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平

“你想我说什么,我又能说什么?”王勇平沉默告别新闻发言人生涯

王勇平被免职10天前,南方周末记者曾接到铁道部新闻处电话,询问能否和王勇平聊聊。“那次发布会之后,王勇平压力很大,他觉得很多东西被大众误解了,他有很多话想说,包括对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有一些反思。”可是第二天,王勇平爽约了,新闻处解释说,“他还没想好”。 被认为最敢直面舆论的发言人王勇平,最终还是未能扛住舆论的压力。2011年8月16日,他被铁道部免除了新闻发言人的职务,和铁路降速一起,成为当日的大新闻。 官方的新华社在当晚发出的这一条英文快讯中,没有提及他被免职的原因和去向。 据人民网17日报道称,王勇平将赴波兰华沙担任铁路合作组织中方委员。接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职务的,是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韩江平。 这离王勇平上一次高调亮相已过去二十多天。7月24日,在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因为“这只能说是个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的言论,王勇平陷入舆论漩涡,随后淡出了公众视线。  2011年7月24日,浙江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离开现场。 (赵昀/CFP/图) 情绪最低落的二十天 王勇平专门让下属将王旭明的批评文章打印张贴,供下属集体学习。 没有人知道,自从那次发布会后,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起伏。 就在王勇平被免职10天前的周六下午,南方周末记者突然接到铁道部新闻处的电话,询问能否给王勇平做专访。“那次发布会之后,王勇平压力很大,他觉得很多东西被大众误解了,他有很多话想说,包括对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有一些反思。” 可是第二天,王勇平爽约了,新闻处的解释是,“他还没想好”。 “大众的误解”,多跟那场被认为是史上最混乱的发布会有关。没有铁道部部级领导在场,王一个人独挑大梁。媒体问及要匆忙掩埋车体,王勇平用请教来的专业知识回答,“掩埋车体是为了更好地救援。”看着满场疑惑的目光,王勇平追加了一句,“至于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 在回答记者“为何在宣布没有生命体征、停止救援后,又发现小伊伊”时,王勇平说:“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 外界的怒火,不仅源自他匪夷所思的回答,还有他被记者视为傲慢的态度。一位接近铁道部的高层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场面堪称混乱。他居然征求记者意见,让自己站着说还是坐着说”。据当时一位在场的媒体记者回忆,记者们高声愤怒回应:“站起来!” 他在发布会上频频露出职业性的微笑,他突然中断发布会,在保安的重重包围下狼狈离开。就连他的好友、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也撰文批评他语态太强势。 颇有意味的是,王勇平看到王旭明的发言后,专门让下属将文章打印出来,贴在自己所领导的宣传部的公告栏上,示意下属集体学习。 知情人士说,发布会之后,王的心情一度相当低落。而有关他被免职的消息也从未间断。此后一系列由铁道部主导的新闻发布,发言者的身份无一例外地以“相关负责人”代替。 8月初,有记者在铁道部大院里偶遇“看上去非常疲倦”的王勇平,他否认了停职的传言:“我不是现在还在岗位上吗?”“我一直和我的领导、同事们一道,紧张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包括双休日在内每天都忙到很晚,我这些天夜里两点之前没睡过觉。” 在聊天中,王勇平一改发布会上傲慢的态度—— “24日晚的发布会确实很急迫,并不掌握足够信息,当时,如果能有更多更确切的救人抢险的信息,就能更好地满足大家的信息需求。”他承认言语有些不当,他说当时要是再冷静一点,再诚恳一点,也许就会让记者朋友们少些不满。记者问他是否觉得委屈,王勇平答道:“想想在这次事故中不幸失去生命、受伤的旅客和他们的家属,想到那些受到损失的旅客,我面对的这些又算什么?” 他说,“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尽管自己在新闻发言中可能有不足,但在那个需要我站出来的时候,我站出来了,而且自己没有说假话和违心的话。” 8月10日,情势突变,铁道部现任官员全部被踢出事故调查组。