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宮一號順利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將先後與「神舟」八至十號飛船對接,最終建立太空實驗室。英國《衞報》以此舉是〈中國向超級大國地位大躍進〉為題,正面報道中國太空事業的成就;然而,《倫敦時報》認為「中國炫耀此一驕人項目……,是要令中國人知道除了打壓、虐待、貧困、貪腐之外,他們的國家亦有令人驕傲的成就。」不管怎麼說,中國從屢次要求加入美國太空實驗室被拒到擁有自己的太空實驗室,科技上的突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披閱有關論述,幾乎所有論者都忽略的事實是,俄羅斯(蘇聯)和美國在二戰前和戰後,威迫利誘吸納了數以百計的納粹德國和東歐諸國(主要是匈牙利)的一流科學家為她們服務,令蘇聯和美國在核武及太空研究上突飛猛進,而中國的有關成就不假外求,是國內科學家在沒有「外援」的情形下苦幹的成果,實是國人應引以為傲的(以內地的政制,一切都是黨的功績)!

非常明顯,天宮一號升空是送給六十二周年國慶的最佳生日禮物;可是,在舉國歡騰的氣氛下,計劃經濟必然出現的困局和敗象已漸次浮現,近來成為重大新聞的鐵道部負巨債以至有關築路建軌工程不得不拖慢施工甚至放棄,及全國多處地方大建「空城」物業及銀行陷入危機等,均是計劃經濟中央頒下錯誤指令造成的經濟資源大浪費(當然,在大建設過程,經濟大幅增長,滿足了信奉「國民毛產值主義」〔Gdpism〕的領導人追求高經濟增長的訴求);一度成為全球搶手貨的稀土,中央見奇貨可居,多番「出招」控制供應,用家不得已致力尋覓代用物,結果其價「煙花化」即急升後暴挫(彭博稀土礦物資源指數今年第三季瀉百分之四十一)。面對這種情況,調整政策讓市場有主導地位,是最正道的做法,但領導層怎會放棄號令全國經濟的虛榮和權力;他們也許還有這種想法:我們能克服征服太空的重大困難,區區經濟問題怎能難倒我們。由是信心爆棚,再擬出渡經濟難關的計劃。對服膺市場經濟的人來說,這樣胡搞下去,經濟真不知伊於胡底。多年前談股說市時,筆者曾引述西方最偉大的數學家和科學家牛頓爵士在股市上一敗塗地(一七二○年四月在股市﹝主要是南海公司的股票﹞獲利一倍,其後股市急升,牛頓心有不甘,為免再錯失賺錢良機,六月間把全副家當二萬鎊﹝現在的購買力約為七千萬鎊﹞入市,結果於十月間「南海泡沫」爆破時「一鋪清袋」沮喪離場)後的感言:「我能計算天體(heavenly bodies)運行,卻無法預估大眾的瘋狂!」有本事成立太空實驗室,當然值得驕傲和高興,但這不等於有辦法使經濟健康地長期茁長!牛頓的遭遇便是殷鑑。

二、貨幣滙價掛鈎而經濟不對稱,令主張港元應與美元脫鈎者大有人在—包括筆者—但聯繫滙價是政治決定,在求穩的前提下,不合理的安排亦不會改變,這是政府和若干經濟學者的意見;可是,有人不信邪,堅信當經濟受害太深時,當局不得不採取行動,使港元獨立於美元之外,讓其自由升值,這是外滙投機者長持「港元認購期權」的理由。令人有點驚奇的是,在大多數人認為聯滙不變或港元脫鈎只有升值一途的情形下,竟然有人扒逆水拋「港元認沽期權」(put options),希望從港元脫鈎貶值中獲利!這些「淡友」又有什麼理據呢?說來有點不可思議,他們的近憂遠慮是中國經濟硬着陸(目前看淡中國經濟的人絕非存心與「中國為敵」,而是看到計劃經濟最輝煌的日子快成過去),更重要的是,南中國海形勢高危,「群小」在美國撐腰下固會不顧後果向「巨人」挑戰,而「巨人」為紓經濟困境,亦可能在不會受國人指罵喪權辱國的藉口下,發起一場有分散人民注意力副作用的戰事!南海炮聲一響,中國當然有最終獲勝的可能,然而,在戰端初啟的混亂期,人民幣和港元看跌,似是大勢所趨。

