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录 | 一日段子荟萃 2-9
@bimawen:央视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难兴邦,东莞加油,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今晚,我们都是嫖客,比起出卖灵魂,出卖肉体比太阳还要更有光辉。天堂里面没央视,曝光打不垮东莞人,人间...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2 月 9, 2014
@bimawen:央视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难兴邦,东莞加油,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今晚,我们都是嫖客,比起出卖灵魂,出卖肉体比太阳还要更有光辉。天堂里面没央视,曝光打不垮东莞人,人间...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2 月 8, 2014
在阿拉斯加东部阿留申群岛短暂出现的虎鲸。图片: Robert Pitman/NOAA (public domain) 这篇由 Andrea Crossan 所写的文章以及广播新闻最初是2014年1月31日发表于PRI.org,经同意后转贴于此。 该怎么把一个重达六吨、长达二十英尺且每天需要消耗几百磅食物的动物藏起来? 这就是研究人员和环境保护人士在寻找于俄罗斯的海域被捕抓走的八只虎鲸同时想要解开的神秘事件。 谣言指出其中两只虎鲸将会展示在2014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此消息已引发强烈批评。 推特上广为流传的一份在线联署要求俄罗斯公司White Sphere不得将虎鲸展示在索契(2014冬季奥运举办城市)的海豚馆。 Ricky Gervais在推特上表示: Please sign this petition http://t.co/vUe0BDOSAQ . Stop Russia keeping orcas in tanks for the Sochi olympics. Thanks — Ricky Gervais (@rickygervais) January 25, 2014 请参与这个联署: http://action.sumofus.org/asochi-orca-whales/2/4/?sub=fb 来阻止俄罗斯利用虎鲸来当作冬季奥运的秘密武器。 许多报导指出这家俄罗斯公司是在鄂霍次克海域捕捉到虎鲸,且其中几只虎鲸被圈禁在海参威附近。俄罗斯渔业处并没有对俄国海域虎鲸捕捉限制的问题作出响应。 一只公的虎鲸被看到出现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柯曼多尔群岛。 一位来自鲸豚保护团体( WDCS )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掌握来自俄罗斯内部的消息指出其中两只虎鲸被运送往中国,两只在莫斯科,并没有任何一只虎鲸被用来展示。 现在没有证据表示White Sphere拥有这些虎鲸或是他们有任何计划要将虎鲸展示在索契。White Sphere的发言人表示公司并不会捕捉或是输出野生动物,也已经知晓网络上的请愿联署活动,且对于民众的不满表达致意。 据说 两只被送往中国的虎鲸将会展示 在中国一个新的海洋主题乐园 ,海洋王国(Ocean Kingdom),这个主题乐园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海洋水族馆和最丰富的海洋生物,像是白鲸和鲨鲸,目前乐园并没有刊登出任何关于虎鲸的广告。海洋王国也不愿对于他们是否会展出虎鲸作出响应。 对于海洋主题乐园拥有虎鲸这件事一直都有强烈的反弹声浪。这可能是因为受到在2013年上映的纪录片Blackfish所影响,此纪录片详细记录了2010年在奥兰多海洋世界(Sea World)虎鲸训练师身亡的事件。片中也向观众指出了捕捉虎鲸方法。 「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主题公园对待海豚和虎鲸的方式越来越隐晦,」,Blackfish的执行制片人及编剧Tim Zimmermann表示,「十年前,你们还会看到这些海洋主题公园宣布他们将会有杀人鲸的广告,但现在这个程序消失了,我们只会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现杀人鲸就这样出现在池子里了。」 本来作者是来自波士顿的Andrea Crossan,她是The World的资深制片人。她关注所有跟加拿大有关的事物而且养了一只和小马一样大的狗。 译者:Miranda 校对:Josephine Liu 作者 PRI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plus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阅读更多发布者五月三十五日 | 2 月 7, 2014