两天后,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发言人遭遇“七年之痒”》,引用传媒学者的话,痛批中国最早培训的号称“黄埔一期”发言人王勇平“犯了低级错误”。 经济观察报网站8月17日报道称,直到16日之前,包括王勇平,都以为这只是一场事件中老百姓的一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过去。 报道称,8月16日上午10时左右,王勇平正等待在办公室静候铁道部领导谈话,谈话的内容,王勇平已有预估,“我发生了一点意想不到的事,可能要被停职。”当天上午谈话之后,王勇平的心情跌至谷底。 一以贯之捍卫铁道部 “他是性情中人,对于质疑毫不回避,坦诚以对。” 截至今年,56岁的王勇平在发言人任上已经度过了8年时光,8年间,围绕这位“黄埔一期”学员的批评和质疑从未间断。 动车事故之前,京沪高铁技术故障不断,2011年7月14日,王勇平选择人民网强国论坛回应外界质疑,人民网是王接受采访最多的媒体。 有人怀疑高铁应对恶劣天气能力差,王勇平说,高速列车这种快速敏感的反应不是“娇嫩”,而是高科技的必然体现。在王看来,高铁虽不能保证不出故障——因为这是“磨合期”的正常现象,但能确保乘客安全。 表面看来,王面对这些质疑相当气定神闲,但在私底下却倍感压力。 在温州动车事故的几天之前,王旭明曾在一个活动上碰到过王勇平。王旭明当时已能感觉出王勇平的疲惫、焦虑和压力。“记得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我最担心如果高铁塌陷、动车碰撞或出轨怎么办,该如何应对?”王旭明回忆,王勇平回他:“我也是最担心这样的事情啊!” 铁路建设大干快上的“跨越式发展”,是前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2003年上台后提出的口号,那一年,王勇平也刚从广州铁路公安局党组书记的位置调到铁道部当发言人。 王身上有着许多“黄埔一期”新闻发言人学员一样的共同经历,下过乡,插过队,返城后做了铁路工人,他的一位友人后来回忆说,“再后来圆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做了名新闻记者,再后被调到广州铁路局机关当了宣传干部,党委宣传部长。” 从酝酿、建设到通车,从公开发言看,王勇平一直都是跨越式发展最忠实的支持者,而且仿佛“无所不知”。 2007年4月18日,铁路第六次提速第一天,D字头的动车开车,王勇平接受采访时说:“提速列车运行安全是有可靠的保证的,如果没有100%的把握,我们都不会开行这种时速的列车。”京沪高铁通车一周后,他做客新华网时说:“中国高铁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频繁曝光于网络,始于铁路第六次提速的2007年。人民网数据显示,2007年、2008年,王勇平6次现身网站强国论坛。 每逢春运,王勇平必然现身人民网和新华网,甚至搜狐这样的网站,偏好网络发言成为了过去8年勤恳的王勇平的鲜明注脚。2008年,王勇平获选“人民网十大最受网友欢迎的嘉宾”。当时入选者除了北川中学校长外,他是其中官阶最小的。 对于这位以敢言著称的发言人而言,质疑非但没能让他退避三舍,反而让他变得异常兴奋。有接触过他的记者说,“他是性情中人,对于质疑毫不回避,坦诚以对。” 他一以贯之地捍卫铁道部。今年7月,一些日本媒体说中国高铁是“盗版新干线”。王勇平说:“什么叫‘盗版日本新干线’?这有点大言不惭了。新干线与京沪高铁完全不在一个相提并论的层次。” 2010年7月,南方周末记者问王勇平:“从现在到2012年都是中国高铁的大发展时期,仅未来三年,高铁的投资就将超过9000亿元。钱从哪里来?” 他说:“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刚出来时,我们自己也担心,但我们部长是有战略气魄的,他说:我从来没有为钱的问题担心过。只要我们有办法,钱就不是问题。” 2008年2月18日,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炮轰铁道部隐瞒了部分情况,从而造成“广州火车站‘人满为患’,铁道部的人要撤职”。一天后,王勇平在人民网做出回应:“如果郭副主席对铁路的指责都是真的话,那么我作为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首先要请辞。”在逐条批驳郭锡龄后,他质问:“当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和广州地区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奋起抗灾、共渡难关的时候,郭副主席身在何方?” 王对于郭的回应,被外界解读为“铁道部的蛮横”,但是王勇平的事后补救却被人们忽略。郭锡龄向南方都市报记者回忆,后来王勇平曾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他,向他道歉,并且希望这个事情不要再闹大。 