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官方新华社在报道温家宝的行踪和讲话时,仅以一句话将其关于政治改革的表态敷衍而过。

中共其他八位常委的沉默,以及官方媒体对温家宝这一发言的冷处理,似乎也证实了外界的猜测,中共18大换届前,对政治改革这一话题:民间虽有呼吁,高层仍无共识。

在14日上午,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致辞中,温家宝做了题为《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的演讲。

就政治改革,温家宝说,应“坚持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这与今年他在多个场合中,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表态基本一致。

14日下午,则是此次大连达沃斯会议的企业家座谈会环节,温家宝回答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的提问,其中专门谈及了政治体制改革话题。

当时,瑞士籍教授,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提问说,“在以前的演讲当中,你曾经提出要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开放、包容,文化上进步和谐的国家。你还说,没有开放和包容,一个国家就不可能实现富强。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达到这些目标?”

温家宝说,“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这些年我讲过多次;这次会议,不仅是我同在座的各位互动,我脑子里想的实际上是我同全国人民的互动。因此,我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准确地、坦诚地谈出我对各方面问题的看法。”

温家宝借此机会系统地再次谈了他对中国当下政治体制改革的看法。

温家宝说,“坚持依法治国。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个任务是邓小平先生在30年以前就提出来的,我认为在今天尤为紧迫。”

其次,温家宝认为,应“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发展经济,并且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现象,让人民群众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都能够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低收入者甚至贫困人口还占大多数。

为此,要重视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加快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时要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使之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三,温家宝认为,应维护司法公正。他罕见地强调了司法机关的“独立性”。
温家宝说,“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公正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始终坚持这个方向。”
他强调,“这一点也是早在3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的,要认真加以贯彻。”
温家宝专门谈及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尤其是“选举权”。
他说,“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权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温家宝说,“专门讲一下选举权,要扩大民主形式,要巩固村民自治。要相信群众能够管好一个村,也能够管好一个乡,甚至管好一个县。现在有的地方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由村级选举向乡一级选举的试点。”
温家宝甚至说,“在扩大民主这个问题上可以先从党内做起”,他说,“由党内逐步扩大到党外,这样比较稳妥,也比较现实。”
关于选举向乡镇一级扩展的说法,是这次中共高层首次就此问题的公开表态。

对反腐工作,温家宝说,“反腐倡廉是我们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反腐败可以重点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

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这些年已经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领导干部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还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从申报到公开,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

三是公开财政支出中的“三公”经费。从今年开始已经在98个部门实行了“三公”经费的公开,群众对此是欢迎的,但是感到还不够,还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将公布的内容具体到项。

温家宝最后说,“在上述五项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也是难点和重点的,就是有序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毫不动摇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反腐败斗争。”

他说,“如果这样做下去,我们就会使人心平静下来,使每个人都有安全感,使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使大家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温家宝这一带着抒情意味的总结,在中国关注社会时政的网络舆论群体中,引起了许多反响和支持,有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和网民继续以“影帝”等说法表达自己的温家宝系列讲话光有表态,难见实质行动的失望之情。

温家宝的这次讲话在中国的各大官方媒体都没得到显著版面,甚至难见报道,但他的讲话记录还是因网络和电视直播在公众中广泛流传。

此前的一次北京知识分子纪念中共关于建国后历史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有与会者说,“政治局谈经济,国务院谈政改”,被认为是对当下吊诡政局的精当描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