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缘是若干国家围绕核心货币形成的经济与政治的关系[1]。与诞生于产业资本萌生阶段、主要关注国家间空间关系的地缘概念不同,币缘着眼于国家间的金融与货币联系,它的出现是金融资本成为全球经济主导力量并开始左右国际关系的标志。币缘为我们观察和理解当代世界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而要适应或把握全球格局的进程,则需要有自觉的币缘战略。

  

   一、币缘:影响世界格局的新因素

  

   货币是古老的现象,作为货币的金钱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自古以来就存在,广为流传的“金钱就是财富、金钱就是权力”的话便体现了这一点。不同是,以往的货币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其涨跌升贬是“本币”、本国之内的事。全球化进程改变了这一切。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导致了大规模的国际货币流动,在金本位体制下,大国货币通过金本位制联系在一起,一国货币的过快增长将影响其他国家,使通货膨胀成为一种国际现象[2]。各国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甚至导致了世界大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制度性安排,1944年由美英两国主导推出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金汇兑制,即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双挂钩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侵蚀了其他国家的货币主权。正是出于对货币主权的考虑,斯大林最终拒绝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是拒绝成为美元主导下国际货币体系的一员。冷战史上著名的凯南“8000”字电报就是为了分析此事而作。可以说,这是美苏由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的原因之一。

   由于冷战和越战的拖累、日欧崛起与国内经济恶化等诸多因素,到1968年初,美国黄金储备下降至130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0亿美元,美国黄金储备仅为美国同期对外短期负债的30%,从而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不仅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且意味着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世界主要货币与商品没有直接任何联系的现象,每一种货币都成为不兑现货币,而只依赖于政府的权威和认可[3]。然而,这场重大危机非但没有摧毁美元体系,反而使它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美元已是全球主要定价、结算和储备工具,成为事实上的世界信用货币。

   在摆脱了黄金的限制之后,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印制足够多的货币,而不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这就使美国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世界提供美元,在全球确立“美元本位制”。从1969年到2000年,全世界基础货币呈指数形态增长,国际储备资产上升2000%[4]。快速膨胀的信用货币,推动着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从有数据记载的1975年到2004年,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8倍[5],随之出现的是以产业大转移为特征的全球化浪潮。美元本位制创造出大量信用货币,推进了美元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所谓的“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的秘诀都是靠对美国的出口拉动;与之相对应,美国一方面要依赖新兴国家生产的廉价商品,另一方面也要依赖这些国家净储蓄的流入。其余的资源类国家既要依赖对制造业国家的资源输出,也要依赖于对美国金融资产的投资或来自美国的投资。世界上各类国家和经济体缠绕于美元体系的多重依赖关系,核心货币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国内经济、货币、财政政策,直接影响其他国家并对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这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最值得关注的新现象。这种不同国家和经济体与核心货币之间构成的复杂利益关系,就构成了所谓的币缘。可以说,美元本位制的诞生是币缘的真正开端。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运行,美元本位制不仅主导着全球经济,也渗透进了国际关系领域,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国家利益的金融化。

   所谓“国家利益的金融化”,是指国家利益被金融所主导、金融利益成为国家利益主要表现形式的过程。金融化不仅导致了实物经济与金融经济在数量上的此消彼长,改变了社会总体经济结构,而且也体现了食利者阶层势力扩张导致社会财富分配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化并不局限在一国界限之内,而是一种全球性的趋势——金融强国实际上充当着全球食利者的角色,以强势地位和纯熟使用的金融工具去攫取制造业国家的财富和支配资源类国家。金融化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也改变了我们的政治基础。

   首先,金融影响国家生存和稳定。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告诉人们,一国在与他国,也包括跨国公司或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的金融博弈中,可能面临颠覆的危险。据近年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危机将转化为银行危机,而银行危机又将转化为财政危机,随之可能导致政府危机甚至社会总危机。

   其次,金融关系国家的财富。应该说,金融化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为财富在国家间转移创造了便捷条件。废除金本位后,由于货币发行不必与黄金储备挂钩,核心货币国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造成本币贬值以实现对其他国家利益的侵占。美元的贬值,实际就是美国对其他国家财富的掠夺。

   最后,金融影响国家的独立。不论是金融危机时受援国家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让渡的部分国家主权,还是平时各国央行必须跟随美联储升降息的消息采取相应措施,都说明核心货币国家对其他国家的主权具有超出武力之外的控制力。就像有的国家财长所说的那样,我只是我们国家的半个财长,另外半个在华盛顿[6]。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化过程并不是一个自然过程,它是由美欧等国和跨国大金融机构根据其金融利益推动、有利于维持不公平的世界财富分配模式的经济政治的过程。

   在今天,金融货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舞台与核武问题同样的高政治问题。而币缘的实质就是围绕金融利益分配的国家间的博弈。

  

   二、“金融-政治复合体”掌中的币权

  

   币权是通过控制金融资本去影响世界经济体系运行和利益分配的权力,其核心是控制住金融资本体系的增值链,即控制全球资本投资、产业分工链和世界经济体系剩余价值的分配。币权的出现并不意味对现行世界体系中原有权力的替代,更不是对权力殿堂的独占,币权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权力。

