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泡沫之母——什么催生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发邮件到 xiaomi2020@gmail.com 为你的朋友订阅墙外博客:《 译者 》。We Are Together.
阅读更多发布者xiaomi2020 | 8 月 12, 2010
发邮件到 xiaomi2020@gmail.com 为你的朋友订阅墙外博客:《 译者 》。We Are Together.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通往和谐之路,必然是由冲突铺就的。现实清清楚楚:冲突无法回避,不可能防止,也不是坏事,假如参与冲突的各方自我管理得当。这是个很大的假如。 钟摆归于稳定之前,必先左右晃动。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对参与者来说是和谐,不经冲突无法发现。和谐从不始自并终于一团和气。它在冲突中发酵,在冲突中成型,在冲突中演化。无冲突,不和谐。不测得各方的底线在哪里,怎么和谐共处? 要正视冲突,因为冲突及其解决为未来社会夯土奠基,画定明日中国的格局。你今天在冲突中如何自处,你就选择了未来的生活方式。中国往何处去,始自你在冲突中的选择和发出的声音,无论你是否身处冲突之中。 面对冲突,你关心什么?我关心那些可能构架未来社会的制度因子,那些未来社会支撑性力量的来源。它们在冲突中萌芽,成长,往往为冲突解决方案带来线索,要关注、呵护、耕耘,但这要有相互关联的两个前提: 非暴力是底线。以暴力作冲突的工具,无法接受,不能容忍,无论这暴力来自何方。惟力是视的社会,强者弱者随时易地而处。谁为刀俎?谁为鱼肉?暴力互为因果,必须斩断悲剧的循环。合法暴力的拥有者克制自律,是解连环的第一步。 法治始自此时此地的选择。对此我不可能比哈耶克《自由宪章》说得更好: ──“法治……是一个‘元法律’的学说,或是一个政治理想。惟有立法者感到自己受到它的约束,它才能是有效的。” ──“如果法治这一理想已经是公众舆论的一个稳定的成分,那么,立法与司法就会倾向于日益向这个理想靠近。但是,如果它被说成一个办不到的甚至是不可取的理想,人们不为这个理想而奋斗,那么,它就会迅速地烟消云散。这样社会很快地旧病复发,变成个暴虐专制的国家。”(注1) 注1:转引自@zhmeadow的读书笔记推。 订阅我的博客:http://blog.caing.com/rss/user/4.xml 参考材料: 2009年10月9日早晨,就在村南口的工地上,年仅16岁的赵明阳,将西瓜刀刺入了33岁的截访者、来自望花区铁岭街的李小龙的身体,致命一刀直入心肺。《新世纪》周刊之《抚顺截访命案生态》: http://sinaurl.cn/b8OKI “我决定零容忍,不和解,做一粒盐,撒进身边沸腾的大锅,做一道光,照亮身旁黑暗的小地方。”来自王佩: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找上航维权 http://www.baibanbao.net/2010/08/05/why-complain-shanghai-airline/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职业生涯中被问过许多次,你们如何选择报道选题?我的答案始终是一个:做自己能做的、重要的、读者应该了解的选题,而不是必然做读者爱看的选题。不是说要跟读者的偏好对着干,而是说读者的偏好不是我作为新闻工作者选择做什么报道的准绳。 胡舒立常说,如果务必迎合读者口味,那办小报就好了。我在跟同行讨论的时候也说,别人愿意根据其目标读者及设想的读者需求来塑造自己的新闻产品。我们则愿意*做我们认为重要的读者应该了解的内容,然后尽力把这些内容做出质量,然后把这样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市场很大,各种人都有,一定会有一部分读者接受这样的新闻产品。 