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会

刘植荣:背着30万亿公债谈减税纯属空谈

背着 30 万亿公债谈减税纯属空谈 作者:刘植荣 最近几年,一些专家、教授和政府官员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结构性减税”。我不禁要问,在政府开支逐年增加、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债务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减税空间究竟有多大?我认为,不削减政府开支并清偿政府债务来谈减税纯属空谈。 2013 年 4 月 6 日 ,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3 年年会上提出,截至 2011 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是 30 多万亿元, 2012 年债务数量比 2011 年增加了几万亿元。又根据 2013 年 3 月 5 日财政部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关于 201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1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到 2013 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为 91208.35 亿元。由此可知,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超过 20 万亿元。 政府债务是当政府财政收不抵支时,借钱弥补财政收支差额形成的,这个差额就是财政赤字。政府每年财政赤字的积累就形成了政府债务,也就是公共债务,简称“公债”,因为这钱借来是购买公共物品的,是为所有居民服务的。中央政府的公债也叫国债;地方政府的公债也叫地方债。 从国家统计局历年编纂的《中国统计年鉴》来看,中央政府从 1979 年以来一直执行赤字财政政策。中央政府 1979 年借债 35.3 亿元, 1994 年借债突破 1000 亿元大关,为 1175.25 亿元。根据历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财政赤字 2009 年为 9500 亿元, 2010 年为 10500 亿元, 2011 年 9000 亿元, 2012 年为 8000 亿元, 2013 年安排为 12000 亿元。 读者会问,政府理财,怎么理出赤字来?其实,政府理财和居家过日子是一样的道理,只是规模大小的不同。家庭收入如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就必须借钱,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家庭成员如果遇到大病而又没有医疗保险,就不得不借钱救命。如果要购买住房,自己的储蓄不够交房款,也必须借钱补足房款,否则就住不上舒适的房子。政府也是如此,如果遇到战争、自然灾害、大范围瘟疫等情况而财力不支时,就必须依靠借债渡过难关。政府的一些经常性支出就像家庭生活必需品,如国防、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债付息等,有的项目甚至连一分钱也减不下来,如公债付息支出。 2013 年,中央本级预算总支出为 20203 亿元,几项大的支出分别是:国防为 7177.29 亿元,占 35.5% ;国债付息为 2294.4 亿元,占 11.4% ;公共安全为 1289.89 亿元(其中武装警察为 1006.3 亿元),占 6.4% ;教育为 1121.65 亿元,占 5.6% 。从目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看,这几大项支出未来几年不会有明显的削减。 但也有一些支出项目并非是必须的,或至少说不需要支出这么多,被百姓深恶痛绝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这“三公消费”就是如此。早在 2008 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就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1+1 》栏目中披露,“社会上有个说法,中国行政开支,仅公款吃喝、公费出国考察、公车使用的‘三公消费’,就接近 9000 亿元人民币,占总行政开支的 30 %。”中国每年的“三公消费”大致等于财政赤字,可以这样认为,中国的财政赤字就是“三公赤字”,中国公债就是为“三公消费”欠下的债。 由于我国的财政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由国会控制,国会给政府设置一个公债上限。所以如果没有大的制度性改革,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政府做到财政平衡或清偿公债的可能性极小。 目前 30 多万亿元的公债,如果利率按 3.5% 计算,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是 1.05 万亿元,即使地方政府停止举债,每年新增的国债也有 1 万亿元左右,背着这么大的债务负担谈减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所以说,中国目前最应该考虑的不是减税问题,而是减少政府开支问题。因为在政府开支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实质性的减税。要想减税,必须首先减少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减少 1 元钱,才能减税 1 元钱。 