在刚硬的解释之下,王也时常会展示他柔性的一面,王最喜欢用“沉重”形容面对危机的心情。2008年5月,面对网民质疑铁道部应如何对胶济铁路事故负责,王勇平在博客中写道:“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乎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他不应当成为唯一的发声渠道” 信息公开制度缺乏保障,新闻发布本质上是政治口红。 作为“后SARS”的第一批部委发言人,王勇平无疑是公认的佼佼者。 2005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组团访美,里边包括来自中央部委和省市的31名政府发言人,访美归来,王勇平写就《彼岸掠影》,谈如何“牵着境外媒体走”,如何在记者中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王勇平经常告诫自己,“作为新闻发言人,我们要尽快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首先要做到诚实,不能虚伪、作秀,真实是取信于民的前提。”“什么问题可以完全发布,什么问题暂时还不能说,什么问题需要保密,话要说到什么样程度,这都需要新闻发言人恰当把握。” 王勇平一直说记者不是敌人,是朋友。在之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他说:“从这些反对声音当中,是不是有些合理的东西值得我们吸取?”只要是有人写关于铁道方面的书,不管是普通记者,还是普通文学爱好者,王都会欣然作序。 另一方面,媒体又让他最为伤神。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在拼命做的时候,有些媒体在拼命炒作。说实在的,200万铁路职工拼命干,拿出的是整个民族整个历史都感到骄傲的东西,我们不说是成为大家都非常敬重的民族英雄,但是不至于这么挨骂。” 在铁路系统内部人士看来,在部委新闻发言人中,王显得“勤恳友善但个性不足”。他不会像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一样炮轰“媒体无知”,也不会像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倡议针对个别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制度。“他就是不停地在解释不停地在解释”。 一位曾和王打过交道的铁道部官员说,碰到大家意见不一的地方,王喜欢说:“你不懂”。 可王勇平本人不过是一个服务了铁路宣传20年的人,并未涉及具体的铁路业务。要求他“无所不知”,难免苛责,上述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两百多万人的铁路系统,工种复杂,专业化程度极高,他不可能对每一个东西都了解透彻,他不应当成为唯一的发声渠道”。 “这个专业发布会,发言人应该是往后退的,应该有更合适的人出面,但王还是出来了。”一位与王私交甚笃的记者说,在国外,发言人一般都由副部长级别的人担任,首先在这个系统内可以拿到相对真实的消息,信息畅通,但王作为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长,司局级干部,别人凭什么给你材料? “国外的新闻发言人是一个部门首长的助理,参与很多决策制定和会议。同时,他们有一套新闻发布的班子。一个地方教育局的新闻发言人配备的班子可能就有一二十个人,而我2008年离任时,教育部新闻办只有4人。”王旭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和王勇平今天的遭遇一样,三年前,备受争议的王旭明也是突然被免去发言人职务的。他后来用“欲哭无泪如释重负”来形容当时的感受。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王旭明对王勇平被免职感到相当遗憾。 “尽管温州动车事故的新闻发布会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但跟那些在重大公共事件中不开口不敢开口,比如始终不愿露面的故宫博物院院长相比,王还是迈出第一步。”王旭明说,“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仅仅只是开始,任何一件新生事物总需要牺牲者,为了一个伟大的事业献身,无论是曲解,冤屈,都可以理解。” 复旦大学传播学教授张志安认为,最该反思的是新闻发言人制度。他在微博中说,如果系统自身出了大漏洞,单靠新闻发布这块小铁片,如何能补?过多强调新闻发言人的“会不会说”,实际上“能不能说”更加重要,一把手决策比发言人更关键;信息公开制度缺乏保障,新闻发布本质上是政治口红。 王勇平被免职的当晚,有记者在电话里问王勇平是不是可以说两句,王说:“你想我说什么,我又能说什么?” (本报记者邓瑾对此文有贡献)

