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许

莫之许 | 随手拍出大争论

  春节前,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发起“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迅即引起广泛反响,不仅网友踊跃参与,及时行动,主流媒体也迅速跟进,一时间,“随手拍”炙手可热,高居新浪微博热词榜顶端,此为第一阶段;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期间,尽管有彭高峰寻回失散三年的儿子的感人奇迹,但是,彭文乐既非乞讨儿童,其获救也与“随手拍”无关。截止到本文撰写,仍无一例通过“随手拍”获得解救的案例,相反,“随手拍”所到之处。却往往引发乞讨人员的愤怒反感,舆论随之反思,开始开始讨论“随手拍”是否侵权,“随手拍”行动渐呈强弩之末势头,此为第二阶段; 因两会在即,“随手拍”发起人于建嵘借打拐之势,抛出“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的提案要点,此举遭到许多原本支持“随手拍”打拐人士的反对,双方展开激烈的争论,此为第三阶段。 透过围绕“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的三个阶段,可以一窥当代中国社会的内部分裂,无论在事实还是观念层面,分裂仍在加剧,而在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某种聚合,指向两个日渐清晰的阵营。 一、臆想的产物 根据于建嵘教授自述,行动起因为一位被拐儿童家长的求救。但是,“随手拍”能够迅速得到广泛响应,应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据专栏评论人和菜头的看法,打击拐卖儿童活动的情感爆发点来自于这样一句话:“叔叔,你还是用刀子割我吧,硫酸实在是太疼了”,可见,被披露出来的乞讨儿童的惨状、与家长们所倾诉的被拐卖家庭的心理创伤,以及两者的结合,乃是“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得以引爆的核心,不幸的是,这一结合并无坚实的事实基础。  走在都市的街头,随处可见儿童乞丐, 其中不乏难分真伪的残疾儿,而根据统计资料,中国每年竟有高达20万的被拐儿童,这很容易让人将两者联系起来,报章上不时渲染的乞讨致富的故事,更加强了这一联想。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福利的现状,下层百姓不得不把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 ,这才是被拐儿童的去向所在。 根据一些媒体的最新披露,所谓乞讨致富也多属虚妄,至于所谓致残行乞,需要较高的医学水平,更不容易发生。根据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统计,此前被解救回家的180名被拐儿童中,仅有5名被用于乞讨,且无一人被致残疾,“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至今仍未能解救出一名被拐儿童,从另一方面进行了佐证。 一场广泛响应的社会运动,竟然建立在近乎虚拟的事实基础之上,令人匪夷所思,却是当代中国信息传播现状和缺乏社会自组织的必然产物。中国媒体并不独立,受到宣传部门的直接管辖控制,所发布的信息均须服务于政治要求,为了渲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了烘托和谐盛世的巨大进步,底层民众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日地被排除在主流媒体的报道内容之外,偶有报道,也多以俯视的角度,或猎奇,或居高临下地同情。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所有人都生活在由自身经验和受过滤信息组成的狭隘孤岛之上,不能真正了解自身经验之外的世界,并不能理解他人的生活,对于网络人群而言,乞讨群体更是犹如异邦。 此外,当代中国社会缺乏有效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缺乏有效的公共交往空间,在相互隔离的状态中,社会日益碎片化, 因此,“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的勃兴,固然受爱心与同情心的激发,但也反映出当代中国人的碎片化生存状态, “随手拍”也就难以幸免地成为了一种臆想的产物。 