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劲松

郝劲松,知名法律学者,是维权法律人士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律师资格证,却一直以公民代理的方式参与维权案件。因为北京地铁公司没有为当时还要收费5毛钱的厕所提供发票,他把北京地铁告上法庭,并且最终胜诉。

曾被《法制日报》评选“2005年度法制新闻人物”。

2019年12月,在3次被山西省定襄县晋昌镇派出所以“寻衅滋事”为由传唤并行政拘留15天。2020年1月2日行政拘留期满后,郝劲松被控涉嫌寻衅滋事遭刑事拘留,转移至五台县看守所。1月13日,郝劲松的辩护律师蔺其磊接受新京报采访,表示看守所拒绝律师会见。案件在五月中旬侦查期届满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涉及的罪名除了原有的寻衅滋事和诽谤,还增加了一项诈骗罪。

中国数字时代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404给CDT-收稿机器人 版权说明 CDS馆 人物馆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郝劲松 | 上海胶州路商场消防通道被封堵 产权人上访9年

上海胶州路商场消防通道被封堵 产权人上访9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9日13:10    新民周刊   “无门商场”这潭水深在哪儿?    “11·15”大火 的警笛声仍在耳边回荡,无论是出于整治消防隐患的需要,还是出于维护政府公信力的考虑,相关职能部门都应该拿出知错就改的勇气与诚意。   首席记者/杨 江   胶州路的事总是令人注目。   “11·15”火灾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故并非一时之疏,而是建设单位长期忽视安全生产、漠视消防隐患而导致的悲剧。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面对消防隐患,容不得半点侥幸与轻视。然而,就在“11·15”火灾事故现场几乎仅一箭之遥、同处上海胶州路上的银华苑辅楼商场,却由于5个消防安全通道口被封堵、消防设备被人为损毁而成为一个严重的消防隐患。   记者在采访时明显感到,银华苑的部分居民对此忧心忡忡,因为这个严重的消防隐患就在他们的住宅楼底部,而且这种状况从9年前持续至今。由于消防安全通道口全部被封堵,商场二楼成为了一个无法进出的“空中楼阁”,居民们又将这个商场戏称为“无门商场”。居民们担心:一旦这里也发生火警,因为无法夺门而出,他们很难逃生。   同样焦虑的还有“无门商场”的产权人丁景利。9年来他一直为此奔波,但却屡屡碰壁。因为“无门商场”是政府部门行政违法与行政不作为的产物。9年来,尽管建设部、国家信访局、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多部门介入,上海市部分人大代表与法律专家也多次呼吁,就连“麻烦制造者”——静安区规划局、房管局都不得不承认“行政审批有瑕疵,属违规审批”,但“无门商场”问题的解决就是无法推动,成为静安区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这潭死水有多深?在持续上访的同时,百般无奈的丁景利将上海与外省市的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曝光报道复印放大,张贴在商场沿路的橱窗上,屡有“新篇”,围观者众,使得“无门商场”成为一个普法教育的案例。   就在这起事件即将跨进第十个年头之际,上海市人大代表、沪上著名法学教授倪正茂在网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呼吁为防止胶州路特大火灾悲剧重演,请督促静安区有关部门立即核查胶州路银华苑小区“无门商场”消防疏散通道和出口封堵状况,依法纠正,恢复原状。   “希望有关部门认真查一查,为什么这起事实清楚、违法性质明确、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事件长达9年得不到纠正?”倪正茂呼吁。    职能部门一路绿灯,侵权行为接连得逞   2001年,经上海市静安区房管局审核批准,上海银国房地产有限公司将其开发建设、位于武定路胶州路口与“银华苑”商品房居民小区一体相连的两层大型商场,从上到下一分为二,以四个门牌号——东侧一楼988号、二楼990A号;西侧一楼990号、二楼990B号——分别分割销售给了丁景利与某单位。   丁景利筹资购得的东侧两层商场,有5个消防安全通道与相邻业主的商场相通,还有共用和备用消防楼梯、电梯、卫生与消防设备等共用设施,这些都明确标示在静安区规划局颁发的房屋竣工图与静安区房管局的测绘报告与颁发的房地产证上,在丁景利的房产证上,  这一点也标得清清楚楚。   按照《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的相关规定,改变房屋用途,依法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然而,与丁景利相邻的业主却未经规划局批准擅自将商场使用类型改为了医院,静安区房管局居然违反程序准予登记。   