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

袁凌:社会变革依托于每个个体的存在

总体控制的社会结构的另一面,从个体意识、行动入手,以李慎之、茅于轼等人为代表的“公民教育”和“公民社会”理念和尝试,在上世纪末发端,十余年间绵延收得浸润之功和基层直选之效。民间NGO组织一度呈现勃发态势,并在汶川地震这样的社会危机面前显示了力量。 … 北京南站附近的上访者们,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了大量的现成例证,他们很多人上访的起因,不过由于一次要求真相的公开或者公正,好比《秋菊打官司》里面的“说法”,他们有些人到如今也只是要这个“说法”而已,却因此被社会结构排斥,成了没有生活的上访者, …

阅读更多

林昭与张志新铜雕正式发布

经典时空:九月九日的铁玫瑰园 祭园守园人 神的寂灭,人的永恒—— 今天——2010年九月九日九时九分,京北回龙观铁玫瑰园,一对缀满白花的花篮,被敬奉在终于落成的铜铸圣女林昭、张志新双雕左右;双雕正中,花骨朵组成的黄色十字架上,也燃烧着一簇簇百合:这一切,都被神祭日特有的阴翳衬托得格外圣洁,格外晶莹,格外灼目灼心。 青铜精铸的林昭、张志新双雕开光典礼,就此开始。...

阅读更多

燕山讲堂77期实录: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

作者: 张耀杰  |  评论(0)  | 标签: 燕山讲堂 , 学术史 , 抄袭争议 精彩观点: 之一:中国有一个习惯,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鲁迅和周作人当年的抄,可以原谅,所有的人刚开始学习写文章都有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但如果拿出去发表了,写上自己的名字了,就应注明从哪里借鉴人家的东西。如果不说明,就是抄袭。 之二:如果有人说我抄袭谁,我不感到奇怪,因为有时材料太多,不能保证每个材料都能记着在哪。若别人指出来承认错误就好,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之三:无论盐谷温的文学怎样浅陋,无论鲁迅的小说多么经典深刻,也没有理由抄袭。比如老师的水平比学生好,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文章写上自己的名字发表。 之四:清代经学家陈澧在《东塾续集》中说: “前人之书当明引,不当暗袭…明引而不暗袭,则足见其心术之笃实,又足征见闻之渊博。” 之五:公共人物有错误,即使是胡XX主席、温XX总理错了,也得承认错误。何况是一个学者。永远不承认错误,永远就有权利追究你。 之六:教授拿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国库的钱。你的学问行不行,好不好,有抄袭还是没有抄袭,就是要让老百姓讲。应该让所有的老百姓来监督。 主题: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 ——从马叙伦到汪晖 主讲嘉宾:张耀杰(历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史专家) 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办:腾讯评论 时间:2010年8月14日(周六) 下午15点-17点 地点:银科大厦1601室 主持人:杨子云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来到77期燕山大讲堂现场。今天我们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苏州德源文化研究所的学术主持人张耀杰老师讲“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有请张老师。 张耀杰:2010年3月10日出版的《文艺研究》和3月25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先后刊载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指出《反抗绝望》一书存在抄袭剽窃现象。钱理群、孙郁、赵京华等多名鲁迅研究专家,认为该书只是存在引文不够规范等“技术层面的问题”,非恶意剽窃。 但在我的眼界所及,无论是作为汪晖的研究对象的鲁迅先生,还是指导汪晖写作《反抗绝望》的博士导师唐弢,在抄袭与剽窃问题上,都曾经留下过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得到澄清的类似瘕疵。中国现代教育史和现代学术史最早的抄袭争议,还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北京大学教授马叙伦和北大学生傅斯年。 傅斯年揭发马叙伦的“炎炎之词” 1919年1月傅斯年、罗家伦等十几个北京大学的学生创了一个很有名的杂志——《新潮》,创刊的钱是北京大学出的,蔡元培批的,支持的人主要是胡适、陈独秀这些《新青年》的人。 傅斯年是马叙伦的学生,原来是研究国学的人。马叙伦、刘师培提倡国学,把傅斯年当成最有希望的弟子来培养。没想到傅斯年在《新潮》第一其就发表一篇文章:《出版界评:马叙伦著〈庄子札记〉》,把马叙给揪出来了,说马先生的札记如果是自己学习用,说明马先生勤奋,学问做得扎实。但札记出版了,不仅告诉学生来购买,序言中还用“炎炎之词”夸奖自己的札记。然而这札记“有自居创获之见,实则攘自他人,而不言所自来者。” 傅斯年举了札记几页的内容都是胡适先生《中国哲学史大纲》讲过的东西,但没有说是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来的,“似为贤者所不取也”。 马叙伦“序”里有这样一段话:“仆既略涉‘六书’,粗探内典,籀讽本书,遂若奥衍之辞,随目而疏,隐约之义,跃然自会。”这句话大意是:我既然涉及到古代的六书,粗浅地研究了内典,阅读《庄子》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笔记,《庄子》这本书本隐约的含义,就跃然纸上。马叙伦谦称“仆”却是自我表扬,觉得自己的《庄子札记》把庄子隐约的意思都表现出来了。 1月11日,章太炎的弟子、马叙伦的浙江同乡、另一位北大教授钱玄同,也是新青年的同人,看到《新潮》杂志后在日记上写道:“大学生所办之《新潮杂志》第一册已出版,中以傅孟真(傅斯年)、罗志希(罗家伦)两君之文为最有精神。傅评马夷初(马叙伦)之《庄子札记》,罗评林琴南之译小说,都说的很对。”肯定傅斯年对马叙伦的批评。 当年傅斯年和罗家伦虽然是学生,但是与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都是在《新青年》发表文章的同人,也就是是志同道合的人,以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兴趣参与这个的杂志的人。 傅斯年揭发马叙伦,马叙伦当时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抄袭。但他们已结下仇怨。自此,马叙伦一直和胡适、傅斯年、罗家伦这些人敌对,只要有机会就会说他们坏话、攻击他们。1947年,马叙伦的回忆录《我在六十岁以前》里造了很多谣言、谎话。一方面说自己多么好,什么事都是他干的,陈独秀到北大,甚至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都是他出的主意。但一说到胡适、傅斯年,就是他们怎么破坏北大、干了多少坏事。 鲁迅与周作人 的“半做半偷”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承认自己刚开始模仿人家写小说时,写了一篇《孤儿记》,是从法国作家雨果那里“半做半偷”的抄袭之作:“为什么说‘偷’呢,因为抄了别人的著作,却不说明是译。那么非偷而何?”所谓“偷”在文化上就是抄袭、剽窃,这是周作人承认的。 鲁迅在《集外集》的“序言”中也承认过自己“半做半偷”。他在日本留学时写了一篇关于居里夫人发明的放射性元素“雷”的文章(他翻译成“雷锭”)、还有一篇关于斯巴达尚武精神的小说,都是抄人家的:“我现在想想,我当时化学和历史的程度并没有这样高,所以大概总是从什么地方偷来的,不过后来无论怎么记,也再也记不起它们的老家……” 陈漱渝在《〈斯巴达之魂〉与梁启超》中考证《斯巴达之魂》的“老家”是梁启超1902年6月15日和7月1日在《新民丛报》12、13号上连续发表的《斯巴达小志》。 我觉得鲁迅这个态度是诚实的。那篇文章发表在留学生杂志《河南》中,这是刘师培主编的刊物。鲁迅曾经回忆说,这个刊物最大的好处是写得越长给的稿费越多。所以这个文章很长,就是为了赚稿费。 鲁迅和周作人当年没有名气,所以也没有人去关注、指责他们“半做半偷”的文章。鲁迅和周作人在晚年有一个表态,这个表态也算是承认了,态度还是不错。比较严重的是关于《中国小说史略》的抄袭。 中国有一个习惯,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鲁迅和周作人当年的抄,可以原谅,所有的人刚开始学习写文章都有模仿和学习的过程。现在大学生、中学生写作文,都会抄别人一段话、一个意思,这些东西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抄袭。因为没有拿去发表,没有拿去换稿费。如果拿出去发表了,写上自己的名字了,就应注明从哪里借鉴人家的东西,如果不说明的话,就是抄了。傅斯年批评马叙伦也是这个意思:马老先生的《庄子札记》抄人家的学术成果,假如放在家里自己用、自己参考,就说明马老先生做学问很认真。如果拿出来发表,并且写上自己的名字,还说一些自己表扬自己的大话,也就是“炎炎之词”,就是很严重的抄袭行为。 原文网址: http://view.news.qq.com/a/20100817/000043.ht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张耀杰的最新更新: 燕山讲堂77期实录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之四 / 2010-08-17 22:20 / 评论数( 0 ) 燕山讲堂77期实录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之三 / 2010-08-17 22:20 / 评论数( 0 ) 燕山讲堂77期实录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之二 / 2010-08-17 22:20 / 评论数( 0 ) 最低碳也最低俗的特色文化 / 2010-08-14 12:47 / 评论数( 3 ) 被删节的“胡适的声音” / 2010-08-10 22:45 / 评论数( 5 )