成功有很多种,别人有别人的成功,我取此一瓢饮。 1997年,我还在人民日报工作,参加新华社汤姆森培训项目。两名来自英国的同行授课。我问一位老师喜欢哪家报纸。他说独立报。我说泰晤士报在中国比较有名,为什么他们不喜欢?他说,泰晤士报喜欢报不重要的东西。我问这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喜欢将不重要的事情装作是很重要的事情来报道。我让他举个例子,当时正逢黛安娜王妃车祸身亡占据媒体焦点,他就举了这个例子。 禹晋永与媒体之间的高调斗争,让我想起了14年前的这段对话。 订阅我的博客:http://blog.caing.com/rss/user/4.xml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一 仲夏,山间,夜雨。川西凉山州越西县一乡公所里,乡政府接待宴席刚散,锅庄舞篝火尚温。 1997年夏天,我在人民日报国际部,参加全国记协举办的新闻扶贫活动。用新闻来扶贫,不知道是谁的妙想。十几位同行赴凉山,我在的小组分到了美姑和越西。 雨不大,一丝丝。白天太阳如此灼热,无论谁都会欢迎夜雨带来的温润气息吧? 我错了。 次日一早,我们的行程便告改变。山洪,泥石流,道路中断。原定的目标马上改作30公里外的山下市镇。越野车行几步,大石断路。下车步行。 夜雨为祸。山形相接之处,有折皱,易聚水,常有小溪断续。彝族山民就水而居,泥石俱下,土屋要是没倒,就被泥沙埋到半人多高。每走一两公里,每过一处山岰,就能看见这些已经歪斜的土屋。路边村口,时有彝族妇女在半倒的家园前结伴纺织。 我问有无伤亡。她们说倒是还好,夜间一下雨村领导就叫大家上山了。在我夜雨暇思的时候,他们正拖家带口,在山上逃难。 她们表情镇定。每年夏天泥石流都会发生不止一回。看起来有五六十岁,但我几天下来已经心里有数,她们最大的也不过40几岁,烈日、劲风和辛劳都在脸上。 天色近黑,我们才摸进山下市镇。我的鞋破了,最后一段路是赤脚走下来的。 二 小雨而已,后果为什么这样严重? 一路上所到之处,山是秃的,只能看到漫山树桩。当地陪同说凉山过去有许多国营林场。再往前,彝族曾经靠森林为生,打猎,挖草药。这些都无法想象了。说是成昆铁路一路修一路伐木。铁路出,山林秃。 我所去的几个地方,海拔在三四千米。山高风冷,为了保暖,彝族山民以土筑屋,门户低矮,没有窗户。牲畜多冻死,只好人畜共居,共借地上一灶柴火取暖。我们要参观的重点,就是人畜分居试点。 海拔较高,普通农作物很难生长,主要种青稞和土豆。青稞算奢侈,更多靠土豆。我在一单身彝族山民家里看到了这辈子见过的最小的土豆。一人高一米直径的大筐里,装了大半筐直径一元硬币大小的土豆。这就是这位山民一季的食物。肉是见不着的。 高山竭尽地力,不过如此而已。就是这样,地还是不够用。在山上见到一位外来户,娶了当地女孩,可分不到地。稍稍好一点点的地早就被开了,他只好在四五十度的山坡上自己开地。为保护水土,有规定不得在超过一定度数的坡地上开荒,他的地超过许多许多了。但是,谁能够,谁忍心,禁止他为求果腹的艰辛开垦? 结论很清楚,这个地方已经不适合人居住。迁徒,让自然休养生息,自我愈合,是惟一的出路。 三 迁到哪里去?山上都如此拥挤,山下难道会更宽裕? 彝族山民不是天生就住在山上的。他们的祖先就住在山下的安宁河谷,那里是凉山的粮仓,也是首府西昌所在地。他们的祖先,一步步从河谷退到丘陵,从丘陵退到山区,从低山退到高山。当时山下容不下他们,今天山下怎样找到足够的地让他们迁下去? 我参观过几个下迁的居民点,屋舍整洁,是很好。但当地干部说,迁下来的彝族山民不喜欢住在这里,好些又搬回山上去了。我不信,谁愿与牲畜共居一室?这跟文化、习俗没有关系,为生存所逼而已。但我说什么好呢? 今天,我懂了。如果彝族山民迁下来与山下村民共分安宁河谷,靠这块地种粮食养活自己,安宁河谷这块方寸之地是不够分的。只能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才能梯次地消化人口压力。人是资产不是负债,但要有恰当的催化剂,才能打破游戏的零和性质。 当时,我不懂这些。我觉得这个问题无解。 我们上山带了许多盐、铅笔和作业本。