二、观念的冲突 于建嵘教授在其博客上公布 “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的提案要点后,立刻招来了相当多的反对意见,大致而言,于建嵘等人为一派,强调法律规范的作用,期待通过法律规范而形成社会共识与目标,如于建嵘本人所言:“有目标,政府和社会才能有所作为,才有制度突破,有何不可?” 而以笑蜀萧瀚等人为另一派,强调现有福利体系的不足,基层治理的荒芜,仓促禁止携童行乞,不外是将自救性行乞也一并赶出都市,却并不能提升底层儿童的福利,如笑蜀就认为:“全面禁童乞之根本目标无分歧,但首务应为建设儿童福利体系,却以禁童乞为首务,碍难接受。” 表面上看,双方目标一致,所争不外此先彼后,但是,次序的背后隐藏的是对于现有权力体制的不同认知立场。对规范的强调,,期待其“有所作为”体现了对现行权力体制相对正面的看法,对福利的关切,却表达了对现行权力体制深切的怀疑,尤其是在经历了地震灾区学校与谭作人事件、三鹿奶粉丑闻与赵连海事件之后,现行权力体制对儿童福利的漠视越来越为人所相信,反对派的声音中无疑包含了这一点。 事实还不止如此,在这一派人士的立场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更深的忧虑,“全面禁止儿童乞讨”必然包含着对所有乞讨儿童的强制收容,以及对所有携童行乞者的强制甄别,尽管指向的是特定群体,却可能为已经取消的收容遣送制度打开回归的后门。鉴于当前维稳体制的强势运行,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评论人温克坚就表达了这一忧虑:“愿景虽然一致,但是表述不同,可能导向完全相反的后果。如果以禁乞展开表述,则意味着强化政府职权,干涉公民私域,目前的权力结构下,这种努力最后必然走向目的的反面”。 就这样,争论从特定议题,转移到了如何看待当前的权力体制:信任或是怀疑现行的权力体制,是期待它“有所作为”,还是警惕它“干涉私域”?而这种立场也指向了不同的政治态度,现行体制究竟是小修小补就足敷应用,还是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近年来,几乎所有类似的争论,都隐藏着这样的线索,一方面,人们根据这样的线索而分开,但在另一方面,人们也根据这样的线索而聚集,在一次一次的争论中,两个日渐清晰的阵营正在浮现,围绕“随手拍”或“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的争论,不过是这一持续过程的一部分而已。

阅读更多

莫之许 | 门槛、高墙还是鸿沟?

曾以为这只是一道矮矮的门槛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开始于1992年,真正的起飞则源自加入WTO后引发的化学反应,这当中,最为重要的是外来资本与内地劳动力的结合,此外,这一结合发生在沿海城市,离不开当地公共部门、基础设施体系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这一高速发展是外资(以及随后兴起的民营外向型资本)、内地劳动力和沿海城市三驾马车的合力所致。或者简捷地说,乃是资本、劳动力和政府的协同成就。 此轮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无疑回馈了参与各方,而其中最大的赢家一是外资,凭借独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获得了高额利润;二是沿海城市,在中国特有的经济改革进程中,沿海城市政府依旧牢牢控制着基础设施体系,也控制着土地资源,随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完善,通过土地升值、基础服务的垄断价格和公共税收等方式,沿海城市政府成为了此轮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赢家,如果不是说最大的赢家的话。 作为三驾马车的另一方,内地劳动力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来自广大农村的所谓“农民工”,进入到沿海城市,习得了技能,获得了虽然收入微薄,但也远超于乡居务农所得的现金收入,无疑是一种福利改善;另一部分则是从事管理、商业或各种专门技术的内地人员,在沿海港口城市,一度有着更多的机会,也有着更优裕的收入。 当然,在这一幕戏剧中,并非没有人受损,对于本地劳动力来说,既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转向商业的机会,也有传统产业破败后的下岗事业之痛;既有大量外来人口拥入所带来的租赁房屋之利,也有被拆迁征地所带来的利益剥夺之痛。 对于内地劳动力而言,也存在着收益与其贡献不相称的问题,无论的普工、技工还是所谓的白领。