阅读更多

师兄讲座: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

   讲堂77期预告 张耀杰 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 2010年08月06日21:25 张耀杰 我要评论 ( 4 ) 字号: T | T 2010年3月10日出版的《文艺研究》,刊发了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指出《反抗绝望》一书存在抄袭剽窃现象。钱理群、孙郁、赵京华等多名鲁迅研究专家,认为该书只是存在引文不够规范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恶意剽窃难以成立。据张耀杰先生的研究,无论是作为汪晖的研究对象的鲁迅先生,还是指导汪晖写作《反抗绝望》的博士导师 唐弢,在抄袭与剽窃问题上,都曾经留下过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得到澄清的类似瘕疵……而 90年前,在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曾经发生过一桩并不十分严重的抄袭事件。抄袭的主角是相对守旧的北大国文系教授马叙伦…… 主题 :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 ——从马叙伦到汪晖 主讲嘉宾 :张耀杰(历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史专家) 主办: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办 :腾讯评论 时 间: 2010年8月14日(周六) 下午15点-17点 地 点 :银科大厦1601室(海淀大街38号,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东北出口北行约600米,地铁4号线中关村站西行约600米,26路、374路、运通114等公交车北京地震局站下车北行20米可见) 公益论坛,免费参加。因座位有限,感兴趣的朋友请预先报名。 报名邮箱: 622002624#qq.com(请将#替换成@)。 报名格式 :姓名 职业 联系方式 。 嘉宾简介: 张耀杰, 男,1964年生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苏州德源文化研究所学术主持人,历史学者,戏剧史专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已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话剧史》、《戏剧大师曹禺——呕心沥血的人间悲剧》、《影剧之王田汉——爱国唯美的浪漫人生》、《历史背后——政学两界的人和事》、《北大教授:政学两界人和事》、《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等十三部。写作之余还参与过《小关一家人》、《山河作证》、《农电之光》等数十部长短电视片的拍摄与编导。 附: 燕山大讲堂 简介 “燕山大讲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主办、腾讯网评论频道承办的、网友免费参与的公众论坛,创办于2008年5月,每周末邀请著名学者和公众人物就当下的热点话题发表演讲并回答提问。燕山大讲堂坚持建设性、开放性、独立性、学术性,培育国民的理性精神,推进中国公民社会建设。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