不少人认为,政府借钱与个人无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政府是个抽象的概念,政府的任何经济行为,都要由其国民承担,债务也是如此。现在中国政府有 30 多万亿元的债务,人均分摊 2.3 万元的公债,公债即使在我们这一代不偿还,也要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偿还。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眼前利益借债,享受了更好的生活,让子孙后代增加了负担,让他们的生活更艰难。 综上所述,不减少政府支出,就没有讨论结构性减税的基础;政府不清偿公债,就很难有真正的减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3 月 17 日在会见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表示,“ 1-2 月份,中央财政的收入增幅只有 1.6% ,可以推想,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中国赤字财政已运行多年,现在有必要调整为平衡财政,进而实现财政盈余,逐步清偿公债,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3-04-15第06版,发表时的题目是《 削减政府开支 加大减税空间 》)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刘植荣:太阳能、风能是环保的新能源吗

阳能、风能是环保的新能源吗 作者:刘植荣 太阳能、风能、乙醇在许多人眼中是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尤其在一些人或利益集团的过度宣传下,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前几年曾疯狂地发展,如今,恶果出现了 ……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区别在哪? 传统能源究竟可使用多少年?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果真环保没有污染吗?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能源战略?近些年来,在能源问题上,人们一直围绕这些问题争论不休。 新能源是相对传统能源而言的。传统能源,通常指人们过去一贯使用的能源,如木材、植物秸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都是由远古动植物化石演变而成的,所以也叫化石燃料。新能源指最近一些年来被广泛开发使用的能源,如植物乙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关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定义,世界一直不统一,在一国认为的传统能源,在另一国则被认为是新能源。例如,核能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已被划入传统能源,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核能则刚刚起步,因此属于新能源。 现在人们惯于炒作概念,能源也是如此。其实,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所谓的 “ 新能源 ” 并不新,它们有的比某些传统能源要早得多。 现在比较主流的认识是,新能源可再生,比传统能源污染少,为此,许多国家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新能源发展目标。例如,欧盟到 2020 年新能源的份额要达到 20% ;美国到 2030 年风力发电要占全部电力的 20% ,用生物液体燃料 ( 乙醇 ) 替代 30% 的石油产品;日本到 2050 年新能源等替代能源将占能源供应的 50% 以上。 但是,从最近各国新能源政策调整看,似乎实现这些目标有很多悬念,理由是人们过去对新能源的弊端认识不足,放大了优点,忽视了缺点。随之新能源诸多缺陷的显露,人们对新能源的认识回归理性,重新调整新能源的发展战略。 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究竟可用多少年? 化石能源究竟可以开采多少年?恐怕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因为世界在不断发现新的油气田和煤田。拿中国来说,上个世纪 80 年代就有专家提出,中国储藏的煤炭仅可供开采 80 年, 30 年过去了,中国领土上不断发现新煤田,煤炭开采年限自然也不断延长。 2009 年中国新疆东部吐鲁番地区发现一个储量达 640 亿吨的世界级特大煤田, 2012 年新疆和什托洛盖又探测出储量达 810 亿吨的更大煤田,仅这两个煤田就够全国开采 40 年。可见,化石能源的储量并非一些专家忽悠的那样危言耸听,因为我们在不断发现新的煤田、油田和天然气田。 