有一户只有两个孤儿,大姐十二三岁。我偷偷给她一百块钱。她惊喜,眼睛一下子很亮,但眼神里有些东西让我觉得不舒服。 以后我再也没有直接给过钱。临走前当地官员宴请欢送,我把一位在当地任职副县长的同乡叫到一旁,把手上剩下的钱都给了他,不多,让他找个办法用到扶贫上去。他会错了意,沉吟片刻,问我,要不要宣传一下?我说千万不要。 今天看来,我直接给小女孩钱,或者把钱给官员代为使用,都不是好办法。我两手空空回到北京,只是解决了自己的小问题:办法我不知道,尽过一丝心意而已。 订阅我的博客:http://blog.caing.com/rss/user/4.xml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夏霖律师按:看今日南方周末现场图片,顿觉穿越时空又回到三十年前。司法乱像层出不穷,司法改革不进反退, 三个至上不知所云。 21世纪的今天仍需要重温欧洲启蒙时代话语,“ 如果仅为打击犯罪,国家根本不需要刑法,甚至法院都是多余的,他们的存在只能迟滞打击犯罪的效率。”——贝 卡利亚 习惯性游街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黄秀丽 实习生 寇爱哲 刘晶晶 发自湖南娄底 2010-07-22 00:25:16 公捕公判最为基层政法官员推崇的是“震慑作用”。娄底市政法委书记易春阳说对一些治安重灾区“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不行”。该市的一名警察直言不讳:“通过牺牲少部分人(被示众者)的面子,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安定,是可行的。” 和基层执政者对公审公判的热衷不同,国家司法高层和法律界对这类“羞辱刑”一直持否定态度。早在1988年,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就规定,要求司法机关不仅对死刑罪犯,对其他已决犯、未决犯以及一切违法的人,一律不准游街示众。 7月14日,犯罪嫌疑人被押在湖南省娄底市“优化涟钢及其周边环境公捕公判大会”审判台上,当地政府组织了近六千名观众旁观。 (郭国权/CFP/图) 7月5日,东莞清溪警方用绳子牵着一名小姐去指认现场,并让镇电视台拍摄播放。这被网友称为是变相游街。现相关警察被通报批评。 (资料图片/图) 7月14日,娄底市公捕公判大会后,嫌疑人和罪犯被游街示众。 (郭国权/CFP/图) 7月14日,娄底公捕公判大会上,嫌疑人家属捂着眼睛站在看台边哭泣。 (郭国权/CFP/图) 丈夫被游街,妻子难抬头 龚高松是其中的一名嫌疑人,胸前挂着70厘米长50厘米宽的木牌,1斤多重,上面白底黑字写着“犯罪嫌疑人龚高松”,其他被示众者亦如此。 7月14日,在湖南华菱涟钢集团公司足球场上,武警荷枪实弹,约六千娄底人正被组织围观一场特别的运动——公审公判。“把犯罪嫌疑人押上来!”主持人在麦克风前宣告。32个涉嫌盗窃的嫌疑人和刚被判盗窃罪的20名罪犯被押上了足球场看台,站成一排。他们被剃成光头、着黄色“号服”,双手反剪,麻绳从脖子捆下来,绕过肩膀,直到手腕。 龚高松是其中的一名嫌疑人,胸前挂着70厘米长50厘米宽的木牌,1斤多重,上面白底黑字写着“犯罪嫌疑人龚高松”,其他示众者亦如此。 这已经是这个足球场自2009年4月来的第三次公审公判了,主题都是“整治涟钢周边环境”。在有数千年“示众史”的中国,这样的运动即使到近年,亦每年都会发生上百起。 但对被示众的嫌疑人龚高松的妻子肖小芬来说,这是让她觉得“没脸见人”的一天。 他们是家住娄底涟源市七星镇洞源村的农民。肖小芬称,因儿子超生被罚款等原因,家里欠了五六万元债,53岁的龚高松遂在半年前到涟钢去“找点事做”。 涟钢是湖南省大型国有企业,位于娄底市北面。煤炭、矿石、废钢、钢渣,有无数的废品可供利用,是周边农民“淘金”的好地方。 龚高松的“淘金”梦只持续了两天,就因“偷窃钢渣”被抓。娄底警方的资料称,龚高松在2月份曾经同3名犯罪嫌疑人,3次盗窃钢渣,价值16840元。 