商场与医院分属两个不同的建筑类型,卫生部1989年实施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分别对商业建筑和医疗建筑作了明确的规定。商场环境的开放性与医院的封闭性要求决定了另一业主将商场改为医院的做法既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也势必会侵害相邻方的合法权益。然而,静安区房管局却无视相关规定,绕过规划局为这一更改放行,也为后来的“无门商场事件”埋下了伏笔。   静安区信访办提供的材料显示,2002年7月31日,与丁景利相邻的业主与上海立视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用途为“联合门诊部”,同年12月5日,静安区房地产登记处对该合同出具《房屋租赁合同备案证明》,记载:房屋类型和用途均为商场。2003年6月13日,立视公司取得区卫生局许可,在该处成立民办答康门诊部(编者注:其现状实际为一个集内科、外科等在内的综合医院)。   丁景利的无尽烦恼就此开始,因为如果遵循银华苑辅楼整体商场原有的结构,答康门诊部将无法满足医疗建筑的硬性指标要求。   事实上,某单位与立视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时未经丁景利同意就将丁景利产权下分摊的共用面积以及公共设施当作自己的产权写入了租赁合同,而静安区房管局也未征询丁景利的意见,就对这份涉嫌违法租赁的合同出具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依据静安区信访办的这份材料,立视公司取得静安区卫生局的许可在银华苑商场成立民办答康门诊部后两个月,也就是2003年8月,该公司又取得了静安区规划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零星、门面装修),送批的施工图上标注了门面装修的位置与尺寸,但未在丁景利商铺相邻处标注门洞(消防通道)。   不过实际上,在取得《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前,答康门诊部就已经着手装修,一年后在装修快完成之际才取得了规划局颁发的这份许可证。这期间,门诊部两次直接将丁景利商铺的消防通道口用砖头封堵,被丁景利推翻。   银华苑物业公司曾经因为答康门诊部的装修施工图不符合消防要求且看出立视公司不仅将公用面积占为己有,且要封堵丁景利商铺的消防通道,拒不同意该公司的装潢申请。然而,规划局却最终离奇地超越审批权限在立视公司送批文件上盖章准予颁发许可证,正是有了规划局的这份违规审批,立视公司第三次“合法”封堵了原先两个商场之间的全部消防通道,物业公司也无力阻拦。   “无门商场”就此诞生。   丁景利愤怒之下,推倒了对方封堵自己商场消防通道的砖墙并安装卷帘门,同时向静安区房管局、规划局提出交涉。   在房管局、物业公司等单位参与的协调会上,有关部门提出立视公司在4个门洞处(消防疏散口)让出长13.3米、宽1.4米的空间,并在此处破开楼板搭建上下楼梯,供丁景利通行,并要求丁景利放弃后面双方共用楼梯以及等候区空间,由立视公司将其改造为自用楼梯。最后,参会方未经丁景利同意就约定楼梯出口开门在西墙,边协商边施工。   丁景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房地局的调解人员张亚国提出的这个建议曾征求自己意见,“遭到了我的反对”,对这个调解协议,“我并没有签字”。   此后答康门诊部又将银华苑小区地下车库的一个消防通道也给封堵了,并且想在小区建造一个污水池,在遭到银华苑居民的强烈反对后,只好另寻场所建造污水池,新地方就在原先与丁景利协商好的宽1.4米通道的入口处。   门诊部的做法是:单方面推翻双方的协议,将原属于双方共有的底层大门处共用平台和踏步台阶改造成污水池,并侵占了胶州路部分人行道。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与丁景利商铺相通的4个消防通道口外砌了“长城”——四堵“】”型砖墙,再次将消防通道封死。   丁景利的商铺就此荒废,“无门商场”现状延续至今。他无法理解,相邻业主接二连三、变本加厉的侵权行为,区规划局、房管局的经办官员为何熟视无睹。“经办官员还多次劝我把商铺低价卖给医院。”丁景利不解。    曲折官司最终被判“先天无门”   胶州路是静安区的主要动脉、商业街区,由于消防通道被全面封堵,无法满足消防安全要求,丁景利的商铺就成了不合格建筑,一直无法出租,不仅百余万元的装修费泡汤,还倒赔了承租户数十万元违约金。逐年递增的租金损失让丁景利坐立不安。然而一方面是与相邻业主协商无果,另一方面区房管局、规划局的官员为了回避其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的责任,不是劝说丁景利将商铺低价转卖给医院,就是以“民事侵权纠纷”为由鼓励他将医院告上法庭。   2004年11月,丁景利将侵权方诉至静安区法院,但静安区房地局此时却劝说他撤诉。2005年3月,立视公司在静安区法院起诉丁景利,要求丁景利拆除“私自”搭建的楼梯、拆除卷帘门、封堵所敲开的门洞。静安区法院对上诉人的前面几个要求予以支持,但驳回了门诊部要求丁景利封堵4个门洞的诉讼要求。   6个月后,丁景利又向静安区法院起诉某单位与立视公司,要求被告停止侵权,拆除封堵墙,恢复商铺原状,并赔偿经济损失。但被告拿出了区规划局同意变更商场建设格局的审批文件,按照丁景利的说法,区房管局还向法院提供了伪证,将他说成是侵权违章方。   