与经济发展持续高歌猛进相伴随的,是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相关研究显示,1992年-2004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4.6%下降到47.1%,在12年里下降7.5个百分点。2004年-2008年按新口径,劳动者报酬从50.6%下降到47.9%,在四年中下降了2.7个百分点。 但无论如何,这一轮开启于1992年,大行于2000年后的经济发展,仍是一个相对多赢的局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还有个人自由提升,沿海港口城市也因为外来人群的加入而日渐多元开放,在一个经济中心的快速发展阶段内,人们对于未来也更有信心,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外地人群来说,在沿海港口城市安居乐业乃至扎根繁衍,显得并不遥远。 这一信心并非无中生有,在这一时期,户籍作为区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标志,其功能正在迅速弱化中。在计划经济时代,户籍不仅是社会管理手段,也是经济分配手段,一度,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包括米面、食油、肉、肥皂。。。都根据户籍而配给,试图将所有人归入所谓的计划体制当中。市场化的深入,弱化了户籍的功能,各类票证相继取消,尤其是1992年之后,随着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涌现,票证更加不符合市场化的需求,1993年初,各地粮票相继停止使用,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这也就意味着,户籍作为经济分配手段的功能已经大大地弱化了。人们开始推测,进一步的发展将使得户籍制度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然而,这只是一度拥有的幻觉而已,现实的发展恰恰与之背道而驰。 如今渐渐成为高高的墙 外地人与本地人同为财富的创造者,理应一同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享用公共教育和医疗资源,甚至还应享有进入当地公共部门的资格,简而言之,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应该给予定居于当地的外地人以市民资格,享有与本地人同等的权利。 事实上,沿海港口城市并非完全拒绝外地人入籍本市,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附带了提供户口的条件的人才招募和招商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将大批外地人拒之门外,其实是以户口为标准,制造奉献和回报的不对称,这样一来,有户口不啻成为了一种特权,这相当与人为地制造或者至少是延续了一种身份歧视。无疑,这样的状态并不合乎正当、权利和法治的要求,也因此,自从外地人大量涌入沿海城市的现象出现以来,呼吁取消户籍制度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但是,与呼吁取消户籍制度的声音相伴随的,却是现实中以户籍为排他标准的日益强固。市场化的进展初步解决了物质匮乏的问题,户口本上所包含的实物配给功能一度弱化,但在教育、医疗和就业等领域,本地户口依旧具有优先权,本地公共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公营事业等部门职位,仍排他性地倾向于户籍人士;与1980和1990年代户籍含金量下降适成对照的是,近些年来,沿海港口城市政府从经济发展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围绕教育、就业和医疗,本地户籍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轰轰烈烈的和谐社会建设,更是几乎完全建立在户籍制度之上,无论是低保、社保还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一般都需要具有本市户口,才可以申请;与户籍一样,两限房之类也有”后门”,如北京就规定,符合首都产业结构的人才、北京市吸引的人才,包括为中央服务的人才,可临时调剂供应。同时,持绿卡的人员享受北市民待遇,也可按照相关要求申请购买。 这也就意味着, 身份而不是贡献才是决定相关福利和利益归属的前提条件. 大批迁移到沿海城市的白领阶层,就这样成为了所谓的“夹心层“:收入尚不足以应付越来越高的房价,因为户口的因素又与两限房无缘。