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

胡舒立 | 转【财新观察】党内民主大有可为

党内民主不是终点,它是人民民主的示范和推进器 本期《新世纪》周刊面市之际,各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活动正渐入高潮。中共历经挫折、探索与进取,乃有今日之成就。欲继续执好政、掌好权,推进党内民主便成为其自身发展的第一要务。 正如中共高层曾多次提醒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居安思危,直面挑战。如今,中共面临的最大挑战,应是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带领中国进一步实现现代化。中国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关键期,面对社会利益格局空前复杂,一些官员贪腐猖獗,社会贫富差距突出,各种矛盾和冲突加剧,作为执政党,其领导方式、领导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阅读全文

阅读更多

胡舒立 | 转【财新观察】地方债务真正的风险

要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长期约束,需要推进政府预算改革 近来有两则有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新闻,一则以喜,一则以忧。6月27日,审计署公布审计结果,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终于大致摸清。此前,滇公路曝出偿债吃紧消息,令人顿生会否出现“债务多米诺”之忧(参见本刊2011年第25期封面报道“违约开始了?”)。 所幸根据审计报告,地方债务总体风险尚属可控。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与央行、银监会等部门相比,审计署的口径偏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在“借、用、还、管”等诸多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潜在风险不得不防。更进一步说,地方债务真正的风险,与其说在规模,不如说在制度。政府预算软约束已成痼疾,而政府每遇金融风波均以大幅举债应对。对于债务的规模、结构、类型、成因和管理,许多地方是先借后了解,甚至不了解,这一积习令人忧虑。   阅读全文

阅读更多

胡舒立 | 转【财新观察】选举与稳定

泰国大选表明,选举不一定能即刻带来稳定,拒斥选举则必定导致动荡。 社会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便是民主  近年来红黄变幻、纷争不已的泰国政局终于有望获得安宁。该国首位女总理凭借其特有的亲和力,至少可以暂时弥合社会分裂。 7月3日,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泰国迎来自2007年12月以来的首次全国大选。由前总理他信之妹英拉领导的、拥有广泛民意基础的为泰党赢得压倒性胜利。在选举过程中,阿披实政权和在泰国政坛长期充当“幕后提线人”的军方均曾告诫选民要“去除他信的毒素”,但是,民意毕竟是民意。任何势力也无法对此视若无睹。阿披实坦承失败,军方也保证不会干预政府更迭,街市一派平和。虽然未来还蕴藏着巨大风险,但是,选情表明,时代已然不同,理性的人们在感受社会分裂造成的创伤之时,不能不承认,解决分歧需要走向票箱,而非走上街头。   阅读全文

阅读更多

胡舒立 | 转【财新观察】拆除利率双轨制

利率双轨造成价格信号混乱,令不同经济主体遭受歧视性待遇;应打破利率管制,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役  时下,官方利率与民间利率间日益明显的背离,俨然构成“资金价格双轨制”。鉴于其巨大的负面效应,决策层应果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尽早并轨。 近日,央行终于宣布加息。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重申,“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等改革”,这些迹象令人期待。 资金价格双轨现象已不容忽视。7月14日,一年期和三个月期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分别报5.2%和6.08%左右。考虑到民间借贷大量存在,官方利率与民间利率的实际差异更大。这种利率鸿沟,源自中国目前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所设的利率管制。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打破利率管制,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役,尤为紧迫。   阅读全文

