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

中国“第三等级”冷对GDP

中国“第三等级”冷对GDP   2010-8-30 南方人物周刊       今年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这反而勾起了更多的普通收入阶层的痛苦感,他们认为自己成为发展与财富的旁观者,被现有的财富分配体制所抛弃。       这并非普通收入阶层的臆想。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曾经披露,从统计数据看,1993年—2007年,居民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由49.49%降至39.74%,降幅9.75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由11.68%增加至14.81%,增幅为3.13个百分点,企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即资本收益)由38.83%增至45.45%,增加6.62%。       当然,由于统计口径在2004年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个体经济业主收入从劳动收入变为营业盈余,二是对农业不再计营业盈余。据估算,受2004年统计核算方法变化的影响,大约使劳动报酬占比被低估了6.29%。但这一计算并没有计入灰色收入部分,以及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职工收入相对于财富增长的下降是事实。今年7月北京市政协第二十三次主席会议上,一份15页的调研报告显示,北京一线职工收入水平现状是“增长缓慢,长期偏低”。调查显示,12.8%的职工反映,5年来未涨过工资;2009年23.6%的职工工资收入还有所下降。       平均的贫穷会引起普通的痛苦,贫富差距的悬殊激起的则是不公平感。我国在取得脱贫奇迹的同时,创造了贫富差距的世界奇迹,不公平感从下述数据而来。       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的研究成果,贫富差距已经到危险的边缘。据推算,2008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3.2万亿元,比官方统计的城乡住户收入统计数据14.0万亿元高出9.26万亿元,占GDP的30%,其中定义为灰色收入的部分为5.4万亿。从2005到2008年,隐性收入的增长比GDP增速更快。隐性收入中,最高收入的人拿走了其中的62.5%。       如果将各收入层家庭按10%分组,2008年城镇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家庭的实际人均收入差距是26倍,而按官方统计则只有9倍。按城乡居民家庭10%分组,最高10%与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而按官方统计只有23倍。       怒火并不产生于平均的贫困,而是产生于与香车宝马的邻居的比较之中。隐性收入是不公平的渊薮,是庞大地下财富借助关系与权力的重新分配过程,隐性收入越高、贫富差距越悬殊,民众的痛苦感也就越强。这在历史上有先例,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三等级的代表怒不可扼,并非他们处于绝对的贫困,而是贵族阶层不可自拔的特权与傲慢,让呼吁市场与公平的第三等级感到刻骨的绝望。贵族阶层给第三等级打开了一扇小窗,却关上了等级公平的大门。       中国GDP数据奇迹般的增长,能够印证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却不能印证GDP的增长方式是科学的,不得证明存留的有效财富越来越多,更不能证明全体国民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财富分配体制的巨大缺陷得到了扭转。这正是中国GDP超日被冷遇的主要原因,经济总量增长与经济结构、分配体制之间的巨大落差。       改革开放三十年,基于市场与公民意识的进步,中国已经形成了第三等级,他们需要公平的财富权、平等的话语权,以及法律对各个阶层一视同仁的最后救济。       与此角力的是另一股力量,这股贵族力量体现在垄断企业、基层政权的世袭机制中,体制中日益庞大的灰色收入中,体现在资本市场的PE式腐败中,我们估且名之为贵族力量。这股力量不仅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堵塞了贫穷阶层的上升通道,还时时假政府部门之名获得首肯,比如我国国企并不存在垄断企业,比如我国的大型企业成为创新灵魂,比如中国的税负痛苦并不严重。       只要一项调查就能让上述辩解黯淡无光。北京市政协的调查显示,被调研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工资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岗位,且增长速度较快,其2009年的工资水平比2008年增长25%,绝对值增长35644元,达到了生产服务人员的25倍。高管人员与生产服务人员收入差距,由2007年的4.37倍扩大到2009年的5.78倍。       为贵族企业、为贫富差距、为税负痛苦的辩解虽然是软弱无力的,辩解者却能够牢牢占据话语平台与资源配置权,以定时的胡说激起中国“第三阶层”的怒火,导致大多数普通收入者集体冷对经济规模增长,还产生了探究痛苦根源的强大动力。    