尤有甚者的是,2010年底和2011年春,北京市接连出台购车摇号与房屋限购政策,再次以户籍为排他标准,如此一来,为之作出贡献的城市不要说什么两限房了,连买房、买车也没有资格,网络上开始流传靠北京户口假结婚赚手续费的段子,新浪微博流行的”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里面,”北京土著“、“北京户口”成为不无炫耀的条件。 随着10多个城市宣布跟进出台自己的房屋限购令,一道以户籍为排他标准的高墙,竟然在短短几年内悄然耸立起来。 愿高墙不要成为鸿沟 如此现实自然引来不少质疑:这还是我们一心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吗?如果都不允许买房,又哪里来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平等国民待遇还有没有价值了?难道,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没有外地人的奉献吗?为什么奉献却不能获得同等的回报,仅仅因为所谓的户口? 自1990年代初以来,大批外地人涌入沿海港口城市,既成为当地经济起飞不可或缺的条件,也给当地的社会管理造成了更多的压力。运行至今,外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外地人口超出本地人口已是普遍现象,在深圳和东莞等地,甚至出现了外地人数倍于当地人的情况。由于.现行体制下,警察人数与户籍人口相对应,外来人口的涌入带来了很大的治安压力,广州深圳等地严重的双抢案件和砸车偷盗等越演越烈,甚至一度出动大批武警维持秩序。此外,大量脱离既有社会管理体系的流动人口聚集在一起,也增加了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如何管理这些新居民,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设立相应门槛,逐步将新居民彻底转化为本地居民,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吸引了外地劳动力为本地经济发展作贡献,又能将新居民纳入当地的社会管理体系,有助于社会稳定。然而,下列原因阻碍了制度变革的尽早出现:首先,地方政府并无作出如此制度变革的权力,而在世纪之交,中央政府面临着繁多的议题,既然从表面上看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相对稳定,也就缺乏动力推出如此重大的制度变革。 其次,在在现行体制下,很难想象存在一个边界清晰的本地人利益集团,可以持续地影响公共政策的出台;但无论如何,经济发展始终在源源不断地为沿海城市带来巨大利益,维持既有的户籍制度,以及此一制度所支持的社会管理和福利分配,就是有利于本地居民的,这势必会产生出一种倾向于保守现状的立场,成为延缓制度改革的因素。 不过,上述理由或许可以解释制度变革的迟滞,却无法解释近年来户籍高墙的悄然耸立。在我的理解,这一逆转应该与今年来不断上涨的维稳压力有关。随着单位制和公社制的逐渐解体,越来越多的人游离于既有的社会管理体系之外,尤其是近10余年来,数以亿计的人离开了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来到异乡务工经商,进一步脱离了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控制,尤其是在沿海城市,由于缺乏根本的制度变革以吸收新居民进入社会管理体系,占人口过半甚至绝大多数的外地人全然游离在既有的社会管理体系之外。这无疑给予政府相当的危机感。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无疑具有相当的普惠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庞大的利益被剥夺群体:被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征地中获得极低补偿的农民、城市中被强制拆迁的业主、以及因各种原因而引发的种种纠纷制造出的庞大上访群体。从整个人口的相对比例来看,利益被剥夺群体所占比例并不会太高,但是,其绝对数量却足够惊人,始终在不可逆地堆积增长,群体性抗争事件也相应剧增。 在上述双重危机感之下,政府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开启迟滞多年的制度改革,逐步将新居民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当中来;但是,多年累积的外地居民,很难在在短时间吸收,对于当下的维稳贡献不大;一是维持既有制度,甚至加以强化,却可能成为维稳体制的现成基础。