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汇“瘦肉精”事件始,中国食品安全陷入了接连不断的丑闻中。染色馒头、牛肉膏、毒生姜、毒血旺、兽药豆芽、墨汁粉条、农药腊肉,在一场又一场的执法和暗访中走向前台。昨天重庆传来最新消息,当地警方查获2.6万多公斤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这些“问题奶粉”从内蒙古辗转而来,历经数千公里跋涉后,原本将制成儿童喜爱的冰糕售卖。舆论感叹,中国进入了一个“相互投毒”的恶性循环中,官员失职、民风沦丧。

从总理、副总理,再到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负有监管之责的中国官员在过去两周里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温家宝14日以“道德滑坡”概括之,李克强22日要求下属“重典治乱”、“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而据新华社通稿,昨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做出承诺,在今年年底前给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从这十天来发表的报道和评论来看,在要求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都具备“道德血液”方面,《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并不比都市报落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昨日发问“四个‘大盖帽’为何管不了一棵豆芽菜?”、“标准不清,问题说得明白吗?”以及“十倍罚款能否挡住暴利诱惑?”,今天又推出系列报道“追问食品安全”。开栏第一问即是“标准究竟低不低”。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陈君石院士出面答问,他强调:“我国食品标准总体上是适用的。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未能按照标准执行,甚至进行了非法添加,导致安全隐患。”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