阅读更多

中国式新闻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

王勇平不再担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职务。相关负责人称,“这不是免职或被停职,而是正常的职务变动,王勇平的级别待遇没变。”将赴波兰华沙担任铁路合作组织中方委员。据知情人士透露,接任发言人职务的可能是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韩江平。(8月17日《京华时报》 人民网) 这样的人事调动,再一次把世人的目光投放到了一时间“声名远扬”的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身上,他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两句话震惊了所有人。但是事实上现在回过头来看,他除了说话的方式与姿态等方面做的不好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责任。如果说他何以成为众矢之的,遭受舆论的猛烈鞭挞,更多的只是因为无意间他把铁道部“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了,背了个巨大的黑锅。 因此,这也就牵扯出一个问题了,中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为何入得官场出不得镜头?并且屡屡将自己以及背后的部门拖入到更加惨烈的舆论漩涡之中?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当了八年新闻发言人的王勇平,是“后非典时代”的第一批部委发言人,又曾为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批新闻发言人培训,被称为“黄浦一期”学员,还曾到美国考察的资深发言人。2006年还出版了《彼岸掠影:一个中国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在美国的见闻》一书,对新闻发言的实践与体会甚精,他把发言人与记者的关系视为“富有挑战性的朋友关系”,而不是“敌人的关系”;把他与铁道部、媒体的关系比作“一仆二主”。在书中,还有一章叫“优秀的发言人与糟糕的发言人”,可惜的是,最后他确实是做到了“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书的另一章),不过却是以“糟糕的发言人”的方式退场。 就连如此实战经验丰富、理论修养良好的人都能栽了,可见,当一个中国式的发言人是何其的艰难。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建制并不是太久,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正式开始确立并形成了初步的制度化,在2008年生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才算真正的形成制度,几年间,形成了国务院、部委、省市区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 但尽管新闻发言制度相对完善了很多,却没有相应的公开透明的行政运作体系,很多政府部门依然停留在以前的理念中,对很多原本应该告知公众的事情,却总是想方设法地掩着捂着。而一旦遇上真正充满丑闻的事件,就更是如此。因此,中国的发言人实际上就很容易被迫沦为了一个传声筒,或者是简单的通稿播放器。最后不少异化为正如《人民日报》所说的“无可奉告型”、“大包大揽型”、“照本宣科型”、“自我辩护型”、“报喜不报忧型”、“恼羞成怒型”、“感情错位型”等等类型。 不过就目前来说,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本身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定位不清、级别不高、授权不大,成为最大的问题,这些兼任发言人的官员层级不高,对核心信息掌握程度本来就有限,而去记者与公众的“长枪短剑”的逼问之下,不失守才是怪事。而在新闻发言人制度较为完善的美国,白宫发言人虽然没有任何级别,但可以列席最高级别的会议,直接了解重大政策的决策过程和思想动态。所以说,新闻发言人应该是决策层中的一员,需要清楚政府每一个政策出台与信息发生的前因后果等方方面面。 本来,当新闻发言人就是一项苦差事,曾经担任过里根总统副发言人的彼得·卢塞尔说,在他看来,发言人是白宫最艰巨的工作。因为发言人需要对两个而不是一个实体负责,一是总统,二是新闻界,他或她必须每天为这两个实体服务。也就是说,得受着两边的夹板气,并且时刻准备着承受风险。但也并不是说,发言人就没有办法当好了。正如白岩松说,做好政府新闻发言人,秘诀是要记住4个关键词,就是进行词语“拆分”,即政府、新闻、发言、人。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个,要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而非发言说新闻的机器),更要把言说的对象当做诚心尊敬的人,做到真诚正直,充满人性。 巧的是,王勇平在《彼岸掠影》书中也说道:“发言人优劣,最根本的是强调诚实,编制的谎言越大,维护谎言的成本越高。被人揭穿并被抛弃的风险越大。”如今,他最终因在“7·23”事件新闻发布会中编制谎言或者说参与了谎言的传递,丢失了最起码的道义与人性关怀,从而身败名裂,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的命运当为所有政府新闻发言人者鉴,同时更给各级政府敲响了这个信息时代的警钟,政府应将信息公开视为执政的必修课,顺应时代潮流,开诚布公地面对这样一个全民皆记者、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 2011年08月18日 来源:CNTV复兴评论 http://opinion.news.cntv.cn/20110818/103216.shtml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张天潘的最新更新: 好的公共生活何以可能? / 2011-08-14 23:07 / 评论数( 0 ) “异地高考”要是新思路与教育资源分配公平 / 2011-08-07 10:59 / 评论数( 1 ) 从“气”认识一个新的社会政治伦理 / 2011-07-31 19:50 / 评论数( 1 ) 追问动车追尾事件:铁道部,你何以至此? / 2011-07-27 23:51 / 评论数( 2 ) 迷失在城市的身体 / 2011-07-23 14:33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