阅读更多

胡舒立 | 转【财新观察】过度监管不是出路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是罪与非罪的问题,限制新闻自由显然开错了药方  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卷入电话窃听丑闻,风波愈演愈烈。上周,他一改起初的倨傲,接受英国下院新闻及文化委员会问询。英国首相卡梅伦也缩短访问非洲行程,匆匆再赴议会。目前,真相远未清晰,其对政界、司法界和新闻业的冲击尚待观察。但是,这一新闻史上里程碑式案例必将触发对新闻伦理、传播法和新闻监管的全面反思。 发生在全球规模首屈一指、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传媒跨国公司新闻集团的这起丑闻是骇人听闻的,祸首为其旗下小报《世界新闻报》。这一事件促使人们着重审视新闻监管体制。有些英国人士主张强化新闻监管,已引发对于过度监管的忧虑。在中国,有官方媒体发表评论,结论是“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西方新闻自由观的虚伪”。其实,这一事件是罪与非罪的问题,限制新闻自由显然开错了药方,过度监管不是出路。 “窃听门”的性质非常清楚。窃听行为因侵害公民通信自由,已违反英国刑法,违反了“信息保护法案”(Data Protection Act)和“调查权监管法案”(Regulation of Investigatory Powers Act)。另外,《世界新闻报》雇员贿赂警方以换取信息,显然涉嫌行贿罪。这些行为已超出社会伦理的底线,在任何国家均属不能容忍的犯罪行为。 在古典自由主义的诞生地英国,传播法体系和以自律为特色的新闻监管体制相当完备,总体而言也是行之有效的。即便经受此次冲击,监管体制也不必做大手术。诚然,任何监管体制均需与时俱进,但此次丑闻暴露的主要是法律的执行问题。 执法效果不佳主要缘于媒体嵌于其间的复杂利益关系。事实上,这一丑闻本可及早揭露。但直到今年初,该报2002年窃听一名被绑架并最终遇害的少女的丑行东窗事发,新闻集团已达“工业规模”的窃听黑幕才被撕开口子。这种迟钝凸显了利益格局是何等盘根错节,官僚机构的惰性是何等根深蒂固。强化国家权力对新闻业的介入,对于防止这类丑闻重演无异于缘木求鱼。 媒体自律有能力实现自我完善。无人能否认,窃听丑闻最终败露正是《卫报》等严肃报纸锲而不舍调查的结果。改进监管的方向不是威权主义,而是坚持60多年来国际新闻界的主导思潮,重申“自由而负责任”。正如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哈钦斯报告”所作的经典阐述,它强调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并不否认,媒介自律优于来自国家权力的他律。 英国政府亡羊补牢之举值得肯定,彰显了代议制的强大。格外值得关注的是,卡梅伦首相已组建由勒文森法官领导的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本末、新闻伦理、新闻监管提出全面报告。如何实现“自由而负责任”?在该委员会的任务清单中已有初步答案:建立更有效的监管体制,以支持新闻业的正直与自由,媒体的多元化,独立性(包括独立于政府),同时鼓励最高的伦理和职业标准。此外,还应规范政治家与媒体、警方与媒体的关系。依照英美惯例,每次重大事件或丑闻发生后,均会组成独立的调查委员会,提交详尽的建设性报告,以严肃弥补相关制度漏洞。丑闻不会白交“学费”,勒文森报告值得期待。 与其说窃听门提出了新闻监管问题,不如说它令不少已有的难题变得更加紧迫。比如,是否需要限制传媒公司的规模,以防形成市场垄断?跨媒体并购审查在一度放松之后是否又该收紧?传媒跨国公司如何有效监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媒体如何保持格调?当默多克坚称为此次丑闻“羞愧但不承担责任”,一再强调《世界新闻报》只占新闻集团1%,却又自相矛盾地宣称无人能欺瞒他;当这位广受英美知识界诟病的资本大亨宣称“扩大报纸发行量的秘诀就是降低格调”之时,以上问题再也不容回避。 对此事件,中国新闻界绝不应作壁上观,不应津津乐道“英版官场现形记”。应该承认,中国素来缺乏新闻自由传统,而新闻立法几乎是一片空白。目前,中国市场化媒体处于权力与金钱的双重压力之下。广大同仁信守职业主义伦理与规范,尽力推动改革开放,毋庸讳言,也有一些害群之马视新闻理想如敝履,吃拿卡要,甚至讹诈被采访对象。英国“窃听门”很可能出现中国变种。这些问题均需在未来的行业发展和体制改革中认真解决。在扩大和保障记者权益的同时,推进新闻立法,强化媒体自律。 倘若以此次“窃听门”为由,为限制记者的权益张目,无疑将延缓社会进步,并害人误己。这个道理不只适用于英伦三岛。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