在美国,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但对传统能源的探测和开发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采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举的政策,努力提高能源自主份额,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结束时,把石油产量增加到 16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使美国的石油进口量降至 16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国际能源署不久前发布的报告,美国将在 2017 年之前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并有望于 2030 年左右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在 2012 年也创下了几十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煤炭产量和该行业雇工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美国也提出了提高传统能源使用效率的能源策略,现在正开发节能汽车技术,让发动机的效率提高一倍,也就是说,现在跑 100 公里的油,将来可以跑 200 公里,这样,就可以减少燃油消费,让油价保持较低水平,让广大消费者受益。 风能发电:好看不好用 不少国家建有风电场,看上去很壮观,和荷兰风车一样,俨然成了一道观光风景。 利用风发电,其实就是用风力作为动能。但现在人们看到的风车,是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希罗于公元一世纪就发明的,就是把风动能通过机械装置转换成机械能,用于磨面、泵水、织布、锯木等工农业生产。 欧洲的风车普及率很高, 1850 年荷兰有 9000 座风车; 1820 年,英国和法国各有大约 10000 座风车; 1895 年德国有 18242 座风车; 1900 年芬兰有 20000 座风车。到 20 世纪 30 年代风车达到鼎盛时期,欧洲大约有 20 万座风车 ( 当时还有水轮机 50 万部 ) 。 随着汽轮机的不断改善,风车逐步被汽轮机替代。因为风车的最大缺点就是不能提供恒定输出功率,微风或静风时,输出功率为零,工厂只有停工等风。而汽轮机则可提供连续的恒定的输出功率,体积小,使用很方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不再建风车,蒸汽机也逐步被内燃机和电机替代。所以,现在看到的风车,大多已被废弃,仍用于生产的是极少数。 现在的风电生产流程是:把风动能转换成机械能,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里;然后再翻转过来,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上网,电能根据需要转化成机械能、热能等。对使用机械能的工业来说,风动能经过 5 次转换才能成为机械能,而能量在每次转换过程中都会有损失,从而导致一些行业对风动能的利用效率很低,远不及过去风车直接把风动能转换为机械能。所以,现在又有人对传统的风车感兴趣,在用机械能的工厂,让风车提供动力。 其实过去的帆船也是利用风动能航行,后来被烧煤的蒸汽机取代,再后来又发展到内燃机。能源的选择,也是优胜劣汰,要考虑成本、效率和便利程度,这也是市场的选择。风虽然是可再生能源,但像用于帆船航运,由于航速慢等原因,其成本要比内燃机驱动的远洋货轮高很多,所以,现在的帆船一般只用于体育比赛了,很少有人再把它用作商业航运。 很多人认为风电是零污染,其实,这只看到了风电的发电过程,没有看到风电设备制造和储能系统的污染。风电所需要的铅酸蓄电池在生产、使用及报废后的处理都会严重污染环境,风机叶片材料玻璃纤维的生产也会产生高污染,可见,风电在发电前已经排放了污染。 太阳能发电:清洁绿色只是美丽的谎言 太阳能也说不上是新能源,上个世纪 70 年代,我在农村老家就用太阳能。那时的太阳能就是用混凝土做个抛物面,也就是 “ 大锅盖 ” ,就像现在的卫星电视天线,上面用小块镜片镶嵌起来,好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焦点上。在焦点位置安装个支架,上面就可以烧水做饭了。做饭时人也要被强烈的太阳光炙烤着,必须戴着墨镜做饭。可戴着墨镜做饭又掌握不好饭菜的火候,不是烧焦就是不熟。所以,这种抛物面太阳能灶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根本就不具备实用性,很快就被废弃了。 同风能发电一样,利用光伏电池发电,污染甚至比煤炭发电还大。一些人或集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过度宣传太阳能是绿色能源无污染,误导了很多人。 2007 年前后,我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在建光伏产业园,都在创千亿元的光伏行业。即使是在光伏行业已经显露风险的 2009 年,产能继续大举扩张。 最近 “ 落架 ” 的无锡尚德太阳能老板施正荣,他在 2009 年还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写了一封公开信,为发展太阳能造势。他在信中有一段写道: “ 阳光是人类最原始的能源,即使我们能通过现代科技将它捕捉、利用,它也没有改变最初的特质:清洁、纯净、公平地洒满全球,超越国界、种族的藩篱。相信在共同努力下,它能成为我们与未来沟通的另一种语言。 ” 但这是应予质疑的。阳光没有污染,但生产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硅太阳能电池耗能和污染都很大。有人计算过,生产一块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所消耗的能源比这块电池板在使用寿命期内转换的电能还要多。这一结论虽然还存有争议,但晶硅太阳能电池属于高耗产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晶体硅的提炼要排放大量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等有毒物质,很多企业为降低成本没有有效地对这些有毒物质回收和处理,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春力指出: “ 在光伏产业中,我国的硅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 40 %多,而我国生产的硅 95% 用于出口。