阅读更多

灰色收入高达5.4亿 拉大贫富差距

灰色收入高达5.4亿, 拉大贫富差距   国家统计局官员连续发文批驳我国灰色收入5.4万亿的说法,而得出这一结论的王小鲁博士也旋即回应质疑。这些讨论主要限于调查和推算的技术和方法,但由于问题敏感,引起了广泛关注。 统计局的数据频受质疑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特殊国情。从CPI,到房价上涨,再到住房空置率,草根数据都与官方数据差别甚大。面对质疑,统计局多次撰文反驳,此番针对学者个人的商榷尤为引人瞩目。应该说,出现这种较为宽松的公开讨论氛围,是一个进步,公众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更趋接近事实真相。 灰色收入到底有多少,经过这些讨论,我们或许可以说“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被统计遗漏的 ‘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其中5.4万亿元是‘灰色收入’”的结论有夸大之嫌。按此结论,2008年全国居民收入为23.3万亿,占到当年GDP的77%,果真如此,则国民经济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失衡,政府和企业从GDP中拿走的份额并不大。 不过,灰色收入这个课题,民间调查也是不可替代的。谁会把自己不规范的收入向统计局官员坦白呢?之所以要做这样的研究,就是因为这些收入没有被统计局统计在内,是隐性的,而在这些隐性收入中,又有相当大比重是不规范的收入。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给出更严谨的灰色收入数据,包括统计局在内。民间学者自己组织的调查研究,总是存在着样本过小、样本代表性不强等缺陷,和统计局无法相比,在进行推算时,也有很多主观性的因素在里面。但说到严谨性,拥有庞大队伍的统计部门也有很多毛病可以挑。 “灰色收入”的规模只能是估算的,难以精确。尽管如此,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提醒我们需要关注一些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 灰色收入主要流向了高收入家庭。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隐性收入占全部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63%。而20%的高收入家庭的隐性收入,占全部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80%以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高收入组人均收入为43000多元,而推算的结果是139000元,是统计局数据的约3.2倍。 灰色收入规模庞大的推算,对于我们理解很多现实问题有帮助。我国总体上是中低收入国家,但却成为全球主要的奢侈品消费大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房价涨幅居前的国家,这些现象从统计局公布的收入数据很难得到说明。灰色收入方面的研究,让我们多少可以理解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 灰色收入和隐性收入的轮廓浮出水面,我们就可以减少对中国 楼市泡沫 、车市泡沫以及其他各类超前繁荣现象的担忧了。但与此同时另一重担忧却随之而来——中国贫富差距要比官方数据严重得多。因为低收入者收入很透明,而高收入者要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钱。中国一部分人的购买力是超乎想象的,这也为房价回调的愿望蒙上了一层阴影。并且,一些人把收入隐瞒起来,这种“藏富”行为,并不是低调的美德,而是有些收入不便向外人道也。  