从可观察的事实来看,后一种成为了现实的选择,一种沿着既有的以户籍为基础的社会管理体系的政策安排得以浮现,在这一政策安排中,本地人成为了社会管理体系的依靠对象,而外地人则成为了社会管理的目标对象,与之相应的,则是在利益上或者至少在名义上对本地人的倾斜。各地在低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福利提供上,政策几乎如出一辙,2001年,全国将总共建设保障房一千万套以上,这表明,以户籍为排他性的标准的政策出台,并非什么本地人利益集团的驱使,而应是更高的政治权力的统一意志所致,来自于维稳政治大局的需要。 从短期来看,这样的选择或许是有效的;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以本地居民为依靠对象的安保和维稳体系日益成熟,正在进行的两会安保,北京市再次动员了将近80万人,以维护稳定;但是,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这一选择也将带来新的问题,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身份区别,悄然形成了两者之间的高墙,而诸如房屋限购令之类措施,正在将这样的高墙转化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在一个国家的国民之间,这样的鸿沟始终不应该存在。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王荔蕻“寻衅滋事”案开庭在即 各界呼吁声援要求无罪释放(图,视频)

参与连串维权事件,帮助过众多弱势群体的北京维权人士王荔蕻涉嫌“寻衅滋事”一案将于周五开庭,各地网友呼吁到场围观,甘肃一千多名工人呼吁立即释放。王荔蕻儿子表示母亲已做好最坏打算,但担心有人因声援她而获罪。 图片:王荔蕻在416现场声援三网友。(微博/记者心语提供) 视频:王荔蕻谈网民案 (艾晓明提供) 北京维权人士王荔蕻涉嫌“寻衅滋事”一案将于8月12日上午9点在温榆河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不少网民呼吁,希望各地人士能到场围观声援。北京艺术家艾未未星期三在推特上表示:如果你有母亲,如果你是女人,如果你是普通人,如果你不希望被消失、被诬告,关注王荔蕻。 网友朱承志星期四一早到看守所捐钱给王荔蕻,虽然无法见上一面,他仍希望藉此表达支持之意。朱承志向本台表示:“我们过来也就是表示一下,钱无论多少,过来都表示一下我们的心意,我和王荔蕻在4.16(去年三网友案开庭)中与并肩的人之中站在最前面,如果说王荔蕻有罪我也同样有罪,关注王荔蕻的事情中,我也要一直站在前面。” 今年56岁的王荔蕻曾参与多次维权事件。除了因福建三网民的“诽谤罪”曾向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写下了23封请求信,要求无罪释放三人外,也关注过山东盲人律师陈光诚案、河南因输血感染艾滋病人田喜案、山东上访者李淑莲被殴打致死案等。今年3月21日晚上,王荔蕻在家中被朝阳区警方带走并抄家,随后被以“涉嫌寻衅滋事”刑事拘留,4月21日的逮捕通知书将罪名改为“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最后又因为证据不足,开庭前再改回寻衅滋事罪。按中国刑法,寻衅滋事罪最高判刑五年。   王荔蕻的儿子齐健翔向本台表示,母亲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她说她心里有准备,无罪释放比较渺茫,她说谢谢大家对她的关注,她不希望有人因为这个事再进去再受到伤害,她很担心关注她的人,她怕因为她的事又有人受到公权的伤害。” 被判入狱三年半而刑满获释一个多月的北京维权人士胡佳在推特上表示:王荔蕻将被以刑事罪名进行政治审判,跟深圳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日是同一天。这又让我想起了2008年3月18日我接受审判时正好是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政法机关当然要选能分流国际社会和媒体关注的时间。网友昆仑风说王荔蕻是真正践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格公民,她的被审判,必然将民间的正义合法诉求推上一个新阶段。要求释放王荔蕻,就是公开要求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与尊严。 曾受过王荔蕻帮助的甘肃省盐锅峡化工总厂工人瞿明学、王慧玉、赵延年、段成云、张法亮、陈新华及田野等1417名职工呼吁释放王荔蕻。瞿明学向本台表示:“因为王大姐,从她做人处事的风格原则,她不应该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我们要声援。” 