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07日 11:31:38

  有了这些对官员的“人性化关怀”,“吃空饷”的副职怎么能不动辄以十位数计?   机构精简多少轮,官员越简越多,为什么?为官员的得失考虑得太周到,为纳税人减负考虑得太少,丢掉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追求特殊利益的宗旨呗。
   

制度性“吃空饷”原因何在

鄢烈山
   

  古已有之的“吃空饷”,原是旧军队的积弊;在民间,我老家湖北江汉平原有“报水灾”一说,指有关衙门虚报冒领,中饱私囊;二者都是当官的搞朝廷的鬼。如今的“吃空饷”有所不同,固然也是搞“朝廷”(国家财政)的鬼,贪污的主体则不一定是官员,有可能是普通工作人员,甚至是普通老百姓(比如人死了还冒领工资的)。
 
   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学校等国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吃空饷”早已不是新闻,这两年特别引人关注是“官二代”吃空饷的案例。比如今年曝光的山西省4起“吃空饷”,有静乐县县委书记之女王烨,有长子县教育局局长李福刚之子李楠。其所以特别激起人们的义愤,是因为人们对“拼爹”的社会不公痛心疾首。
 
   现在浙江省永康市向“吃空饷”宣战了,在《永康日报》通报了机关事业单位自查出的192名“在编不在岗”的人员。报道说永康市委把这些人分成8大类。我看这些人有些是“吃空饷”,有些则未必。如那个“姓胡的初中教师”,如果真是长期“因病请假”,工资还是应该按病休规定比例发放的吧。“第三类,是借用、借调、抽调人员,共23人”,这些人有什么错?肯定是经上下级机关同意的。“第四类,是‘上班不够正常’的中层正职退二线人员,共9人”,这不是全国通例吗?
 
   所以,我们说,“吃空饷”有两种,一种是少数人搞鬼,形同贪污,见不得阳光;另一种是制度性的“吃空饷”,光天化日,甚至理直气壮,甚至人家还有“顾全大局”的牺牲。
 
   所谓“制度性”吃空饷,若要寻根究底找弊病,我粗略地分析了一下,至少有三条。
 
   一条是制度性漏洞,主要是财政支出不公开。如果各级财政的预决算是公开透明的,不要说工资薪酬支出,就是每一单公务招待都是上网可查的,吃空饷的人和事就没有可能隐藏。遗憾的是,“公共财政”、“财务公开”虽然早已写进中央文件,实行却步履维艰。新民网去年曾报道,湖南永州零陵区有校长对教师停薪留职隐瞒不报,截留其工资吃空饷,区教育局长竟称:“空饷吃的是地方财政,关你记者什么事?”
 
   第二条,制度性特权所造成。这里且不谈违反党纪国法而倚仗各种时行的“潜规则”造成的个案,比如山西省文水县那个商人变身女副县长的王辉,她的当选是吕梁市领导下达的政治任务,县委书记也不敢抗命,有这么硬后台的她“吃空饷”更不在话下。最严重最普遍的,通常的表述是,“官本位”和“权贵利益集团”,宠出了“吃空饷”的毛病。
 
   所谓“停薪留职”,对机关和有行政执法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当初是要搞机构改革,精减机构与编制人员,而与国有企业的改制职工大量下岗大不同的是,不能损害干部的既得利益,分流的人员有的去国企做官,有的送去公费读书,也可以选择停薪留职——不占编制而保留一应“档案待遇”,爱干啥干啥到年纪正式办退休手续。这就给其中有人“下海”了还领钱,提供了可能。
 
   所谓退居“二线”,就是像永康市说的中层干部,到了一定年限必须让出行政岗位,给年轻干部升职机会。通常在省级机关,厅级单位的处级干部只能当到55岁;市县局级机关科级干部干到50岁。还有那些官封“调研员”、“巡视员”之类的,基本是闲职,吃茶看报,不想来的可以不来。在有的机关,“知趣”的,或“自暴自弃”的,就成了“吃空饷”的,即永康市所说的“上班不够正常的”。孔夫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看这些人“上班不够正常”很正常。
 
   曾有报道说:福建龙岩市政府办公室有19个领导除了一个正职秘书长,其余是18个副职,有副秘书长、副主任和副调研员等;河南新乡市曾设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6个调研员;辽宁铁岭市曾设有9个副市长、20个政府副秘书长……说设这么多官职,是工作需要谁信?俗话说“人多不洗碗,鸭多不下蛋”,他们中有人回家“吃空饷”,领导间少扯皮拉筋搞内耗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让“下边”单位少出招待费嘛。
 
   还有就是照顾性安排职务越来越多。在一个市县里当了多年正局(科)级,没有功劳有苦劳呀,到了退休年纪,让人家再当五年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级别就上去了,有面子了,心理也比较平衡了。——有了这些对官员的“人性化关怀”,“吃空饷”的副职怎么能不动辄以十位数计?
 
   机构精简多少轮,官员越简越多,为什么?为官员的得失考虑得太周到,为纳税人减负考虑得太少,丢掉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追求特殊利益的宗旨呗。
 
   说到这一步,最后,不能不提及制度性无奈:干部的年龄非常重要,进退一刀切(虽然依职级高低略有不同)。没到退休年纪,甚至正当盛年,就要你退岗赋闲。谁不知道这样不合理?没办法,互相攀比,谁愿意让贤? 没有公开公平的竞争规则,谁服谁?只有年纪是
   硬的杠杠!什么时候,官员的进退凭大家的选票说话,何愁摆不平而要用官职照顾某些人的情绪?
 
   2012/05/05
 
   

上一篇: 从反海外腐败看美国人的“利益”…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