蹊跷的事再次发生,静安区法院以静安区规划局违法审批的文件为依据,认定丁景利的商铺“本来就没有门,只有天然空洞”,驳回丁景利全部诉讼请求,丁的上诉被驳回。   至此,针对丁景利的侵权行为得到了行政与司法的双重“合法化”。出于无奈,也出于对行政违法与司法不公的反讽,丁景利在败诉后两度从武定路底楼台阶开始,沿外墙搭建临时铁楼梯至二楼窗户,以供爬行进出。   “无门商场”这个荒唐的景象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坊间议论纷纷,2006年,来自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的沪上知名法律专家、人大代表就静安区“无门商场”举行了法律论证研讨会,一致认定丁景利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并发出了呼吁。   在种种社会舆论的压力下,2007年,经规划局、房地局经办官员的口头同意,由物业公司另行组织并提交商铺内楼梯设计方案,“边造边审”,旨在救活丁景利的商铺。而丁景利则被要求及时拆除用于讽刺行政违法与司法不公的自搭外墙楼梯。   然而,让丁景利愤懑的是,内楼梯即将造好且他已与租户签订合约的时候,这两个单位的官员却又在不按照程序事先告知的情况下,突然袭击,将楼梯强行拆除,并将他作为“违建”典型在电视台曝光,让他深感羞辱。   在这个过程中,按照丁景利的回忆,房地局的经办官员仍在不断游说他将商铺转卖给门诊部。   军人出身的丁景利终于被激怒了,自此上访不止。   想让政府认个错,有多难!   事情在2008年出现了一丝转机。当年7月,上任不久的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在“大接访”中向丁景利询问了详情后,掌握了这团乱麻中的深层次原因,当面质问在场的区规划局、房地局经办官员:“产证齐全的商场怎么可能没有门?”并指示“一个月内予以解决”。于是在不久后的8月份,在区政府召集,房地局、规划局等单位参加的听证会上,时任静安区房地局局长明确表态:规划局、房地局对私立医院的审批“有瑕疵,属违法审批”。   2009年1月,静安区房地局书面文件确认丁景利的商场通行权,认为私立医院将商场作为医院用造成了丁景利商铺无法使用的现状,丁景利的合法权益应受保护。同年6月,丁景利到了北京,建设部几位专家审阅了他带去的全部材料,将“无门商场”视为“天方夜谭”,连称“荒唐”,国家信访局更是给出了三条明确的处理意见:一、撤销对私立医院的违规审批;二、按商场竣工图恢复原状;三、赔偿综合损失。   形势似乎正在向对丁景利有利的一面扭转,然而无论是国家信访局的处理意见,还是静安区委书记等领导的直接督办,似乎都未能推动“无门商场”事件解决走上正常的轨道。由于相关职能部门推诿敷衍,银华苑商铺至今未能起死回生。丁景利不得不继续在北京、上海等地多部门持续上访,此间,静安区相关单位也曾承诺一定会救活丁景利的商铺并对他进行赔偿,但最终都被证实为是出于维稳需要的“空心汤团”。   上海市人大代表倪正茂替丁景利抱打不平,多次以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发出呼吁,他认为“无门商场事件”延续至今已近10年,到目前为止,违法行政审批仍未撤销,私立医院的侵权行为仍未纠正,玩忽职守的个别官员仍未受到追究,“区房地局规划局面对因违法行政改批造成的私立医院的侵权事实,不行使行政撤销权,而是想方设法维护私立医院侵权改建的合法化,对丁景利的投诉上访,区政府相关部门的一贯态度都是只谈赔偿,不谈纠错,无非是为了避免行政问责,掩盖违法内幕,保护个别官员的既得利益以及政绩形象。”   丁景利说,他一直以来都坚持三个要求,即:撤销违法行政审批,依法恢复商场原状,第三才是赔偿。“无论在行政上还是经济上,我认为我都没有刁难政府,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政府赔偿的前提应该是纠正违法行政审批的错误,但“无门商场事件”的违法行政审批至今仍未注销,在程序上也就依然“合法”存在,政府部门认错但不纠错带来的是侵权行为仍“合法”存在,侵权后果进一步扩大,国家赔偿金额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2010年7月,静安区信访办拿出了一个以区政府名下别处存量商铺与丁景利“置换加赔偿”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丁景利看到这个方案心却凉透了,他认为这个方案是变相将他“强制动迁”,保证违法官员与侵权者之间的违法行为不被追究。   丁景利告诉记者,他曾听说门诊部曾表示如果将他的商铺恢复原状,门诊部将向检察院举报,“他们为何要向检察院举报?举报谁?”   区信访办的这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在丁景利看来将政府赔偿变为了房屋买卖,而且条件极其不公平。   “我想让政府部门先真正认个错,就这么难?”    信访办:是瑕疵而非违规审批   就胶州路“无门商场”事件久拖不决的原因,记者采访了静安区信访办,信访办副主任洪晴介绍,静安区委区政府对“无门商场事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区委书记龚德庆本人在“大接访”了解事件原委后就先后组织了5次协调会,2010年4月以来更是在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区长徐孙庆牵头下,信访办每周与丁景利沟通一次,向区政府汇报一次。   “区领导定下了客观公正、不留后遗症,一揽子化解的原则。”洪晴说,早在2009年,静安区领导就要求区房地局、规划局开展自查,“因为相关单位都说自己没问题,领导就发话了,你们既然都说自己没问题,怎么又出现了问题?”洪晴介绍,区领导看了相关单位的自查结果,不解渴,“自己查自己怎么行!”于是要求信访办再去做彻底的调查。静安区信访办为此先后邀请了上海两家律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身份对“无门商场”事件所涉及的行政行为等进行调查,并聘请评估机构对所涉房产进行包括升值空间、租金损失多方位的价值评估。   律师事务所的调查结论是相关职能部门不存在违规审批,也不存在违法情况,但行政审批存在“瑕疵”。同时,律师事务所建议对丁景利进行“置换加补偿”。   由于这个案子的“典型价值”及“荒诞性”,沪上一些知名法律学者曾就此事举行了法律论证研讨会,大家一致认定这是一起行政违规与司法不公的案件。有意思的是,静安区信访办也组织了沪上一批法律学者举行了一个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按照洪晴的介绍与丁景利的专家研讨会出现了相反的结论,“专家认为区政府部门不存在行政违规,只是瑕疵。”洪晴说,“专家还提出建议,认为政府不能花钱买太平。”   既然存在“瑕疵”,就意味着是否要撤销当初的行政审批,洪晴介绍,静安区正准备着手研究通过怎样的方式撤销行政审批,但胶州路一场大火打乱了所有的步骤。   信访办主任沈伟忠与副主任洪晴都认为在政府部门到底是行政违规还是行政审批有“瑕疵”的定性上,“丁景利有点钻牛角尖”。洪晴解释之所以认为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只是存在瑕疵,是因为私立医院当初送批的文件只是针对门面装修,至于室内的情况则不需要审批,不过她也承认,经办人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那就是不该在私立医院附带的医院改建平面布局图上盖章。“9年前,行政审批的经验不能与今日同语,现在我们吃了这个哑巴亏,就注意了,盖章时与送审批的项目无关的内容要遮盖掉。”   尽管双方在是瑕疵还是违规审批的说法上存在分歧,但有一点是确定无误的——正是这个公章导致了“无门商场”矛盾的产生。对于这一点,静安区信访办并不否认,不过他们认为问题久拖不决关键在于丁景利诉求不定、诉求过高。   沈伟忠介绍,信访办曾提出多个解决方案都被丁景利否定了,他希望丁景利“不要无限扩大政府的责任,以满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沈伟忠介绍,静安区政府领导出于避免留下历史遗留问题的考虑倾向于“置换加补偿”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丁景利不要误解我们的动机。”   他希望丁景利诉求要明确一点,索赔要求也理性一点。对于导致矛盾的相关单位经办人员,洪晴表示,既然不存在违规违法问题,也就不存在追究责任一说。    “老大难”还要多久能解决?   对于信访办的这番解释,丁景利表示不能认同,他说自己从来就是理性的,一直以来诉求都是明确合理的,即要求先撤销违规审批,恢复原状。你政府明确错了,为什么十年不撤销违规审批,十年不恢复原状?其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如果你政府十年前就撤销了违规审批,还有赔偿问题吗?至于赔偿问题和赔偿多少,是撤销以后的事,可以先搁一下。至于赔多少,有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问题,与是否撤销违规审批和恢复原状没有关系。政府可以也应当先纠错。“这是典型的违规审批,在侵权行为发生过程中,我一次次去房地局、规划局交涉,但他们还是盖了公章,这难道是小小的疏忽?”   2010年8月,京沪六所高校的法学专家与上海市人大代表倪正茂等人又联名上书上海市多级政府部门,认为“无门商场”事件绝非政府部门的“瑕疵”,而是典型的行政侵权案件,要求尽快纠正错误,撤销违法行政审批。倪正茂此后于2010年年底又在人民网发布公开信,公开批评此事背后的行政乱作为与不作为现象,他再次呼吁,这种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状况已经延续9年,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媒体曝光后,上海市委有关领导立即批示要求整改,但批示传达到静安区,却再次演变为一次堂而皇之的走过场,消防部门只是罚了物业公司5000元以及将货物堆在消防通道附近的小摊贩500元,而丁景利被封堵的消防安全通道口依然没有打通,被毁坏的消防设备也没有修复。这种做法连物业公司都苦笑不已。   “要让政府部门认错纠错就这么难?!”丁景利对天长叹。他奔波9年,两鬓盖霜,其名下的三家公司,因为这些年来他忙于维权,已经倒闭了两家,据他估算,政府部门当初的一个行政违规行为导致他9年来的损失已高达数千万元。   “无门商场”现在已经成为胶州路上的一个另类“景点”,进去参观的人面对这种匪夷所思的侵权行为表情多为错愕。   “11·15”大火的警笛声仍在耳边回荡,无论是出于整治消防隐患的需要,还是出于维护政府公信力的考虑,相关职能部门都应该拿出知错就改的勇气与诚意。