一位成都网友表示“明天,王荔蕻应该荣归,而做出判决的人也能赢得荣誉;否则,就又有一群人,因为对最优秀良心的枉判,而把自己钉上耻辱柱。” 王荔蕻曾说,“自由像空气一样,每个人应该生来具有,现在却需要我们用疼痛甚至生命去争取。” 北京学者莫之许表示参与、联合、抗争,王荔蕻大姐穷尽了一个公民在这个时代所能做到的一切,审判她,其实是在荣耀她、成就她,是在成就这个时代的公民标杆。 曾受王荔蕻声援帮助的福建三网民之一的游精佑原计划于11号下午3点半飞往北京,但在1点20分在机场被国保拦截,其后手机一度关机,直到当晚九点多被送回福州家中。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

阅读更多

中国一民间反腐网站被迫关闭

中国一个民间反腐近日因备案被注销而不得不永久关闭。有分析人士说,在目前环境下,这类民间反腐网站缺乏生存的空间。 *备案被注销* 中国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woxinghuile,info)的创办人“笑笑生”,8月9号晚在其微博上发布告网友书称,“网站备案被注销,网站将永久关闭”。“笑笑生”表示,“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虽然这不难猜测到,但还是来得早了一些”。 “笑笑生”在微博中感谢网友,称他们才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他还感谢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并“向所有活着的与死去的民间反腐网站表示敬意”。 今年6月,印度一家自述行贿经历的网站“我行贿了”(ipaidabribe)走红以后,数家中国版的“我行贿了”、“我行贿啦”、“我贿赂了”等民间反腐网站相继问世,并迅速蹿红,许多网友在上面发贴,自述自己的行贿内幕,同时还引发许多跟贴。但是,这些网站开网不久便因未与当局备案而无法登录。 不过,就在8月8号,中国媒体报道说,包括“我行贿了”在内的4家民间反腐网站从6月下旬以来已经陆续通过备案,低调重开,开始合法化运营。 8月9号,“我行贿了”网站的站长“笑笑生”发公告称,由于网站遇到速度慢、打开困难、服务器安全等问题,无法提供稳定的服务,“愿意把‘我行贿了’网站无偿捐给国家”。 而此后仅过8个多小时,“笑笑生”就又宣布“我行贿了”从此关闭,将不再开启。 *民间反腐网站命运未卜* 到目前为止,最初的几家民间反腐网站,像“我贿赂了”(ibribery.com)、“我行贿啦”(522phone.com),记者也都无法登录。不过,一个叫“我行贿了”的反行贿网(fanxinghui.com)、“可可部落”(wobuxinghui.com)等网站则还可以打开。 中国网络作家、政论家莫之许星期四向美国之音表示,这些民间反腐网站在目前中国的大环境下生存空间非常有限。 他说:“我觉得这几年来,不是说一年之内中国的网站消失一半了吗。又涉及到社会领域、时政领域的这类网站,可能很难在中国成活。这种社会话题的这种,它就会被盯上。如果你搞些娱乐呀、体育呀,可能就放你一把。这跟整个中国的社会空间有关系的。” 中国另一位网络自由评论人士五岳散人也对美国之音表示,行贿是一种购买非行政伤害的利益权利,是整体社会溃烂的一部分。他认为,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民间反腐网站的生存空间是非常小的。 今年以来,中国有关当局频出“重拳”,关闭众多所谓的“非法网络公关网站”,其中有很多涉及维权的网站。互联网维权人士称,当局是借此举打压他们所认为的“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网站。 另外,中国是世界上网控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当局封堵了100多万个网站,其中包括脸书、推特、YOU TUBE和EVITE等在很多国家广泛使用的网站。

阅读更多

你相信新浪吗?

6月22日晚,在新浪微博和中文twitter圈,“出来了”都是热门词汇。此前,新浪微博与推特基本是平行世界,热词较难雷同。 有推友说,这是黑夜最短的一个晚上。与此同时,建党伟业的一句台词也在微博悄然流行:“自你入狱,举国震动,人生辉煌,不过如此”。 不过在新浪微博,黑夜似乎仍旧漫长。包括笔者在内的大量网友,因转发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点此进入),就被新浪微博禁言。 新浪微博禁言的方式很别致,每当你发微博,都提示你“目前服务器同步可能有延迟,请耐心等待1-2分钟”。但你等几个小时往往都不会发出来。几小时乃至十几小时后发出来,也跌出了关注你的人的时间线,使此条微博基本上是零传播。 