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薛涌 | 当腐败成为品牌

不久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有茶叶企业宣称要将一款信阳毛尖打造成面向公务消费市场的新的‘茶奢侈品’,售价每斤 13 万元。”此前西湖龙井每斤售价曾达 18 万元,引起不小的争议。信阳毛尖的销售商表示,这一奢侈系列在河南公务消费市场中很受欢迎,“茶奢侈品”更多被定位在礼尚往来及公务政务消费 。 读罢这段新闻,实在是目瞪口呆。对于一个每天喝茶的人,一斤茶大致是两个月的供应量。 13 万元?老百姓有多少一年能挣出这个数字?大款奢侈,我们管不着。只要人家挣来的钱正当,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市场经济嘛。但是,这里写的分明是“公务政务消费”,而且是在以贫困著称的河南。请问,在中国任何一级政府就职的人,谁有资格和权力一个月消费 6 、 7 万元的茶钱? 廉政是当前中国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直接涉及到政府的信誉。当然,廉政必须有赖于严格的监督。但是,信阳毛尖的天价,不仅不怕监督,而且公然对廉政进行挑战,对国家能力叫板:你不是要反腐吗?老子就是要在光天化日之下腐败一下,而且明码标价,一个官一个月的茶水就能把一、二百个农村孩子的年度教育行政经费喝光!看看谁有我牛!如果政府对此也坐视不管,岂不是在树立腐败的榜样? 如今,事实已经昭示于天下:天价茶叶“在 河南公务消费市场中很受欢迎”。打造这一奢侈品的五云信阳毛尖副总经理黄一 行称,这种天价茶“就只有一百份”。听起来似乎量很少,但一百份就是一千三百四十万之值。再看河南省教育厅的网站:“ 2011 年,河南省筹措拨付 111.8 亿元保障义务教育经费 …… 全省农村中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 530 元和 730 元 。”按照河南的标准,这一千三百四十万的“公务消费”,比河南农村 252 个中学生或 183 个小学生一年所能享受的公共教育经费都多。 再看看美国,生均年度教育经费接近一万美元,大致相当于 6 万多人民币。但市长、镇长请客人吃顿便饭的钱往往都没有。如果我们的公款消费到了这种地步都无法制止,还谈什么廉政? 谁在公务中使用了这样的天价茶?有谁被双规?有谁被起诉?有谁被逮捕?这些都是纳税人从政府那里要求的回答。事情明摆着:政府官员受行政法规的约束,公务出差的规格有明文规定。不管你是什么级别,都无法享受一个月几万茶水费的待遇。按照政府官员的工资,自己掏腰包也消费不起。但是,既然此茶在“公务消费市场上很受欢迎”,说明许多官员在消费。这无疑是公然的行贿受贿。所以,纳税人有问责的权利:究竟哪些官员喝了此茶?谁在行贿?谁在受贿?希望有关司法部门雷厉风行地调查处置。 天价茶“公务市场”如此堂而皇之地出现,说明在当今的中国,腐败已经不是需要遮盖的,要是要炫耀、庆贺的。信阳毛尖这款取名为“大器”的天价新茶 ,实际上是给腐败立了牌坊。这个牌坊不砸烂,腐败就不仅会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会变成一种人人竞逐的品牌。

阅读更多

薛涌 | 风景为什么“玩不起”?

