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

艾未未是中国知名的艺术家、活动家和评论家。他以其大胆的艺术创作和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评而闻名于世。

艾未未是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他曾在中国电影学院学习,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艺术创作。艾未未的作品涵盖了多个艺术形式,包括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和建筑设计等。他的作品常常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批判了中国政府的权力滥用、人权问题和社会不公。

艾未未的艺术作品和活动吸引了国际关注,他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展览和举办个展。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对中国政府的批评使他成为中国政府打压和监控的目标。在2011年,他因为对政府的批评而被拘留数个月,并受到持续的监控和限制。最终,他决定离开中国,目前定居在德国。

艾未未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通过推特等平台表达他对社会问题和人权的关切。他经常利用艺术和社交媒体来揭露中国政府的不公和违反人权的行为,并呼吁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

艾未未的作品和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他被一些人称赞为勇敢的艺术家和人权捍卫者,但也有人批评他过于激进和偏激。无论如何,他的存在和艺术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对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行动馆真理馆
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鲍勃·迪伦和艾未未 受气包克莱格

为什么抓艾未未? 《泰晤士报》对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被扣留发表评论文章“人民在你这边,为什么抓他们?” 这篇文章的副标题说:艺术家、记者、律师…..作为超级大国的中国有那么几个微不足道的小对手,不过所有的暴君们都有。 文章开篇提出了一个问题:老虎和婴儿之间的打斗谁会赢?作者认为,中国政治局一定有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要不然艾未未就不会被带走。 文章列举角斗双方的实力:一方是中国政府,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300万军队、7300万共产党员、经济增长在8%至10%之间,世界上的后起工业大国和新兴超级大国;另一方不过是一个留着胡须、上推特网的艺术家。 《泰晤士报》的这篇署名文章问:为什么抓他(艾未未)?他有什么好让你担心的?他这个人根本毫不重要,既缺乏跟暴民的联系,也没有通向一个政党、各种武器、中国电视媒体的手段,更没有其他可以兴风作浪的方式。对一个崛起的,信心百倍的、雄赳赳带领人民走向繁荣昌盛的大国来说,他究竟有什么威胁可言呢? 文章还引述人权观察组织和国际特赦的话说,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正在展开十年来对异议人士最严厉的打压。 “暴君跟所有人一样,都自以为道德典范,特别是他们带着谦逊的微笑衣冠楚楚地出现,而并不是戴着肩章站在阳台上豪言壮语。不过,他们知道人民所不知道的情况,那就是怎么把这场戏再接着演下去。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最终都命中注定要抵抗任何对他们的质疑和追究责任。” 文章最后提及中国有种种理由抗拒民主和人权,但是“我们从墨索里尼到卡扎菲,再从穆巴拉克到昂纳克这些独裁者们身上都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呢?那就是他们有数不清的理由不放弃权力,而我或者艾未未们却总有自己让他们放弃权力的方式。 《金融时报》周四评论版也发表了署名文章“艾未未因太子党恐惧症受罚”。 文章认为,艾未未的被抓再一次残酷地提醒了外界中国共产党的独裁倾向,也强有力地说明这个党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文章称,中国共产党现在的领导人都曾在疯狂的文化大革命中受难,因此也就非常迷恋维护稳定。 迪伦在中国 鲍勃·迪伦在北京的演出严格遵守商定好的曲目 美国民谣巨星鲍勃·迪伦周三(4月6日)举行了在中国的首场演唱会,《每日电讯报》报道说,迪伦完全按照事先商定的曲目演唱,没有引起任何争议,不过却表现了很多的象征意义。 报道说,中国当局正在展开近年来最严厉的打压言论自由的行动,不过对鲍勃·迪伦的演唱会却没什么好担心的。 报道称,许多观察人士希望鲍勃·迪伦对政治表态,或者表示对自周末被警察从北京国际机场带走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支持,希望他能震撼大部分的中国观众。还有其他人认为,他的出场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引发任何争议将影响未来西方艺术家去中国表演的机会。 《卫报》报道鲍勃·迪伦在中国北京首场演出时说:在中国讽刺随处可见。在艺术家和活动人士艾未未被扣押的这个星期,鲍勃·迪伦却被允许在北京表演。 报道说,谁也不知道这两个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 报道还引述了中国文化部的一名前任官员的话说,迪伦到中国演出或许是中国在美国的大使馆突然有了人员变动,也带来了新的一套做法。 这名官员还说,中国政府既要显得思想开放,又要牢牢控制,总是要在两者之间平衡。 受气包 克莱格提倡社会流动性却惹火烧身 星期四的英国大报都在显要位置报道了副首相尼克·克莱格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透露公众对他的仇视使他经常痛哭。 《卫报》报道说他透露他觉得自己像个“受气包”,经常边听音乐边流泪;家里9岁的孩子也感觉到了公众的情绪问他:爸爸,学生们为什么这么生气? 克莱格认为他和首相卡梅伦的关系并不算太好。 《卫报》报道说,克莱格以前也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给自己带来麻烦。2008年,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和自己睡过的女人“不会超过30个”,被媒体广为报道。 《泰晤士报》报道说,克莱格承认从反对党变成执政党,他经历了“非常快的转变”。由于他支持把大学学费增加到9千英镑一年,他成了千夫所指。他想改变外界对自民党的印象倡导社会流动性,结果也成了惹火烧身,因为外界发现他最初的两份工作都是他的父亲给找来的。 《泰晤士报》报道认为,他的这番讲话将使自民党内的很多人不安,他们担心他已经因为那些不利的新闻报道遍体鳞伤。 购物疗法 台湾健康研究所经过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每天上街购物能延年益寿。 这一研究对近2000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那些几乎每天都逛街购物的老人家比同龄不那么频繁上街购物的老人死亡率下降四分之一。 研究认为,每天上街购物也算是做了某种运动,另外因为在外总得社交,获得一种归属感,这些都对身体健康有益。 这些发现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女人通常比男性长寿。

