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应印度总理辛格的邀请,中国总理李克强19日抵达新德里开始对印度进行访问,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次出访的第一个目的地。李克强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他说,我很高兴应辛格总理邀请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谨代表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民,向印度政府和12亿印度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中印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相加多达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0%,两国关系具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印高层会晤频繁,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不断丰富。人们注意到,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会见辛格,双方都表达出加强合作的意愿。李克强就任总理后,同辛格通电话时强调扩大共同利益,提升中印关系。

毋庸置疑,印度跟中国一样,是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文明古国,而且,这个古老国家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之坚定,迈向现代化基础之厚实,实际上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警惕的。譬如,在经济方面,按购买力类比,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系之一。印度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也即有两亿到三亿的精英阶层,而中国没有这么强大的中产阶级。与此同时,它还有完善的研究开发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市场技术,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和充分自给自足的农业。印度处于热带气候区,资源相当可观。它的总面积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但是它的耕地面积几乎是我们的一倍。直到现在,印度实行的还是地主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都拥有大块的土地。那里的一个小地主都可以相当于我们中国过去的一个大地主。另外,就是它发达的银行系统,超过6.3万家支行的商业银行网络,它们由一些国家级和邦级的金融机构组成。这也的确是它的强项。在政治方面,它有较为成熟稳定的民主环境,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最大的议会民主国家,选民是世界上最多的。印度的议会机制也十分完善。邻国巴基斯坦动不动就搞军事独裁,相反,印度即使发生再大的动乱事件,议会民主制照常运作。而且,它的司法系统非常完善。最关键的是,它有强大而成熟的私有经济,其在国民经济份额中占75%,这应该是印度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是事实。在文化教育方面,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印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人均英语水平是高于中国。从印度本身来讲,印度语甚至不是它的主要语言,而英语是主要语言。这就使得在跟国际接轨方面,印度占有有利地位。在人才上,那些占有价格优势、训练有素的人力和专业管理人才包括工程师、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都是国际水平的,在培养技术人才这一点上,印度很有它的一套办法。印度号称科技大国,科技人才的数量和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我们在某些方面虽然拥有一些专门人才,但是总体而言不如印度。对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印度也有一套独到有效的方法。

当然,印度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的宗教——“印度教”。在世界四大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儒家文明和印度教文明)中,唯有印度教文明基本上属于印度这一个国家,并且,在印度这个国家里,信仰宗教的人数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信徒像印度这样人数众多、态度虔诚甚至狂热。而且,印度教的影响远远超过印度教本身,它整个影响了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印度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印度宗教的烙印。离开了印度教的背景,印度的很多问题我们说不清楚。只有从宗教层面着手,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印度教有哪些特点?其一是它的泛神论。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一切都是神。自然界的山、水、树木呀,动物界的象、蛇、牛呀,无不是神。这是与其它宗教很不相同的。基督教信仰上帝,伊斯兰教信仰真主,都是一神论,佛教则是一神为主的多神论。其二是信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的一个重大特点,甚至是它的核心内容。按照印度教徒的说法,梵天创造人,他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集团不同层次的人。梵天的头脑生下的是婆罗门,主持宗教仪式,传授知识。梵天的肩膀生下的是刹帝利,体能充沛,健壮有力,保卫国家,也就是说,行伍出生的人都属于刹帝利。梵天的臀部生下的是吠舍,他们是经商的。梵天的脚生下来的首陀罗,他们是干苦力活的工农。最低层的是贱民,印度又称 “不可接触的贱民”。印度教徒很反感把贱民也算在种姓之内,因为在他们看来,印度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大种姓。他们是四大种姓以外的人,被归为“外人”。贱民在印度是很多的,大概有一亿五千万人口。其三是业报说,又叫做因果说或者轮回说。这个跟佛教相近似,但是它更为严格,理论性更强。所谓业报,业就是因,报就是果,业报就是因果。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前世有什么因,你后世就会有什么果。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印度人没有反抗意识和追求享受的欲望,他们认为自己生而为人已经很幸运了,没有任何其它奢求。其四个特点是非暴力说。非暴力在印度教中的意思是处理问题用和平的方式、对人要爱、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虽然有矛盾但是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敌我之间的矛盾,表面看来,英国人是敌人,但是印度人可以把他们化解为朋友,印度人愿意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

有宗教信仰的印度人,生活安之若素,并没有太多浮躁和不安。现代国家,其实所谓的政治、经济,比起文明来说都是次要的,社会的秩序、个人的信仰才能推动一个国家朝正常方向发展。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民主和法治。个人信仰的建立,则需要开明和自由。而这些,是印度破釜沉舟进行民主化转型的根本原因。

印度自建国以来,不管宗教、族群与社会矛盾如何尖锐,印度的政治权力全部都是通过多党竞选的和平方式、顺利地转移交替,从来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或内战,这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仓促建立现代民主政体而经常导致政局动荡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目前印度的法治比较健全,新闻舆论比较自由。这种成熟的民主政体将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使经济以一种较为平稳方式进行:短期内,它不可能实现经济突飞猛进,长期来看,它也不可能因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社会陷入分裂和混乱。也就是说,印度的市场化的大趋势已定,但是由于民主政治的压力,改革的步子不可能过大,而由于民主政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印度也不可能后退到威权体制。因此,印度的未来只能是逐步探索一条充分照顾到各阶层利益的经济发展道路。印度,正在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另外一种发展模式。

事实上,推行民主与宪政无论对谁来说都是有利的。对官员来说,拥有足够资产和资格就可以竞选总统,宪政中规定了你有什么权力和权利,并且动用国家司法来保障你应该获得的,以及你的生命和财产,你不需要担心你朝不保夕。对平民百姓来说,民主宪政可以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私有财产、土地等都获得法律的层层保护,无论多大的权威,都无权去擅自、违法干扰和随意危害你的生命财产安全,民众也可以通过宪政,选举自己理想的政府,监督选举出来的政府,只要有宪政,谁都不可以凌驾之上,谁都是平等的一员。

有人可能要说,印度经济不如中国,正证明了民主的不可操作性。这些说法都是断章取义的,比如两个人在长跑,还没经过热身就急急忙忙往终点冲刺的人,猝死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即使不猝死也难免内伤。而如果经过热身,步履沉稳,这场奔跑刚开始也许落后于一时,但绝对有足够的能力完成长跑。有人可能也要说印度社会混乱,发生了几起轮奸案震惊世界,民主不过如此。这样的论断也未免可笑,在印度轮奸案发生之后,全国大规模抗议谴责、全民反思、政府关注、修改法律、从严判刑,还死者公道。而至今,我国关于多地发生的校长、官员嫖宿幼女的令人发指的行径,却一而再发生,有抗议吗?有表态吗?有判刑吗?民主法治,它不可能完全阻挡暴行恶行的发生,但它不会让正义迟到,不会姑息养奸,会让人活得有尊严。

因此,李总理选择印度作为第一访问地,可能有深意在其中。当年唐玄奘不远千里、路途坎坷地到印度取回了真经,期待李总理此行也能取到印度的“真经”。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