后积聚更多,或许涨价势头更猛了。“约谈”本身确切无疑的告诉消费者,价格上行压力巨大势,只是被发给委暂时遏制住了,那么消费者还等什么呢?企业再听话也不可能亏损坚持到破产,以石油为代表的原材料迅猛涨价,假如下游厂商不能涨价,那么只能缩减产量。趁商场货架还没有空,赶紧去抢购吧。 通过“约谈”减轻涨价预期很难收效,即使短期有效,长期也是有害的,相信发改委能估计到这些。我认为发改委“约谈”的真正目的是影响CPI指标。目前利率等货币政策走向都要看CPI指数行事。CPI高企的话,利率不得不提高,货币政策不得不从紧。有些部门大概不愿看到利率走高,比如从银行借贷较多的国企和房企,银行也担心利率走高之后坏账率上升,发改委得服从他们的利益。 以发改委的力量影响CPI指标小事一桩,但这个影响只是短期的。如果CPI长期听命于发改委的话,那么CPI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经济学家设计CPI这个指标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人在车船上会犯晕,因为脚底不稳,缺乏稳定的参照物,大脑失去了判断力。政府决策需要可靠的参数,不管这个参数是否讨人喜欢。 CPI越是不受政府干预,则参考作用越大,但是世界上没有纯客观的参数。量子力学有个不可能定律,通俗地说,我们能够观察客观世界,光是主要媒介。对于中观世界的事物,光照通常来说不会影响客体的状态,但是微观世界,观察用的光线表现为光子,光子撞击会影响微粒子的运动状态,于是产生失真。结论是,人们不可能精确观察到微粒子原本的运动状态,只能无限接近真相。 不可能定律给人类认识微观世界造成了困扰,但是对人们认识中观世界影响不大,只要有意识地避免因为观察带来的干扰。CPI太容易受政治干扰,调整样本来源,调整行业权重,调整容差……样样都会改变CPI的结果。尊重一个可以影响的数据而不去影响,并听从其指引,不仅需要深厚的精神方面的修为,也需要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基本常识。 直接对数据弄虚作假还不是最坏的选择,最坏的选择是为了造出讨人喜欢的数据,而对真实世界大动干戈,比如大拆大建拉提GDP,它伤害的是国民的权利和财富。对财富短期的掠夺还是不是最坏的后果,具体到这次的方便面、日化生产企业,只是赢利受到影响。而经济数据不可靠,政府决策趋于盲目,等于醉酒开车。 人能够脚蹬地面向上跳跃,是因为坚实的大地任何人无法撼动。武侠小说里面的神功:“右脚轻点左脚脚面,身体借此竟然又拔高数丈。”明知是违反自然法则的事情,却时常诱惑着人们的想象力。幻想一下无妨,若真以为右脚轻点左脚脚面能飞起来,那迟早得粉身碎骨。 相关日志 2011/04/12 — 21世纪经济报道:发改委要求食用油企业再限价两月 补贴难掩亏损 (0) 2011/04/08 — 邓聿文:请发改委对油价超出历史高点给以解释 (0) 2011/04/07 — 一周两会商 发改委批评白酒行业涨价风 (0) 2011/04/06 — 叶檀:中国重回行政定价时代? (0) 2011/03/29 — 叶檀:日化巨头涨价:谁之过? (0)

阅读更多

中国物价飙升 海归华人被吓坏了!