硅在生产过程中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但使用时却是清洁能源。因此,我国为世界低碳做出了贡献,但自身却并没有实现低碳发展。 ” 燃料乙醇:效率几乎等于零 世界生物能主要是燃料乙醇。其实,燃料乙醇并不是什么新能源,它甚至是比石油还古老的能源。 1826 年,内燃机先驱、美国发明家塞缪尔 · 莫里改进的内燃机就用乙醇做燃料,发现并精炼石油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1896 年,美国汽车大王亨利 · 福特设计的 “ 四轮车 ” 牌汽车也是用乙醇作燃料的。 1908 年,福特又推出了 “ 图特 ”T 形汽车,可使用汽油、乙醇或汽油与乙醇的混合燃料。但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和石油精炼技术的提高,汽油、柴油很快就取代了乙醇,成为内燃机的主要燃料。   1973 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石油禁运导致美国能源危机,美国不得不重新把乙醇用作燃料,在汽油里添加不超过 10% 的乙醇。由于人们不愿添加含有乙醇的汽油,认为这会导致动力不足,乙醇燃烧后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引擎和燃油系统中的密封部件。政府为了鼓励人们添加含乙醇的汽油,便给消费者补贴,根据 1978 年出台的《能源税法案》,每加仑乙醇补贴 0.4 美元。其实,这个补贴就相当于免除燃油税,因为汽油的燃油税大致是每加仑 0.4 美元。 2011 年 6 月 16 日 ,美国国会通过一项修正案,取消了这项延续了 30 多年的燃料乙醇补贴,这项补贴每年高达 60 亿美元。取消燃料乙醇补贴间接证明,燃料乙醇并非过去想象的那么好,人们对燃料乙醇的看法恢复了理性。 过去,人们宣传燃料乙醇,认为它有 “ 环保、便宜、可再生 ” 三个汽油不可比拟的优势,称玉米田是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油田 ” ,过分夸张了燃料乙醇的优点。 2013 年 3 月 13 日,中国某著名生物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说: “ 怎么让老百姓更多地使用燃料乙醇?我认为,一是要加大宣传,告诉大家生物质燃料不污染环境。 ”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这种宣传很片面,具有极大的误导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空气研究专家马克 · 雅各布森负责的一项研究发现,燃料乙醇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超过汽油,与燃料乙醇污染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汽油更高。 美国等国家的乙醇生产原料主要是玉米,种植玉米需要化肥、农药和水,化肥和农药的生产都是重污染化工行业,灌溉用水需要电,而电能主要来自煤炭。可见,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的污染被一些人给忽视了。 另外,生产玉米用的化肥、农机等也要消耗能源,再加上蒸馏法提取乙醇需要天然气或煤炭供热,这就导致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就是耗能、污染过程。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戴维 · 皮门特尔的一项研究表明,每生产一加仑乙醇需用 21 磅(约 9.5 公斤)玉米.而种植 2l 磅玉米则需耗费半加仑化石燃料。如果再加上由玉米生产乙醇的工业过程,制造一加仑乙醇所耗费的能量,超过了它燃烧时产生的能量。美国生物科学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用玉米生产的乙醇所能产生的能量,仅比生产玉米乙醇所需的能量多出 10% 。可见,燃料乙醇虽然被当作可再生能源推广,但它本质上还是一种化石燃料,而且效率极低,几乎等于零。换句话说,生产可驱动汽车行驶 100 公里的燃料乙醇,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就可以驱动汽车行驶 100 公里。 这些年来,燃料乙醇生产过热导致玉米需求大增,拉动了玉米价格上涨。农民见玉米涨价,自然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又导致其他农作物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可见,这几年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与鼓励使用燃料乙醇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这样认为,使用燃料乙醇打乱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平衡,加大了居民的食品支出费用,对不富裕的居民来说,这会导致他们生活质量下降。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挨饿,用食粮生产燃料,这似乎在道德上也说不过去。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大面积种植玉米要使用大量地下水,导致土壤中的含水量下降,这会引发生态灾难。 