阅读更多

杭州独立候选人被迫辞职 将自费参选到底

杭州市的一名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近日发表声明宣布辞职。此前他所在的公司连续受到税务、工商及劳动检察部门的检查和抽查。 *自愿辞职 不退缩但要预防* 杭州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徐彦发表声明,宣布从一家杭州广告公司辞职。他供职的公司最近连续受到税务、工商及劳动检察部门的检查和抽查,徐彦在声明中说,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这种“检查”与他参选有直接关联,但他还是为了避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而辞职了。 徐彦自己和家人都曾接到“有关部门”的电话施压,他没有退缩,但他坦言也需要预防。 徐彦说:“公司尊重我个人的决定,我不希望因为我的参选给我周边的家人、朋友还有公司也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给公司的压力肯定也会有,从我个人的一些反馈来看,包括家人接到一些电话,说如果我一定要参选,可能会带来一些损失或者伤害,我必须要做到先去预防。” *自筹资金 将合法参选进行到底* 徐彦今年5月26日通过自己的微博宣布参选9月举行的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是国内最早宣布参选人大代表的独立候选人之一。他通过微博发布自己的竞选理念,向大家介绍自己,和网民、选民进行互动。到目前为止,徐彦已经发布了六期每周参选视频,他的新浪微博也得到一万多人的关注。 徐彦表示,他的辞职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参选活动,他今后会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继续“合法、理性、有序”地参选。徐彦一开始便决定以自筹资金的方式来进行竞选,他说,其实参选人代花不了多少钱,他即便想投放广告也没有人接,而且他最大的一笔竞选开销已经帮他省了。 *当权者不愿听刺耳声音* 从2004年夏天开始,先后7次将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铁路局告上法庭的北京法律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郝劲松说,徐彦自费竞选的路线是正确的,因为向社会募集会给政府以口舌,有诈骗、非法集资的嫌疑,增加政府部门镇压的渠道。 郝劲松在2006年也曾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竞选海淀区人大代表,但在正式候选人确定过程中被“酝酿”掉,最后以另选他人的方式得到406票。 郝劲松说,所有独立侯选人在参选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压力,因为中国每个当权者都不愿意听到反对的声音。 郝劲松说:“基层民众参与到热情为什么比较多,因为他们意识到我只有竞选到人大代表以后,才能发表我的反对意见,或者质疑的声音,但对政府来讲,他可能不愿意看到,因为我看到一些基层政府对独立候选人持打压、约束甚至管制的状态。站在椅子上质疑的声音,说我反对,这种声音虽然小,但非常刺耳,这是当权者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何为正常何为非 每日一拱必寸进* 杭州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徐彦认为,自己参选人代是正常的,外界的影响才是不正常的。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坚守很正常的事情,这样整个社会最终才会正常。 徐彦说:“我们的确需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一点,我的确也是这么认为的,而我们参选其实就是为了避免麻烦,避免以后可能面临的利益被损害,避免错失了变得更加美好生活的机会。如果都不去做,社会永远不会往前走,我个人也不会往前走,生活也不会往前走,这是我最大的动力。” 徐彦说,他在高中第一次投票时就想过,要作一个让大家都认识的候选人,而不仅仅是选票上的一个名字。 徐彦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好的模式和案例来借鉴,加之选举法对独立侯选人的规定也比较模糊,他不希望触雷,希望能合法合理地参选和当选。除了网络宣传,徐彦说他还在尝试推进和选民一对一的交流,选民打来电话约定时间后他会去当面拜访。 *民众越关注 政府越应开明* 北京法律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郝劲松说,他最大的感触是当年他竞选时很多基层群众对选举完全不了解也漠不关心,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选举,甚至自己参选,他感到非常欣慰。 郝劲松说:“在中国,这种独立候选人会越来越多,政府也应该以宽容的眼光开明来看待他们,有各种不同得声音发出来,有利益政府了解基层民意,也利于化解基层矛盾。” 中国官方的立场是,人大代表候选人只能是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依法按程序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经讨论、协商或经预选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没有所谓的“独立候选人”。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我见过的人,我经历的事儿