中国物价飞涨吓坏不少回国的华人,感慨虽然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100元的「含金量」远远抵不上美金100元,甚至一些打算海归或在中国投资置业的华人也面对人民币的高通胀率而退却。 华人孙玉3月回国,她说,一年半没回来,一回国就被物价吓到。在北京买一小杯拿铁咖啡要人民币33元,这个价格在美国星巴克都能买一大杯了。 她说,和朋友两人在北京吃饭,只点了一道烤鱼和两杯饮料,结帐人民币150元。朋友说,这个价格在北京算正常。她本想约几个朋友吃饭,但按这个物价标准,五个人一顿饭至少人民币500元,如果去高档餐厅吃海鲜,几千元人民币一顿都只能吃个半饱。最后只好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动手招待朋友,即使这样也花费人民币200元。 华裔崔敏在上海剪头发,洗染烫共消费人民币1980元,老板还给她打八折。她说,早知道物价这么凶猛,就在美国弄头发。这个价格相当于300美元,在美国能享受更高档服务,但朋友说,这在上海根本不算贵。 旅游业者翟青每隔两月回国一次,对物价涨幅不太敏感,但她说,在中国口袋里没有人民币1000元现金不敢出门。尤其食品方面,中美差异更明显。比如在美国麦当劳吃饭花费每人约八元,在中国也需要人民币50元。虽然一美元可兑人民币6.5元,但在麦当劳、肯德基却是另一种物价水平。 天津的物价一样飙升,华人郑琳因感冒去医院开药,两幅感冒药加检查费人民币250元。她和妈妈去超市购物,蔬菜像豆角、茄子一斤人民币三至五元,比一年前涨一倍,牛肉和猪肉都是人民币十多元一斤。 对比南加超市的蔬菜,多数每磅一美元以下,一打鸡蛋只要1.5元,肉类通常每磅约一至五元不等。郑琳说,她在美国薪水2000元,日常食物每一种食品价格只占收入千分之一,在中国挣人民币2000元,则占1%。本来打算回国发展,但国内物价太高,即使月薪人民币1万元,日子也不会比美国舒服。 看电影是年轻人的休闲娱乐,在广州,看一部3D电影要人民币160元(约24.6美元),在南加则只要11.5元。 华人高辉说,中国现在通货膨胀率是4.7%,如果不买房不存款,月收入人民币2万元(约3076美元)的白领才能过得和美国月收入4000元的标准。中国很多年轻人不仅是「啃老族」,吃住靠父母,每月还存不下钱,且多数用信用卡消费。 和日常消费相比,中国房价一路飙升,降价无望。北京和上海,郊区房价每平方米近人民币2万元,连靠近北京的河北涿州房价也从每平米人民币2000元上涨到6000多元(约923美元)。天津、重庆、苏州等市区外的房价都在人民币9000元(约1384美元)。 华人蒋旭家打算在天津买房投资,但天津市中心和郊区间地段,一平方米人民币8500元,买一套70平米房子,总价近人民币60万元,约合10万美元,在长堤能买到一个更大的套房。 中美车价差异颇大,但是在中国不仅车价贵,贷款利息更高。华人马静宜在美国贷款买车,三年利息是2.6%,她在河南姊姊贷款的利息是11.2%。她说,美国如果信用好,利率相对降低,但在中国信用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相关日志 2011/04/15 — 粮企接政府通知暂缓面粉提价 (0) 2011/04/13 — 叶檀:可笑的消费品不涨价宣言 (0) 2011/04/12 — 21世纪经济报道:发改委要求食用油企业再限价两月 补贴难掩亏损 (0) 2011/04/08 — 邓聿文:请发改委对油价超出历史高点给以解释 (0) 2011/04/07 — 一周两会商 发改委批评白酒行业涨价风 (0)

阅读更多

粮企接政府通知暂缓面粉提价

继食用油生产企业限价令延期后,记者昨天从多家粮企证实,古船面粉、五得利面粉等大型粮企已经接到国家相关部门通知,要求企业延迟两个月涨价。各大企业原定4月上涨面粉价格即被中止。   面粉企业原定本月涨价   去年年底,各大粮企因小麦收购价格高、成本上涨,纷纷要求上涨价格,随后国家发改委一月两次约谈企业负责人,各大企业被要求全国两会前不得涨价。同时为弥补企业亏损,国家粮食局安排企业竞购低价小麦。   昨天,古船面粉销售部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原定4月份上涨面粉价格,但是因为接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通知,所以确定不会上涨价格。   五得利面粉企业市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原本要每斤面粉上涨三分钱,但是现在根据国家粮食局的要求,延迟两个月上涨。   记者从涉及的几家粮企证实,“已接到国家粮食局的文件。该文件已经在企业内部公开,但文件明确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控制物价的精神而发布的”。   企业表示物流成本难控   昨天,锦绣大地粮油市场监测的价格显示,目前市民常食用的古船富强粉(50斤)包装的价格是71元/包,而五得利富强粉则是72元一包。   锦绣大地市场相关负责人刘敬亮表示,面粉价格近期一直没有上涨。市场商户纷纷表示,已经听说国家有要求,不让企业涨。   面粉不涨价受益的是市民,经销商也能保证销量,但企业却称“有苦难言”。古船面粉企业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使用的小麦产品有美国小麦、加拿大小麦还有澳洲小麦,再加上国产小麦收购价格就高,所以原料成本大大增加。   五得利面粉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企业现在压力最大的是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有蔬菜的绿色运输通道,但没有粮食的。”该负责人表示,原料是政策粮所以能控制,但物流成本难控制,随时波动,尤其粮食基本都要跨省运输,这样成本大增。所以需要通过提价,把成本摊到面粉价里。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卖面粉无利可赚。   发改委设物价联席会议   去年年底,北京市在一轮声势浩大的物价调控后,各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集体回落。今年以来,物价又有上涨苗头,其中肉蛋蔬菜等先后出现价格持续上涨,高于去年同期。   随后陆续有公开消息称,国家发改委近期已经约见了方便面企业、百货企业、啤酒巨头等。4月2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又会同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约请17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召开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其中,被约谈的协会包括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百货商业协会、饮料工业协会、奶业协会、家用电器协会、粮食行业协会、肉类协会、蔬菜协会等。最近食用油企业也称,按要求暂缓提价。此举标志着政府再次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记者昨天从相关政府部门获悉,发改委这种约谈的形式实际上名为“联席会议”。据介绍,为确保供应、稳定物价,为此国家发改委设置有联席会议制度,该联席会议由多个政府部门组成,一旦涉及到物价问题,多个部门将会商然后解决问题。   “政策照顾”可缓解企业困难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认为,目前尚未公开3月份的CPI,但肯定是比较高的,但是今年我们政府的物价调控目标是“4”以内,所以近期出现了这种密集约谈的消息。“我认为这样比较好,可以有效地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   对于企业抱怨困难的说法,刘霞辉认为,随着上游成本的增加,以及运输、人力等方面成本的提高,企业肯定是要面临困难,甚至有些行业的困难还比较大。但他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可以给予适当补贴或者政策照顾,比如一些政策上的贷款优惠,利率优惠等,或者采取减税等措施,这样都可以有利于解决或缓解企业的困难。 相关日志 2011/04/12 — 21世纪经济报道:发改委要求食用油企业再限价两月 补贴难掩亏损 (0) 2011/02/21 — 调控后一线城市房租猛涨 (0) 2011/04/13 — 叶檀:可笑的消费品不涨价宣言 (0) 2011/04/11 — 任志强: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到明年将无法持续 (0) 2011/04/08 — 邓聿文:请发改委对油价超出历史高点给以解释 (0)