7月13日,肖小芬听朋友说娄底要搞公捕公判,丈夫也可能要被示众,第二天早上她就急往40公里外的娄底市。 但她只看到了公捕的尾声,还没看清丈夫站在哪里,游街示众就开始了。52名示众者被押上了6辆贴有“严厉打击侵害涟钢犯罪行为”等标语的卡车。 几十辆警车带路,警笛响着,卡车以5公里的时速前行。一些细心的围观者记下了游街路线:从涟钢宾馆,经过涟钢双菱大厦,再到涟钢电影院、涟钢医院、涟钢中学,都是涟钢最繁华的地段。沿街做生意的人出来观看,开车的人也停下来了。 半个小时后,车往离涟钢两公里远的看守所开去。肖小芬和女儿龚礼平也紧追前往。车快到看守所大门时,龚礼平看到了父亲。她大声指给母亲看,父亲剪短了头发,难怪认不出来。“哎!哎!”肖小芬一边追着车子,一边朝丈夫大声喊,丈夫终于看见她了。“你怎么来了?”站在卡车上反剪着双手的龚高松吃惊地问。 4天后忆及当时场景,肖小芬哭着回忆:“我看到绳子捆着,勒得好深。”她好像已经被这样的游街击垮了,说“抬不起头来了”…… 游街是“习惯性做法” 娄底市综治办主任向健勇说:“这里太复杂了,不这么搞,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娄底市很看重对公捕公判的“宣传工作”。在市里和娄星区两级公检法的“统一行动方案”里,要求娄底电视台、娄底日报等当地媒体都对该活动进行报道。 但娄底市综治办主任向健勇没有想到,报道被网络关注后,“宣传效果”朝反方向发展。其中一些图片被众多网民认为“有损法治,侵害人权”。 如其一张图片的内容是,在钢城公安分局长周加和宣布公开逮捕犯罪嫌疑人时,一名站在第一排的中年妇女是嫌疑人家属,她捂着眼睛哭泣,旁边两个孩子也在哭。一名网友认为,这种羞辱已超出了对罪犯个人的惩罚,而“使这个家庭被社会排挤,孩子明显是无辜的”。 另有一张照片是犯罪嫌疑人被双手反剪,麻绳捆绑,警察牵着绳子把他们从卡车拉下来押进看守所。一名网友质问:“这是牵狗吗?他们没有尊严吗?怎么能这样?” 向健勇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解释是:“这里太复杂了,不这么搞,不能起到震慑作用。”公捕公判的主持者——娄底市政法委书记易春阳,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认为:“涟钢是个特殊的地方,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不行。” 在易春阳的主导下,娄底市对涟钢周边环境的整治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 国企涟钢是娄底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年产值达到140亿元,职工上万人,号称“十里钢城”。从1980年代严打开始,涟钢的治安问题就是娄底市的老大难,十一五规划以后,涟钢厂房扩张,产生大量失地农民。周边居民和职工家属混住,治安持续恶化,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偷盗。向健勇说:“最多一个月抓了两百多个偷东西的人。” 相当多的偷盗属于内外勾结。涟钢的保安换了一茬又一茬,无不“沦陷”。“只要保安借故溜走5分钟,成吨的钢渣就运出去了。”一名涟钢职工说。 2008年底,已经在市委政法委书记位置上任职五年的易春阳提出了综合整治涟钢周边环境的思路,不仅要打击犯罪,还要解决周边失地农民生活困难、加强涟钢的管理。 2009年4月至8月,娄底市对涟钢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娄底市政法委称,整治运动让涟钢周边刑事发案率下降了76%。2010年初又有些反弹,于是从4月底继续整治。“效果很好,省里很满意,涟钢也满意。”易春阳说。 在娄底的施政者看来,公捕和公判是庞大的涟钢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的非常细小的一环。在“涟钢周边环境整治”的每份文件上,虽然都强调“依法办事”、“共同商讨”,但没有把公捕公判纳入需要进行合法性论证与商讨的范围。