时间与网络:“祛魅”到“返魅”的时代革命 胡泳 近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赵汀阳、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等做客文化纵横,讨论“意义互联网与适当社会”,腾讯思享会经授权报道编发。胡泳指出:互联网时代,改造社会的主导力量不再是资源、生产资料和科层化组织,而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及其塑造的组织形态。同时,胡泳认为人类是否能够完全理解和控制网络有待思考,“当网络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获得新思维和新视角的机会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即窄化了我们的思维,导致了社会的共识更难达成。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到底网络增加了不平等还是共识。”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腾讯思享会”或“ ThinkerBig ”公众帐号,以下为发言实录: 在“祛魅”与“返魅”之间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大家都在谈文明的转向,时间的作用,意义的再生产,哲学的最高范式……所有这些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经过后现代社会这一拨,经过解构主义这一拨,宏大叙事在这个潮流当中,是为这个时代所不齿的。从整体的发言感觉而言,我感觉有一种宏大叙事的复兴,的确和现在研究的信息社会的各种因素都在巨变有关。除了技术和商业革命,除了社会和政治结构,甚至包括认知范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而以前要素的改变没有那么厉害。 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可能来自于,我们前面有一段时间的确过于关注小的东西,如经济学家黄达所言: “是不是存在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大家都重视对策性的研究,而忽视基本理论的研究?”甚至我们在《意义互联网》一文中提出来,原来有一个“祛魅”的过程,现在是不是有一种重新“返魅”的革命性。 我正在重读《 1984 》,里面说乌托邦社会的无产者,他们像蚂蚁一样只能看到小东西,不能看到大东西。所以宏大叙事如果复兴的话,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 “时间线”呈现,颠覆传统信息获取方式 我比较关注社交媒体,我就这个方面讲几点,与各位形成一个印证。首先关于时间的问题。社交媒体很重要的东西是时间,它的时间概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时间在这里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成为媒体的核心。所谓核心有好几种意思,比如成为组织原则,所有的媒体是按照时间来组织的,信息以信息流的方式呈现。当你使用微信、微博,或者你使用 FACEBOOK 时,那种状态更新,伴随着苹果的触控技术,你只要“下拉”,信息会源源不断在你下拉的过程中呈现。这与你从传统的报纸、杂志或者是图书、电影那样的媒体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除了“时间线”表现形式以外,当然还有内容模式的改变。内容呈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 TWITTER 的字数限制,其实是时间限制。微博、微信的信息内容也是短小的,碎片式的,包括微视 8 秒钟视频方式等,它在告诉你,你现在必须以一种极其简短的、压缩的、受到限制的方式表现。这种压缩会造成很多好处:比如效率的提高,知识采集的加速度,以及生产的轻易性(即很容易生产内容)。生产的轻易性会导致生产者无穷增多,就好像所有人都有麦克风,只要你会知识采集,在 5 分钟之内,你可以变成任何领域的小专家,毫无问题。 这些是好处,但是与此相关的,我们会看到其他的问题。比如前一阵政府打击网络谣言,谣言跟媒体的时间组织原则,跟内容的压缩是有巨大关系的。因为在这样一种展示形态当中,谣言或者叫做误传,或者叫做有意传播的假消息,的确比以前获得更可能传播的机会。 相对于知识生产来讲,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有没有可能在 140 个字之内表现思想,这也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我当然是讲社交媒体,如果我们的商业和社会都采用时间作为组织原则,这个将来对个人、组织、政府、媒体和整个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这样一个时间的压缩,到底是增加了知识的宽度,还是改变了知识的混合方式?因为知识有可能有一个短的表现形式,但是通过链接出去,永远把它指向更加长、更加深的内容。所以,知识的采集方式会发生另外的变化。这里面就有很多可以讨论的问题,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网络增加了不平等还是共识? 第二点,除了时间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做网络。当我说网络的时候,我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性在这个时代空前增加。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内容,现在其实被这一个个人属于哪个网络所影响。