2008 年 1 月 23 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警告,世界急于开发和使用生物燃料,造成玉米和其他粮食作物价格上涨,可能造成水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并可导致贫困人群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目前最有效手段是什么? 从目前国际上一些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并非是理想的替代能源,解决能源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清洁使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费。 由于雾霾等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造成的,所以,政府应大力发展免费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轿车的使用,因为私家轿车是效率最低、能耗最大的一种交通工具,一辆私家轿车通常只运载一个人,其使用的燃油如果用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则可运载十几人甚至几十人。所以,在没有找到理想的替代能源之前,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轿车的使用应该是能源政策的首要选项。 目前我国政府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其负面的影响不可低估。 首先,政府补贴会吸引一些企业鱼目混珠般地涌入新能源领域,造成产能过剩,产品质量难以提高,浪费了大量资源,冲乱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近年太阳能企业涌现倒闭潮,就是对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惩罚。 2013 年 3 月 20 日 ,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进入破产程序,这个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新能源 “ 旗舰 ” 就像 100 年前的 “ 泰坦尼克号 ” 一样沉没了。尚德太阳能的倒闭再次证明,政府不能干预企业经营,资本的流动应由市场选择。此外,尚德太阳能被法院裁定破产重组,无锡国联的周卫平入驻尚德董事会,被任命为尚德执行董事兼总裁,标志着国资重组尚德大幕的开启。政府补贴倒闭企业,受损的是百姓,因为政府补贴给企业的每分钱,都是百姓的税。 其次,补贴出口新能源产品的做法,容易遭到外国的制裁。其三,政府补贴会让 “ 看不见的手 ” 失灵,向市场发出虚假的供需信号,造成新能源市场的大起大落。至于政府补贴的其他一些弊端,这里就不详讲了。(本文发《 羊城晚报 》2013-04-13 B11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刘植荣:君主立宪政体还能走多远

君主立宪政体还能走多远 作者:刘植荣 2012年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英国及英联邦其他国家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英国王室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登基60周年庆典女王很低调 伊丽莎白二世不但是英国的女王,也是英联邦内其他15个国家的元首,同时还是英联邦的元首。英联邦有54个成员,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1%。 女王在整个纪念活动中很低调,只派王室其他成员到国外参加庆祝活动,自己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在国内各地走访,与社会各界交流,增进王室与公众的感情。女王在公开发表的登基60周年感谢信上写道:“在这特别的一年里,我会重新把自己投身于对你们的服务当中。” 伊丽莎白二世登基 伊丽莎白能成为女王,这要感谢她“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伯父爱德华八世。爱德华八世1936年1月20日即位后,要迎娶有过两次婚姻的美国人辛普森夫人,遭到英国和英联邦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因为根据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令》,任何可能改变王位继承和王室头衔的法律都必须在获得英国议会和所有自治领议会的同意后才可实施。迫于议会的压力,爱德华八世于1936年12月11日宣布退位,弟弟乔治六世继位。 乔治六世国王1952年2月6日驾崩,25岁的长女伊丽莎白二世继位,并于次年6月2日举行了加冕礼。 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王位继承者必须是新教徒,先男后女,先长子后次子。2012年12月18日英国内阁会议修改《王位继承法》,废除男性优先原则,提出男女平等继承王位。女王亲临首相府出席这次会议,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内阁会议的第一位国君。 事实上,英国议会在王位继承上有决定权,如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决定赶走詹姆斯二世国王,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当时英国有两个元首,威廉三世的妻子玛丽二世为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和父王乔治六世一样,都是万般无奈才当上君主的,为此,父女俩一直对爱德华八世耿耿于怀,如果他不放弃王位,就不会轮到自己当“受罪的”国君。 