我见过的人,我经历的事儿 柴静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着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多年前去援藏的。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离开西藏。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的一个旅店里头。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里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与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上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60多岁的男人说起了丰台区的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只是想为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这个人说的就算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已经有很多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有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500块钱让他拿回家。他说我讲的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珍重这样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谢谢各位。

阅读更多

央视:我们一直在造谣,从未被超越

《中国网络民评官百人团》:石三生 看到《央视一套节目大变脸 撒贝宁柴静打头炮》时,我就笑了。笑,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先见之明,也不是因为那些哭爹喊娘满世界乱的人们又吊错了丧。而是觉得曾经不可一世的央视,只是为了改个头换副面空,就不惜装神弄鬼、玩啥失踪来吸引“人民”的眼球。真可谓是九斤老太的家世,日趋没落、一代不如一代了。 央视喜欢造谣,而且喜欢摆出一副赤诚的样子造谣,已经是世人皆知。且不说那公益广告,用一个遛弯的糟老头喊出了超越汉唐盛世的谎言。当今中国,武没有大汉虽远必诛的霸气,文没有贞观之治路不拾遗的民风。何来超越?;也不说央视那超级脑残的“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一帮孩子,为了让一个四六不靠的瞎眼老汉,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做了若干风车拴在枯死的树上。就算孩子们真的能将风车拴到树枝上,那个老头子就瞎坐在那里安然享受这样一个骗局?老欺小无德,少骗老就是爱心?都说人盲心不盲,看央视这老头子,却是人、心俱瞎了。这些都不说,咱就看看这次央视头牌之一的柴静,装侠客,玩失踪,利用围观者的爱心,为自己的节目招揽生意。如此道德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1510 ,看到有个叫关克的朋友在《写新闻童话的柴静不会死》一文后跟贴:“柴静,曾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捏造假新闻,诸位看客,你们相信吗?石先生揭示了柴静炮制“新闻童话”的一面,或许未曾料想到,柴静还有更为阴暗的另一面。而在众多看客眼里,柴静却仍然是所谓“正义女神”的化身,这才是我们民族最大的悲哀!”好奇地跑到他的专栏去浏览,才知这位老兄乃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挺虎派,是陕西省林业厅的当事官员之一。当年轰动了国内外的周老虎事件,石三生一直以为那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后更以周正龙被判缓刑后又被抓,而演变为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有人因华南虎发财,有人因周正龙蜚声海内。更为荒唐的,还因此诞生了一批什么法治人物。令人喷饭之余,也只好道一声娘西皮了。既然自己认定了是闹剧,也就很少关注,更不曾想到其中还有若干曲衷。看了关克先生的文,粗略知道了一些他的遭际,因华南虎出名,因华南虎失意。而与华南虎密切相关的柴静以及郝劲松们,前程却依旧繁花似锦。非此,这个以一块五毛钱的官司出名的大律师,还成了柴静笔下令人民感动、令铁道部尊敬的人物。 但,自己终究是不了解华南虎和周正龙的。从目前网络上搜到的信息,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于是,就只想写一写柴静和她的央视,告诉你我的感觉。 