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博

道路千千万,看你怎么走

道路千千万,看你怎么走 (北青专栏,未发)  童大焕— 2011 年 5 月 7 日 星期六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5月2日凌晨1:15分(美国时间5月1日白天),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利用最新式隐形直升机空降突袭了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附近的本·拉登住所,几个小时后,当全世界知晓本·拉登死讯时,他的尸体已被美军利用航空母舰葬入阿拉伯海。本·拉登,因策划了十年前的9·11恐怖活动而被全世界所熟知。几乎全球报纸的头版头条都让给了本·拉登的死讯,腾讯网专题《本·拉登是反美英雄吗》认为“没有一个真英雄会利用平民的鲜血”,“有人说拉登是‘军事天才’,有人说他是‘反美英雄’。但要注意的是,9·11根本不是什么军事行动,而是一出针对普通平民的恐怖袭击,更是一起完全突破底限的恐怖活动。……盗亦有道。‘别惹我,惹我就杀平民’,这算什么本事?”     本·拉登死了,他的近二十个活着的子女将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1981年生的奥马尔表示愿意成为连接穆斯林和西方世界的“和平大使”,“当然我爱我的父亲,这是人之常情,我想念他但我们并不一样,我渴望和平。我父亲说,美国唯一的好东西是武器,就像毒刺导弹。但我想去美国,见见巴里摩尔。我单身,而她是好莱坞最美丽的女人。”     本周,一个年仅13岁的武汉初一少年黄某某差点被网上网下的言论“骂残”,不仅因为他左臂上挂着“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的“五道红杠杠”,更因为其父母宣称他 “ 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时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对这些比较枯燥的东西甘之如饴,其父母还说“这些习惯和兴趣都不是我们有意培养的,孩子的天性占了主动权。”     面对网络极其热烈的冷嘲热讽,其父黄宏章激动地说,为什么有的人要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在我儿子的身上呢?但同样的“五道杠少年”不止一两个,为什么只有黄小朋友成为众矢之的?在媒体追问下,作为父亲的黄宏章还是透露了秘密:“他两三岁时喜欢看动画片。我希望他将来也多关心国家大事,每天一到晚7时就让他和我一起看新闻联播。起初,他不愿意。但他很乖,父母说什么他都听。看完新闻联播后,我还让他看动画片。”原来是大人按照成人世界游戏规则制定的“套子里的天性”。     话又说回来,大人有过,孩子却无辜。众多评论在疯狂转发、PS孩子的照片、评论事件的过程中,不直呼孩子的名字,给孩子的照片打上一道马赛克,应该是一个基本的“为孩子讳”的伦理规范吧?     国资委近日通知,要求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去年国资委令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言犹在耳,这会儿又要求它们进军保障房领域,是否突显出保障房建设无米下锅的尴尬?保障房市场要真是遍地黄金,5万亿元保险资金(其中5千亿元可用于房地产投资)和更多的民间资本、房地产资本为何不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令人担心的不仅是像“4万亿”一样的“国进民退”,更担心在行政指令下央企再大肆向银行借贷,最后这笔钱,则不论是银行的呆坏账还是央企的呆坏账,最终还得由全体国民买单。     铁道部表示,今年基建投资减千亿元,在建高铁不停工。我个人倒是乐于见到铁道部投资规模缩水的消息,也许我们真的有必要改一改几十年来只筑坡不筑窝的老传统了,腾一点钱出来多建一点老百姓急需的廉租房公租房,如何?     随着两限房与商品房价差越来越大,一些年轻人为了挤进“两限房”这个圈儿,放弃换工作、拒绝加薪、延缓结婚,甚至采取辞职的极端做法,以降低家庭收入。一白领透露,自己采用这一做法,“3年损失15万,买上限价房,能省几十万。”北京某报报道的这则真实新闻,再次突显保障房自身的尴尬。高房价有可能对最富创造精神却又缺乏经济基础的年轻人形成“挤出效应”,从而妨碍城市的活力,这是实施保障房制度的原因之一。而这种保障,是以激励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为前提的,想不到如今它反而异化成了奖懒罚勤机制。     美国也有“保障房”制度,不过它用的是市场手段而非政府包办,就是房地美和房利美利用低首付、低利率形式保障低收入者也买得起房。但在金融机构的逐利过程中,这一优惠政策被全面放大到所有人群,导致房价跌到了不足银行贷款额度时,那些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就停止了月供,把房子甩给了银行。于是次贷危机发生了。我们没有次贷危机,但政府包办的保障房制度一方面是资金和土地短缺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养懒汉且保障房腐败防不胜防,甚至监守自盗严重。如何取长补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汶川地震三周年在即,著名军旅画家冯明创作、反映“5·12”大地震中温总理在灾区视察的大型油画《总理在汶川》在成都拍卖,不到10分钟,这幅宽2.8米、高1.5米的画作,就被来自福建晋江的贺先生以超出画家本人预期的350万元高价竞得。冯明表示,拍卖所得350万元将全部捐给四川省红十字会,用于帮助四川地震灾区肢残人士以及灾区患有心血管病的少年儿童。收藏者贺先生也表示,此画不会转手,而是永久收藏。冯明还介绍,他接下来计划把《总理在汶川》放大四倍,进行再创作,今年内将悬挂在双流机场新候机楼显著位置。     当代中国艺术领域,很多人以领袖题材扬名立万,今天和今后恐怕仍有市场。文章当合时而著,艺术亦然。 (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阅读更多