阅读更多

被失踪的良心

每次和那些不“翻墙”,或者是那些“懒得”翻墙的人说起天朝的种种神奇事件,特别是一个正常人走在街上会“被失踪”这种事,我收到的最多反应都是“不可能吧”? 当然,只看ccav的话,当然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就算是失踪不见的律师也可以把他说成正在和谐社会的光辉照耀下快乐生活 。而近日的茉莉花则带来了更大的被失踪潮。一名外籍人士凭空消失了五十个小时,当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却只能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只是一场误会 ”。 这些不是“反动媒体”的宣传,也不是我被反动媒体“洗了脑” 。就不算以前被失踪然后又出现的了,现在还下落不明或者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被关的人中就有我在个人层面认识的朋友。他们就和你我一样是白天工作晚上爱玩的人,不是成天就谈政治的神经病,更不是什么收了美帝钱的“民主人士”,他们的甚至论调还相当不同 —— 例如 郭卫东 @daxa ,失踪之前几乎天天都反对茉莉花这个活动,可还是逃不掉这样的遭遇。很显然,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你的观点。更甚者,有推友因为一句话就消失不见,最后 被劳教一年 。 而昨天被消失的,则是艾未未。 实话说我完全没有艺术细胞,也不太懂艺术,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一直没有怎么关注他 。但我一直坚信草根运动,自下而上的努力才终究会带来变革。  他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地震后的 公民调查行动 —— 这完全是我想象中的草根活动,但这不是由那些“民主人士”所发动的,也不是那些在海外急不可待的声称自己是茉莉花发起人的那些“民主党”发起的,而是一名艺术家。  有生以来我这个艺术盲第一次感觉放佛领会到了艺术的一点门道 —— 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和个人经历。 前段时间还有一名被消失,然后被拘捕的 冉云飞 。长得像大字不识的匪徒,文章却十分了得。当然文章写得好的多了去了,但有“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 ”这种韧性和耐力的作者可不是随处可见的。 更了解他之后,发现他也不是一些人口中只谈政治的精神病。对生活,家人的热爱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上的。 郭卫东是有过一面之缘的推友。虽然年龄比我整整大十二岁,可谈起话来相当投机。为人激情,有正义感, 对比起那些一边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一边高喊万岁的房奴、蜗居、环球时报读者,我反倒在类似于郭卫东这样的百姓中看到了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当坚信自己的命运会掌握自己手里之后,对很多事物的态度都会由此改变。 我很想列出所有消失或者被塞进监狱的推友,可在心里打草稿,列了十几个我知道的名字之后,才发现这实在是太多了,需要专门功夫才能统计名字。  我想上面这三个名字可以说是个很好的概览 —— 只是还差一个律师,我想不起我对哪位律师熟悉到了可以评价的地步,就不妄议了。 看着这些人的名字,我在想他们的共同之处在哪儿。“都是反动分子”这种帽子显然不能乱戴,“被消失者”所覆盖的行业,和他们的主要“事迹”远远超过下这种结论的人的想象。从环保主义者到艾滋病活动家,从艺术家到作家,从作家到只是喜欢在网上发言的普通职员,几乎都包含在内。那么为什么他们都会有相同的遭遇? 他们不是因为自己才被失踪,被判刑的。 当然他们是因为自己的言论而遭遇麻烦,但他们的言论却都不是为了自己。   这个和看到自己房子要被拆了才抱着煤气罐坐房顶,或者只是上网呼吁的人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我想不用再多说我们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也就是对同类的关心和照顾,这种爱是进化论无法完全解释的。我相信很难碰到否认这一点的人,但如何表达这一点却有很大的区别。偷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能够很好的解释“爱国”和“爱国主义”两者间区别  —— “连活着同胞的苦痛都漠不关心,却有脸说不忘死去的同胞”。 曾经有个段子说,我党每一次在修理良心犯时走漏了消息都会造成几百万美元的损失 —— 得用这个价钱去把自己的形象补回来。  他们很明显是知道一个正常的政治以及社会生态是长得什么样的,也试图在各种各样的宣传中努力描写这个画面,现实却往往相反。这种精神分裂是自上而下的 —— 至少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但如果人人都以此行事,镰刀斧头帮还怎么各个击破从而苟延残喘? 但就算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应该明白,如果你觉得 别人的不幸与你无关 ,那么有一天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别人也会是这样想的。就像不是先有国家才有人,人权必定高于主权一样,人良心的存在早于政权的出现,也必定不会被暴力所扼杀。这些被失踪的朋友就是这一点的最好证据。不管他们今天究竟身处何方,只要我还能在报纸,网页,和网友间的谈话中看到这些名字,就证明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人性中美好一面并没有消失,并且在继续成长。