是人都会自恋的,名人尤为甚,柴静当然也不例外。在百度输入“认识的人 了解的事”,记录超过千万。翻看她的博客中国专栏,看到她自己也是以此为荣(难道这是她唯一获大奖的演讲作品的缘故?)。正如自己批评那些谣传柴静失踪甚至可能被暗杀的谣文没脑子、没逻辑一样。柴静津津乐道的此文,竟然也是谬误百出。石三生认为:感动人的故事需要可靠的逻辑。凭空的凄惨只能感动那些没脑子的人。 柴静的此文,我读到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她在博客中国的两篇,分别是《25岁这年 我来到新舞台》和《我和你都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第二个版本是她发表在《国际先驱导报》的文字和她在庆祝共和国60华诞(应该是2009年吧?)的《为祖国骄傲  为女性喝彩》上演讲的视频。 这两个版本,最大的特点,就是时空紊乱。既然号称是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用乡里人的说法,最忌扒瞎!她说认识的西藏一中的女教师没有任何职业身份。让人摸不着头脑,倒也不算什么稀奇。柴静所谓的职业身份,想必都是高居于庙堂之上才能算的吧? 柴静此文的初稿,应该成于她25岁时。那时,她认识三个人:拉萨女一中教师、一个很难见面的医生朋友、52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这一年,应该是2001年。这一年,她可能在湖南卫视的《新青年》,也可能在《东方时空》。 第二个版本修订的时候,已经是2009年。在这个版本中,柴静将那个很难见面的医生朋友,换成了律师郝劲松。又增加了一个认识的人,他的名字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只要能感人,换换主角当然无所谓,与时俱进嘛。问题是你增加了一个七年前就认识的温家宝。却将认识陈锡文的时间突然提前到了去年,也就是2008年。这样的时间观念也太古怪了!当然,饭局不是不可以重复,故人也不是不可以假装初相逢,同一桌人8年前一起吃饭。过了八年,抗战胜利了,又凑到一堆,也很正常。但那陈锡文竟然毫无例外地再次掏出了一块皱皱巴巴的蓝手绢擦眼睛。就实在是大大的超越时空、让人匪夷所思了。八年前,就算公款吃喝,可能没有餐巾纸很正常。八年后,这样一些有任何职业身份的人一起吃吃喝喝,那破饭店竟然还不供应面巾纸?八年啊,这陈锡文大人只讲一个故事、只用一块脏手绢。你说这不是演戏,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重副这样毫无二致的一幕呢? 名人之间互相吹捧,应该也算正常。赵本山喜欢瞎忽悠,也不会忽悠赵家班以外的人马上央视。近水楼台、惺惺相惜,这都是古来的中华文明世故使然。作文说事不外一个主旨,你不能前后相悖,就像郎咸平专访郭美美一样。在《认识的人 了解的事》中,我们却搞不懂应该贯穿始终的逻辑。西藏女教师最让柴静难以忘怀。屡改屡也未换掉,始终占据了头牌的位置。在对陈锡文的描述中,柴静的领导说出了:‘这个人说得再尖锐,我们也能播。’因为他特别真诚。”既然如此,难道那个西藏女教师的秘密是因为尖锐而不真诚,所以才无法问世的吗?是否女教师如果也掌握着财经大权,有个“任何职业身份”就可以将秘密公诸于天下了呢? 关于温总理巧遇老农卖棺材的故事,也未尝不可以发生,国人原本就有预先准备寿材的习俗。但柴静的叙述,先是温总理看到有人摆了一副棺材,后是老农说要卖棺材板。就感觉这事不太像真的。棺材与棺材板,一字之差,谬之万里。这就像陶土不是盆碗、蛹未化蝶一个道理。2002年,温总理正值盛年,眼神当然不会那么差,连棺材和木头板都分不清楚。只能是柴静的叙述有问题。或者压根就是道听途说,没有的事儿。 好文章需要可靠的逻辑。玩儿虚的,当然也可以像庄子一样的逍遥游。但以活人为蓝本的故事,最好别离谱。为了感动人而去制造感动,总感觉有愚民之嫌。也同样地,前言不搭后语,就会让人以为这本就是编造的故事使然。看介绍,柴静今年三十有五,应该还不至于有啥健忘的迹象。一个人的小故事,讲的时差达八年,整整一个国民党打败了小日本的时间,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又何况,此文的影响是如此大、那么远—都上了《国际先驱导报》呢? 柴静乃是央视的头牌之一,她认识的人,了解的事都如此不着调。可见央视其他二牌、三牌们都是怎样的喜欢招摇撞骗了。自己造谣习以为常的央视,却容不得微博有任何不实之处。竟然要摆出一副老子的模样,给世人讲讲伦理道德的底线在哪里了?不说别的,单说这柴静和撒贝宁,为了整一档子新节目,竟然不惜借机三公消费、723动车事故之际,玩儿起了美女失踪、被追杀之类的恐怖大戏,以吸引“人民”的眼球。此等品德和诚实,央视的伦理道德底线又在哪里?只在脸上和嘴上吗? 多么荒唐的一个时代啊!有权有势的造谣者不允许老百姓造谣;有权有势的骗子们要求老百姓必须真诚。古今中外,还有什么比愚人者道貌岸然,愚于人者还趋之若鹜更可悲的吗?谨作此文,不为柴静,为如今和谐盛世尔!