从去年4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在涟钢足球场上,已经进行了三次公捕公判。其中一些施政者颇为委屈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没有放在他们如何帮助失地农民与涟钢达成合作意向,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挖出内外勾结的盗窃团伙等成绩上,只责问“不得不为之”的公捕公判上。 这一“不得不为之”的活动,要动用巨大的人力。一名娄底警察介绍了其中一些环节:“对示众嫌疑人,看守所提人手续复杂,安全保卫要出动几百甚至上千的武警和民警,至少要提前一个星期。”当天的公捕公判行动中,涟钢至少组织了5000人前来参观,附近的湘中文武学校组织500人,黄泥塘办事处组织了300人来参观。 “既然已经达到了整治目标,那为什么一定要搞公捕和公判?”南方周末记者问,娄底市综治办主任向健勇沉默了一会儿回答:“这是沿用以前的习惯性做法,法院、检察院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 “通常党委和政府有动力搞,因为综合治理要考核,有指标。”一位法律界人士指出,这才是真正的“习惯性做法”。 司法高层反对“羞耻刑” 和基层执政者对 “公审公判”的热衷不同,不管是国家司法高层、法学界还是具体法律规定,都对这类“羞辱刑”一直持否定态度。“别的地方都这么搞,你们能不能不关注我们?”娄星区委政法委书记周世光问南方周末记者。 确实,就在娄底刚刚搞完公捕和公判运动的第三天,临近的湘潭市为了迎接湖南省运动会,对53名犯罪分子进行了公捕公判“示众”,3名嫌疑人被宣判死刑后枪决。7月7日,武汉警方在街道贴大字报公布嫖客和妓女的名字等个人信息。后在舆论猛烈批评下,武汉警方于7月20日回应:“这种做法确有不妥。” 公开新闻资料显示,仅2010年,就有山东青岛、湖南永兴、陕西临潼、四川阆中等地进行了公审公判。 多名法律学者指出,这些层出不穷的公捕公判运动,都存在着对公民权利的漠视,是法外之刑——羞辱刑。从古代示众刑罚变形而来的公捕公判,曾在“文革”期间达到顶峰。涂黑脸、阴阳头、带着纸糊高帽到街上示众受辱,这是四十年前随处可见的场景。 改革开放后,早在1983年的刑法就规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但在历次“严打”中,这一法律规定常被地方管理者突破,且出现了很多变种。比如,2006年,深圳的妓女嫖客被游街示众,嫖客甚至被剃成光头。7月3日东莞清溪镇警方将4名嫖客和妓女戴上脚镣,套上绳索,去指认现场。照片被公布到网上,亦引起舆论强烈批评。7月20日,清溪警方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他们认为这一做法确实不对,涉事警员已被通报批评。 和基层执政者对公审公判的热衷不同,国家司法高层和法律界对这类“羞辱刑”行为一直持否定态度。1988年,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就规定,要求司法机关不仅对死刑罪犯,对其他已决犯、未决犯以及一切违法的人,一律不准游街示众,如再出现这类现象,必须坚决纠正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2003年,最高法在《关于推行十项制度切实防止产生新的超期羁押的通知》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后,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公开宣判并送达执行通知书,不得为了营造声势而延期宣判和执行。” 法律界的反对原因,一是这种示众刑对于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是一种侵犯。二是违背了“未经法院判决不得先行定罪”的司法准则。