“宫女怀孕毙太监” 王勇平被调波兰

“宫女怀孕毙太监” 王勇平被调波兰 记者: 海涛 | 华盛顿 对中国高铁伤亡惨重的特大事故作出“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等评论的中国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刚被撤职,就立刻被调到波兰出任国际组织“铁路合作组织”中方代表。有关当局说,王勇平局级待遇不变。有评论人士说:这叫宫女怀孕毙了太监。 *王勇平政治生涯突变* 就死亡40人伤近2百人的高铁事故发言而引起强烈反弹的中国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他的八年发言人生涯嘎然而止,并在两天内如同过山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月16日,新华网英文消息说,王勇平被停职。当天,铁道部官员对媒体证实,王勇平不再担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这位官员说:“这不是免职或被停职,而是正常的职务变动,王勇平的级别待遇没变,调到哪个部门还没定。” 话音没落,8月17日,人民网报导,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将赴波兰华沙担任铁路合作组织中方委员。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韩江平将出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报导援引铁道部消息人士的话说,这是铁道部八年来新闻发言人首次换人,韩江平也是继王勇平之后的第二任新闻发言人。这位新任发言人曾是哈尔滨铁路局长。 王勇平是政工干部出身,担任发言人八年来,一直主持铁道部新闻发布会,媒体对其负面反馈并不多。但是,这次他有关温州高铁出事的一些讲话,将其推到风口浪尖,终于被调离发言人岗位。 按照中国媒体介绍,王勇平将去的这个铁路合作组织,有27个成员国,多是前苏联东欧共产党国家,加上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还有伊朗。其常设机构设在波兰华沙。 *“宫女怀疑毙太监”,王勇平是替罪羊?* 王勇平出使华沙的消息传出后,有媒体工作者用笔名勒克儿在网易博客发文,题目是《宫女怀孕毙了太监:从王勇平被免职看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海外互联网中文新闻和时事网站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 7.23温州特大铁路事故发生后,王勇平在记者会上的两句名言:“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这是个生命奇迹”成了网络流行语,被大传特传。 *王勇平开创“高铁体”* 这篇博客文章说,王勇平的这些话在随后几日,被网友们在网上无数次地引用。还有网友开始使用“是奇迹,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次较长时间的新闻发布会的副产品就是王勇平一手创造了“高铁体”。 文章说,王勇平的那两句话,“都是情急之下的大实话。但这几句话之所以能走红网络成为XX体,那是在他面对万众,习惯性语态、语调乃至表情的综合演绎下,把那场万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一不小心搞得臭名昭著:铁老大一贯的傲慢与偏见与衙门的跋扈,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再现。” 文章说:“作为部委新闻发言人,他仅用一贯性的语调语音和表情说了两句实话,所代表部门三成话语权和公信力就被摧毁! 是的,在铁老大看来,王勇平是在关键的事件、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间,犯了‘关键的错误’,老大不迁怒,才怪!” 文章还说,王勇平被免职,注定成为共和国史上“新闻发言人话语权和综合素质问题”的经典案例。 *人民日报批王勇平犯“低级错误”* 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王勇平犯了低级错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个奇迹”,“居然都来自于中国最早培训的号称‘黄埔一期’的资深发言人、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网易博客文章说,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此次被免,实乃为“低级错误”给铁道部抹黑而买单。 文章说,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当下,民众一直在期盼敢说话说真话的新闻发言人横空出世。文章援引中国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今日零点36分手机就微博说:突闻勇平兄被免职消息一惊。不错,他的发布会并不成功,但比起那位死不开口的院长不知强多少倍!我固执认为,勇平兄迈出了勇于张嘴的第一步,如何张好嘴可要学习! *纽约时报:王是铁道部第四个撤职官员* 纽约时报星期二报导说,铁道部把王勇平调离了发言人位置。王勇平在记者会上的那几句名言,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 报导说,中国媒体没有说明让王勇平“下课”的理由,王勇平已是第四个因高铁事故而被撤职的铁道部官员了。报导还说,铁道部是铁老大,因为这次事故最近遭到激烈抨击。批评人士说,这次对事故的调查应撇开铁道部而独立调查,彻底整顿铁道部。 *中国部委发言人制度,形同虚设?* 中国设立各部委发言人制度已经多年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还印发了相关的发言人姓名、电话和联络方法,但是,美国之音多次尝试给相关部门发言人打电话或联系采访,除了直接参加记者会外,很少有能采访成功的。 相关文章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高人:折了王勇平,伤了王旭明