【美国不要钱的景区】 中国的公园、景区票价贵,早已民愤汹汹。最近又读到《我国近半数 5A 级景区门票突破百元》的报道。有专家称,这种涨价风,除运营维护成本等因素外,背后有着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这“三大推手”。 我在海外已经生活了十八年,对国内的情况相当生疏。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外面的情况多少熟悉一些。两相对照,有些看法也许值得和国内的朋友交流。 在我看来,在目前的国情下,景区门票飙涨是没有办法的事,而且肯定还会涨。这里有着赤裸裸的市场供需的规则:只要大家愿意花钱,门票再涨也照样人满为患。这里透视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在高速城市化的发展中,对自然保护不力,使得自然景观成为稀缺资源。既然物以稀为贵,你怎么能挡得住景区门票的飙涨? 美国则是个景区廉价甚至无价的地方。这里当然有国情之不同。美国毕竟地广人稀。不过,即使在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景区大部分都是近乎免费的。举例而言,联邦野生保护区,大部分是免费开放,或者最多收一点停车费、过夜露营费等等,十几二十块而已。每个州,又有州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等等,基本也都是免费开放。即使是最基层的镇,哪怕就几千人,也有大量的镇级自然保护区。比如我家住的小镇不过 6000 人,到处是自然保护区。我家对门邻居一侧,就是一大片自然保护区,从家门口走过去只需三分钟,而且在里面跋涉从来没有碰见过别的人。我平日进行马拉松训练,经常一日在非机动车道上来回跑 24 公里。这条 12 公里的路程,就穿过了三个自然保护区,碰到的野鸭子比人多。试想,你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可能会去花 100 块钱逛公园呢? 这种随处可见、空无一人的景区,绝非仅仅用人烟稀少就能解释。这里有着诸多制度的因素。《纽约时报》不久前有篇专栏文章,题目是《我们都是富人》,讲的就是美国的联邦野生保护地制度。这种制度,保证最优美的风景掌握在联邦手里,在严格的规约下免费向老百姓开放。在贫富分化极为严重的美国,盖茨、巴菲特固然能享受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东西。但是,在自然这一项上,他们再有钱,所享受到的最美的景色也不会比老百姓多。因为美国最美丽的自然,不仅大量被保护起来,而且基本免费,连最穷的人也可以享受不尽。在中国,保护农地成了不懂市场经济。但在波士顿这种高度都市化的地方,不时能够看到这样的新闻:开了一百多年的农场实在经营不下去了,只好卖掉。但是,买下来的一方,按照法律也只能种地。农地就是这么被各级政府保护下来。乃至波士顿郊区的农民不得不花样翻新,把老玉米地割成迷宫,吸引城里的孩子们来玩。这倒是要收门票的。当然,联邦政府有时还会鼓励农民把农地抛荒为原始状态,为此每年按亩支付给农民钱。最近房市崩解。环保组织乘机从濒于破产的开发商手中廉价收购土地,把住房用地改为自然保护区。这些主要是在政府的框架之外进行的。 这么比较一下就明白,景区门票飙涨,更多的是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危机。这逼着我们反省自然保护的问题。从另一方面看,景区门票飙涨,未必一定是坏事。在自然景观如此稀缺的情况下,在各种自然保护的制度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景区门票涨了,也许会刺激各地方政府发展绿色经济,珍惜自然景观资源。同时,在这样的价格平台上,政府也应该鼓励私人创造收费制的自然景区。当然,自然景区主要是公共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无法单纯依靠市场解决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调节门票,对自然保护恐怕还是有利的。  

阅读更多

薛涌 | 后纸媒时代媒体的生存环境

【《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站在兜售余书】 3 月 13 日,不列颠百科出版社宣布有 244 年历史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印刷版寿终正寝,彻底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无独有偶,《纽约时报》在试行了一年的网站订阅制度后,于 3 月 20 日宣布,把读者每月能够读到的免费文章从 20 篇降到 10 篇。短短几天之内两大权威出版机构的戏剧性变化,颇为经典地演绎了从纸媒到数字化、网络化的成功转型。 《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停印,在文化心理上的冲击显然更大些。在其 244 年的历史中,《不列颠百科全书》以无可置疑的权威成为英语世界中高产阶层的“文化家具”。