阅读更多

转载艾未未的一次访谈<节选>—支持艾未未

南都周刊:你现在是美国国籍? 艾未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我都把我的护照放到博客上让人看了。最初他们说我敢说话是因为我是美国国籍,我赶紧把护照拿给他们看了。后来他们说我敢说话是因为什么宽裕,我赶快让自己破产了。然后他们又说可能是我家里有背景,我又赶紧把我父母抹杀了,他们还要怎么样? 南都周刊:发言对你来说很重要?...

阅读更多

哐哐为艾未未克瓜子

哐哐为艾未未嗑瓜子,哐哐团队是我在国内所见过最好的动画制作者。 相关文章 关于艾未未 艾未未上海马陆艺术工作室已被拆迁 艾未未爱门神最终稿 艾未未“八小时论坛”上与16位媒体人的对话内容 艾未未在Art Basel的作品《场地》 艾未未设计的艾神T恤《脑CT》远离暴力T-shirt tee 艾未未:艺术重在对人思考方式的提问 艾未未《念》献给四川地震死难学生的大型声音作品 艾未未新浪博客文章备份 艾未未:不合作方式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艾未未“涉嫌经济犯罪”被调查

中国政府发布的一个声明称,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因为“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调查。这是艾未未失踪三天之后,首次被证实受到官方扣押。 在中国,含义宽泛的“经济犯罪”常常被用来打压人权活动份子和自由言论的支持者,使他们的名誉受损甚至被判刑。艾未未家属将政府的指控描述为“可笑的”。 艾未未是世界级知名艺术家,作品售价高达数百万美元。他周日在北京机场被机场保安扣押后一直下落不明。这一事件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政府加大对律师、活动人士和互联网博客作者打压力度的抗议。 周三午夜,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一句话新闻简报,引述“公安部门”的话,称后者正在“依据法律”调查艾未未。 但这条新闻很快从新华网上被删除。 中国国内媒体被禁止报道艾未未失踪一事。唯一的一个报道出现在中国官方《环球时报》一条语气严厉的社论中。 这条社论将国际社会对艾未未失踪的谴责描述为“一个天大的笑话”,称“西方”这样做,是为了“扰乱中国社会的注意力,并试图修改中国公众的价值体系”。 律师们表示,艾未未被扣押一事,本身已经违反了中国法律,因为他自周日起就被关押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点,无法与他人接触,家人在24小时之内也没有得到通知——这些都违反了中国法律。 人权组织和熟悉艾未未的一些人士担心,艾未未在被关押期间可能会被用刑,这一做法在中国较为常见,也多有记录,尤其是在艾未未这样的案件中——在这类案件中,政治活动分子往往先是“失踪”,然后才被正式起诉。 相关日志 2011/04/07 — 香港文汇报:新华社:艾未未涉经济犯罪正受查 (0) 2011/04/07 — 欲盖弥彰?新华社7日凌晨在其新华网英文版简讯称艾未未涉嫌经济犯罪正在接受调查,随后删除该新闻 (0) 2011/04/06 — 环球时报又有奇文问世了:社评艾未未: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 (0) 2011/04/05 — 拘捕艾未未:中共反利用「茉莉花革命」排除異己? (0) 2011/04/05 — 德国之声:艾未未赴港受阻 现被警方控制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