高人:折了王勇平,伤了王旭明 作者:高人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8-17 本站发布时间:2011-8-17 17:04:58 阅读量:97次 “和谐号”动车追尾后,铁道部7·24的发布会,惹得舆论汹汹,一时间“折了王勇平,火了王旭明”——后者先是《 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 》,后又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再次重复信中内容,了无新意。 我曾以 《似是而非的“建议”》, 对该信做了简要分析,说他不像是一个“过来人”,有些“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把信件公开,也不够朋友”。 看了他的访谈,更加深了我原来的印象:他实在是夸大了“发言人”“发言”技巧的作用。 他说,“重大事故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受众最想了解和最愿看到的,我以为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事实”——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如今他却是“态度胜于事实”,如此以“发言人”的身份“代表”受众,这可真是他说的“以为”了。 就拿我来说,看新闻发布会,只想听事儿,并不在意发言人的外貌,风度,口才,反倒觉着呆板木讷之人诚实可信——这或许是偏见,也与“巧言令色,鲜以仁”的屡试不爽有关。 譬如外交部的发言人,都是不苟言笑,甚至生硬,死板,有时顾左右言他,或者所答非所问,甚至“无可奉告”,等等——那是他(她)们未经授权不能回答的问题,但他们所披露的事情及其表态,才是公众关心的重点。 对重大事故,诸如这次追尾,公众急于了解的是事故发生原因,死伤和救援的情况,尤其是有关“停止搜救”的真相。这些问题不予明确答复,不“厘清事实”,即使态度再好,即使是王旭明“设计”的那套说辞——我再给他加上一条发布前先为死者默哀一分钟,也架不住记者追问,也平息不了众怒。 所以,他还说“态度比事实更重要”云云,更是不经之谈——因为,“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本身,其实就是发言人的首要“态度”;进言之,态度“诚恳”的要义是“诚实”,是“开诚布公”事情的“真相”,否则,鞠躬,“好好说”,无济于事。 还有,拿温相说事,说服力不大——拿他的“发布”有样学样,也不会有他那效果,道理再简单不过,因为他是总理。 在谈到“政府公信力”时,王旭明仍然强调发言的“技巧”和“表达”——“把好事说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说”,而把不能捂着盖着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这就是“本末倒置”,“主次颠倒”了。 从袁木到如今的政府发言人,都说明了唯有“诚实”,才是取信于民的根本。 如今,王勇平真的“折了”。这是应该的,并不冤枉他——因为,作为发言人,你“站出来”是国家公务,你怎么“发言”是个人水平,铁道部此举无可非议。 我怀疑,他的停职,固然因为“这是奇迹”和“反正我信”这话,被网民大加调侃,从而使得铁道部大失颜面,但更深的原因,或与他未坚决否认“没提前宣布结束救援”,“掩埋车头”的释疑不妥,以及言谈举止过于随便如称年轻女记者一口一个“姑娘”等,实在有损发言人形象,并给领导“找事儿”,“添乱”有关? 但无论如何,王勇平不着调的“发言”,尤其是小伊伊的侥幸生还,永远是铁道部的心病,留给百姓的话把儿。 王勇平被停职,客观上也伤着了王旭明——尽管他是“君子坦荡荡”,但在共同受训的第一批部委发言人中,他是唯一公开批评“同窗”和“好友”之人;何况,他们都是“肉喇叭”,谁敢保证没“发布”过违心之论? 王旭明应该物伤其类才是,别再“发言”了。

阅读更多

BBC | 前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将赴波兰任职

王勇平在“7.23”动车事故记者会上创造了流行语 据中国媒体引述“铁道部相关人士”透露的消息说,曾经在“7.23”温州动车事故记者会上发表争议性言论的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将被委派到波兰华沙任职。 报道说,王勇平将前往铁路合作组织任职,担任中方委员。 铁路合作组织成立于1956年,有13个成员国,其宗旨是促进各成员国发展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和公路方面的国际联运和科学技术合作。 王勇平曾在“7.23”动车事故发生26小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创造流行语 在回答“为什么要掩埋车头”问题时,他说,参与救援的人告诉他,为填平泥潭,方便救援。他还说。“他们是这么说的,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在回答“为何在宣布没有生命体征、停止救援后,又发现小女孩项炜伊”时,他说,“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 王勇平的上述谈话引起公众愤怒,使“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和“这是一个奇迹”成为中国流行语。 在星期二传出王勇平被免去铁道部发言人职务的消息传出之后,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由于“7.23”事故记者会言辞失当而被撤职的。但是据“铁道部相关人士”透露,王勇平没有被撤职,而是正常职务变动。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 ……
  • 13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