阅读更多

叶檀:可笑的”消费品不涨价宣言”

民众希望生活在物价稳定的社会里,但物价稳定如果要付出失去企业与消费者、失去市场定价权的代价,将得不偿失。   据媒体披露,4月13日上午,全国工商联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各个商会可能集体宣布,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保证重要消费品不涨价。   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行政控价之风愈演愈烈。4月2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再次会同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约请17家协会负责人,召开了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强调维护价格稳定。4月8日有报道称,生产金龙鱼等小包装食用油的益海嘉里已被要求暂缓涨价,这一措施还将影响到其他食用油同行。去年11月,相关企业被要求在今年3月前不要涨价。更确凿的信息是,继康师傅宣布暂缓桶装面涨价后,跨国日化企业联合利华3月31日傍晚也发表声明称,“暂缓原定于4月1日执行的价格调整。”   行政控价得不偿失。   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抑制消费品价格无法持久。此轮消费品的涨价风由通胀导致,通胀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去年制造企业人力成本大约上升30%、原材料价格上升30%~50%,企业依靠内控已经无法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最终出现没有定价权的下游终端消费品企业的涨价风。抑制消费品价格上涨,其实质是让企业为通胀买单,为原材料价格上升买单,为社会转型买单。   长期控制终端消费品价格只能导致以下结果:或者是资金力量较为薄弱的企业倒闭,短缺经济回潮;或者政府进一步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最终使所有的价格都处于行政控制之下;或者企业阳奉阴违,表面不涨价,实际上质量下降短斤缺两,形成实质上的涨价。   行政控价在内部将使经济模式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回到大家凭票购买平价产品的短缺时代。从外部而言,即便我们想回去也已经回不到过去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除非中国闭关锁国,否则无法避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影响,更不可能免受英美等国不负责任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4月11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公布,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上周再创新高,达到每桶117.39美元,是自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行政控价必然顾此失彼,终端消费品价格受到严格控制,而重要的原材料价格照涨不误。就在央行宣布加息的次日,4月7日,发改委宣布再次调整汽柴油价格的通知,其中,汽油每吨上涨500元,约合人民币0.37元/升;柴油每吨上涨400元,约合人民币0.34元/升。这也是发改委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成为国内日用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人们有理由质问,为何石化巨头能涨价,日化巨头却涨不得?这正是阿Q的不平,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不公平感加剧,恶性影响不在通胀预期之下,发改委偏袒到极点的父爱主义,将使市场的定价体系彻底失衡。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将宣布重要消费品不涨价的是全国工商联,而不是行政机构,或许是试图最大程度地消除行政控价的负面影响。如此一来,恰恰暴露了全国工商联名为会内企业的娘家人,关键时刻却成为企业的敌人。这个民间社团组织,其民营企业的娘家人的身份受到严重质疑,表面上由全国工商联下属的商会出面进行行业价格自律,实际上是由行政机构操纵全国工商联出面进行实质上的行政控价。无怪乎,越来越多的商会自谋出路,按照国家民政部一份文件的要求,全国工商联下辖的28家全国性行业商会正在进行脱钩。这些商会涵盖了冶金、石化、基础设施、医药、房地产、环境水务、纺织服装等行业的民营企业。   抑制通胀的治本之术,一是控制泛滥的货币,二是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提高效率。前者意味着严厉而明确地加息,直接改变目前的负利率状况,后者意味着中国市场改革的深化,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劳而获的市场食利阶层。   温家宝总理近日在调研时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称将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这是治本之术之一,而尽快落实非公经济三十六条,是另一个重要的抑制通胀手段,两者不可偏废。   消费品不涨价效果最多只有几个月,既不能说明企业爱国,也不能说明市场宽松,更没有显现政府通过货币与市场改革从根本上抑制通胀的决心。 相关日志 2011/04/06 — 叶檀:中国重回行政定价时代? (0) 2011/04/12 — 21世纪经济报道:发改委要求食用油企业再限价两月 补贴难掩亏损 (0) 2011/04/08 — 邓聿文:请发改委对油价超出历史高点给以解释 (0) 2011/04/07 — 一周两会商 发改委批评白酒行业涨价风 (0) 2011/03/31 — 最低工资上调 物业公司无法承受出现大量抛盘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