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她的美貌、聪明、热情、智慧和亲民几乎让公众无可挑剔。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公众对皇室的批评多了起来,这主要是皇室成员的婚变所致。女王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女王长子查尔斯王储、女王次子安德鲁王子都曾离婚。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君主,也是除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在位)之外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在过去60年中,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会晤了世界各国政要和文化名流。 国王的政治地位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权力逐步转移给政府,国王成了“统而不治”的国家团结、统一的象征。 虽然从法律上讲,国王有权批准或否决法案,但自1707年以来从未有法案被国王否决的例子,英国国王其实就是个橡皮图章,必须按照政府的意愿行事。英国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国王按照首相推荐的名单任命其他内阁大臣。英国政府不向女王负责,而是通过下议院向英国选民负责。 现在,英国女王与政府的关系基本上是礼节性的。女王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越位干预政府事务。首相每周谒见一次女王,通报一周来的政府事务,征求女王意见。而女王每天大约要用3小时看政府呈上来的文件。 王室的前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遭到德国轰炸,有人建议王后把伊丽莎白和妹妹送到加拿大避难。这个建议遭到王后的反对:“孩子不能离开我,我不能离开国王,国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祖国。”伊丽莎白21岁生日那天在广播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正由于对国家和国民的忠诚,英国王室受到英国人民的拥戴。1952年2月6日早上,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发乔治六世的讣告,很多听众放声痛哭,驾车者停下来脱帽表达哀悼和敬意。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王室开始和平民一样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并把白金汉宫向公众开放,因为白金汉宫使用了纳税人的钱。 虽然朝野不时传出废黜君主的呼声,但大多数公众还是希望保留君主制度。1999年的澳大利亚和2008年的图卢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都举行了全民公投,决定是否把君主立宪制改为共和政体。公投结果显示,多数人希望留在英联邦内,承认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英国在2006年和2007年的民意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女王和王室。 可以预见,英国王室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自身的平民化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下去。(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2-02-04第031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刘植荣:谨防生物能重蹈太阳能覆辙

谨防生物能重蹈太阳能覆辙 作者:刘植荣 2013 年 3 月 20 日 ,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个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新能源“旗舰”就像 100 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了。尚德太阳能的倒闭再次证明,资本的流动应由市场选择,政府干预会扰乱价格配置资源的功能,诱导人们涌向政府补贴行业,造成产能过剩。 政府补贴企业倒闭,受损的是百姓,而企业老板早把资金转移到自己的名下,仍是富豪。太阳能企业涌现倒闭潮,这是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结果,希望生物能的发展不要再步入太阳能的覆辙,给百姓带来更大的负担。 目前,世界生物能主要是燃料乙醇。其实,燃料乙醇并不是什么新能源,它甚至是比石油还古老的能源。 1826 年,内燃机先驱、美国发明家塞缪尔·莫里( Samuel Morey )改进的内燃机就用乙醇作燃料,发现并精炼石油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1896 年,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设计的“四轮车”牌汽车也是用乙醇作燃料的。 1908 年,福特又推出了“图特 T ”型汽车,可使用汽油、乙醇或汽油与乙醇的混合燃料。但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和石油精炼技术的提高,汽油、柴油很快就取代了乙醇,成为内燃机的主要燃料。 