如果你打电话向新浪微博的客服投诉,她会礼貌地告诉你,是电脑故障或网络故障。 如果你信以为真,你就是比新浪更傻的大傻逼。 一周人物·郭美美 20岁的新浪微博网友“郭美美Baby”在微博炫富,而其实名认证是红十字会商务总经理。在郭美美发布的出游照片中,有疑似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人物出镜。网友迅速围观,引起轩然大波。 新浪旋即取消郭美美实名认证,微博小秘书发表声明称:“经查,用户‘郭美美baby’原认证说明为演员,后经本人申请将认证说明更改为‘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此过程中新浪微博没有进行严格审核。新浪微博在此对红十字会、相关人员、广大新浪微博用户深表歉意。今后我们将严格规范认证流程,欢迎大家监督。” 郭美美稍后也发表微博:“本人郑重声明:1.我和红十字协会没有任何关系;2.我不是红十字会会长或郭沫若先生的子孙。3.我当时新浪认证是演员。4.我所说的红十字商会并不是公司或机构名称。5.其他我不想解释太多,舆论和谣言太可怕,你们爱怎么说都可以但请不要攻击我的家人,我们也是纳税人挣自己该挣的花自己该花的碍着你们了吗”。 这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红十字会政策法规处处长丁硕回复郭美美说:“感谢。希望能够私信联系一下。” 作家肉唐僧看不下去了,回复丁硕说:“她冒你们名头炒作,你感谢她啥呢?就好比我摸你媳妇屁股,你不吭声。我扭头当众宣布,那女的不是我媳妇啊,你就忙不迭的谢谢我。你这叫啥毛病?” 截止发稿日期,“郭美美门”仍是一部在播悬疑剧集。红色豪门企业红十字会的水究竟有多深,此剧又何时才能迎来大结局?我们静观其变。 一周欢乐·局长微博 近日,常州溧阳卫生局局长谢志强与长相酷似章子怡的情人在微博高调约开房甩炮,全程为网友围观。 有记者随后采访了当事局长,后者很惊讶:“你看到我们发微博的啊?呵呵,你怎么看到的啊?这个都能看得到啊?这不可能吧?我们两个发微博你都能看得到啊?不可能吧?” 这位土鳖局长将微博当QQ用,终于付出代价。两天后,他被撤销一切党务、行政职务。不懂网络的局长是多么倒霉啊!难怪不久前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聂辰席要撰文大声疾呼:官员应学会运用新媒体,提升执政力。 是啊,官员确实应该学会运用新媒体,即使不能提升执政力,起码也可以提高跟情人去开房的效率且晓得隐蔽一些。 不过也有同情微博开房局长的。作家王佩就说:“卫生局长微博偷情事件,是八卦看客们安排的一场精心的捕猎。他们早注意到二人微博情话,但没有一个人去提醒当事人聊天其实是公开的。相反,他们相互约定不要粉当事人,以免打草惊蛇。国人的险毒不可测量。” 一周找抽·任志强 任大嘴又出新闻啦!近日任志强在微博里怀念父亲(其父是老革命,建国后曾任某部副部长):“父亲已走了数年,但仍让人怀念。那一代人的字典中没有贪污与腐败,只有奉献。他们从未动摇过对信仰的迷恋,从未丧失过对理想的追求。也许他们的路径无法让他们实现美好愿望,但他们无怨无悔,几经挫折而勇往直前,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如果有下一次,我还做他的儿子”。 推友莫之许对此评论说:“任志强说他父亲‘那一代人的字典中没有贪污与腐败,只有奉献’,这牛皮吹得都没有边了,客观的说法应当是:那一代人的字典中没有贪污与腐败,只有特供。” 各路网友更是纷纷摇起而横奔,向任志强吐口水、比中指、扔拖鞋…… 在我看来,任志强怀念父亲无可厚非,下辈子还做父亲的儿子也没什么好说的,党性与人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人可以既有党性,又有人性,要任志强与其父亲划清界限,那是文革做法。但是,任志强对其父那一代人违背历史的拔高,则令人生厌。 一周荒谬·城管孝顺 据《重庆商报》报道,重庆城管赶走街头小贩,只让自己父母摆摊。在重庆杨家坪农贸市场外面,有一个小贩的儿子是城管,每天早上来巡逻,他将附近的小贩赶走,只留下其父母和亲戚在那里摆摊,所以生意都特别好,“他父母经常夸自己的儿子有本事。” 网友“两脚害虫”评论说:“谁说忠孝不能两全!” 网友“jianzhang1989”则说:“本来就是恶法,再选择性执法,伤害别人而‘孝敬’父母,这是陷父母于不义啊,那里是孝子,根本是不肖子。” 我觉得这个孝顺城管比一位写作文的小学生差远了。后者曾写作文说:希望自己长大了能当上城管,这样在撵自己当小贩的妈妈走的时候,可以撵慢一点…… 一周争议·礼品税 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日前下文:企业在年会、庆典、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全额适用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赠送礼品的企业代扣代缴。