据娄底的一名律师介绍,他的一位当事人曾遭到公开逮捕,后来经法院审理被无罪释放,但公捕对整个家庭造成的伤害已无可挽回。湘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位被公捕的嫌疑人后来被无罪释放,但因为公捕,单位将他开除了。三是容易导致程序违法,警方有时为了等公捕公判,把嫌疑人超期羁押,甚至把已经逮捕过了人拉出来再逮捕一次。 “游街”效果适得其反? 一名当地法官认为:“公捕公判的执法尺度通常会偏严,判得偏重,并不公平,家属和一些围观群众看了,反而可能不服气。” 对于娄底的执政者来说,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些。娄底市政法委书记易春阳承认:“公捕公判是非常手段,管理理念有些问题,和中央的司法理念有些差别。” 向健勇的理解是,基层工作者在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时选择了后两者。“从保障人权,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的角度来说,网友的观点是对的。但从打击犯罪的角度,这个方式有积极作用,让老百姓对‘犯罪就会受到处理’有直观的感受。” 这种观念在当地公检法人员中很受认同。娄底一位参与整治行动的警察称:“公捕公判通过牺牲少部分人的面子,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安定,是可行的,至少可以震慑一下那些屡教不改的坏人。” 但也有当地法官反对公捕公判这种做法。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官称,虽然他不可避免地会被政法委抽调搞这些活动,但他认为,这类行动可能会起反作用,“执法尺度通常会偏严,判得偏重,并不公平,家属和一些围观群众看了,反而可能不服气”。 公捕公判运动已过去3天,涟钢足球场附近的家属和职工还在议论。当天,公开宣判所受刑罚最重的是涟钢钢材加工配送公司的某保安组组长,他因偷盗40万元的钢材,被判刑20年。出乎意料的是,参加公判大会的多名受访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和个别贪污受贿成百万千万的国企领导相比,他挺冤的。 “贝卡利亚(现代刑法学之父)曾经说过,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这句话是对这个现象的最好注解。”湖南省一位法律界人士说。 这次被公开逮捕的30人中,大多数是来自娄底附近县市如涟源、新化、洞口等地的农民。27岁的涟源市七星街镇伏栗村村民李坚二和同乡卢志勇的“罪行”是在涟钢设计院偷了一台价值2143元的电脑,这次就遭到了“游街示众”的处理。 今年3月,李坚二被抓后,卢志勇曾经找到管理涟钢治安的洪家洲派出所,表示要自首,期望退赃并拿出1万块后能够取保候审。无奈赶上整治浪潮,取保没有成功,反而被抓去“示众”。公开逮捕的信息,一开始并未告诉卢志勇的父亲卢本述,他第二天才知道。 “我儿子又不是杀人放火,是个小错误,知道要改,国家要给他一个面子啊!”卢本述一提起儿子被“示众”的事情,就嚎啕大哭。 李坚二家,也是第二天才知道他被游街。对他们来说,“游街”是比逮捕更刺人的字眼。李坚二的妻子夏永霞,虽然只是一个宾馆服务员,但她的认识充满现代意识:“不管他犯了多少罪,就是死刑,也不能去游街,他们这样做是知法犯法。”李家甚至想打一场“政府侮辱公民人格”的官司。 就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第二天,娄底市委、市政法委接到了一中央领导对娄底公捕公判表示关注的批示。当地立即组织参与公捕公判的人士开会,研讨对中央领导的回应。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7996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