阅读更多

写新闻童话的柴静不会死

看到博客中国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柴静,你真的消失了吗?人民在寻找你》。内容很恐怖,说是柴静可能因为质疑九千亿三公消费,因为接手7•23动车事故独立调查,恐遭灭口云云。恍惚间,就让自己想起民主小贩杨恒均当日失踪的情形。那时,好像也不见那个假洋鬼子做过什么颠覆政府的罪过,就有人哭哭泣泣,寻爹找妈的满世界乱。 已经若干年不怎么看看电视,对那些国媒嘴脸也都缺乏了直观的印象。有时觉得央视很可怜,像TMD个要饭花子。不知是为了收视率还是啥?竟然要用了教育的名义,强迫刚上初中的孩子们每天看《新闻联播》,写观后感。偶然翻看孩子的作业,看到一篇他根据央视新闻写的《美国真乱》,得了个A+,说是美国竟然发动了侵略利比亚的非正义战争等等。我笑问儿子:“你怎么知道那是非正义的?你知道美国和北约那都是得到了联合国授权吗?”儿子一脸的茫然。才十四岁的孩子啊,央视就能妖怪到如此倒颠黑白。当然,那不能怪柴静。在百科中看到,柴静是负责《新闻调查》的。没看过她的节目不敢乱说,想必这《新闻调查》是个大陆品牌,只是内部调查,内部传播。 也算看过柴静的一些文章,感觉,应当属于饱食之后:或情感失落;或在麦当劳吃薯条,突然发现/狗/日/的给上了十五分钟之前出锅的。诸如此般的人们或时刻才应该更容易有共鸣。她所谓的看中国,要像个外国人一样看中国,令人摸不着南墙。外国多了去,你是要像个北朝鲜人来到中国一样的看中国?还是要像个刚果人来到中国一样的看中国?还是要像个欧美人来到中国时一样的看中国?其他国家我一概不知。只知道北朝鲜人民来到中国,竟然以为是天堂。挺漂亮的大姑娘,啥都不要,就嫁给了我朝那些仅仅是能温饱的光棍汉。最初,五百块钱,就能买一个朝鲜女人,不及我朝那些官老爷们一次买处的钱。古人常说五十步笑百步。没想到我们与北朝鲜,亲哥俩一样的好,也许就是差了五十步,竟然也会有天壤之别! 看着柴静的叙述,她经历的事,见过的人,都在平凡中寓意着伟大。一个律师为了一块五毛钱的的矿泉水,赢得了铁道部的尊敬。意思,好象是中国的火车上从此零售也有了发票。不知这个律师是否也有家有业,是否也过油盐酱醋的生活?是否也会在那些犄角旮旯的小卖部里买东西?每一块钱都索取发票,他的家里,想必每年都会有一麻袋的票据吧?在一个纳税人无权知道税都去了什么地方的国度,很难想象这个叫郝劲松的律师在扯什么淡? 看柴静的文,大概属那些描写高官们的形象最动人了。也真亏央视的领导敢拍板:采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节目都敢播。他爷爷的,石三生要是央视领导,不管金人庆说的如何尖锐,老子都一律都让他上头条!还好意思掏出手绢为民工子弟一哭?新中国都成了个糟老头子了,连义务教育都还没普及,甚至连教育经费只占GDP4%的宏伟目标都没能实现。哭个逑?柴静的心思缜密,她笔下的温总理也格外令人爱戴。视察民间不走大路,偏走小路,就正好碰到有人要卖棺材板!不知这是何方风俗?拉着棺材板上大路卖?还有人喜欢过路的时候顺便买一副棺材板回家?感人的故事需要可靠的逻辑。都像沙叶新转发的《妻子的空位》那么不着调,死没死人的,见了棺材就落泪,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温总理说他在车上曾经接到过访民递给他的诉状;温总理说他在火车站正好遇到了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孩;有人说,他坐车竟然巧遇和温总理在同一节车厢。柴静咋什么都相信? 写这样童话一样新闻的柴静会失踪吗?也许会,因为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艾未未会失踪,杨恒均当然也会失踪;李天天因为不务正业被流放,柴静当然也会因为离开了央视而失去保护。可她会脱离央视吗?央视不是国之嘴脸?主持《新闻调查》的柴静,有资格担当什么动车事故独立调查人吗?是受了谁的委托?真的有“人民”这一说? 好像只是几个月前,央视的《新闻调查》还义正辞严地诠释了关于钱云会案的所有谜团,指引人们将误入歧途的猜疑,完全转向那不过是一场普通事故的事实。肇事司机费良玉进去了,目击证人钱成宇也进去了。在央视童话一般的新闻世界里,好人和坏人早已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和谐成了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质疑三公消费会死人?也许会,会笑死人!调查动车事故会死人?也许会,谁也不敢说动车不会第二次失控!但石三生相信:喜欢写童话一样的新闻调查的柴静是不会有事的。炒作有时也需要一点头脑。我既然说了和谐将掩埋一切,这当然是所有中国人的命运,也是不管怎么颠簸都不会破的真理。 7•23之后,只会有寻人启事,不会再有什么真相了!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石三生的最新更新: 铁道部渐露马脚 7•23事故难成谜 / 2011-07-30 22:10 / 评论数( 8 ) 铁道部终于捅了马蜂窝 / 2011-07-27 23:51 / 评论数( 4 ) 从国家安监局伪造矿难看政府诚信几何? / 2011-07-20 11:40 / 评论数( 2 ) 毛泽东体育治国的荒诞与姚明退役 / 2011-07-18 12:57 / 评论数( 4 ) 需要多大的利益才能绑架市长同流 / 2011-07-18 12:57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