大家觉得不在书架上摆一套就显得缺乏品味和层次。《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流行度在 1990 年达到高峰,买了 12 万套。以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急跌, 2010 年最后一版印了仅仅 12000 套,至今仍有 3500 套没有卖完,以不足 1400 美元的折扣价在网上兜售。我对这 32 册的精装宝贝注目良久,很有买下来收藏之意。但想想当年白拣来又送走的那套,还是舍不得下手。 众所周知,多年来《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网络媒体上受到维基百科的有力挑战。维基如今是世界十大搜索网站之一,词条多达 400 万,《不列颠百科》则仅有 10 万。独立的比较研究揭示,维基百科的错误率和《不列颠》几乎相差无几,而且查找方便,特别是通过点击链接而搜寻引用文献易如反掌。这些都使《不列颠》难以招架。 但是,《不列颠》的出版人 Jorge Cauz 强调:“停止印刷版的这天绝对不是个悲哀的日子,我们已经彻底数据化了。”有关报道确证:《不列颠》因为网络的冲击而赔钱,但 2004 年后有了转变。不列颠出版社通过发行相关的普及知识和教育读物来获得其 85% 的收入,只有 15% 的收入来自百科系列。 1% 来自《不列颠》印刷版本身。如今,有 50 万订户每年花 70 美元购买《不列颠》的网上阅读权。简单的算术就可以揭示: 50 万乘 70 美元的年订费是 3500 万美元。以 1990 年的高峰销量 12 万乘上 1500 美元的印刷版售价,为 1.8 亿美元。考虑到这套 33 册的精装本印刷成本不薄,而且是一次性销售,不可能有第二年的回头订费,如今网络销售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不列颠》从印刷版向数据化、网络化的转型,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纽约时报》则提供了另一个范例。最近几年,纸媒风雨飘摇,《纽约时报》持续亏本。只有《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几家纸媒能够顶风而上。不过,《纽约时报》穷则思变,一年前开始了网上阅读收费订阅制度。如今网上的订户以达 45 万以上,每月定费 15 、 20 、 30 美元不等。要知道,《纽约时报》纸媒版发行量不够 115 万,周末版 164 万多。印刷递送成本相当高。第一年网上订阅赢得了 45 万订户,可以说是凯旋般的胜利。所以,《纽约时报》胆子大起来,一下子把免费阅读的文章数量砍下一半。这无疑是逼着大家付费进行网上订阅。 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纸媒衰落恐怕是大势所趋。但是,《不列颠》和《纽约时报》的转型证明,传统权威媒体未必象人们过去所预料的那样式微。固然,网络化戏剧性地降低了媒体的准入门槛,似乎人人都可以办“媒体”。但是,全面深度的新闻和分析,还要《纽约时报》这样的老字号来担当。维基百科固然冲击了《不列颠百科》。但是, 50 万订户每年付费网上查阅《不列颠》,无疑证明了其知识权威的价值。有分析家指出,维基百科虽然无所不包,错误率也不断降低,但词条往往缺乏专业性的框架,有时枝节堆积了许多,核心问题却浮皮潦草。由世界一流专家执笔的《不列颠》,则坚守专业框架,详略得当,不至于避重就轻,显得非常可靠。 看来,知识和媒体权威在网络时代并不仅仅是幸存,日后说不定还会更加繁荣。这就和品牌一样,是这个世界离不开的。从《不列颠》和《纽约时报》的转型看,其成功的基本条件是网络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因为有了这样的保护,其网络产品无法随意被转发,读者会不停地到原网址来访问。于是,各媒体的网络争奇斗艳,都办出了特色。我是纸媒的信徒,订阅四份日报,还有四五种周刊、月刊,根本看不过来。但是,守着这些过量纸媒,还要到这些纸媒的网站上访问。因为这些网站有些纸媒本身无法容纳的文章、博客、视频、和读者的互动留言。老字号的生存固然要有赖于网上的开发,网上阅读也需要依托不少老字号。在这样的格局下,网络的繁荣就不至于产生权威沦落、“信息失序”的局面。 相比之下,中国的纸媒在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过程中依然滞后了一大步。看看各报纸的网站,往往千篇一律,多是把纸媒上发表的东西贴出来而已。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纸媒信息也相当随意,摆出一副“转了你是看得起你”的老大架势。这种利用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所建立的垄断,自然使各纸媒丧失了经营自己网站的动机,从长远看妨碍媒体的繁荣。可见,网络化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媒体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阅读更多