   与总是霸权国家独享帝国权力的情况不同,币权不是帝国式单一政治权力,而是由国家与金融机构这两类不同主体所共有的复合权力。第一类主体是拥有核心货币的国家,即拥有世界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的主权国家或国家联盟,迄今为止就是拥有美元的美国和拥有欧元的欧盟。今天全球金融资本的主要牟利方式已经不是靠嵌入世界的物质生产和贸易,而是靠直接货币交易。据美国经济统计,1966年的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占到80%,无关的占20%。到1976年,美国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量下降到20%,无关的则上升到80%[7]。目前每年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700万亿美元[8],而据国际贸易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商品交易额为15.77万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核心货币国家的政府必须依赖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各大金融交易所、投资银行和各种投资基金包括美联储等金融机构协调运作。

   正因此,世界性金融机构就成为了掌控币权的第二类主体。若没有这些金融机构的配合,核心货币国家不可能在贸易和财政双赤字的情况下保持对全球资本的控制,进而控制全球。在金融全球化时代,国家需要世界性的金融机构为自己生存与发展提供资本,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配合,仅靠政府信用难以实现在世界范围的大规模融资。然而,如果没有国家权力的支持,金融机构也将失去对资本特别是国际资本的影响力。这种国家与金融机构相互依赖关系的长期互动,就形成了与艾森豪威尔所说的“军事-工业联合体”相似的权力中枢——“金融-政治联合体”或叫“金融衍生品联合体”。用地理概念表述,就是“华尔街-华盛顿共同体”,“金融城-唐宁街共同体”或许还应该加上“法兰克福-布鲁塞尔共同体”。可以说,币权是随金融资本全球扩张产生的超越国家主权的权力,体现着核心货币国家和世界性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是金融-政治复合体的共有权力。作为复合型主体的共有权力,币权的构成要素就不可避免的具有国家权力和金融机构权力的双重特征。

   概括地说,具有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和国家信用支撑,拥有庞大的经济和贸易规模,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形成的基础。控制着大宗商品定价权、能够提供大量流动性和金融产品、具有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设置权和运行状况的评估权、以及对全球金融机构和货币体系制度的建构始终保持着重要影响力的“华尔街-华盛顿共同体”、“金融城-唐宁街共同体”和“法兰克福-布鲁塞尔共同体”,是拥有着当今全球币权的巨擘。这种“狮子+狐狸”的权力组合,就是今天中国要分享世界币权时必须面对的对手。

  

   三、币缘圈的多重博弈

  

   在放弃“金本位”之后,当代货币的最终保障就唯有发行者的信用。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选择哪种货币作为自己的储备和贸易结算工具,就意味着它更相信哪种货币发行者的信用。持有美元,证明对美元的长期稳定更有信心;如果选择欧元,说明对欧洲经济的未来以及欧盟保证欧元稳定的能力更加信赖。这些选择美元或欧元的经济体,实际上选择了不同的国家集团。如果今天以币缘视角从高空鸟瞰,我们所能看到的世界已经被分为两个巨大的币缘圈:一个是以环太平洋地区为主体的美元币缘圈,世界有70%的区域笼罩在美元的绿色阴影中;而余下的区域则主要是欧元的橘色,根据“一个市场,一种货币”理念建立的欧元区有三分之二的贸易在内部进行[9],欧元债券和金融产品已经成为美元金融资产的全球竞争者,在欧洲大陆和全球其它部分地区形成了以欧元为储备和结算货币的欧元币缘圈。泛欧币缘圈与环太区域的美元圈一道,构成了一幅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全球格局新图景。

   若对币缘圈现象再深入探究,我们就会发现,在币缘圈内部存在着一个垂直分工体系:高端是提供金融服务和各种金融产品的资本国家,中间是主要从事制造业的国家,而低层则是提供各种初级资源的国家。所谓币缘圈就是由资源国家、制造国家围绕核心货币国家及其资本市场形成的国家集团。币缘圈内部贸易和资本流动基本平衡,是一个完整的超国家增值体。在币缘圈这个超国家增值体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核心货币国家及其金融机构,它们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制度性设计控制着初级资源和制成品的定价权,并通过控制金融市场迫使各国净储蓄的输入,因而享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利润的主要部分。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制造国家和资源国家从表面上看具有货币主权,可以选择汇率浮动、拥有对资源定价和处置贸易顺差的权力,但却难以摆脱资本国家的控制,只能获得很低的利润。币缘圈的垂直分工结构体现了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等级关系。可以想见,在不同的全球增殖体系——两大币缘圈之间存在着争夺利益的激烈竞争的同时,在币缘圈内部的不同层次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如何分配利益的严重矛盾。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了目前全球体系诸多问题和冲突。

一是币缘圈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是美元圈和欧元圈之间的矛盾。这是影响目前世界格局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体是不同金融资本集团和美欧国家集团,矛盾的核心是争夺金融利益,包括争取更多国家净储蓄的流入,占有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中的更高比例,控制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拥有全球货币体系中的支配地位等。为此,必须控制足以支撑币缘圈运行的制造业国家和资源提供国。(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035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