1973 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石油禁运导致美国能源危机,美国不得不重新把乙醇用作燃料,在汽油里添加不超过 10% 的乙醇。由于人们不愿添加含有乙醇的汽油,认为这会导致动力不足,乙醇燃烧后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引擎和燃油系统中的密封部件。政府为了鼓励人们添加含乙醇的汽油,便给消费者补贴,根据 1978 年出台的《能源税法案》 (Energy Tax Act ) ,每加仑乙醇补贴 0.4 美元。其实,这个补贴就相当于免除燃油税,因为汽油的燃油税大致是每加仑 0.4 美元。 2011 年 6 月 16 日 ,美国国会通过一项修正案,取消了这项延续了 30 多年的燃料乙醇补贴,这项补贴每年高达 60 亿美元。取消燃料乙醇补贴间接证明,燃料乙醇并非过去想象的那么好,人们对燃料乙醇的看法恢复了理性。 过去,人们宣传燃料乙醇,认为它有“环保、便宜、可再生”三个汽油不可比拟的优势,称玉米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油田”,过分夸张了燃料乙醇的优点。 2013 年 3 月 13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中国著名生物学家陈章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说:“怎么让老百姓更多地使用燃料乙醇?我认为,一是要加大宣传,告诉大家生物质燃料不污染环境。”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这种宣传很片面,具有误导性。 美国斯坦福大学空气研究专家马克·雅各布森 (Mark Jacobson) 负责的一项研究发现,燃料乙醇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超过汽油,与燃料乙醇污染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汽油更高。 美国等国家的乙醇生产原料主要是玉米,种植玉米需要化肥、农药和水,化肥和农药的生产都是重污染化工行业,灌溉用水需要电,而电能主要来自煤炭。可见,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污染被一些人给忽视了。 另外,生产玉米所用的化肥、农机等也要消耗能源,再加上蒸馏法提取乙醇需要天然气或煤炭供热,这就导致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无疑是耗能、污染的过程。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戴维·皮门特尔 (David Pimentel) 的一项研究表明,每生产一加仑乙醇需用 21 磅玉米,而种植 2l 磅玉米则需耗费半加仑矿物燃料。如果再加上由玉米生产乙醇的工业过程,制造一加仑乙醇所耗费的能量,超过了它燃烧时产生的能量。美国生物科学学会( AIBS )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用玉米生产的乙醇所能产生的能量,仅比生产玉米乙醇所需的能量多出 10% 。可见,燃料乙醇虽然被当做可再生能源推广,但它本质上还是一种化石燃料,而且效率极低,污染仍然很大。 这些年来,燃料乙醇生产过热导致玉米需求大增,拉动了玉米价格上涨。农民见玉米涨价,自然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又导致其他农作物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可见,这几年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与鼓励使用燃料乙醇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说,使用燃料乙醇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平衡,加大了居民的食品支出,对不富裕的居民来说,这会导致他们生活质量的下降。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用粮食生产燃料,这似乎在道德上也说不过去。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大面积种植玉米要使用大量地下水,导致土壤中的含水量下降,这会引发生态灾难。 2008 年 1 月 23 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警告,世界急于开发和使用生物燃料,造成玉米和其他粮食作物价格上涨,可能造成水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并可导致贫困人群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们一定要吸取太阳能发展上的教训。发展生物能源一定要让市场去选择,政府不能再补贴企业,避免企业一窝蜂地搞生物能源,增加百姓税负,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3-04-08第05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刘植荣:散布“刚性需求”就是哄抬房价