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概念,叫“个人学习网络”,今天的学习全都不是个体的学习,完全要看你处于哪个网络之内,你的知识结构是受制于你所处的网络的。 由此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不懂网络如何影响个人的体验,最终一定会影响你这个人在网络社会当中的生存。由于有这种可能性,我们要重新来看什么叫做媒介素养,什么叫做数字鸿沟。因为这些鸿沟和素养都决定你在网络当中能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而且,由此也会造成其他的东西,比如网络中的信息消费,如果是个人认知被网络所决定,有可能造成其他有意味的变化,例如会不会产生群体极化,会不会产生回声室效应。最后就把我们带向一个崭新的问题, 当个人越来越多地与不同的网络相联系,我们作为人类能够理解和控制这些网络吗,还是我们完全控制不了它们?或者当网络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获得新思维和新视角的机会的同时,可能增加人类的理解,但也极有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即我们的网络窄化了我们的思维,导致了社会的共识更难达成。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到底网络增加了不平等还是共识。 时间 + 网络 = 无穷可能的世界 如果你把时间和网络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它们又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社会?最终这些社会性技术会不会影响到人类的学习,人类的认知,包括人类的大脑本身?我和永朝(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奇平(《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刚刚在美国访问了一些科学家,他们致力于研究合作的机制背后有没有可能找到进化的动力,或者从进化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的大脑是不是固有的就有这样一些合作的本能。 对于合作机制的研究,最后一定会延伸到我们社会性技术对于人脑的影响,以及通过对于人脑的影响,怎么样影响到人的行为。这是为什么,现在有大量的研究最后都会指向研究脑科学,要去研究神经科学。 这些东西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无穷的可能性的世界,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还挺有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有趣的时代,这个时代非常非常的有趣。对于我们来讲,最好的回报这个时代的方式,就是把这些有趣的地方做各种可能的开掘。
阅读更多发布者草墙推 | 2 月 7, 2014
如果想了解言论在中国的命运,我觉得“对不起,原文已经被删除”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指标。 去年年初是言论相对宽松的时候。2012年11月中共召开十八大后,从北京到地方的很多官员都表示要倾听来自民间的尖锐批评。 当然,在官方媒体上是找不到尖锐批评的,只能去微博的世界寻找,可是那里往往也找不到,因为那里充满了“对不起,原文已经被删除”。 官员们嘴上欢迎批评,但行动上压制批评,这似乎很矛盾,其实很正常。对于大多数共产党官员,尖锐的批评越多就越会显示他们执政能力不足,所以他们欢迎批评(如果真的欢迎),也只是欢迎私下提出的批评。 这个“对不起”的微博删除行动,自微博2009年在中国诞生起就开始了,随着微博越来越活跃——据称用户已突破5亿,“对不起”的删除行动也就越来越兴旺。审查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指令,但另一方面是微博等社交网站的管理员在删帖。 什么原因?就是经济利益。中国的网络公司主要是民营的,他们不敢得罪政府,如果政府打压他们,那么滚滚而来的金钱眨眼间就会滚滚而去。所以他们总是主动去删除那些尖锐的批评,网民因此嘲笑他们是挥刀自宫的太监。 然而这些民营网络公司在删除微博和注销批评者微博账号的同时,又在悄悄鼓动微博上的批评声音。我的微博经常收到这样的提醒:某某的账号被“活埋”后变成某某“转世”了,建议我关注这个以新换旧的某某。 民众喜欢听到批评政府的声音,所以经营微博的公司不可能完全让用户禁言。他们懂得把握批评的分寸,知道政府官员可以接受一些不痛不痒的批评,努力将这些批评控制在政府官员容忍的范围内。好比是狼对羊说:“允许你叫唤,但前提是不能引来猎人。” 可是批评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和响亮,这让我们的官员十分恼怒。 曾经有人问我,中国什么时候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我当时乐观地回答,当“对不起,原文已经被删除”在微博的世界里消失之后,中国可能距离言论自由不远了。 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我嘲笑了自己。政府在去年8月开始了大规模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新浪微博有超过10万的账户被永久封号。 