通信企业对个人用户赠话费、积分反馈礼品等不征税。 网友“范桃花儿”评论说:“公司销售人员给客户送礼,公司有义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你妹儿哦!难道送个钱包还要切下20%交给税局?那只有这样了:销售说:不好意思哦,我送你个钱包值100元,麻烦你从口袋里掏20元出来我给你缴个人所得税啊?客户说:找抽啊你!” 中青报也发表评论说,礼品税的征收没有多少可行性。“这样做的结果,财税部门看似满足了征收礼品税的要求,实际上却是增加了企业的开支,而对于受益于礼品的人,并没有因为个人财产的增加而负担了必须的税赋,实际上是完成了一次‘偷税漏税’,助长了民众对国家法律的轻慢态度。……企业借节庆送礼之名与政府官员构建亲密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自然,企业向他们送出的礼品也沦落为一种公然的行贿。但对这种情况,不能以征收个税来规范,而是应该用党纪、政纪乃至法律来进行治理。不分青红皂白地征收礼品税,反而有可能使这种行贿受贿通过这个制度化安排而合法化。” 一周感动·接吻救命 深圳16岁男孩在天桥欲持刀自杀,有过多次自杀经历现已走出阴影的19岁女孩路过,上前劝说,最后用接吻成功解救欲自杀男孩。此新闻视频一经流出,顿在微博疯传。(视频点此进入) 网友“柏木风”说:“为什么我看到这个视频如此感动?这明明是电影中的情节,也许只有孩子还会被一个陌生的生命触动。” 网友“仆固-怀恩”则说:“这女孩是真的善良,而且勇敢有爱心,值得敬佩。不过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换了凤姐来,估计不想跳的就能跳下去……” 网友“夹不起的芝麻”更关心当事少年:“跟着呢?人如果只靠外来援助,自身问题解决不了,自杀还有第n次,到时女孩献吻的幻想幻灭,可能连气垫都砸穿!” 一周大胆·抱祖英 明知祖英的身份,还敢如此亵玩,真是条好汉!——《宋祖英演出遭男子非礼 被搂住肩膀不放强行合影》 (http://rrurl.cn/jMkFdB) 一周海外·社交网直播绑架 美国犹他州一位名叫詹森-瓦尔德斯的男子上周五绑架了一名女性人质,并与警方对峙16小时。在此过程中,他仍然不忘登录Facebook(全球最早也是最大的社交网站)更新状态,与家人朋友互通消息,甚至从一名好友处了解到一名SWAT警员隐藏在灌木丛中,并向他表示感谢。最终绑匪向自己胸膛开枪,目前仍未脱离生命危险。警方则考虑起诉给他提供帮助的亲友。 WEB2.0时代,一切的野蛮都奔跑着涌入一切的视野。我想起里尔克的一段诗:“冬天,死神如谋杀者,进入一家家房屋;它寻找着姐妹,父亲,并为他们演奏小提琴。然而当大地翻动,在春天的锄铲下,死神奔跑到街上,且向行人致意”。 一周段子·暴雨 1、媒体人宋燕发微博说:“刚在一篇影评里看到这么一段话:望京那些外企的门口总有卖报纸的,一到下班就喊:大哥大姐们——受了一天洋鬼子的气,买份《环球时报》吧!” 2、北京本周迎来暴雨,各种段子层出不穷,譬如“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又如“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就是上班时陪你在办公室看海,下班陪你在地铁看瀑布……”,龙应台多年前的一段话也被钩沉出来且登上热门转发榜:“如何分辨国家是否发达?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 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是个发展中国家。” 来源: http://ssnly100.blog.163.com/blog/static/1156339201152582620524/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0181/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你相信新浪吗?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06/26, 12:0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萝卜网官方论坛“第八区”公测进行中!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小月月”事件疑似天涯和新浪微博联手炒作 新浪“抄袭”谷奥事件全过程回放 一篇新闻引发的血案 毛新宇博士书法作品赏析 新水浒:一部叫春的绝世好片 无觅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