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网络实名制”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6行: 第6行:
 
<ref>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6/%e8%b1%86%e7%93%a3-%e8%a2%ab%e5%85%ac%e5%85%b1%e6%b1%bd%e8%bd%a6%e6%8b%8b%e4%b8%8b%e7%9a%84%e4%ba%ba/豆瓣 | 被公共汽车拋下的人]</ref>
 
<ref>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20/06/%e8%b1%86%e7%93%a3-%e8%a2%ab%e5%85%ac%e5%85%b1%e6%b1%bd%e8%bd%a6%e6%8b%8b%e4%b8%8b%e7%9a%84%e4%ba%ba/豆瓣 | 被公共汽车拋下的人]</ref>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
=== 参考资料 ===
<feed url="feed://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实名制/feed/" entries="10">
+
<references />
== [{PERMALINK} {TITLE}] ==
 
'''{DATE}, by {AUTHOR}'''
 
</feed>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FULLPAGENAME}} 更多{{FULLPAGENAME}}文章的搜索结果]
+
===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FULLPAGENAME}}/ 更多{{FULLPAGENAME}}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中国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第22行: 第19行:
  
  
[[Category: 审查制度]]
+
[[Category: 审查制度]][[Category:老大哥馆]][[Category:赛博朋克]]

2021年6月18日 (五) 02:04的版本

中国大陆对匿名禁止提议的源头,一般都认为是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谈及新闻改革时提出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他认为网络也应该严格的受到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网上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包括传统媒体,应该提倡用真名,不用笔名发表文章⋯⋯利用假名发表东西是对公众的不负责”。

他的这番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李希光事件”。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言辞激烈的争论,但是随后并没有相应的措施出台,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之后李希光自己也称已经对网络实名制的话题丧失了兴趣,“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维基百科

后来中国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都实行了实名管制。在一些特定的时期或者地区,购买菜刀、乘坐公共交通也实行实名制。 [1]

参考资料

中国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更多网络实名制文章

中国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