童年消逝:黄艺博事件

这两天在网上疯传一个名为黄艺博的人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上,他都肩配一个五道杠的袖标。与大众平时想像认为三道杠就是少先队最高级别的干部(大队长)所不同的是,居然还有五道杠这种级别。黄艺博据称是武汉少先总队的总队长(另有一说是副总队长),在很多人的眼里,这算少先队的顶尖级别的干部了。 不过,老实讲一句,我注意到,很多人在疯狂传播黄艺博照片时,其实是带有一种类似围观芙蓉姐姐的心态的。大家似乎觉得黄同学的照片很有些“官气十足”的感觉,小小年纪就有着一种官员的态势,颇有些另类。再加上现在这个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仇官仇富的情绪,这个事件成为一个公共领域中的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但问题是,到底芙蓉姐姐是一个成年人,而这位黄艺博同学,只是一个小学生,满打满算,今年也不会超过12-3岁。这样一个孩子的行为,放在成人社会中,遭受成年人的围观,妥当么? 我也不知道。虽然我知道中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人呼吁这只是一个孩子,不要给他太大压力。但我相当明确的一点是,这种类型的事,未来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波茨曼在他的名著《童年的消逝》中就提到这样一个观点:童年,是一个社会概念,而不是生理概念。在人们没有发明印刷机以前,童年并不成其为童年,十几岁的孩子别说去工作,上阵打仗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有了印刷机之后,就出现了书本,也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学堂教育。孩子得以被封闭式地圈养起来,和成年社会隔离。套用社会学的一个术语: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人们精心打造并小心呵护的。 但电子媒介的到来在尽力地摧毁这个传统。孩子不再在两个封闭的环境中——家庭和学校——完成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他们可以看电视。通过电视这种其实并不一定反应社会事实但的确可以某种程度上反应社会真相的媒介工具,孩子开始了另外一种社会化过程。波茨曼哀叹童年消逝大致就到这里结束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随之而来的数字媒介时代,更让这种摧毁过程加剧了。 与印刷媒介对口语媒介,以及电子媒介对印刷媒介的更迭所性质不同的是,数字媒介不仅仅是增加了人们接触各种信息(对孩童而言,就是社会化)的传播渠道,它更带来的是,人们可以参与到其中——也就是所谓的互动。今天的孩童通过数字媒介,不仅仅是象他们的父辈那样只是通过电子媒介来观看成年人的社会,而且还投身到其中,并且,必然的,接受到了成年人对他们的反馈。这种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历史上打有印刷机以来所没有的。事实上,虽然今天的孩童生理还物理存在在两个封闭的圈子中,但他们的心理,早已跨越了那两个圈子,渗透到成年人群体中。 黄艺博事件是一个极其典型的案例,它可能是孩童行为闯入成年人社会中的极端表现。但事实上,类似的过早社会化,早就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事件,高呼请注意这是一个孩童是一种道德观的表现。然后,遗憾的是,在人类社会中,道德观是最苍白的一翼。 一位朋友忧心忡忡地给我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在她看来,在这起事件中,反映出的是成年人那种嘲讽的凡事只看阴暗的品质,并对孩童(直接点说,就是黄艺博)带来不可估量的心理压力。但我仿佛看到了那位毕生只用打字机写作坚决不碰电脑的波茨曼悲天悯人的脸庞。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社会名词,已经无可避免地远去了。数字媒介的大潮,让孩童进入了社会,也必然让他们会相对于过去而言过早地接受社会洗礼。 这事是好是坏?恐怕,没人知道。 —— 刊发于《21世纪经济报道》当期专栏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 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 我的微博 访问 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读书:童年的消逝 年末大事件:新浪分众之并 鼠标+水泥 口碑:事件营销的目的 一批报纸安静死去:盘点2005中国媒体十大事件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信息传播:表意性?工具性? (2) 免费的逻辑 (13) 隐私:社交网络几乎无解的问题 (10) 新浪:把自己给做小了 (24) 数字时代的著作权体系 (14) 社交泛滥 (9) 新浪微博之重 (13) 团购的第二波竞争格局 (15) 值得注意的亚马逊 (31)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