阅读更多

哪里有权力寻租,哪里就有灰色收入

作者: 苏小和  |  评论(6)  | 标签: 时事观点 久居北京,经常会被一些奇怪的现象吸引。 比如每逢下班高峰,四环主路上居然站着好几个年轻人公开散发卡片。车辆本来就多,路中间站了几个活生生的人,堵车就成了必然。大家开着车,小心翼翼从这些年轻人身边经过,而他们则在这个时候迅速把卡片插在每辆车的玻璃缝隙里。有一次停好了车,我拿了一张卡片来看,结果倒抽了一口冷气,原来这些卡片不是兜售假文凭,而是说有大量的真发票、消费卡,欢迎洽谈。 说到消费卡,我是知道的,并命名为“卡式腐败”。北京宣武门一带盘踞着众多从事消费卡生意的人,他们守在大型商场结账柜台边上,一旦发现有人结账,立即走近商谈,言下之意是把现金给他,而他则用消费卡去和商场结账。这么做的好处是,购物的人可以因此得到差不多10%的折扣,而这些手持消费卡的人,则把卡里的数字,直接变成了现金。我问过商场管事的,这种通过消费卡来结账的资金,每天大概有多少,他说不完全统计,应该在百万以上。我还问过那些手持消费卡的人,他们的这些卡从何而来,这些人笑了笑,说当然是直接从官员手上低价买过来的,有人不方便直接给官员送现金,改送各种各样的卡,消费卡只是其中一种,还有什么医疗卡、保险卡、银行卡、各种会员卡。一般官员会以6折的价格卖给他们,在折返10%给顾客之后,他们能轻松赚到30%的差价。 还有一种假官现象,也值得拿出来说说。所谓假官,是指那些不是国家公务员,却以官员的名义穿针引线,左右逢源的人群。北京城里充斥着这样的假官,他们通常是某个要员的亲戚,亲戚的亲戚,亲戚的朋友,亲戚的手下,或者是善于整合各种资源的学者、医生、编辑、记者。每逢下面有人有求于高官,通常都由这些假官暗中牵线搭桥。这样的生意俗称拉皮条,其实看上去非常光鲜,在各种金碧辉煌的场所,这些人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明码标价,高朋满座,言谈高雅。见比他们地位低的人,两眼望天,器宇轩昂;见到比他们地位高的人,则立即弯下腰来,点头称是,绝对是一副熟练的官员派头,完全看不到三俗的影子。久而久之,这已然成为一个巨大的中介市场。 某种意义上,上述种种场景,正是今天中国的灰色收入兴旺发达的标志,是灰色收入能够有序运营的有效形态。2006年,学者王小鲁曾经面对全国四千家企业作为一项名为:“企业去年用于政府和监管部门人员的非正式支付有多少”的调查,结果,只有19.8%的企业负责人回答“没有”;回答“有一点”、“比较多”、和“非常多”的,总共占到了80.2%,其中回答“比较多”和“非常多”的占了18.1%。王小鲁感叹,这说明权力机构癿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何种程度。由此,王小鲁认为,按行业分布来看,凡涉及资源、具有垄断性、和由于行业特点而涉及较多行政监管的行业,情况都更严重。其中回答非正式支付“比较多”和“非帯多”的比例,采掘业占到了35.2%,电力和煤气生产供应业占24.3%,房地产业23%,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24.2%,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这正是绝对的权力导致了绝对的腐败,本质意义上,无所不在的权力寻租直接浸蚀公共资源。最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说,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时,发现5170张是虚假发票,列支金额1.42亿,其中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9784.14万,用于发放福利补贴,12个部门本级和37个所属单位对票据审核不严,接受虚假发票报账4456.66万。 触目惊心吗?可以肯定地认为,审计署公布的数字,仅仅是冰山一角。公共资源正在以可观的规模,速度,无声无息地流向与权力有关的人群,而那些与权力无关的人们,他们甚至连这样的游戏都看不到,也看不懂。 必须指出,灰色收入已经是一个上上下下司空见惯的现象,但王小鲁的报告,还是让人吃惊。事实上,那些站在四环路上吆喝假发票的年轻人,那些倒卖消费卡的生意人,还有那些假官,都是边材角料,小打小闹。真正豪迈的灰色收入,在公共投资领域。所谓的收入分配扭曲,在这里才是真正的蔚为大观。王小鲁列举了最近一个例子,京沪高速铁路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在审计中发现超进度计价和多计工程款8.15亿元,建设成本中列支其他费用和用虚假发票报销等问题17.94亿元。 借公共投资贪污公款并非仅仅发生在中央投资项目,在地方项目中更是频繁发生。王小鲁在某地调查中采访的一位当地居民,对当地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说法非常形象:“上届政府刚建完,这届政府就翻修,要不然就重建。建了拆,拆了建;不拆不建仍哪弄钱呢?投资1000万,他就敢把500万揣起来。” 当然,在一个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度,土地资源延伸出来的灰色收入,就更加让人心旷神怡了。长期以来,土地转让产生的巨大收益已经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主要目标。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推算,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已达到1.5万亿元。这相当于全国6.8万亿元财政预算的20%以上,但却不包括在预算之内。由此,这一笔巨大的资金,在一些地方,成了部分地方官员随意开支的钱口袋。而地方官员对土地出让金的豁免权,还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审计署披露,2009年11个省区有684亿元土地专项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还有381亿元土地出让金应征未征。不难想象,数百亿元应征未征的出让金,会给一部分官员带来多大的回报。 土地收益的分配问题不仅限于土地出让金。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政府掌握了批地、征地、卖地的权力,使得土地供应和相应的房地产开发都具有某种垄断性,因而围绕着与土地相关的权力,产生了一系列寻租行为。根据一项估算,2009年全国城镇商品住房各项成本、税费合计为每平米2500元,按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计算的平均销售价格约4500元,房地产业出售商品住宅的利润高达1万多亿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更新的2009年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数据,按同样方法计算,实际上应为1.7万亿元。这相当于2008年全国工业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而按就业人数计,房地产业只相当于工业就业人数的1.3%;按资产总计算,也不过相当于工业的6%。如果上述估算基本准确,房地产业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暴力行业。由此,在2010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榜的中国前20名和胡润富豪榜的前10名中,房地产商都占了6名,是所有产业中富豪最集中的产业。此情此景,有几个房地产商人敢捏着鼻子对自己说,你不是灰色收入的集大成者? 这个国家每天都有高官或者富商栽倒在灰色收入地带,那些触目惊心的死缓判决似乎吓不倒后来者。还是那句话,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灰色收入。灰色收入泛滥,其有害性往往指向民怨沸腾,破坏社会稳定,但从经济学发生的角度看,最大的害处还在于破坏了市场的自由竞争,阻挠了产业分工,并最终影响了经济总量,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延缓,所以,即使仅仅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即使从一个组织的终极利益出发,那些手握权柄的人们,也必须马上拧动改革的钥匙了。 (刊于时代周报,文中引用了王小鲁教授的部分数据与观点)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6 个评论 苏小和的最新更新: 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新的机会 / 2010-08-23 17:57 / 评论数( 25 ) 梁启超反对土地国有 / 2010-08-17 18:30 / 评论数( 6 ) 官商勾结是开放社会的敌人 / 2010-08-11 15:50 / 评论数( 10 ) 贫富差距背后的权利差距 / 2010-08-05 09:46 / 评论数( 17 ) 郎咸平的粉丝都爱骂人 / 2010-07-27 09:55 / 评论数( 17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