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品牌专家:请青岛啤酒务必抓到变化中的舆论重心
作者:韩立勇
发表日期:2023.10.23
来源:微信公众号“宾曰语云”
主题归类:网络舆论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img

10月19日,有网络热传视频称,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三厂,有一工人爬进原料仓小便。随后几天,“青岛啤酒三厂有工人在原料仓小便”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并频上热搜,有媒体直接将其称为青岛啤酒“小便门”事件。

10月20日,青岛啤酒发布情况说明称,针对10月19日网上出现的青岛啤酒三厂的相关视频,该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目前,该批麦芽已经全部封存。该公司将继续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产品质量,欢迎广大消费者监督。

img

从我的角度观察,青岛啤酒的这波官方舆情回应,相当于固化了啤酒三厂有人撒尿的认知。为什么?因为官方回应没有提及最敏感的问题——视频中工人撒尿的场景是青岛啤酒的工厂吗?尤其是官方回应里有一句“该批麦芽已经全部封存”,实际是给外界的大众传递一个认知,好像真的找到了被工人撒尿的那批麦芽。若是如此,这岂不是对网络爆料中最敏感的问题——员工在自己的酒厂撒尿,进行官方认领吗?

在我看来,到底是否有人在啤酒三厂的原料厂里撒尿,这个事实在传播端还没有成立,因为毕竟官方没有任何明确的表述事实是成立的。但是在大众的认知领域,这个事实几乎是板上钉钉,所以大众几乎是确信无疑了。故此,这波官方回应在我看来,是非常失败的。

就我个人经验看,很可能视频里的场景并非青岛啤酒三厂。但是为什么官方的回应和大众的沟通,会呈现这么大的撕裂呢?不夸张的说,青岛啤酒这是遭遇舆论的核打击了。通常情况下,很多机构突然遭遇舆论的核打击,失语和妄语几乎是本能反应。

一尺宽的平地,怎么走都没事。但是要是一百米高,一尺宽的路,几乎没有人赶站起来行走,因为眩晕,腿软,对任何一缕轻风都分外敏感。遭遇了舆论核打击的主体,往往也和在一百米高一尺宽的路上行走的人一样,已经眩晕了。这就是为什么遭遇重大舆论危机时,当事方总是呈现雷人雷语的主要原因。他们不在常态,和常人是不一样的。他们也特别容易摔倒,因为他们特别容易失去重心。

越是这样的节点,其实越需要当事方能找到重心。

舆论是有重心的,失去重心,当事方就会在舆论风波中跌倒。道义制高点应该是处置舆情主体要关注的舆论重心。当企业在舆论上失去道义的制高点,或者压根没有道义的制高点时,大众对你负面的认知结果就是舆论重心。舆论重心一直是动态的,要围绕真实的变化的舆论重心去平衡平息舆论,要围绕真实的变化的舆论重心去设置舆论拐点。

目前看,青岛啤酒的舆论重心依然是有人在你酒厂里撒尿了,必须围绕这个重心来展开认知领域的变化。撒尿的场景是你的啤酒厂吗?如果不是,请集中精力和资源,改变大众认为已经有人能在你酒厂撒尿的认知。怎么改变?在事实上传递不是你酒厂的完整证据链。

10月21日,有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对涉事地点、涉事人物身份这两个关键信息,做出澄清式报道。知情人对记者透露,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该视频拍摄场地并非网上谣传的青岛啤酒原料仓库,应为某物流承运商的运输车辆车厢;网传涉事人员也非青啤的员工,为外包劳务合作公司的装卸工。

img

知情人士身份神秘,大众未必买账,这个证据链目前是不完整的。但对我而言,这个愿意跟媒体沟通的知情者,显然和青岛啤酒官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更像是在临危受命传递官方不便传递的真实信息。

目前看,青岛啤酒“小便门”的事实在流通过程中很是艰难,官方在第一波的处置过程中是非常失败的。如果网络爆料的视频里场景不是青岛啤酒的,哪怕是谣言,已经让大众信以为真了。为什么,因为大众的认知习惯里,认知求简,认知先入为主,认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仅仅通过神秘的第三方跟媒体沟通,不能改变固有的认知,一直下去也会错失舆论博弈窗口期。

在找到自己身处舆论漩涡的道义制高点时,应该根据群体认知的习惯来和大众沟通在舆论中心沟通。在目前舆论失重的情况下,要把信誉挽回来,把人心挽回来,需要和攻击性声音对等的声音。这个对等,不仅仅是事实对冲谣言的内容对等,也要有传播重量级的对等,更需要被攻击后找到舆论漩涡里的道义制高点的道义对等。

根据爆料视频的场景,我觉得青岛啤酒官方可以选择邀请知名媒体和自媒体人直播青岛啤酒三厂的场景,全面展现三厂的场景并非爆料的视频。随后,根据这个事实呈现,悬赏千万,举报视频的加工者到底是谁?报警,决心将造谣者绳之以法。当然,在具体的方法上还有很多别的选项,总之要找到被抹黑后能够让舆论反转的道义制高点,找到能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大瓜”,找到对冲谣言的细节事实的呈现方式。

被大众认定的“事实”往往是依据事实本身加工出来的。事实很重要,但是把事实交给大众,有一个加工的过程。事实加工不好,就会被误解。加工事实的时候,网友会对声明、爆料有自己的解读,甚至会断章取义,会以偏概全,所以生产对舆情处置方有利的事实是需要训练的。

有了事实性有利的认知之后,舆论还会产生多元性意见。在多元性意见里,如果形成的新舆论的重心依然对舆情处置方不利,为了让对立声音减少,抹黑的声音减少,处置方必须根据新的舆论重心继续调整自己的动作。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人心向背,也是洪水猛兽。在舆情汹涌的事件里,希望大众和当事各方主体都能活跃在情、理与法的边界,用建设性的认知奔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