這種看似無稽的想法,去月底終於獲得來自北京的「精神支持」。九月二十九日,《人民日報》的旁支英文《環球時報》(globaltimes.cn)發表Long Tao(屠龍?)的短論〈教訓南中國海沿岸諸國的時候到了〉。文章把南海問題歸因於南北越統一;「一九七六年(南北越合成社會主義共和國)後,中國的南沙(Nansha)和西沙(Xisha)群島,馬上成為越南的目標」。自此之後,不僅越南垂涎南沙和西沙,區內其他國家如菲律賓亦敢膽「蚊子與大象對撼」,聲稱擁有區內某些島嶼(據Paul Peng發表於九月二十三日本報網站的大作:「在南沙群島中國大陸僅控制十一個島嶼、越南非法佔據了二十七個、菲律賓八個、馬來西亞三個。」),「蚊子」如此斗膽,皆因「已邀得蒼鷹助陣」;作者認為中國應及時以武力懾伏、擊退這些侵佔中國領土的國家;必須快速採取軍事行動的理由有三。第一、時間不一定站在中國一方,以這些國家正在添購武備、大事擴軍,等她們「壯大」之後再行動武,便可能無法一舉把之殲滅且會付出較大代價;第二、美國雖然一再宣稱重回亞洲,但目前受困阿富汗和伊拉克,難以抽身、無法分兵,正是中國以迅雷行動一舉收伏「諸小」的良機;第三、南中國海海域六十三萬四千方里,接近沿海國家的島嶼岩礁無數,中國若不及時對已公開表示有領土野心國家予以懲戒,愈來愈多國家要分杯羹(迷你小國汶萊亦想混水取島),無可避免,屆時麻煩更大,要奪回牽涉面更廣,恐釀大禍。

南中國海形勢對中國頗為不妙,因為越南已與印度結盟,菲律賓則和日本連線,而站在這些國家後面的是對中國崛起愈來愈不放心的美國。

《環時》的文章還認為,現在動武,中國沒有經濟損耗,以區內數以千計的鑽油井(rigs),無一為中國所有,區內戰火一起,鑽油井着火,一燒竟月,但與中國無關;而區內若干島嶼上的機場,毀於炮彈,亦與中國無涉。換句話說,中國現在動武,引致的充其量是有限度戰事,亦即具高度政治目的及經濟效益,因此事不宜遲!

當然,《環球時報》不代表北京的官方立場,然而,在沒有言論自由的地方,黨報上出現戰意甚濃戰鼓之聲隱約可聞的評論,多少反映了中南海確有或曾有這種想法吧。

這種想法不無道理,然危險處有二。其一是區內一旦「有事」,北方的日本—剛宣布為針對中國而「擴軍」—便可能藉中國漁船、艦艇「犯境」而發難。其二是南海「諸小」蓄意已久,有一定軍力,中國不一定能予取予攜,而戰事一旦持久,「馳援」的美艦美機便至;有人也許仍以為美國不會為了這些「小國」而與中國翻臉成仇,十年前美國政府和商界對中國市場不僅有所憧憬而且寄予厚望時可能如此,但近三二年這種想法已變,不然她不會一再宣稱要「重回亞洲」。為保持霸主地位,遏制以至反制中國,是美國當前的國策。

三、雖然中國一而再表明「和平崛起」和不稱霸的立場,九月初且發表官方文件《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平白皮書》),剖白對和平的憧憬與追求,但南海「諸小」對中國的猜忌與防範,從未鬆懈,所以如此,李光耀固說得甚「白」(見八月十六日本欄),八月二十六日《南亞分析報告》(Southasiaanalysis.org)有題為〈何以中國是懷疑及敵對的對象〉的特稿,對此有頗為客觀的剖析(對本報讀者沒什麼新意)。無論如何,中國的崛興令亞洲(不限於南亞)「諸小」惴惴不安,紛紛與美國俄羅斯搭上關係之外,莫不大購「先進武備」以防南海不測風雲;「諸小」固然如此,不能稱「小」的印度亦大為緊張,因她擔心中國控制南海(SCS)後最終會進入印度洋,而印度以行動表示她不以為中國擁有整個南海的主權,其能源企業ONGC與越南國企「聯合開發」有爭議海域的油藏,是間接挑戰中國主權的具體行動;不但如此,印度還強化與南韓的外交和軍事關係(去年第一次有印度防長訪問首爾)……。亞洲各地(包括台灣)大購武備迎接中國崛起,令區內局勢繃緊,亦是美國軍工業預期今年生意大增百分之五十達四百六十億美元的主因。說到這裏,應略提華爾街評論家對軍火股前景的不同看法。其中有人認為海外尤其是亞洲訂單大增,可看好洛歇馬丁、波音和Raytheon(別的不說,它們的殖息率依次為四厘、二點六厘和三點九厘),但J.P.摩根去周五的一份報告指出若干軍事工業恐成為美國來年度削減軍事開支的受害者,因為它們的最大顧主為五角大樓,比如哈利斯通訊器材(紐交所編號HRS)、通用動力(GD)、L3通訊控股(LLL)、洛歇馬丁、Raytheon(RTH)及 Northrop Grumman(NOC)的軍方合約佔總營業在百分之七十二至百分之九十二不等,軍方一旦少購,它們的生意便無法不受打擊……。目前的情勢極之複雜,軍火股前景難測,但南海一旦有事,美國肯定增撥軍費,這對軍工企業有利,不在話下;而南海出現武力衝突,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滙價(股票亦難幸免)會集體插水,似可斷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