散布“刚性需求”就是哄抬房价 作者:刘植荣 如果你想买房,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售房人员总会用背得滚瓜烂熟的一句话诱导你尽快出手:“现在房价有一些回调,我建议您赶紧出手,楼市还是有大量刚性需求的,调整一段时间以后房价还是会涨的。”当然,“刚性需求”这个词不是售房人员自己提出的理论,而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的“研究成果”。“刚性需求”还被房地产开发商们奉为金科玉律,房市萧条时,开发商们便会站出来吼两嗓子,鼓动住房消费者进入楼市。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是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它与“弹性需求”相对应。我们把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叫需求价格弹性,用公式表达就是:需求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化百分率÷价格变化百分率。经济学上通常这样规定: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1 个百分点时,引起的需求变化量超过 1 个百分点,我们就说该商品具有需求价格弹性;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1 个百分点时,引起的需求变化量小于 1 个百分点,我们就说该商品缺乏需求价格弹性。换言之,市场对这种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的需求就是刚性需求。 从需求价格弹性公式可以看出,需求价格弹性越大,说明人们对这种商品的价格越敏感,价格增加少许,就会让需求量大幅减少,也就是百姓常说的“买不起咱不买”。比如羊肉价格上涨,就会让羊肉的消费量减少,收入低的人吃不起羊肉,就改吃猪肉或鸡肉。可见,某种商品的替代产品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因为人们完全可以彻底放弃消费这种涨价商品,而去消费替代产品。 生活中有很多商品是无法被替代的,食盐、粮食、水、电等这些生活必需品就是如此。一个人正常的食盐摄入量为每月 180 克,我们不能说食盐价格上涨,就少吃食盐;也不能说食盐价格下跌,就多吃食盐。所以,食盐就没有需求价格弹性,人们对食盐的消费就是典型的刚性需求,食盐消费量与价格无关。 我们再回到房价上来。如果说现在的房市是刚性需求,那就必须证明人们的购物欲望与房价无关,不管房价高低,都要购买。但从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数据看, 2009 年 1 月到 9 月底,自住房的买房者占 60% 以上, 2010 年第一季度,自住房的买房者降到 50% 以下,投资型购房成为房市的主流。政府调控力度加大后,链家地产花家地店的成交量迅速下滑了近 80% ,剩下的 20% 的购房者基本上都是因为结婚或生孩子急需买房,这才是刚性需求。 可见,中国的房产市场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投机性购房,也就是各种形式的炒房。 2010 年 5 月国家电网曾公布过一组数据,全国 660 个城市总共有 6540 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 6 个月为零。毫无疑问,这 6540 万套房子是空置房,按每户 3 口人计算,可供 2 亿人居住。也就是说,即使停建一切住房, 2 亿农民进城仍有宽敞的房子住。笔者从一家自来水公司得到的数据,也佐证了中国住房空置率非常高这一判断。某小区约 400 套房子,水表读数有变化的只有 57 套,住房空置率在 80% 以上。这虽然是个别小区的空置率,但从媒体不断披露的数据综合分析,全国城镇住房空置率不会低于 30% 。 一边是很多居民没有体面的住房,或合租住房,或与父母挤在一起住;一边是大量的住房闲置。这既不道德,也浪费资源,降低效率,并造成严重污染。从房市交易分析来看,现在的住房交易还是以炒房为主,所谓刚性需求不是购房的刚性需求,而是住房的刚性需求。购买一套房子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积蓄,大多数居民被无情地挤出购房市场。 只有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征房产税,才能把用作投机的住房逼向市场,这样,就让空置住房成了烫手山芋,谁也不敢放在手里,都急于抛售。只有降低房价,才能让房市大门向低收入群体敞开,把他们的住房需求激活成购房需求。 那些散布“刚性需求”谣言的人,是欺负老百姓不懂经济学,价格上涨绝非一定意味着需求大于供给。例如, 2011 年 3 月 16 日,受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的影响,中国很多地区抢购食盐,有的零售店食盐价格由平时的一元多一袋突然涨到十多元一袋,即使这样还供不应求。这种情况就无法用供需均衡理论来阐释了,而要用哲学上的“反身性”( reflexivity )理论来解释。抢购食盐者的思维与抢购食盐这种现象相互作用,看到大家都在抢购食盐,就认为自己抢购食盐的判断正确,加大抢购量。就这样,“食盐短缺”这个信号不断被放大,直到把所有库存食盐抢光。 中国的房市也是如此,房价上涨不是因为供给不足,也不是因为住房需求突然增加,而是有人将“刚性需求”这一概念故意误读,散布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谣言,囤积居奇,造成住房短缺的假象,让人们抢购住房,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所有这些哄抬房价的行为,都违反了 2010 年 12 月 4 日国务院修改颁布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触犯了《刑法》规定的“扰乱市场秩序罪”,必须对此给予坚决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3-04-01第06版)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20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