这些被封号的账户里有不少确实是谣言微博,也有不少是批评者的微博账户。政府声东击西,打击网络谣言是声东,封掉批评者账号是击西。 到了10月,我发现“对不起,原文已经被删除”这句话几乎在微博里消失了。那时候没有什么批评的声音了,即使有,也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批评。 三年多来,我一直讨厌这句话,希望这句话消失,可是它真正消失后,我才知道不是言论自由来了,是更加严厉的言论管制来了。 到了12月,我突然看到“对不起,原文已经被删除”在微博里重新出现,虽然不是过去那么大规模,只是零星出现,我也感到欣慰,仿佛可以冒出水面吸一口气了。我甚至开始希望这句话在微博的世界里重新泛滥起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政治上一直是紧一阵子后松一阵子,松一阵子后紧一阵子。我已经习惯了。 在近期的反腐运动中,很多官员可能又会口口声声说:“党和政府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批评。”这样的话他们说了64年了,但我预感他们说得越多,“对不起,原文已经被删除”也会出现越多。 我想起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 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前行到对岸停下后,他才从船上记号处跳入江中找剑,自然找不着。我们的官员欢迎人民批评的表面态度是在剑掉落江中时船上刻下记号的地方,实际态度是在让船前行到对岸后找不到剑的地方。那个地方说:“对不起,原文已经被删除。”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0207/c07yu/ 翻墙技术博客 订阅地址及社交帐号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2 月 7, 2014
这次口水战的第一回合是负责东亚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Daniel Russel)在美国国会上作证时,首先发声,他称:中国主张的海事权益如果不符合国际法中基于土地特征的海事主张,那将与国际法不一 致。他还批评中国对南海的主张立场缺乏透明度,给区域的和平带来不确定性,并限制了取得相互认可决议或公平共同发展的前景。并再次强调美国支持对南海主权有争议的国家举行持续双边、多边对话;应采取措施降低紧张局势,避免紧张升级;美国副国务卿称:美国反对声索国采取新的单边行动改变现状,认为如果北京再次采取此项措施,将无异于挑衅。 对此,北京方面也严词反击说美国部分官员仅凭谣言就无端指责中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称重申,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完全有权根据自身面临的空中安全形势,採取包括划设防空识别区在内的任何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发言人说任何国家对此无权说三道四。 中国发言人认为,有关南海问题的谣言是近来日本右翼势力散布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转移国际视线,为自身推行右倾化政策做掩护。中方发言人还呼吁美国,多做有利于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事情。 不过北京方面的反应并没有令华盛顿将态度放缓,周五在与到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晤时,美国国务卿克里郑重表态称,美国会遵守在1960年签署的美日安保条约、保护其盟友的安全,其中包括东海地区。 法新社注意到,克里在讲话中曾出现口误,把东海说成南海,稍后进行了自行更正,他说:「美国既不承认、也不接受中国宣布的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无意改变在这个区域所从事的行动。」不过克里也表示自己将在下周访问北京。 据美联社的报道,日本外相在会晤后则表示,双方同意会「冷静并坚定地」回应北京方面的行动,其中包括近期所宣示的防空识别区。日本外相还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出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邀请。有外交人士指出,奥巴马将在4月访问亚洲,届时很有可能造访日本,不过克里近期的亚洲行中估计没有东京。 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近来并不是十分融洽,尽管新任命的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已经表示希望与中国竭诚合作,其工作重点就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表态说,要优先和同是有主权争议的韩国修好,有分析指出安倍此举就是受了美国的影响,紧接着美国国务卿的表态,会保护东京,想必这一连串的动作,已使得中国高层十分不快,估计这个周末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而是积极思考在下周应作出何种反应。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