薛涌 | 共和党的“老二”政治

罗姆尼在伊利诺斯大胜之后,布什的弟弟杰 . 布什第二天站出来支持罗姆尼,称共和党到了团结起来的时候了。一般而言,选举是选民的事情,其他政治家怎么站出来力挺某个候选人,大多都很难影响选情。但杰 . 布什的态度则非同寻常。他的政治声誉,远超过当过总统的哥哥。如果不是顶着布什这个名字,今年获得共和党的提名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在共和党内,他可谓是个“无冕之王”。也正是这个原因,杰 . 布什一直非常谨慎,极力避免拉偏手。尽管他父母老布什夫妇早就公开力挺罗姆尼,他本人始终保持中立。在佛罗里达预选时,他作为人气极高的前州长本有“封王”的影响力。但那时他公开拒绝表态,甚至对自己投谁的票都保密。他明确地说:“这样作的目的,是让候选人自己去赢得选票。” 如今杰 .

阅读更多

薛涌 | 罗姆尼决定性的胜利

3 月 20 日共和党伊利诺斯的预选,罗姆尼以 47% 的得票率大胜。虽然他在预选开场以来赢得最多,但一些评论家称这是他第一次令人信服的胜利。在此之前,他只有在本州马萨诸塞、摩门教徒集中的内华达、桑托勒姆和金里奇不在选票上弗吉尼亚、以及几个太平洋岛屿和波多黎各取得过大胜。连老爹当了两任州长的第二故乡密西根,都只能险胜。党内反对力量一直在说:你的组织和资金最雄厚,每个州预选烧掉的钱是对手的数倍,怎么只能靠百分之三十几来赢?亏得是四个人的竞争,若一对一你赢得了吗?伊利诺斯不仅是大州,而且是制造业重地,有大量蓝领选民。这些选民和罗姆尼一直就不对付,把桑托勒姆看作自己的代言人。在桑托勒姆横扫南方后,金里奇虽然依旧不肯退出,也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这其实是第一次桑托勒姆和罗姆尼单挑。在一周前,两人的民调支持率相差甚少,在民调误差边际之内。但短短一周,罗姆尼就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当然相当让人惊异。 此胜对共和党预选会产生什么冲击,目前判断还为时过早。但是,如果我们把预选比作一场马拉松的话,到了伊利诺斯这里,罗姆尼状态良好,开始加速甩开对手;桑托勒姆已经显出撞上极点的症候,抬不起脚步来;垫底的金里奇已经没有任何分量。过去一段是桑罗勒姆阵营呼吁金里奇退出,罗姆尼巴不得金里奇留下来分走桑托勒姆的选票。现在罗姆尼一方也希望金里奇退出。道理是,盖洛普民调刚刚揭示:如果金里奇退出,他的选民几乎会在罗姆尼和桑托勒姆之间平分,而不会一面倒地投入桑托勒姆的阵营。另外,现在的要务是争取获得 1144 张选举团票。预选将近过半,罗姆尼获得的选举团票大致为 562 ,接近 1144 的一半。罗姆尼最终会得票最多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事实,问题是能否拿到一半的法定票数。竞争的人越少,他就越可能达到 1144 的门槛。 本次预选开战以来,桑托勒姆已经一鸣惊人了几次,罗姆尼则以枯燥乏味著称,竞选如同当年三英尺三英尺向前蠕动的“俄州橄榄球”,很难出彩。这次为何突然胜得这么大? 其中一大原因,是共和党人的忧虑升级。在伊利诺斯投票前,“掮客提名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桑托勒姆被 CNN 记者逼问:“在你明明无法获得 1144 张选举团票时,你是否要出来阻止罗姆尼获得此数?”他不愿正面回答,仅讲了一通为何罗姆尼无法代表保守主义的大道理。 CNN 记者再逼一步:“那么你的回答就是‘是’了?”他也不予以否认。他在伊利诺斯的演讲中,则主动提到当年共和党推举福特这种温和派而失败的例子,指的就是 1976 年的掮客提名会。但是,他强调共和党的失败是用了温和派,而不是掮客提名会的内斗。显然,他把眼光集中在掮客提名会的战略上。 共和党的统治阶层,当然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局面。桑托勒姆最近的一系列胜利,仅创造了几个新闻头条,却无法给他的预选创造“势头”。布什的一位前顾问 David Frum 分析到,一般的预选势头,总是因为一个胜利而招来大量政治捐款。有了捐款后,候选人马上可以扩张班底、强化组织、加大广告投入,渐渐就演化成席卷之势。虽然桑托勒姆赢了许多场,有些相当出彩,但捐款并没有接踵而至。党内主流对他保留甚多。所以,他没有太多钱打广告战,甚至无法扩充竞选班底,全靠自己卖苦力,时间一长自然就精疲力竭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仅没有很好地利用在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连胜的势头,反而犯了几次大错误。本来,他要乘胜追击到罗姆尼的地盘波多黎各。他并不指望创造奇迹。只因为那里的预选是大家按胜负比例分配选举团。如果罗姆尼得票不过 50% ,桑托勒姆表现超过预想,桑托勒姆就能从罗姆尼手里抢走几张选举团票。可惜,他千里迢迢地跑到那里,偏偏说了最不该说的话:“波多黎各变成美国正式的州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讲英语。”这就让讲西班牙语的波多黎各选民大倒胃口。结果罗姆尼以 83% 的比分大胜,席卷了所有选举团票。 桑托勒姆在波多黎各白白花了两天,等于帮罗姆尼助选,却耽误了激战正酣的伊利诺斯选情。罗姆尼在投票前几天支持率急升。可惜,在这个节骨眼上,桑托勒姆又犯大错误。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竞选的主题是自由,而不是经济,我并不关心失业率 …… ”在失业率超过 9% 的制造业大州,投票前说这话岂不是政治自杀?而这是发生在他的演讲中,而非即兴回答记者或选民提问时的口误。难怪有人说,他连像样的撰稿人都雇佣不起,一切靠自己发挥。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事情”。这么长的竞选,再加上高度疲劳,不出大错误几乎不可能。反观罗姆尼,在南卡两次辩论砸了台,让金里奇大胜。金里奇嘲笑罗姆尼:“赶紧换辩论教练!”罗姆尼有的是钱,立即把美国大学头号辩论教练请来,接着在佛罗里达的两场辩论中痛宰金里奇。美国的政治家从来不是唱独角戏的,身边的军事、顾问、代笔一大堆。桑托勒姆显然行头不齐。他再跑下去困难会越来越大。 伊利诺斯即使不是一个转折点,至少已经打破了竞争各方的心理天枰。桑托勒姆企图逼出一个“掮客提名会”的前景,已经越来越黯淡了。金里奇如果还不退,则越来越象个丑角。罗姆尼对金里奇和桑托勒姆的联盟,也越来越不畏惧了。也怪不得,结果出来后,许多保守派评论家开始讨论起谁应该是副总统候选人的话题来了。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